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高中音乐_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授课人: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
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
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
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三、教学目标:l、通过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了解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能区分民歌体裁,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尝试演唱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段,感受汉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高中音乐-鼓乐铿锵-学情分析

鼓乐铿锵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虽然属于民间音乐的范畴,因锣鼓乐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生对这样的演奏形式还是有所了解,但因吹打乐主要流行在农村,加之现代音乐的冲击,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是零散的、感性的,缺乏系统的、理性的鉴赏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三首乐曲中,打溜子—《锦鸡出山》是流行与湖南土家族的一个打击乐形式,学生对此缺乏了解,但对演奏乐器和表现手法不陌生,因此比较容易理解;鼓乐—《滚核桃》表现内容是秋天农民晾晒核桃的情境,核桃是泰安的特产,对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和场景想象,这个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鼓乐的演奏方法与艺术表现的学习与体验;吹歌—《童谣》表现的儿童生活场景,是每个学生儿时都有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容易理解乐曲内容并产生丰富的想象,重点在对口噙子音色和模仿能力的了解和体验。
高中《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高中音乐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微能力点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学环境
数字一体机教室和钢琴
教学主题
《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歌曲《一杯美酒》的音乐要素,教师分析音乐要素,使学生知道音乐要素在欣赏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分析音乐要素。
学习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
分析工具
多媒体一体机
分析方法
一体机出示《一杯美酒》的谱例,学生现场分析列举。
学情分析实践方案
虽然高一学生经历了初中三年正规的音乐教学课,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音乐欣赏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入手欣赏音乐作品。久而久之就把古元很有必要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来知晓高一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量有多大。
首先,一体机出示《一杯美酒》的简谱,让学生分别上台列举出谱例中出现的音乐要素(教师可以补充完整)。
其次,请学生现场描述或者用乐器来解说音乐要素的概念及特点(教师总结及纠正)。
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高中音乐_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评价设计:(一)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注重引导好学生参与实践表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带学生们多模仿方言演唱民歌,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形成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兴趣、审美情感。
(二)可通过知识问答、演唱展示、创编、鉴赏、交流、等各种活动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对我国的民歌还很陌生,导致对民歌的关注程度很低,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喜欢。
但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指导识读节奏、视唱民歌主题乐谱,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交流,并作必要的讲解。
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成PPT 演示课件,随时展示文字说明、谱例、图片及音乐音频与视频的播放。
课前设计好本课学习的“课上作业表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记写相关内容,以便课上交流和课后的评价。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音频播放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探究让他们感受到了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
民歌是我国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冼星海说过:“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个会聆听,会享受音乐的人。
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
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
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自己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能认真聆听本节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学习难点单一作品的分析(音乐鉴赏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分为四个历程。
1.【设计环节】第一个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一部分采用视听的方法,安排欣赏一首电影《十字街头》中的插曲《春天里》,并教唱这首歌曲的片段。
简单了解黎锦晖的人物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设置一个问题:中国通俗音乐在这一时期后进入了低落时期的原因。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80年前的音乐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听音乐是不能吸引他们的,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被带入到那个年代的音乐中,对学生理解那一时期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问题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2.【设计环节】第二个历程:新中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欣赏轻音乐作品《青春友谊圆舞曲》。
在听音乐的同时,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这首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讲解圆舞曲的相关知识,带学生体验圆舞曲的律动感。
教师提问: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为什么被轻音乐所取代。
【设计意图】分析圆舞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圆舞曲能自然而然让人产生律动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神奇之处的兴趣。
教师演唱《九九艳阳天》的片段,从歌词表达的意思上说起,由于“大跃进”、“文革”等历史原因,类似于表达爱情的音乐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情调”,所以这类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这样设置是为了强调音乐的时代性。
3. 【设计环节】第三个历程:20世纪80年代的通俗音乐。
这一时期,港台音乐、西北地区音乐还有摇滚等各种类型的音乐共同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
找学生弹吉他演唱《童年》这首传唱度比较高的台湾校园歌曲。
高中音乐-《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理念“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对《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无锡景》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今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推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对山歌》片断,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感受和气氛。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重难点师生合作演唱《对山歌》这一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2009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11届全运会上,当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运动会开幕后,随着热烈的掌声和绚烂的烟花,一起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还有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着一首民歌的主旋律,是哪首歌的呢?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当时的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我要提问。
2/42 5 | 323 | 53 21 | 2 —| 2 5 | 32 3 | 56 56 .| 1 —|12 3 | 23 5 | 65 3 1 | 2 —| 32 16.| 1·12 | 3 2 |6 5 | 5 —| 5 —‖师:这段音乐中有哪首歌曲的主旋律呢?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是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一下《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好吗?(师生同唱《沂蒙山小调》第一段)师:在山东承办的这样一次盛会上,这一段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山东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山东形象的另一种体现。
高中音乐_音乐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学案》课题:《音乐剧》(一)导入:欣赏三个片段,说出分别属于什么戏剧种类?并说出为什么?——音乐剧是怎样的戏剧表演艺术?(二)正课:起源与发展音乐剧四大名剧艺术特征1、音乐剧中的戏剧元素:戏剧——音乐剧基础。
特点:音乐剧中使用言语表达戏剧内容,贴近生活。
2、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①欣赏音乐剧《猫》中片断问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段?②欣赏音乐剧《猫》中另外两段舞蹈片断问题:两个舞蹈片段分别展现什么舞蹈种类?不同的舞蹈种类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学生表演舞蹈环节③总结音乐剧中舞蹈特点。
3、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①欣赏音乐剧《猫》选曲《memory》。
问题: 1、歌曲采用什么演唱方法?2、歌曲使用什么音乐风格?组织学唱歌曲《memory》②欣赏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曲《歌剧魅影》问题:音乐塑造魅影和克雷斯汀怎样的角色性格和情绪?音乐分析:引子:主旋律唱段尾声引导学生参与创作、表演《歌剧魅影》③总结音乐剧中音乐特点。
(三)、小结音乐剧是通过、、的整合来讲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戏剧表演艺术。
(四)、拓展与课后创编:推荐音乐剧经典剧目。
课后创编符合高中生活的校园音乐剧,并参与排演。
(五)、下课《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欣赏三个片段,说出分别属于什么戏剧种类?并说出为什么?(课件展示)——问题:音乐剧是怎样的戏剧表演艺术?(二)、正课:一、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在全世界,音乐剧有两大演出最频密的地方,一个是美国的百老汇,另一个是英国的伦敦西区。
所以音乐剧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起源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另一种是起源于英国的喜歌剧。
在1927年,音乐剧《演艺船》在美国百老汇的诞生就标志着音乐剧的确立。
二、音乐剧四大名剧:60年代,英国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急起直追,诞生了一位音乐剧巨匠——韦伯,全名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他创作的《猫》、《歌剧魅影》,以及另一位音乐剧巨匠勋伯格创作的《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这四部音乐剧被人们称作是音乐剧史上的四大名剧。
高中音乐_鼓乐铿锵-《滚核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乐_⿎乐铿锵-《滚核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滚核桃》教学设计课题:《⿎乐铿锵-滚核桃》年级:⾼⼀年级课时:⼀课时教学⽬标:1.通过聆听,了解《滚核桃》的基本知识2.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奏⽚段和《滚核桃》的⾳频、视频,直观感受《滚核桃》的表演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动⼿学打《滚核桃》的三个段落的⽚段。
初步学会演奏《滚核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探究《滚核桃》三个部分、⼩组学习演奏并展⽰,师⽣共同演奏。
教学难点:学习演奏《滚核桃》⽚段。
教学⽅法:欣赏、⽰范法、启发、提问法、⼩组活动、⾃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题导⼊:师: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看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乐器(⽣:⿎),看来⼤家对这件乐器并不陌⽣,那么本节课咱们来学习绛州⿎乐《滚核桃》。
《ppt1展⽰课题》1.欣赏教师演奏并思考下⾯我就为同学们表演⼀段精简版的绛州⿎乐《滚核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都敲击了⿎的哪些部位。
⽣:略。
师:(PPT2展⽰⿎的结构、和敲击部位)⽼师敲击了⿎⾯、⿎梆、刮击了⿎钉、还交替地敲击⿎槌。
下⾯咱们聆听完整版的《滚核桃》,同学们注意思考⾳乐情绪是怎样的?⾳乐描绘了什么样的画⾯?(PPT2展⽰问题和播放⾳频)⽣:略师:(PPT3、4、5展⽰核桃丰收景象)⽼师想到的画⾯是这样的,⼜是⼀年丰收的季节,农民们采摘、晾晒、储藏这些成熟的核桃时的那种热⽕朝天的劳动场景。
艺术家们在体验⽣活过程当中,是通过敲击了⿎的各个部位,来模拟发出核桃的各种声⾳。
那同学们认为敲击⿎⾯是模拟核桃发出的什么声⾳。
那敲击⿎梆、敲击⿎槌和刮击⿎钉⼜是模拟了核桃发出怎样的声⾳?⽣:略。
2.分段欣赏《滚核桃》:“头部”师:绛州⿎乐是⼭西最具民间特⾊的⽂化之⼀,并被载⼊了⼈类⼝头和⾮物质⽂化遗产,《滚核桃》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进⾏分段聆听,这⾸作品分为三部分:头部、⾝部、尾部。
(PPT7展⽰作品结构)⾸先我们来聆听“头”部分的⾳乐,(PPT8展⽰问题)同学们注意思考这段⾳乐敲击了⿎的哪些部位?描绘了什么劳动场景?(PPT9展⽰“头部”谱例)⽣:略。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设计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把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把欣赏体验作为发力点、把情感熏陶作为落脚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熏陶与音乐教育。
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程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这一节共两首作品,一是中国声乐作品《一杯美酒》(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和一首外国器乐作品《轻骑兵序曲》(德奥作曲家的轻歌剧序曲)。
其内容旨在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等,理解音乐语言,学会聆听、分析音乐作品。
作为中国高素质的年轻学子应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作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所面临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步入高中之后的第二堂音乐课,对于本堂课都怀有较高的兴趣,同时相较于高中生来说,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的认知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与把握课堂知识。
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一学生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上好这一堂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节奏练习中,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2、在音乐作品中分析音乐要素。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一、通过聆听音乐,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发现形式要素,并分析其作用。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在对本校高一年级12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89%的学生喜欢音乐,有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有2%的学生表示对音乐不感兴趣。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或者是外国音乐,在接触音乐的过程多以电脑网络为媒介,可见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是比较盲目和随意的,缺少正确的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因而学生缺乏对音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过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和学习中提不起精神,有时甚至学生直接听不下去,造成学生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民乐篇》教学反思音乐组本节课于2013年参加市优质课评选并于2014年9月11日在市教研会上有幸被推荐一节公开课,能够在全市老师面前有一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我在这节课上又有了更新的想法和设计。
《民乐篇》我是按教学大纲“悲欢离合”的教学情绪路线进行设计的,导入环节用民族管弦乐团的《春节序曲》作为“合”的部分,重点讲解“悲欢”《江河水》和《火把节之夜》,“离”用《夜深沉》作为教学反馈环节最后出现。
《民乐篇》这节课我认为不太好讲,因为对于这种民族传统的、古典的知识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再有学生平时接触的也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环节的设计和具体的教学中就得下点功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引起兴趣,在设计中我采用了几个方面进行乐曲分析。
一、《江河水》在第一段中采用了对比唱谱的方法,即将没有装饰音的乐句和有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对比聆听,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乐器采用装饰音的演奏方法去模仿人的声音并表达情感,足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及装饰音在旋律中的作用。
二、第二首乐曲《火把节之夜》段落清晰,完全可以充分教给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段落的情绪处理,让学生有成就感并参与到教学中来。
高中音乐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音乐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目的:上学期已完成教学任务,对所代班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总结,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坚持视唱练声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学情分析内容:为了使学校音乐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系统工程;为了将学生被动学习与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我们根据当代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练声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是音乐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发挥学校音乐优势,挖掘潜力,增强活力。
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深化学校音乐改革。
走学校音乐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主题:八年级的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举例来说,八年级一班同学,这个班同学相对来说,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兴趣较高,学习兴趣浓厚,八年级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2、教学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3、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课外教学活动和音乐竞赛水平,学校的音乐工作除音乐教学以外,还有课外音乐活动和音乐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音乐工作的重点。
4、学习难点:在音乐课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做好音乐培养。
3、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调查法、问卷星工具。
高中音乐课堂的学情分析研究

高中音乐课堂的学情分析研究[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的分析研究,是对新课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也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情分析常被忽略,许多音乐教师不了解其重要性,也不清楚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笔者以怀化市第一中学为例,结合自身实习的教学案例,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情分析的运用策略及其功能与价值,以期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中音乐教学;怀化市第一中学[中圖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061-07[收稿日期]2018-05-14[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湘教通〔2016〕276号;16A134)。
[作者简介]肖慧婷(1996—),女,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
(长沙410081)依据国内外有关学情分析在国外,有关学情分析有多种表达,如:分析学习者(analyze learners)、学习者特征(learner’s characters)、分析学生(analyze students)等。
奥·苏泊尔在其专著《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中写道:“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即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奥·苏泊尔认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分析学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美国W·迪克所著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一书中把学习者称为“目标人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了解“目标人群”,即“学习者分析”。
在国内,我国学者对学情分析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最早提出学情概念的是黎世法的“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学情分析有一个基本共识: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进行有效教学而对学生有关学习的情况展开的分析研究。
高中音乐_《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模块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充分利用教参及音响资料,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及视频的新奇。
让学生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多思考、多分析、多实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重点欣赏《黄河船夫曲》,通过打节奏、唱旋律等音乐方式深入体验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聆听、感受《黄河船夫曲》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体验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教材分析一、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浓郁的民族精神的学习气氛中体验音乐的震撼力与号召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了解学习冼星海简历的前提下,以欣赏《黄河大合唱》为主要内容,由于作品有八个乐章,不可能逐一欣赏,因而可有详有略,重点聆听,从“最熟悉的一曲”切入,加以分析,讨论,并拓展到钢琴协奏曲《黄河》,使整节课,在活跃的气氛下,有音乐有思想升华。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唱法谈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电教电子琴等二、课堂教学课前问好导入:教师演唱《黄水谣》第一乐段提问:这段描写了什么景象?奔腾不息的黄河及生活在母亲河两岸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人民完整欣赏《黄水谣》思考作品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喜→悲作品是《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作曲是谁?(冼星海)教学过程一起走进《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简介观看《黄河大合唱》背景视频一)整体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思考 1、展现了什么场景?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2、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部分(朗诵+三部分)二)分段欣赏《黄河船夫曲》1.欣赏朗诵部分全体男生起立有气势朗诵在钢琴激情的伴奏下,像吹响的号角。
高中音乐_《茉莉花的芬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茉莉花的芬芳课型:音乐鉴赏课时:一课时选用教材:《音乐鉴赏》(花城版)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一节“音乐的传播与交融”——“茉莉花的芬芳”【教材分析】本课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江苏民歌《茉莉花》产生于明清时代,旋律充分表现了婉转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音乐。
《茉莉花》更有其不同的色彩,其中河北民歌语言朴实,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运用方言演唱,明显体现出当地的民歌风彩。
通过赏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会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置身于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通过学唱和创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并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生活情操。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易激发。
在课堂上,提倡自主学习,发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情感领悟与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歌剧《图兰朵》与《茉莉花》的联系,会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主题音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南北《茉莉花》音乐特点和风格的分析,了解风格形成的原因,运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新课,对作品进行个人创编。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了解不同音乐形式、在各种重大场合中演奏的《茉莉花》,知道《茉莉花》在国内外舞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地位,并以此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展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会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主题音乐,通过学习《茉莉花》从而认识到不同场合音乐的不同表现方式。
本节课难点是通过听赏—体验—引导—讨论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评价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聆听、讲授法、比较欣赏、感受想像、参与体验、探究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二胡单簧管笛子【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宋祖英与席琳.迪翁演唱的《茉莉花》视频上课师生问好!一、新课导入在上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课前播放莫扎特作品《第四十交响曲》。
【设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音乐?音乐都包括哪些种类?什么是音乐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简单的说:音乐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一种时间的艺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种情感的艺术。
2、欣赏《长江之歌》、《百鸟朝凤》、《葬礼进行曲》三首歌曲。
【设问】:这三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三首音乐作品产生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长江之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百鸟朝凤》比较欢快、愉悦;《葬礼进行曲》是一首哀乐,基调哀伤、悲壮。
正是因为他们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等音乐要素的差异,所以导致了音乐风格的差异,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音乐要素,从聆听当中感受音乐要素,从学习音乐要素的过程中,学会聆听。
(二)、新授过程1、音乐要素【设问】:你们知道音乐的要素包括什么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织体等。
2、节拍(1)、了解节拍的概念(2)、学习四二、四三、四四拍子的指挥图示(3)、欣赏《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雪绒花》三首歌曲【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乐曲的节拍,在听出乐曲的节拍之后,用双手跟随着音乐挥打出节拍。
3、节奏(1)、了解节奏的概念。
【设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节奏吗?在我们生活当中,哪些方面体现出节奏呢?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后师小结。
师小结:节奏:长短音有规律的组合,主要以音的长短关系组织音乐,它是曲调的骨架,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之一。
(2)、教学生击打节奏(3)、创设情境,学生自编节奏【活动】:师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床边一条节奏;然后写在黑板上,一起击打这条节奏。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学情分析(大全12篇)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学情分析(大全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音乐教学计划学情分析(大全12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现在谈谈本学期的体会。
我认为,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刚开始上课学生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的掌握缺少系统学习,如果按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所以在刚接手的时候,开始的几堂课我没有上新课而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从后来的结果看确实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我会尽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
学习乐理知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感到厌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上课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
我的竞赛中每次都设有奖励分和处罚分,奖励分主要是奖励给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个别能抢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个人也可以为小组获得奖励分;处罚分则是针对小组中有违反纪律的现象。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
热情高涨。
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热情高涨。
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对于学习歌谱,学生的畏难情绪特别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自信,我有时会在黑板上写些学生特别喜欢的歌谱,让大家哼唱然后猜是什么歌曲,当公布答案时,学生们都很激动,巴不得马上学会。
有时我也会布置学生准备一首他们自己喜欢的曲谱歌词,当然最好是老师没听过的,然后我用最短的时间演唱给学生听。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对歌谱的学习兴趣果然增添了不少。
现在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们学会了不少歌曲,欣赏了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也能看着歌谱简单唱出来,虽然还没有达到我设想的那么好,但看着他们的进步,我还是感到欣慰。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虽然比较极端,但想想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连海伦凯特都可以成为那么优秀的人,还有怎样的学生是教不好的呢,作为老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真心关怀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真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