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之图画与人生
丰子恺《图画与人生》阅读答案
丰子恺《图画与人生》阅读答案丰子恺《图画与人生》阅读答案在中国,图画观念错误的人很多。
其错误就由于上述的真和美的偏废而来,故有两种。
第一种偏废美的,把图画看作照相,以为描画的目的但求描得细致,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
称赞一幅画好,就说“描得很像”。
批评一幅画坏,就说“描得不像”。
这就是求真而不求美,但顾实用而不顾欣赏,是错误的。
图画并非不要描得像,但像之外又要它美。
没有美而只有像,顶多只抵得一张照相。
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
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这是偏废了美的错误。
第二种,偏废真的,把图画看作“琴棋书画”的画。
以为“画画儿”,是一种娱乐,是一种游戏,是消遣的。
于是上图画课的时候,不肯出力,只思享乐。
形状还描不正确,就要讲画意。
颜料还不会调,就想制作品。
这都是把图画看作“琴棋书画”的画的原故。
原来弹琴、写字、描画,都是高深的艺术。
不知那一个古人,把“下棋”这种玩意儿凑在里头,于是琴、书、画三者都带了娱乐的`、游戏的、消遣的性质,降低了它们的地位,这实在是亵渎艺术!“下棋”这一件事,原也很难;但其效用也不过像叉麻雀,消磨光阴,排遣无聊而已,不能同音乐、绘画、书法排在一起。
倘使下棋可算是艺术,叉麻雀也变成艺术,学校里不妨添设一科“麻雀”了。
但我国有许多人,的确把音乐、图画看成与麻雀相近的东西。
这正是“琴棋书画”四个字的流弊。
现代的青年,非改正这观念不可。
图画为什么和下棋、叉麻雀不同呢?就是为了图画有一种精神——图画的精神,可以陶冶我们的心。
这就是拿描图画一样的真又美的精神来应用在人的生活上。
怎样应用呢?我可拿数学来作比方:数学的四则问题中,有龟鹤问题:龟鹤同住在一个笼里,一共几个头,几只脚,求龟鹤各几只?又有年龄问题:几年前父年为子年的几倍,几年后父年为子年几倍?这种问题中所讲的事实,在人生中难得逢到。
有谁高兴真个把乌龟同鹤关在一只笼子里,教人猜呢?又有谁真个要算父年为子年的几倍呢?这原不过是要借这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来训练人的头脑,使头脑精密起来。
丰子恺的“漫画人间”
丰子恺的“漫画人间”
《漫画人间》是丰子恺先生所著的一本散文集,共有27篇,于1945年首次出版。
这本书中,丰子恺不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也描绘了大量的普通人们的生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同时也有对爱、亲情、友情等人类情感的深刻探讨。
以下就是对《漫画人间》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丰子恺先生的写作风格独特而鲜明。
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来描绘生活中的琐碎和人性中的弱点,有时又毫不留情地挖掘出人性的黑暗面。
例如他在《戛纳红》一文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诠释了妇女之间的互相攀比和刻薄,引人深思。
其次,丰子恺先生在《漫画人间》中也体现出他对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
在《台灣的文化》一文中,他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台湾的热爱和深情,同时也对当时台湾的被殖民化现状给予了深刻的批评,对于真正的文化价值有着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
最后,我也感受到了《漫画人间》这本书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在《奴仆和养殖》这篇文章中,丰子恺通过小说带出了一个道德寓言,用人类社会中最小的生命——蚂蚁,来寓意大自然与人的关系。
这不仅让人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思考,更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生命中的点滴负责,并珍惜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
总之,《漫画人间》是一本富有智慧和思考的书,《漫画人间》中的每篇文章都隐含着丰子恺的智慧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丰子恺的写作代表作,也是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描绘和反思。
读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善恶,更加关注生命和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我们思考人生方向和生活观念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丰子恺做人与作画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嘱咐丰子恺,希望他能将此画集续下去,在自己60~100岁大寿时,能够分别再收到画集第2—6集,每集分别画60幅至100幅漫画。
丰子恺随即回信,向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此后,丰子恺谨记李叔同的嘱托,为报师恩而发奋而作。
1929年~1965年,丰子恺分别完成《护生画集》第2、 3、4集,然而,就在丰子恺打算继续完成最后两集时,意外却降临了——十年“文革”来了。
随后,刚当上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因为在“文代会”上一番关于“大剪刀”剪出千篇一律的冬青树的发言,而被错判为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之首。
接下来,日复一日无休止的折磨便开始朝已是60多岁的丰子恺蜂拥袭来,“造反派”不仅抄了他的家,还日日批斗他,他们把刚出锅的热浆糊浇到老人的背上,然后再贴上大字报,游街示威。
老人自然是受不住这番折腾,痛得走不了路,于是,造反派们便又残忍地拿着皮鞭抽打他,从街头一直抽到街尾。
但丰子恺很坚强,从没流下过一滴泪,后来,造反派又剪掉了他养了30多年的胡子,那些胡子是丰子恺为怀念自自己已逝多年的老母而特意蓄起来的,人们都以为老人这下肯定承受不了,但没想到丰子恺却笑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再后来,丰子恺又被下放到上海郊区,从事田间劳动,乐观的丰子恺瞒着家人,称,管教的人看他年纪大了,很照顾他,因此自己过得很好。
直到有一年冬天刚下过大雪,女儿丰一吟去给他送御寒的衣服,女儿是在一个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找到丰子恺的,他孤独地站在寒风飕飕的地里,胸前挂着一个蛇皮袋,正在一点点地摘棉花,全身冻得直发抖。
之后,在丰一吟的一再要求下,丰子恺才带着她去了自己的住处——一间破得不能再破的旧牛棚茅草屋里,因为屋顶年久失修,女儿清楚地看到在父亲床上的草枕边上,还有一堆没融化的积雪……即便是在如此简陋的卧室里,老人也很难睡上一个踏实的觉——管教他的人,经常会半夜三更,突然吹响集合号。
山水间的生活丰子恺阅读理解
山水间的生活丰子恺阅读理解山水间的生活,是丰子恺先生一生追求的境界。
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人性的写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丰子恺的山水世界,理解他作品中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首先,丰子恺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将山水、树木、房屋、人物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
在他的作品中,山水的韵味和神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其次,丰子恺的山水画富含人生哲理。
在他的画作中,山水间的生活显得宁静、和谐、安逸,让人向往。
这种生活状态正是他追求的人生境界。
通过对山水间生活的描绘,丰子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也借助山水画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教导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再者,丰子恺的山水画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他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在他眼中,家乡的山水充满了灵性,是他心灵的寄托。
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绘,丰子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江南水乡的美景。
最后,丰子恺的山水画还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人们的生活状态。
他借助山水画这一形式,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丰子恺的山水间的生活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强烈的时代意义。
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领略到了山水之美、生活之美,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人生智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跟随丰子恺的山水画,去寻找那一份宁静与安逸,品味山水间的生活。
《生机》丰子恺写作文
《生机》丰子恺写作文我爱小草朋友,在这个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广阔无边的蓝天?是挺拔险峻的山峰?是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是水清如镜的小溪……而我,却喜欢那不引人注目的小草。
我爱小草,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春天刚刚来临,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小草也偷偷地钻出来了,一下子铺满了山野。
举目远望,大地充满了绿色。
看见一株株在石缝里坚强强地生长着的小草,悬崖峭壁上那些星星点点的绿色,无不显示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在公园里的草坪上,人们毫不在意地把小草踩在脚下,可它们却凭着一股坚定顽强的毅力,重新振作起来,比原来长得更快,更绿。
我爱小草,也因为它给人一种力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正是对小草的真实写照。
小草不像鲜花那样需要太多呵护。
不管在肥沃的平原还是在贫瘠的山梁,小草都生机勃勃地生长着,用自己的身躯点缀着大地,给人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
我爱小草,还因为它既平凡又伟大。
小草不像牡丹那样富丽堂皇,不像荷花那样洁白无瑕,更不像大树那样高耸挺拔,但小草从不需要人们来照顾它,从不弦耀自己。
它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啊,小草,是你让神州大地充满绿色,是你让祖国增光添彩。
让我们一起携手,让小草铺满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对小草更是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绿色养眼,而且生机勃勃,,记得我曾经阅读过一篇题为《默默无闻的小草》的文章,赞美过小草的朴实无华,也褒扬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当文章发表后,受到一位文友的抨击,她说:小草早该计划生育了,大地母亲应哺育更优质的生命……她还赋诗一首与我唱“对台戏”……在土地上蔓延/在大树下疯长/争取着大地的营养/滥用了生命力的顽强/………只为生存而生存?。
..我心里虽然诧异了不好一阵子,却没发生改变我爱好小草的初衷。
后来存有了一首《小草》的歌,唱红了大江南北,我的心中朱总:小草终于扬眉吐气啦!因而,我对小草的情怀又迎了几分。
无独有偶,去年,我看一篇短文,抒发了对小草的情怀“……我喜欢小草,虽然它弱小却顽强,在山涧在石缝;在田边在路旁在最不显眼的地方默默无闻地生长着;只要一把泥土,一缕阳光几滴露水就能生生不息,茁壮成长……”让我感到疑惑的是,我的文章再次受到抨击,“……为什么你要做小草,而不去做大树呢?”我心里真的就是不服气:搞小草存有何不不好?小自然生态就是由花草树木共同组成。
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和散文欣赏
第四章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欣赏前言画家、作家、艺术教育家,这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丰子恺,三位一体的丰子恺,过着艺术人生的丰子恺。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说过,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又说,他没有追随老师达到宗教的层次,而是停留在艺术的层次,是因为他“脚力小”,也就是“人生欲”不够强大的缘故。
其实,丰子恺望着宗教的高度,做着艺术的实事,也跟他的艺术观有关。
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是丰子恺一直强调的:“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抱着“事事皆可成艺术”这样的主张,丰子恺过着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他已经把人生艺术化了,他已到了与宗教相接近的艺术最高点;而为了实现“人人皆得为艺术家”的主张,“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他身体力行,做着一个艺术教育家的实事。
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
他常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
漫者,随意也,因此,他的随笔实际上也可称为“漫文”。
丰子恺先生生平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慈玉,又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画家,音乐教育家。
自幼学习多种民族乐器。
毕业于崇德县第三高等小学,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同学,师从李叔同;1919年毕业,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发起创办中华美育会。
1921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主修美术音乐,同年冬天回国。
后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学。
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3年回故乡石门镇建造“缘圆堂”住宅。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赴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抗敌文艺编委。
1942年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
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
自1960年始,长期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丰子恺漫画》PPT课件
❖ 张绪之神:张绪,南朝人。言谈风雅俊逸, 不慕名利。《南齐书•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张 绪》:“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 “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
❖ 后人喜欢柳树,说它有王恭的俊美姿仪,有
张绪的风雅俊逸。 编辑ppt
15
□对紫薇郎的紫薇花、使尚书出
名的红杏、傍美人醉卧的芍药、
象征富贵的牡丹 ,作者认为:
❖ 语出《本事诗》:“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 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 小蛮腰。’”
❖ 后人喜欢杨柳,说它的枝条如同美丽少女的
腰肢那么柔美。
编辑ppt
12
“五柳先生”陶渊明
❖ 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 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
出世与入世的思想在丰子恺的作品中也时有交
织流露,总的说,读他的散文时时可以感悟到
一种恬淡的禅味,他思想中的“随缘” 。
编辑ppt
7
人品文品高,评价口碑好
❖日本作家对丰子恺先生极为推崇, 高度评价他是------
“现代中国
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编辑ppt
8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丰子恺的生平及其 散文风格
❖ 《两家的父亲》
编辑ppt
29
丰子恺漫画欣赏
编辑ppt
30
丰子恺漫画欣赏
编辑ppt
31
丰子恺漫画——画诗词
❖ 丰子恺把最耐人寻味的景象凝固了,定格下来,给
人以细细的、长久的回味,让人感受到二、三十年
代典型的文化氛围。 编辑ppt
32
丰子恺漫画——画人生
“漫”写人生——试析丰子恺绘画
目录1 概述 (1)2 丰子恺审美思想及绘画形式的形成 (1)2.1 传统民间艺术对丰子恺的影响 (2)2.2 李叔同的艺术思想对丰子恺的绘画风格的影响 (2)2.3 竹久梦二对丰子恺的绘画形成的启示 (3)3 “漫”写人生——丰子恺的绘画 (4)3.1丰子恺绘画的特点 (4)3.1.1短小精粹,注重意义 (4)3.1.2具备浓厚的民族特色 (5)3.2 丰子恺绘画的历程 (5)3.2.1 描写古诗词时代 (5)3.2.2 描写儿童相时代 (6)3.2.3描写社会相时代 (6)3.2.4描写自然相时代 (7)4 结语 (7)致谢 (8)参考文献 (9)1 概述丰子恺在中国艺术舞台中是一颗闪亮的明星,他不仅对音乐、美术有着独特的艺术嗅觉,对宗教也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诠释,且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些对他以后的艺术表现风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丰子恺在绘画、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尤其在艺术事业上成就非凡。
他统一了中国的漫画名称,填补了当时漫画这一新兴艺术在中国的空白,同时开创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感想漫画”画派,这一画派在以后中国漫画界的发展中久负盛名。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贴近生活、幽默风趣、善于抒情、耐人寻味、蕴含禅意,深受人们喜爱。
与其辉煌的艺术生涯相比,丰子恺的文笔也有着迷人的魅力,文章从容自然,给予读者一种阅读的恬静,仿佛能读出文字中灵动的美。
日本文学者吉川幸次郎曾称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无疑是一位疯狂的艺术迷,是辛勤的艺术工作者,也是中国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在《丰子恺文集》中,记载着丰子恺著译过的书籍,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他对艺术类著译数目多达67种。
丰子恺并非只是将外来的艺术思潮,像搬运工般带到中国,而是深切的关注着当时中国艺术教育的情况,结合西方丰富的学识,从而编写出适合中国艺术教育的启蒙读物,并把这些先进的思想带回国内,传播开来。
这些记录着丰子恺先生对外来学识独特见解的书籍,对当时美术教育起着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初中初三作文读书笔记:画与人生
画与人生
本文作文是关于初三作文的读书笔记画与人生,欢迎阅读。
我会欣赏画,却从来不画画。
这画是一定要画的吗?天真的我经常问自己。
作画构思的过程必不可少,提笔挥洒的过程引人入胜。
生活俨然如画。
明天永远是一幅要画的画。
十多年来,我一直用我粗劣的笔法描绘着我心中的天堂。
我希望即使它隐藏于黑暗的角落也能散发出它最迷人的光彩。
人们有着自己的画,无论单调的,黯淡的,绚丽的,光亮的……人们都爱自己的画。
一定要和毕加索的画一样美丽,和达芬奇一样精致。
我生活在好大的画里,默默地精心地画着。
但作画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平静的湖面偶尔也会泛起涟漪。
有时候我感到深深的倦意,我就干脆停下笔,默默地去想为什么要刻意去追求。
时间过去,只在纸上留下一片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一片片刺眼的空白。
想要画一幅画,时间好长好长,想要画一幅好画,要求好高好高。
幸好我思考着,渴望着,探索着。
于是有一天,她走进我的画中,然后画中便融入了春天的嫩绿和夏天的火红。
在悲凉的秋里,嫩绿不会枯萎发黄;在寒冷的冬天,火红不会黯然消逝。
我珍惜着自己美丽的画,像珍惜自己脆弱的生命一样,在这临近中考的日子里。
于是拿起创造性的笔,画一个希望,再把灵魂印在上面,画一个我爱的人生。
曾经,画是梦。
现在,画该是人生。
浅谈丰子恺的漫画与人生
浅谈丰子恺的漫画与人生摘要:伟大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画材,在丰子恺的漫画中无处不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亲近。
丰子恺的画朴实无华,但却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生活的伟大。
他教导我们要抱着对生活的热爱,自然的热爱的态度去创作,才能画出最荚的图画。
“读过我的文章,看过我的儿童漫画,而没有见过我的人,大都想象我是一个年青而好玩的人。
等到一见我,一个长胡须的老头子,往往觉得奇怪而大失所望。
这样的人,我遇到过不知几百十次了。
……””这是丰子恺《我与<新儿童>》一文中开始就说的一段话。
丰子恺之所以能受不同时期的读者广泛欢迎和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是丰子恺的童趣,并且把童趣带入到创作中,把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晒之相,用写字的毛笔草草地图写出来,让人们轻松的感受生活的同时,又有着些许的思考,由此可见,艺术家的成就和他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没有生活的积淀,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能创作出伟大的艺术品。
先秦哲学家苟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句话运用到艺术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的去粗取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 ’在丰子恺数篇涉及到作画心得的文章中最后都是以对生活的回忆结束,仿佛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没有他的艺术成就,用丰子恺自己的话说就是: “一则我的画与我的生活相关联,要谈画必须谈生活,谈生活就是谈画,二则我的画既不临摹八大山人、七大山人的笔法,也不根据什么立体派、平面派的理论,只是像记账般的用写字的笔来记录平曰的感兴而已。
因此关于画的本身,没有什么话好谈;要谈也只能谈谈作画时的生活与心情罢了。
”丰子恺热爱生活,把生活申的事物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画在纸上。
对周围事物的“热爱”也就成了他创作的最初动机。
丰子恺的孩子较多,在他教课之外就得照看孩子,就像他面的一副漫画中“兼母之父”一样。
他要常常的抱孩子,为孩子,替孩子换尿布,唱小曲哄孩子睡觉,画画引孩子笑乐……整日的亲近孩子,和他们共同生活, “亲近”就成就了画材的来源,由于热爱和亲近,他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孩子们的心理,更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孩子的活动缺乏理智的思考更多的是感情的投入。
丰子恺的漫画及含义
丰子恺的漫画及含义
丰子恺的漫画独具一格,充满了诗意和童真,深深地滋养和启迪了几代中国人。
他的漫画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诗意内核,而且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陈旧图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充满了诗意。
他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许多经典诗句都烂熟于心,不仅亲自给儿孙们讲解,自己也创作诗词。
他的漫画既有对古典诗词的生动阐发,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诗意表达。
他以诗入画,其画诗意充盈,诗画相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诗意不仅来自他对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也来自他对艺术真谛的深刻领悟。
在丰子恺的漫画中,儿童形象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儿童的崇拜者,认为儿童的世界是“真”世界,儿童是“真”人,真实坦率,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也很真诚。
他通过漫画描绘了儿童的率真和童趣,如《花生米不满足》中孩子不满意家长给的花生米太少,愁眉苦脸,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快乐的劳动者》中两个小男孩正在用心地用板凳来搭建自己的游戏天地,这种“劳动”是他们自愿的,听从于内心的真实想法,快乐至上。
这些儿童漫画充分展示了丰子恺对儿童的“真”的赞美和向往。
总的来说,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童真,通过独
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
他的漫画作品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艺术的创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丰子恺散文好句摘抄
丰子恺散文好句摘抄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美术评论家,他的散文作品以生动活泼、深入简出闻名。
以下是一些丰子恺散文中的好句摘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生命是一杯酒,我倒上人生的滋味。
"2. "从孩提时起,我就喜欢上了画画,因为我发现画可以让我展示我的内心世界。
"3. "我一直相信,人的内心世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宝藏。
"4. "绘画是一种最奇妙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可以将无形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有形的形象。
"5. "画画是一种沉浸在自我创造中的快乐,是一次与自己交流的机会。
"6.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最直接和纯粹的语言。
"7. "生活的美是隐藏在平凡中的,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奇妙。
"8. "艺术给予我们思考的力量,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9. "绘画是一种探索和发现,它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独特的世界,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10. "画画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是一种纯粹而美好的体验。
"11. "绘画让我感到自由,能够在画布上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12. "绘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机会。
"13. "艺术是一种慰藉,它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14. "绘画让我从繁琐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让我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
"15. "我相信,艺术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以上摘抄展示了丰子恺散文作品中的一些精彩句子,突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些句子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思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的思路。
图画与人生
图画与人生作者:丰子恺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7年第14期人为什么要描图画,就是图画同人生有什么关系?这问题其实很容易解说:图画是给人看看的。
人为了要看看,所以描图画。
图画同人生的关系,就只是“看看”。
“看看”,好像是很不重要的一件事,其实同衣食住行四大事一样重要。
这不是我在这里说大话,你只要问你自己的眼睛,便知道。
眼睛这件东西,实在很奇怪:看来好像不要吃饭,不要穿衣,不要住房子,不要乘火车,其实对于衣食住行四大事,他都有份,都要干涉。
人皆以为嘴巴要吃,身体要穿,人生为衣食而奔走,其实眼睛也要吃,也要穿,还有种种要求,比嘴巴和身体更难服侍呢。
所以要讲图画同人生的关系,先要知道眼睛的脾气。
我们可拿眼睛来同嘴巴比较:眼睛和嘴巴,有相同的地方,有相异的地方,又有相关联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在那里呢?我们用嘴巴吃食物,可以營养肉体;我们用眼睛看美景,可以营养精神。
——营养这一点是相同的。
譬如看见一片美丽的风景,心里觉得愉快;看见一张美丽的图画,心里觉得欢喜。
这都是营养精神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嘴巴是肉体的嘴巴,眼睛是精神的嘴巴——二者同是吸收养料的器官。
相异的地方在那里呢?嘴巴的辨别滋味,不必练习。
无论哪一个人,只要是生嘴巴的,都能知道滋味的好坏,不必请先生教。
所以学校里没有“吃东西”这一项科目。
反之,眼睛的辨别美丑,即眼睛的美术鉴赏力,必须经过练习,方才能够进步。
所以学校里要特设“图画”这一项科目,用以训练学生的眼睛。
眼睛和嘴巴的相异,就在要练习和不要练习这一点上。
譬如现在有一桌好菜,都是山珍海味,请一位大艺术家和一位小学生同吃。
他们一样地晓得好吃。
反之,倘看一幅名画,请大艺术家看,他能完全懂得它的好处。
请小学生看,就不能完全懂得,或者莫名其妙。
可见嘴巴不要练习,而眼睛必须练习。
所以嘴巴的味觉,称为“下等感觉”;眼睛的视觉,称为“高等感觉”。
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
丰子恺的“漫画人间”
丰子恺的“漫画人间”《漫画人间》是丰子恺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共分为三卷,收录了他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所画的漫画,其中包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场景,每一幅画都是一部小小的插曲,呈现出了生活中的真实与幽默。
以下是对丰子恺《漫画人间》的简要介绍和评价。
首先,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他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时代的观察。
他的漫画通过一些小人物和小事情来反映人类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贴近读者的生活。
比如《绝妙好画家》这幅漫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画家在忙碌创作时,家里的孩子们却在他周围玩耍、吐舌头、挤脸,画家却全然不在意,不断地涂改着画作,我们可以看到,他既是一位有追求的画家,又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丰子恺的漫画人物,形态各异,但都极具人性,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其次,丰子恺的漫画中,音乐的元素是不可忽视的。
他热爱音乐,以音乐人物为主角的漫画作品居多。
比如《名利场上音乐》、《音乐前排》等作品,都充满了音乐的气息。
在丰子恺的漫画中,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通过漫画将音乐与人物融为一体,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漫画的主旨。
最后,丰子恺的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画风和漫画故事情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比如《露天歌台》、《打牌篇》等都是反映社会风尚和人民生活的好作品。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有许多处女作,他的画风还不太成熟,但却在其中体现了对于形式、技法和内容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这些不成熟的作品也见证了他成长的过程。
总的来说,《漫画人间》是丰子恺的巨作之一,它以幽默的笔调、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描绘出了独具特色的“子恺式”世界,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对于中国漫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创作之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漫画家,让他们不断探索和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丰子恺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和文字,画的是生活,写的是日常,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他的作品和人生哲学鼓励人们以孩子般的纯真和热情去生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他的漫画和文字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善良和真诚都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同时,他强调了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真实性,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时应有的态度。
此外,丰子恺的漫画还启示我们人生的真谛和哲理,鼓励我们通过努力和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因此,通过阅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好的艺术,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丰子恺:人生如棋,人生如戏PPT(优秀课件) 通用
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结识了对他的 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
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 筹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 西洋画教师。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1941年,丰子恺 率妻儿避难暂寓遵 义,五湖的闲暇既 已无望,门前一溪 也能聊以慰情。与 其说是逃避,不如 看作文人的从容。
花生米不满足
花生米的分配低于自 己的期望值,便皱着 眉眼表示抗议。儿童 就有这样赤裸裸的真 率,哭与笑,满足与 不满足就是这样的简 单,毫不矫作,难怪 丰子恺一生都对儿童 的世界羡慕不已。
从此,走上画家的道路。
年,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年月,从弘一法师(即李叔同) 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的樱桃和绿的芭蕉,是鲜美的对照。 娇嫩的樱桃和硕大的芭蕉,是初夏的清凉。 齐整的樱桃和参差的芭蕉,是流动的诗的韵律。
幸有我来山未孤 我看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燕归人未归 丰子恺的漫画里,柳树和燕子出 现的频率很多,而调皮的柳条和轻盈 的燕子也最能撩人思绪。俞平伯送给 丰子恺"丰柳燕"的号,这也是画家充 满希望和憧憬的内心写照。
阿宝赤膊
阿宝就是丰陈宝,她是丰子 恺第一个女儿,大概也是第 一个带给他快乐和灵感的孩 子。阿宝的赤膊,露出的是 她的童稚和她父亲的怜爱。
1931年,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指冷玉笙寒
小楼吹彻玉笙寒,观者无需追究演奏者眉眼一 线,或手指与玉笙的浑然一体,作者用笔线我们带 入的是一个音乐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散文之图画与人生
我今天所要讲的,是“图画与人生”。
就是图画对人有什么用处?就是做人为什么要描图画,就是图画同人生有什么关系?
这问题其实很容易解说:图画是给人看看的。
人为了要看看,所以描图画。
图画同人生的关系,就只是“看看”。
“看看”,好像是很不重要的一件事,其实同衣食住行四大事一样重要。
这不是我在这里说大话,你只要问你自己的眼睛,便知道。
眼睛这件东西,实在很奇怪:看来好像不要吃饭,不要穿衣,不要住房子,不要乘火车,其实对于衣食住行四大事,他都有份,都要干涉。
人皆以为嘴巴要吃,身体要穿,人生为衣食而奔走,其实眼睛也要吃,也要穿,还有种种要求,比嘴巴和身体更难服侍呢。
所以要讲图画同人生的关系,先要知道眼睛的脾气。
我们可拿眼睛来同嘴巴比较:眼睛和嘴巴,有相同的地方,有相异的地方,又有相关联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在那里呢?我们用嘴巴吃食物,可以营养肉体;我们用眼睛看美景,可以营养精神。
——营养这一点是相同的。
譬如看见一片美丽的风景,心里觉得愉快;看见一张美丽的图画,心里觉得欢喜。
这都是营养精神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嘴巴是肉体的嘴巴,眼睛是精神的嘴巴——二者同是吸收养料的器官。
相异的地方在那里呢?嘴巴的辨别滋味,不必练习。
无论哪一个人,只要是生嘴巴的,都能知道滋味的好坏,不必请先生教。
所以学校里没有“吃东西”这一项科目。
反之,眼睛的辨别美丑,即眼睛的美术鉴赏力,必须经过练习,方才能够进步。
所以学校里要特设“图画”这一项科目,用以训练学生的眼睛。
眼睛和嘴巴的相异,就在要练习和不要练习这一点上。
譬如现在有一桌好菜,都是山珍海味,请一位大艺术家和一位小学生同吃。
他们一样地晓得好吃。
反之,倘看一幅名画,请大艺术家看,他能完全懂得它的好处。
请小学生看,就不能完全懂得,或者莫名其妙。
可见嘴巴不要练习,而眼睛必须练习。
所以嘴巴的味觉,称为“下等感觉”。
眼睛的视觉,称为“高等感觉”。
相关联的地方在那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
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同时这碗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
倘使乱七八糟地装一下,即使滋味没有变,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
反转来说,食物的滋味并不很好,倘使装璜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滋味也就好一点。
学校里的厨房司务很懂得这个道理。
他们做饭菜要偷工减料,常把形式装得很好看。
风吹得动的几片肉,盖在白菜面上,排成图案形。
两三个铜板一斤的萝卜,切成几何形体,装在高脚碗里,看去好象一盘金钢石。
学生走到饭厅,先用眼睛来吃,觉得很好。
随后用嘴巴来吃,也就觉得还好。
倘使厨房司务不懂得装菜的办法,各地的学校恐怕天天要闹一次饭厅呢。
外国人尤其精通这个方法。
洋式的糖果,作种种形式,又用五色纸、金银纸来包裹。
拿这种糖请盲子吃,味道一定很平常。
但请亮子吃,味道就好得多。
因为眼睛帮嘴巴在那里吃,故形式好看的,滋味也就觉得好些。
眼睛不但和嘴巴相关联,又和其他一切感觉相关联。
譬如衣服。
原来是为了身体温暖而穿的,但同时又求其质料和形式的美观。
譬如房子,原来是为了遮蔽风雨而造的,但同时又求其建筑和布置的美观。
可知人生不但用眼睛吃东西,又用眼睛穿衣服用眼睛住房子。
古人
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我想,这“几希”恐怕就在眼睛里头。
人因为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必讲求趣味。
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
一匣自来火,一只螺旋钉,也在好用之外力求其好看。
这是人类的特性。
人类在很早的时代就具有这个特性。
在上古,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早已懂得装饰。
他们在山洞的壁上描写野兽的模样,在打猎用的石刀的柄上雕刻图案的花纹,又在自己的身体上施以种种装饰,表示他们要好看;这种心理和行为发达起来,进步起来,就成为“美术。
”故美术是为了眼睛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文化。
故人生的衣食住行,从表面看来好像和眼睛都没有关系,其实件件都同眼睛有关。
越是文明进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
人人都说“面包问题”是人生的大事。
其实人生不单要吃,又要看;不单为嘴巴,又为眼睛;不单靠面包,又靠美术。
面包是肉体的食粮,美术是精神的食粮。
没有了面包,人的肉体要死。
没有了美术,人的精神也要死——人就同禽兽一样。
上面所说的,总而言之,人为了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
现在我要继续告诉你们:一切美术,以图画为本位,所以人人应该学习图画。
原来美术共有四种,即建筑、雕塑、图画和工艺。
建筑就是造房子之类,雕塑就是塑铜像之类,图画不必说明,工艺就是制造什用器具之类。
这四种美术,可用两种方法来给它们分类。
第一种,依照美术的形式而分类,则建筑、雕刻、工艺,在立体上表现的,叫做“立体美术”。
图画,在平面上表现的,叫做“平面美术”。
第二种,依照美术的用途而分类,则建筑、雕塑、工艺,大多数除了看看之外又有实用的(譬如住宅供人居住,铜像供人瞻拜,茶壶供人泡茶),叫做“实用美术”。
图画,大多数只给人看看,别无实用的,叫做“欣赏美术”。
这样看来,图画是平面美术,又是欣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