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四书五经
对比
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学校:七技
2
永恒性
历史性
民族性
社会属性:
生产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
不平衡性
教育的功能
1
按照作用对象 按照作用方向 按照呈现形式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 隐藏功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下)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神话起源说
朱熹最早提出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古印度: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 雅典:尚文
封建社会
西汉:太学,鸿都门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二馆
近代教育 20世纪以后
宋元:书院 明清:1905年废除科举 国家重视、干预教育、公立教育崛起 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与宗教分离 教育精制化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现代化 终身化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上)
教育概述
“教育”的由来
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者:主导作用
教育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主体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中介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利托尔诺、沛西能 正式提出 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 最科学
口诀:本能生利西 心理仿孟禄 米凯爱劳动
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
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教学内容单一,不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夏:庠、序、校

小学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小学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外烁论 (强制灌输)
儒家经典(崇尚 书本)
(三)教育的内涵
各种论述的共同点 是什么?
• 卢梭(法) “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 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 裴斯特洛齐(瑞士)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 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
• 康德(德)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 (2)影响的结果 :“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 教育”
• (3)影响的方法:“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 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
指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 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的起源 • 教育的概念 • 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的起源 • 老猫教小猫捉老鼠是教育吗? • 小明看见妈妈在擦桌子,也拿块抹布擦桌子,这是教育吗? • 妈妈让小明拿块抹布按照她的样子擦桌子,这是教育吗?
(一)生物起源说
• 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 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 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 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动 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 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 基础知识 • 读、写、算、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 良好的学习习惯 • 各种思维能力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节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教”和“育”⼆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甲⻣⽂中。

“教”字意含有⼈在执鞭示范演⼘,督促着站在旁边的孩⼦学习;“育”字则如妇⼥养育孩⼦之形。

可⻅,我国古代象形字就赋予了“教育”⼀词“示范”“培育”之义。

⼀般认为,最早将“教”“育”⼆字合起来使⽤的是孟⼦。

(⼆)教育的概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指出,只有受过⼀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个⼈。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活,教育即⽣⻓,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绝⾮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个⼈格⼼灵的“唤醒”过程。

教育不但要把⼈隐藏的能⼒与⾃我的本质挖掘出来,还要使之显现于⼈的有规则的社会⽣活之中,这是教育的核⼼所在。

共性:教育是培养⼈的活动,是促进⼈身⼼健康发展的过程(直接和⾸要⽬的),教育活动是顺应⼈性、社会发展之需要的。

教育的定义⼴义:⼴义的教育泛指⼀切增进⼈的知识与技能及影响⼈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如对⼈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培养,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通常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的活动。

含义或特征①教育是⼈类特有的⼀种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以影响⼈的身⼼发展为直接⽬标的活动。

③教育是使⼈的身⼼向着“积极”的⽅向发展。

概念:①教育是培养⼈的⼀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化、传递⽣产经验和社会⽣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②以⼈为对象以促进⼈的发展为直接⽬的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的发展包括丰富的内涵:知识·技能·品德·性格·能⼒·兴趣·情感·意志·身体健康等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概念:“教育者”是⼴义教育中的概念,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品德等⽅⾯起到教育影响作⽤的⼈,都可称为教育者。

小学教育源流

小学教育源流

思考:为什么这样要求小学教育?或者说为什 么对小学教育有这样高的要求?
第二章
小学教育的特性
• 小学教育的功能——基础性 基础性怎么理解?
从三方面来看,分别是 小学生 教育 社会
从小学生来看,小学教育为其 • • • • 奠定身体素质的基础 奠定智慧品质的基础 奠定道德品质的基础 奠定人格品质的基础
• 阅读以下文章,了解各国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存 在的问题。 • 关于中外基础教育的争议
• 讨论:你理想中的小学教育是怎样的?(可以 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思 考)
• 一所现代小学是使校内每个儿童都感到自己没有被 忽视的小学。 • 一所现代小学必定参与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的教学革新。 • 一所好的小学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小学与中学 之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存在“令人恼火的门 槛”。 • 一所好的小学必定关注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对学 生尽可能采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对困难学生提供 特殊帮助。
• 思考:人口结构的变化会给教育结构带来怎样 的影响?
资料:人脑发育的关键期
•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 期,在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 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到环境的影响。 关键期内,某些脑功能的建立要比到青春期脑 发育成熟以后更容易。关键期内适宜的刺激和 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 展的重要前提。与人脑发育关键期概念密切相 关的是脑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即 脑可以被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 和经验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 人格特征包括5个维度:智能特征、认真自控、 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外倾向性。 • 幼儿人格在3一6岁间均呈持续上升的发展趋 势,其中3一4岁增长最快,4一5岁持续发展,但发 展速度放缓,5一6岁趋于平稳。 • 在小学阶段,除认真自控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 势外,其他4个维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发展速 度放缓、最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发展的关键阶 段在6一7岁。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小结:
上述六种观点,除神话起源论明显缺乏科学依据 外,其余大体可分为两类。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将教育看作无意识、 无目的的活动。前者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 的一面,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 颇;心理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对儿童学习的意义,也 有其合理性,但对此过于强调,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 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二)古代社会教育
金属工具代替石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标志着 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古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剩余劳动产品逐渐增多,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 级。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第 一次分离,产生了官吏、僧侣、学者和艺术家等知 识分子,社会文化日渐丰富,促成了教育从社会生 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在我国古代,读书、做文章是“代圣人立言”,或 解释圣书,总离不开引经据典,谁的经典学得多、记 得熟,谁就最有学问。这是一个“过去统治着现在、 权威统治着众生”的时代,教育内容具有强烈的保守 性和封闭性。即使是一些具有革新思想者,在自己的 行为上也不得不表现出这一特征,即打出古人的旗号, 采取托古改制的手段。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表现: 宓羲:教民以猎 燧人:教民以渔;钻木取火 神农:教民以耕;尝百草
2.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原始社会生活中教育主要是以“巫”承 担:“以巫为师”。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 密切联系,主要在宗教活动中进行,宗教活 动蕴涵教育意义。表现形式有冠礼(青年 礼)、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Letourneau) 沛西·能(Percy Nunn) 理论基础:生物进化论 主要观点: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而且 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生存竞争的 本能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动物为了自己的物 种和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 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育基础完整ppt课件

小学教师资格证-第一章-教育基础完整ppt课件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 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 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
4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 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 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 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 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主讲:郑小芳
.
1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 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 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 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 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 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
20
二、学校的运行机制
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 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 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 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
21
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 职能部门: 1、校办
.
6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 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小学教育学主要内容

小学教育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题

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题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小学教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展现出从生活化到__________________再到学习共同体这三种基本形态。

2.关于教育起源的动因问题,主要有生物起源说、__________________、劳动决定说和生活需要说等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3._________________产生,是教育走向专门化的标志。

4.专门教育者的出现,知识与经验的丰富和分化,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导致了学校的萌芽和产生。

5.小学教育公立化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强力推进的。

6.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受教育机会和权力平等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8.在教授化课程中,学习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

9.教授化课程的深层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是西方近代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和科技理性。

10.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小学,其核心的价值是着眼于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存竞争的学者是()A.孟禄B.利托尔诺C.沛西·能D.巴拉诺夫2.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A.融合B.分离C.对立D.矛盾3.为中国小学教育“艺术化”阶段奠定实践与思想基础的思想家是()A. 荀子B.孟子C. 老子D.孔子4.中国的学校化教育基本成型于()A.五帝时代B.夏商周时期C.秦代D.汉代5.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中,西方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是()A.四艺B.六艺C.七艺D.三艺6.西方“学科化”小学教育课程,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的()A.“经验”课程B.“生活”课程C.“活动”课程D.“教材”课程7.在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小学教育开始建构于()A.20世纪初B. 19世纪初C.19世纪末D. 19世纪中期8.建立起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形态的标志是颁布实施()A.《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B.《钦定学堂章程》C.《普通教育暂行办法》D.《奏定学堂章程》三、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

第一章 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对比自己过去的小学生活与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总结归纳出网络化社会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导入
点名汇报并交流对网络时代小学教育特征的看法。
请另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来总结。
广东省精品课程
小学教育学
教 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器材与工具
网络、视频展示仪
教学时间
共5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例如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1.识记:小学教育发展经历的三种基本形态,教育起源的四种代表性观点,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的特点,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确立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③劳动决定说
教育劳动决定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正是这种劳动将其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最终形成了人类社会。
④生活需要说
生活需要说与劳动决定说有些相似。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原始生活化的小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1)两种形式:为满足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的教育;为了熟悉礼拜步骤与宗教仪式的教育。
五、作业布置
请撰写一份有关个人对于选择从事小学教育的感想和体悟,题目不限,形式不限。
第三课时
一、导课
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段影片,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教育起源于什么?
1.播放影片:《斯巴达300勇士》片断;《快乐的大脚》片断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各组的小组长代表本小组汇报对教育的起源进行汇报,并阐述理由。

第一章 小学教育概述.ppt

第一章 小学教育概述.ppt
2、冯东梅 张玲玲,日本小学教育活动中的 “玩儿”,吉林教育,2008,27
第三节 理想的小学
一、现实中个人对小学的感受 二、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理想小学的标准
(一)波伊尔的构想
1、学校成为共同体 拥有共同的目标,教师成为领导者,家长成为合作者
2、连贯的课程 以语言为中心,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测量结果
(三)好小学的标准(结合教材讨论,24页)
延伸阅读
1、陈必武,理想小学的三个支点,小学教学参考,2004, 33 2、博伊尔谈理想的小学教育, 3、赵峰,走近理想的小学教育,上海教育,2008,05A 4、黒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赵玉皎译,海南出版社,2003 5、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
► 政治的 ► 经济的 ► 文化的
► 人口的 2.教育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 维护社会的稳定 ► 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功能
1.普及
► 让所有适龄的儿童或失学的成人完成初等水平的教育。
2.奠基
► 奠定儿童或失学成人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智慧、人格 ► 为接受高一级教育做好准备:提高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 完善自身的建设,做好“幼小”和“初小”的衔接:制度建
(2)义务
每一个家庭有责任让孩子接受教育
(3)世俗
学习社会的、而非宗教的内容
(4)终结
每一个孩子都以就业或补习为目的,而非升学
(三)现代
1.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欧洲新教育运动,双轨制变单轨制
(1)英国
1918《费舍法案》,5——11(5—7,8—11) 1944《巴特勒法案》,第一阶段,11岁考试,
1、发展历程
(1)50——70年代
1951《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5年小学教育 1958《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63 《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填空题)1、我国的小学教育殷商时代可能已经产生,西周时“学在官府” 。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所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2、世界上最早的小学是产生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建于公元前 2500 年左右。

3、近代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 16 世纪的德国。

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建设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

5、我国自办的近代小学开端与 1878 年 (清光绪四年) ,其标志是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其课程有算术、礼仪、游戏、技艺等,教学法以俗话译文言。

公立小学正式成立于 1897 年,是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

6、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是在 1902 年,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它们又被成为壬“寅学制” 。

7、 1944 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构成连续的普通教育学校体系。

8、 1986 年 7 月 1 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教育政策四大法规:1、《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尊重儿童四大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合法权益有:优先生存权、全面收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4、《小学管理规程》是规范小学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行政规章,对小学入学以及学籍、教育教学、人事、行政、校舍、设备经费、卫生保健安全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简答题)答: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小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

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小学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小学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
1.西方词源
Education n.
Educate v. (英文)
E-ducêre (拉丁语)
E (出)
Ducêre (引导)
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 把潜力、潜质变为可能
教育——引出
1.中国词源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孩子在一所 房子里学习 有关的知识
讨论:
从词源来看,东西方教育观念和理念有何 差异?为什么?有何感悟?
西方
中国教育Biblioteka 内发论方法 (注重引导、启发心智)
外烁论 (强制灌输)
教育 内容
宽泛(崇尚自然)
儒家经典(崇尚书本)
(三)教育的定义
著名教育家对“教育”的论述:
卢梭(法):“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 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共同的 责任。打造石器是对小孩教育的第一课。他们带着小孩到河 滩上去。遍河滩的石块,哪一种适合打制工具,孩子起初是 不会去考虑的,他们于是指给孩子们看,说打制工具要拣那 坚硬而又光滑的砾石。还要用一块大的平石作砾砧,才能敲 出刃口和锥尖来。孩子经过多次试验,果然不错,这就变成 了他自己的经验。
的差异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形态: 形式化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空间特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以社会形态来划分教育的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教育
3.封建社会的教育
2.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7/10/2014
30
•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 “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 枪、下棋、吟诗。 • 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 劳动,为封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
7/10/2014
31
4.资本主义教育
•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并很快发展 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 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 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 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 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 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 被称为“人文主义”。
•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10/2014
25
2)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
•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 的教育体系。 • 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 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 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 和商人。 • 教育内容: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7/10/2014
10
•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 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沟通作 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 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7/10/2014
11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育 活动系统;
7/10/2014
38
樊迟问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 本质。
(3)劳动起源说
教育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 生的最根本的原因。P17
传授生产经验知识和技能 蕴含教育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 具有经验的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学习他人经验的人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 经验就是教育的内容
12/29/2019
教育产生的条件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 的条件
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和教育方法等方面。
五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现代教育主张教育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服务,为学生 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和生活服务。
六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的融合,为培养完整的人和和谐的社会奠定 了基础。
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其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也是他所划分 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 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本身可培养人的良好性 格,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学习音乐。音乐没有功利 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熏陶。亚里士多德主 张“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 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 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 是高尚的。亚里士多德重视后者。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苏联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 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2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2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2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第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1900年)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他以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水为例,证明教育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并早在人出现以前就存在了。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沛西?能在1923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为题中认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它标志着教育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第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

其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尚未有我们今天的制度化的教育活动。

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学说认为教育起源是遗传性的和先天的,是本能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第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入的解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

这就是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

小学教育概述

小学教育概述

第四节 专题研讨
一、中美小学的对比
二、从历史看未来:小学发展的明天
学制的进一步完善,8—4,6—3—3,学段的衔接
2.特点 (1)立法
继续加强国家对小学的管理
(2)学制的统一
各类小学进行规范,与上下级学校之间的衔接
(3)小学内部的改革
体现儿童中心的思想
(4)基础
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
二、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
1、学在官府
2、学在四夷
(二)近代
1.正规学制的建立 (1)1902 《钦定学堂章程》 (2)1904 《奏定学堂章程》 (3)1912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 (4)1922 《壬戍学制》 2、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 (1)广泛借鉴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思想
2、发展特点 (1)多种学制并存 6—3,5—4,9年一贯制 (2)公立与民办并存 1980年以后允许社会、企业等独立办学 《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3)课程类型变化 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4)校长负责制 延伸阅读:郝志军: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发展百年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特性
1.游戏活动
► 表现出儿童之间轻松、愉悦的互动。
2.操作活动
► 做中学:无论体育、智育和德育等的活动都是如此
3.制作活动
► 完成作品:
延伸阅读 1、黄正平,试论小学教育特性与小学教师培养,教 育发展研究 2007.11B 2、冯东梅 张玲玲,日本小学教育活动中的“玩 儿”,吉林教育,2008,27
一、价值特性——文化的视角 (一)传播文化的主体 1.文化的选择
► 古代与现代文化,中国与外国文化,人文与科技等不同类型。
2.文化的传播
►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开展、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家的孟禄(Paul Monroe,1869 年—1947年)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 生物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 人的心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基 础。他在《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 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三)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 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 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应该是前苏联的米定 斯基,他在《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 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本身’这个著名原则出 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劳动过 程中产生出来的。‛
古希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的源头;“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的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师从苏格拉底10年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师从柏拉图12年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1、古代社会的特征: 生产工具是手工的金属工具; 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以及古代宗教等知识体系产生; 古代农业; 私有制产生和发展,古代国家产生,阶级斗 争的出现。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2、古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 ; 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 主; 教育方法上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 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与宫廷学校
中世纪西欧的宫廷学校是帝王、王族和显贵为培 养自己的子弟所设置的专门教育设施。教育内容 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为主,培养国家所 需要的能治理国家的官吏。宫廷学校在西欧中世 纪早期就已出现,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3、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2)中世纪西欧教育
“如果没有修道院那高墙之内的修士们抄写文 本的努力,没有修道院学校所实行的教育,没有修 士们的积极传教,古典文化的成分也难以延续和保 存下来,基督教也便难以传播和确立。” 中世纪“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 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 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 透了神学的性质”。(恩格斯)
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学习目标


古代的教育思想萌芽 一、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代的教育思想创立 现代的教育思想发展 二、理解教育的功能及概念 当代的教育思想繁荣 三、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理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及 其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 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做出了准备。
4、中国古代教育
——以官学为主导(“学在官府”) ——以儒学为正宗(“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四书五经”) ——以德育为首位(伦理道德本位) ——以选举为途径(科举制度)
第二节 近现代教育
(三)劳动起源说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所产生的 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 (3)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与意识的 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 过程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和原始社会的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 18世纪蒸汽机地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地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 育的巨大变化。
(二)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 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 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 展的杠杆。 当前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 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成为与古代教 育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


民主的教育 教育的民主
问题研讨: 关注教育的压迫现象 ——谁压迫了学生,是教师吗? ——谁压迫了教师,是校长吗? ——谁压迫了校长,是局长吗? 被压迫者的形象: ——个人追求常被剥夺 ——少有自己的声音 ——取悦于压迫者 ——接受强迫其身上的被动角色 因此,我们应呼吁教育的解放,且一定是大家共同获得 解放,使所有人都能获得生成。

普及教育的出现: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
普鲁士,时间是1754年。其次是奥地利,时间是 1774年。美国是1852年,英国是1870年,日本 是1872年,法国是1882年。义务教育的年限也 逐渐地从4年延长到6年、7年、8年,到现在最长 的达12年。
背景: 生产的要求 物质的丰富 无产阶级的需要 教育理论的发展 意义:一方面,使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 少数人的教育变成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 由特权变成了每个人应承担的义务。
西方古代教育(古西腊教育)


苏格拉底的教育观
主张“美德(智慧、正义、勇敢等)即知识” 主张知识是一种内在的知识,是一种不可教的知识; (内发论的教育观) 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之人,主张“智者统治, 别人服从” 提出“精神助产术”方法。


拓展阅读:
柏拉图的“阿加德米”
3、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拓展阅读: 世界最早的学校 ——苏美尔的“泥版书屋”
中国最早的学校
“庠(xiang)者,养者,校者,教也;序 者,射也。”《孟子· 滕文公上》。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 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 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 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也是战国之世闻名列 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孟子荀子曾在此任教。



(2)中世纪西欧教育 时间是(476—1453)
中世纪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基督教文化); 修道院制度:修道院承担了全部的教育职责。在相 当长的时间里,只有修士和教士才是文化的掌握者, 是社会契约和法律条文的记录者、历史的撰述者和 文化的传播者。


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唯一的教育机关,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 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一、近现代社会的特征 二、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关于“教育”的理解
(一)近现代社会的特征


近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根本区分就在于经济形态从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不断发展和变换的商品经济; 生产方式从从手工生产转变为大机器生产。与之相适应, 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古代的专制政治走向现代的民主 政治。 与政治经济的变革相适应,社会关系从古代的人身依附 关系逐渐转变为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个性之间的 交往关系。日益健全的法律、道德和宗教一起成为社会 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 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的力量。
(一)生物起源说
(英)沛西· 能认为,“高等动物如狗和猿, 它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模型。”
沛西· 能在其《人民的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 从它的起源上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 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 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们之所以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 《教育原理》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委员会“中等教育改组委 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 确立了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民主观念原则, 应使每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 发展他的个性。 1932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 会制定了一项为期8年(1933~1941)的大规模 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古代学校的出现。
古代学校的出现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部分社会成员能够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精神生产; 第二,语言和文字的出现; 第三,固定的场所和空间。 古代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诞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 重大进步。
如:公元前4000~前3000年居住两河流域(“史书称两河流 域为“肥沃的新月地带”)南部的苏美尔人建立了一系列 城市国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并发明了世界上最 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3、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下几个 方面: 教育内容的体系和结构的科学化 教育方法,手段的科学化 教育理论和研究的科学化 教育效果测量和评价的科学化 注重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关注人的 可持续发展等。
3、西方古代教育(古西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教育:军体教育
——严格的新生儿检查 ; ——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0~7岁); ——公共教育(7~18岁); ——正规的军事训练(18~20岁)。
3、西方古代教育(古西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雅典教育:博雅教育
——家庭教育(0~7岁) ——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教育(7~13岁) ; ——体操学校教育(13~15岁) ; ——体育馆教育(15~18岁); ——军事训练团教育(18~20岁)。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说
(法)勒图尔诺(1831-1902)在其代表作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提出“教育超出人类 社会的范围,在人类出现以前就产生了,如动 物界也存在教育。” 在《动物之教育》一书中,他认为,不但脊椎 动物,即使无脊椎动物中一样存在教育,如: 蚂蚁中存在“师生”关系;动物中广泛存在着 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