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其中中介指标的变量主要有利率、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汇率等。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问题,各派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如:凯恩斯的货币利率传导管道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托宾q效应理论以及莫迪利亚尼的财富效应理论;货币学派对货币供应量在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的直接作用的强调;新凯恩斯学派的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等等但是随着理论的逐渐发展,总得来说,可以将货币政策的传导管道理论归纳为: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和信用渠道。以下我们简述这些渠道的基本思想。

1.利率传导管理理论

利率的传导管理理论是由凯恩斯IS-LM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投资、消费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当一国货币当局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时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增加,在保持货币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会下降,这又会是的投资的增加,进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下图:

这一过程可以简单的归为:货币供给量M↑→实际利率水平r↓→投资I↑→总产出Y↑。

2.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

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包括托宾的q理论和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了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的理论。按他的说法,企业市场价值与其重置资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这一比率称为“q”。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乘总股数之积。企业的重置资本指建造这个企业说需要的成本。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如果q > 1,则企业的市值大于其重置资本的成本,也就是说,相对于企业的市值而言,投资新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因而投

资增加,产出增加。反之则相反。托宾这种“q”说,实际上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的传导可以

简述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r↓→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3. 信用传导机制。

信用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发生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金融摩擦的存在使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金融市场存在三种类型的资产分别是货币、债券和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对一些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是不能用其他资产完全替代的。这一传导机制具体又可以分为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货币借贷渠道重视商业银行贷款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不仅仅通过影响利率影响实体经济,并且同时通过打破商业银行贷款市场均衡来影响实体经济。中央在公开市场业务出售债券或者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率,将减少商业银行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如果商业银行不能迅速通过出售持有的债券或者通过其他非存款负债筹资资金,商业银行就必须减少对外贷款数量,那些以来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必须减少投资和消费,从而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重视各类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为对不同的借款人来说不同形式的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是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由于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在借款时必须考虑其贷款的风险,而借款人的金融地位影响其外在融资溢价,因此也影响借款人面临的借贷条件,进而影响其投资和生产,借款人的外在融资溢价主要用借款人

的净资产价值来衡量,而且两者成反方向变动,借款人净资产价值越低,外在融资溢价就越高,获取商业银行贷款的能力就越弱。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提高,不仅提高了借款人借款的利率成本,而且使借款人抵押资产价值减少,这样就降低了借款人的净资产价值,提高其外在融资溢价,从商业银行获取的贷款会减少,投资、消费也会减少。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

4.汇率传递途径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在本国进行投资的收益降低,从而会抑制现金的流入、增加现金的流出,出现本币的贬值。本币的贬值将使出口增加、进口下降,以影响总产出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r↓→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发展经历了从1953-1997年底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到1998年至今以间接机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两个阶段。

1.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

从1953年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以来,到1997年底中国实行的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在这一阶段,政府对信贷进行直接控制,并在不同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的要求,直接控制的程度和方式存在着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统存统贷”时期(1953-1978年)、“差额包干”时期(1979-1984年)和“双向调控”时期(1985-1997年)。由于在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之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没有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之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以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

1998年,中国取消了对信贷规模的限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得到了发展,并且运用了利货币资产价格多种渠道转变。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基本对货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导没有存在异议,但对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用渠道重要的问题

存在着争议。对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多以实证研究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