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写实_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着重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直线式叙事结构,通过时间顺序将事件展开,并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新写实小说则常常采用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跳跃,并通过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更加注重对现实的重新构建和再现,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来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另外,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来展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一类人或一种社会类型。
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注重个体化的人物刻画,通过描写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来展示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独特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和价值。
此外,在文学风格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也有所不同。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以客观、冷静、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追求真理与客观性。
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加注重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在形式上追求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论及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主题、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新写实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
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正文: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的论文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典型化嬗变[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2o世纪8o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生存烦恼,还原了生活原生态。
“新写实”小说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表现出从典型化转向世俗化价值取向,以作家主观情感的隐匿,颠覆了被长期奉为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在”新写实”小说出现之前,现实主义作家一直注重现实政治、社会历史及时代变迁,表现人生命运与精神理想,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池莉、方方等“新写实”小说作家虽然举起的仍是“写实”的旗帜,但是,“当他们操持着各自的话语方式来对现实和历史作出‘如实’刻画的同时,竞集体地溢出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轨道’,f。
一、从反映本质真实到描写生活真实在20世纪8o年代中后期纷纭复杂的文学浪潮中,“新写实”小说无疑最引人注目。
它出现于1987年,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方方的《风景》为开端。
其后,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等作品相继面世,渐渐形成了新的创作群体。
“新写实”小说作家并没有像“寻根文学”那样提出明确的理论主张,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什么是“新写实”,只能“含而糊之地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_2]。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都是“写实”的文学。
传统现实主义要求反映生活本质,塑造典型形象,这就需要对已有生活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
什么是本质真实,现实主义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中,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本质真实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塑造英雄典型,批判腐朽落后,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常常选择那些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重大题材,展示时代风云:我们通过鲁迅的小说,深刻认识了当时池莉的《烦恼人生》以反典型化的创作方法,用生活“流水帐”来叙述青年工人印家厚从早晨起床到夜晚上床这一整天琐碎、平淡的劳碌,无论是生活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烦恼都如影相随。
世俗价值的发现——新写实小说论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指导教师签名:
州年?月肜日 沙句每涓矿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把研究的主要范围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写实’’ 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和刘震云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以及从“新写实’’ 小说产生至今对其进行批评的文本。同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文艺社会 学方法理论和悲剧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注重小说的 真实性品质,无论是对现实关系还是细节的描写;强调小说作品的倾向性应该从生动的 场面描写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以此来比照,得以确认“新写实’’ 小说归属于现实主义的事实。根据赵宪章对文艺社会学方法的概念界定来看,文艺社会 学方法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文艺的社会本质,承认文学艺术对读者、乃至社会的潜移 默化的强大影响力,重视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就这一角度进行考察,“新写实" 小说的社会学价值则彰显无遗。通过对典型的西方悲剧理论的研读,可以发现“新写实"
新写实小说之于现实主义的一种变异
即现象就是本质
。
如 此 看
来
,
“新写实小说
”
不仅与
“要求纯客观的描写
,
排斥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评价
”
? 的自然主
义如出一辙
,
而且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
“新写实小说
”
实践者们的这种
观点
,
运用在人物塑造上就 与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要求存在不容忽视的变异态
除细节的真实外
,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
! 由此可见
,
典型化实际 上就是现实主义的 根本要求和主要标志
。
可 是
“新写实小说
”
的作家
、
评论家们是怎样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呢? 他们的理论
主张是
? “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
”
#
,
“反映不变形的真实
”
? 和端出
“生活 的原
汁原液
”
,
写 出生活
“毛茸茸的质感
”
,
要 求作家
“中止判断
”
。
“从 情 感 零 度 开 始 写
作
”
,
期 望义 学对生活的描写 保持和 达到
“透明无瑕的真实状态
”%
,追求
“把生活 当艺术
,
把艺术当生活
,
把生活等同于 艺术的美学效果
”
,
这就是
“新写实小说
”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坝实主义昀礼正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坝实主义昀礼正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发展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可以从“新写”和“新实”两方面进行理解和阐述。
“新写实”小说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它是在传统(经典)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关于“新写实”小说,有人认为它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选择、主题提炼还原到对生活的纯客观的描写、主题意识的消解。
实际上,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不可能完全与作品内容无缘。
首先,作者在选取素材的时候就已掺人了自己的情感,如池莉的《太阳出世》就是源于她在当妇产科大夫时的感受;表面看,“新写实”小说描写的大多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琐事,但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这一角度,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存状态、行为动机等。
也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主观真实的表达性”,但这也不尽然。
“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之处在于它从作家主观真实到生活真实的过程中,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拒绝介入。
这种“拒绝介入”是作家有意识的,而非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那种主观真实的隐含。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特征界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钟山》所作的如下定义:“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上的长处。
”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可从“新写”和“新实”两方面对它进行理解。
如果从“新写”的角度来看,有三个方面的“新”:一是在表现手法上博采众长,从现实主义和现代派那里汲取营养,以平民化的视角介入创作,冲破了文学史上的种种既定“主义”和“原则”的束缚,成为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现实,最能引起读者共鸣又富有现代色彩的小说形式。
谈谈“新写实小说”
现实帷幕下的穷形尽相(谈谈“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元生态”的生活。
而且在叙事方式以及文学气息上,都受到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在以追求形式,讲究叙事方式和语言实验的先锋小说之后,或者是与先锋小说同步,出现了这样一些小说。
其中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刘震云的《新兵连》,《塔铺》等等。
这些小说从先锋小说的复杂多变的文本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纷纭繁复的语言实验当中摆脱出来,再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指向现实,而且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不同,这些小说回避重大主题,忽视典型的社会人物和社会形象,拒绝宏大的主流叙事,而更多的是对社会下层庸庸生命的注目与关怀,尤其是对琐屑零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普通人在无奈与窘迫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压抑与扭曲,挣扎与痛苦,揭示残酷而灰色的“元生态”的生活,以及表达最基本的欲望与希求。
刘震云说新写实小说和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传统的现实主义其实是理想化了的现实,是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而真正的现实,真正的人和真正的事,远远没有理想当中的那么美好。
而这种理想化的现实主义,却往往是一种麻醉剂,让生活变得伪善,人物形象显得简单而虚浮,小说文本由于缺乏一种内在张力和批判力而显得虚弱和贫血。
《乔厂长上任记》当中的乔光仆,《新星》里的李向南,生活原型远远没有那么简洁单一,传统的现实主义把生活的“元形态”大大地简化了,结果远远“疏离”了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原则和要求。
新写实小说采用冷静,平实的语言,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在小说当中不穿插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力求做到对生活“本来真实”的还原。
池莉的《太阳出世》,《烦恼人生》,以及后来的《不谈爱情》,一般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三部曲”。
池莉的《烦恼人生》,对中年人的生活遭遇和人生烦恼表示了世俗化的认同和理解,虽然带着隐约而含蓄的忧虑,但是叙述的“触角”却“残忍”地切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层一层地展现普通的,琐屑的,最为明了不过但是却无奈而窘迫的生活。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以池莉的小说为例摘要:在1989年的《文艺报》上出现了一条《新写实小说在文坛兴起》的消息, 消息中说: “这些小说以它直视现实、人生的写实特征, 以及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总体精神, 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新写实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精华, 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 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基本描写方法, 但更贴近生活, 更注重显现生活的原色。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池莉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触手可及的,是实实在在的,总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体会生活的平常、淡静、烦恼,却又浓郁的温情。
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新写实主义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长处,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描写方法,但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的原始色彩。
在本文中我将从小说的内容、叙事、情节安排等三个方面来谈论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池莉引言新写实主义小说其实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 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而是在传统( 经典)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 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 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故此,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不管是在小说内容、叙事手法以及小说的构架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区别和联系。
一小说内容方面的差别有人认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还原到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描写,即就是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忠实再现。
其实不尽然,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作者往往也会通过对这些生活小细节一丝不落的描写刻画来表达他们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情感和态度,或者是由此来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活状态等等。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
梁莹莹2011212994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4班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内容摘要: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世俗化的平民大众,他们普通、平凡又平常,总是很渺小的。
他们只是通过言行将原汁原样的生活形态真切细腻地展现出来,向人们传达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状态。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征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特征的缩影,他们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他们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平民大众典型性Abstract:New realistic novel and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 is very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characters. New realistic novel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secularized is the common people, they are common, ordinary and normal, and always very small. They just through the words and deeds will juice the same real life form is exquisite unfold, to convey a secular life status.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 are typical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 is often a microcosm of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they often carrying an era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distinct ideology color. They are true to reproduce the typ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Key words:New realistic novel traditional realism novel characters common people typical正文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一个重要的流派,而近年来新写实小说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点,以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及其表现形式。
一、文学创作角度的不同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新写实小说更强调作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分析,力图通过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同层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追求更优秀、更真实的文学创作手法。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更强调对个体人物感情状态的表现,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
二、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同从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角度来看,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更为自由和多样化,展现了现代文學的风貌,它更倾向于突破传统小说的写作局限,采用多种手法,如以纪实、报告文学、悬疑小说等形式来呈现社会现实的多种面貌,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简练干练。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以其对现实问题的具体描写和展现,打造出更加真实、生动和自然的艺术效果。
三、观念内涵的不同从观念内涵来看,新写实小说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倡导真实、自然、生命的多样性,更具有个人表达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更加注重对人类生命的普遍性深层探索,以人类生命的意义为核心将人物塑造得更加坚强、勇敢,展现出人类的闪光点。
四、历史阶段背景的不同从历史阶段背景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在相对更加自由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崛起,强调了对知识的创新,具有更具排斥性的内在精神特征,是一种比较自由、开放、多样化的新小说。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在传统观念抑制的大环境中生存,注重保守、传统的文学艺术风格,更多的是具有实质性、代表性、传统性的历史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文学创作角度、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观念内涵、历史阶段背景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异同点。
我们相信,通过比较研究这些方面的不同点,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文学表现形式。
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趋势和表现形式,并期待看到新写实小说在文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新写实派”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
“新写实派”小说又称后现代小说、生存本相小说等,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它描写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和人生烦恼,放弃对生活的终极价值判断,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正确阐释,不回答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简言之,“新写实派”小说抛弃典型性,还原生活的原汁原味。
“新写实派”小说产生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时代背景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文坛上形成的是一种多元化格局,文学题材一步步扩大,作家勇敢地冲破原本不该有的题材禁区,迅速地把创作的题材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文学得到了发展。
就这样,到80年代中期,新的文学观念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发起了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新写实派”小说因而与传统现实主义产生区别。
“新写实派”小说有以下特点:其一,“新写实派”小说一般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间意识”,抒写风格哀婉、平实,其写作的基本特征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展示生存的真实,平实地描写人生的不幸窘境和悲苦。
其二,重视生活细节的刻画。
“新写实”小说以微小的生活细节来展示日常生活琐事。
“新写实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池莉说:“我偏爱生活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脱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其三,在题材上表现出对“现实”的人生关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写不正之风、住房问题,池莉的《烦恼人生》写一个工人一天24小时的生活烦恼,方方的《风景》写河南棚户一家人的生存艰难,这些都是写人们现实生活的状况。
其四,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写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着意追求人物的原形化,生活中的人物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补正
是在表现手 法上博采众长 ,从现 实主义和现代 派那里 汲取 营养 , 以平 民化 的视 角介 入创作 , 冲破 了文学史上 的种种 既定 “ 主义”和 “ 原则 ” 的束缚 , 成为一种真正属 于 中国现实 ,
一
众所周知 , 劳动创造 了人 。其 实劳动不仅创造 了人 , 也促 进 了人 的发展 。人在 改造世 界 的实践 中 , 既创造 了物质 文化 财富, 也提高 了人 的 自身素质 。经济 的发展与人 的发展 是相 互促进 的 , 二者统一于改造世界 的实践 。在 实践 中, 一方面是 人 的发展 , 另一 方面是经济 的发展 。社会 的发展史 , 既是人 的 发 展史 , 也是经 济发展 史 , 人 的发展 与经 济 的发展 相 互促 是 进 的历 史 。一 方 面 , 的素质 的提 高 , 人 促进 了科 学技 术 的发 展, 促进 了生产 力的发展 ; 一方面 , 的需求 的提高促 使购 另 人 买 力提高 , 也促进 了经济 的发展 。 5认 识经济 中的质 量度有利 于防止 经济危机 、 经济 出现危 机 既有社 会 制度 上 的原 因也有 经济 自身 的 原 因。资本 主义经济发生危 机的根源在于资本 主义制度 。社 会主 义经济发生 危机没 有社会 制度上 的原 因 , 要是经 济 自 主 身 的原 因 。社会 主义经 济也是 周期波动 的 , 当经 济发生质 变 时若处理 不好也 会发生危 机 。苏联解体 有经济 方面 的原 因 ,
国引起 轩然大波 ,月份便掀起 了罢工风潮 。社 会主义经济 的 8 发展不 可能只有高潮而没有低 潮 , 出现低潮是必然 的 , 如果处 理不好 也会出现危机 。2 世纪8 年代末苏联东 欧经济危机 的 0 0 出现 , 明计划 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 表 必须进行改 革。 综 上所述 , 经济发展是动态 的, 量变发展 到一定 的度就会 发生质变 。 我们 既要关注量变 , 更要关注量变 的度及质变 。 认 识量变 的度及质 变 , 利于认识和代表先进生 产力 , 有 有利于实 践“ 三个代表 ”。
浅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浅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论文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典型化嬗变[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2O世纪8O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生存烦恼,还原了生活原生态。
“新写实”小说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表现出从典型化转向世俗化价值取向,以作家主观情感的隐匿,颠覆了被长期奉为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在“新写实”小说出现之前,现实主义作家一直注重现实政治、社会历史及时代变迁,表现人生命运与精神理想,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池莉、方方等“新写实”小说作家虽然举起的仍是“写实”的旗帜,但是,“当他们操持着各自的话语方式来对现实和历史作出‘如实’刻画的同时,竞集体地溢出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轨道’,f。
一、从反映本质真实到描写生活真实在20世纪8O年代中后期纷纭复杂的文学浪潮中,“新写实”小说无疑最引人注目。
它出现于1987年,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方方的《风景》为开端。
其后,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等作品相继面世,渐渐形成了新的创作群体。
“新写实”小说作家并没有像“寻根文学”那样提出明确的理论主张,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什么是“新写实”,只能“含而糊之地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_2]。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都是“写实”的文学。
传统现实主义要求反映生活本质,塑造典型形象,这就需要对已有生活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
什么是本质真实,现实主义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中,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本质真实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塑造英雄典型,批判腐朽落后,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常常选择那些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重大题材,展示时代风云:我们通过鲁迅的小说,深刻认识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看到了五四新思潮影响下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对封建专制者的反抗和斗争;茅盾的小说《子夜》,则以旧上海畸形繁荣的资本主义大都市为背景,描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之间的生死搏斗,为我们展示出上世纪2O年代末3O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乡镇广阔的社会生活。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以池莉的小说为例摘要:在1989年的《文艺报》上出现了一条《新写实小说在文坛兴起》的消息, 消息中说: “这些小说以它直视现实、人生的写实特征, 以及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总体精神, 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新写实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精华, 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 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基本描写方法, 但更贴近生活, 更注重显现生活的原色。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池莉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触手可及的,是实实在在的,总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体会生活的平常、淡静、烦恼,却又浓郁的温情。
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新写实主义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长处,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描写方法,但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的原始色彩。
在本文中我将从小说的内容、叙事、情节安排等三个方面来谈论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池莉引言新写实主义小说其实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 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而是在传统( 经典)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 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 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故此,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不管是在小说内容、叙事手法以及小说的构架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区别和联系。
一小说内容方面的差别有人认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还原到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描写,即就是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忠实再现。
其实不尽然,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作者往往也会通过对这些生活小细节一丝不落的描写刻画来表达他们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情感和态度,或者是由此来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活状态等等。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坝实主义昀礼正的论文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坝实主义昀礼正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发展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可以从“新写”和“新实”两方面进行理解和阐述。
“新写实”小说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它是在传统(经典)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关于“新写实”小说,有人认为它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选择、主题提炼还原到对生活的纯客观的描写、主题意识的消解。
实际上,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不可能完全与作品内容无缘。
首先,作者在选取素材的时候就已掺人了自己的情感,如池莉的《太阳出世》就是源于她在当妇产科大夫时的感受;表面看,“新写实”小说描写的大多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琐事,但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这一角度,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存状态、行为动机等。
也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主观真实的表达性”,但这也不尽然。
“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之处在于它从作家主观真实到生活真实的过程中,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拒绝介入。
这种“拒绝介入”是作家有意识的,而非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那种主观真实的隐含。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特征界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钟山》所作的如下定义:“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可从“新写”和“新实”两方面对它进行理解。
如果从“新写”的角度来看,有三个方面的“新”:一是在表现手法上博采众长,从现实主义和现代派那里汲取营养,以平民化的视角介入创作,冲破了文学史上的种种既定“主义”和“原则”的束缚,成为一种真正属于3.叙述态度:“新写实”小说坚持让作者退出。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问题的开题报告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问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小说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它试图真实地描绘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矛盾,对社会和人性进行深刻的反思。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实主义所描绘的现实面貌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现实主义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复杂多变。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新写实”小说成为了一个新的流派,它试图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呈现更具个性化的现实面貌,打破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
这一现象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新写实”小说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写实”的真实性和意义却存在着争议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分析“新写实”小说的创新之处和局限性,探讨其对当代文学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涉及“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背景,创作思想和方法,作品特点,以及其在当代社会和文学中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历史考察等方法,通过对作品和文献的调研分析,归纳总结“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和局限性,阐述其在当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为读者提供对“新写实”小说和现实主义的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论文结构概述本论文包括以下章节:1.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方法,以及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2.“新写实”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主义的延续:论述“新写实”小说的诞生背景和现实主义的演变过程,探讨“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3.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考察“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深入分析其特点和局限性。
4. “新写实”小说的作品特点:通过对“新写实”小说的作品分析,总结其特点和趋势。
5. “新写实”小说的社会和文学意义:探讨“新写实”小说在当代社会和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6. 结论:总结研究结论,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丁 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630)[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小说[摘 要] 新写实 以其龃龉的话语方式,从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实行了深度模式的解构,并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起自身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中图分类号 I207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1999)06-0093-04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在中国文学语境中, 新写实 小说无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语方式。
当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小说家接二连三地将自己的作品推至读者面前时,人们难以掩饰住既往小说阅读经验受到冲击与震撼而产生的困惑。
虽然不少论者将它们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 , 或干脆称它们为 现实主义的力作 , 因为这些作品都采取了写实为特征的表现手段,注重生存本相的还原。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 新写实 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甚至与新时期伤痕、改革、反思、寻根思潮中的现实主义小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其说 新写实 小说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嬗变,勿宁说它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话语模式的深度拆解。
理由如下。
一、小说时空:由 精神幻象世界 到 世俗生存世界现实主义是建国以来小说创作的主潮,尽管人们对现实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50年代初就有三种意见,一是以茅盾、巴金为代表的基本上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二是以胡风、路翎为代表的张扬 主观战斗精神 的现实主义;三是以来自解放区的大批作家为代表的歌颂新人物、新世界的现实主义。
由于权威意识形态的规定以及受苏联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在文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念模式,如 服从政治路线、服从政治需要的文学属性观念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随后又代之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观念 、 表现公与私对立冲突为基本内容的主题观念 等。
这些观念的推行,导致了17年小说的一元化及程式化,出现了许多政治传声筒式的作品也就毫不奇怪。
文学多样化的功能被抽空为政治附庸物,艺术的空间世界也就只能是受目的论支配而营造出来的 精神幻象世界 。
新时期以来,作家的思想逐步解放,小说创作逐步挣脱僵化观念的束缚,现实主义不断向五四新文学传统回归与深化,在纷涌迭至的 伤痕文学 、 改革文学 、 反思文学 、 寻根文学 中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此前传统现实主义观念的惯性作用,多数小说的艺术空间依然滞留于政治社会的层面,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皆因政治生活的运演变迁所致。
相对于社会现实生活来说,这样的艺术空间是一种受集体无意识驱使而呈现的 精神幻象世界 。
对此, 新写实 小说家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充分的主体意识的自觉。
刘震云的看法是, 50年代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浪漫主义。
它所描写的现实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浪漫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活起着毒化作用,让人更虚伪,不能真实地活着 。
池莉也认为, 生活是冷面无情的 ,人们身边所经历的一切并 不是文学名著中的那种生活 。
因此,她要 努力使用新眼睛 来反映真实生活,并把 贴在新生活上的旧标签逐一剥离 。
正是凭借这种 剥离 、还原的欲望冲动, 新写实 小说家把笔触伸展到了人们的生存世界,通过对生存状态和生命冲动体验的精细刻划和质朴的叙述,构架起自己的世俗生存的艺术世界,完成了对此前现实主义小说 精神幻象世界 的置换和颠覆。
池莉的 烦恼人生 ( 上海文学 1987 8)以自然冷静的笔调向人们讲述了一位普通中年工人邱家厚极其普通的一天。
小说既没有传统工业题材小说 道路之争 、 方案之争 的情节冲突,更没有如火如荼的沸腾建设场面的渲染。
但琐屑而难以摆脱的生活烦恼已销蚀掉他的经历、激情和勇气,剩余的只有无奈。
刘震云的 单位 ( 北京文学 1989 2)写的是机关的故事。
但这里既不是政治力量的较量场,也不是社会公仆勤勉奉献的舞台。
人们为自己生存状况的改善而奔波忙碌,绞尽脑汁。
机关单位的人们在入党、提干、升级等追求的背后,是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本能欲望。
刘震云的 新兵连 ( 青年文学 1988 1)与 单位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的军营不再是保家卫国杀敌戍边的地方。
对那些告别家乡的青年来说,入伍是改变自身农民命运的人生转折点。
在 新兵连 里的士兵,与此前军事题材小说里的传统军人形象大相迳庭。
如果说上述小说表现世俗小人物的生存状况是无奈、琐屑、平庸、甚至心酸的话,那么方方的 风景 ( 当代作家 1987 5)展示出的底层市民人生状况则是可悲和残酷的。
小说不动声色地描述了由九男二女组成的11口之家,拥挤在铁路旁边一间只有13平方米的窝棚里,演绎出一部残酷生活重压下的家族生存史。
虽然外面的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但与粗鄙庸常的人家毫不相干。
人伦的新情,家庭的温馨,统统烟消云散。
一幅卑琐的毫无诗意的家族生存的 风景 就这样赤裸裸地坦陈在读者眼前。
二、小说人物:由 英雄 的放逐到平民的关注依据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原则 ,以塑造新的英雄形象为中心,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突出的人物观念。
虽然在50、60年代,有人曾提出 中间人物论 的新的小说人物塑造观点,但很快便遭到无情的批判而销声匿迹。
英雄形象塑造成为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刻意追求。
这就难免人为地拔高甚至随意捏造的趋势,终于导致60年代后期三突出 畸型人物观念的猖獗。
新时期的文学创作虽然对此做了竭尽全力的反拨和纠偏,但绝大多数的作品依然自觉不自觉地把塑造具有高尚情怀或思想境界的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的艺术使命。
新写实 小说家们基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与观察,同时基于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观念的有意疏离,在当代文学进程中第一次以群落意识放逐了英雄形象和新人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 小人物 ,是一群被吃喝拉撒睡之类的具象生存窘态挤压并试图挣脱的俗人。
虽然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职业,有工人、农民、士兵,也有医生、教师、机关职员,但他们共同担当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共同品味人生旅程中的酸辛苦辣,无奈地续延着生命。
刘震云笔下的机关人员小林,与王蒙50年代创作的 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里的小林相比,虽然都是青年干部,但两人的思虑与憧憬却存在鲜明的反差。
50年代的小林关心的是党的事业、革命的目标,焦虑的是机关队伍中的官僚主义懒惰思想,憧憬共产主义生活的早日实现。
而80年代的小林关注和焦虑的是自身生存状况的不尽如人意。
池莉笔下的邱家厚,也不能与蒋子龙笔下的 改革文学 中 开拓者家族 系列人物同日而语。
邱家厚的烦恼并非产生于工业建设中改革与保守两种势力、两种观点的交锋对峙,他身上并不体现那种对峙过程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大刀阔斧的气魄。
他所面对的是在貌似平淡实则艰辛的日常生活中个体人所经历的难以言说的生存窘态。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他的日子被柴米油盐世俗生态遮盖得密不透风,他深感身心疲惫、无力解脱,心中只存一种奢望:面对的这一切都是 梦 ,梦醒之后一切都变样。
作为知识分子形象,方方 行云流水 ( 小说界 1991 6)中的高人云与新时期初谌容 人到中年 中的陆文婷也有明显差异。
如果说陆文婷身上充溢着知识分子全部美德的话,那么高人云身上则既具有知识分子的部分美德又不乏俗人的心态。
高人云本是认真、古板而又清高的大学副教授,他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的教师职业尽心尽力。
但他又是普通人,在商品经济带来的世态变化,使他坠入了困惑。
三、叙述态度:从 劝诫者 到价值判断的 缺席出于对文学教育功能的强调和推崇,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家往往具有强烈的 教诲者 、 劝诫者 的创作角色情结,极力强调在小说中作家对人物和故事的价值判断。
17年的文学创作自不待说,即使是新时期,这种价值判断也很容易被读者发现或体悟。
如刘心武的 班主任 对 文革 浩劫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身心戕害的愤怒控诉,王蒙的 布礼 对共产党人钟亦成虽历经种种磨难,却依然保持坚定理想的赞颂,蒋子龙的 赤橙黄绿青蓝紫 对青年工人在改革大潮中经受洗礼、迎接挑战的自强精神的肯定等等,都明显带有作者价值判断的色彩。
新写实 小说家们对此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
刘震云直言不讳地说, 新写实真正体现写实,它不要指导人们干什么,而是给读者以感受。
作家代表了时代的自我表达能力,作家就是要写生活中人们说不清的东西,作家的思想反映在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上 , 这种 说不清 的东西,就其主要背景而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物欲横流,以及由此连带而起的价值失落、秩序失范、感受错位,作家们感到难以把握当下的生存本相,从而产生隔膜感和困惑感。
但作家的 自我表达能力 与自身 独特体验 又驱使他们不肯舍弃写作或讲述故事的欲望。
在这种困惑与欲望的临界面上, 新写实 小说家终于在写作实践中达成默契:放弃作者充当 劝诫者 的传统负担,搁置创作主体的价值判断,在不动声色的客观讲述中确定自身的存在价值。
所以,无论是邱家厚式的生存无奈,还是小林式的生存挣扎,抑或是都市边缘棚户区式的生存窘境,都是在作家们极为平静的客观笔调下展现出来的。
在故事人物悲剧命运与小说叙述语言冷峻的强烈反差中,刘恒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新写实 作家。
他的 伏羲伏羲 ( 北京文学 1988 3)以极冷峻平淡的笔调讲述了一对乡间男女在传统伦理禁忌下为性爱追求而终至惨败的撼人心旌的故事。
从杨天青把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婶婶菊豆迎娶到叔叔家开始,他就对菊豆备受凌辱与折磨的处境产生了 惺惺惜惺惺 式的同情,当这种同情不断积聚终至膨胀到挣破 人伦 的羁绊时,天青与菊豆的悲剧命运也就发生了。
个人最本能的生存欲求与社会最低的道德规定一旦发生冲突,杨天青便再也难以从伦理道德的深重负罪感中挣脱出来,本能的欲望与道德的禁忌这双重挤压,终于将他击倒。
整个故事的叙述,从菊豆受虐,天青窥视,到男女主人公媾合、儿子出生成人,直到菊豆与天青的尴尬挣扎,最后天青自溺身亡,都是在一种纯客观的娓娓道来的冷漠语调中呈现的。
作者的价值判断完全隐去,他所作的只是关于性的故事的陈述。
但是,应该指出, 新写实 小说家们对 价值判断 的缺失,并无法掩饰他们的创作意向。
这种创作意向早在他们选取题材、选择视角的时候就已内在地产生出来。
它隐含在作品之中,并以集体创作的姿态昭示给读者:作家应该关怀当下底层平凡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喜怒哀乐,应该体现出人们粗砺的卑微的,但却真实的生存欲望与价值追求。
尽管这种创作态度在传统现实主义作家看来是媚俗的琐屑的,缺少理性 烛照 精神,但 新写实 小说家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 新写实 小说从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现实主义实行了深度模式的解构,从而确立起自身在当代中国文坛的独特地位。
它对传统现实主义受庸俗社会学玷污产生的弊端进行了清算,又给当时在玩弄技术上越走越远的现代主义小说带来了不少有益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