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xx大学xx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xx二00八年2月25日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2、牧草的特征特性;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
实验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1学时)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5、前景展望(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饲草的概念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概念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饲草的概念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5、前景展望第二章农学基础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6学时)(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2、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3、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难点: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一、光照二、温度三、水分四、空气五、矿质营养元素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主要性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一、肥料的种类及特性二、施肥的原则及方法第三章种子与播种(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牧草种子的特点(2学时)2、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2学时)3、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2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种子的概念和牧草种子的特点2、种子的品质要求3、了解一般种子处理方法4、掌握牧草播种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品质要求难点:牧草播种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种子的特点1、种子的涵义2、种子的特点(二)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1、普通贮藏法2、密封贮藏法3、低温除湿贮藏法(三)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1、种子的品质要求2、种子的处理3、播种第四章牧草品种选择及繁殖方式(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种与品种的区别(0.5学时)2、牧草品种的选择(0.5学时)3、品种的繁殖方式(0.5学时)4、牧草引种(1学时)5、杂种优势(0.5学时)6、田间试验(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2、熟悉牧草繁殖技术3、田间试验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难点:田间试验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种与品种的区别(二)牧草品种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三)品种的繁殖方式1、原种生产2、原种的繁殖3、加速繁殖的方法四、牧草引种(一)引种的概念(二)引种的原理(三)引种的程序五、杂种优势六、田间试验(一)田间试验的任务(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四)试验地的选择(五)试验设计第五章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10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黑麦草(1学时)2、苇状羊茅、玉米(1学时)3、鸭茅(1学时)4、狼尾草(1学时)5、牛鞭草(1学时)6、苏丹草(1学时)7、三叶草属牧草(1学时)8、毛苕子(1学时)9、紫云英(1学时)10、紫花苜蓿(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主要牧草的的植物学特征2、了解主要牧草生物学特性3、掌握主要牧草栽培技术4、掌握主要牧草利用方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难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栽培技术、利用方式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黑麦草属牧草多花黑麦草第二节苇状羊茅、玉米第三节鸭茅第四节狼尾草第五节牛鞭草第六节苏丹草第七节三叶草属牧草白三叶、红三叶第八节毛苕子第九节紫云英第十节紫花苜蓿第六章牧草混播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混播的优越性:(0.5学时)2、牧草混播的原理(1学时)3、混播牧草的原则(1学时)4、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学时)5、混播牧草的方法(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其原理2、掌握混播牧草组合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重点:混播牧草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产量高而稳定2、改善牧草品质3、便于收获和调制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减轻杂草的危害(二)牧草混播的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三)混播牧草的原则1、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2、混播牧草组合比例(四)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播种量2、根据利用年限确定播种量(五)混播牧草的方法第七章间作、套作、复种和休闲(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复种(1学时)2、轮作(1学时)3、间作(0.5学时)4、套作(0.5学时)5、连作(0.5学时)6、休闲(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南方牧草的套作以及粮草间作、轮作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牧草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难点:掌握南方农区粮草间作、套作、轮作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复种2、间作3、套作4、轮作5、连作6、休闲第八章青贮饲料及其调制(5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青贮的意义(0.5学时)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0.5学时)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1学时)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添加剂青贮(1学时)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0.5学时)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青贮原理2、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3、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贮的一般方法难点:青贮品质鉴定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青贮的意义(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目的(二)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一)青贮发酵过程(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一)青贮原料(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一)常规青贮(二)半干青贮技术(三)草捆青贮第五节添加剂青贮(一)发酵促进剂)(二)发酵抑制剂(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四)营养性添加剂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一)干草的优点(二)干制的原理(三)干制方法主要参考书:1.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高洪汶,马明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草业科学,1993(3):62~643.高野信雄.青贮饲料大全.酪农事情社,19704.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5.洪绂曾,任继周主编.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洪绂曾,任继周主编.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5增刊7.贾慎修主编.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8.缪应庭主编.饲料生产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9.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0.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11.潘衍庆等.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苏加楷等.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13.孙吉雄主编.草地培育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王栋编著.牧草学通论,上,下篇.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015.王栋原著.任继周等修订.牧草学各论(新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17.张秀芬,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三叶草育种
,我国长江流域分布癿即为小叶型。
中叶型普通白三叶 叶型和茎长均属大小叶型癿中间型,它 包括很多国家癿地斱品种戒生态型。 大叶型白三叶 此型有大头花及长匍匐茎,生长健壮,有直立 癿叶柄及穗柄在欧洲及美洲已经普遍栽培。
第一节
三叶草癿育种概况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癿优良品种,大部 分为大叶型白三叶。据贵州野生白三叶资源调 查组报导,白三叶类型复杂。从叶型看有卵圆 形,倒卵形和近似心脏形;从叶片大小看,有 大、中、小三个类型;叶片上有“V”形斑和 无“V”形斑两类。“V”形斑多于无“V”形 斑,种子癿形状,颜色亦有多种分化。
第一节
三叶草癿育种概况
• 我国野生白三叶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北麓湿润 癿河滩草地,吉林省主要分布在海拔50米癿珲 春县癿低湿草地,黑龙江癿尚志县、内蒙癿呼 伦贝尔、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山西、陕 西等省区均有野生白三叶草分布。
•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野生癿白三叶分布面积最 大,能够成草地类型癿只有四川、陕西、山西 和吉林,他们分属白三叶+杂类草型和白三叶+ 山野豌豆型。
4、选育生长迅速的品种 播种当年植株存活率要高,发育初期生长 迅速,能在有灌溉条件的放牧场和割草场大
量利用有机肥料和迅速生长的三叶草品种。
在培育放牧型三叶草品种时,应该特别注意 根系及其固氮特性和再生速度。
第二节 三叶草的育种目标和性状遗传
5、培育能和禾本科牧草混播的白三叶品种 白三叶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草地经常是 禾本科和豆科二者之一占优势,保持禾本科 和豆科牧草一定构成比例的稳定性是极为重 要的。然而,其比例常因为环境、草地管理 状态等变化而难以稳定。因此,选育既能稳 定连续生产,又能与异种协调共存的白三叶 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14.1)--第十四章抗逆性育种
1962—1963 年: 1 )、人工杂交:
准格尔苜蓿 苏联 1 号苜蓿 公农 1 号苜蓿 锡林郭勒黄花苜蓿 × 武功苜蓿 亚洲苜蓿 府谷苜蓿 获得了 6 个杂交组合
最后为了工作方便只留下了第一个杂交组合,把它 称为人工杂交组合,最后培育出了草原 1 号苜蓿。 2 )、自由杂交
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之间杂交获得的杂种,叫杂 种苜蓿。从植物分类学角度看它是一个新的物种。
世界上,美国和苏联这方面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我国最先杂交成功的品种是草原一号、草原二号苜 蓿。 下面以草原一、二号苜蓿培育为例介绍苜蓿杂交 育种程序: (一)、制定育种目标:制定育种目标时掌握的原 则(第 10 页)
2 )、播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黄花苜蓿要与紫 花 苜蓿当年进行杂交,因为播种当年的植株比较幼 小,遗传性还未稳定,所以播种当年杂交是成功 的主要手段。 (三)、选择杂交亲本和杂交
选择杂交亲本时必须遵循 57 页上的选配亲 本 的一般原则(共 6 条原则)
在培育草原一、二号苜蓿过程中,选配杂 交 亲本时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选择了地理位置远,环境条件差异大的种当
二、抗旱性鉴定
1 、田间直接鉴定 2 、以产量测定间接鉴定(常旱干旱地区) 3 、盆栽法(控制土壤含水量) 4 、形态特征鉴定(主要是根系) 5 、理化指标(乙稀、脯氨酸、脱落酸、叶绿素等的含量)
摩洛哥干旱缺水地区特有景
旱灾后的景象
例: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抗旱、抗寒品种的程序 苜蓿育种上主要进行品种间杂交和种之间杂交。
例如:产量和品质 4 、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该方法是根据与抗逆性有 密切相关的性状或特性进行选择。
(根部营养物质贮藏量与黄花苗的数量呈正相关)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PPT
一、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概念
2、植物分类 —植物学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基
本分类单位。 —豆科:花苜蓿、沙打旺、大豆、绿豆等作物。 —禾本科:玉米、等作物;无芒雀麦等栽培牧草。 —苋科:饲用苋菜。 —菊科:苦买菜。 —紫草科:聚合草。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西北荒漠草原 Arid desert rangeland in the Northwest
改良的山地草地(湖北)
退耕还草( 四川)
侵蚀区域的重建(四川)
红壤丘陵的白三叶 (贵州西南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
林间草地 Agroforestry
(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 —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发展缓慢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
体较差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三、国内外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公元126年,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 (今伊朗一 带),带回苜蓿种子在关中种植,饲养军马。
—西晋时期,郭仪恭著《广志》中有农民种植绿肥 作物记载。
草及饲料作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 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 —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四、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 —探讨牧草饲料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特征特性,阐明其生长发育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了解限制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各种因素与产量形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工草地比重大,荷兰人工 草地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00%,新西兰为69.1%, 美国为28.6%(中国为1.9%);
牧草栽培学试卷及答案
牧草栽培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春化现象2.茬口3.种子休眠4.蹲苗5.混播: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营养器官一般指、、等,而、、则一般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由和各地的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决定。
根据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发育特征,将整个生育期分为阶段及阶段。
3.苜蓿秋眠性是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其、和高度相关。
4.在牧草种子生产的区域选择上要考虑的重点首先是条件,其次是条件。
5.种子萌发的条件有、、。
三、不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植物中属于C3植物的是()。
A.玉米B.大麦C.燕麦D.高粱E.饲用大豆2.下列牧草中属于上繁草的有()。
A.羊草B.披碱草C.白三叶D.红豆草E.苜蓿3.关于多年生黑麦草正确的是()。
A.喜温凉湿润气候B.耐干旱C.耐瘠薄D.不耐寒E.匍匐型4.确定播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A.气温B.土壤墒情C.生物学特性D.利用目的E.密度5.随着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延长,下列成分中呈下降趋势的是()。
A.水分B.干物质C.蛋白质D.脂肪E.胡萝卜素6.在选择牧草种和品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因子。
在众多的气候因子中处于第一关键因素的是(),这是建植人工草地成败的关键因子。
A.光照B.温度C.水分D.土壤E.大气7.最理想的土壤结构是()块状结构 B.柱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团粒结构 E.核状结构8.下列牧草中不是多年生的是()。
A.苜蓿B.无芒雀麦C.苏丹草D.紫云英E.小冠花9.下列豆科牧草中不会使家畜发生臌胀病的有()。
A.紫花苜蓿B.红豆草C.白三叶D.红三叶E.百脉根10.紫花苜蓿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
A.喜温耐寒B.耐旱C.耐涝D.耐盐E.自花授粉11.关于苇状羊茅说法正确的是()。
A.也叫碱草B.多喂无害C.耐旱耐湿D.赖草属E.喜光12.关于玉米的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饲料:广义上:一般指牲畜可以食用的所有草本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小灌木、半灌木、灌木和一些树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作牲畜饲料的种植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种植:人们计划开垦部分土地,因地制宜,采用翻耕播种的方式,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牧草灌木或半灌木,以获得优质丰富的牧草,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播种多年生牧草的方法。
土壤耕作:指在牧草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农业机械的物理和机械作用,调整土壤耕作层和表层条件,改善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之间关系的农业技术措施,为牧草播种、出苗、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二、各章重点介绍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有效养分含量增加3)生长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4)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5)保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第一章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有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被称为器官,每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果根系垂直和水平延伸,则适合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将营养物质从茎转移到其他器官;叶片被压平,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有机物;花色不同,其亮度也不同,以吸引昆虫授粉等。
其中,根、茎和叶主要用于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朵、果实和种子的基础。
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2.牧草根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储存营养素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3.饲用水果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4.牧草生长发育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 5、无性繁殖见效快,以春秋为宜,
❖ 全垦清杂后,每公顷施磷肥375~600公斤, 视其用途可灵活定植行距,将种苗分蔸、分 株分段移栽均可,每窝1~3株,每株3~4节, 斜 插 灌 溉 即 可 , 每 公 顷 用 去 叶 种 茎 1500 ~ 3000公斤。栽后施定根淡肥水,遇干旱应浇 水保苗,有宜尽快覆盖。两种繁殖方式在生 产上可因时制宜。
盛 花 76.4 23.3 16.5 25.1 1.5 0.28 1.95
结实初 70.3 20.4 18.2 27.4 1.5 0.27 1.85
2、利用
(1)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践踏,最适于放牧。 (2)混播:黑麦草与白三叶产草量以2:1为好,
既可保持单位面积内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最高产量, 且可防止膨胀病的发生。 (3)白三叶与地三叶、苜蓿等均含有雌激素“香 豆雌醇”长期单一放牧利用时可引起牛羊繁殖障 碍。 (4) 白三叶出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与庭园绿 化植物。
白三叶与广益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 白三叶+黑麦草
白三 叶人 工草
地
白三叶与多年生 黑麦草混播试验
北京国际饭店 楼前白三叶
二、红三叶
(一)概 述 (二)形 态 (三)习 性 (四)栽 种 (五)利 用
(一)概 述
学名:Trifolium pratense; 英名:Red clover。 别名:红车轴草、红荷兰翘摇;
白三叶匍匐茎
叶片
根系及根瘤
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海发(澳大利亚)、胡依阿(新西 兰)、拉丁诺 适宜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其中海 发和拉丁诺在低海拔区域较适宜。 播种量:0.5公斤/亩。 ❖ 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但以春播 最佳。 ❖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 利用方式:放牧、刈割。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问题回答
一、概念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
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十章 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精选文档
4、单倍体育种的意义:
1、能极早地稳定杂种后代性质,缩短育种年限。 2、加速培育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3、提高选择的正确性和效率。 4、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与分离的困难。 5、节省田间试验的土地和劳力。 6、与诱交相结合—提高效率。
二、花粉单性发育成植株的生物学原理:
1、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otion): 2、植物具有再生性: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潜在着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而且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
单倍无配子生殖(减数的无配子生殖): 是指在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后,未经受精,由胚囊中卵细胞 以外的其它细胞(如助细胞、反足细胞)单位核形成胚的生殖 方式,形成的胚也是单倍的。
3、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器官和植株弱小: 生活力一般较弱: 高度的不孕性: 基因型是纯合的: 上述特点表明: ①单倍体植物一经加倍就成为遗传上纯合的植物体,不能分离, 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②由于其高度不孕生活力弱,在生产上就不能直接利用,必须 经过人为控制,克服其缺点,发挥其优势,为生产服务。
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诱导花药使
之生出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单倍体育种:花药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形成正常的二倍体, 进而选出优良个体,培育成为新品种的方法。
2、单倍体的起源 单倍单性生殖:
①孤雌生殖:指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孢子体)的 生殖类型。由于卵细胞是经过正常的减数分裂后产生具有配子 染色体数的单倍体,所以这种生殖方式就称为雌单性生殖。 ②孤雄生殖(雄单性生殖):指精子入卵后尚未和卵核融合, 而卵核退化,崩解,雄核取代了卵核地位,在卵细胞质内发育 成仅具有父本染色体的胚(孢子体),因参加胚发生的只有精 核,是典型的单倍体。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济及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
的具体指标。育种目标适当与否决定育种工作的成败。 1.内容:
1.产量:种子产量、饲草产量 2.品质:营养成分、适口性、消化率等 3.抗性:
4.草地建植:对杂草竞争力强,耐践踏,适于混播等
5.适于机械化操作:整齐一致,不落粒、直立 6.成熟性方面:早熟,中熟、晚熟等
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生物进化论为理论依据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与选择是育种工作中创造、 稳定、选择优良变异的理论依据
2) 与遗传学的关系
遗传学 是育种的理论基础,指导育种实践。 育种学 是遗传学的实践,经总结、提高可进一步丰富和完 善遗传学理论。
3)与栽培学的关系
栽培学:根据生物学特性的需求,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或生长发育条件),为外因。 育种学:改良种性,使品种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内因。 要求:处理好内外因的关系,实现良种、良法的结合
绪 论
§-1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的意义 及良种的作用
一、学科的意义 1.课程性质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是国家、农业部和自 治区重点学科—草原科学学科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国家指定的草原学科首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 生招生学科(牧草育种方向)。课程创建于1958年, 是草原专业创建以来的主要支柱课程。
1)概念:
研究改变牧草、饲料作物种性(遗传性)的科学。 良种繁育学——研究品种选、繁育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为育种工作的继续,是育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种学——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并培育创造新品种的科学;
2)任务:
①根据生产需求,不断改良现有品种。 ②利用现有品种资源,培育创造新品种。 ③加速优良品种的繁殖推广,充分发挥良种的作用。
(完整版)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畜牧业,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学科。
其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综合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
同时通过草田轮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退耕还草及种草植树治理水上流失达到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生产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讲课与实验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者扎实地掌握饲料作物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获得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了解饲料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熟练地掌握饲料作物的丰产、稳产、优质、低投高效的管理技术措施(品种选择、杂草防治、土肥水管理等),达到具有组织、管理、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和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适应专业:草业科学专业4.学时与学分:56学时、3学分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Forages, Volume 1: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6th edition Hardcover)主要参考书目:[1] 饲料生产学,王成章,陈桂荣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8[2] 饲草生产学,董宽虎、沈益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4] 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1998[5] 作物栽培学. 山东农学院.农业出版社,1992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板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量的彩色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使得讲授内容更直观,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名词解释豆科牧草是由于种皮结构致密和具有角质层而致使种皮1、牧草:广义的牧草泛指一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不透水造成种子休眠的,此类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禾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
本科牧草是由于种胚不成熟造成的种子休眠,尚需等待一狭义的牧草专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栽培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保护播种是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发芽率:指可萌发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试种子中有生命能力种子的多少。
种用价值=净度*发芽率种用价值:是指播种材料中能够发芽的种子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发芽势:指规定时间内已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种子萌发的集中程度和整齐性,轮作:指同一块田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的复种方式,轮作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概念。
10、连作:连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作物或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
豌豆不耐连作,XXX12、大田轮作:是以生产粮食、棉花、油料及其他工业原料为主要任务的轮作。
分为水田轮作,水旱轮作,旱地轮作三种类型9、饲料轮作:是指以生产青贮料、干草、青草和放牧型牧草为主要任务的轮作方式。
4、生养期间:指牧草在一年中在内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也就是说在牧草的全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内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划分为几个生养阶段,如出苗期等。
5、种植指数:就是一个地区全年播种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养季节分歧,能顺次替代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有复种的地区种植指数又通称为复种指数生长期;指牧草可能生长的时期或牧草从出苗(返青)到种子成熟(种子生产时)或地上部分枯黄(生产饲草时)所经历的天数。
前者叫气候生历久,后者叫牧草生历久。
间作:是指2种或2种以上生历久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
其播种期相同而收获期不一定相同。
牧草栽培学实验大纲
牧草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目的和任务通过对牧草饲料作物种质资源种子的识别,播种材料品质的检验,田间试验小区的设计、播种,试验材料生物学特性、农艺学性状的观察,牧草饲料作物幼苗形态的识别,牧草生育时期的观测,开花期牧草饲料作物开花期形态识别和豆科牧草根瘤菌观测,使学生初步掌握种质资源的种子形态及对播种材料的要求,了解田间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编写种植计划书进行田间规划并掌握试验圃的播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主要牧草饲料作物的幼苗形态、生育时期观测标准、开花期形态和豆科牧草的根瘤菌形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同时要求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习指导的内容,完成实习操作并取得实验数据,写出实习报告。
二、教学基本要求《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独立成为一门应用科学,不仅有其自身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其特有的实践技术,同时还有相应的研究方法,如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和产量对比法等。
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刻苦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多参与生产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本课程的教学生产实习中,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达到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按实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完成实习操作并取得试验数据,写出实习报告。
教学生产实习与课程分步进行,生产实习纳入课程的总成绩之内,连同课程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
三、实验的类别、类型及学时四、实验内容与教学要求实验一、高质量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护主要内容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状况、选择适宜牧草品种,并对播种材料进行播前准备、种床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记载生育时期,适宜时期进行刈割,测定草产量和品质。
教学要求掌握建植和管理高产人工草地的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利用这些技术和方法。
实验二、牧草饲料作物幼苗形态的识别主要内容识别红三叶和白三叶的幼苗形态,苜蓿属牧草和百脉根属牧草的幼苗形态,紫云英、沙打旺、小冠华和红豆草的幼苗形态,菊苣、聚合草和串叶松香草的幼苗形态。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
郝凤;于铁峰;高凯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导刊》
【年(卷),期】2024(4)3
【摘要】该文主要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在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使草业科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根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充分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构建教学案例,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以期对该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页数】5页(P157-160)
【作者】郝凤;于铁峰;高凯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活化思想价值引领——《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3.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研究——以外语技能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为例
4.《饲料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5.课程思政建设中典型思政元素挖掘实践——以“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
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
栽培较多的牧草:
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
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
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
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
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
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
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
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
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
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
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
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
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
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
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
※第七章草田轮作
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
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
第九章豆科牧草
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
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无芒雀麦、黑麦草、羊草、冰草、披碱草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一章其他科牧草
第一节概述了解常见栽培草中的其他科牧草种类及特点。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聚合草、串叶松香草、苦买菜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二章谷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玉米重点掌握玉米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二节其他禾谷类饲料作物简介燕麦、大麦、黑麦等。
第十三章豆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饲用大豆重点掌握饲用大豆的特点、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二节其他豆类饲料作物简介豌豆、蚕豆。
第十四章根茎瓜类饲料作物
第一节甜菜掌握甜菜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二节甘薯掌握甘薯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五章水生饲料
第一节概述了解水生饲料作物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了解常见水生饲料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一般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