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农村土地利用方面
![调研报告农村土地利用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a4c770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f.png)
调研报告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农村土地利用是指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首先,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低效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是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前的土地承包制度存在着土地权益不明晰、承包期限过短、无法流转等问题,这导致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和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其次,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低效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农村地区,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维持生计,这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单一经营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不仅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也加剧了土地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此外,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常常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的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长期下来将对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应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的监管,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
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使农民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投资和发展。
其次,需要推动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和科技化。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此外,应加强农村土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限制农业面积、施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结起来,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低效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我们可以采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和科技化以及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64a9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8.png)
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某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背景为了全面了解某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次调查旨在调查该村的土地类型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农田面积、耕作制度等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走访该村各地区,观察农田种植情况,记录土地利用现状。
2. 文献资料:结合村庄农村规划和农户耕作情况等相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土地类型分布经调查,该村土地主要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三种类型。
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0%,林地占30%,草地占10%。
2. 土地利用方式该村主要采用耕种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
耕种部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部分地区还有种植蔬果等经济作物。
畜牧业主要集中在草地区域,养殖规模偏小。
3. 农田面积与耕作制度该村农田总面积约5000亩,耕作制度主要为家庭自耕自种和家庭承包乡村土地经营权。
耕地细分为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
4. 存在问题与建议(1) 土地面积不足:部分地区的农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建议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加大农田整理力度。
(2)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建议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
(3) 土地利用效益不高:部分农田存在负荷过大、灌溉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四、总结与建议该村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耕作制度以家庭自耕自种和家庭承包乡村土地经营权为主。
存在土地面积不足、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应加大农田整理力度,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以上是关于某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希望能为该村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0a647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8.png)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一、铜陵市土地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铜陵地域面积小,境内多丘陵,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
与大建设、大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比,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土地约10.5亩、拥有耕地1.4亩。
而我市人均拥有土地2.25亩,人均耕地不足0.6 亩。
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铜陵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63%。
同期,铜陵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0%,特别是近年来新上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比例大幅提高。
三是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水平较高。
城郊及农村建设用地分散,存在较多的“空心村”现象。
四是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较发达地区。
2010年,我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约110万元/亩,产出效益为150万元/亩。
同期,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投资强度为200-250万元,芜湖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为150-180万元。
五是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铜胥以东,泰山大道以西等区域;其余分布在大桥经济开发区“大通工贸园”及铜陵县金桥工业园;从项目类型上看,闲置土地主要涉及纺织、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产业,特别是一些一次性申请用地500亩以上的大型项目闲置土地较多;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7年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控制指标制度未实施前形成的。
二、近期我市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所做的探索一是实行“三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原则上不在工业园区外,审批单独选址新建工业项目。
全面推行人口向城区集中的做法,集中建造安置住宅小区。
截止2010年,全市共选址19宗土地,用地面积约11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近2万户。
初步测算,此举可减少新增建设用地3600亩,节地效果显著。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b01599852458fb760b5639.png)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99db092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6.png)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几年来,**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
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
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
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
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
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
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
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
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2caf7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9.png)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平整黄土地)、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文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1cdeeaf46527d3250ce095.png)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7.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a00b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b.png)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土地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是对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农村土地使用方式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等方面进行重要了解的有效手段。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其中一农村地区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发表相应的调查结果及分析,为当地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1.了解农村土地使用情况,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用途的分布和利用率;2.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以揭示存在的挑战和瓶颈;3.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农村土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取其中一农村地区作为样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有关部门的数据收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1.农田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显示,农田主要分布于该农村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占地总面积的约60%。
然而,农田的利用率并不高,部分农田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导致产量偏低。
同时,农村人力资本的不足也严重制约着农田的发展。
因此,该地区应加强培训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推广新农业技术和模式,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2.林地该农村地区的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占地总面积的约20%。
林地的利用率较高,部分林地通过种植经济林、发展林果业等方式实现了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仍然存在部分林地过度砍伐、非法滥用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议对林地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林地的保护,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益。
3.草地调查显示,草地主要分布于该农村地区的北部和西部,占地总面积的约10%。
草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畜牧业,但存在畜牧过度密集的问题。
应加强对畜牧业的规范管理,防止过度放牧,保护草地的生态环境。
4.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中心城镇和交通要道附近,占地总面积的约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部分建设用地存在规划不合理、乱占乱用等问题。
建议加强对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整治。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59301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c.png)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文主要调查了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的情况,分析了农村土地利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建议。
调查发现,农村土地利用四处存在乱占、乱用、乱规划的情况,不利于乡村的和谐发展。
因此,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监控和管理,在加强土地保护的同时,利用调整、规划、评估等手段强化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1. 研究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人民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农村土地则是农业生产的中心,也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本,因而对农村土地的利用,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乡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目前,中国农村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这种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如出现“三乱”现象:乱占、乱用和乱规划。
这些问题不但损害着农村土地的价值,也制约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建设的质量,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规划、规章制度提供依据,实现农村土地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2. 研究方法为了获取更准确、全面的数据,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网络调查等。
(1)问卷调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农户、农村集体土地、政府部门等不同群体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问卷采用主观统计法,通过数据图表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2)实地走访:本文对多地村庄进行了实地走访,协助获取农村土地使用方面的具体情况,包括土地违法占用情况、土地使用情况、退耕还林情况等。
此外,实地走访还能更好的了解农村地区乡村建设的情况,发现乡村建设问题,在研究阶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网络调查:本文通过网络获取了很多关于乡村土地利用的资料,如政策法规、新闻报道等。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大大加快研究进度,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全面了解当今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的相关问题。
3. 调查结果(1)土地管理不严,存在“三乱”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土地管理不够严格,农村土地遭到乱占、乱用、乱规划现象的折磨,特别是私人土地遭受乱占乱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72be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0.png)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土地利用和规划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我进行了一次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调研。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被大量占用于农田和居住用地,而长时间的农耕和人为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资源浪费。
其次,农村空闲地和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三、土地规划的重要性土地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而进行的。
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农地的高效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规划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现行土地规划政策根据相关文件和政策,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宅基地、村庄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
这些规划政策旨在保护农田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空间。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地区农村土地规划落后、滞后,没有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农村土地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非法开发和占用现象。
六、农村土地规划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农村土地规划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其次,要完善农村土地利用政策,鼓励合理利用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开发和占用行为。
七、农村土地规划带来的益处农村土地规划的改进将给农村带来许多益处。
首先,农田利用率将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将得到增加。
其次,合理规划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农村土地规划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八、农村土地规划的推进方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规划的改进,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c1d1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e.png)
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为了解当今农村耕地的保护与利用情况,我们对县的农村耕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全面了解农村耕地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制定了一份针对农村居民的问卷,以了解他们对耕地保护和利用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对象包括农民、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
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5份。
2.实地走访:选择了该县的5个乡镇作为调查地点,深入了解当地的农村耕地利用情况。
我们参观了农地、耕地利用设施等,并与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农民对耕地保护与利用的认知: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对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存在一定的认知,但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政策等方面的了解较少。
他们普遍认为农村耕地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投入过少、科学种植技术不足等。
调查中还发现,农民们对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耕地利用方式的认知还相对较低。
2.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现状:实地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耕地保护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耕地利用的流转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农地被非农业部门占用或转让,使耕地面积减少;其次,农村土地利用粗放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还存在大量荒地不予利用;另外,农村耕地的水、肥资源的利用也不够合理,存在浪费的情况。
3.建议和对策: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农民对耕地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新型农业耕地利用方式的认知。
(2)建立健全农村耕地流转制度,严禁非农业部门侵占农地。
(3)加大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荒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耕地保护和利用的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3篇)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918e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e.png)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总结】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闲置土地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闲置土地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我们对XX 县农村闲置土地进行了调查。
调查涵盖了土地使用情况、土地闲置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
以下是我们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一、土地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XX县农村闲置土地存在的面积较大。
其中,闲置农田面积占总农田面积的X%,闲置宅基地面积占总宅基地面积的X%。
农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而宅基地则主要用于农户的住宅建设。
然而,由于人口流失、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原因,部分土地闲置状态较长。
二、土地闲置原因1. 人口流失。
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是造成农村闲置土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多,农村劳动力集中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土地无人耕种。
2.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导致土地闲置现象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导致农户转而选择外出务工或者从事非农产业。
3. 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难、流转成本高给农村闲置土地增添了不少难题。
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闲置土地利用的一种趋势,但目前土地流转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善,使得农户不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4. 技术落后。
部分农村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户选择放弃农田的情况比较普遍。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闲置土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推进土地流转。
完善土地流转的法规和政策,减少农户流转土地的成本和风险,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2. 增加农村人才支持。
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3. 发展农村产业。
鼓励农村发展多元化产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2篇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cfb2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b.png)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标题: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土地流转情况、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为农村土地管理和农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农户个人信息、土地面积、土地流转情况、耕地种植结构等内容。
实地走访以农户为单位,观察农地的利用情况、土地的质量状况以及土地管理措施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1)土地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其中耕地占比最大。
但有部分农村土地被利用于非农业用途,如房地产开发、工业用地等,这增加了耕地面积不足的风险。
(2)土地流转情况:调查发现,近年来土地流转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农户选择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统一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流转土地未进行合理规划和经营,导致浪费和环境破坏。
(3)土地利用效率:部分调查农户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存在一些耕地资源被浪费的情况,如因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导致产量低下,未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等。
4. 结论与建议(1)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对于非农业用地,应加强监管,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力度,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加强土地调查和监测: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农村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本次农村土地情况调查的报告摘要,具体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当前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精选2篇(二)[标题]调研报告: 当前中国农民工现状[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中国农民工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c4e3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6.png)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土地日益紧张。
相应地,农村地区的土地则面临了不同的问题。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是至关重要的,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将在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基于一次对某省份部分乡镇的调查,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一、现状调查发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现状具有以下特点:1. 土地利用形态单一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乡镇的耕地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土地使用面积,而其他类型的土地如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则极度缩小,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的形态非常单一。
2. 土地质量下降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土地质量普遍下降,这也是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3. 对非耕地的有效利用欠缺非耕地荒芜严重,这造成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
同时,缺乏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对于有潜力的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二、问题1. 耕地面积下降由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被大量城市居民所占用,整体耕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导致产量下降。
2. 规划不合理很多地区缺乏对土地的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对于可能的开发不予考虑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3. 土地质量下降由于种地方法的原始性、自然灾害以及环保意识缺失,土地自然趋势向下,导致产量的下降和农民的收益下降。
三、影响因素1. 政策影响国家的农业和国土规划政策、土地利用政策、耕地占用政策,均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2. 地理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于土地资源利用也会产生影响。
3. 农民文化教育差异农民的文化教育差异影响他们的种地行为以及对待资源我们的态度,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
四、建议1. 引导城市人口返乡劳动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政策引导部分城市居民短期内回到乡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bdf0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d.png)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本调查对县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1)农村土地利用种类和比重分析: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的种类及其在总耕地面积中的比重。
(2)农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估:评估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效益情况。
(3)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分析: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法:收集有关该县土地利用情况的官方数据和文献资料,包括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农业统计年鉴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农户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对农田利用效益的评价。
(3)实地调查法:走访农村田间地头,观察现有土地利用情况,了解农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1.农村土地利用种类和比重分析经调查了解,该县农村土地主要利用以耕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0%。
其次是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
农田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种植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较小。
2.农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估针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估,我们综合考虑了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粮食的农田效益较高,产量稳定,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而果树种植和蔬菜种植等高附加值农业的效益方面相对较高,但其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3.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分析(1)农田利用效率低下:由于技术设备的滞后和农民种植技术的不足,农田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土地闲置的情况较为普遍。
(2)农村土地流转困难:部分农户由于土地面积小、效益低,无法开展规模化经营,但土地流转方面缺乏相应政策和机制的支持。
(3)农田环境污染:农村农田存在施肥不当、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
四、改进建议1.提高农田利用效益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田利用效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e608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4.png)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本调查报告对某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实地走访,下文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土地利用总体情况本次调查的农村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总地域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
该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牲畜养殖和林业为辅助性产业,土地利用比例如下:耕地:80.5%林业:8.2%牲畜养殖:7.9%其他用地:3.4%从总体来看,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比例较为合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农业种植情况本调查地区的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和豆类为主,同时也种植了水果和蔬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
约有70%的土地被投入农业种植,但是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种植面积过度扩大。
在近些年,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一些农民对种植面积进行了过度扩大,导致耕地的土地肥力降低,草地破坏和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2. 种植结构不完整。
在本调查地区,农民们大多都种植小麦和玉米,而不太关注其他类型农产品,导致了市场资源的浪费和重复种植的问题。
3. 技术不足。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农民缺乏技术支持的问题,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培训,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
三、林业资源的利用农村地区的林业资源相对优良,但是在利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砍伐林木过量。
为了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一些农民会砍伐过多的树木,导致了土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失衡的问题。
2. 柴禾采伐过度。
由于当地经济水平较低,许多农民为了取暖和烹饪,采伐柴禾作为燃料。
但是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和农村环境问题。
四、牲畜养殖在农村地区,养殖牲畜是人们最常见的生活方式。
本调查地区以养羊和养猪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养殖设施简单。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348d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1.png)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摘要:农村土地利用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计的关键,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及专家访谈,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调研目的及方法为了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专业访谈等方式。
调研范围包括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农村区域。
2.调研结果分析2.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不断变化。
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建设用地呈逐渐增加趋势。
各地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乡镇建设、工业和商业用地等。
另一方面,在精准脱贫和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农村产业用地不断拓展,包括农业生产用地、养殖用地等。
2.2 存在问题然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调研结果发现,一方面,农村土地规划不合理,存在闲置土地和重叠利用等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相对匮乏的农业生产用地受到挤压,或者被用于不合理的用途。
同时,土地承包合同期限过短,致使农民缺乏足够的耕种时间和经济利益,失去了发展动力。
2.3 专家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重视农村土地规划并参照城市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
要充分考虑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和发展需要,使农业用地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合理拓展建设用地。
其次,需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保障农民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增加农业用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并强制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减少对农业用地的占用和污染,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
3.结论本文调查表明,农村土地利用建设和发展任务重大,既要保障农民和农业的利益,也要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同时注重土地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6909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f.png)
未来农村土地利用将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林业、畜牧 业、渔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 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农村地区开始注重 生态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 程得到实施。
对未来农村土地利用的展望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未来农村土地利用将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土地流 转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
完善土地权益保障机制
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防止非法侵害农民土 地权益。
建立健全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确保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得到合理补偿。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审批和使用,保障农民的住房需求。
05
结论
总结调查结果
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报告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 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 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调查背景
农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和 研究。
流转效益
土地流转效益逐渐提高, 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 来源。
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用地效率
农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但存在部分低效利用 现象。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例(2篇)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6a22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0.png)
2024年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例为了解决我国农村闲置土地问题,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目标,我们组织了一场针对2023年农村闲置土地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加剧,农村闲置土地问题逐渐凸显。
闲置土地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农村资源浪费,还妨碍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因此,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闲置土地的现状和原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覆盖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
同时,我们还深入了解了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具体情况,并开展了与相关部门和农民的座谈。
三、调查结果1. 农村闲置土地的面积根据调查统计,2023年农村闲置土地的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XX%。
2. 农村闲置土地的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农村闲置土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山区。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且分布比较集中。
3. 农村闲置土地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农村闲置土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劳动力外流: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无人耕种。
(2)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意愿等因素,使得部分土地闲置。
(3) 缺乏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不充分,无法满足农民土地流转的需求。
(4) 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导致无法利用土地进行经营。
4. 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情况尽管存在大量的农村闲置土地,但多数地区的利用情况较低。
调查显示,闲置土地使用率较高的主要是种植水果、蔬菜和养殖业等。
而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的闲置土地利用率较低,且多为荒地和林地。
五、政策建议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优化配置。
2. 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闲置土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开发利用闲置土地。
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三篇)
![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ce77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闲置土地问题逐渐凸显。
大量农村土地因各种原因闲置而未有效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闲置土地调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农村闲置土地的情况以及闲置土地的原因,为解决农村闲置土地问题提供参考。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农村土地的所有者和农民。
三、调查结果1.农村闲置土地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闲置土地近几年呈现增长趋势。
有近60%的农户拥有闲置土地,平均面积达到3亩。
2.闲置土地的原因(1)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调查显示,约40%的农户闲置土地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进行种植或开发。
(2)劳动力流失。
另外,大约30%的农户表示,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农村闲置土地增加。
(3)土地权属问题。
还有约15%的农户表示,闲置土地因为土地权属问题而无法利用。
3.农户对于闲置土地的态度多数农户对于闲置土地持支持态度,希望能够将土地有效利用并增加收入。
他们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四、调查分析1.农村闲置土地问题的影响农村闲置土地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闲置土地的存在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无法增加收入。
其次,闲置土地的浪费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阻碍。
2.解决闲置土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针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政策,鼓励农民进行租赁、合作社种植等方式,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农民的收入。
(2)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贷款、补贴等形式的支持,鼓励投资农业生产和土地的开发利用。
(3)加强土地流转和土地权属的解决。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简化流转手续,解决因土地权属问题导致的闲置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报告目前关于农村土地的使用存在很多的情况,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是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重点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根据学生暑期实践调查要求,更好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农村目前土地使用现状结合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一项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方向: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施设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用地。
二、调查目的:锻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调查能力,深入农村基层一定程度了解我国现有城乡土地差别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为探讨规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浪费而导致国家土地资源无形流失,一定程度为帮助改善农村现有土地使用不规范的现状提供一定的切实理论数据。
三、调查意义: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方法,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模式。
构建更加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方向,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合理科学规划、优化用地结构。
为城乡统筹搭建了平台,开辟新的途径,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前提条件。
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等方面问题,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调查内容:暑假期间我集中对湖北省麻城市*镇*村的土地使用情况作了一项基本调查,本次调查基本以走访和搜集基层档案资料调查为主,配合当地领导对该村的农业情况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次报告主要从农村土地使用中的(包括耕种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和了解,大致了解该村的土地使用方法和方向,从而扩展到省和国家的地位上。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更加真实的反应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一些被忽视的方面。
为共建和谐家园,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和基层改革做一项基本参考;促使我们国家的基层建设更加的完善和提高;使农村的发展成为强国富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法宝;保障农业处于发展上升趋势。
因此根据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党和国家的基层发展方针和“三个代表”思想路线,以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思想路线紧密围绕农村发展做了本次调查和报告。
把基层呼声引入国家力量之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我国农村发展步伐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从而铸就强大的农业基础,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1、耕种用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为1.4亩。
而在9年前的1996年,全国的耕地数是19.51亿亩,人均耕地为1.59亩。
耕种用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跟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没有土地如同鱼没有水。
缺少农民土地将荒芜;缺少耕地农民无法生产生活。
而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农业与工业的两大基础动力源支持,作为国家发展改革进步的动力,农业必不可少。
而农业作为我在调查报告的重点,就是要从国家农业基层浅谈一下关于农业土地用地中的我国农业耕地方面的现状、改革措施和粮食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更详尽的了解我国现有农业耕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促使我国的农业在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添砖加瓦,也是对于地区性农业耕地的一次基本了解。
以此促进被调查地区的农业土地使用情况做一个合理的布局分析,帮助当地村委会更深入了解总结本村关于农业旱地水田等两大基本耕地的规划和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该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均农业自然耕地总面积2.5亩,这其中包括旱地0.8亩、水田1.1亩、山林0.2亩、其他0.4亩。
通过这组数据显示资料了解到该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还是处于稳定水平。
自然耕地面积相对富裕。
而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报道显示,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9亩,已经不足1.4亩。
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人均耕地面积就减少了将近1.1亩,耕地大面积不断减少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步伐以及三农政策的实施。
自然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除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原因外,近年来人口迁移又成为耕地减少的新的一大原因(人口移动造成的土地荒芜:主要指农村人口外流、户口变迁等造成原有耕地废弃荒芜)。
近年来国家惠民政策使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惠,工业产业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城市人口的短缺就使得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这就决定了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向农村引进大批劳动力,以补不足,于是农民进城务工支援建设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一项副业,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领会到在家务农一年收入远比不上进城务工的收入。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就进入城市发展而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一方面造成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使得原来的大量耕地无法获得充分的利用而逐步废弃荒芜。
值得警戒的是不仅大大降低了国家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也造成农村矛盾的加剧。
在走访当地一家农户的时候了解到,王大爷一家7口人,大儿子和媳妇在外打工,二儿子在读大学,家里只剩下了他们两老和一个孙女。
在问及他们家田地的时候王大爷感慨到说,上世纪九十年末期他们家有6亩多土地,每年粮食种植除了供自家大多数都卖给粮食收购站,而现在家里可耕地已经不足1.5亩了,其余处于荒芜状态。
每年的粮食基本自给,而其他如花生、棉花、小麦等都没有种植,基本都是从当地村民中购买。
大面积的土地闲置造成土壤肥料逐步丧失,如果再想开垦种植,将会入不敷出。
人口迁移的土地流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国家采取的措施在三农惠民政策的加大开展中,不仅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留在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
最终实现产业双丰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人民网发表了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的一场关于“我国的农业现状与前景”的学术报告,他从农业问题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我国农业现状与前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战略思路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困“三农”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柯炳生说,耕地总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数量减少、水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灾害严重都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生产。
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结合当前中国农业的现状与经济发展情况,柯炳生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第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第三,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第四,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第五,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第六,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柯炳生教授的报告深刻诠释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
这就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而农业的发展是以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
所以在农业发展中耕地的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制约性的作用,粮食产业也来源于耕地,所以对于自然的耕地的使用和保护变的尤为迫切。
2、个人住房建设用地个人住房建设用地又可称为宅基地。
宅基地是指农民的住房、辅助用房(厨房、禽畜舍、厕所等)、沼气池(或太阳灶)和小庭院(或天井)用地,以及房前房后少量的绿化用地。
宅基地不包括农民生产晒场用地。
它是农村土地使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个人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呈现新的发展。
09年1月凤凰财经报道: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谈到,目前我国城镇户籍人口人均建筑面积约28平方米,如果把一些没有户籍,但长期在城镇工作的常驻人口加在一起,城镇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约22平方米。
而在走访调查当地村民时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的个人住房呈现了一定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
当地村民告诉我说,那时一个家族都是住在一栋四合院式的大房子里。
按照村民说法和结合现在农村住房来看的话,当时的住房面积人均为10平方米左右,这样就大大节约了农村土地面积,而这也与当时农业运动腾出所有土地搞生产建设可以紧密联系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适应了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国家经济呈现了新的良好发展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带动了农民走向了富裕的生活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集体劳作的取消也使得人民的生活变得相对自由,村民开始觉得集体生活很多不便,如作息时间不同等使得人们对住房的面积、范围、便利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住房面积又跟不上人民日益变化的生活水平,因此使得住房紧缺的问题也变得更加明显。
而住房的建设需要土地,这就必然面临着要毁掉一部分耕地作为住房建设用地,这也是耕地减少的又一个原因。
大量占用耕地作为住房建设用地的案例比比皆是。
08年央视《聚焦三农》报道了灵山县六峰村,农民建房占去的田地将近全村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这一数据折射的不仅是耕地非法占用同时反映的是个人住房急剧膨胀和耕地减少之间的双重压力。
改革开发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矛盾的产生就使不可避免的了。
而农村个人住房土地使用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主观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有关土地法规等认识的不足,以及基层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欠缺等;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宅基地分配之间的矛盾、耕地收益低和农村建筑样式的落后等。
因此农村个人住房用地的合理使用和个人建房的可行性对策的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高度集中的住房建设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规范土地合理使用的必然趋势:①高度集中的农村住房建设模式将大大有利于促进村民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②.这种住房模式可以大大节省村民的家庭支出,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③.高度集中的住房建设生活,必然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同时还可以解决农村耕地占用的问题④.高度集中的农村住房建设,有于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
⑤.这种模式的住房建设将直接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3、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包括农田水利、村庄、道路、农村电网、邮政电信、商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建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