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行为的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 功能主义理论正确强调了在不同的社会背 景中遵从和越轨之间的联系。在我们这个广阔的 社会中,缺乏成功机会,是把从事与不从事犯罪 行为者区别开来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对下面 这一观点应持谨慎态度,即较贫困团体中的人与 较富足的人渴望获得相等的成功。实际上,大多 数人往往根据他们对自己现实情况的认识来调整 自己的抱负。 • 当然,认为抱负大小与成功机会不相匹配的情形 只发生在没有特权的人群之中,这也是错误的。 在其他群体中,也存在犯罪的压力,这一点可以 从贪污、欺诈和逃税这些所谓的白领犯罪中看出 来。
• 学时安排: 本章计划学时为5学时
• 第一节 越轨 • 1、越轨的涵义与特征 • 越轨行为的涵义: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 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 的行为。 • 越轨行为的类型(1)不适当行为;(2)异常行 为;(3)自毁行为;(4)不到的行为;(5) 反社会行为;(6)犯罪行为。 • 越轨行为的特征:普遍存在;违反社会规范行为; 多数人不赞成的行为;越轨行为并非是社会问题; 越轨的程度在于行为触犯的社会规范;越轨行为 有正功能。
• 还有与行为本身不相关的过程,对一个人是否被贴上越轨 者的标签产生着重大影响。一个人的衣着、讲话方式或出 生在哪个国家都可能成为决定其是否被贴上越轨者标签的 关键因素。 • 埃德文•莱莫特(Edwin Lemert) 标签不仅影响他人对一 个人的看法,也影响该人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一个模型, 以理解越轨如何能与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共存,或成为其自 我认同的核心。 • 莱莫特把最初的违规行为称为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 。在大多数情况里,这些行为对个人的自我认 同而言仍然是“边缘的”,是一个越轨行为被加以规范化 的过程。但在有些情况,规范化还没发生,这个人就被贴 上了犯罪和失足者的标签。他使用二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这个术语来描述某个人逐渐接受这一标签并把 自己看作是越轨行为者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中,标签成为 个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并导致越轨行为的延续和强化。
• 2、关于越轨的理论观点 • 默顿对越轨产生原因的功能论解释 • 罗伯特•默顿修改了失范概念,用以表明当个体接受的 社会规范与社会现实相冲突时个体行为所承受的压力。 在美国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其他工业社会中也一 样,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强调物质上的成功,认为获 取成功的手段是自律和努力工作。所以,无论生活中的 起点在何处,真正努力工作的人就能取得成功。而事实 上,这种观点并无根据,因为大多数地位低下的人,得 到的仅仅是有限的常规的进步机会,或者根本就没有任 何机会。然而,没有“成功”的人却发现,他们被指责 为显然没有能力取得物质上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人 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试图采取各种手段——无论是否 合法——来获得成功。因此,根据默顿的观点,越轨行 为是经济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产生的一种副产品。 • 通过强调越来越来大的抱负和持久不平等的反差,默顿 指出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是越轨行为 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 第十二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 目标和要求: • 让学生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特征及其类 型,了解社会控制对于社会的重要功能,重点让 学生了解有关越轨行为的各种理论解释,学会运 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各种越轨行为。 • 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有关越轨行为的各种理论 解释,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各种越 轨行为。
• 默顿认为越轨行为是个体对所处环境做出的自然反应。对于社会 所认可的价值观与实现它们的有限手段之间的紧张关系,默顿区 分出5种可能的反应类型。 • 遵从论者(conformists)无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既接受 人们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也接受实现这些价值观的手段。 • 革新论者(innovators)一直接受社会认可的价值观,但使 用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来追求它们。 • 仪式论者(ritualists)遵从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但却看 不到这些准则背后的价值观。他们遵循这些规则,只是因为它们 是规则而已,他们没有更为远大的目标。仪式论者常常是这样一 些人,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枯燥无味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 没有任何职业的前途,提供的报酬也非常少。 • 退却论者(retreatists)完全放弃竞争的态度,因此既拒 绝主流的价值观,也不接受社会认可的实现这些价值观的手段。 这类人大多“脱离”社会。 • 反叛论者(rebels)既拒绝现存的价值观,也拒绝实现它们 的手段,但他们积极希望用新的价值观和实现手段来替代,并重 建社会体系。激进政治群体中的成员就属于这种类型。
• 评价 • 标签理论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始于这样一种假 设:即任何行为本身都不是犯罪性的。对犯罪 的界定是由当权者通过制定法律以及警察、法 庭和相关机构对法律进行解释而完成的。 • 批评者指出,标签论者在强调贴标签这一主动 过程是,忽视了导致被界定为越轨行为的过程。 因为把某些活动标定为越轨行为并不完全是武 断的;在社会化、态度与机会上的差别,影响 了人们在多大程度上会从ຫໍສະໝຸດ Baidu可能被界定为越轨 的行为(例略)。其次,人们还不明白,贴标 签是否事实上具有促进越轨行为的效果。
• 标签理论 • 标签论者把越轨行为理解为越轨行为和非越轨行为者之 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而不是个人或群体所具有的一套特 征。在他们看来,要理解越轨行为本身的性质,我们必 须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被贴上“越轨行为者”的标签。 • 代表法律和秩序这种力量的人,能够把传统道德的定义 施加在其他人身上,他们做了大量贴标签工作。因而, 创造了越轨行为类型的标签,表达的是社会权力的结构。 • 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力图表明,越轨者身 份是如何通过贴标签而不是通过越轨动机或越轨行为而 产生的。根据他的观点,“越轨行为就是被人们贴上越 轨行为标签的行为。”对贝克尔而言,越轨行为不是成 为“越轨者”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