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12个专题总复习汇总
2024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分支。
物理学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寻找物理规律。
2. 位置、位移与路程位置指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量,路程指物体的实际走过的距离。
位移是矢量量,与方向有关,而路程是标量量,与方向无关。
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会随时间变化。
5. 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有惯性,即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6. 牛顿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因此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和分解要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进行计算。
8. 阻力与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中受到的一种抵抗力,它与速度有关。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9. 重力与弹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引力。
弹力是一种弹性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常见于弹簧、橡皮筋等。
10. 杠杆与杠杆原理杠杆是指由杆和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1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直线的形式在空气、真空或者透明介质中传播。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放置: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录:数值+单位4.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5.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秒表)(停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6.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①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
错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这里的位置变化既包括距离的变化也包括方位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
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变化----则运动(位置不变----则静止)②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观众方法②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花的时间——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
(采用方法①定义)①公式:v=路程(S)—米(m)———千米(km)时间(t)—秒(s)———小时(h)速度(v)—米/秒(m/s)—千米/小时(km/h)②单位换算: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①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②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一直保持不变③图像(如右图)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5)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s;释放小车测量时间t;计算速度v;(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且V后半程>V全程>V前半程。
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10dm,1dm = 10cm,1cm=10mm,1mm = 1000μm,1μm=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并且要放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结果时要有数字和单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上物理-复习提纲教科版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一、光的传播: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三者位置)、小孔成像(倒立实像,与孔形状无关)。
应用: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射击时“三点一线”、木工检测木料表面是否平滑。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空气和真空中的速度接近。
在水中和玻璃中依次减小。
6)物体密度的测量:
固体密度的测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b.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c.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d.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ρ=m/(v2-v1)。
液体密度的测量:a.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d.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最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一般15°来说。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属于光的折射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0×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队列,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变为0°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八年级上册最新物理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四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1
• 噪音的来源 • 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 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的单位; •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 控制噪音 • 三要素: • 根源处 • 人耳处 • 传播过程中
四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2
• • • • • • • • • •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B超 听诊 蝙蝠 声纳探测仪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 声与能量 精密仪器清洗 体外碎石
第二章 光现象
• 复习指导: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一 光的传播
• • • • • • • • • • • • 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的表达方法:→ 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观察 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激光准直 排队要向前看齐 影子的形成 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与声速不同在于 可在真空中传播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三 声音的特性
• • • • • • • • • • • • • 音调 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 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最大距离叫振幅;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幅度大,响度大; 音色 不同发声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
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 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 光” 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 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 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太阳光通过棱镜后, 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 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 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 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 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 光。(图3)
。
1 3
2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 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 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 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1km= m;1dm= m;1cm= m;1mm= m;1μm=m;1nm= 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
1h=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复习课件-2024鲜版
透镜原理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两种。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024/3/27
14
眼睛与视觉原理
眼睛的结构
眼睛主要由眼球、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
2024/3/27
视觉原理
当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 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识别。
影响因素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等因素有关。其中, 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物体内能增加。
注意 内能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与物 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有关,而内能与物体的微观运动状态有 关。
21
05
电学基础知识复习
CHAPTER
1
电流磁场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 关。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最早由奥斯特发现。
2 3
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 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 机的原理。
感应电流的方向 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导体运 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会改变。
2024/3/27
02 03
磁感线
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 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 场而假想出来的线,实际并不存在。
磁场的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 发生的。
28
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复习课件
2024年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3篇)
2024年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将对2024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1.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物体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Δt。
4.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加速度为0。
5. 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速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加速度恒定。
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可以合成一力,反之亦可分解为多个力。
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
第三章: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三种作用效果:使物体受力、速度改变和形变变化。
2. 力的不平衡作用: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 力的平衡作用: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运动中力的计算1. 平行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力的分解:将合力分解为与斜面垂直和平行的两个力,简化问题求解。
3.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
第五章:力的简单测量1.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伸缩变形测量力的大小。
2. 弹簧的弹性常数:F = kΔx,其中F为力的大小,k为弹性常数,Δ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第六章:运动学与力学的结合1. 斜面滑动问题:将斜面问题转化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方向求解。
2.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使用静摩擦力系数和动摩擦力系数计算。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八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物理学科的重要复习阶段。
物理不仅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本文将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对八年级上册物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力学基础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八年级上册的学习。
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与三要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推开门窗时,力的作用点在门把手处,方向与门的转动方向一致,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可以轻松地打开或关闭门窗。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这一知识点在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时尤为重要。
比如,天平称重时,两边物体的重力相等,天平保持平衡,正是二力平衡的典型应用。
实例分析:1. 推拉门:在推拉门时,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门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
如果力的方向与门平行,门会沿轨道滑动;如果力的方向垂直于门,门会绕轴转动。
2. 拔河比赛:拔河比赛中,双方队员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最终一方会获胜。
二、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点。
我们需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运动,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相等路程的运动。
例如,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的起跑阶段,速度逐渐加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而在冲刺阶段,速度趋于稳定,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比如,乘坐公交车时,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正是惯性的体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理解的句子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例如,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为0.75米。
3.长度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³米,1分米=0.1米=10⁻¹米,1厘米=0.01米=10⁻²米,1毫米=0.001米=10⁻³米,1微米=10⁻⁶米,1纳米=10⁻⁹米。
例如,黑板长度约为2.5米,课桌高度约为0.7米,篮球直径约为24厘米,指甲宽度约为1厘米,铅笔芯直径约为1毫米,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分米,手掌宽度约为1分米,墨水瓶高度约为6厘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计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如,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替代法:当测量对象难以直接测量时,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
例如,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替代法,即用绳子或直尺沿着地图上的路线测量长度,再用刻度尺或尺子测量绳子或直尺的长度,最后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12个专题总复习汇总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一)长度的特殊测量01专题概述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几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如下:约为20 cm;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类型1估测法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B )A.估测鞋的长度,可以用“庹”(人的两手臂伸直的长度)B.估测教室的长度,可以用“步”C.估测旗杆的高度,可以用“拃”D.估测津塔(约337米)的高度,可以用“脚长”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B )A.1.65 m B.1.75 mC.1.85 m D.1.95 m3.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 )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 .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 .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4.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当作尺,用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一拳宽度约为1__dm__(填写单位).然后用它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约是0.3__m__(填写单位).类型2 累积法5.测量物理课本1张纸的厚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用刻度尺( D ) A .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B .多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C .测量5张纸的总厚度求平均值D .测量100张纸的总厚度求平均值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5.00__cm ,细铜丝的直径是__1.6__mm.7.某学生为了测量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采用了如下措施:A .量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至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 .选用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C .用Ln 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D .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C__,应改为__用2L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d 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步骤顺序应为__BADC__(填字母).8.(福州中考改编)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 圈,则纸带厚度是__D 2-D 12n__.类型3 平移法 9.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的方法,则关于这四种方法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B)A .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1 cmB .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90 cmC .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6 cmD.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10.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 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如下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_1.30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2.9__mm.类型4化曲为直法11.要测量如图中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B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再用刻度尺量出直丝线长度即可C.用拉长的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中D.上述方法均不能测量出该曲线的长度12.小霞的妈妈买了一盒新蚊香,蚊香盒上写着广告语“2014新款:加大圆盘”.小霞将其和该品牌的旧款蚊香(如图)做了比较.发现新款蚊香圆盘确实加大了,每盒仍然为4盘,蚊香条的粗细没有变化、但每盘蚊香的圈数减少了.给你一把刻度尺,请你再添加适当辅助器材设计实验来判断到底新款蚊香有没有加量,请写出方案.答:可以取易弯曲但无弹性的细棉线,使其与蚊香圆盘完全重合,然后量出这段棉线的长度,蚊香的长度就等于这段棉线的长度.类型5滚轮法13.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29.0 cm,骑着自行车测某操场跑道的长度时,车轮共转了165圈,则跑道长度最接近的数值是( C )A.100 m B.200 mC.300 m D.400 m14.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C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二)速度的图象问题1.(青岛中考)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2.(济宁中考)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C )A.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D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4.(梧州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D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5.(云南中考)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B .0~30 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 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6.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 .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D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7.(兰州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而行,他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甲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10__m ,图中的a 点表示__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__.第7题图 第8题图8.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过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__AB 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3__600__m ,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6__m/s.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三) 速度的计算类型1 过桥1.一列200 m 长的轻轨列车,以15 m/s 的速度通过2.8 km 的立交桥,则列车从上桥至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解:由v =st 得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 =s v =2 800 m +200 m 15 m/s=200 s类型2 反应时间2.如图所示是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蝴蝶桥,桥梁长度为134 m.(1)若小强同学骑着电动独轮车以8.04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蝴蝶桥,则他所用时间为多少分钟?(2)小强仍按上述速度匀速行驶,若他突然发现前方有意外情况,经过0.6 s(从发现情况到制动刹车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再经过4.4 s 又滑行8.66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其平均速度为多大?解:(1)由v =s t 得通过蝴蝶桥用的时间:t =s v =0.134 km 8.04 km/h =1348040 h =1348040×60 min =1 min(2)由v =st 得小强在反应时间内骑行的路程:s 1=v t 1=8.04×13.6 m/s ×0.6 s =1.34 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的总路程: s ′=s 1+s 2=1.34 m +8.66 m =10 m 总时间:t ′=t 1+t 2=0.6 s +4.4 s =5 s 平均速度:v ′=s ′t ′=10 m5 s=2 m/s类型3 安全距离3.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引火线引爆炸药,引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 cm/s ,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 m/s 的速度跑开,他如果要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 m 远的安全地带,引火线至少多长?解:根据v =st 可得,人跑到安全距离外的最短时间:t 1=s 1v 1=500 m 5 m/s=100 s又因为t 1=t 2,所以引火线的最小长度: s 2=v 2t 2=v 2t 1=0.8 cm/s ×100 s =80 cm类型4 交通运输 4.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列车时刻表如表.(1)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解:(1)由图知,s =30 km ,限速v =60 km/h ,由v =st 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 =s v =30 km 60 km/h=0.5 h =30 min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 ′=10:31-9:11=1 h 20 min =80 min总路程s′=240 km,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s′t′=240 km8060 h=180 km/h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四)熔化和凝固图象及应用01专题概述坐标图象是展示物理信息的途径之一,它的优势在于以简洁的信息,直观地描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的“形”,承载物理的“质”.分析图象,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作用,能从图象中总结出物理量变化的规律.02专题训练类型1图象判断1.(毕节中考)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B)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质量相等,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且在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可以判断(C)A.甲、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B.甲、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C.甲、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甲、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3.(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类型2图象应用4.(南宁中考)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C)A.不断放热B.温度一直升高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熔化持续了12 min5.(河源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__A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80__℃.6.(黔东南中考)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的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甲乙(1)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__吸热__(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不变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第6分钟时冰处于__固夜共存态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7.(湘潭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BC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吸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液__态,在G点是__固__态.(填“固”或“液”)8.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10__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10__分钟.(2)从图象中可得: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盐水的凝固点为__-2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低__(填“高”或“低”)了.(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变多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类型3绘制图象9.(海南中考)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D)10.在“观察晶体的熔化”实验中,当海波温度升高到40 ℃时,继续加热,每隔1 min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小红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解:(2)根据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海波的熔点是__48__℃.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五)物态变化的辨析01专题概述判断物态变化类型时,不可望文生义,一定要先看清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分别是哪种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对号入座.判断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可按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的状态;第二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状态;第三步: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同时可以根据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判断吸放热.02专题训练1.(黔西南中考)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年四季均会出现大雾天气,大雾的形成属于(B)A.汽化B.液化C.凝固D.升华2.(天水中考)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云南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B)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黔西南中考)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5.(呼和浩特中考)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C)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6.(安徽中考)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7.(深圳中考)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8.(攀枝花中考)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C)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9.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升华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液化__成小水滴或__凝华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六)光学作图01专题概述本专题光学作图的类别包括: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02专题训练类型1光的反射作图1.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且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光路.解:2.(孝感中考)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上.试在图中作出激光经平面镜S1、S2反射后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解:3.(铜仁中考)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点光源A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面M的范围.(请保留作图痕迹)解:类型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作图4.(玉林中考)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解:5.(宜昌中考)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解:6.(黄石中考)如图所示,点光源S置于平面镜前,请画出点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解:7.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和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S′.解:或类型3光的折射规律作图8.(铜仁中考)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解:9.如图所示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由水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解:10.(大庆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已知半球形玻璃的球心为O,请画出这束光线在半球形玻璃左侧平面发生的折射、反射光路图.解:11.(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在图上标明三条光线的名称)解:类型4综合提升12.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解:13.(阜新中考)请你画出如图所示人眼看到水中鱼A的大致光路(A′为鱼A的虚像).解:14.(河南中考)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解: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七)光现象辨析01专题概述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色散也属于光的折射)四类,对于光现象的辨析是高频考点,难度较小.02专题训练1.(云南中考)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A.月光下的人影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D.被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2.(黔西南中考)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B),A.镜中的花朵) ,B. 小孔成像),C.水中“断”笔) ,D.仙鹤的倒影) 3.(福建中考)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B)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4.(常德中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C)A.潭清疑水浅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D.海市蜃楼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白居易的诗句,诗里描绘的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D)A.色散现象B.凸面镜成像C.小孔成像D.平面镜成像6.(绥化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D)A.透过树丛的光束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7.(雅安中考)灾后重建项目——天全“龙湾湖”景区的建成,为天全县城增色不少;游客在平静的湖水边游玩所看到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C)A.水中的“白云”B.阳光下游客的“影子”C.水中游动的“鱼”D.小树在水中的“倒影”8.(邵阳中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D)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9.(孝感中考)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B)甲乙丙丁A.甲图中“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属于光的漫反射C.丙图中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镜间的距离无关D.丁图表明太阳光中有多种颜色的可见光10.(武汉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 m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11.(烟台中考)“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B)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12.(内江中考)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小芳照镜子针孔照相机小猫叉鱼手电筒光照白纸A.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B.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C.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3.(毕节中考)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__反射__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__光的直线传播__形成的太阳的像.14.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折射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反射__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就是光的__直线传播__现象.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八)光现象实验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①让一细光束沿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②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③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交流讨论:(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__光路__;(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__方向__;(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__垂直__;(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__后折__,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__保证结论的普遍性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