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月读千年

合集下载

武侠文案短句

武侠文案短句

武侠文案短句人在江湖如浪涛,往事随风浪飘飘。

醉眼迷离一声笑,剑挑巨浪拍云霄!佚名千古文人侠客梦,百年江湖影成空。

甲子风云笔底功,十五铁卷丹心红。

长望碧霄双鹰同,不见当初射雕雄。

侠道逢秋复临冬,谁人再谱八天龙?一人送,一代终,一腔肝胆付江东!剑刺长空雷公啸,横扫江山吞九霄!佚名天地无极,乾坤借法。

一口道尽千古事,十指操弄百万兵。

八弦寰宇集一艺,袖里乾坤日月升。

掌中风雷动,戏偶舞春秋。

但看英雄侠,江湖起汹涌。

跨越了天地洪荒,凝练了天地玄黄,纵使摆脱六道轮回,也难逃那天地动荡历千劫万险,纵使魂飞魄散,我灵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醉来不觉醒,犹记我多情。

丐帮天玄地黄,太虚六气。

朝服灵精,神金虎文。

天为我屋,地为我床,五岳山川,为我桥梁;玄斗元精,为我衣裳。

这天道!这世间!本就是不公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马革裹尸,青山埋骨!若上天无暇制裁邪恶,就由吾等将其斩杀于黑暗之中!仙道!魔道!本应如此!一点寒光万丈芒,屠尽天下又何妨。

深埋不改凌锐志,一聚风云便是皇。

煊赫亘古一剑锋,纵横风云各西东。

日月为身雷作将,劈山断岳天血红。

一刃横天万事休,此路黄泉通九幽。

斩断红尘多情客,锋芒到处一切休。

铁壁铜墙战未休,得此一生又何求。

九霄风云齐聚会,我未亡时君无忧。

藏锋隐光夜未央,运筹帷幄日月长。

宁将一生全隐没,却换青霄杀戮狂。

生杀大权我掌握,五指合拢天欲堕。

九劫九散风云聚,九重天外血如墨。

大拙无锋天欲沉,无刃无寒剑意森。

生死方晓剑首厉,沧桑才知沉默魂。

轻盈如梦梦亦飘,血海骨山舞妖娆。

仗剑千里君莫问,生死相随战未休。

风凌天下九劫剑诀。

剑尖:。

一点寒光万丈芒,屠尽天下又何妨?。

深埋不改凌锐志。

一聚风云便是皇!。

剑锋:。

煊赫千古一剑锋。

纵横风云各西东;日月为身雷作将,劈山断岳天血红。

剑刃:。

一刃横天万世秋,此路黄泉通九幽;斩断红尘多情客。

锋芒到处一切休!。

剑格:。

铁壁铜墙战未休,得此一生又何求?。

红头文件

红头文件

五、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1、打造一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骨干 队伍。 2、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培训。
六、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多元支撑。
1、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 动 3、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罗素论中西文化

孙中山先生称罗素是 “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我相信,假若中国人能自由 地从我们西方吸收他们所需要 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 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 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 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 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 国文明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 成果!”
——《东西方文明比较》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 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重点 谈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弘扬。
(1) 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 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 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3)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 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4)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 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 视作品、 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 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 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 集体学习。

《孟子》三章_2

《孟子》三章_2

(3)“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 系? 第四段的论述有何作用?
(明确)“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施行仁政则 “多助”, “多助”则“天下顺之”, 这 就是“人和”, 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 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 从而全面体现孟 子的政治主张, 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
去,不能依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 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施行 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 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 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天下人都归顺他的 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 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前者是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证。
提问4: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 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 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 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
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 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
举例证明论点二: 地利不如人和






两个战例
逐层递进
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 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
例 论

证 论
论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御一方而言)

孔子长什么样子

孔子长什么样子

圣人的面孔:孔子长什么样2010年01月08日20:45凤凰网文化综合【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孔夫子到底长什么样子?这是千百年来研究儒学的专家以及爱戴孔夫子的人们关心的问题。

孔子距离我们两千多年了,我们今天人们见到的孔子形象,都是后世想象而来。

实际上,在孔子去世后近三百年时间里,他一直保持着布衣学者的身份,直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到山东时祭祀过孔子,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

后来,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帝王纷纷对孔子及其子孙加封加号,各种孔子的画像才纷纷出现。

那么,真实的孔子长得什么样子呢?孔子标准像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描述说,孔子脑袋的形状好像倒过来的屋顶,中间低,四周高,因此孔子也叫孔丘。

实际上,孔子之所以叫孔丘,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在尼丘祷告,因此生下他后,便取名为丘,取字为尼,又因排行第二,叫仲尼。

有关孔子的身高,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米21,在平均身材不高的古代,孔子如果长得如此伟岸,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子贡、宰予等肯定不会忽略这个足以显示“圣人”高大形象的数据,在他们的言论中会有提及。

《春秋演孔图》说:“孔子长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准河目,龙颡斗唇,昌颜均颐,辅喉骈齿,龙形龟脊虎掌,胼肩修肱参膺,圩顶山脐林背,翼臂汪头阜脥,堤眉地足,谷窍雷声,泽腹修上趋下,末偻后耳,面如蒙共,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凤崎,坐如龙蹲,手握天文,足履度宇,望之如林,就之如升腰大十围,胸应矩,舌理七重,钧文在掌。

胸文曰:‘制作定世符运’。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里说‘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意思是黄帝的长得像龙,颛顼的头上长角,喾的牙齿连成一片,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眼睛有双瞳,禹的耳朵有三个孔,汤的胳膊上有两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的驼背,皋陶的嘴像马,孔子圩顶。

三字经下册全文

三字经下册全文

三字经下册全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读物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三字经》的全文,共一千六百余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夫唱妇随,云者随风。

男女老幼,人之初。

草木禾谷,佳肴美酒。

邻里魁伟,众家有亲。

立志报国,莫怀悲。

夏商周,共舶来。

范增叔齐,三神巫远。

无心算,傥求真。

说文解字,字是文。

诗经籍卷,或尽欢。

音律四声,声调全。

古人圣贤,求名成。

乐府筝瑟,大雅群。

百味肴馔,工巧存。

百家父子,传岁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从来不可忘。

唯尊孔圣,论语存。

千古传世,古训纂。

易经书,画图书。

农桑勤劳,实事求。

孝弟忠良,人之本。

观四书五经,道理存。

古人云:一日长,一日扬,日日字字皆文王。

斯为盛,盛之善,善恶载,将回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扬我名声,快哉乐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孝经孝,敬业敬。

古今文人,秉笔直。

骂道杨倞,公之显。

王启壁,千字文。

未有年世修,教之过亦难。

孝经背,未效尽。

农书复,夏尚容。

年穀熟,春干发。

阴风调寒,百穀孳。

百案之革,古训苦乎。

三农皆苦,在民胄。

利在耳目,耳目真。

若不以过心,忍辱含。

曲体深恩怀义重,索远便为好。

温恭俭让,必礼让。

观察德,诸恶疾。

听父教,事母尽。

警世篇,善治邦。

礼若无父母,尚贤材。

士农工商,既来排。

言必信,行必果。

一字一色,追随友。

贤人君子虽不如色,温润如玉。

人之羣,必爱之。

辨物论事,不远迩。

舆服过,必予取。

尊鬼魂,待寡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奉法衣者,作引郡。

年岁蹉跎,久平采。

园田瓦浆,宜人哉。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黄四观,黄四圣。

兮惟一此众。

大短一章,心显,事转。

夫妇恩爱,与子同。

官人吏职,友三聪。

饮食徐行,耕织功。

即今汉土,诚资雄。

至治穰出,德望隆。

极观见,人物共。

齐以长,直上功。

进则有功,退则有空。

威绩此外,聪明贤能,皆具在。

一个字一个字真有真,实必应。

孔子与老子的“圣人之治”对比分析研究

孔子与老子的“圣人之治”对比分析研究

25作者简介:张磊(1996—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

主要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

从宋代出现新儒学运动以来,道学或称之为理学家们就将历史上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视作为“圣学”或者“圣人之学”倍加推崇。

“圣人”不成为了道学家或者理学家终其一生不懈追求的崇高的理想人格,也成为了普通群众、读书人都会矢志修养的精神境界。

一、孔子的“圣人之治”(一)圣之涵义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认为“胜者,通也”,“春秋以前所谓圣人者,通人也”。

《古文尚书·大禹谟》《孔传》也提到“圣,通而先识”。

从文字学来说,圣字本意为通,也就是睿智聪明的意思。

在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了“九思”的概念,“聪”与“明”就是前两个“思”。

[1]孔子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曰明,听曰聪”,圣人的意思大概指的就是聪明的人,而聪明的本意和人体的五官(主要是耳朵与眼睛感觉能力出类拔萃)相关。

[2]总而言之,在春秋时期人们及以前人们非常崇拜聪明人故而称之为圣人,但这个圣人尚还未有“神圣”的内涵,直到战国时期才增添了这层意思。

古人认为聪明代表了一个人具有超越普通人的敏锐感知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认为这种人才有资格被奉为圣人尊崇、甚至统治天下。

(二)孔子的“圣人之治”孔子曾经提出了“三畏”,其中一畏便是圣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3]这里的圣人极有可能指的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具有丰功伟绩的人物,在《论语》中明确提到的圣人有尧舜禹,也偶尔提及了周文王和周武王。

《中庸》中提到,孔子除了“祖述尧舜”之外,还会“宪章文武”,指的就是孔子在自己的思想、学术立场上一切都要以尧舜的准则作为准则,同时也会努力表彰宣扬周文王与周武王的丰功伟绩。

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圣人是古而有之的伟人,而不是同时代、现世的活圣人,正如孔子所谓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也就是说,不奢求能见到、能成为圣人,自己若是能见到君子、能成为君子就满足了。

文言文虞翻译

文言文虞翻译

虞翻译,字子奇,吴郡吴人也。

少而聪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之学。

及长,文采斐然,名动一时。

尝游学于京师,得见名流,悉心向学,遂以文学知名。

子奇幼时,家贫,无钱购书。

然其志不屈,常以茅草为纸,以木石为笔,勤学不已。

一日,有好事者见其勤奋,赠以数卷书籍,子奇喜出望外,遂昼夜研读,不遗余力。

及长,文章日渐成熟,世人皆赞其才。

子奇弱冠之年,举孝廉,授秘书郎。

其在秘书省,勤于职守,博览群书,广交名士。

一日,秘书省新进一员,姓赵名子昂,亦善文章。

二人一见如故,谈诗论赋,互相切磋,遂成莫逆之交。

赵子昂,字子文,太原人也。

幼聪慧,早有文名。

及长,官至翰林学士。

子奇与子昂交好,共论国是,常以文学相佐。

子昂亦敬重子奇之才,常曰:“子奇之文,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时值汉武帝好大喜功,广开疆土,民不聊生。

子奇与子昂上书言事,极论时弊,劝帝省刑薄赋,息民以养。

武帝览其书,大加赞赏,遂委以重任,命子奇为中书舍人,子昂为侍讲学士。

子奇在位,勤于国事,廉洁奉公,政绩斐然。

一日,有边关急报,北方胡人犯境。

子奇闻讯,立即上奏,请发兵抵御。

武帝准其所请,命子奇为帅,率军征讨。

子奇领兵出征,身先士卒,英勇善战。

经数月激战,终于平定胡乱,凯旋而归。

武帝大喜,封子奇为征东将军,赐予金印紫绶。

子奇谢恩而退,仍以国事为重,不忘民生。

后,武帝崩,昭帝即位。

昭帝幼弱,朝政多由权臣把持。

子奇与子昂密谋,劝昭帝亲政,铲除奸佞。

昭帝从之,遂罢免权臣,国家政治为之一新。

子奇在朝,以文治天下,推行仁政,深得民心。

然而,其人清高,不喜阿谀奉承。

一日,有宦官献上一宝剑,欲求子奇题词。

子奇笑而拒之,曰:“吾以文治国,不喜金银珠宝,何须宝剑?”宦官无奈,只得退去。

子奇以其高洁之操,赢得了朝野人士的敬仰。

然而,好景不长,昭帝崩,宣帝即位。

宣帝好大喜功,荒废朝政,重用奸臣。

子奇与子昂屡次进谏,皆被宣帝所拒。

子奇见国事日非,遂辞官归隐。

归隐后,子奇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文学研究。

6.1《老子》四章课件(51张)

6.1《老子》四章课件(51张)

①两者思想相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 学》中“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
②两者结论不同。
老子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 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某件事。
1.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企者 跨者 自见者 自是者 自伐者 自矜者
无依靠虚增 增大步伐难持久
不立 不行 不明 不彰 无功 不长
1.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会 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老 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 地,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
,争水 ,
四两太 象仪极 生生生 八四两 卦象仪 。,,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他 认 为 “ 道生万物”,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 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 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概括这一章蕴含的道理? 应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知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更要了解自己,不狂妄自负;同时坚定生活信念,保持旺盛的生 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
2.概括这一章的特点。 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增强气势,层层递进。
显露迹象
同“判”,分离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

【闲话春秋】之一:《春秋》,一部命名一个时代的书

【闲话春秋】之一:《春秋》,一部命名一个时代的书

【闲话春秋】之⼀:《春秋》,⼀部命名⼀个时代的书春秋,古指史书,但孔⼦的《春秋》,却命名⼀个时代,仅此便当得起千古尊崇。

上古观象授时,见草⽊荣枯⽽知有春秋,遂以“春秋”指称年岁;最晚从西周开始,朝廷设太史专录国事,以“春秋”命名史书。

《春秋》不只鲁国有,东周列国,家家都有,各写《春秋》,惟晋、楚稍异,晋⽈《乘》,楚⽈《梼táo杌wù》,名虽不同,其实如⼀。

可惜,当时的诸侯为利益⽽争霸,根本不在乎史书的存亡,在⼏百年的连绵战⽕中,列国的《春秋》散失殆尽。

鲁国⼩邦,偏处东隅,虽有野⼼,但⽆实⼒,只好标榜礼乐,祈求⼤国们看在先祖周公⽣猛的份⼉上,莫来骚扰,以此为愿。

国弱愿微,鲁国得以相对远离争霸旋涡,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直到秦统⼀天下前36年,鲁国才被楚所灭,在春秋战国的诸侯国中,算得上很长寿了,当然,鲁国《春秋》也因此得以延续。

鲁国的幸运,不仅是它⽰弱的⽣存之道,更幸运的是,鲁国还拥有孔⼦,这可是⼀位五百年⼀遇的圣⼈。

没有此⼈,鲁《春秋》⽆从谈起。

由此可见,⼈才,才是⼀个国家、民族、单位、家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

鲁哀公11年,被排挤出国,在外漂泊⼗四年之久的孔⼦,终于回归故⼠鲁国。

他深感周道衰微,⾃⼰壮志难酬,便将满腔⼼⾎都倾注在教育⽂化事业中,整理“六经”,删《诗》《书》,正《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以寄托理想壮。

鲁国《春秋》应早已有这这,只是⽐较散乱⽽已。

孔⼦根据已有的鲁国《春秋》修订出⼀个全新的《春秋》,可谓居功⾄伟,因为他在为鲁国拍照摄影的同时,镜头中还摄⼊了其他各国的⾝影,这就为后世留下了⼀个以鲁国视⾓看当世之事的难得⾓度和机会。

因此,后世之⼈,以“春秋”命名这个时代,是⾮常恰当的。

《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四年,历鲁国⼗⼆君,共⼆百四⼗⼆年的当世史事。

故名思意,编年体者,按照年、⽉、⽇之次序来梳理安排历史事件,⼀件⼀件挂在时间的钩⼦上。

春秋时期的典籍与文化价值

春秋时期的典籍与文化价值

春秋时期的典籍与文化价值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随着各个国家的出现和发展,文化逐渐成熟,人们开始彼此交流贸易。

在这段时期里,一些经典的典籍也应运而生,它们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传承至今,仍然被悠久地珍藏和研究着。

典籍是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承载。

在这段时期里,一些典籍的出现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典籍便是《春秋》和《左传》。

《春秋》是一部简明的年代纪事、事件记录,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722年,距今已有约2700年的历史了。

《春秋》本身流传的时间也极其漫长,经过历代官修铸就而成。

在春秋时期,它主要是由贾、叔两家负责修订,后来更是经过鲁国的献公和子产的再修,最终成为了一部统一的典籍。

《左传》则是《春秋》的书外传注。

它详细地记录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大夫知礼,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左传》和《春秋》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

它对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春秋》和《左传》外,还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古籍,如《尚书》、《礼记》、《诗经》等等,这些典籍也都是春秋时期的文化遗产。

它们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宗教、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正是这些古籍为古代中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使得古代中国的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在现代,这些古籍的意义和价值依然不减。

它们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引入到教育中,成为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资料,这些典籍对于现代人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思想和智慧都非常有帮助。

此外,这些典籍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这些古籍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往的桥梁之一,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提供了更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尼山的月光

尼山的月光

尼山的月光(观天下)——再读孔子刘汉俊《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3日24 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崇德尚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儒家思想超越时空,滋养着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拓立者,虽述而不作,但数千年来的岁月流转未曾模糊他思想的光芒,反而一次次赋予他新的时代生命。

孔子何以如是?孟子尝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我们翻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大致可见孔子所见的“天下”方圆几何;我们阅读经典,大致可知那天下包容争鸣百家。

孔子思想何以冲破历史之局限与众声之藩篱,直达今日与未来?“观天下”将陆续刊发《尼山的月光》与《春秋有月读千年》,勾勒永恒月光中的孔子,探讨其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编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尼山静卧在山东曲阜城外约30公里处,朴素得像真理一样。

虽然奇不过三山,险不过五岳,高不过340多米,却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

因为尼山,诞生了孔子。

尼山脚下,默默地淌着古老的泗水。

波澜不兴,却声震长河,因为孔子的临川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古希腊先哲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深邃,使潺潺小河泛起了哲学的波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孔子选择了这片神山圣水。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

有汉以来,历代帝王仕儒向他敬奉了无数桂冠,如“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

堪当此誉的,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有一种存在,叫隽永。

譬如,尼山冬夜的月光。

穿越2560年风云的华光,如浴如洗,纤尘不染,圣洁、高贵地悬在我的额顶,宁静而温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孔子如月,辉映中华民族思想的耿耿长河孔子是为思想而生的。

他建筑了一座思想的宫殿,嵯峨雄伟,金碧辉煌,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史学、美学、伦理学、语言学、档案学、艺术学、军事学、医学等多门学问蕴涵其间,思维廊腰缦回,灵感流光溢彩。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②,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④。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⑤,其翼若垂天之云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⑦;南冥者,天池也⑧。

齐谐者⑨,志怪者也⑩;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

”野马也(14),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8)。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9),则芥为之舟(20),置杯焉则胶(21),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2),而后乃今培风(2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4),而后乃今将图南(25)。

蜩与鸴鸠笑之曰(26):“我决起而飞(27),枪榆枋(28),时则不至(29),而控于地而已矣(3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1),适莽苍者(32),三飡而反(33),腹犹果然(34);适百里者,宿舂粮(35);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36),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37),小年不及大年(38)。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9),蟪蛄不知春秋(40),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41),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3),众人匹之(44),不亦悲乎?”〔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内篇》。

是庄子的代表作,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

②北冥,即北海。

冥,水呈深黑色。

③鲲,本指鱼卵,这里借用大鱼名。

④鹏,古凤字,大鸟名。

⑤怒,形容鹏鸟欲飞时张开翅膀抖动羽毛的姿态。

⑥其翼若垂天之云,鹏鸟的翅膀犹如天边的云,形容它很大。

垂,同“陲”,边。

垂天,天边。

⑦海运,海波翻滚。

海波翻滚时必伴有大风,鹏鸟即趁此大风迁徙到南海。

《〈老子〉四章》》课件45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课件45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背景简介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 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 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 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 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 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 侯的盟会450余次。
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 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 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 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 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以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 和“自胜”等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老子凝练精妙、如歌如诗的语言,理解文中老子 的思想和道家的观点。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 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 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 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 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
• “清静无为” • 静——宁静 • “清静无为”思想的核心——“无” • 理解“有”“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例: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 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注释《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内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70)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70)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xuè)起而飞(23),抢(qiāng)榆枋(fāng)(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餐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月读》2021年总目录

 《月读》2021年总目录

《月读》2021年总目录作者:来源:《月读》2021年第12期〔明〕谢时臣《太行晴雪图》 1·封二〔明〕沈周《庐山高图》 2·封二〔明〕李在《阔渚遥峰图》 3·封二〔元末明初〕王蒙《春山读书图》 4·封二〔明〕金汝潜《林荫对话图》 5·封二〔明〕钟钦礼《高士观瀑图》 6·封二〔清〕王翚《夏五吟梅图》 7·封二〔明〕李士达《仙山楼阁图》 8·封二〔明〕丁云鹏《秋景山水图》 9·封二〔明〕朱端《烟江远眺图》 10·封二〔明〕周臣《毛诗图》 11·封二〔明〕唐寅《东篱赏菊图》 12·封二“中國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五十五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传佳话 1·4“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五十六颜真卿:名臣·诗人·书法家 2·4“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五十七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4“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五十八宋应星:明代“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4·4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五十九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5·4“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六十狄仁杰:“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6·4长征精神代代传高中华 7·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张卫波、王瑞 7·10左权:碧血丹心铸忠诚马军 8·4《晨报》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张卫波 9·4从上海望志路到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刘金新、冯佳 10·4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曹晓辉、刘子一 11·4永载史册的西柏坡精神于美丽 12·4《史记》讲座(作者:王子今)生命意识的觉醒——《史记》对长平“杀降”的批判1·15《史记》中的“丝路酒香” 2·14“秦并天下”与“汉并天下”及司马迁的态度 3·19 《史记》中的“芬芳”——秦汉人的嗅觉幸福 4·15《史记》中描绘的儿童生活画面 5·15《史记》关于秦人酒事的记述 6·15从“竹帛”到“纸”:《史记》的文献形制7·21《史记》“扬名”文字与司马迁对“名”的追求 8·10司马迁的行旅 9·12《史记》中关于美容妆饰的记录 10·14《史记》说“醉” 11·12贤圣英雄行迹:《史记》的交通史创制 12·11黄鹤楼记〔唐〕阎伯里 1·26跋李庄简公家书〔宋〕陆游 1·30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 1·34治国贵在尊贤《说苑·尊贤》 2·27鉴药〔唐〕刘禹锡 2·30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 2·35信于天下,九合诸侯《吕氏春秋·离俗览·贵信》 3·28饮泉亭记〔明〕刘基 3·3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3·37喜雨亭记〔宋〕苏轼 4·27余子俊〔明〕樊玉冲 4·31少年游·感旧〔宋〕周邦彦 4·35郭君出亡《韩诗外传》 5·27峡州至喜亭记〔宋〕欧阳修 5·30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5·34夫学,身之砺砥也《尸子·劝学》 6·28 浣花溪记〔明〕钟惺 6·31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宋〕毛滂 6·37 蝜蝂传〔宋〕柳宗元 7·35吕端〔明〕黄汝亨 7·37送客入蜀〔唐〕杨凝 7·42新修滕王阁记〔唐〕韩愈 8·22尚节亭记〔明〕刘基 8·27蝶恋花·咏水仙花〔清〕陈维崧 8·33西铭〔宋〕张载 9·25送天台陈庭学序〔明〕宋濂 9·30摊破浣溪沙〔宋〕李清照 9·34《官箴》三则〔宋〕吕本中 10·28鞍山斋记〔宋末元初〕林景熙 10·32岳州晚景〔唐〕张籍 10·37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1·26张益州画像记(节选)〔宋〕苏洵 11·29 得舍弟消息〔唐〕杜甫 11·34书《洛阳名园记》后〔宋〕李格非 12·23 亲政篇(节选)〔明〕王鏊 12·26减字木兰花〔宋〕苏轼 12·32《容斋随笔》:南宋笔记小说之冠钟岳文 1·36《容斋随笔》选读钟岳文选译 1·45《政论》:一部针砭时弊的政论集钟岳文 2·38《政论》选读钟岳文选译 2·47《孔丛子》:一部记述孔子子孙言行的著作钟岳文 3·39《孔丛子》选读钟岳文选译 3·48《东京梦华录》: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选读钟岳文选译 4·46《帝范》《臣轨》《庭训格言》:“三皇五帝”俱往矣,“五帝三书”正堪读熊瑞敏 5·37 《帝范》《臣轨》《庭训格言》选读钟岳文选译 5·41《搜神记》: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钟岳文 6·39《搜神记》选读钟岳文选译 6·46《增广贤文》:一部流传甚广的格言谚语集钟岳文 7·44《增广贤文》选读钟岳文选译 7·51《风俗通义》:“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钟岳文 8·35《风俗通义》选读钟岳文选译 8·44《释名》:带你了解事物命名的缘由钟岳文 9·36《释名》选读钟岳文选译 9·44范仲淹家风可师王小梅 1·47严爱相济精心培育——实业家张謇的家书教子之道古代多暖父,教子别有方刘永加 4·47何氏家风面面观——以晚清书法家、诗人何绍基为中心周甲辰 5·43中华贤母传家风刘永加 6·48山茶油与好家风张珠容 7·46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蒋大鹤 10·39百家论史“德润身”:理解儒家的核心命题陈鸿儒 1·49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建社仓的故事赵建国 1·52从《家范》看古代的政德培育尹传政 2·48 “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纪昌兰 2·51学贵力行:孔子思想的可贵品质陈力 3·51 三秦古碑颂清风罗慕赫 3·55古人谈读书十则吴尚之 4·52秀杰之气终不可掩陈白云、周志伟 4·58 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三星堆中的古文明陈彧之 5·55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与发展张剑伟、张彦修 6·53中国古代怎样保障粮食安全赵纪萍 6·57 观德碑前说官德王友良 7·53传统丝绸之路的动力源张国刚 7·56孔氏家风的理念与价值胡亚军 8·46爱民忠直孙继鲁肖建乐、赵云龙 8·51筹海图强——百年船政文化寻踪陈悦 9·48君子“三喻” 郭树伟 9·53公义当先仁爱为民——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罗慕赫 10·41 善解纷争才能凝心聚力吴小乔 10·4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张连银、齐龙灵 11·37西南茶马古道: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刘礼堂、陈韬 11·41中兴大颂传千年陈彧之 12·34宋代士大夫的从政精神屈超立 12·40中华哲学智慧(作者:王杰)中国哲学必将大放异彩 2·56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大用之学 3·61中国哲学的主要论题与核心范畴 4·63中国哲学源流略说 5·60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人智慧(上) 6·62 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人智慧(下) 7·60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一) 8·53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二) 9·57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三)——仁者智者的山水之乐 10·51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四)——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 11·49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五) 12·45 书法与文化(作者:葛承雍)颜筋柳骨:唐代楷书的两大审美取向 1·57唐代书学的鼎盛 2·59杨凝式:承唐启宋的书法家 3·66尚意:苏轼书法的境界 4·69黄庭坚的“禅意”书风 5·68“米颠”刷字 6·69蔡襄笔力 7·69宋代的题跋书论 8·64“赵体”书意 9·65鲜于枢: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书法家 10·61元代求唯美的尚态书风 11·60明初“台阁体” 12·62同中存异——明清两代的奉先殿与皇帝祭祖邓晨钰 1·64 《容斋随笔》选读钟岳文选译 1·45《政论》:一部针砭时弊的政论集钟岳文 2·38《政论》选读钟岳文选译 2·47《孔丛子》:一部记述孔子子孙言行的著作钟岳文 3·39《孔丛子》选读钟岳文选译 3·48《东京梦华录》: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钟岳文 4·37《东京梦华录》选读钟岳文选译 4·46《帝范》《臣轨》《庭训格言》:“三皇五帝”俱往矣,“五帝三书”正堪读熊瑞敏 5·37《帝范》《臣轨》《庭训格言》选读钟岳文选译 5·41《搜神记》: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钟岳文 6·39《搜神记》选读钟岳文选译 6·46《增广贤文》:一部流传甚广的格言谚语集钟岳文 7·44《增广贤文》选读钟岳文选译 7·51《风俗通义》:“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钟岳文 8·35《风俗通义》选读钟岳文选译 8·44《释名》:带你了解事物命名的缘由钟岳文 9·36《释名》选读钟岳文选译 9·44范仲淹家风可师王小梅 1·47严爱相济精心培育——实业家张謇的家书教子之道徐新 3·49古代多暖父,教子别有方刘永加 4·47何氏家风面面观——以晚清书法家、诗人何绍基为中心周甲辰 5·43中华贤母传家风刘永加 6·48山茶油与好家风张珠容 7·46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蒋大鹤 10·39百家論史“德润身”:理解儒家的核心命题陈鸿儒 1·49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建社仓的故事赵建国 1·52从《家范》看古代的政德培育尹传政 2·48 “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纪昌兰 2·51学贵力行:孔子思想的可贵品质陈力 3·51 三秦古碑颂清风罗慕赫 3·55古人谈读书十则吴尚之 4·52秀杰之气终不可掩陈白云、周志伟 4·58 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霍巍 5·50三星堆中的古文明陈彧之 5·55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与发展张剑伟、张彦修 6·53中国古代怎样保障粮食安全赵纪萍 6·57观德碑前说官德王友良 7·53传统丝绸之路的动力源张国刚 7·56孔氏家风的理念与价值胡亚军 8·46爱民忠直孙继鲁肖建乐、赵云龙 8·51 筹海图强——百年船政文化寻踪陈悦 9·48君子“三喻” 郭树伟 9·53公义当先仁爱为民——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罗慕赫 10·41 善解纷争才能凝心聚力吴小乔 10·4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张连银、齐龙灵 11·37西南茶马古道: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刘礼堂、陈韬 11·41中兴大颂传千年陈彧之 12·34宋代士大夫的从政精神屈超立 12·40中华哲学智慧(作者:王杰)中国哲学必将大放异彩 2·56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大用之学 3·61 中国哲学的主要论题与核心范畴 4·63 中国哲学源流略说 5·60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人智慧(上) 6·62 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人智慧(下) 7·60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一) 8·53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二) 9·57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三)——仁者智者的山水之乐 10·51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四)——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 11·49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五) 12·45 书法与文化(作者:葛承雍)颜筋柳骨:唐代楷书的两大审美取向 1·57唐代书学的鼎盛 2·59杨凝式:承唐启宋的书法家 3·66尚意:苏轼书法的境界 4·69黄庭坚的“禅意”书风 5·68“米颠”刷字 6·69蔡襄笔力 7·69宋代的题跋书论 8·64“赵体”书意 9·65鲜于枢: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书法家 10·61 元代求唯美的尚态书风 11·60明初“台阁体” 12·62同中存异——明清两代的奉先殿与皇帝祭祖邓晨钰 1·64。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学生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18年全国卷Ⅰ)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代序一个人的春秋

代序一个人的春秋

代序一个人的春秋最早,一年只分两季,春去了就是秋,秋去了春就来。

后来才增加了夏和冬,四季交替,历史也有了更多分明的层次,但春秋无可取代。

因为春秋本身就是历史,是时间,亦是人生。

历史有循环,时间有交集,人生有悲欢。

然而,不管历史如何反复,时间如何飞逝,人生如何起伏,春还是春,秋依然是秋。

春天的花开得多鲜艳,秋天的叶便落得多凄凉。

无限衍伸的春秋,被一代代人见证。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竟有一个时期被称为春秋,实在是太贴切又太富有诗情。

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历史时期,那时的人们单纯、质朴、执著、勇敢。

那时圣人比庸人自扰,王侯比书生谦恭。

那时战争不断,但还不怎么去耍诈,两国交锋参照RPG游戏的回合制,你给我一拳,我踢你一脚,打仗都讲究礼尚往来。

那时霸主纷争,可势力再大,也不敢把天子取而代之,连想都不敢想,逢年过节还得过去送礼进贡,夹着尾巴回来,再昂首挺胸。

那时天下兴亡,用不到匹夫去负责,有贵族们扛着,天塌了贵族个儿高,必须先顶。

率土之滨,王臣们也不都是奴才,脊梁骨挺得像根葱,剁碎了拌豆腐也一清二白。

读这么一段历史,不感触也难。

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不管是角度还是内容,无法也不用统一。

全民写史的年代,从夏商周到明清甚至民国几乎都有一套“那些事儿”,历史成了事儿妈,但是,真正能把历史写精彩的不多,有见识和见地的更是稀有,我深信连根兄是稀有中的一个,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名稀有之人。

要说和连根兄的交情,还要从十年前说起,当时我刚到一家报社工作,在那个单位,他是有名的文人。

当时那里聚集了不少这座城市的文人,后来,很多人相继离开,连根兄是其中的一位,我也勉强算一位,因此,回忆起和连根兄的相识,总会产生一些物是人非的喟叹。

第一次和连根兄打交道,是他刚出了一本关于济南本土历史文化的书,我厚着脸皮给他打电话讨要,他很爽快,让我上楼,到他办公室来拿,还在扉页上欣然题词。

当时他其实并没有多少样书,也和我毫无交情,如此的欣然应允,令我事后颇为感动。

春秋古代智慧与哲学的光辉之作

春秋古代智慧与哲学的光辉之作

春秋古代智慧与哲学的光辉之作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哲学探索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时代变迁,孕育出了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以精湛的智慧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启迪与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春秋时期的重要著作,并探讨它们的智慧与哲学内涵。

《春秋》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历史学中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

《春秋》是基于史官的纪年制度编写而成的。

它记录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诸侯国的政治事件和重大决策。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争斗、权力斗争、联盟与战争等各种复杂的问题。

《春秋》的作者孔子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录和分析,不仅仅是为了为后世提供历史资料,更是希望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总结出一些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哲学原则。

孔子的学说是春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智慧和哲学之一。

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伦的和谐,通过实践“仁”的理念来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论语》是孔子智慧与哲学思想的集中展示,其中囊括了他的言行和多个弟子的对话。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及对道德、教育、礼仪等方面的思考。

这些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后世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孔子,春秋时期还涌现了其他许多思想家和智者。

《墨子》是一部关于墨子学说的经典著作。

墨子学派主张以兼爱为中心,强调对人类的普遍关怀,反对战争、奢侈和社会不公。

墨子学派的核心思想也是为了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对于兼爱、非攻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外一位春秋时期的智者是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重要著作,它主要关注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和人的自我实现。

庄子强调人应该超脱尘世的琐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后来的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介绍的作品和思想家,春秋时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如《国语》、《左传》、《孟子》等。

春秋时期的文学创作

春秋时期的文学创作

春秋时期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不仅因为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更因为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春秋时期,随着各国的不断交锋和竞争,文学家们开始融合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体系。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春秋时期的文学创作。

一、春秋时期的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具有完整记载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文化、艺术和文学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二、春秋时期的文学创作在春秋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诗经》。

《诗经》是一部五百多首的古诗集,主要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这部诗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文学作品。

它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品。

除了《诗经》之外,春秋时期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学作品。

例如《论语》、《孟子》、《荀子》等等。

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思想精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春秋时期,文学的创作形式也开始不断创新。

例如在《诗经》中,诗歌的形式多样。

有的是叙事的,有的是描述风景的,有的是歌颂爱情的。

这些诗歌的形式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时期的文学风格春秋时期的文学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洁、明快、朴素、自由和直接。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水平。

春秋时期文学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受,通过文字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和真实想法。

这些文学作品因此显得非常直接,扎实和真实。

四、春秋时期的文学影响春秋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春秋时期的文学创作一直被视为文化宝库。

总之,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有月读千年(观天下)——再读孔子刘汉俊《人民日报》(2014年02月20日24 版)“逝者如斯夫”,但有的事物却能历久弥新,与时间同趋永恒。

沿历史之河溯流而上,观夹岸风光。

只见孔子如月,照亮了几千年来民族的精神家园。

上期“观天下”刊登了《尼山的月光》,回首这位中国古代核心价值体系缔造者的卓绝身姿。

而今,这片月华又如何穿透了漫漫时光,抖落一身尘埃,迎来涅槃后的新生,以照见当代中国的前路、世界的迷局?且看《春秋有月读千年》。

——编者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尼山的上空静静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人类历史,以老为尊。

世界文明,以和为贵。

256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年长124岁,比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姿态,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孔子是世界的福根孔子如月,是世界文明的光华与孔子一同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伟大思想家,除了古希腊的先哲,还有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佛祖、古波斯的先知等。

那段岁月,人类思想的天空同时绽放那么绚丽的光华,世界文明的舞台同时回旋那么优美的旋律,该是怎样的文化盛景!孔子,让世界生辉。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媒,中华文化圈、东亚儒家文明圈、世界儒家文明渐次形成,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友好接驳,这一过程只有和风细雨,没有古希腊时代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也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以“和”为旗,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舟,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灯,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孔子以后,孟子、荀子以及汉代经学、唐代经学、两宋程朱理学、宋明陆王心学、清儒,以及现代新儒的加入,使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南北朝、元朝、清朝北方民族策马中原,促进了游牧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诸子百家的合理成分被儒家兼收并蓄,儒家的仁爱忠恕与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慈悲为怀、宋明理学家的民胞物与,一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深沉情感。

儒家文明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半岛等地;在中国西部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谐共处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以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出现在欧洲,影响过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

儒家思想与本土道教一道,在与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是世界文明的共同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共有财富。

东方圣人伫立尼山远眺西方,西方人也在翘首东望。

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每次都名列前茅甚至位居第一。

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

孔子与犹太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

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说,孔子发现的是“人类兄弟之情以及公共之美”,孔子名言成为一些外国政要的口头禅。

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宗教界人士提出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除种族、国家、宗教之间的隔阂。

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孔子的自由、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如今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散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人在囧途,孔子是世界的福根。

明月千里,朗照千年。

孔子如月,是世界文明的光华。

孔子是炎黄子孙的集结号孔子是核心价值的定盘星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光而不耀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青睐,孔子的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

他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抹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光芒自有光芒的力量,哪怕微弱。

历代仕儒们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入世有为、经天纬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时光打磨机用2000多年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中、和等诸多儒家元素,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一直流进我们的血液,是我们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七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教观;“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的孝行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执两用中”、不罔不殆、不狂不狷的中庸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但是,有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必有影随形。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两难;秦朝焚书坑儒使仁政退幕、闻儒色变,而汉代对儒家经典的过度尊崇,又使经书、经师、经学为举国追捧,以及对经学的繁琐注释和离经叛道。

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从德行伦理到威权思想,从被焚毁、被打倒到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

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

譬如,僵化教条阻碍了思想解放,繁文缛节降低了社会效率,家族观念产生了裙带关系;譬如,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德治而懈怠法治,强调教化而放松刑罚,强调仁治而忽略制度;譬如,重精神世界而轻物质世界,重清谈理想而轻身体力行,重读书做官而轻奇艺巧技,重文事礼数而轻武备事功,重辩证思维而轻推理分析;譬如,实证意识、理性主义、科学精神相对薄弱;对现代文明感知迟钝,对西学东渐应对乏策,旧衣蔽体破帽遮颜,任凭雨打风吹去;对纲常关系绝对遵从滋生怯懦奴性,革命精神和批判意识相对短缺,等等。

中国文化的缺陷,多能从儒家学说的流变中找到病灶和根源。

经过两千年的长途旅行,接受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洗礼的古老儒学,仍然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与痼疾。

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

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

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

譬如,后世儒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而导致“礼教吃人”,把责任归咎于礼教本身,是不客观的;譬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固然不能死守,但仁、义、礼、智、信哪一个能抛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哪一个能不要?不能因为后世有统治者以儒治国软弱无能甚至丧权灭国,而忽视孔子对刚毅猛政、整肃纲纪的提倡;在宣示孔子的仁政观时,不要回避孔子对管仲等法家思想的肯定,宽猛相济、刚柔结合才是孔子的主张。

不能把孔子所倡导的、本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孔子所揭示的、本属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共性价值,视为封建糟粕;不能把后世儒家的奇谈怪论、歪理邪说,以及孔子所不齿的“怪力乱神”等文化垃圾扣在孔子头上;不能把对孔子思想的误读与浅读、误解与肢解,甚至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歪曲与中伤,当作孔子思想的本意、本原和本真。

对孔子的不公平,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孔子是人不是神,评价孔子既不能丑化、妖魔化,也不必美化、神化,应该让孔子告别神坛高寒处,回到温暖的人间。

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

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

如何在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

儒学的现代化决不等于全盘西化,要弃旧图新,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更弦易辙,失去民族之魂。

文过饰非与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关关雎鸠何处栖息,苍苍蒹葭毛将焉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人类揖别猿类走到今天,并非一切都比过去先进、比前人文明。

高精武器使这个地球血色斑斓、腥风突起,何谈文明?中外先哲对天人关系的深沉思考、对和谐世界的蓝图描摹,几人能及?孔子等古代先儒对道德精神的建树与自律,谁能超越?孔子是唯一能让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是中华儿女血气相通的文化脐带,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定盘星”,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

中国是《诗经》的故乡、《论语》的讲坛,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

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先贤都不敢礼敬,还能有怎样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一个民族不能退让到连自己情感底线都守不住的地步!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

累了困了,寂寞了失落了,愁眼遥望尼山月,心便打烊回家了。

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