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第12讲平行线问题-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第12讲平行线问题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第12讲平行线问题平行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专门常见的图形.练习本每一页中的横线、直尺的上下两边、人行横道上的“斑马线”以及黑板框的对边、桌面的对边、教室墙壁的对边等等均是互相平行的线段.正因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关它的差不多知识及性质成为中学几何的差不多知识.正因为平行线在几何理论中的基础性,平行线成为古往今来专门多数学家专门重视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关于平行公理的三种假设,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及欧几里得几何),它们在使人们认识宇宙空间中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现行中学中所学的几何是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它是建立在如此一个公理基础之上的:“在平面中,通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两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些知识的应用.例1 如图 1-18,直线a∥b,直线 AB交 a与 b于 A,B,CA平分∠1,CB平分∠ 2,求证:∠C=90°.分析由于a∥b,∠1,∠2是两个同侧内角,因此∠1+∠2=过C点作直线 l,使 l∥a(或 b)即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实现等角转移.证过C点作直线l,使l∥a(图1-19).因为a∥b,因此b∥l,因此∠1+∠2=180°(同侧内角互补).因为AC平分∠1,BC平分∠2,因此又∠3=∠CAE,∠4=∠CBF(内错角相等),因此∠3+∠4=∠CAE+∠CBF说明做完此题不妨想一想那个问题的“反问题”是否成立,即“两条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如图1-20所示),CA,CB分别是∠BAE与∠ABF的平分线,若∠C=90°,问直线a与直线b是否一定平行?”由于那个问题与上述问题专门相似(将条件与结论交换位置),因此,不妨仿照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试解.例2 如图1-21所示,AA1∥BA2求∠A1-∠B1+∠A2.分析本题对∠A1,∠A2,∠B1的大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数值,因此,答案明显与所给的三个角的大小无关.也确实是说,不管∠A1,∠A2,∠B1的大小如何,答案应是确定的.我们从图形直观,有理由猜想答案大致是零,即∠A1+∠A2=∠B1.①猜想,常常受到直观的启发,但猜想必须通过严格的证明.①式给我们一种启发,能不能将∠B1一分为二使其每一部分分别等于∠A1与∠A2.这就引发我们过B1点引AA1(从而也是BA2)的平行线,它将∠B1一分为二.证过B1引B1E∥AA1,它将∠A1B1A2分成两个角:∠1,∠2(如图1-22所示).因为AA1∥BA2,因此B1E∥BA2.从而∠1=∠A1,∠2=∠A2(内错角相等),因此∠B1=∠1+∠2=∠A1+∠A2,即∠A1-∠B1+∠A2=0.说明(1)从证题的过程能够发觉,问题的实质在于AA1∥BA2,它与连接A1,A2两点之间的折线段的数目无关,如图1-23所示.连接A1,A2之间的折线段增加到4条:A1B1,B1A2,A2B2,B2A3,仍旧有∠A1+∠A2+∠A3=∠B1+∠B2.(即那些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的角的和)即∠A1-∠B1+∠A2-∠B2+∠A3=0.进一步能够推广为∠A1-∠B1+∠A2-∠B2+…-∠B n-1+∠A n=0.这时,连结A1,A n之间的折线段共有n段A1B1,B1A2,…,B n-1A n(因此,仍要保持 AA1∥BA n).推广是一种进展自己摸索能力的方法,有些简单的问题,假如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在本质不变的情形下,能够将问题推广到复杂的情形.(2)那个问题也能够将条件与结论对换一下,变成一个新问题.问题1 如图1-24所示.∠A1+∠A2=∠B1,问AA1与BA2是否平行?问题2 如图1-25所示.若∠A1+∠A2+…+∠A n=∠B1+∠B2+…+∠B n-1,问AA1与BA n是否平行?这两个问题请同学加以摸索.例3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求∠C.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将角“转移”到新的位置,如∠1=∠DFC或∠AFB.若能将∠1,∠2,∠C“集中”到一个顶点处,这是最理想只是的了,过F点作BC的平行线恰能实现那个目标.解过F到 FG∥CB,交 AB于G,则∠C=∠AFG(同位角相等),∠2=∠BFG(内错角相等).因为 AE∥BD,因此∠1=∠BFA(内错角相等),因此∠C=∠AFG=∠BFA-∠BFG=∠1-∠2=3∠2-∠2=2∠2=50°.说明(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角集中到适当位置,是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常用技巧.(2)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后,可有以下较为简便的解法:∠1=∠DFC=∠C+∠2,即∠C=∠1-∠2=2∠2=50°.例4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分析平角为180°.若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顶点,并得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下面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证如图1-27所示,在△ABC中,过A引l∥BC,则∠B=∠1,∠C=∠2(内错角相等).明显∠1+∠BAC+∠2=平角,因此∠A+∠B+∠C=180°.说明事实上,我们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添加与三角形三条边平行的直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移”到任意一点得到平角的结论.如将平角的顶点设在某一边内,或干脆不在三角形的边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处,只是,解法将较为苦恼.同学们不妨试一试这种较为苦恼的证法.例5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分析应用例3类似的方法,添加适当的平行线,将这四个角“聚合”在一起使它们之和恰为一个周角.在添加平行线中,尽可能利用原先的内角及边,应能减少推理过程.证如图1-28所示,四边形ABCD中,过顶点B引BE∥AD,BF∥CD,并延长 AB,CB到 H,G.则有∠A=∠2(同位角相等),∠D=∠1(内错角相等),∠1=∠3(同位角相等).∠C=∠4(同位角相等),又∠ABC(即∠B)=∠GBH(对顶角相等).由于∠2+∠3+∠4+∠GBH=360°,因此∠A+∠B+∠C+∠D=360°.说明(1)同例3,周角的顶点能够取在平面内的任意位置,证明的本质不变.(2)总结例3、例4,并将结论的叙述形式变化,可将结论加以推广:三角形内角和=180°=(3-2)×180°,四边形内角和=360°=2×180°=(4-2)×180°.人们不禁会猜想:五边形内角和=(5-2)×180°=540°,…………………………n边形内角和=(n-2)×180°.那个猜想是正确的,它们的证明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之后,证明将专门简单.(3)在解题过程中,将一些表面并不相同的问题,从形式上加以适当变形,找到它们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将问题加以推广或一样化,这是进展人的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例6如图1-29所示.直线l的同侧有三点A,B,C,且AB∥l,BC ∥l.求证: 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分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够明白得为∠ABC为平角,即只要证明射线BA与BC所夹的角为180°即可,考虑到以直线l上任意一点为顶点,该点分直线所成的两条射线为边所成的角均为平角,结合所给平行条件,过B作与l相交的直线,就可将l上的平角转换到顶点B处.证过B作直线 BD,交l于D.因为AB∥l,CB∥l,因此∠1=∠ABD,∠2=∠CBD(内错角相等).又∠1+∠2=180°,因此∠ABD+∠CBD=180°,即∠ABC=180°=平角.A,B,C三点共线.摸索若将问题加以推广:在l的同侧有n个点A1,A2,…,An-1,An,且有AiAi+1∥l(i=1,2,…,n-1).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例7如图1-30所示.∠1=∠2,∠D=90°,EF⊥CD.求证:∠3=∠B.分析假如∠3=∠B,则应需EF∥BC.又知∠1=∠2,则有BC∥AD.从而,应有EF∥AD.这一点从条件EF⊥CD及∠D=90°不难获得.证因为∠1=∠2,因此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D=90°及EF⊥CD,因此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此 BC∥EF(平行公理),因此∠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练习十二1.如图1-31所示.已知AB∥CD,∠B=100°,EF平分∠BEC,EG ⊥EF.求∠BEG和∠DEG.2.如图1-32所示.CD是∠ACB的平分线,∠ACB=40°,∠B=70°,DE∥BC.求∠EDC和∠BDC的度数.3.如图1-33所示.AB∥CD,∠BAE=30°,∠DCE=60°,EF,EG三等分∠AEC.问:EF与EG中有没有与AB平行的直线,什么缘故?4.证明:五边形内角和等于540°.5.如图1-34所示.已知CD平分∠ACB,且DE∥ACCD∥EF.求证:EF平分∠DEB.。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B.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C.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答案】B【解析】【分析】正确理解对顶角、同位角、相交线、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逐一判断.【详解】A选项:同位角只是一种位置关系,只有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错误;B选项:强调了在平面内,正确;C选项:不符合对顶角的定义,错误;D选项: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本身,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故选:B.【点睛】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要善于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详解】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不能判断12//l l 的条件是( )A .13∠=∠B .24180∠+∠=︒C .45∠=∠D .23∠∠=【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详解】A 、∠1=∠3正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 、∠2+∠4=180°正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 、∠4=∠5正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 、∠2=∠3错误,它们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故不能推断两直线平行.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4.如图,能判定EB ∥AC 的条件是( )A .∠C =∠ABEB .∠A =∠EBDC .∠C =∠ABCD .∠A =∠ABE【答案】D【解析】【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详解】A 、∠C =∠ABE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A =∠EBD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C =∠ABC 只能判断出AB =AC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A =∠ABE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EB ∥AC ,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5.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1)12∠=∠ (2)34∠=∠(3)5B ∠=∠ (4)180B BCD ∠+∠=︒.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详解】因为12∠=∠,所有AD ∥BC ,故(1)错误.因为34∠=∠,所以AB ∥CD ,故(2)正确.因为5B ∠=∠,所以AB ∥CD ,故(3)正确.因为180B BCD ∠+∠=︒,所以AB ∥CD ,故(4)正确.所以共有3个正确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找准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是关键.6.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EG 平分∠AEF ,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A .64°B .68°C .58°D .60°【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AB∥CD,∴∠1=∠AEG.∵EG平分∠AEF,∴∠AEF=2∠AEG,∴∠AEF=2∠1=64°,∵AB∥CD,∴∠2=6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7.如图,点D在AC上,点F、G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B交BD于点O,且∠EOD+∠OBF=180°,∠F=∠G,则图中与∠ECB相等的角有( )A.6个B.5个C.4个D.3个【答案】B【解析】【分析】由对顶角关系可得∠EOD=∠COB,则由∠COB+∠OBF=180°可知EC∥BF,再结合CE是角平分线即可判断.【详解】解:由∠EOD+∠OBF=∠COB+∠OBF=180°可知EC∥BF,结合CE是角平分线可得∠ECB=∠ACE=∠CBF,再由EC∥BF可得∠ACE=∠F=∠G,则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DC=∠CBF.综上所得,∠ECB=∠ACE=∠CBF=∠F=∠G=∠GDC,共有5个与∠ECB相等的角,故选择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8.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的摆放位置如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ED=50°,那么∠BAF=()A.10°B.50°C.45°D.4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CED=50°,DE∥AF,即可得到∠CAF=50°,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的大小.【详解】∵DE∥AF,∠CED=50°,∴∠CAF=∠CED=50°,∵∠BAC=60°,∴∠BAF=60°﹣50°=1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由对顶角的定义,得D选项是对顶角,故选:D.【点睛】考核知识点:对顶角.理解定义是关键.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2-∠1=15°,∠3=130°.则∠2的度数是()A.37.5°B.75°C.50°D.65°【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和邻补角的性质求出∠1的度数,然后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3=130°,∠1+∠3=180°,∴∠1=180°-∠3=50°,∵∠2-∠1=15°,∴∠2=15°+∠1=65°;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运算,邻补角的性质,比较简单.11.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北偏东30°B.北偏东80°C.北偏西30°D.北偏西5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如图,AP∥BC,∴∠2=∠1=50°,∵∠EBF=80°=∠2+∠3,∴∠3=∠EBF﹣∠2=80°﹣50°=30°,∴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是解题关键.12.如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1和∠4是内错角B.∠1和∠3是同位角C.∠3和∠4是同旁内角D.∠1和∠C是同位角【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内错角、同位角以及同旁内角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2和∠4是内错角,故本选项错误;B、∠1和∠C是同位角,故本选项错误;C、∠3和∠4是邻补角,故本选项错误;D、∠1和∠C是同位角,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13.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则图中与∠DFM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A.5 B.6 C.7 D.8【答案】C【解析】解:∵FM平分∠EFD,∴∠EFM=∠DFM=12∠CFE.∵EG平分∠AEF,∴∠AEG=∠GEF=12∠AEF.∵EM平分∠BEF,∴∠BEM=∠FEM=12∠BEF,∴∠GEF+∠FEM=12(∠AEF+∠BEF)=90°,即∠GEM=90°,∠FEM+∠EFM=12(∠BEF+∠CFE).∵AB∥CD,∴∠EGF=∠AEG,∠CFE=∠AEF,∴∠FEM+∠EFM=12(∠BEF+∠CFE)=12(BEF+∠AEF)=90°,∴在△EMF中,∠EMF=90°,∴∠GEM=∠EMF,∴EG∥FM,∴与∠DFM相等的角有:∠EFM、∠GEF、∠EGF、∠AEG以及∠GEF、∠EGF、∠AEG三个角的对顶角.故选C.点睛:重点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推导较复杂.14.如图,OB⊥CD于点O,∠1=∠2,则∠2与∠3的关系是( )A.∠2=∠3 B.∠2与∠3互补C.∠2与∠3互余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垂线定义可得∠1+∠3=90°,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2+∠3=90°.【详解】∵OB⊥CD,∴∠1+∠3=90°,∵∠1=∠2,∴∠2+∠3=90°,∴∠2与∠3互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和余角,关键是掌握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D .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答案】D【解析】【分析】运用平行线,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平行公理及推论判定即可.【详解】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下,故A 选项错误;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B 选项错误;C 、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应为垂线段的长度,故C 选项错误;D 、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故D 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平行公理及推论,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与性质.16.如图,//AB CD ,点E 在CD 上,点F 在AB 上,如果:6:7CEF BEF ∠∠=,50ABE ∠=︒,那么AFE ∠的度数为( )A .110︒B .120︒C .130︒D .140︒【答案】B【解析】【分析】 由//AB CD 可得∠ABE+∠CEB=180°,∠BED=50ABE ∠=︒,即∠CEB=130°,由:6:7CEF BEF ∠∠=可得=67CEF BEF ∠∠,设=67CEF BEF ∠∠=k,则∠CEF=6k,∠FEB=7k,可得∠FEB=70°,可得∠DEF=∠FEB+∠BED=120°;又由//AB CD 可得AFE ∠=∠DEF 即可解答.【详解】解:∵//AB CD∴∠ABE+∠CEB=180°,∠BED=50ABE ∠=︒∴∠CEB=130°∵:6:7CEF BEF ∠∠= ∴=67CEF BEF ∠∠ 设=67CEF BEF ∠∠=k ,则∠CEF=6k,∠FEB=7k, ∴6k+7k=130°∴∠FEB=7k=70°∴∠DEF=∠FEB+∠BED=120°∵//AB CD∴AFE ∠=∠DEF=120°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比例的应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列四个说法: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公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错误,应该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距离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公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如图,直线//,175a b ︒∠=,则2∠的大小是( )A .75︒B .85︒C .95︒D .105︒【答案】D【解析】【分析】 把2∠的对顶角标记为3∠,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到2∠与3∠得关系,再根据直线平行的性质得到1∠与3∠得关系,最后由等量替换得到2∠得度数.【详解】解:如图,把2∠的对顶角标记为3∠,∵2∠与3∠互为对顶角,∴23∠∠=,又∵//a b ,175︒∠=,∴1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180∠+∠=︒(等量替换),∴2180118075105∠=︒-∠=︒-︒=︒故D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学会运用等量替换原则是解题的关键.19.若a ⊥b ,c ⊥d ,则a 与c 的关系是(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以上都不对【答案】D【解析】【分析】分情况讨论:①当b ∥d 时;②当b 和d 相交但不垂直时;③当b 和d 垂直时;即可得出a 与c 的关系.【详解】当b ∥d 时a ∥c ;当b 和d 相交但不垂直时,a 与c 相交;当b 和d 垂直时,a 与c 垂直;a 和c 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还可能垂直.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垂直、相交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A .75°B .90°C .105°D .120°【答案】C【解析】【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AB ∥CD ,∴∠AFE =∠C =60°,在△AEF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 =∠A +∠AFE =45°+60°=10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2)第12讲-平行四边形--老师卷
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一、基础知识1、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决定了它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2、判定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二、例题精讲例1 如图2-32所示.在ABCD中,AE⊥BC,CF⊥AD,DN=BM.求证:EF与MN互相平分.证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 BC,AB CD,∠B=∠D.又AE⊥BC,CF⊥AD,所以AECF是矩形,从而AE=CF.所以Rt△ABE≌Rt△CDF(HL,或AAS),BE=DF.又由已知BM=DN,所以△BEM≌△DFN(SAS),ME=NF.①又因为AF=CE,AM=CN,∠MAF=∠NCE,所以△MAF≌△NCE(SAS),所以MF=NF.②由①,②,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对角线EF与MN互相平分.例2 如图2-33所示.Rt△ABC中,∠BAC=90°,AD⊥BC于D,BG平分∠ABC,EF∥BC且交AC于F.求证:AE=CF.分析AE与CF分处于不同的位置,必须通过添加辅助线使两者发生联系.若作GH⊥BC于H,由于BG是∠ABC的平分线,故AG=GH,易知△ABG≌△HBG.又连接EH,可证△ABE≌△HBE,从而AE=HE.这样,将AE“转移”到EH位置.设法证明EHCF为平行四边形,问题即可获解.证作GH⊥BC于H,连接EH.因为BG是∠ABH的平分线,GA⊥BA,所以GA=GH,从而△ABG≌△HBG(AAS),所以AB=HB.①在△ABE及△HBE中,∠ABE=∠CBE,BE=BE,所以△ABE≌△HBE(SAS),所以AE=EH,∠BEA=∠BEH.下面证明四边形EHCF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D∥GH,所以∠AEG=∠BGH(内错角相等).②又∠AEG=∠GEH(因为∠BEA=∠BEH,等角的补角相等),∠AGB=∠BGH(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AGB=∠GEH.从而EH∥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已知EF∥HC,所以EH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FC=EH=AE.例3 如图2-34所示.ABCD中,DE⊥AB于E,BM=MC=DC.求证:∠EMC=3∠BEM.证延长EM交DC的延长线于F,连接DM.由于CM=BM,∠F=∠BEM,∠MCF=∠B,所以△MCF≌△MBE(AAS),所以M是EF的中点.由于AB∥CD及DE⊥AB,所以,DE⊥FD,三角形DEF是直角三角形,DM为斜边的中线,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知∠F=∠MDC,又由已知MC=CD,所以∠MDC=∠CMD,则∠MCF=∠MDC+∠CMD=2∠F.从而∠EMC=∠F+∠MCF=3∠F=3∠BEM.例4 如图2-35所示.矩形ABCD中,CE⊥BD于E,AF平分∠BAD交EC延长线于F.求证:CA=CF.证延长DC交AF于H,显然∠FCH=∠DCE.又在Rt△BCD中,由于CE⊥BD,故∠DCE=∠DBC.因为矩形对角线相等,所以△DCB≌△CDA,从而∠DBC=∠CAD,因此,∠FCH=∠CAD.①又AG平分∠BAD=90°,所以△A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易证△HCG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HG=45°.由于∠CHG是△CHF的外角,所以∠CHG=∠CFH+∠FCH=45°,所以∠CFH=45°-∠FCH.②由①,②得:∠CFH=45°-∠CAD=∠CAF,于是在三角形CAF中,有CA=CF.例5 设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为E,F是CE的中点(图2-36).求证:证如图作∠BAF的平分线AH交DC的延长线于H,则∠1=∠2=∠3,所以FA=FH.设正方形边长为a,在Rt△ADF中,从而所以Rt△ABG≌Rt△HCG(AAS),从而Rt△ABG≌Rt△ADE(SAS),例6 如图2-37所示.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求证:△GHD是等腰三角形.证因为DE BC,所以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1=∠4.又BD=FD,所以所以BC=GC=CD.因此,△DCG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DCG=45°,所以又所以∠HDG=∠GHD,从而GH=GD,即△GHD是等腰三角形.练习1.如图2-38所示.DE⊥AC,BF⊥AC,DE=BF,∠ADB=∠DBC.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39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E和△BCF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3.如图2-40所示.ABCD中,AF平分∠BAD交BC于F,DE⊥AF交CB于E.求证:BE=CF.4.如图2-41所示.矩形ABCD中,F在CB延长线上,AE=EF,CF=CA.求证:BE ⊥DE.5.如图2-42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CE垂直于∠CAB的平分。
(2021年整理)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初中数学专题平行线的判定试题及答案〉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5.2.2 平行线的判定要点感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__________的直线互相平行;(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__;(4)内错角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5)____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6)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如图,∠1=60°,∠2=60°,则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若∠1=_____,则AB∥CD;若∠3=_____,则AB∥CD;若∠2+_____=180°,则AB∥CD。
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38平行和垂直
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38平行和垂直本教程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竞赛中与平行和垂直相关的知识点,并提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一、平行线的性质:1.若两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
2.若两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3.若两条平行线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对应的内角或外角相等。
二、垂直线的性质:1.若两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则它们互为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那么通过它们交点的所有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三、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证明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法,根据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逐步推导出结论。
2.利用性质证明法,根据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四、练习题:1.已知直线l1过点A(-1,3),斜率为2,直线l2过点B(5,-1),斜率为k。
求k的值,使得l1与l2平行。
2.如图,ABCD为长方形,M为对角线BD上一点,且AC平分∠BAC,垂直于AC的直线经过点M与CE、BF交于点O,求证:∠BOC=90°。
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DAB=75°,∠CAD=50°,求∠BCD的度数。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AD垂直于BC,且AD = BC = 5cm,AB = 3cm,求AD的度数。
五、解答:1.根据已知斜率求平行线的性质,l1与l2平行,说明斜率相等,即2=k,解得k=22.由已知AC平分∠BAC,说明∠BAM=∠CAM。
又由于垂直于AC的直线经过点M与CE、BF交于点O,说明O是A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OB=OC,同时∠BOM=∠COM=90°。
所以,∠BOC=180°-∠BOM-∠COM=180°-90°-90°=90°。
3.由已知AB平行于CD,说明∠DAB=∠DCB=75°。
又由于∠CAD=50°,所以∠ACD=180°-∠CAD=180°-50°=130°。
平行线性质竞赛题
【新方法】平行线的判断与性质 B-P138平行线的综合运用方法—— 1.由角定角 已知角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确定其他角的关系 2.由线定线 已知两直线平行 角的关系 确定其他两直线平行 【例1】(1)O 为平面上一点,过O 在这个平面上引2005条不同的直线l 1 ,l 2,l 3 ,…l 2005, 则可形成 以O 为顶点的对顶角。
(2)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点共线,则一共有 对同旁内角。
【例2】如图,已知AD ∥EG ∥BC ,AC ∥EF ,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 )对。
【例3】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 DF ⊥AB 于F ,AC ∥ED ,CE 是∠ACB 的 平分线,求证:∠EDF = ∠BDF. 【例4】探究:(1)如图a ,若AB ∥CD ,则∠B+∠D=∠E , 您能说明为什么呢?(2)反之,若∠B+∠D=∠E ,直线AB 与CD 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证明。
(3) 若将点E 移至图b 所示位置,此时∠B 、∠D 、∠E 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证明。
(4) 若将E 点移至图c 所示位置,情况又如何?(5) 在图d 中,AB ∥CD ,∠E+∠G 与∠B+∠D+∠F 又有何关系? (6) 在图e 中,若AB ∥CD ,又得到什么结论? 【例5】平面上有10条直线,无任何3条交于一点,要使它们出现31个交点,怎样安排才能得到?平移变换【例6】平面上有5条直线,其中任意两条都不平行,那么在这5条直线两两相交所成的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超过36。
,请说明理由。
学力训练 B-P1411.将两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摆放,使其中一张矩形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矩形纸片的一边上,则∠1+ ∠2 = 。
2.如图,直线a ∥b ,则∠A = 。
3.如图,已知AB ∥CD, ∠1 = 100。
,∠2 = 120。
,则 ∠a =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4.如图,已知AB ∥DE ,∠ABC=80。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在数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平行线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
练习题一: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
1. 直线AB:y = 2x + 3直线CD:y = 2x - 12. 直线EF:2x - 3y = 6直线GH:4x - 6y = 123. 直线IJ:3x + 4y = 8直线KL:6x + 8y = 16答案一:1. 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不相等,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不平行。
2. 直线EF和直线GH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EF和直线GH平行。
3. 直线IJ和直线KL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IJ和直线KL平行。
练习题二: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点E、F、G分别位于直线AB上,且AE = EF = FG。
若AE = 4,求FG的值。
答案二:由于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相等。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点E的坐标为(x1, y1),点F的坐标为(x2, y2),点G的坐标为(x3, y3)。
根据题意可得:y1 = kx1y2 = kx2y3 = kx3又因为AE = EF = FG,所以有:EF = FGy2 - y1 = y3 - y2kx2 - kx1 = kx3 - kx22kx2 = k(x1 + x3)x2 = (x1 + x3) / 2由于AE = 4,可得:y1 = kx1 = 4将x2 = (x1 + x3) / 2和y1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4 = k(x1 + x3) / 28 = k(x1 + x3)8 = 4kx2x2 = 2将x2 = 2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2 = kx2 = 2k由于EF = FG,可得:y2 - y1 = y3 - y22k - 4 = y3 - 2k4k = y3 + 4y3 = 4k - 4将y3 = 4k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3 = kx3 = 4k - 4综上所述,当AE = 4时,FG的值为4k - 4。
平行线的性质 习题 (含答案)
2019年4月16日初中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AC∥BE,∠ABE=70°,则∠A的度数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详解】解:∵AC∥BE,∴∠A=∠ABE=7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如图在中,已知,,,则()A.B.C.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1+∠EFD=180°和∠1+∠2=180°可以证明∠EFD=∠2,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EF,进而得到∠ADE=∠3,再结合条件∠3=∠B可得∠ADE=∠B,进而得到DE∥BC,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D=∠C.【详解】∵∠1+∠EFD=180°,∠1+∠2=180°,∴∠EFD=∠2,∴AB∥EF∴∠ADE=∠3,∵∠3=∠B,∴∠ADE=∠B,∴DE∥BC,∴∠AED=∠C,∵∠AED=58°,∴∠C=58°,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3.如图,已知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A、B,且∠1=120°,当∠2=()时,直线a∥b.A.B.C.D.【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3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120°,∠1与∠3是对顶角,∴∠1=∠3=120°,∵∠2=∠3=120°,∴直线a∥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图a∥b,∠1与∠2互余,∠3=115°,则∠4等于()A.115°B.155°C.135°D.1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互余互补的定义可计算出∠4的值.【详解】如图,∵∠3与∠5是对顶角,∴∠5=∠3=115°,∵a∥b,∴∠2+∠4=180°,∠1+∠5=180°,∴∠1=180°-115°=65°,又∵∠1与∠2互余,∴∠2=90°-∠1=25°,∴∠4=180°-∠2=180°-25°=15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余角和补角的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给出如下推理:①∠1=∠3.∴AD∥BC;②∠A+∠1+∠2=180°,∴AB∥CD;③∠A+∠3+∠4=180°,∴AB∥CD;④∠2=∠4,∴AD∥BC其中正确的推理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答即可.【详解】即内错角相等.故①错误;即同旁内角互补.故②正确;,故③错误;故④正确,即②④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正确理解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D,∠ABE=120°,∠ECD=25°,则∠E=()A.75°B.80°C.85°D.95°【答案】C【解析】【分析】过点E作EF∥CD,根据AB∥CD可得EF∥AB,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内错角相等,分别求出∠BEF和∠FEC的度数,二者相加即可.【详解】过点E作EF∥CD,如图所示:∵AB∥CD,∴EF∥AB,∵∠ABE=120°,∴∠BEF=60°,∵EF∥CD,∠ECD=25°,∴∠FEC=∠ECD=25°,∴∠E=∠BEF+∠ECD=60°+25°=85°.故选:C.【点睛】考查了平行线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两直线平行,分别求出∠BEF和∠FEC的度数.7.如图,l1∥l2,∠1=50°,则∠2等于( )A.135°B.130°C.50°D.40°【答案】B【解析】【分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据此进行解答.【详解】∵l1∥l2,∠1=50°,∴∠2=180°-∠1=180°-50°=130°,故选B.【点睛】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如图,将三角形ABC沿AB方向平移后,到达三角形BDE的位置.若∠CAB=50°,∠ABC=100°,则∠1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C∥BE,以及∠CAB=∠EBD=50°,进而求出∠1的度数.【详解】∵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AC∥BE,∴∠CAB=∠EBD=50°,∵∠ABC=100°,∴∠1的度数为:180°-50°-100°=30°.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得出∠CAB=∠EBD=5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如果两边与的两边互相平行,且,,则的度数为__.【答案】35°或55°【解析】【分析】根据:∠1两边与∠2的两边互相平行得出∠1=∠2或∠1+∠2=180°,代入求出x,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两边与∠2的两边互相平行,∴∠1=∠2或∠1+∠2=180°,∵∠1=(3x+20)°,∠2=(8x-5)°,∴3x+20=8x-5或3x+20+8x-5=180,解得:x=5,或x=15,当x=5时,∠1=35°,当x=15时,∠1=65°,故答案为:35°或6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知道“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是解此题的关键.10.如图,∠1=70°,a∥b,则∠2=_____________,【答案】110°【解析】【分析】如图,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3=∠1=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2的度数.【详解】如图,∵∠1=70°,∴∠3=∠1=70°,∵a ∥ b,∴∠2+∠3=180°,∴∠2=180°-7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则的度数是_________.【答案】60【解析】【分析】如图,先利用邻补角求出∠4=70°,再根据得∠4+∠2+∠3=180°,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4=180°-110°=70°,∵,∴∠4+∠2+∠3=180°,则∠2=60°.故填60.【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12.如图,工程队铺设一公路,他们从点A处铺设到点B处时,由于水塘挡路,他们决定改变方向经过点C,再拐到点D,然后沿着与AB平行的DE方向继续铺设,如果∠ABC=120°,∠CDE=140°,则∠BCD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过C作MN∥A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DE∥NM∥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和∠2的度数,进而可得∠BCD的度数.【详解】解:过C作MN∥AB,∵AB∥DE,∴MN∥DE,∴∠2+∠D=180°,∵∠CDE=140°,∴∠2=40°,∵MN∥AB,∴∠1+∠B=180°,∵∠ABC=120°,∴∠1=60°,∴∠BCD=180°-60°-40°=80°,故答案为: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3.如图,直线l1、l2分别与直线l3、l4相交,∠1与∠3互余,∠3余角与∠2互补,∠4=125°,则∠3=______.【答案】55°.【解析】【分析】求出∠5的度数,根据∠1与∠3互余和∠3的余角与∠2互补求出∠1+∠2=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l1∥l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即可.【详解】解:∵∠4=125°,∴∠5=180°-125°=55°,∵∠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1+∠2=180°,∴l1∥l2,∴∠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求出l1∥l2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点D、E、F分别在AB、AC、BC上(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答案】(1) ;(2) ;(3) ; (4);.【解析】【分析】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题设的相关要求和已知条件,就可以解答出正确的结论.【详解】(1)∴(2)∠3, ∴(3)∴AC DF(4)∴DE B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15.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工人师傅告诉它,∠A=,且AB∥CD.小明马上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得出了∠C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C=_______.【答案】1400【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详解】解:∠C=40°理由:∵AB∥CD.∴∠A+∠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180°-∠A=180°-40°=140°故答案为:1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16.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AB∥CD,如图所示),第一次转弯时的∠B=,那么∠C应是_______.【答案】140°【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详解】解:∵AB∥CD,∴∠B=∠C=140°.【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分别探讨下面的四个图形中、和的关系,并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说明成立的理由.(1)图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2)图②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3)图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4)图④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答案】(1)∠APC+∠PAB+∠PCD=360°;(2)∠APC=∠PAB+∠PCD;(3)∠PCD=∠APC+∠PAB;(4)∠PAB=∠APC+∠PCD.【解析】【分析】(1)过点P作PE∥AB,则AB∥PE∥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2)过点P作l∥AB,则AB∥CD∥l,再根据两直线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3)根据AB∥CD,可得出∠PEB=∠PCD,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4)根据AB∥CD,可得出∠PAB=∠PFD,再根据∠PFD是△CPF的外角,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1)过点P作PE∥AB,则AB∥PE∥CD,∴∠1+∠PAB=180°,∠2+∠PCD=180°,∴∠APC+∠PAB+∠PCD=360°;(2)过点P作直线l∥AB,∵AB∥CD,∴AB∥PE∥CD,∴∠PAB=∠3,∠PCD=∠4,∴∠APC=∠PAB+∠PCD;(3)∵AB∥CD,∴∠PEB=∠PCD,∵∠PEB是△APE的外角,∴∠PEB=∠PAB+∠APC,∴∠PCD=∠APC+∠PAB;(4)∵AB∥CD,∴∠PAB=∠PFD,∵∠PFD是△CPF的外角,∴∠PCD+∠APC=∠PFD,∴∠PAB=∠APC+∠PC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已知AC∥ED,ED∥GF,∠BDF=90°.(1)若∠ABD=150°,求∠GFD的度数;(2)若∠ABD=θ,求∠GFD-∠CBD的度数.【答案】(1)∠G FD=120°;(2)∠GFD-∠CBD=90°.【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D+∠BDE=180°,进而可得∠BDE=30°,然后再计算出∠EDF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F+∠F=180°,进而可得∠GFD的度数;(2)与(1)类似,表示出∠F的度数,再表示出∠CBD的度数,再求差即可.【详解】解:(1)∵AC∥ED,∴∠ABD+∠BDE=180°,∵∠ABD=150°,∴∠BDE=30°,∵∠BDF=90°,∴∠EDF=60°,∵ED∥GF,∴∠EDF+∠F=180°,∴∠F=120°;(2)∵AC∥ED,∴∠ABD+∠BDE=180°,∵∠ABD=θ,∴∠BDE=180°-θ,∵∠BDF=90°,∴∠EDF=90°-(180°-θ)=θ-90°,∵ED∥GF,∴∠EDF+∠F=180°,∴∠F=180°-(θ-90°)=270°-θ,∵∠ABD=θ,∴∠CBD=180°-θ,∴∠GFD-∠CBD=270°-θ-180°+θ=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9.如图,已知∠1=∠2,∠GFA=40°,∠HAQ=15°,∠ACB=70°,AQ平分∠FAC,求证:BD∥GE∥AH.【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同位角∠1=∠2,推知AH∥G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证得内错角∠HAC=55°+15°=70°=∠ACB,所以BD∥AH,最后由平行线的递进关系证得BD∥GE∥AH.【详解】证明:∵∠1=∠2,∴AH∥GE,∴∠GFA=∠FAH.∵∠GFA=40°,∴∠FAH=40°,∴∠FAQ=∠FAH+∠HAQ,∴∠FAQ=55°.又∵AQ平分∠FAC,∴∠QAC=∠FAQ=55°,∵∠HAC=∠QAC+∠HAQ,∴∠HAC=55°+15°=70°=∠ACB,∴BD∥AH,∴BD∥GE∥AH.【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20.如图,AB∥CD∥EF,且∠ABE=70°,∠ECD=150°,求∠BEC 的度数.【答案】∠BEC=40°.【解析】【分析】根据∠BEC=∠BEF-∠ECF,求出∠BEF,∠CEF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EF,∴∠ABE=∠BEF=70°,∵CD∥EF,∴∠ECD+∠CEF=180°,∵∠ECD=150°,∴∠CEF=30°,∴∠BEC=∠BEF-∠CEF=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已知:如图,直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1)如图1,若∠1=120°,∠2=60°,则AB和CD的位置关系为;(2)在(1)的情况下,若点P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连接PE,PF,探索∠EPF,∠PEB,∠PFD三个角之间的关系:①当点P在图2的位置时,可得∠EPF=∠PEB+∠PFD;请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空(理由或数学式):解:如图2,过点P作MN∥AB,则∠EPM=∠PE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已知),MN∥AB(作图),∴M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MPF=∠PFD.∴∠EPM+∠MPF=∠PEB+∠PFD(等式的性质),即∠EPF=∠PEB+∠PFD;②当点P在图3的位置时,∠EPF,∠PEB,∠PFD三个角之间有何关系并证明;③当点P在图4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E PF,∠PEB,∠PFD三个角之间的关系.【答案】(1)见解析;(2)①见详解;②∠PEB+∠EPF+∠PFD =360°,③∠EPF+∠PFD=∠PEB.【解析】【分析】(1)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BEF的度数,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2)①过点P作MN∥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PM=∠PEB,且有MN∥CD,所以∠MPF=∠PFD,然后利用等式性质易得∠EPF=∠PEB+∠PFD.②③的解题方法与①一样,分别过点P作MN∥AB,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三个角之间的关系.【详解】(1)∵∠1=120°,∴∠BEF=120°,又∵∠2=60°,∴∠2+∠BEF=180°,∴AB∥CD;(2)①如图2,过点P作MN∥AB,则∠EPM=∠PE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已知),MN∥AB(作图),∴M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MPF=∠PFD,∴∠EPM+∠FPM=∠PEB+∠PFD(等式的性质),即∠EPF=∠PEB+∠PFD,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EPM,∠MPF;②∠EPF+∠PEB+∠PFD=360°;证明:如图3,过作PM∥AB,∵AB∥CD,MP∥AB,∴MP∥CD,∴∠BEP+∠EPM=180°,∠DFP+∠FPM=180°,∴∠BEP+∠EPM+∠FPM+∠PFD=360°,即∠EPF+∠PEB+∠PFD=360°;③∠EPF+∠PFD=∠PEB.理由:如图4,过作PM∥AB,∵AB∥CD,MP∥AB,∴MP∥CD,∴∠PEB=∠MPE,∠PFD=∠MPF,∵∠EPF+∠FPM=∠MPE,∴∠EPF+∠PFD=∠PEB.【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2.如图,已知直线a∥b且被直线l所截,∠2=85°,求∠1的度数.请在横线上补全求解的过程或依据.【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填空.【详解】解:∵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对顶角相等),∠2=85°(已知),∴∠1=85°(等量代换).【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学会书写证明过程是所要训练的重点.23.如图,点D、E在AB上,点F、G分别在BC、CA上,且DG∥BC,∠1=∠2.(1)求证:DC∥EF;(2)若EF⊥AB,∠1=55°,求∠AD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35°【分析】(1)由知∠1=∠DCF,则∠2=∠DCF,即可证明;(2)由得∠B=90°-∠2=35°,再根据(1)可知的度数.【详解】∵∴∠1=∠DCF,∵∴∠2=∠DCF,∴;(2)∵,∴∠BEF=90°,∴∠B=90°-∠2=35°,又∵∴=∠B=35°.【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4.如图,AB∥DE,C为BD上一点,∠A=∠BCA,∠E=∠ECD,求证:CE⊥CA.【答案】详见解析.【解析】首先根据AB∥DE,判断出∠B+∠D=180°;然后判断出∠BCA+∠ECD=90°,即可推得CE⊥CA.【详解】证明∵AB∥DE,∴∠B+∠D=180°,∵∠A=∠BCA,∠E=∠ECD,∴∠B=180°-2∠BCA,∠D=180°-2∠ECD,∴(180°-2∠BCA)+(180°-2∠ECD)=180°,∴∠BCA+∠ECD=90°,∴∠ACE=90°,∴CE⊥C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平行线性质的3个定理.25.(1)完成下面的推理说明:已知:如图,BE∥CF,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求证:AB∥CD.(2)说出(1)的推理中运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答案】(1)详见解析;(2)两个互逆的真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C=∠BCD,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AB∥CD,(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干是另一个命题的题干和结论,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详解】(1)∵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已知),∴∠1=∠ABC,∠2=∠BCD(角平分线的定义),∵BE∥CF(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BCD(等量代换),∴∠ABC=∠BCD(等式的性质),∴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个互逆的真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6.如图,已知:,则BC与EF平行吗?为什么?【答案】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答.【详解】解:BC//EF证明:∵AB∥DE,∴∠1=∠2,∵∠1+∠3=180°,∴∠2+∠3=180°,∴BC∥EF.故答案为:BC//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已知∠A=∠C,AD⊥BE于点F,BC⊥BE,点E,D,C在同一条直线上.(1)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C=120°,求∠BEC的度数.【答案】(1)AB∥CD;(2)∠E=30°.【解析】【分析】(1)先根据AD⊥BE,BC⊥BE,得出AD∥BC,故可得出∠C=∠ADE,再由∠A=∠C得出∠A=∠ADE ,故可得出结论; (2)由AB∥CD得出∠C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详解】(1)AB∥CD,∵AD⊥BE,BC⊥BE,∴AD∥BC,∴∠C=∠ADE.∵∠A=∠C,∴∠A=∠ADE,∴AB∥C D.(2)∵AB∥CD,∠ABC=120°,∴∠C=60°,∵∠CBE=90°,∴∠E=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先根据题意得出AD∥BC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如图,已知AD⊥BC于点D,EF⊥BC于点F,AD平分∠BAC.求证:∠E=∠1.【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AD垂直于BC,EF垂直于BC,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D与EF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D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详解】证明:∵AD⊥BC,EF⊥BC(已知),∴∠ADC=∠EFC=90°(垂直的定义).∴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D平分∠BAC(已知),∴∠BAD=∠CAD.∴∠1=∠E(等量代换).【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9.如图,根据图形填空:已知:∠DAF=∠F,∠B=∠D,AB与DC平行吗?解:∠DAF=∠F ()∴AD∥BF(),∴∠D=∠DCF()∵∠B=∠D ()∴∠B=∠DCF ()∴AB∥DC()【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已知,应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AD∥BF;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得∠D=∠DCF,又由已知,利用等量代换,证得∠B=∠DC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AB∥DC.【详解】解:∠DAF=∠F (已知),∴AD∥B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 (已知),∴∠B=∠DCF (等量代换),∴AB∥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平行线的性质习题(含答案)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30.如图,已知,,求证:AC 平分.【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4=∠B,推出CD∥AB,再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推出∠3=∠2,然后通过等量代换推出∠1=∠2,即可推出结论.【详解】解:∵∠4=∠B,∴CD∥AB,∴∠3=∠2,又∠1=∠3,∴∠1=∠2,∴AC平分∠B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量代换、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在于熟练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推出AC平分∠BAD.31 / 31试卷第31页,总31页。
初中数学专项:平行线习题及答案
.Word 资料2019年4月16日初中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经过直线a外一点O的4条直线中,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 )A.4条B.3条C.2条D.1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得出即可.【详解】解: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得出如果有和直线a平行的,只能是一条,即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3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注意: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直线和线段的位置关系判断.【详解】解:(1)线段不相交,延长后不一定不相交,错误;(2)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正确;(3)线段是有长度的,不平行也可以不相交,错误;(4)同(2),正确;所以(2)(4)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注意(1)和(3)说的是线段.3.下列表示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的是( )A.ab∥cd B.A∥B C.a∥B D.a∥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表达方法来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直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故正确的表示方法是D.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表达方法的掌握情况,掌握平行线的表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B.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C.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即可求得此题的答案,注意举反例的方法.【详解】.A.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C.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不一定互相平行,故本选项错误;D.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故本选项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定义.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进行判断.【详解】A中,若点在直线上,则不可以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而是与已知直线重合,错误.B. C.D是公理,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和公理,熟练掌握定义和公理是解题的关键.6.在同一平面内,无公共顶点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那么另一边互相( )A.平行B.垂直C.共线D.平行或共线【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图形,由平行线的判断定理进行分析.【详解】如图所示:Word 资料无公共顶点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另一边互相平行.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可结合平行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和平行公理进行判定即可.【详解】(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应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故本项错误;(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应强调在经过直线外一点,故是错误的.(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射线不一定,故本项错误;(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正确的.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和平行公理.熟练掌握公理和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与CD相交,AB与EF平行,则CD与EF( )A.平行B.相交C.重合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B∥EF,∴CD与EF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内错角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公理、推论及平行线的判定,可得答案.【详解】A、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正确;B、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故B正确;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C正确;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D错误;故选D.Word 资料【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熟记公理、推论是解题关键.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⑤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线段的性质、平行公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垂线的定义,即可得到正确结论.【详解】解: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②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错误;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错误;⑤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性质、平行公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垂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如果a∥b,b∥c,则a不与b平行D.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题即可,见详解..Word 资料【详解】解: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A 错误,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如果a ∥b ,b ∥c ,则a ∥b,平行线的传递性,故C 错误,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无限延伸,故D 错误,综上,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简单题,熟悉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如图,若AB ∥CD,CD ∥EF,那么AB 和EF 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C .垂直D .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可解题.【详解】解:∵AB ∥CD,CD ∥EF,∴AB ∥EF,(平行线的传递性)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属于简单题,熟悉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3.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直线的关系是( )A .一定与两条平行线平行B .可能与两条平行线的一条平行,一条相交C .一定与两条平行线相交D .与两条平行线都平行或都相交【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可知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相交;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平行即可求出本题答案.【详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相交,否则与平行公理相矛盾;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平行.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如果a∥b,a∥c,那么b∥c;③如果两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④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公理及推论判断即可求出本题答案.【详解】(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错误;(2)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正确;(3)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故错误;(4)应该是“在同一平面内”,故错误.正确的只有一个,故选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5.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一直线AB和一点P,过点P画AB的平行线,可画( ) A.1条B.0条C.1条或0条D.无数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得答案.【详解】如果点P在直线上,过点P画直线与AB的平行线可画0条,如果点P在直线外,过点P画直线与AB的平行线可画1条.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B.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C.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答案】D【解析】【分析】回忆线段之间、射线之间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A,可在纸上画出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线段,观察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对于B,可在纸上画出两条没有公共点的射线,观察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对于C,思考若两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是否能够得到两条直线不平行也不相交,对于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作出判断.【详解】对于A,如图所示,A错误;对于B,如图所示,B错误;对于C,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也可能不平行,则C错误;对于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知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Word 资料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熟练掌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定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平角是一条直线C.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角的概念;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及推论进行判断.【详解】A、由直线公理可知,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本选项正确;B、平角是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顶角相等B.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C.等角的补角相等D.过任意一点P,都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判定即可;B.根据线段的性质判定即可;C.根据补角的性质判定即可;D.根据平行公理判定即可.【详解】.A.对顶角相等,故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连线中,线段最短,故选项正确;C.等角的补角相等,故选项正确;D.过直线外一点P,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分别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线段的性质、余角、补角的关系及平行公理,都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即可解决问题.二、填空题19.L1,l2,l3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如果l1与l2不平行,l2与l3不平行,则l1与l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答案】相交或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语句“若与不平行, 与不平行,”画出图形,图形有两种情况,根据图形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根据图形可知:若与不平行,与不平行,则与可能相交或平行,故答案为:相交或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 20.小明列举生活中几个例子,你认为是平行线的是_____(填序号).①马路上斑马线;②火车铁轨;③直跑道线;④长方形门框上下边.【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Word 资料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是平行线的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含义,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21.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AB____A′B′;AA′____AB;AD____B′C′.【答案】∥⊥∥【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由立体图形中的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以及垂直的判定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填空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AB∥A′B′,AA′⊥AB,AD∥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直线的位置关系.22.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____条.【答案】3【解析】【分析】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的种类为:①直接与AB平行,②与平行于AB的线段平行..【详解】解:与AB平行的线段是:DC、EF;与CD平行的线段是:HG,所以与AB线段平行的线段有:EF、HG、DC.故答案是:EF、HG、D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3.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作直线AB,CD,从图中可知,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_____.【答案】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详解】如图,根据题意,∠1与∠2是三角尺的同一个角,所以∠1=∠2,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4.在如图的长方体中,与棱AB平行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棱AA′平行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 资料【答案】CD,A′B′,C′D′;DD′,BB′,C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的定义,结合图形直接找出和棱AB平行的棱,与棱AA′平行的棱即可.【详解】由图可知,和棱AB平行的棱有CD,A′B′,C′D′;与棱AA′平行的棱有DD′,BB′,CC′.故答案为:CD,A′B′,C′D′;DD′,BB′,CC′.【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的定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与直线CD满足下列条件,则其对应的位置关系是(1)若直线AB与直线CD没有公共点,则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2)直线AB与直线CD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_____.【答案】平行;相交.【解析】【分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可推出本题答案.【详解】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与CD满足下列条件,则其对应的位置关系是:(1)若AB与CD没有公共点,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平行;(2)若AB与CD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故答案为:(1)平行;(2)相交.【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判定方法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把图中的互相平行的线段用符号“∥”写出来,互相垂直的线段用符号“⊥”写出来:.【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和垂直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互相平行的线段:AB∥CD,EF∥GH,MN∥PQ;互相垂直的线段:AB⊥EF,AB⊥GH,CD⊥EF,CD⊥GH.【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垂直的定义,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过点O′分别画AB,CD的平行线.【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O′点重合,过O′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详解】解: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能力Word 资料28.如图, 按要求完成作图.(1)过点P作AB的平行线EF;(2)过点P作CD的平行线MN;(3)过点P作AB的垂线段,垂足为G.【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利用题中几何语言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详解】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作法和作垂线的步骤.29.我们知道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1;两条平行线的交点个数是0;平面内三条平行线的交点个数是0,经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1;依此类推……(1)请你画图说明平面内五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2)平面内五条直线可以有4个交点吗?如果可以,请你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图形;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内画出10条直线,使交点个数恰好是31.【答案】(1)平面内五条直线的交点最多有10个,(2)五条直线可以有4个交点,(3)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1)直接让五条直线中的任意两条互相相交即可;(2)不妨先让其中的四条直线相交得到3个交点,然后再使最后一条直线,与其中任意一条相交且与之前的交点不重合即可,接下来自己试着想想还有哪些画法;.(3)结合已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1)平面内五条直线的交点最多有10个,如图①.(2)五条直线可以有4个交点,如图②(a∥b∥c∥d),图③(AD∥BC,AB∥DC),图④(a∥b).(3)答案不唯一,如图,a∥b∥c∥d∥e,f∥g∥h,l∥m.【点睛】此题考查平面内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时要分各种情况解答,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要遗漏,否则讨论的结果就不全面.30.如图,在方格纸上:(1)已有的四条线段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2)过点M画AB的平行线.(3)过点N画GH的平行线.【答案】(1)AB∥CD;(2)画图见解析;(3)画图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图形可观察出互相平行的线段.Word 资料(2)过点M画AB的平行线.(3)过点N画GH的平行线.【详解】(1)由图形可得:AB∥CD.(2)(3)所画图形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过一点作平行线的知识,属于基础题,主要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作图的基本步骤.。
初中竞赛数学2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含答案)
2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纵横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parallel lines).角是平面几何图形中最活跃的元素,前面我们已学习过特殊角、•数量关系角等角的知识。
当两条直线相交或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就产生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位置关系角,进一步丰富了角的知识,它们在角的计算与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一般都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由角定角 已知角的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性质确定其他角的关系.2.由线定线 已知两直线平行−−−→性质角的关系−−−→判定确定其他两直线平行.例题求解【例1】如图,AB ∥CD,AC ⊥BC,图中与∠CAB 互余的角有_______个.(2003年安徽省中考题)思路点拨 充分运用对顶角、平行线性质等与角相关的知识,借助互余的概念判断。
解:3个 提示:分别为∠BCD,∠ABC,∠EBF. 【例2】如图,平行直线AB 、CD 与相交直线EF 、GH 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 ).A.4对B.8对C.12对D.16对 (第11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每一个“三线八角”基本图形都有两对同旁内角,从对原图形进行分解入手。
解:选D 提示:原图形可分解出如下8个基本图形.BFDG E C AB FHD GECA【例3】如图,已知∠B=25°,∠BCD=45°,∠CDE=30°,∠E=10°,求证:AB∥EF思路点拨解本例的困难在于图形中没有“三线八角”,考虑创造条件,在图中添置“三线八角”或作出与AB或CD平行的直线。
解:过C点作CG∥AB,过点D作DH∥AB,可证得∠HDE=10°=∠DEF,故HD∥EF,•又HD∥AB,所以AB∥EF.【例4】如图,在△ABC中,CE⊥AB于E,DF⊥AB于F,AC∥ED,CE是∠ACB的平分线.•求证:∠EDF=∠BDF.思路点拨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垂直(vertical)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因图形复杂,故需恰当分解图形.解:提示:由DF∥CE得,∠BDF=∠BCE,∠FDE=∠DEC,由AC∥DE得,∠DEC=∠ECA【例5】探究:(1)如图a,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为什么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请证明;(3)若将点E移至图b所示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证明;(4)若将E点移至图c所示位置,情况又如何?(5)在图d中,AB∥CD,∠E+∠G与∠B+∠F+∠D又有何关系?(6)在图e中,若AB∥CD,又得到什么结论?B F DE CAB FDECAB (a)DE CA B (b)DEC A(c)B D EC A B (d)F DG E C A F 2E nE 2F n-1F 1B(e)DE 1CA思路点拨:已知AB ∥CD,连结AB 、CD 的折线内折或外折;或改变E 点位置、•或增加折线的条数,通过适当地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得出新的结论,给我们创造性的思考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同旁内角互补;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等角的补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2.如图,直线//AB CD ,70,40A C ∠=︒∠=︒ ,则E ∠等于( )A.30︒B.40︒C.60︒D.70︒3.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与直线12l l 、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2//l l ,ACD A ∠=∠ ,则1∠= ( )A.70︒B.60︒C.40︒D.30︒4.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条斜边互相平行,两个直角顶点重合,则1∠的度数是( )A. 30︒B. 45︒C.75︒D. 105︒5.如图,CD AB ,点O 在AB 上,OE 平分110BOD OF OE D ∠⊥∠︒,,=,则AOF ∠的度数是( )A .20°B .25°C .30°D .35° 6.如图,直线,25,45AB CD A C ∠=︒∠=︒,则P ∠的度数为( )A.25°B.45°C.20°D.15°7.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30B.40︒C.50︒D.60︒二、证明题8.如图,已知,,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13ADC ∠∠=∠,试说明://AB DC .9.如图,E 为DF 上的点,B 为AC 上的点,//,DF AC C D ∠=∠,求证:21∠=∠.10.如图,已知//AD BE ,12∠∠=,求证:A E ∠∠=.11.如图,已知//AB CD ,CE ,BE 的交点为E ,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1E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1ABE ∠和1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2E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2ABE ∠和2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3E ;…;第n 次操作,分别作1n ABE -∠和1n 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E .(1)如图1,说明:BEC ABE DCE ∠∠∠=+;(2)如图2,说明:214BE C BEC ∠∠=;(3)猜想:若n E α∠=度,那么BEC ∠等于多少度?(直接写出结论)12.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123D ∠︒=,57EFD ∠︒=,12∠∠=. 说明:3B ∠∠=解:123D ∠︒=,57EFD ∠︒=(已知),180D EFD ∴∠∠︒+=.AD ∴∥ ( )又12∠∠=(已知),∴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 ∴∥ ( )3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点,D F 在边BC 上,点E 在边AB 上,点G 在边AC 上,//,1180AD EF FEA ∠+∠=︒.求证: .CDG B ∠=∠14.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求证: //DG BA .证明:∵AD BC ⊥,EF BC ⊥ (已知)∴90EFB ADB ∠=∠=︒ ( )∴ // ( )∴1BAD ∠=∠ ( )又∵12∠=∠ (已知)∴ (等量代换)∴//DG BA . ( )三、探究题15、 已知直线l 1∥l 2,且l 3、l 4和l 1、l 2分别交于A 、B 和C 、D 两点,(如图)点P 在AB 上.设∠ADP=∠1,∠DPC=∠2,∠BCP=∠3(1)探究∠1、∠2、∠3之间的关系,下面给出推导过程请你填写理由.解:过点P 作PE∥l 1∵PE∥l 1(已作)∴∠1=∠DPE(_________)∵PE∥l 1,l 1∥l 2(已知)∴PE∥l 2(_________)∴∠3=∠EPC(_________)∵∠2=∠DPE+∠EPC∴∠2=∠1+∠3(_________)(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猜想∠1、∠2、∠3之间的关系(点P 和A 、B 不重合).四、解答题16.如图,//CD AB ,点O 在AB 上,OE 平分110BOD OF OE D ∠⊥∠=︒,,.(1)求DOE ∠的度数;(2)OF 平分AOD ∠吗?请说明理由.17.一天李小虎同学用《几何画板》画图,他先画了两条平行线AB ,CD ,然后在平行线间画了一点E ,连接BE ,CE 后(如图(1)所示),他用鼠标左键点住点E ,拖动后,分别得到图(2)(3)(4),这时突然想B ∠,D ∠与BED ∠之间的度数有没有某种联系呢?接着李小虎同学通过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角度”和“计算”的功能,找到了这三个角之间的关系.(1)你能探讨出图(1)至(4)中的B ∠,D ∠与BED ∠之间的关系吗?(2)请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选一个说明它成立的理由.18.如图,点D F ,在线段AB 上,点E G ,分别在线段BC 和AC 上,//CD EF ,12∠=∠.(1)判断DG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G 是ADC ∠的平分线,385∠=︒,且:9:10DCE DCG ∠∠=,试说明AB 与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9.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ABC ∠,射线//ED AB ,如图,1过点E 作DEF ABC ∠=∠,说明//BC EF 的理由.(2)如图,2已知ABC ∠,射线//ED AB ,180ABC DEF ∠+∠=︒,判断直线BC 与直线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根据以上探究,你发现了一个什么结论?请你写出来.五、填空题20.如图,//,AB CD EF 分别与,AB CD 交于点,B F .若30130E EFC ∠=︒∠=︒,,则A ∠=_________.21.一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 垂直地面AE 于点,A CD 平行于地面AE ,若150BCD ∠=︒,则ABC ∠=__________度.22.如图,//,AB CD EF 分别与,AB CD 交于点,B F 若30130E EFC ∠=︒∠=︒,,则A ∠=______.23.如图,已知//,30AD BC B ∠=︒,DB 平分ADE ∠,则DEC ∠=______.24.已知直线//a b ,//b c ,则直线a ,c 的位置关系是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第12讲平行四边形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第12讲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一种极重要的几何图形.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研究更专门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基础,还因为由它的定义知它能够分解为一些全等的三角形,同时包含着有关平行线的许多性质,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研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决定了它有以下几个差不多性质:(1)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除了定义以外,平行四边形还有以下几种判定方法:(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1 如图2-32所示.在ABCD中,AE⊥BC,CF⊥AD,DN=BM.求证:EF与MN互相平分.分析只要证明ENFM是平行四边形即可,由已知,提供的等量要素专门多,可从全等三角形下手.证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AD BC,AB CD,∠B=∠D.又AE⊥BC,CF⊥AD,因此AECF是矩形,从而AE=CF.因此Rt△ABE≌Rt△CDF(HL,或AAS),BE=DF.又由已知BM=DN,因此△BEM≌△DFN(SAS),ME=NF.①又因为AF=CE,AM=CN,∠MAF=∠NCE,因此△MAF≌△NCE(SAS),因此 MF=NF.②由①,②,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对角线EF与MN互相平分.例2 如图2-33所示.Rt△ABC中,∠BAC=90°,AD⊥BC于D,BG平分∠ABC,EF∥BC且交AC于F.求证:AE=CF.分析 AE与CF分处于不同的位置,必须通过添加辅助线使两者发生联系.若作GH⊥BC于H,由于BG是∠ABC的平分线,故AG=GH,易知△ABG≌△HBG.又连接EH,可证△ABE≌△HBE,从而AE=HE.如此,将AE “转移”到EH位置.设法证明EHCF为平行四边形,问题即可获解.证作GH⊥BC于H,连接EH.因为BG是∠ABH的平分线,GA⊥BA,因此GA=GH,从而△ABG≌△HBG(AAS),因此 AB=HB.①在△ABE及△HBE中,∠ABE=∠CBE,BE=BE,因此△ABE≌△HBE(SAS),因此 AE=EH,∠BEA=∠BEH.下面证明四边形EHCF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D∥GH,因此∠AEG=∠BGH(内错角相等).②又∠AEG=∠GEH(因为∠BEA=∠BEH,等角的补角相等),∠AGB=∠BGH(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因此∠AGB=∠GEH.从而EH∥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已知EF∥HC,因此EHCF是平行四边形,因此FC=EH=AE.说明本题添加辅助线GH⊥BC的方法是由BG为∠ABC的平分线的信息萌生的(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从而构造出全等三角形ABG与△HBG.继而发觉△ABE≌△HBE,完成了AE的位置到HE位置的过渡.如此,证明EHCF是平行四边形确实是顺理成章的了.人们在学习中,通过刻苦钻研,形成有用的体会,这对我们探究新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例3 如图2-34所示.ABCD中,DE⊥AB于E,BM=MC=DC.求证:∠EMC=3∠BEM.分析由于∠EMC是△BEM的外角,因此∠EMC=∠B+∠BEM.从而,应该有∠B=2∠BEM,那个论断在△BEM内专门难发觉,因此,应设法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将这两个角转移到新的位置加以解决.利用平行四边形及M为BC中点的条件,延长EM与DC延长线交于F,如此∠B=∠MCF及∠BEM=∠F,因此,只要证明∠MCF=2∠F即可.不难发觉,△EDF为直角三角形(∠EDF=90°)及M为斜边中点,我们的证明可从那个地点展开.证延长EM交DC的延长线于F,连接DM.由于CM=BM,∠F=∠BEM,∠MCF=∠B,因此△MCF≌△MBE(AAS),因此M是EF的中点.由于AB∥CD及DE⊥AB,因此,DE⊥FD,三角形DEF是直角三角形,DM为斜边的中线,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知∠F=∠MDC,又由已知MC=CD,因此∠MDC=∠CMD,则∠MCF=∠MDC+∠CMD=2∠F.从而∠EMC=∠F+∠MCF=3∠F=3∠BEM.例4 如图2-35所示.矩形ABCD中,CE⊥BD于E,AF平分∠BAD交EC延长线于F.求证:CA=CF.分析只要证明△CAF是等腰三角形,即∠CAF=∠CFA即可.由于∠CAF=45°-∠CAD,因此,在添加辅助线时,应设法产生一个与∠CAD相等的角a,使得∠CFA=45°-a.为此,延长DC交AF于H,并设AF与BC交于G,我们不难证明∠FCH=∠CAD.证延长DC交AF于H,明显∠FCH=∠DCE.又在Rt△BCD中,由于CE ⊥BD,故∠DCE=∠DBC.因为矩形对角线相等,因此△DCB≌△CDA,从而∠DBC=∠CAD,因此,∠FCH=∠CAD.①又AG平分∠BAD=90°,因此△A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易证△HCG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CHG=45°.由于∠CHG是△CHF的外角,因此∠CHG=∠CFH+∠FCH=45°,因此∠CFH=45°-∠FCH.②由①,②∠CFH=45°-∠CAD=∠CAF,因此在三角形CAF中,有CA=CF.例5 设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为E,F是CE的中点(图2-36).求证:分析作∠BAF的平分线,将角分为∠1与∠2相等的两部分,设法证明∠DAE=∠1或∠2.证如图作∠BAF的平分线AH交DC的延长线于H,则∠1=∠2=∠3,因此FA=FH.设正方形边长为a,在Rt△ADF中,从而因此 Rt△ABG≌Rt△HCG(AAS),从而Rt△ABG≌Rt△ADE(SAS),例6 如图2-37所示.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求证:△GH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准确地画图可启发我们证明∠GDH=∠GHD.证因为DE BC,因此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因此∠1=∠4.又BD=FD,因此因此 BC=GC=CD.因此,△DCG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DCG=45°,因此又因此∠HDG=∠GHD,从而GH=GD,即△GHD是等腰三角形.练习十二1.如图2-38所示.DE⊥AC,BF⊥AC,DE=BF,∠ADB=∠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39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E和△BCF差不多上等边三角形.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3.如图2-40所示.ABCD中,AF平分∠BAD交BC于F,DE⊥AF交CB于E.求证:BE=CF.4.如图2-41所示.矩形ABCD中,F在CB延长线上,AE=EF,CF=CA.求证:BE⊥DE.5.如图2-42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CE垂直于∠CAB的平分。
平行线(五)-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平行线(五)-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平行线(A)一、填空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有_______对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
2、用符号语言表示“直线AB和CD平行”:_________。
3、平行线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如图,∠1和∠2是直线_________和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_角。
5、如上题图,直线AB和BC被直线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___________;直线BD 和AC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______。
6、“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而且只有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这个公理叫做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a,b,c是同一平面内的直线,且a∠c,b∠c,那么a___b,理由是:在同一平面内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是_________。
8、如图,a∠b,若∠1=680,则∠3=_________。
9、如图,AE∠BC,∠DAE=300,∠BAC=1300,则∠B=_________,∠C=_________。
10、如图,AB∠EF,CD∠EF,∠EFG=550,则∠BGH=_________。
二、选择题: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1=∠2,∠3=∠4,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1=∠2=∠3=∠4(B)a∠b(C)c∠a,c∠b(D)a与b相交12、如图,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1和∠2是同旁内角(B)∠3和∠4是内错角(C)∠5和∠6是同位角(D)∠5和∠7是同位角13、如图,AB∠CD,∠A=350,∠C=750,那么∠M=()(A)350(B)400(C)450(D)75014、如图,∠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3+∠4=1800(B)∠2+∠4=1800(C)c∠d(D)∠1=∠315、如图,AB∠EF,CD∠EF,AF∠BG,BG平分∠ABE,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16、如图,∠ABC中,D是BC边上一点,DE∠AB,DF∠AC,若∠1=250,∠2=850,则∠A=()(A)1100(B)850(C)700(D)250三、解答题:17、如图,∠1=∠2,那么BE∠DF,填写推理过程或理由:∠AB∠CD,∠∠ABM=∠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 平行线 (12)
平行线(测试)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一、选择(每小3分,共15分)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平行或相交B.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D.平行、垂直或相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个个个个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个个个个5.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二、填空(每小3分,共15分)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2.若AB∥CD,AB∥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_.4.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________.5.直线L同侧有A,B,C三点,若过A,B的直线L1和过B,C的直线L2都与L平行,则A,•B,C三点________,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训练平台(每小12分,共24分)1. 已知直线a ∥b,b ∥c,c ∥d,则a 与d 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2.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D ∥BC,P 是AB 的中点,过P 点作AD 的平行线交DC 于Q 点. (1)PQ 与BC 平行吗?为什么?(2)测量PQ 与CQ 的长,DQ 与CQ 是否相等?Q P DCBA四、提高训练(每小15分,共30分)1. 如图所示,a ∥b,a 与c 相交,那么b 与c 相交吗?为什么?c ba2.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如图(1)所示,过点A 画MN ∥BC ;(2)如图(2)所示,过点P 画PE ∥OA,交OB 于点E,过点P 画PH ∥OB,交OA 于点H ; (3)如图(3)所示,过点C 画CE ∥DA,与AB 交于点E,过点C 画CF ∥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C BABD CBA(1) (2) (3) 五、中考与竞赛(共16分)平面内有10条直线,无任何三条交于一点,欲使它们有31个交点,怎样才能办到? 参考答案 一、 二、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EF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1个 0个 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5.在一条直线上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平行三、与d 平行,理由是平行具有传递性. 2. 解:(1)平行.∵PQ ∥AD,AD ∥BC, ∴PQ ∥BC. (2)DQ=CQ. 四、1.解:b 与c 相交,假设b 与c 不相交, 则b ∥c, ∵a ∥b∴a ∥c,与已知a 与c•相交矛盾. 3. 解:如图所示.N MCBA(1) (2)FED CBA(3) 五、略.。
初中数学 习题:1.4 平行线的性质 省赛一等奖
平行线的性质(2)一、选择题1.如图1,AB∥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A+∠C=180°B.∠A+∠B=180°C.∠B+∠C=180°D.∠B+∠D=180°2.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3.如图2,∠B=70°,∠DEC=100°,∠EDB=110°,则∠C等于( )°°°°4.如图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MA∥NB,∴∠1=∠3B.∵∠2=∠4,∴MC∥NDC.∵∠1=∠3,∴MA∥NBD.∵MC∥ND,∴∠1=∠35.如图4,AB∥CD,∠A=25°,∠C=45°,则∠E的度数是( )°°°°二、填空题7.如图5,已知AB∥CD,∠1=65°,∠2=45°,则∠ADC=________.8.如图6,已知∠1=∠2,∠BAD=57°,则∠B=________.9.如图7,若AB∥EF,BC∥DE,则∠B+∠E=________.10.如图8,由A测B的方向是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如图9,AD∥BC,∠B=∠D.求证:AB∥CD.12.已知:如图10,∠1=∠B,∠A=32°.求:∠2的度数.13.已知:如图11,AD∥BC,∠ABC=∠C,求证:AD平分∠EA C.14.如图13,A、B之间是一座山,要修一条铁路通过A、B两地,在A地测得铁路走向是北偏东58°11′.如果A、B两地同时开工开隧道,那么在B地按北偏西多少度施工,才能使铁路隧道在山腹中准确接通?。
初中数学 1.2平行线的判定同步练习
第1页 共2页 1.2 平行线的判定
1、如图,在△ABC 中,∠A=∠B ,若CE 平分外角∠ACD ,则CE ∥AB ,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1和∠2互余∠3和∠2也互余,则a ∥b 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EF 分别截直线AB,CD 于点E 、F ,EG 与CD 相交于点H ,已知EF ⊥AB,∠1+∠2=900,请判断直线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4、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在AC,AB 上,∠C =200,∠CDE =1200,∠B =400,请问DE 与AB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AB ⊥AD ,CD ⊥AD ,垂足分别为A ,D ,若∠1=∠2,判断FD 与AE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G H 1 2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3 2 1 b A C B
D E
F
1 2
第2页 共2页
6、如图,直线AB,CD 被直线EF 所截∠1=∠2,∠3=∠4,那么AB ∥CD ,MP ∥NQ ,请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DG ∥BA,请说明理由。
8、如图,∠E +∠B =∠D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
Q A P B C D E
F
M N
3
5 2 4
1 A
D B E
C
F G 1
2 A D B C
E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第12讲平行线问题-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
第十二讲平行线问题
平行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图形.练习本每一页中的横线、直尺的上下两边、人行横道上的“斑马线”以及黑板框的对边、桌面的对边、教室墙壁的对边等等均是互相平行的线段.
正因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关它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成为中学几何的基本知识.
正因为平行线在几何理论中的基础性,平行线成为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关于平行公理的三种假设,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及欧几里得几何),它们在使人们认识宇宙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行中学中所学的几何是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公理基础之上的:“在平面中,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两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些知识的应用.
例1 如图1-18,直线a∥b,直线AB交a与b于A,B,CA平分∥1,CB平分∥ 2,求证:∥C=90°
.
分析由于a∥b,∥1,∥2是两个同侧内角,因此∥1+∥2=
过C点作直线l,使l∥a(或b)即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实现等角转移.
证过C点作直线l,使l∥a(图1-19).因为a∥b,所以b∥l,所以
∥1+∥2=180°(同侧内角互补).
因为AC平分∥1,BC平分∥2,所以
又∥3=∥CAE,∥4=∥CBF(内错角相等),所以
∥3+∥4=∥CAE+∥CBF
说明做完此题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反问题”是否成立,即“两条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如图1-20所示),CA,CB分别是∥BAE与∥ABF的平分线,若∥C=90°,问直线a与直线b是否一定平行?”
由于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非常相似(将条件与结论交换位置),因此,不妨模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试解.
例2 如图1-21所示,AA1∥BA2求∥A1-∥B1+∥A2.
分析本题对∥A1,∥A2,∥B1的大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数值,因此,答案显然与所给的三个角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不管∥A1,∥A2,∥B1的大小如何,答案应是确定的.我们从图形直观,有理由猜想答案大概是零,即
∥A1+∥A2=∥B1.①
猜想,常常受到直观的启发,但猜想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①式给我们一种启发,能不能将∥B1一分为二使其每一部分分别等于∥A1与∥A2.这就引发我们过B1点引AA1(从而也是BA2)的平行线,它将∥B1一分为二.
证过B1引B1E∥AA1,它将∥A1B1A2分成两个角:∥1,∥2(如图1-22所示).
因为AA1∥BA2,所以B1E∥BA2.从而
∥1=∥A1,∥2=∥A2(内错角相等),
所以
∥B1=∥1+∥2=∥A1+∥A2,
即∥A1-∥B1+∥A2=0.
说明(1)从证题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AA1∥BA2,它与连接A1,A2两点之间的折线段的数目无关,如图1-23所示.连接A1,A2之间的折线段增加到4条:A1B1,B1A2,A2B2,B2A3,仍然有
∥A1+∥A2+∥A3=∥B1+∥B2.
(即那些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的角的和)即
∥A1-∥B1+∥A2-∥B2+∥A3=0.
进一步可以推广为
∥A1-∥B1+∥A2-∥B2+…-∥Bn-1+∥An=0.
这时,连结A1,An之间的折线段共有n段A1B1,B1A2,…,Bn-1An(当然,仍要保持AA1∥BAn).
推广是一种发展自己思考能力的方法,有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在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问题推广到复杂的情况.
(2)这个问题也可以将条件与结论对换一下,变成一个新问题.
问题1 如图1-24所示.∥A1+∥A2=∥B1,问AA1与BA2是否平行?
问题2 如图1-25所示.若
∥A1+∥A2+…+∥An=∥B1+∥B2+…+∥Bn-1,问AA1与BAn是否平行?
这两个问题请同学加以思考.
例3 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
求∥C.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将角“转移”到新的位置,如∥1=∥DFC或∥AFB.若能将∥1,∥2,∥C“集中”到一个顶点处,这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过F点作BC的平行线恰能实现这个目标.
解过F到FG∥CB,交AB于G,则
∥C=∥AFG(同位角相等),
∥2=∥BFG(内错角相等).
因为AE∥BD,所以
∥1=∥BFA(内错角相等),
所以
∥C=∥AFG=∥BFA-∥BFG
=∥1-∥2=3∥2-∥2
=2∥2=50°.
说明(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角集中到适当位置,是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常用技巧.
(2)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后,可有以下较为简便的解法:∥1=∥DFC=∥C+∥2,即
∥C=∥1-∥2=2∥2=50°.
例4 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分析平角为180°.若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顶点,并得
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
下面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
证如图1-27所示,在∥ABC中,过A引l∥BC,则
∥B=∥1,∥C=∥2(内错角相等).
显然∥1+∥BAC+∥2=平角,
所以∥A+∥B+∥C=180°.
说明事实上,我们可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添加与三角形三条边平行的直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移”到任意一点得到平角的结论.如将平角的顶点设在某一边内,或干脆不在三角形的边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处,不过,解法将较为麻烦.同学们不妨试一试这种较为麻烦的证法.
例5 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分析应用例3类似的方法,添加适当的平行线,将这四个角“聚合”在一起使它们之和恰为一个周角.在添加平行线中,尽可能利用原来的内角及边,应能减少推理过程.
证如图1-28所示,四边形ABCD中,过顶点B引BE∥AD,BF∥CD,并延长AB,CB 到H,G.则有∥A=∥2(同位角相等),∥D=∥1(内错角相等),∥1=∥3(同位角相等).
∥C=∥4(同位角相等),
又∥ABC(即∥B)=∥GBH(对顶角相等).
由于∥2+∥3+∥4+∥GBH=360°,所以
∥A+∥B+∥C+∥D=360°.
说明(1)同例3,周角的顶点可以取在平面内的任意位置,证明的本质不变.
(2)总结例3、例4,并将结论的叙述形式变化,可将结论加以推广:
三角形内角和=180°=(3-2)×180°,
四边形内角和=360°=2×180°=(4-2)×180°.
人们不禁会猜想:
五边形内角和=(5-2)×180°=540°,
…………………………
n边形内角和=(n-2)×180°.
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它们的证明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之后,证明将非常简单.
(3)在解题过程中,将一些表面并不相同的问题,从形式上加以适当变形,找到它们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将问题加以推广或一般化,这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6 如图1-29所示.直线l的同侧有三点A,B,C,且AB∥l,BC∥l.求证:A,B,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为∥ABC为平角,即只要证明射线BA与BC 所夹的角为180°即可,考虑到以直线l上任意一点为顶点,该点分直线所成的两条射线为边所成的角均为平角,结合所给平行条件,过B作与l相交的直线,就可将l上的平角转换到顶点B处.
证过B作直线BD,交l于D.因为AB∥l,CB∥l,所以
∥1=∥ABD,∥2=∥CBD(内错角相等).
又∥1+∥2=180°,所以
∥ABD+∥CBD=180°,
即∥ABC=180°=平角.
A,B,C三点共线.
思考若将问题加以推广:在l的同侧有n个点A1,A2,…,An-1,An,且有AiAi+1∥l(i=1,2,…,n-1).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
例7 如图1-30所示.∥1=∥2,∥D=90°,EF∥CD.
求证:∥3=∥B.
分析如果∥3=∥B,则应需EF∥BC.又知∥1=∥2,则有BC∥AD.从而,应有EF∥AD.这一点从条件EF∥CD及∥D=90°不难获得.
证因为∥1=∥2,所以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为∥D=90°及EF∥CD,所以
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C∥EF(平行公理),
所以
∥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练习十二
1.如图1-31所示.已知AB∥CD,∥B=100°,EF平分∥BEC,EG∥EF.求∥BEG和∥DEG.
2.如图1-32所示.CD是∥ACB的平分线,∥ACB=40°,∥B=70°,DE∥BC.求∥EDC和∥BDC 的度数.
3.如图1-33所示.AB∥CD,∥BAE=30°,∥DCE=60°,EF,EG三等分∥AEC.问:EF与EG中有没有与AB平行的直线,为什么?
4.证明:五边形内角和等于540°.
5.如图1-34所示.已知CD平分∥ACB,且DE∥ACCD∥EF.求证:EF平分∥DEB.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