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
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实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采用剪刀楼梯作两个安全出口,是一种既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又能满足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较好措施,但由于有的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在安全疏散上应具备的功能不甚了解,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缺陷。
例如:有的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没有用隔墙隔开,不能形成每座楼梯的上面和下面为各自独立的楼梯间,起不到真正两个疏散楼梯的作用;又如有的剪刀楼梯只有一个与电梯厅合用的前室,失火时一旦合用前室被烟火封住,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脱险等等.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4。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6。
高层建筑(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和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三篇)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是指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而设置的特定通道,用于确保人员的安全迅速地离开现场。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在不同地方和场所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宽度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是保证人员迅速、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常情况下,安全疏散通道的通行宽度应该不小于1.2米。
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大型公共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疏散通道的通行宽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设置。
2. 通道设施:为了保证人员顺利疏散,安全疏散通道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通道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紧急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标志、疏散指示灯、疏散指示指示器等设施。
这些设施应当明显可见,并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通道布局:安全疏散通道的布局要符合疏散原则和流程。
通道的布局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疏散通道应该尽量缩短,减少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移动距离;(2)疏散通道的路径应当明显,直接,不应有任何设施、设备或障碍物阻碍通行;(3)疏散通道应设置在易于寻找、易于到达的位置,便于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找到和进入通道;(4)疏散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应明确标识,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其他物体或设施堵塞。
4. 安全出口:在安全疏散通道的末端,应设置安全出口或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迅速离开现场。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1)确保安全出口通畅无阻;(2)标明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方向;(3)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保证在断电或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光照;(4)配备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防滑地面等。
5. 安全通道的标识和标志:为了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和识别安全疏散通道,应在通道的入口、出口和沿途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标志。
标识和标志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并且清晰易懂,不易褪色。
6. 设备和器材:在一些场所,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可能还需要设置适当的设备和器材,用于辅助疏散和救援工作。
例如灭火器、消防栓、安全带等。
火种教育: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
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一)安全出口设置的基本要求1.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
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内,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个。
(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30%。
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
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符合下表规定的2、3层建筑。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3.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5.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安全出口设置的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第三条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畅通无阻;(二)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三)便于人员识别和寻找;(四)便于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布置;(五)符合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布置第四条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应当根据建筑规模、功能、使用性质和人员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一)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二)多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三)单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一个;(四)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第五条安全出口的布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均匀分布在建筑各处;(二)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一般不应小于5米;(三)安全出口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识别和寻找的位置,并应有明显的标志;(四)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建筑内部,避免设置在易受火灾威胁的部位;(五)安全出口的入口不应直接设置在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场所;(六)安全出口的入口应设置在便于人员疏散的部位,避免设置在楼梯间、电梯间等狭窄部位。
三、安全出口的宽度第六条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人员密度、疏散距离和建筑功能等因素确定,并满足以下要求:(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总净宽度不得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二)多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总净宽度不得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三)单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总净宽度不得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四)地下建筑:安全出口的总净宽度不得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
第七条安全出口的净宽度计算方法如下:(一)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疏散人数×每人疏散宽度;(二)每人疏散宽度根据建筑类型和人员密度确定,一般取0.75至1.0米;(三)计算所得宽度应取整数,不足整数时,应按四舍五入取整。
楼内安全出口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管理,包括住宅、宾馆、商场、写字楼等。
三、安全出口设置要求1.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两端,便于人员疏散。
2.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住宅:每层疏散人数不超过200人时,疏散宽度不应小于1.1米;超过200人时,每增加100人,增加0.1米,但最小疏散宽度不应小于1.2米。
(2)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每层疏散人数不超过200人时,疏散宽度不应小于1.4米;超过200人时,每增加100人,增加0.1米,但最小疏散宽度不应小于1.5米。
3.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标志应采用红色底色,黄色边框,中间为白色箭头,箭头指向安全出口。
4. 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栅栏、卷帘门、防盗门等影响人员疏散的设施。
5. 安全出口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得设置台阶、门槛等障碍物。
6. 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的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7. 安全出口应设置应急广播,应急广播应具备以下功能:(1)播放疏散指示;(2)播放火灾报警;(3)播放其他应急信息。
四、安全出口管理要求1. 建筑物产权人、使用人、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出口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出口的管理责任。
2. 建筑物产权人、使用人、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安全出口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设施完好。
3. 建筑物产权人、使用人、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安全出口的巡查,发现占用、堵塞、封闭安全出口等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4. 建筑物产权人、使用人、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疏散能力。
5. 建筑物产权人、使用人、管理单位应按照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并确保灭火器材完好、有效。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高层建筑类别1.2.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建筑类别 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一类建筑 1400二类建筑 2100注:当相邻两个防火分区设有喷淋时,建筑面积之和仍应按上述规定。
塔式高层住宅: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二.安全疏散距离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表,首层外门走道⑴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 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
⑵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 。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得设置要求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得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得,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得塔式住宅。
bbSOc。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得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得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得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得建筑面积之与不超过规定得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得1、4倍得公共建筑。
uDyNt。
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得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得实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采用剪刀楼梯作两个安全出口,就是一种既节约建筑面积与投资,又能满足火灾时紧急疏散得较好措施,但由于有得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在安全疏散上应具备得功能不甚了解,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缺陷。
例如:有得剪刀楼梯得梯段之间没有用隔墙隔开,不能形成每座楼梯得上面与下面为各自独立得楼梯间,起不到真正两个疏散楼梯得作用;又如有得剪刀楼梯只有一个与电梯厅合用得前室,失火时一旦合用前室被烟火封住,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脱险等等。
Ar7vr。
3、高层居住建筑得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得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4、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得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得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得安全出口。
FaaZE。
房间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得房间,可设一个门。
5、高层建筑得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得距离不应小于5米。
安全疏散出口设计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安全疏散出口设计规范及说明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6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
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
6.2.7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的楼梯均应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
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
各住宅单元的楼梯间宜在屋顶相连通。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楼梯可不通至屋顶: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共用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住宅;2 顶层设有外部联系廊的住宅。
【说明】6.2.1~6.2.3 根据不同的建筑层数,对安全出口设置数量作出的相关规定,兼顾了住宅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关于剪刀梯作为疏散口的设计要求,应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的规定。
6.2.4 在同一建筑中,若两个楼梯出口之间距离太近,会导致疏散人流不均而产生局部拥挤,还可能因出口同时被烟堵住,使人员不能脱离危险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因此,建筑安全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并保持一定距离。
6.2.5 若门的开启方向与疏散人流的方向不一致,当遇有紧急情况时,不易推开,会导致出口堵塞,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6.2.6 对于住宅建筑,根据实际疏散需要,规定设置的楼梯间能通向屋面,并强调楼梯间通屋顶的门要易于开启,而不应采取上锁或钉牢等不易打开的做法,以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住宅安全疏散出口的规定
住宅安全疏散出口的规定6.2 安全疏散出口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6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
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
6.2.7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的楼梯均应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
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
各住宅单元的楼梯间宜在屋顶相连通。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楼梯可不通至屋顶: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共用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住宅;2 顶层设有外部联系廊的住宅。
条文说明6.2 安全疏散出口6.2.1~6.2.3 根据不同的建筑层数,对安全出口设置数量作出的相关规定,兼顾了住宅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关于剪刀梯作为疏散口的设计要求,应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的规定。
6.2.4 在同一建筑中,若两个楼梯出口之间距离太近,会导致疏散人流不均而产生局部拥挤,还可能因出口同时被烟堵住,使人员不能脱离危险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因此,建筑安全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并保持一定距离。
6.2.5 若门的开启方向与疏散人流的方向不一致,当遇有紧急情况时,不易推开,会导致出口堵塞,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6.2.6 对于住宅建筑,根据实际疏散需要,规定设置的楼梯间能通向屋面,并强调楼梯间通屋顶的门要易于开启,而不应采取上锁或钉牢等不易打开的做法,以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安全出口与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紧急疏散指示标识
安装位置
紧急疏散指示标识应安装在显眼的位置,如走廊 、楼梯转角等,以便人员快速识别。
清晰度
标识应清晰、简洁,易于理解,避免产生误导。
照明设备
在断电情况下,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确保标识 的可见度。
紧急通讯与广播系统
01
通讯设备
在安全出口和避难层附近应设置 紧急通讯设备,如电话、对讲机 等,以便人员及时与外界联系。
有效。
避难层应设置紧急照明和疏散指 示标志,以确保疏散人员能够快
速找到安全出口。
避难层应设置防烟设备和排烟设 备,以防止烟雾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管理要求
01
避难层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有效。
02
避难层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 火灾隐患。
03
避难层应配备专业的消防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 和应急处置工作。
广播系统
02
03
覆盖范围
建立紧急广播系统,在紧急情况 下向人员发布疏散指令和相关信 息。
确保广播系统的覆盖范围能够覆 盖整个建筑物,以便所有人员都 能接收到疏散指令。
04
CATALOGUE
安全出口与避难层的使用和维护
使用规定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关闭安全出口或避难层,确保 其随时可用。
在紧急情况下,应遵循安全出口指示,迅速、有 序地撤离。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应适当增加安 全出口的数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 速疏散人员。
安全出口位置要求
安全出口的位置应设置在靠近疏散路线的地方,方便人员快 速找到出口。
安全出口应避开阻碍物,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通 过。
安全出口标识要求
安全出口标识应明显、易见,并保持 完好无损。
2024年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三篇)
2024年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办法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办法4.单层、多层民⽤建筑中的疏散⾛道(观众厅内的疏散⾛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净宽度不应⼩于1.1m ,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净宽度不应⼩于1m 。
(三)⼯业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房每层的疏散楼梯、⾛道、门的各⾃总宽度应按表3.4.1.6的要求计算确定。
当各层⼈数不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上层⼈数最多的⼀层⼈数计算,但最⼩净宽度不宜⼩于1.1m 。
底层(即⾸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数最多的⼀层⼈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净宽度不宜⼩于0.9m;疏散⾛道的净宽度不宜⼩于1.4m 。
当使⽤⼈数少于50⼈时,⼚房疏散楼梯、⾛道、门的最⼩净宽度可按表3.4.1.6的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应⼩于0.8m 。
2.对于飞机停放与维修⼚房,其飞机停放与维修区内的安全疏散及辅助建筑的安全疏散可按上述要求确定。
飞机停放与维修区的飞机安全疏散应根据飞机实际进出需要设置通道和出⼝的⾼度与宽度。
3.库房由于平时使⽤时⼈员较少,且⼀般都有进出货物的⼤门,其疏散楼梯、⾛道、门的最⼩净宽度只要满⾜正常⼈员通过和使⽤要求即可。
但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净宽度不应⼩于0.6m.第⼆节安全疏散设施⼀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道、安全出⼝、应急照明和疏散指⽰标志、应急⼴播及辅助救⽣设施等。
对超⾼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和疏散能⼒的⼤⼩,直接影响着⼈员的⽣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作。
因此,建筑防⽕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性质、⾼度、层数,正确运⽤规范,选择符合防⽕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般要求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道。
安全出口
公共设施
01 数量
03 构造要求
目录
02 相关宽度设置
安全出口是指符合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 员和搬出贵重物资,减少火灾损失,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设计足够数目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在安全技术领域中 具有重要意义。
数量
高层工业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
②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 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m。
(5)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
为保证安全,合理设计安全疏散设施十分重要。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塔式高层建筑,不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其剪刀楼梯间在同一楼层均应有两个出入口,设置各自独立的两 个前室,或是由两个出入口合用一个前室。如有的塔式高层建筑设置剪刀楼梯时,其平面布置上均设有不同方向 的前室,走道为环形走道。从国内外高层住宅采用剪刀楼梯实际情况看,采用两个不同方向的独立前室是往往有 困难的,因此,可以利用走道作为扩大的前室,即开向走道的户门和走道进入楼梯间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采用了剪刀楼梯的高层住宅户门、主楼梯间的门,一般与共同使用的过道相通,使过道具有扩大前室的功能。这 样,必须有相应的防火措施作保障:
(3)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口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4)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平安出口所谓平安出口是指供人员平安疏散用的房间的门、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平安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削减人员伤亡、降低火灾损失,在建筑防火设计时,除按要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外,必需设置足够数量的平安出口。
平安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查找,并应有明显标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地7.4.12建筑中的疏散用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除甲、乙类生产房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纳平开门,不应采纳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3仓库的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但甲、乙类仓库不应采纳推拉门或卷帘门;4人员密集场所平常需要掌握人员随便出入的疏散用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居住建筑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a)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平安出口;b)设置在平安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0.3m;c)设置在墙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标志中心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1m(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蓄光自发光型标志间距不应大于5m,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设置在地下建筑内,不应大于15m);d)设置在地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宜沿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线连续设置;当间断设置时,蓄光自发光型标志间距不应大于1.5m,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不应大于3m;e)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爱护罩;f)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纳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设置在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建筑内,不应少于30min)。
安全出口设置规范
出口类型: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间
楼层高度:≤32m、>32m
出口数量: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
使用性质:住宅、办公楼、商场等
根据人员密度和疏散距离确定出口数量和宽度
根据人员密度确定出口数量: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需要设置多个出口,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拥堵和混乱。
根据疏散距离确定出口宽度:在长距离的疏散通道上,需要设置较宽的出口,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通过。同时,出口的宽度应该根据疏散通道的宽度和人员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考虑紧急情况下的备用出口:在紧急情况下,备用出口可以作为疏散的补充,确保所有人员都能够安全撤离。因此,在设置出口时应该充分考虑备用出口的位置和数量。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数量要求
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安全出口的开启方向应向外,并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
建筑面积大于500m²的地下商店,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50m²
安全出口门开启自如,无障碍物
定期维护
安全出口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定期对安全出口的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清晰可见。
定期对安全出口的照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对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牌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紧急疏散管理
定期检查安全出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和指示标识
防烟楼梯间的使用场景:适用于高层建筑、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方案计划参考范本——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
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
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
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平安出口的设置请求之杨若古兰创作平安出口所谓平安出口是指供人员平安疏散用的房间的门、楼梯或纵贯室外埠平面的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敏捷平安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质,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火灾损失,在建筑防火设计时,除按请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外,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平安出口.平安出口应分散安插,且易于寻觅,并应有明显标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地7.4.12 建筑中的疏散用门应符合以下规定:1 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除甲、乙类生产房间外,人数不超出60 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出30 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2 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取平开门,不该采取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3 仓库的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但甲、乙类仓库不该采取推拉门或卷帘门;4 人员密集场合平时须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或设有门禁零碎的居住建筑外门,应包管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明显地位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疏散唆使标记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请求?a) 疏散唆使标记的方向唆使标记图形应指向比来的疏散出口或平安出口;b) 设置在平安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唆使标记,其下边沿距门的上边沿不宜大于0.3m;c) 设置在墙面上的疏散唆使标记,标记中间线距室内地坪不该大于1m(不容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蓄光自觉光型标记间距不该大于5m,灯光疏散唆使标记间距不该大于20m(设置在地下建筑内,不该大于15m);d) 设置在地面上的疏散唆使标记,宜沿疏散走道或次要疏散路线连续设置;当间断设置时,蓄光自觉光型标记间距不该大于1.5m,灯光型疏散唆使标记不该大于3m;e) 灯光疏散唆使标记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建造的呵护罩;f) 灯光疏散唆使标记可采取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该少于20min(设置在高度超出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建筑内,不该少于30min).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主动接合备用电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
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实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采用剪刀楼梯作两个安全出口,是一种既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又能满足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较好措施,但由于有的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在安全疏散上应具备的功能不甚了解,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缺陷。
例如:有的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没有用隔墙隔开,不能形成每座楼梯的上面和下面为各自独立的楼梯间,起不到真正两个疏散楼梯的作用;又如有的剪刀楼梯只有一个与电梯厅合用的前室,失火时一旦合用前室被烟火封住,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脱险等等。
3.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4.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5.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
6.高层建筑(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和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7.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米。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米。
8.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其它设置要求:
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
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3.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
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
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米。
4.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5.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剪刀梯
18层以上的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所谓剪刀梯就是上下层之间的楼梯中间设有拐弯,三层楼的楼梯之间像一把剪刀。
1基本简介编辑本段
18层以上的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
剪刀梯
所谓剪刀梯就是上下层之间的楼梯中间设有拐弯,三层楼的楼梯之间像一把剪刀。
剪刀梯一般都是两部梯合起来做剪刀楼梯间,两个出口距离较近满足不了通廊式居住建筑的疏散要求,没有单独一部做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要不就是造型楼梯且疏散梯,所以单独设置的剪刀梯一般多用在低层,以通廊式宿舍为例,两个出口情况,不超过6层能设置一部非封闭楼梯剪刀梯(在国外建筑杂志中看到5层通廊式住宅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剪刀梯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交叉式的剪刀梯和休息平台,休息平台位于相邻的两个楼层之间,分别通往上下两个楼层的转向楼梯和剪刀梯均连接到休息平台,转向楼梯相对于剪刀梯内折。
本实用新型减小了目前高层建筑交叉式剪刀梯的楼梯间面宽,充分利用了楼层间高,有效降低公共楼梯间面积,减小楼梯间面宽,楼层的承载量没有减小,减少了不必要的土地面积浪费,降低了建筑成本。
本实用新型每层楼梯的两个下口之间距离更短,在发生安全消防事故时,楼内的人员可以花更短的时间从一个下楼梯口到达另一个下楼梯口,增加了宝贵的疏散逃生时间,加大了楼层人员的逃生机会,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
“剪刀楼梯”是连系建筑物楼层之间的通常形式之一。
也可称之为叠合楼梯、交叉楼梯或套梯。
它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
在其楼梯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
剪刀楼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同一楼梯间里设置了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
剪刀楼梯在平面设计中可利用较狭窄的空间,设置两部楼梯,这两部楼梯分属两个不同的防火分区,因而提高了建筑面积使用率。
2相关规范编辑本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