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3、24页。

【课程标准陈述】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学习目标】1.通过画图、摆一摆、列式的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小旗”这个问题的答案,能正确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独立用列式的方法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旗”,能正确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读题、审题、找已知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些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解题的三个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应该怎样做。

4.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能正确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解决“同样多”的问题,学生回顾一一对应的学习方法,在“卫生评比”的情境中,学生经历读题、审题,在题目中寻找已知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摆一摆等方法,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拓展延伸,学生分析线段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评价学习目标3,4 【学习过程】一、开门见山,兴趣导入(评价目标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解决问题)是的,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想不想来试一试?【课件出示】茶杯盖有这么多,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茶杯盖有20个?(茶杯和茶杯盖是一一对应的)一一对应在数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1.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个数,例如5,让学生说出比5多2的数和比5少2的数。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加上这个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减去这个几。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老师通过示例题,让学生跟着一起计算,例如:求比7多3的数是多少?求比9少4的数是多少?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这个数加上这个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是用这个数减去这个几。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四、拓展提高1. 老师出示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2.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六、作业布置1. 老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老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拓展,让学生掌握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灵活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33-3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习目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预习单和检测单,小黑板,桃子吸丁图14个,挂图。

学生人人都有二十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

(小黑板)1.通过操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预习检查。

出示“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预习单,师事先在上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布置发给学生的,让学生完成,本节课作二次预习,先让学生看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

三、提交问题。

一定让学生看完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

如“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红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桃?”一般学生都用加法,让学生上来演讲时,大部分学生都说题中有“多”,就用加法,其实不然。

四、合作探究。

五、当堂检测。

1、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指名扮演、演讲。

总结解决方法。

2、出示检测单。

(1)低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28人,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比低年级多57,高年级演讲能力强的有多少人?(2)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完成,师往还巡视,还有那些学生还存在困难的,一个盯一个,进行单独辅导。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教案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学方案设计绵阳英才二年级数学组:李英教学目标:1. 学生能通过关键句分析初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能准确找到问题中的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三个量。

2. 初步建立起“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模型,利用手势明确求大数用加法〔小数加相差数〕,求小数用减法〔大数减相差数〕。

3. 初步感知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1. 谁大谁小〔从关键句中去找〕2. 求大求小〔从问题中去找〕。

3. 用加用减〔求大数用加,求小数用减〕。

教学难点:利用示意图、数量关系分析以及手势帮助学生理解求大数用加法〔小数加相差数〕,求小数用减法〔大数减相差数〕的道理。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 师:你能通过下面的数学信息,找到谁大谁小吗?试一试。

(1) 二〔5〕班数学单元考平均分为95分,二〔2〕班比二〔5〕班高2分。

师:谁与谁比?谁高谁低?〔2〕妈妈35岁,比爸爸小3岁。

师:谁与谁比?谁大谁小?到底是谁比爸爸小3岁?补充完整后就知道了。

师引导:3岁是什么?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相差数。

〔3〕甲绳子长15厘米,乙绳子比甲绳子短5厘米。

师:谁与谁比?谁长谁短?5厘米是什么?生:是甲绳子和乙绳子之间的相差数。

〔4〕红花有23朵,比黄花多3朵。

师:谁与谁比?谁比黄花多3朵?谁多谁少?3朵是什么?生:是红花与黄花之间的相差数。

2. 小结:PPT:二〔25〕班爸爸妈妈甲绳子乙绳子红花黄花师:两者相比,更高的,更大的,更长的,更多的……它们对应的数量较大,在含有“比〞的问题中这些数我们称为大数。

反过来,更低的,更小的,更短的,更少的……它们对应的数量较小,在含有“比〞的问题中这些数我们称为小数。

大数与小数之间相差的局部叫做相差数。

3.上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求相差数的问题,今天利用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继续学习含有“比〞的新的问题。

二、新授建模:〔一〕例1第1小题:含有“多〞字用加法的情况: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1. 你准备怎么解决这道题目?2.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可能会说道因为有个〞多〞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6页例1及第37页的练习。

主要学习了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并能够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小明的文具盒里有5支铅笔,小红的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请问小红比小明多几支铅笔?”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例如,如果一个数是10,另一个数是15,那么15比10多5。

同时,讲解如何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第36页的例1,并进行解释。

例如,如果一个数是20,另一个数是10,那么20比10多10。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并理解其中的逻辑。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并纠正其中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方法:1. 确定两个数;2. 用加法计算:多的数 = 较大的数较小的数;3. 用减法计算:少的数 = 较大的数较小的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

2. 作业答案:根据练习题的答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计算折扣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文档资料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文档资料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教师与一学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其余学生观察两人各出了几个手指。

(如5和2)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像这样说一句话吗?(指名说,齐说)( )比( )多( ),( )比( )少( ),( )和( )相差( ),算式是( )。

与学生再玩一次(如:2和0),师:你会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吗?同座互相说说看。

师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两个数相比,如果不是同样多,必然有大有小,我们通常把较大的叫做大数,较小的叫做小数,两个数之间的差叫做相差数。

那要求大数比小数多几,或小数比大数少几,也就是要求两个数相差几,用什么方法?对,求相差数用减法。

那求大数或小数该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大数小数相差数 5-2=3 2-0=2)二、在手指游戏中初建数学模型1.求较大数。

师:老师伸出几个手指?(5)请你们伸出跟老y币同样多的手指。

比老师多伸出1手指,是几个?可见:比5多1是几?怎样列式?(5+1=6)请小朋友边比划手指边齐说:比5多1是6,5+1=6。

师:比5多2、3、4、5又各是多少呢?同座边比划边齐说。

后让四大组依次边比划手指边观察边口述:比5多( )是( ),( )+( )=( )。

师:大胆猜想一下:比5多的数肯定是大数,还是小数,用什么方法?(求较大数用加法)我们不妨再用手指游戏验证一下!师与男生合作,示范比划:比10多1是,算式是。

师与女生合作比划:比10多2是,算式是。

比10多3,4,5,等等呢?同座合作边比划边说说看。

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专项训练教案

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专项训练教案

二班级数学比多比少专项训练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点:1、使同学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须要性。

2、通过活动,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设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同学观看、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同学养成精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设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索”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教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挑选一种实物量一量。

同学汇报量的结果。

问:惊奇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自主探索:1、熟悉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同学观看,汇报。

A、数,按挨次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熟悉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量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1、推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表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3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3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3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写这篇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上教授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章节。

具体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我会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情境引入这个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和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答案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这个概念,比如说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那么小红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然后我会讲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并通过PPT和黑板展示例题和解答过程。

我会解释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问题。

3. 练习:接着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概念和公式,并用例题和解答过程来解释和展示。

七、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回家完成。

这些题目会包括不同的情境和难度,以便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再次讲解和练习。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和题目,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这就是我对于“2.3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教案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体验和感悟“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中的多个量的数量关系,学会正确解答。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数学活动,能够有条理的思考、分析数量关系,抓住中间问题,并进行准确的表达,从而具备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悟连续比较中多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搞清三个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创设: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小朋友们特别爱长个儿的季节。

这不,有三个小朋友在比身高呢!
课件出示情景图:
小雨:我的身高是139厘米
毛毛:我比小雨矮8厘米;
小丽:我比毛毛高20厘米。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节《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含义,掌握求解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难点:理解求解过程中数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的文具盒里有10支铅笔,小红的文具盒里有15支铅笔,请问小红比小明多几支铅笔?2. 例题讲解:(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

如,10支铅笔比5支铅笔多几?答案是5支铅笔。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

如,15支铅笔比10支铅笔少几?答案是5支铅笔。

3. 随堂练习:(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20支铅笔比10支铅笔多几?答案是10支铅笔。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30支铅笔比20支铅笔少几?答案是10支铅笔。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过程,并讲解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通过减法计算可以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方法:用减法计算例题:1. 10支铅笔比5支铅笔多几?答案:5支铅笔2. 15支铅笔比10支铅笔多几?答案:5支铅笔七、作业设计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练习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教案
具体内容包括: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介绍。
-通过实际例题,学习求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练习题: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应用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概念,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一个数多几个或少几个的情况?”比如,你有多少个糖果,你的朋友比你多几个糖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时的思维转换。
举例:
-解释“多”和“少”的相对性,如“5比3多2,同时3比5少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
-针对进位和退位问题,通过直观教具或数线帮助学生理解,如使用小石子、计数棒等,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进位和退位的实际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引出:同样多。

2.填空:五角星有10个。

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

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4(1)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吗?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1)这个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2)第二个条件是什么?(3)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师: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

(板书)4、出示例4(2),学生自由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请3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的小红旗。

第三个出示三班的红旗比一班的少4面。

(2)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5、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教师与一学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其余学生观察两人各出了几个手指。

(如5和2)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像这样说一句话吗?(指名说,齐说)( )比( )多( ),( )比( )少( ),( )和( )相差( ),算式是( )。

与学生再玩一次(如:2和0),师:你会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吗?同座互相说说看。

师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两个数相比,如果不是同样多,必然有大有小,我们通常把较大的叫做大数,较小的叫做小数,两个数之间的差叫做相差数。

那要求大数比小数多几,或小数比大数少几,也就是要求两个数相差几,用什么方法?对,求相差数用减法。

那求大数或小数该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大数小数相差数 5-2=3 2-0=2)二、在手指游戏中初建数学模型1.求较大数。

师:老师伸出几个手指?(5)请你们伸出跟老y币同样多的手指。

比老师多伸出1手指,是几个?可见:比5多1是几?怎样列式?(5+1=6)请小朋友边比划手指边齐说:比5多1是6,5+1=6。

师:比5多2、3、4、5又各是多少呢?同座边比划边齐说。

后让四大组依次边比划手指边观察边口述:比5多( )是( ),( )+( )=( )。

师:大胆猜想一下:比5多的数肯定是大数,还是小数,用什么方法?(求较大数用加法)我们不妨再用手指游戏验证一下!师与男生合作,示范比划:比10多1是,算式是。

师与女生合作比划:比10多2是,算式是。

比10多3,4,5,等等呢?同座合作边比划边说说看。

比多比少》教学设计5篇

比多比少》教学设计5篇

比多比少》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比多比少》教学设计《比多比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比多比少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如果是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一个对应着一个作比较,谁有多余谁就多一些?还可以根据其中的一种物体个数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判断,另外的物体的个数。

教具的准备:课本及习题。

教学的重难点:在数数对应以后如何画出相应的图型。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的概念。

2:教学同样多。

看着习题观察习题图上有几只小猫几只小鱼?一只小猫吃一个小鱼,有没有多余的小鱼?有没有多余的小猫?邀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后说明像这样一个小鱼对着一个小猫,有三只小鱼也有三只小猫。

都没有多余,我们说小猫和小鱼的同样多或者一样多。

进行习题训练。

3:比比谁多谁少。

同学们,看到书本11页的习题,花儿和苹果比较时,注意一个对着一个谁有多余谁就是多,也就是说他比另外一种物体多,反过来说另外一种物体少。

进行举一反三训练。

如果一种物体较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画?从而使他们两个物体的数量相等。

并进行习题训练进行一一讲解。

4:总结和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有了基本框架。

但是在对图像进行数数时容易数漏或者数错。

细心度方面不够,在课堂上进行奖励惩罚,让课堂纪律有提升。

因为自己想把速度提上来,所以上课过程有些迅速,导致做题目速度有些仓促,需要改进。

第二篇:比多比少教学反思比多比少教学反思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理解了解题思路,但是一旦脱离了具体的情境,有时候就会列成加法算式,所以要求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我要求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字“比……多(或少)……”,然后找出比较的两个数量,形象的说就是”比”的邻居,知道哪个邻居多,哪个邻居少,要找准每个邻居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多或少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多或少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多或少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多”或“比少”的问题,知道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多”或“比少”问题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解决“比多”或“比少”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举例说明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多”或“比少”的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比多”或“比少”问题的前知,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配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际举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谁的苹果多,多多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比多”或“比少”问题的定义、特征及解题方法,配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巩固练习: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口头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正面的鼓励或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一、教学内容1. 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2. 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3. 比较物体数量的多与少;4. 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解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通过实际问题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解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用比较符号表示。

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独立解答比多比少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图片等。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图片,图片中有2个苹果,3个香蕉,问学生:“苹果和香蕉哪个多,哪个少?”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2. 讲解比较方法:教师讲解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用“<”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少,用“>”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多。

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实物,让学生互相比较,并用“<”、“>”表示。

4. 解答练习题: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例如:“有5个橘子,7个橙子,哪个多,哪个少?”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比多比少应用题板书内容:1. 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2. 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3. 比较物体数量的多与少4. 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解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有8个桃子,12个梨,哪个多,哪个少?2. 有5个苹果,6个香蕉,哪个多,哪个少?3. 有7个橘子,9个橙子,哪个多,哪个少?答案:1. 梨多,桃子少2. 香蕉多,苹果少3. 橘子少,橙子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较符号表示。

但在解答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符号不仅可以用于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于表示其他方面的比较,如长度、重量等。

《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课题:比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3、通过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王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师生鼓掌欢迎)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

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师:你知道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课件显示:6下比4下多2下,6-4=2,4下比6下少2下,6-4=2。

2.摆一摆。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生:○和△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7个△,如图:看着你摆的图,能提出问题?生1:△比○多几个?列式:7-5=2。

二年级数学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2.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数学教具、复印好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新课的导入,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

2. 出示一道题目:“小明身高是130cm,小红比小明高12cm,请问小红的身高是多少?”让学生思考一下,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求解问题。

二、讲解新知(10分钟)1.通过上面的题目,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

2. 出示一组带有图形或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小明身高是130cm,小红比小明高12cm,那么小红的身高是()?”提示学生可以首先找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个关系进行计算。

3. 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找规律解决问题。

比如:130 + 12 = 142,所以小红的身高是142cm。

三、练习巩固(30分钟)1.进行数学游戏:教师将一些卡片上面写上一些数字如“48”,“55”,“67”等,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求出比这些数字多几或少几的数字,并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来。

2.布置练习题:将一些练习题发给学生,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例题1:“爸爸有30元钱,妈妈比爸爸多14元钱,妈妈有多少元钱?”例题2:“小明的身高是125cm,小华比小明低15cm,小华的身高是多少?”3.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延伸应用: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求解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小明的书包重30斤,小强的书包比小明重5斤,小强的书包有多重?”2.布置拓展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可以让同学们交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解答。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

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摆纸条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题意,探究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

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花片学生准备:答题纸、蓝纸条、红纸条和绿纸条。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孕伏新知。

1.学生摆花片。

(第一行摆7个花片,第一行的花片比第二行多2个)2. 说说怎样摆花片的? (预设:一个对着一个摆的)3. 红花比蓝花多几朵?怎样列式呢?7-5=2(朵)4.比较两行花片你发现什么?(红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蓝花多的部分”。

)5.质疑:红花比蓝花多2朵,我们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蓝花比红花少2朵。

)小结:这是以前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也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

(板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在解决红花比蓝花多几朵时,利用白板拖动图片的功能,拖动花片,一一对应,为解决新知做好伏笔。

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巩固学过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在学习新授内容时准确找出“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哪个部分”,进而理解是谁和谁比、谁是多的、谁是少的、从具体形象的图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真正理解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谈话:正当百花盛开,争奇夺艳的时候,大树爷爷却病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教师与一学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其余学生观察两人各出了几个手指。

(如5和2)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像这样说一句话吗?(指名说,齐说)( )比( )多( ),( )比( )少( ),( )和( )相差( ),算式是( )。

与学生再玩一次(如:2和0),师:你会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吗?同座互相说说看。

师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两个数相比,如果不是同样多,必然有大有小,我们通常把较大的叫做大数,较小的叫做小数,两个数之间的差叫做相差数。

那要求大数比小数多几,或小数比大数少几,也就是要求两个数相差几,用什么方法?对,求相差数用减法。

那求大数或小数该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大数小数相差数5-2=3 2-0=2)二、在手指游戏中初建数学模型1.求较大数。

师:老师伸出几个手指?(5)请你们伸出跟老y币同样多的手指。

比老师多伸出1手指,是几个?可见:比5多1是几?怎样列式?(5+1=6)请小朋友边比划手指边齐说:比5多1是6,5+1=6。

师:比5多2、3、4、5又各是多少呢?同座边比划边齐说。

后让四大组依次边比划手指边观察边口述:比5多( )是( ),( )+( )=( )。

师:大胆猜想一下:比5多的数肯定是大数,还是小数,用什么方法?(求较大数用加法)我们不妨再用手指游戏验证一下!师与男生合作,示范比划:比10多1是,算式是。

师与女生合作比划:比10多2是,算式是。

比10多3,4,5,等等呢?同座合作边比划边说说看。

(边观察手势边思考边口述边倾听。

)集体交流后,师小结:求较大数用加法就行了。

2.求较小数。

师:既然求较大数要用加法,那求较小数会用什么方法呢?请小朋友再大胆猜想一下。

(减法)让我们同样用手势游戏来验证一下。

师做手势边问:比10少1是( ),算式是。

(指名说,一、二大组齐说。

)比10少2是( ),算式是。

(指名说,,三、四大组齐说。

)比10少3、4、5呢?(请同座合作,一人做手势,一人口述。

)猜一猜:师做比5少4的手势,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口述:比5少4是( ),算式是:。

(同座互相玩我做手势你来说的游戏。

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展示比划游戏。

)师小结:求较小数用减法就行了。

三、实际运用师:通过刚才的大胆猜想和实际验证,我们知道了: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掌握了求大数和小数的方法,就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许多有趣的问题。

1.教学例题。

(出示幻灯片)(1)师:图中有哪几个小朋友?他们正在干什么?老师扮演小英,男生扮演小华,女生扮演小平,将他们摆花片的情况读出来。

师:如果要求小华要摆多少个,该抓住哪句话来分析?(板书比字句:我比小英多摆3个)在这个比字句中是谁跟谁比,谁多谁少?(我与小英比,我的多,小英的少)所以谁的是大数,谁的是小数?学生说出(我摆的是大数,小英摆的是小数)后画批:我比小英多摆3个大小师:谁能连起来说是谁跟谁比,谁的是大数,谁的是小数?(指名说,齐说:我与小英比,我摆的是大数,小英摆的是小数。

) 师:既然小华摆的是大数,求小华的该用什么方法求?怎样列式?(11+3=14(个))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哪几步求得小华摆的?(先找与问题相关的比字句,然后画批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最后根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来正确列式。

板书:找比字句,画批大小,确定加减。

)(2)师:如果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你会用以上3个步骤解题吗?试试看!指名板书:我比小英少摆3个小大11-3=8(个)师:这个比字句是指谁跟谁比,谁的是大数,谁的是小数,为什么用减法?学生交流。

小结: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步骤来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怎样确定加减?(找比字句,画批大小,确定加减;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想想做做1。

要求学生读题,找比字句,画批,列式计算。

后交流思路:我与你比,我的是大数,你的是小数,求我的就是求大数,用加法。

3.想想做做2、3。

(步骤同上,指2入板书。

)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多比少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在解题时,要抓住比字句认真画批,准确判断谁和谁比,谁大谁小,然后根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来正确列式解答。

五、拓展创新师:最后,老师想给小朋友看一道更有挑战性的题目,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立定跳远比赛中,洋洋眺了110厘米,周周跳了140厘米,蒙蒙比周周少跳20厘米,奇奇比洋洋多跳2厘米。

?(屏幕显示)生提问题,屏幕同步显示出来,指名口答列式。

[教后反思]1.借助手指游戏巧妙建模。

我让学生边比划手指边看边想边说边听:比多(少)是,算式是+(),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充分经历、感受、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大脑中生成了丰富的数形表象。

借助丰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老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他们很容易就感悟到:比多的数是大数,用加法,比少的数是小数,用减法。

此时的抽象概括是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量后必然的理性飞跃!数学模型的有效生成,使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

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复习什么是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以及求相差数用减法,为新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接着通过比划比10多几是几和比5多几是几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比几多几的数是大数,用加法算;最后通过比划比10少几是几和我做你猜的游戏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比几少几的数是小数,用减法算。

整个建构过程流畅自然而富有变化,学生始终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借助画批深悟数量结构。

其实,让学生理解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求相差数用减法并不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认知直觉就能感悟到;但让学生由比字句掌握其中的数量结构,准确地分清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相差数,却并不容易。

因为从来没有谁带领他们这样理性地分析过,而且由于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他们常将牛比羊多3只机械错误地理解为羊多(因为生活中我们进行比较时常说省略的比字句,例:谁多?我多)。

由于读不懂比字句的含义,他们只能停留在生活经验的感知层面,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以至于到了五、六年级,还有学生分不清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这就是低年级教学时没有将学生的认识及时提升到理性层面而造成的恶果。

所以借助画批帮助学生准确而深刻地掌握比字句的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非常重要。

北京特级教师马芯兰就一直主张借助画批来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当学生能借助画批准确地分析比字句的数量关系后,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解答就易如反掌。

把这类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全部学完,不仅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能发挥教材的整体结构功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用全局眼光整体建构知识,提高所学知识的通识性,使学生在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能融会贯通,并为后继学习注入无穷动力。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