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952a4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 形如√(a)(a≥slant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其中“√()”称为二次根号,a叫做被开方数。
- 注意: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否则√(a)无意义。
例如√(-2)就不是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 √(a)(a≥slant0)是一个非负数,即√(a)≥slant0。
- (√(a))^2=a(a≥slant0)。
例如(√(5))^2 = 5。
- √(a^2)=| a|=a(a≥sl ant0) -a(a<0)。
如√(3^2) = 3,√((-3)^2)=| - 3|=3。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b)=√(ab)(a≥slant0,b≥slant0)。
例如√(2)×√(3)=√(2×3)=√(6)。
-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b)=√(frac{a){b}}(a≥slant0,b>0)。
如√(8)÷√(2)=√(frac{8){2}}=√(4) = 2。
4. 二次根式的加减。
-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例如√(8)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化简为2√(2)后是最简二次根式。
- 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例如√(12)+√(27)=2√(3)+3√(3)=5√(3)。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
-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斜边c=√(3^2)+4^{2}=√(9 + 16)=√(25)=5。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6060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f.png)
八年级下册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
1. 变量与常量。
-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例如,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t和行驶路程s是变量,速度60km/h就是常量。
2. 函数的定义。
-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例如,y = 2x+1,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能通过这个式子计算出唯一的y值。
-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式法(如y = 3x - 2)、列表法(列出x和y的对应值表格)、图象法(画出y关于x的图象)。
二、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的概念。
- 形如y=kx + 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 0时,y=kx(k为常数,k≠0),y = kx是正比例函数,它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图象:一次函数y = kx + 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b = 0时,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例如,y = 2x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y=2x + 1的图象是y = 2x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直线。
- 性质。
-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如在y = 3x+2中,k = 3>0,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在y=-2x + 3中,k=-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 对于一次函数y = kx + b,向上(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y=kx + b± m;向左(右)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y = k(x± n)+b。
例如,y = 2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y = 2x+4,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y = 2(x + 2)+1=2x + 5。
4.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19.1.1 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19.1.1 函数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5b2058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8.png)
y 与x的关系为y =
−
.
应用概念
(3)变量x、y满足|y|=x,则y是x的函数. (×)
当x=1时, =1,∴ y=±1.
应用概念
(4)在 =
中, 是常量,π和r是自变量,
V是r的函数. (× )
π是常量.
应用概念
例2. 汽车的油箱中有汽油50 升,如果不再加油,那
数),相对应的收费为y(元).
(2)并直接写出当x=2和x=6时,对应的y值.
解:当x=2时, y=8;
当x=6时, y= 1.8×6+2.6=13.4.
巩固练习
练习2. 某地白天乘坐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坐里程不超
过3公里,一律收费8元;超过3公里时,超过3公里的部分,
每公里加收1.8元;设乘坐出租车的里程为x(公里)(x为整
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升)随行驶里程x(单位:
千米)的增加而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耗油量
为0.1 升/千米.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 千米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应用概念
例2. 解:
(1) y与x的函数关系为 y = 50 − 0.1x .
w t
(3) = π
π
S r
>
10 -1
y x
0<x<10的整数
y n
n为正整数
(4) y = 10 – x
(5) =
的整数
【问题3】 在每个变化过程中,对每个变量的取
值范围有限制吗?
关系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46f39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b.png)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3.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生动的打车软件费用计算实例,将一次函数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共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3.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提高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课件
![【初二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34249da26925c52dc5bf69.png)
x 1
2
即当x= 1 时,y=0.
2
二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请用含自变量的式子表示下列问题中的函 数关系: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 间为 t(单位:h),行驶的路程为 s(单位:km);
(2)多边形的边数为 n,内角和的度数为 y.
问题(1)中,t 取-2 有实际意义吗? 问题(2)中,n 取2 有意义吗?
练一练
填表并回答问题:
x
1
y=+2x 2和-2
4
9
16
8和-8 18和-18 32和-32
(1)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吗? 答: 不是 .
(2)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关键词:两个变量,
答:不是,因为y的值不是唯一的.
给一个x,得一个y. 易错点:顺序不要反.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式:y =2x+3; y =x2+3;y =2|x|;④ y x ;⑤y2-3x=10, 其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1)y 3x 1
(2)y 1 x2
x取全体实数
x 2x0-2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 义的自变量的全体.
(3)y x 5
x 5x05
(4) y x 2 x 1
x 2且x 1
x 1 0
x20
即 xx
1 2
... -2 -1 0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函数不是数,而是一种关系 B.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边数的函数 C.一天中时间是温度的函数 D.一天中温度是时间的函数
2.下列各表达式不是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C )
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58a9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1.png)
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八年级下册数学中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一、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又称为线性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只包含一次项和零次项,不含其他次数的项。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y = kx + b,其中 k 和 b 是常数,且 k 不等于零。
在一次函数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k 表示函数的斜率,决定了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b 表示函数的截距,决定了函数图像与 y 轴的交点位置。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斜率 k 的含义和性质斜率 k 反映了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
当 k 大于零时,函数图像逐渐上升;当 k小于零时,函数图像逐渐下降;当 k 等于零时,函数图像是水平的。
2.截距 b 的含义和性质截距 b 决定了函数图像与 y 轴的交点位置。
当 b 大于零时,函数图像与 y 轴的交点在 y 轴上方;当 b 小于零时,函数图像与 y 轴的交点在 y 轴下方;当 b 等于零时,函数图像与 y 轴的交点在原点上。
3.函数图像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可以通过斜率 k 和截距 b 来确定。
当斜率 k 不等于零时,函数图像是一条斜线;当斜率 k 等于零时,函数图像是一条水平线;当截距 b 不等于零时,函数图像与 y 轴有交点;当截距 b 等于零时,函数图像通过原点。
三、一次函数的解题方法1.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要确定一次函数图像与 x 轴的交点,只需将函数表达式中的 y 置为零,解方程得到 x 的值。
同样地,要确定一次函数图像与 y 轴的交点,只需将函数表达式中的x 置为零,解方程得到 y 的值。
2.求函数图像的斜率函数图像的斜率可以通过任意选取两个点,计算它们的坐标变化量,然后利用斜率的定义公式Δy/Δx 来求得。
3.求函数的表达式已知函数图像通过两个点A(x₁, y₁) 和B(x₂, y₂) 时,可以利用斜率公式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 来求得斜率 k。
《一次函数》PPT(第一课时)
![《一次函数》PPT(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7f5c26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7.png)
c与温度t(℃)有关 ,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
(1)c=7t-35 2 0 ≤ t ≤ 2 5
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多 少?
思考:
下列问题中 , 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 如果是 , 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 这些函数解析式有哪 些共同特征 ?
画函数图象有哪些步 骤来着?
x
y=-6x y=-6x+5
… -2 -1 0 1
2…
… 12 6 0 -6 -12 …
… 17 11 5 -1 -7 …
. y=-6x
y
.8 6
4
-3
-2
.. 2
-1
1
2
x
3
-2
.. -4
y=-6x+5
-6
-8
相同点: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
直线
, 并且倾斜程度 相同 .
y随x的增大 而增大
y随x的增大 而减小
y
二,三,
0 x 四象限
函数图象从 左往右下降 趋势
y随x的增大 而减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感谢您的观看
1
2
x
3
-8
y=-6x-4
你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 图象的关联了么?
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 b∣个长度单 位而得到。 当b>0时,向上平移;
当b<0时,向下平移
一次函数图象 图像经 图象变化 y与x的关
过象限 趋势
系
当 k<0
b<0
y=y -6x-8与y=-6x-4
这的0 k两与个xb函二四有数,象什解三限么,析共式从右下同里左图降往象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函数与方程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函数与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70b2f7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2.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函数与方程式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课程中,函数与方程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函数与方程进行梳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八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函数的定义、表达方式和性质等内容。
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两个集合A和B之间的映射关系,设A中的元素为x,B中的元素为y,则函数f的定义可以表达为:y = f(x),其中x∈A,y∈B。
2. 函数的表达方式函数可以通过函数图像、解析式和数据表等方式进行表达。
3. 函数的性质八年级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函数性质有: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以及最值等。
二、线性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线性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是八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线性函数时,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1. 线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线性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其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学生需要掌握线性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数学性质,如平行、垂直、斜率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的一种,也称为一元线性方程。
其解法包括等式转化、消元法和代入法等。
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八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涉及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a不等于0。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值等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为常数,a不等于0。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1.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1.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69b7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0.png)
思考
的结构特征
①k≠0
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
②x的次数是1
试一试
1.判断下列函数解析式是否是正比例函数?
如果是,指出其比例系数是多少?
(1) y 3x; 是,3
(3)
y
x 2
;
是,
1 2
(5)y π x; 是,π
(2) y 2x 1; 不是 (4) y 2 ; 不是
x (6) y 3x. 是, 3
八年级 数学
课件全新制作
19.2 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 19.2.1.1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目录页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正比例函数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
试一试
2.回答下列问题:
(1)若y=(m-1)x是正比例函数,m取值范围是m≠1 ; (2)当n =1 时,y=2xn是正比例函数; (3)当k =0 时,y=3x+k是正比例函数.
典例精析
例1 已知函数y=(m-1)xm2 是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
解:∵函数 y (m 1)xm2 是正比例函数,
l 2,π r m 7.8 V h 0.5 n T -2 t
这些函数解析式都 是常数与自变量的 乘积的形式! 函数=常数×自变量
y= k x
知识要点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
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一般 形式
比例系数
y=kx(k≠0的常数)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c72a59ff00bed5b9f31d5a.png)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是x的函数.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x(为常数,且≠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x+b(,b为常数,且≠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x+b即为=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正比例函数=x(是常数,≠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x。
初中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 第2课时 函 数 习题课件(含答案)
![初中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 第2课时 函 数 习题课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a81a3c19e8b8f67d1cb903.png)
(2)求距地面 3 km 处的气温 T; (3)求气温为-6 ℃处距地面的高度 h. (2)当 h=3 时,T=24-6×3=6(℃). 答:距地面 3 km 处的气温 T 为 6 ℃. (3)当 T=-6 时,-6=24-6h,解得 h=5. 答:气温为-6 ℃处距地面的高度 h 为 5 km.
方法点拨: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自变量的 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1.下列几个式子,其中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A )
A.y=2x
B.y2=2x
C.y=±2x D.|y|=2x
2.在函数关系式 y=1x2-1 中,当自变量 x=2-1 C.1 D.2
知识要点 1 函数的概念 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y,
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唯一 确定的值 与它对应.x 是 自变量 ,y 是 x 的 函数 .
函数值:如果当 x=a 时,y=b,那么 b 叫做当自变 量的值为 a 时的 函数值 . 解题策略:判断变量 y 是否为变量 x 的函数,要抓 住三个特点:①在同一变化过程中;②有两个变量; ③本质上是一种对应关系,给定一个 x 的值,确定 唯一一个 y 的值;而对应 y 的一个值,自变量 x 的 取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例 水箱内原有水 200 升,7:30 打开水龙头,以 2 升/分的速度放水,设经过 t 分钟时,水箱内存水 y 升. (1)求 y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7:55 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 (3)几点几分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
分析:(1)根据水箱内还有的水等于原有水减去放 掉的水列式整理即可,再根据剩余水量不小于 0 列 不等式求出 t 的取值范围;(2)当 7:55 时,55- 30=25(分钟),将 t=25 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 可;(3)令 y=0,求出 t 的值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9章《一次函数》讲义 第17讲 函数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9章《一次函数》讲义 第17讲 函数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21bd8a0b8f67c1cfbd6b83c.png)
第17讲函数的认识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变量。
2、实际上,常量就是具体的数,变量就是表示数的字母。
(注意“π”是常量)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1、例如:y=±x,当x=1时,y有两个对应值,所以y=±x不是函数关系。
2、对于不同的自变量x的取值,y的值可以相同,例如,函数:y=|x|,当x=±1时,y的对应值都是11、当一个或几个变量取一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值与之相对应,我们称这种关系为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2、两个变量x,y,用一个等式表示出来,如果x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和他对应。
就是y与x的函数关系式。
1、自变量与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x每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自变量,y叫x的函数。
2、函数值如果x=a时,y=b,那么把“y=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3、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当解析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为分数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所有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的所有实数。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4、确定函数取值范围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考点1、常量与变量例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cm2,其长是acm,宽是bcm,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10是常量B、10是变量C、b是变量D、a是变量例2、假设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那么在下列各量中,变量的个数是()①行驶速度;②行驶时间;③行驶路程;④汽车油箱中的剩余油量.A、1个B、2个C、3个D、4个例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______随______变化而变化,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例4、在公式s=v0t+2t2(v0为已知数)中,常量是,变量是.例5、下列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据情况:(1)表中分别有几个变量?(2)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3)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世界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4)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例6、在烧开水时,水温达到l00℃就会沸腾,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的数据:(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水的温度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时间推移2分钟,水的温度如何变化?(4)时间为8分钟,水的温度为多少?你能得出时间为9分钟时,水的温度吗?(5)根据表格,你认为时间为16分钟和18分钟时水的温度分别为多少?(6)为了节约能源,你认为应在什么时间停止烧水?1、在圆周长计算公式C=2πr中,对半径不同的圆,变量有()A、C,rB、C,π,rC、C,πD、C,2π,r2、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的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2,在这个关系式中,常量、变量分别为()A、4.9是常量,t、h是变量B、v0是常量,t、h是变量C、v0、-4.9是常量,t、h是变量D、4.9是常量,v0、t、h是变量3、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 (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是变量的是()A、S和pB、S和aC、p和aD、S,p,a4、某公司销售部门发现,该公司的销售收入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精选全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ca7a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4.png)
探究新知 观察以上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它们是不是正比例函
数,那么它们共同的特征如何表示呢? (1) c = 7 t - 35 (2) G = h -105 (3) y = 0.1 x + 22 (4) y = -5 x + 50
y = k(常数)x + b(常数)
探究新知
一般地,形如y=kx+b (k, b 是常数,k≠0)的函数,叫 做一次函数.
(2)当x=2.5时, y=3×2.5 - 9= -1.5.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
50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低于8000元的部分 征收3%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53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 薪金所得税为:(5360-5000)×3%=10.8元. (1)当月收入大于5000元而又小于80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
连接中考
根据记录,从地面向上11km以内,每升高1km,气温降低6℃; 又知在距离地面11km以上高空,气温几乎不变.若地面气温为m (℃),设距地面的高度为x(km)处的气温为y(℃) (1)写出距地面的高度在11km以内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上周日,小敏在乘飞机从上海飞回西安途中,某一时刻, 她从机舱内屏幕显示的相关数据得知,飞机外气温为﹣26℃时, 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为7km,求当时这架飞机下方地面的气温;
答: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一般地, 过原点和点(1,k). 【思考】能用这种方法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吗?
素养目标
3. 能灵活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答有关 问题. 2.能从图象角度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 关系.
1. 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 象理解一次函数的增减性 .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0532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b.png)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并且对于变量 X 的每一个值,变量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 y 是 x 的函数 (function),其中 x 是自变量。
例如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从这条曲线可以看出温度是随时间变化的,也就是可以知道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和同一温度对应的未使用时间。
2、函数的表示法: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函数: ① 图象法、② 列表法、③ 关系式法。
3、函数值:对于自变量在可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 a , 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当自变量等于 a 时的函数值。
二、理解函数概念时应注意的几点:①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② 这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变量x取一个确定的值时,变量y 的值就随之确定;③ 对于变量 x 的每一个值,变量 y 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它对应。
如在关系式y^2 = x(x>0)中,当 x=9 时,y 对应的值为 3 或-3,不唯一 ,则 y不是 x的函数。
三、函数的应用:1、判别是否为函数关系;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确定实际背景下的函数关系式;4、由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5.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四、典例讲解:例题1、下列各图像中,y 是 x 的函数的图像是( D )例题2、在函数变量为x , y,常量为 5 ,-3 ,自变量为x ,当 x = -1 时,函数值为 2 。
例题3、一名老师带领 x 名学生到动物园参观。
已知成人票每张 30 元,学生票每张 10 元。
若设门票的总费用为 y 元,则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A )例题4、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给出的是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 b 与下降高度 d 的关系。
下列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C)例题5、已知两个变量 x , y 满足 2x^2 - 3y + 5 = 0 , 试问:① y 是 x 的函数吗?② x 是 y 的函数吗?若是,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一次函数的概念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一次函数的概念教案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6b9eb09b6648d7c0c74695.png)
19.2.2 一次函数青海一中李清第1课时一次函数的概念【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2.能根据问题的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情感态度】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的概念.2.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及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两者间的关系.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分析】 y随x的变化规律是,从大本营向上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为y=5-6x,变形可写成y=-6x+5.【教学说明】找出y与x的关系式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函数式是不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形式与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异同?由学生共同讨论.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写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h再减常数105,所得的差是G的值.(3)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小x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答案】(1)C=7t-35;(2)G=h-105;(3)y=-5x+50.【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所写解析式的特点,并让学生认识到:各小题表示变量的字母虽然不同,但结构相同.变量间对应关系反映出了一种函数形式,与所取符号无关,找出这些式子的共同点,才能概括出一般规律.【归纳总结】(1)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一次函数.(2)当b=0时,得y=kx,故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正比例函数?①y=-2x;②2yx=-;③y=2x2-3;④y=13x+2.【答案】①④是一次函数,①是正比例函数.【教学说明】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例2 某校校办工厂的现有年产值是15万元,计划今后每年增加2万元,由此可知,年产值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年数用x(年)表示,年产值用y(万)元表示,那么y与x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当年由1年增加到5年时,年产值是怎样变化的?【分析】由题意可知,现有年产值是15万元,以后每年增加2万元,可见,年数乘以2万元即为增加的产值.【答案】(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年数,因变量是年产值.(2)y=2x+15.(3)当年数由1年增加到5年时,年产值由17万元增加到25万元.例3托运行李P千克(P为整数)的费用为c元,已知托运第一个1千克须付2元,以后每增加1千克(不足1克的按1千克计)须增加费用5角,写出c与P的关系式,并计算出托运5千克行李的托运费.【分析】因为P千克可写成(P1)+1,其中1千克付费2元,P-1千克增加费用0.5(P-1),所以c=2+0.5(P-1)=0.5P+1.5.【答案】c=2+0.5(P-1)=0.5P+1.5.当P=5时,c=0.5×5+1.5=4(元).即5千克行李的托运费是4元.【教学说明】在写系式时,应注意(P-)千克是增加的重量.类似的问题还有用水、用电、话费结算等,它们都是以分段形式收费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1)求小球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它是一次函数吗?(2)求第2.5秒时小球的速度.2.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用油5升,求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升随行驶时间x(单位:时)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y是x 的一次函数吗?3.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降的一般规律是从地面到高空11km处,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高于11km时,气温几乎不再变化,设地面的气温为38℃,高空中xkm的气温为y℃.(1)当0≤x≤11时,求y与x的关系式.(2)求当x=2,5,8,11时y的值.(3)求在离地面13km的高空处,气温是多少度?(4)当气温是-16℃时,问在离地面多高的地方?【教学说明】上述问题由学生思考并得出结果.【答案】1.(1)v=2t,是一次函数;(2)第2.5秒时小球的速度是5米/秒.2.y=50-5x,0≤x≤10,y是x的一次函数.3.(1)0≤x≤11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38-6x.(2)分别为26,8,-10,-28.(3)气温是-28℃.(4)离地面9km高的地方.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问题1 反思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问题2 就本节课所学、所想、所思、所获,交流体会.【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个人见解,指导获取正确清晰的知识点和知识间联系.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9.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课时重点是引领学生从整体的高度把握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间的关系,教师应选取适当的材料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知识点,并通过一定的练习指导学生巩固认识.教学中可重点指导学生表述、交流个人体会,再互相分析,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逐步抓住知识的本质,再鼓励学生主动地应用于解决问题中,获得实际应用能力.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2c98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8.png)
回答
按道理来说,只要落在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都能确定这条直线.但是为了便捷,我们一般选用原点 (0,0),另一个点可以选择在坐标系中容易标记的.
y1x 3
x …0 3… y …0 1…
y 6
5
4
3
y1x
2
3
1
–4 –3 –2 –1 O –1 –2 –3 –4 –5 –6
1 2 3 4 5x
回答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旦不是全体实数,那函数图象就不是整一条直线,我们就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来确定函数图象了.
解:(1)因为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y
所以3a-6>0
解得 a>2
Ox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a-6)x. (2)当a为何值时,该函数图象经过点(2,6);
解:(2) 函数图象经过点(2,6) 即当x=2时,y=6, 因此6=2(3a-6) 解得a=3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a-6)x.
(3)图象上有两点(1,y1),(-2,y2),且y1<y2 ,求a的取值范围.
方法一:图象法
y
从图象观察可得,
y2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3a-6<0
1
-2
O
y1
解得 a<2
方法二:代数法 点(1,y1),(-2,y2)在函数图象上 所以y1=3a-6,y2=-2(3a-6)
x
又因为y1<y2 所以3a-6<-2(3a-6)
解得 a<2
2.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1.5cm,高为xcm, 体积为ycm3. (1)求体积y与高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初二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人教版初二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dc853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1.png)
人教版初二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在数学和现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二数学中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进行论述。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映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因变量的值。
用符号表示,函数通常记作f(x),其中x为自变量,f(x)为因变量。
二、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函数的图像中,定义域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对应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2. 一一对应如果函数的每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并且每一个因变量也有唯一的自变量对应,那么这个函数就是一一对应的。
3. 奇偶性对于定义在整个实数集上的函数,如果满足f(-x) = - f(x),则这个函数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x) = f(x),则这个函数为偶函数。
4. 单调性如果函数在定义域上任意两个不同的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的大小关系与自变量的大小关系一致,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单调的。
5. 周期性如果存在一个正数T,使得对于定义在整个实数集上的函数f(x)有f(x+T) = f(x),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周期函数,T称为函数的周期。
三、实例分析以一道具体的题目为例,来分析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假设有函数f(x) = 2x + 1,求其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
1. 定义域与值域由于函数f(x) = 2x + 1是一次函数,它的自变量可以取任意实数,因此定义域为整个实数集R。
对于值域,由于斜率为2是正数,所以函数的值域也是整个实数集R。
2. 奇偶性将f(-x)代入函数f(x) = 2x + 1中,得到f(-x) = 2(-x) + 1 = -2x + 1。
将f(x)和f(-x)进行比较,可以看到f(-x) = -f(x),因此该函数为奇函数。
3. 单调性对于函数f(x) = 2x + 1来说,当x1 < x2时,f(x1) < f(x2),所以函数是递增的,即单调递增函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19.2.2一次函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19.2.2一次函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5c6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3.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骑自行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次函数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增减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品售价与购买数量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演示一次函数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的表达式,其中k和b是常数,且k≠0。它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广泛应用于物理、经济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为例,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展示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明确斜率k的正负与函数增减的关系;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一次函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距离、速度等问题。
举例:讲解斜率k和截距b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例图(如交通图、温度变化图等)来解释其在图像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如何从给定的图像或条件中找出斜率k和截距b,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节课5个问题有共同之处吗?请同学们分组交流。
(1)S=60t
(2)y = 10x
(3)L=10+0.5x
(4)r=√S/π
(5)S=5x-x2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5个问题的解析式,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探索这5个问题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
每4人一组,通过合作,探讨上节课的5个问题的共同点。
【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探讨的结果,教师总结,利用课件出示归纳的共同点。
(2)提出问题:“同一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并用课件出示。
(3)利用课件出示课本96页“思考”,并让利用课件出示课本97页探究,引导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
教
学
流
程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及目的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3分钟)
利用上节课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承上启下,揭示本节课的内容,以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
活动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20~22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5个问题的答案,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课本第96页的“思考”得出自变量及函数的概念。
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解:(1)函数关系式为: y = 50-0.1x
(2)由x≥0及50-0.1x≥0得
0≤x≤500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500
(3)当x = 200时,函数y的值为:
y=50-0.1×200=30
因此,当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油30L。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
《19.1.2函数》教学设计
旬阳县蜀河镇兰滩九年制学校李道庆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二小节。
设计理念
函数的概念学生首次接触,并且函数概念的含义比较抽象、深刻,不易理解。为此,本节课利用上节课的几个具体实例中的变量之间值的对应过程,通过对多个问题的分析,包括表格和图象,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索,共同归纳出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规律,即其中一个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得出函数的概念。学生通过动手探索,合作交流,既掌握函数的知识,又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活动经历与体验,同时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动手探索。
3、函数的概念
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x的值为a时y的函数值。
指出前面5个问题中的自变量及其函数:
自变量:t、x、m、S、x
自变量的函数:S、y、L、r、S
(15~18分钟)
通过训练题目,熟练掌握自变量及其函数的概念和列实际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2~3分钟)
将知识归纳总结,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活动五推荐作业,延展新知
(1分钟)
利用作业将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程序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媒体使用与教学评价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毛
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
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6)讲解课本98页例题1,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强调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媒体使用】
【设计意图】
利用上节课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活动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1、上述问题的共同点:
(1)每个变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
(2)当其中的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在随着变化。
同一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由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探索规律,列出表示规律的式子,然后找出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在这个基础上,本节课学生依然从实际问题着手,研究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函数的概念。所以上节课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分析
教材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的,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函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各种函数打好基础。
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熟悉的某些变化过程,看看其中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试着用两个变量来描述。
4、应用
例1、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思考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
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回顾思考─探索交流─归纳总结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展示所要探讨的问题以及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尽可能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探索方式、表达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预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