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股潮流。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此,制定和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至关重要。
一、战略目标首先,确定战略目标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这需要从国家的发展需要、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期望等方面进行考虑。
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因此,我们可以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视野:通过学习外语、参加交换项目、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国际化的思维方法,了解多元文化背景。
2.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国际化视野下的学科领袖人才。
推动相关专业的国际课程体系建设,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3.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强化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英语等级考试,以提高能力水平。
4.跨文化交际技能:加强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注重文化差异的意识和交流技巧的掌握。
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为未来的国际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策略选择确定战略目标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策略。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多种多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教育体制创新: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构建以培养学生国际化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加强各种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开展跨专业、跨领域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多元化的课程设计:通过开设不同形式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语言课程、文化课程、流行文化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开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课程开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国际化人才引进:引进国际化的优秀师资和人才,搭建专业领域内国内外合作平台,提供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科技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必须强化国际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前景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在介绍国际化人才之前,首先要明确人才的概念。
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智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
而国际化人才则是指在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下,具备跨文化和跨国界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合作精神,能够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色的人才。
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航空、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化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由于全球经济高度融合和互联系统的构成,国际化人才越发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关注。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和企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经济的全球化。
全球化是国家、公司和个人之间信息传递、财政捐款和技能转移所产生的相互关系。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能够建立全球化的人才网络,促进跨国界、跨区域合作及投资,有利于加快全球经济发展。
其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跨文化人才的需求,而且也可以保证人文交流的有效进行。
再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可以增强事业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向世界和发展至顶峰。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层面开始实施。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从学术、专业、语言、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入手,进而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1、在学术和专业上,需要注重把握各个专业特色并提供更加对外开放的课程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定位,明确培养学生具备哪些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可以从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明确,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具备国际化素养和经验。
可以通过引进海外教师和学者、开设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可以引入国际化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国际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素质。
还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学生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估和认可。
可以通过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建立相关的评估机制,从而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对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需求。
国际化工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素质和全球化视野。
当前我国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挑战。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一、现状与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当前我国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实践机会。
在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国际化意识不足很多中国的工程人才在专业技能上有着很高的水平,但在国际化意识上却存在欠缺。
他们往往缺乏对国际标准、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了解,更缺乏国际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机制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和企业在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过程中缺乏一套系统完善的培养机制,给学生和员工提供国际化交流、实践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他们的国际化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外语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中,外语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前很多工程人才的英语水平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二、思考与对策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工程人才,我们需要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可以开设更多的国际化课程,组织国际化实习和交流项目,引导学生从全球化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加强国际化教育在培养工程人才的过程中,加强对国际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相关的国际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并培养他们的国际化思维和能力。
3.健全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
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学生和员工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实践和培训机会,构建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国际化培养平台。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案例分享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案例分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
一、美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先者之一,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留学项目、交换学生计划以及国际实习等方式,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同时,美国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德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德国高等教育以其严谨和实践性而闻名于世。
德国高校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德国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此外,德国高校还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参与交换项目和国际实习,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工作经验。
德国高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外进行实习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其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中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学生和教师资源,推动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中国高校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和交流平台。
此外,中国高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实习和交流项目,提升其国际交往和跨文化合作能力。
四、案例分享:清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清华大学积极与国际一流大学和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清华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能力培养,在校内开设国际化的英语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实习项目,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交流机会。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
在这种大趋势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共同的需求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一、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全球化时代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国际化素养和背景的人才。
这其中不仅包括了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技能等语言方面的素质,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跨境合作、创新思维、独立思考、环保意识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的研究非常重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系都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培养模式。
学者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
1. 发扬中西合璧的传统优势李约瑟的《科学技术和中国文明》指出,在中华文明最辉煌的时期,中国在科技和工艺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逐渐与西方的科技文明产生分裂,这也导致了中国现代科技的落后。
然而,当今中国正在追赶西方国家,这就需要发扬中西合璧的优势,通过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增强国际化水平。
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其他非西方文化的国家和地区。
2. 建立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建立国际化的教育体系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系,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开设国际化课程,引进外籍教师,开展留学生交流等方式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3. 建立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和体验,丰富学生的学术和文化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提供语言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国际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引进外国学生和优秀教师引进外国学生和优秀教师是提高国际化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外国学生可以带来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引进优秀教师可以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能,推动本土教育的国际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快,不断加深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使得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不同国家的学术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国际化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教育国际化战略、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引进外籍教师和学生等,以促进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人才的培养已经不仅限于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而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进行协同和互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海外人才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的探讨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国家及不同高校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教育思路的不同对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过,不论是哪种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海外交流项目: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海外交流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的海外交流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高级人才。
2、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各高校也需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计划,以确保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背景和全球视野的应届毕业生。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各高校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
通过聘请具有海外学习经验以及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或者采取招聘外籍教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具有国际化思考和经验的教学模式。
4、增强考试机制:目前,许多高校和企业为了确保人才质量,都采用了一些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试,如雅思、托福、GRE等。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频繁发生,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语言技巧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应积极推行国际化课程。
在校内设立相关的留学生教育项目,充分利用境外留学平台,将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相结合,提供海外交流的机会和实践经验。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国际化课程,帮助学生学习不同文化和语言,培养跨越文化和语境的能力。
此外,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留学项目,扩展视野,开拓眼界。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国际化人才的语言培训。
语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流利的英语能力,还需要学生掌握其他语言,尤其是汉语。
学校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提供英语培训和测试服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
同时,高校也应该提供其他语言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多语言技能。
再次,学校应该注重国际化人才的训练和实践。
在教育中,训练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实际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业、企业、文化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实际的帮助。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培养。
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关键在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及多方面风俗习惯传承的平台,包括培养跨文化情感和跨文化引导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国际交往礼仪和文化差异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提供完善的学习课程、多样化的语言培训、多元化的训练和实践和跨文化的教育培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为各行业提供更好的国际化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与实践
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与实践高校人才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高校人才培养开始注重国际化。
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与实践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为何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不同国家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各种领域的专业人才,在人才缺口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在海外寻找合适的人才担任高级职位。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这一需求,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优秀的国际人才。
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还有助于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这些人才可以为国际交流搭建桥梁,促进国家间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沟通,为全球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实现:1.吸引国际学生高校可以通过招生宣传和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国际学生来读本校的学位课程。
通过与外国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国际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国际化教育的水平。
2.拓宽教育领域高校要积极拓宽教育领域,提供更多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扩大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学生。
3.建立国际化教育平台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国际化教育平台,提供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渠道和机会。
例如,开展特别的国际交流项目、国际学生互换计划等,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国际化教育的挑战和目标实现国际化教育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1.语言和文化差异由于学生和教师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教育过程中的交流问题。
因此,高校应当制定措施,提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培训和支持。
2.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国际化教育要求高校教师有广阔的视野和领域经验,而这需要高校加强对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特别的招聘和培养计划来吸引和培养国际化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满足国际化需求,各国在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探索最适合自己国情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性思维的人才,他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和深入的学科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其次,具备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多元文化环境;再次,具备熟练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能够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最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引入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外语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等,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交互式教学、团队合作和项目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在实践环节上,应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实习、交换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实践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留洋式”培养模式、“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本土化”培养模式等。
留洋式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前往国外名校深造,通过接受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的磨砺,培养国际化的能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引进外籍教师和学生,同时鼓励本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本土化培养模式是指在本校内部建立国际化课程和教学体系,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挑战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在于打破传统的学科和文化界限,构建全球化思维和合作的平台。
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学生的选择和培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的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与实践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建设和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与实践。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定义国际化人才是指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国经济和人力资源竞争的主要因素,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内容1. 培养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计划的制定。
制定培养计划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考虑。
学生在入学时应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选择专业;选课时应参考专业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2.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应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按照国际化教育的理念、目标和要求进行设计。
其中,需要涵盖国际化文化交流和语言技能、国际贸易知识、跨国企业管理和国际化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开设国际交流课程、国际认证课程和实践课程,如交换项目、实习项目等。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能力设置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方法应适应性强、强调互动和反馈,可以采用小班教学、项目学习、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方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国际化教师团队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以身作则,塑造学生的双语环境和国际化教育氛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质。
应通过广泛的国际招聘、培养、引进等途径,积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成长提供保障。
4. 海外交流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籍教师和海外交流项目也要考虑到。
必须重点规划和组织学生到国外学习或旅行,增强学生内向,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外部经济,加深了解国际文化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于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国际化工程人才具有跨文化背景、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能够熟练运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工程知识和技术,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型能力。
对于国际化工程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思考,以适应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工程人才需求。
一、国际化工程人才建设的实践1、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校教育层面,需要引入国际化课程,加强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校还需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在企业层面,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为有国际背景和经验的工程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还可以通过引进国际化项目和团队合作,促进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工程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关键。
在工程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入国际化教材、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开设国际化教学项目,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和教师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性的工程项目与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实践能力和经验。
3、建设国际化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1、培养综合素质和复合型能力国际化工程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多语言应用能力和国际化业务开展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知识和技术,熟练运用国际化的工程管理和实践技能。
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型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国业务开展能力。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跨国竞争意识和国际化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职业素养和全球视野。
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实践
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实践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化人才成为时代的需求。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在本国有深厚的根基,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本文将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培养模式、培养策略以及案例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第二章: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传统学科教育模式、交叉学科教育模式和跨国合作教育模式。
传统学科教育模式是指将学科知识进行分门别类传授,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形成专业素质。
交叉学科教育模式是指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学科门类,如信息管理学、生物化学等。
跨国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将不同国家的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
第三章: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语言教育、实践教育、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语言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多语种的能力。
实践教育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文化教育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案例1、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跨文化教育。
哈佛大学的国际教育中心提供语言课程、文化活动、海外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提高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亚洲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该校将国际化教育贯穿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国际化教育结构,包括交换生项目、海外实习、跨文化教育课程等,培养学生具备国际领导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中国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该校开设双语课程,引进了大量外籍教师,同时为学生提供国际实习机会、海外交流计划、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社会和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才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概念、发展背景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出发,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概念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合作精神的人才,能够适应全球化潮流,具有国际背景和国际经验,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扬我国威。
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国际化的劳动和竞争环境。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1.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之间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随着全球教育合作的不断深化,各国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标。
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3.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些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能够胜任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老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的师资力量来指导学生,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无法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各国高水平教育机构和企业纷纷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考虑不同学科领域和专业的特点。
例如,对于工程和科技类专业,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商科和金融类专业,则需要注重跨文化交际和跨国合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考虑机构内部多样化的因素,比如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和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具体实践中,这个模式需要深入挖掘公共教育资源、引入外籍教师和学者、组织国际交流和参观以及提供跨国实习和研究机会等一系列手段,在全方位和多层面上提供学生综合性的国际化培养。
二、不同类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1.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学习资源,同时关注与国际化标准匹配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和教学平台的建设。
通过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学术合作和学生交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使学生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具备交际和多元文化的认知能力。
2.海外留学海外留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
留学生可以在国外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文化,并且有机会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拓展自己的国际交际能力。
同时,海外高校通常也会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3.境内一流大学境内一流大学虽然没有海外留学的优势,但在国内已经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体系,并在市场上拥有广大的认知度和声望。
这类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加强与境外高校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与企业、社会的交流和合作。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全面加强,未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将会更加明确和多元化。
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国内高校间的合作,更需要推进国际合作与共享开展跨学科研究,构建更为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使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培养国际化人才”办学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有 普世价值 的价值观 。教育 的国际化指 的是培养 能继承 本 民族 文化优 点 ,正视 局限 ,能 尊重 、理 解包容其他 文化 的
国 际化 人 才 。
学 校在对 国际化教 育及人 才 的认 识拟 定 了育人 目标 , 提出 “ 立 足现代化 ,培育面 向未来 的国际化人才 ”的办 学
1 . 具 有 现 代 人 意 识 。 面 向未 来 的 国 际 化 人 才 ,应 具 有
现代 人 的 “ 民主 、开放 、多元 、发 展” 的现代 化意识 ,学
会 与他 人 沟 通 和 交 往 ,观 念 平等 、民 主 。 2 . 具 有可持 续发 展 的能力 。面 向未来 的国际 化人 才 , 应 该 是 基 础 知 识 扎 实 .掌 握 科 学 的 学 习 方 法 ,学 习 兴 趣 浓 . 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 、生 活 习 惯 :兴 趣 爱 好 广 泛 : 学 会 不 断 反
( 一 )观 念 的 现代 化
二、 “ 立足 现代 化 。培 育面 向未来 的国 际化人 才” 办学 理念 的实 施
具 有 国 际视 野 的人 才 .首先 在 观 念 上 应 该 是 “ 现代化 ” 的, “ 现 代 化 ” 作 为 我 校 的核 心 追 求 ,学 校 从 2 0 0 5 年 开 始 就把 “ 现代化 ”诠释 为 “ 民主 、开 放 、多 元 、 发 展 ” 四 个 主题 词 , 以此 引 领 学 校 的 工 作 ,推动 学 校 的全 面 和谐 发展 。
优 势 ,提 出 “ 立 足现代 化 ,培育 面 向未 来 的国际化 人 才”
的办 学 理 念 ,并 在 教 学 理 念 、教 育 目标 、 教 学 过 程 等 方 面
进行 国际化 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实践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化人才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普遍认可的需求。
然而,如何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我国当前情况,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实践。
一、加强研究与实践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领域学科的特点,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在国际商务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外贸技巧、语言能力、文化敏感度等,并通过参加实习、考察等实践活动,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国际交流开展国际交流是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高校、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拓宽学生和员工的国际视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和员工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情况,达到交流和提升的目的。
同时,由此也能够推动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和交流,学习和创新。
三、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了使国际化人才具备国际竞争力,高校和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化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这些课程应包括语言基础、专业技能、国际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涵盖多个领域和技术,为学生和员工开放各种专业技能。
通过开设这些国际化课程,不仅能够满足我国企业对国际人才的要求,也能够为学生和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
四、注重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引进和留住对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也非常重要。
高校和企业应加强与外国知名高校和企业的联系,在招聘和培训方面,增强人才的履历和能力。
同时,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加强营销工作,让优秀的人才留在本国。
五、提供丰富的奖励机制制定良好的奖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
高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奖励系统,鼓励人才进行创新和科技研发、业务拓展,同时也要提高人才的薪酬和保障工作,给予人才充分的空间和机会,为人才的成就和创造提供更多的支持。
最后,通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我们可以加快我国各领域的发展。
当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与实践
当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与实践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具备跨国思维和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员工,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出国留学和跨国工作的能力。
因此,培养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以当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与实践为主题,阐述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趋势和目前国内高校所采取的实践。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首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是全球化,其根源在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交流和跨国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化人才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从国外来华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到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全球性企业的研发员工,都属于国际化人才的范畴。
其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是多元化,意味着不再只强调英语能力和海外经历,而是需要更多的跨文化素质和强大的国内外双胞胎式文化素养。
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日趋重要。
此外,与国际化的多元化趋势相关的是"本土化"也越来越重视,也就是说,本土语言文化知识同样需要学生去重视与学习。
最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是个性化,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志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看准个人特长(或优势)方向并在相应方向上下功夫。
二、国内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在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也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多种语言的教育模式被广泛采用。
自主招生中,很多大学都将多语种的教育作为优秀学生的入学条件,以此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加入教育队伍。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多语言需要,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外语课程,并注重实践活动的培养。
其次,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是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中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充分接触国际化视野,获得实践锻炼机会,提高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实践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实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拓展国际市场。
这也意味着,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这种趋势。
在智能机器人的浪潮冲击下,只有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实践。
一、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之间开展贸易往来的机会越来越多。
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此时,企业需要拥有更多具备国际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素质的人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商业环境。
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和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多元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有人才拥有国际背景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而人口老龄化和科技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机构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正在试图寻求一些最好的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素质的人才。
由于各国的教育机制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中会存在一些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1. 语言教育体系语言是国际化人才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训练和提高,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技能。
为了提高语言水平,不同的教育机构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一些高等学府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增设语言课程。
还有一些学校提供双语或多语教学环境,以提高毕业生的语言水平。
2. 文化体验为了培养具有跨文化传播技能和意识的人才,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文化交流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和文化。
这些活动包括学生的海外交流项目、邀请外籍教师和研究员到学校,以及安排交流活动等。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是目前教育领域需要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来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国际化人才是指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化工作经验以及适应国际化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从宏观角度看,他们是具备导航功能,能够推动世界发展的人才。
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是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和发展,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化人才能够顺畅沟通各种文化,了解各种文化习俗,适应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2、卓越的专业技能: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不断跟进发展潮流。
3、国际化工作经验:能够参与国际化项目并独立完成,积极拥抱挑战与国际化环境。
4、国际视野:具备全球视野,了解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分析国际市场形势,参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实施。
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1、教育国际化模式教育国际化模式是一种通过创造性地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融入教育体系中来达成国际化教育目标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2、员工出国深造模式员工出国深造模式是公司或企业将自己的员工派往海外大学、研究机构等深造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增强员工的国际化视野与文化素质,培养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从国外学习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
3、海外实习与交流模式海外实习与交流模式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或机构可以与国外公司或机构展开合作,让实习生或工作人员前往海外进行工作实践和业务交流。
4、双学位与双语言培养模式双学位与双语言培养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中外两所高校的学位,并且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江琦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
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实践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间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有效提高教育實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简称天河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践行教育国际化理念,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定位,科学地制定了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确定了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办学方向,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从管理国际化、平台模式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环境国际化五个方面着手,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制度和管理架构,搭建平台、多样化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构建国际化校园环境,探索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天河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管理国际化
1.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天河学院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院所为平台”的国际交流运行机制,树立先进的教育国
际化理念,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使国际化发展战略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动力。
学校出台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管理办法(修订版)》《国际项目班学生英语课程免修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出国学习交流。
特别是修订了《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转专业和分流暂行办法》和《创新学分的管理规定》,确定了学分互认转换原则,使境内、境外培养模式接轨;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比赛、海外短期游学等各种形式的海外交流,健全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
2.完善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组织架构。
为了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营造多元文化的环境,以及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天河学院于2015年将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改为实体教学机构——国际教育学院,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学校学生国际教育工作,组织策划并开拓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国际项目班的日常教学和学生赴国外合作高校学习的相关事务,不仅拓展了学校原有的国际交流项目,同时也将国际交流合作的范围扩大化,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创新。
(二)平台模式国际化
天河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拓展境内、境外优质教育合作项目,搭建宽广的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形成了多样化的学生联合培养模式。
首先是积极推进境外学校间交流项目发展,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洲莫道克大学、美国中西州立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16所世界知名大学开展“2+2”“3+
1”“3+1+1”“3+2”等多种形式的校际联合培养、学分互认项目,并合理优化交流的区域和学习期限,直接受益于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培养模式的选择,毕业后可以同时取得境内和境外的学位,节约留学时间与成本。
除此之外,与泰国博仁大学共同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渣打银行合作建立了国际金融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多元选择的广阔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境外联合培养学习国外的课程并取得学位,还有机会利用国外学校资源和课程设置在国内培养自身国际化能力,到外资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境内境外的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实施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
(三)课程国际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指导文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天河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构建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设立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模块,开设了《中国文化》的双语课程,《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全英课程,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雅思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课程以及雅思冲刺培训课程,体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统一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解决了学科系统性和职业指向性的矛盾。
第二,开设了符合国外高校要求的国际化课程,兼顾境外、境内学习学生。
对比国外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天河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注重在前两年的课程安排中尽量开设国外高校所要求的课程,同时提供双语教学或者全英教学,从而进行良好的课程衔接,进行学分互认。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在第三、第四学年回归该专业所在学院管理,课程与该专业所在学院保持一致,兼顾了境内、境外学习学生的课程安排。
第三,学习国外高校的学分制度,进行了学分制改革。
尽可能多设计选修课,不仅每个课程模块里有选修课,还设计一个独立的选修课模块——拓展课程,促进因材施教,设计辅修课程,包括副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三类课程,满足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课外项目纳入总学分,进一步完善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
第四,学习国外高校的课程设计,增强了实践教学比重。
将加强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规定了必修的集中实践课和分散的课程实践,确保了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较高也较合适的比重。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平均占比
38.83%,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平均占比42.59%。
在方案修订过程中,天河学院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注重多方参与,广泛调研,充分论证,严格评审,集思广益,倾听广大教师、学生、国外合作院校、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了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构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学分结构,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实、专业口径明、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四)师资国际化
为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收展,天河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国际班学生安排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资源,任教教师均有在境外学习或取得境外学校学位的经历,提供全英教学或双语教学。
为提升师资水平,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一方面,天河学院加大培养本校教师的力度,选派教师参加跨文化交际、雅思等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引进国外教学资源,邀请国外合作院校专家、学者来校举行讲座,积极推进科研国际化,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国际交流。
这些举措巩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根本,不仅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国际学术规范,学习学科前沿知識,体验国外课堂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环境国际化
为构建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天河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文化周活动,邀请国外合作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全英文讲座,邀请国外院校的校方代表来校进行院校的宣传,归国校友进行留学生活分享,旨在构建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学贯东西,培养国际化文化交际能力,明确未来求学、就业目标。
四、需要改进的方面及展望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西化”,也不等于“全球化”,而是建立在本土国情和文化基础之上的国际高等教育合作,旨在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吸收,产生互动,实现创新,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国际交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天河学院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由于经验较少,仍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进一步完善,如引进国外留学生和国外合作院校教师资源,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适应世界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7-29.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朱晓晗,路阳,黄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6(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