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七) 地球的公转(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W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质量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如图示意江西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1~2题.1.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A.南偏东B.东偏北C.西偏南D.西偏北2.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不可能出现在()A.1月B.3月C.7月D.9月解析:1.A 2.A 第1题,解答本题需要调用太阳视运动规律。
江西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日出时太阳位于偏东方向或者正东方向,前阳台正对着正午太阳光线向东偏离15°的方向,为南偏东方向.选A.第2题,解答本题需要调动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据图可知,日出太阳光线在正午太阳光线(正南)东侧105°的位置,可得出日出时太阳在该地东北方位,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日出东北,可推知此时最不可能是1月。
选A。
(2020·牡丹江模拟)坡面上的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坡面的夹角)和地平面上的太阳高度不同。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向坡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折线图,已知坡面坡度为10°(地球大圆每1°圆心角弧长约为110 km)。
读图回答3~5题。
3.若将此坡面的位置向西南移动200 km,则图中折线()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向右上移动D.向左下移动4.当此坡面处于白天且与晨昏线的距离为2 530 km,此日不可能为() A.3月5日B.6月15日C.9月5日D.12月15日5.冬至日这一天中,若仅考虑纬度因素,则此坡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将()A.比43。
5°S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B.比43。
5°N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少C.与43。
5°N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相等D.与43。
5°S地平面上同样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相等解析:3。
A 4。
D 5。
2020-2021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1单元第2节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
通过模拟演示,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2.理解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综合思维)3.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 4.运用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初步树立物质运动的世界观。
(人地协调观)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2.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1恒星年。
(4)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特征近日点1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较慢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图示:黄赤交角(如下图)(3)表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轨迹(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特别提醒](1)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度数+极圈度数=90°(3)黄赤交角度数=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纬度地区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地区二分日赤道极点(1)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四讲课时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2021优质ppt
66°34′
北寒带
例题2: (1)当我们欢度春节时,太阳直射点: (D )
①向北移动②向南移动③在北半球④在南半球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2月2日到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 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 C 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
学以致用2:金榜P18-2 2.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1)~(2)题。
右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影响: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26′
且目前为23°26′。 西经70° D.西经110°
南温带
②此时期太阳直射点在乙图的a段上
高考回顾(2003年上海试题) 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B (1)“嫦娥二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
①ab段 ②cd段 ③gh段 ④ef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嫦 娥 二 号 ” 在 绕 月 轨 道 上 运 行 , 如 无 动 力 作 用 时 , 其 公 转 速 度
A ( ) ①在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 ②在远月点时,公转线速度较慢 ③ 公转速度始终不变 ④在圆形轨道上时快时慢
北极星
66 °34′
黄赤交角
23°26′
2.影响: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22)
北回归线
秋分日
春分日(3赤.21道1个) 回归(年9.32653d)6h48m46s 春分日(3.21)
1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计算-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一次 (南2半、球冬在至夏日至:,北 半南球南在大冬,至北) 小
赤道
两次 (春秋分)
两次 (冬至、夏至)
规律: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减少(来增去减) 同越一 大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当日正午太阳高号度:卷洞洞
公众
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赤道上:
北回归线上:
b.晨昏线(圈):0°等太90阳oE高度线,一般为图中最大圆圈(若不是
0°则非晨昏圈)
N
N
赤道
900W S
S
:卷洞洞 号 公众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同纬等高)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夏,至正日午二太分阳日高冬度至日越大(近大远小) (3)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对称等高)
5. 房屋采光问题: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或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后 楼能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H= h/L( H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楼间距 ≥ L=tahnH H应选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
受太阳高度角大小影响,一般而言: 若楼高一致,要想不遮挡阳光,则 纬度较低地区的楼间距要小于纬度 较高地区; 若楼间距一样,则纬度较低地区的 楼高要大于纬度较高地区。
集热板
β
水箱
调 节
α杆
α+β=90°
:卷洞洞 号 公众
a 南县(29.5°N)在冬至,热水器倾角 为多少度是最能充分利 用太阳能?
h= 90°-(29.5°+23.5°)
=37°
a=90°- 37°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课时作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课时作业认真练习高考回访(xx·课标全国文综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第1题。
1.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解析: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34°N,甲国首都纬度约为10°N。
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 项正确;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项错误;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C项错误;由于徐州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D项错误。
答案:A(xx·福建文综)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2~3题。
2.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解析:室内光照面积大小与正午太阳高度成反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内最大值时,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即当地冬至日。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反之;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故A、B、C错误,D正确。
答案:D3.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济南纬度比福建高,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均比福建小,因此为了达到和福建一样的效果,济南可以通过降低遮阳板安装高度或加长遮阳板来实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1.3节 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21张PPT)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考 教学楼一侧还是行政楼一侧停的车比较多?为什么?
N
N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概念;会简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理解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合作探究 和讨论,探究知识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 体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 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重要意义。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预习检查】 1. 太阳高度角:_太___阳__光__线______与____地__面_______的 夹角a,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组合作】
(1)春分日——夏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 阳高度 如何变化? (2)秋分日——冬至日期间,海口市(20°N)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何变化? (3)海口市(20°N)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如何变化?
①春分—夏至:先变大后变小,直射20°N时达全年最大值。 ②(夏提至示—:秋结分合:下先图变画大太后阳变直小射,点直移射动2轨0°迹N图再分次析出,现“最如大何值变。化”从 ③变秋大分或—变冬小至,:达逐到渐一变年小当,中冬最至大日、时最达小全值年的最纬小度值位。置等方面描述)
点
位置
达到最 达到最 大值时间 小值时间
A 北回归线
B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冬至日
E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夏至日
C
赤道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m></m> ( <m></m> 为当地纬度)
年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3°26′。
方法技巧: 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判断技巧
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左图)。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右图),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3-4题。
该广场位于110°E,当北京时间12点10时,当地地方时为11点30分,太阳位于南偏东,影子朝北偏西方向,指向标为图中的②,B正确,A、C、D错。
3. 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2)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
(1)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
(1)影长的变化。根据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影长。日出、日落时影长最长,日出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直射点上无影子。(2)影子方位的变化。影子位于太阳相反方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分析如下:
B
A
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26′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并不是一年中最小值,其最小值应在12月22日,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选项只有10°N符合,应选B。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图图示时刻( )A.北京时间为14时B.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C.CD线两侧日期不同D.华北平原正逢日落2.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C; 2.B解析:1.读图可知,12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时,华北平原正逢正午左右,故AD错误;武汉在115°E附近,其地方时为11时40分左右,该日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在当地时间12时,B错误;CD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即为自然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C正确;综上可知,选C。
2.据材料可知,C点自转线速度为0,即C点为极点,又因甲图为冬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B点在北极圈上,北极圈上全年昼长的变化为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至冬至日(12月22日)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读乙图可知,只有②曲线符合条件。
故选B。
读“赤道附近区域图”,M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阴影为夜半球。
读图,完成3-4题。
3.若α=23°26′,此日为(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若α=0°,南半球的昼夜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C.昼最短,夜最长D.昼最长,夜最短【答案】3.D4.A【解析】3.根据题意,阴影为夜半球,α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23°26′,且越往北昼越短,此时太阳直射在23°26′S,应为冬至日。
4.根据题意,若α=0°,则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8小时6.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哈尔滨C.南京D.广州【答案】5.C 6.D【解析】[第5题,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昼长夜短,根据昼弧长度,可判断A点昼长为16小时。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规律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规律一、知识讲解1、日出、日落方位规律总结(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北极点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南极点正北日出,正南日落)2、正午太阳方位规律总结(1)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南(如天津)(2)南回归线以南点,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北(如悉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正午太阳可能位于北方,也有可能位于南方,也有可能位于正天顶(如海口、巴西利亚)3、极昼区日出日落规律: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 ;(1)若位于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2)若位于南半球,则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二、例题分析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54'N,98°52'E)当地的传统民从千脚落地房。
在抖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二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A. 雨水丰富B. 闷热潮湿C. 岩层破碎D. 坡面较陡2. 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A. 晴天较多,利于施工B. 适宜伐木,建材丰富C. 农闲时节,时间充足D. 坡休稳定,便于打桩3. 北京时间12:00时,被阳光照射的木桩影子指向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正南方向D. 正北方向【答案】1. D 2. A 3. B【解析】1.根据材料“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可知当地坡面较陡,为了保持房屋楼板的平正,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D 正确;该地区位于怒江河谷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气候干热,A、B错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
【2021·山东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
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
(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
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1~2题。 2.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
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A.2月16日前后
二、四季更替及其规律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 的变化,形成四季。从天文角度看:
•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 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 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
二、四季更替及其规律
• 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温年内变 化相符合,北温带的许多国家 在气候统计上把3、4、5三个 月划分为春季, 其他季节依次 类推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 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 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 理纬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秋分】
【夏至】
【冬至】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4)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专题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专题复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递变规律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③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3.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4.相等性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中φ与δ符号很关键,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卷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测试卷第五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9·宁夏育才中学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B.白露C.寒露D.小雪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大雪→小寒解析:1.B 2.B [第1题,据图可知,相邻两个节气间隔大约为15天。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大致位于9月23日(秋分)前半个月。
由此判断,最接近的节气为白露,故答案选B项。
第2题,据图及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A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正确;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错误;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先向南再向北移动,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019·黑龙江伊春二中期中)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前后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5题。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5.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3.D 4.B 5.D [第3题,北半球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
读表格,四地中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是丁地,属于南半球的是丁地,D对。
第4题,赤道昼长时间不变,始终是12小时。
其他地点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即与赤道昼长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
根据表格中昼长时间与12小时的差值判断,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即与赤道昼长差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甲、乙、丁、丙,B对。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3地球运动特征及地理意义练习含解析
考点3 地球运动特征及地理意义(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山西太原期末)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踏上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
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日期变更]探测器发射时,地球上与西昌日期相同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1/8 B.1/6 C.1/4 D.1/2答案C解析根据“时差1小时,经度差15°,时差4分钟,经度差1°”可知,0时经线约在84°E附近。
与西昌日期相同的范围是从84°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的1/4,故C项正确.2.[考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全球夜的范围大于昼C.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D.是南极考察最佳时期答案D解析“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A项错误;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B项错误;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C项错误;南极地区此时处于暖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D项正确。
(2020·湖北名校联考)向日葵被人们称为“太阳花”,白天花盘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动,其朝向落后太阳约12°。
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据此完成3~5题。
3.[考向时间计算]当新疆阿克苏某农场(80°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北京时间大约为()A.12:00 B.12:48 C.14:40 D.15:28答案D解析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白天花盘朝向落后太阳约12°,因而时间落后48分钟;新疆阿克苏某农场(80°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阿克苏地方时为12:48;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与阿克苏相差2小时40分,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5:28。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图图示时刻( )A.北京时间为14时B.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C.CD线两侧日期不同D.华北平原正逢日落2.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读“赤道附近区域图”,M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阴影为夜半球。
读图,完成3-4题。
3.若α=23°26′,此日为(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若α=0°,南半球的昼夜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C.昼最短,夜最长D.昼最长,夜最短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8小时6.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哈尔滨C.南京D.广州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8.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9~11题。
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0.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11.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二、综合题12.读全球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秋分日D.冬至日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万千米B.2万千米
C.3万千米D.4万千米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所以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第(2)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66°34′,即x=23°26′N,故B正确。第(3)题,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2021
【例1】(2019·湖北重点学校联考)图1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km。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图2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图1
图2
A.甲B.乙
C.丙D.丁
[尝试自解]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D
素养一区域认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判断
1.(2014·全国卷Ⅱ,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2019·大连联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
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以北,66°34′N以南,且距离66°34′N较近;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以南,66°34′S以北,且距离66°34′S较近。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A
素养二综合思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2.(2015·上海地理,28~30)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1)~(3)题。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答案(1)C(2)B(3)B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江苏地理,3~4)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答案1.D2.B
(2016·上海地理,5~6)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3.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琼B.新
C.苏D.赣
解析第1题,由图中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可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视运动轨迹最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可推出该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冬至,D正确;中间太阳视运动轨迹显示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该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最下面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该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夏至。第2题,从三条太阳视运动轨迹看出,正午时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显示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A错;从图中可以读出,该地春分和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据此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该地纬度约为40°N,B对;省级行政区赣和苏的最北点纬度都远小于40°N,C、D错。
由材料中N为北极点可知M在北半球;由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km可求M地纬度为67°N。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D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最大值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34°N,甲国首都纬度约为10°N。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项正确;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项错误;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C项错误;由于徐州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D项错误。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几点特殊规律
(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4.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内,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第4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说明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选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