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黄庭坚 诗歌鉴赏
清明黄庭坚诗歌鉴赏
清明黄庭坚诗歌鉴赏一、嗨,你知道黄庭坚吗?那可是北宋的大才子啊。
他的诗就像一幅幅独特的画卷。
就拿他写清明的诗来说吧,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你看啊,“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这一开头就很绝。
桃李在清明这个佳节的时候是笑着的,多欢快的场景,可一转眼看到野田荒冢,那股子忧愁就上来了。
这就好像你在参加一个热闹的派对,正高兴着呢,突然看到旁边有个很凄凉的角落,心情一下子就复杂了。
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二、我跟你讲啊,黄庭坚写诗可细腻了。
在他的清明诗里,他把生与死的对比写得超级生动。
像“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雷一震,好像把天地都惊动了,龙蛇都从蛰伏中醒来,雨水充足让郊原的草木变得柔软嫩绿。
这和那些荒冢里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好比白天和黑夜,一个充满生机,一个却满是寂静。
难道你不觉得他这样写特别能触动人心吗?我每次读到这儿,就感觉好像自己站在那郊原之上,一边感受着生命的蓬勃,一边又被死亡的沉重所笼罩。
三、咱再看黄庭坚诗里的用词,那叫一个精妙。
他说“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这里面有个典故呢。
他用这样的典故就像厨师做菜放了独特的调料一样。
把那种世态炎凉,还有人不同的气节都展现出来了。
就像你看到有些人在生活里为了一点小利益就沾沾自喜,而另一些人哪怕面对巨大的诱惑也坚守自己的原则。
你说,黄庭坚是不是很厉害?他就这么轻轻几笔,就把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黄庭坚的清明诗里还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感觉他像是一个独自站在时光长河里的人。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说的是不管是贤能的还是愚蠢的,过了千年谁能分得清呢?最后还不都是埋在长满蓬蒿的坟丘里。
这就像你在一个很大的森林里迷路了,周围都是差不多的树,你都分不清方向了。
我读到这句的时候,就会感叹人生的无常,他的这种情绪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钻进我的心里。
五、你有没有觉得黄庭坚写清明,其实也是在写他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呢?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他内心的世界。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阅读训练]1.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5分)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3.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2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2分)。
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2分)。
3.(3分)以乐景写哀情。
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
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答对比的酌情给分)4.(4分)①用典,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②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问题】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3.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6.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黄庭坚《清明》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清明黄庭坚(宋代)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
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蛰(zhé):动物冬眠。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āo):杂草。
丘,指坟墓。
创作背景本首诗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推行新政措施,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
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
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鉴赏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
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
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
“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
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
《清明》译文及赏析
《清明》译文及赏析《清明》译文及赏析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清明黄庭坚赏析
清明黄庭坚赏析
《清明》黄庭坚赏析
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深沉、抒情真切而著称。
其中,他的《清明》一诗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和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逝去亲人的眷恋之情。
首先,诗中对清明时节的描绘非常生动。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清新与明媚。
他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媚清轩和畔青”等诗句描绘了春风拂面、江南绿意、明媚的阳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之中。
其次,诗中对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十分真挚。
诗人用“语默招魂,伟哉琼楼”、“羡君平等、垂涕沾巾”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诗句不仅揭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
总之,《清明》这首诗既展现了黄庭坚对清明时节的独特观察和感受,也展现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以其清新深沉、抒情真挚的风格被后人传颂,并成为了宋代以及后世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清明》北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冢:坟墓。
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士甘焚死不公候: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
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是:对,正确。
蓬蒿:“茼蒿”的俗称。
此指杂草。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作者背景】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
唇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清明 黄庭坚 赏析
清明黄庭坚赏析佳节清明桃李笑①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②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③士甘焚死不公侯④。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艰蓬蔫共一丘⑤。
《清明》注释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邕过了惊蛰(zhe)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③“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
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
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ao)杂草。
丘指坟墓。
赏译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清明》赏析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
诗黄庭坚人触景生情由荒冢野坟联想到人生无常。
在黄庭坚笔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由冬到春周而复始而人却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化为乌有。
不论贤愚千年之后都不过是黄土垄中的一堆朽骨谁还来管你的是非曲直呢?这虽然反映了黄庭坚仕途失意后接受了禅宗消极虚无思想的影响。
但也流露了他对不问是非、贤愚的炎凉世态之愤愤不平和内心的悲哀。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黄庭坚《清明》赏析
黄庭坚《清明》赏析
黄庭坚《清明》赏析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这一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
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
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附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附赏析)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一、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二、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2)冢:坟墓。
(3)蛰:动物冬眠。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
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6)是:对,正确。
(7)蓬蒿:“茼蒿”的俗称。
此指杂草。
【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
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世事难料 人生无常 黄庭坚《清明》及赏析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黄庭坚《清明》及赏析清明宋代: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协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注释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
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
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
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
丘:指坟墓。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使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体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清明鉴赏 黄庭坚
清明鉴赏黄庭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明鉴赏黄庭坚清明鉴赏黄庭坚诗人黄庭坚借助“清明”写下了这首关于人生观的诗作,给人带来了一些希望和启迪。
清明黄庭坚古诗鉴赏
清明黄庭坚古诗鉴赏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黄庭坚的《清明》这首诗。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你瞧,这一开头就有意思。
清明时节,桃李都在笑呢,可再看看那野田荒冢,满满的都是忧愁。
这一喜一忧的对比,是不是一下子就把那种复杂的心情给带出来啦?“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春雷一响,天地间好像都惊动了,那些蛰伏的龙蛇也被惊醒。
春雨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都变得柔软鲜嫩。
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仿佛能听到雷声,看到草木在雨中舒展。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这里面的故事可不少。
有人居然乞讨祭祀剩下的食物,还在妻妾面前骄傲显摆。
而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意接受封赏。
这两种人的对比,真让人感叹人性的复杂呀。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哎呀,不管是聪明还是愚蠢,过了千年又有谁能分得清呢?最后看到的还不都是满眼的蓬蒿,都在一个土丘里。
想想还真是有点让人感慨人生无常呢。
黄庭坚这首诗,把清明的景象、历史的故事、人生的思考都融在一起,真是妙极啦!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读了之后有很多感触呀?稿子二亲,咱们一起来品品黄庭坚的《清明》哈。
诗的开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你想想,清明本来是个欢乐的节日,桃李都笑得那么灿烂,可一转头看到那些荒凉的坟冢,心里的忧愁就涌上来了。
这感觉就像咱们有时候,正开心着呢,突然想起一些让人难过的事儿。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哇,这雷声把天地都震了,藏着的龙蛇也醒啦,春雨让郊外的草木都变得那么温柔。
读着这两句,就好像自己置身在那个场景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这里面的人可太不一样啦!有人为了点祭祀剩下的东西就得意洋洋,而有的人像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要功名利禄。
这差距,是不是让咱们也得好好想想自己的追求呢?“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说真的,千百年过去了,谁聪明谁愚蠢,谁能说得清呢?最后还不是都变成了长满蓬蒿的土丘。
北宋-黄庭坚《清明》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黄庭坚《清明》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
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
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原文:清明北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翻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
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
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
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
丘?指坟墓。
黄庭坚清明诗意
黄庭坚清明诗意黄庭坚的《清明》那可真是一首很有味道的诗呢。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你看啊,清明节的时候,桃李都在那开开心心地笑着呢,就好像它们也知道这是个节日似的。
可是再看看野外那些荒坟,就只有无尽的哀愁了。
这对比可太强烈了,一边是鲜活的生命在欢笑,一边是死亡带来的那种寂静和悲伤。
就像我们生活里,有时候欢乐和忧愁就是这样紧紧挨着,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这雷声一震啊,感觉天地都被惊动了,那些冬眠的龙蛇都被惊醒了。
春雨下得足足的,郊外的原野上,草木都变得柔软嫩绿了。
这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场大变革,从沉睡到苏醒,从干枯到生机盎然。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每次下完春雨,就跑出去看那些小草小花,它们像是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那时候的心情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特别惊喜。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这里面的故事可就更有意思了。
有些人在清明这个时候,去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东西,还在妻妾面前显摆,这种人啊,真的是有点让人瞧不起呢。
而介子推呢,他甘愿被火烧死也不愿意出来接受公侯的赏赐。
这两种人,一种是那么的卑微和虚荣,一种是那么的高洁和有骨气。
我们在生活里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那些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不择手段的,也有那些坚守自己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一千年过去了,谁是贤能的,谁是愚蠢的,又有谁能分得清呢?最后啊,大家都不过是埋在那长满蓬蒿的坟墓里。
这就有点让人感慨人生的无常和虚幻了。
不管你生前是风光无限还是穷困潦倒,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归宿。
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想,自己这么努力地生活,追求这追求那,可最后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
但是呢,又不能因为这样就消极对待生活呀,毕竟活着的时候,还是要活得精彩一点,像那些美好的花朵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尽情地绽放。
黄庭坚这首诗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和我们唠着关于生死、关于人性、关于人生的那些事儿,每一句都能说到心坎儿里去呢。
黄庭坚咏清明
黄庭坚咏清明
《黄庭坚咏清明》
清明时节,黄庭坚在诗篇中为清明节表达了深刻的感慨。
他以清明为题,写下了这篇历史悠久的名篇,表达了他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思念和祭扫先人的哀思。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绘了游人祭拜的场景,以及祭拜的仪式。
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祭扫先人的深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诗中蕴含着浓浓的孝道情怀和对先人的思念,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家国情怀。
黄庭坚在诗中还表现了对社会风貌的观察,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他希望借着清明这个节日,人们能够珍惜当下的幸福,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国家能够繁荣昌盛。
在诗中,黄庭坚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为人们能够共同和平共处而祈祷。
《黄庭坚咏清明》这首诗凝聚了黄庭坚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期待,是一篇充满感情和力量的佳作。
同时也成为了后人们传承的经典之作,永远流传至今。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清明节的深刻内涵,以及对先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期望。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阅读训练】1.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5分)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3.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2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2分)。
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2分)。
3. (3分)以乐景写哀情。
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
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答对比的酌情给分)4.(4分)①用典,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②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二: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3.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6.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清明黄庭坚的诗的意思
清明黄庭坚的诗的意思
清明时节,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古老的黄庭坚诗集中的
诗篇仿佛在风中飘荡,带着淡淡的幽香,令人感叹这位文学巨匠的才华与智慧。
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其诗作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清明黄庭坚的诗,深蕴着作者对生活、自然、人生的独特
见解和感悟。
在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黄庭坚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细腻而细致,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他用诗篇描绘出大自然的壮阔和宏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黄庭坚的诗作中还融入着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常常通
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人情世故,反映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他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揭示,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在清明时节,我们可以透过黄庭坚的诗作,感受到他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他的诗作虽然历经千年,却仍然保持着深刻的内涵和永恒的魅力,值得我们深入细细品味。
愿我们在这个清明时节,能够借助黄庭坚的诗作,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真谛。
清明古诗宋黄庭坚的诗意
清明古诗宋黄庭坚的诗意:清明时节,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黄庭坚的清明赏析
黄庭坚的清明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黄庭坚的清明赏析黄庭坚的清明赏析导语: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他心中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告诉人们要珍惜现在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对 高洁品行的赞许。
(2)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 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部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中“笑”的表 达效果?
答:(1)“笑”月用了你人的手法。
(2)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
(3)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 世事无情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