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二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声》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声》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2020-2021最新2.乐音的三个特征课题 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师1、知识与技能(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教学(1)""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目标一步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重点1.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演教具示学钢尺、木梳、硬纸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空啤酒瓶、示波器、音叉、小球(系有细绳)、铁架台、电子琴等。

生主要教学过程批注一、温故新知回答下列问题::::通过有趣1. 叫声源,发声体在. 的引入,调教2.声音在介质中以形式传播.调动学生学 3. 叫频率, 单位是,符号是学习的积极主动过二、引入新课积频. 性....程观看视?设提问:1.丫蛋为什么唱不上去了明确目标计 2.小沈阳为什么能模仿刀郎的声音?从生活走三、新课教学向物理知识点(一)音调.播放音调不同的两首歌12020-2021最新. .听音调不同的两首歌音调有高。

有低。

阶音演示实验:用电子琴弹奏1. 感受音调:在键盘乐器中,越是右边的音,音调越高;越是左边的一步体进音,音调越低。

女生的音调高,男生的音调低。

小孩的音调高,会科学探大人的音调低。

瓶中水多时音调高,水少时音调低。

究的方法音调:乐音的高低培养科学提问:这些音的音调有什么区别?探究的能提问: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力。

呢?2..探究1: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知识】;加强【实验、收集证据用,从【交流】;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总结物理走向教师提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
2.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3.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与声波的波形有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应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乐音的定义,能够区分乐音与噪声。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乐音三个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实验操作不熟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课后,我会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调整教学节奏,增加实例和练习;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定期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通过这些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对声波频率、振幅等物理量的理解可能不够清晰,影响对乐音特征的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直观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声音现象的理解,促进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阶段,我会采用情境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首先,我会播放一段包含不同乐器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辨别其中的差异。接着,我会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这段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高低、大小和质感,从而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随后,我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乐音的三个特征”,说明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释这些声音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活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孩子们积极参与的互动,让他们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乐器(如钢琴、吉他、锣鼓等)、音叉、噪声发生器等。

2. 学具:录音机、耳机、乐谱、画笔和颜料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动听的乐曲,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然后向他们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通过实际操作乐器,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特征。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并描述该乐器的声音特征。

5.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创作一幅描述乐音特征的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乐音的三个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实践中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理解乐音特征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会继续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的3.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区分这三个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判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乐音特性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定义和应用。

难点: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之间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乐音发生器、尺子、细线、小球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这三个特征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乐音发生器、尺子、细线、小球等教具,观察和记录不同参数下乐音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规律。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几道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如:为什么高音乐器演奏时更容易疲劳?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会逐渐变小?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对乐音三个特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各特征的定义和示例。

3. 实验探究的步骤和结论。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的区别和联系。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②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教学资源(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材:发音齿轮、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小鼓、纸屑(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流程:兴趣导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演示验证→应用举例→测评小结课堂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距离声源的远近。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的第三节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理解它们的概念和表现。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乐音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难点:乐音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每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乐音特征的实验现象,如音叉的振动、尺子的伸缩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乐音特征的表现。

5.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特征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歌唱家如何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情感。

6. 知识拓展:介绍乐音特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声音识别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 响度:乐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 音色:乐音的特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P48的练习题:(1)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什么?(2)请举例说明每个特征的表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阐述歌手如何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来表现歌曲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音特征的创作活动,如自制乐器、创作音乐作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乐音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案

第三章声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学习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学习重点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学习难点音色的理解。

课前学习1.复习回顾(1)声是由而发生的,声是靠传播,声不能在中传播。

(2)物体叫频率,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的声音,频率高于叫超声,频率低于叫次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

、和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3.音调是指乐音的,它是由声源振动的来决定的,振动的越高,音调就越。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叫响度,它是由声源振动的相关,越大,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响度就。

5.物体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

课堂学习一、音调1.音调:音调决定于的频率,一般情况下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2、人耳可听声的频率。

2.探究“音调”。

提出问题: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振动越,音调越。

设计实验:设计思路:。

所需器材:。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步骤:。

记录数据:实验结论:。

3.音调与波形。

观察示波器,音调越高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

二、响度1.响度:声音的。

2.理解响度,说出响度的物理意义。

3.探究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与声源振幅的关系;与声源距离的关系;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实验结论:与声源振幅的关系;与声源距离的关系;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4.响度与波形观察示波器,响度越大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

三、音色音色:声音的。

课堂热身1. 在使用MP3听乐音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 B.(2)(4)C.(1)(3) D.(3)(4)3. 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4.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5.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的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_____ ___的缘故.6.音乐厅正在开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乐音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征。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乐谱和乐器,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音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乐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3. 音色:乐器的特有声音,由乐器结构和材料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音调:_______;响度:_______;音色:_______。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_______;_______。

(2)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乐音的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但在课堂中,对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了心血来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乐音的三个特征,以此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乐音的音高、响度和音色这三个特征,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

3.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准确地体验和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铃鼓、音叉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乐音卡片,卡片上分别有音高、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的图案。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钢琴演奏一首孩子们熟悉的儿歌,引发他们对乐音的兴趣。

然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2. 讲解:我分别演奏几个乐音,让孩子们听辨并指出乐音的音高、响度和音色。

我解释说,音高是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乐音的大小,音色是指乐音的质地。

3. 实际操作: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乐音卡片。

孩子们需要根据我演奏的乐音,找出对应的卡片,并贴在相应的特征上。

4. 游戏:我设计了一个乐音特征的游戏,孩子们需要根据我给出的乐音特征,找到对应的乐器,并演奏出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准确地体验和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乐音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乐音特征的辨别还有些困难,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2. 乐音的三个特征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2. 乐音的三个特征_教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2.掌握乐音的特征与乐器的关系;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

2. 教学难点:•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乐音的三个特征简介乐音是指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它包含三个基本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

•音高:指乐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高高,频率低则音高低。

•音强:指乐音的响度,与振动物体振幅的大小有关,振幅大则音强高,振幅小则音强低。

•音色:指乐音的品质或质地,是由发出乐音的物体所产生的谐波成分决定的。

2. 乐音的特征与乐器的关系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与乐器发出的乐音的谐波成分有关。

例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发出的乐音中含有丰富的谐波,所以它们的音色丰满、饱满;而单簧管、长笛等乐器发出的乐音中谐波较少,所以它们的音色相对比较单一。

3. 运用乐音的特征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分析乐音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例如,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起伏;音强的变化可以带来动态变化和情感的强烈表达;音色的变化可以赋予乐曲不同的特点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器材1.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和与乐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示例演示法:通过演奏乐器、播放音乐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听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分析、欣赏与评价法: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 主要器材:•幻灯投影仪•音乐播放器•小提琴等乐器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开课前,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讨论。

步骤二: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通过展示幻灯片,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

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总结这些特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
-使用图表、概念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乐音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诸如“如何通过调整音响设备改善音乐会的音质”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乐音特征知识。
6.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
5.通过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热爱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本章乐音的三个特征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生在生活中常接触到各种声音,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科学原理的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6.能够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提交形式:短文,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
1.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混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数据分析能力较弱,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声音为什么听起来各不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从而引发学生对乐音特征的思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乐音的特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乐音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播放和视频展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乐器的实际演奏录音或视频。我会让学生们仔细聆听和观察,然后讨论并记录下每个乐器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感受。我会让学生们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关系,并分享他们在讨论中发现的乐器音色特点。通过总结归纳,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乐音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乐音特征知识。作业可以包括乐理知识的练习题,乐器的演奏和录音练习,或者是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通过作业小结,学生们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 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本案例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来说,我会:
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课主要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乐音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乐音的三个特征。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引导学生分析乐器声音的特点,加深对三个特征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乐器声音样本,判断它们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决定。

3.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它们分别体现了乐音的哪个特征。

2. 试比较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声音音调、响度的实验,体会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2.经历用实验来研究声音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三、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2.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教学重点】决定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教学难点】音色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彩色摄像头、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段音乐,请演奏.(学生分别演奏)(学生回答).(方案用于有学生演奏).(播放录音)大家还能一一辨别,真不简单.无论是李玟的歌声,还是公鸡的打鸣,还是发令枪声,它们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具有声音的一些特征,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课时展示:乐音的三个特征)【进行新课】OK.(用VCD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生:……,这一句音调上不去.?生:不是响度不够,而是声音的音调太高..用力也唱不上,说明与响度无关,这是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调..(让锯条接触发音齿轮,发出不同的声音.)生:……生:…….声源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而振动的快慢可以用频率的大小来区别.归纳: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出的音调最高.(学生动手做,教师可以做指导,组织).可以到课后再论高低.(投影):请男生跟我读.(投影):请女生跟我读.——你觉得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生:……90~140Hz,而女子说话声的频率约为270~550Hz,男女生声音的差异就在这.归纳:频率决定音调.不同的材料,不同发声体,发音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轻轻地敲击)听到了什么?生:鼓声.生:用力就行.(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生:可能是由于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比原先大.(学生未必说得准确,教师可以顺势用声音产生的原因来进行启发)肉眼是看不到的,怎样才能把鼓面的振动放大一些,使我们能观察到振幅的不同呢?生:……我就用一些泡沫塑料撒在上面.(教师把摄像头对准鼓面,在上面撒些彩色泡沫.)(学生提出用乒乓球也可以)(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大..(敲击音叉发声,教师同时说明音叉是实验室的发声工具)(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敲击后的音叉,进行对比实验)(也可以用投影演示音叉敲击后放入水中).生:……归纳: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大小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高不上去和低不下来都是对音调而言.如果两个人说话的响度,音调都相同,我们是否就无法区分呢?打电话时,熟人的声音是不是一下就听出来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生:因为它们不一样..(播放笛子,小提琴,二胡的音乐).能听出下面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多媒体播放各种发声器,……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声说出来.(进行游戏)我们再来唱一段,先体会一下.生:…….音色,音调,节奏都很重要.归纳:音色是描述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例题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低不同解析: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蜜蜂采花蜜时频率小,音调低,不采花蜜时,频率大,音调高.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课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探究了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经历了控制变量和转换法的探究方法,收获不小,兴趣也很高,希望能扎实理解本节内容.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本节课重在引导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初步知道影响音调的因素.决定响度的因素、展示转换法的思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乐音三个特征的产生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乐音的三个特征。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评,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比喻、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提高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加深对乐音三个特征的理解。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doc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色的认识三、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

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

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

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P43“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图3-2-2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

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

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4.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闻其声便知其人,说明不用看到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来,那么其中蕴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音调
自主阅读教材P42~43,完成下列问题:
1.感受音调。

(1)在小组内说明音调的概念。

并请同学用不同的物体发两个音调不同的声音,区别哪个音调更高。

(2)请同学说出“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的物理意义。

2.探究“音调”。

提出问题: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振动越__快__,音调越__高__。

设计实验:设计思路:__用两根长短相同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或拨动尺子__。

所需器材:__两根长短相同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尺子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__①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观察振动的快慢,比较音调的高低;②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__。

记录数据:
表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上表请根据实验现象自行填写。

方法指导:
在物理学中:“高”“低”用来描述音调,“大”“小”用来描述响度;但是在生活中,“高”“低”有时描述音调,有时则描述响度。

例如:“这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女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低”描述的是音调,“放声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响度。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
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表二拨动伸出桌面的塑料尺
实验结论:__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__。

3.音调与波形。

观察示波器,音调越高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__出现波峰,波谷的次数多__。

(二)响度
自主阅读教材P43,完成下列问题:
4.理解响度。

(1)说出响度的物理意义并发出两个响度不同的声音。

(2)说出“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义。

(3)分别发出一个音调低而响度大的声音和一个音调高而响度小的声音。

5.探究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__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发声的距离有关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与声源振幅的关系:__用力敲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大__;
与声源距离的关系:__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也就越小了__;
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__用手拢成喇叭状,听到的声音就大__。

实验结论:
与声源振幅的关系:__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__;
与声源距离的关系:__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__;
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__声音越分散,响度就越小__。

6.响度与波形。

观察示波器,响度越大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__波峰越高或波谷越低__。

(三)音色
7.利用两个物体(人)发声,其他同学判断是什么物体(人)发的声音,体验音色是各自声音的特色。

8.杨宏基用雄浑的男低音引吭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时,黑鸭子组合轻声用女高音为其和声伴唱,则音调高的是__黑鸭子组合__,响度大的是__杨宏基__;听众能区别出他们声音的原因是他们的__音色__不同。

三、合作探究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

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四、交流展示
1.用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个纸盒、两根木条,就可制成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吉他。

(1)比较一下:是绷得较紧还是绷得较松的橡皮筋音调高?是粗橡皮筋还是细橡皮筋的音调高?
答:__绷得较紧的音调高,细橡皮筋音调高__。

(2)同一根橡皮筋,用较大力拨动和轻轻拨动的发声有什么不同?
答:__发声响度不同__。

2.小红观看了北京风乐团在水立方的激情水鼓表演(如图所示),随着鼓声的跌宕起伏,鼓面上溅起的水滴时高时低,精彩纷呈。

根据所学声音的知识,她联想到溅起水滴的高低反映了鼓面振幅的变化,由此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振幅越大,响度越大__。

(2)小华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用手使劲敲桌子,虽然听到的响声很大,但是几乎看不到桌子的振动,要能看到明显的振动现象,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在桌面上放些碎纸屑__。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
2.响度
3.音色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