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 第4讲 形象鉴赏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基本命题角度 怎样的画面?
有:(1)概括描述画面;(2)概括景物特点;(3)分析景物 4.(2016·全国卷Ⅰ)诗的前四句
描写作用;(4)体悟情景关系。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4讲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因意象悟意境, 入意境明情感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 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高考对形 象的考查侧重于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特征的把握,对形象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价 值的理解、赏析。全国卷以往的题目较少直接涉及形象,而2018年全国卷Ⅱ考查意 象“酒”的作用;2017年全国卷Ⅱ考查了诗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2016年全国卷 Ⅱ考查了“马”的形象以及描写“马”的技巧,全国卷Ⅰ考查了对景物形象的概括 和用意分析,这显示了全国卷命题的一个重要变化——加强对形象的考查,2019年全 国卷没有直接考查。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 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精准审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主要考查意象和意境。
的作用。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回扣教材]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 愁苦类 梧桐、芭蕉、猿猴、杜鹃、斜阳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2.分析意象作用的两步骤和五角度
步骤
内容角度
步骤一
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点。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步骤 二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
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分析作 用,点
出效 果。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 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 “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 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清照《声声慢》)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 居易《长恨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玉门关
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 酒》)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回扣教材]
形象类型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缠绵悱恻、爱恨情长的形象
教材链接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 2.(2018·天津卷)“平畴交远
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 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
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 怎样的画面?
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 3.(2017·天津卷)第二联描绘了
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
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词发展 涵)。
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 2.分析意象作用
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解读诗歌。 (1)(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 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情和景有以下几种关系:(1)以 乐景抒乐情;(2)以哀景抒哀情;(3)以乐景抒哀情;(4)以 哀景抒乐情。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即二者的密切度)来分 析,有如下表达方式: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可以说,“寓情于景”这种关系,情与景之间是零 距离,才真正说得上是情景交融。体悟情与景的关系, 实质上是在感受意境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写景的目的, 是意境分析的延伸。
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诗 (2)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
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写上有何特点?
“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沉淀了特定的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
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5.(天津卷)诗中描写了春 雨后的哪些景象? 6.(安徽卷)这首诗前六句 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 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回扣教材]
特点
教材链接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训练3] (2020·陕西宝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 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 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 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题型一
航
题型二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三 鉴赏人物形象
题型四 鉴赏事物形象
跟踪训练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一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 1.分析意象含义
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考查方式一般是主观题;诗歌中的人物形 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 物形象。
设问方式
1.(2019·浙江卷)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 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 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 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5.(重庆卷)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方略]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附:景物特点(意境)术语
类型 动 静 悲 壮 美
术语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萧疏清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二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 1.(2019·天津卷) “山色远寂
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 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
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 怎样的画面?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答案 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 国的雄心。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中表明 了作者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辛词抒发的则是 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 “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首诗中都使用“吴钩”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代表了战争。两诗作 者借助“看吴钩”“佩吴钩”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不同之处在于两诗表达的 感情基调不同,王诗“报君恩”“系单于头”表明了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 保家卫国;辛词“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抒发的则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 酬的苦闷与悲愤。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三 鉴赏人物形象
题型解读
高考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 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的《将进酒》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柳永的《雨霖铃》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方略]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2]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 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 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2)解题思路:赏析画面,需要先根据诗句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答题 时要抓住“山色”“江光”两个意象,根据“远”“寂寞”“夕”“滋漫”等关键 词加以描述,点明山色因辽远而苍茫寂寥,江水因夕照而溢满金辉的特点。另外, 还要概括出画面的整体特点:寥廓壮美。
答案 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 面。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方略]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两步骤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 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 “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 骤如下: 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 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