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正切值与余切值
每一个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表
(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sin0=0sin30=0.5sin45=0.7071 二分之根号2sin60=0.8660 二分之根号3sin90=1cos0=1cos30=0. 二分之根号3cos45=0. 二分之根号2cos60=0.5cos90=0tan0=0tan30=0. 三分之根号3tan45=1tan60=1. 根号3tan90=无cot0=无cot30=1. 根号3cot45=1cot60=0. 三分之根号3cot90=0(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
(见下)(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i)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ii)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iii)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0≤sinα≤1, 1≥cosα≥0,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tanα>0, cotα>0.“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
从《数学课程标准》看,中学数学把三角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放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第二部分放在高中阶段。
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章的内容,就是本章“锐角三角函数”。
在高中阶段的三角内容是三角学的主体部分,包括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
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前一部分都是后一部分的重要基础,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准备。
附:三角函数值表sin0=0,sin15=(√6-√2)/4 ,sin30=1/2,sin45=√2/2,sin60=√3/2,sin75=(√6+√2)/2 ,sin90=1,sin105=√2/2*(√3/2+1/2)sin120=√3/2sin135=√2/2sin150=1/2sin165=(√6-√2)/4sin180=0sin270=-1sin360=0sin1=0. sin2=0. sin3=0.sin4=0.41253 sin5=0. sin6=0.sin7=0. sin8=0. sin9=0.sin10=0. sin11=0.65448 sin12=0.sin13=0. sin14=0. sin15=0.sin16=0. sin17=0.27367 sin18=0.49474sin19=0.71567 sin20=0.56687 sin21=0.sin22=0.5912 sin23=0.92737 sin24=0.sin25=0. sin26=0.90774 sin27=0.sin28=0.58908 sin29=0. sin30=0.sin31=0.00542 sin32=0.32049 sin33=0.5027 sin34=0.07468 sin35=0.1046 sin36=0.24731 sin37=0.20483 sin38=0.56583 sin39=0.98375 sin40=0.65392 sin41=0.05073 sin42=0.88582 sin43=0.24985 sin44=0.89972 sin45=0.65475 sin46=0.86511 sin47=0.91705 sin48=0.73941 sin49=0.27719 sin50=0.8978 sin51=0.69708 sin52=0.67219 sin53=0.72928 sin54=0.49474 sin55=0.89918 sin56=0.50417 sin57=0.54239 sin58=0.6426 sin59=0.21122 sin60=0.44386 sin61=0.93957 sin62=0.89269 sin63=0.83678 sin64=0.9167 sin65=0.66499 sin66=0.26009 sin67=0.24404 sin68=0.67873 sin69=0.72017 sin70=0.59083 sin71=0.93167 sin72=0.51535 sin73=0.30354 sin74=0.83189 sin75=0.90683 sin76=0.59965 sin77=0.52352 sin78=0.38057 sin79=0.7664 sin80=0.2208 sin81=0.51378 sin82=0.15704 sin83=0.1322 sin84=0.82733 sin85=0.17455 sin86=0.98242 sin87=0.45738 sin88=0.90958 sin89=0.63913sin90=1cos1=0.63913 cos2=0.90958 cos3=0.45738 cos4=0.98242 cos5=0.17455 cos6=0.82733 cos7=0.1322 cos8=0.15704 cos9=0.51378cos10=0.2208 cos11=0.7664 cos12=0.38057 cos13=0.52352 cos14=0.59965 cos15=0.90683 cos16=0.83189 cos17=0.30355 cos18=0.51535 cos19=0.93168 cos20=0.59084 cos21=0.72017 cos22=0.67874 cos23=0.24404 cos24=0.26009 cos25=0.66499 cos26=0.9167 cos27=0.83679 cos28=0.8927 cos29=0.93957 cos30=0.44387 cos31=0.21123 cos32=0.6426 cos33=0.5424 cos34=0.50417 cos35=0.89918 cos36=0.49474 cos37=0.72928 cos38=0.67219 cos39=0.69709 cos40=0.8978 cos41=0.2772 cos42=0.73942 cos43=0.91705 cos44=0.86512 cos45=0.65476 cos46=0.89974 cos47=0.24985 cos48=0.88582 cos49=0.05074 cos50=0.65394 cos51=0.98375 cos52=0.56583 cos53=0.20484 cos54=0.24731 cos55=0.10462 cos56=0.07468 cos57=0.50272 cos58=0.32049 cos59=0.00544 cos60=0.00001 cos61=0.63371 cos62=0. cos63=0.95468cos64=0. cos65=0. cos66=0.58004cos67=0.92737 cos68=0.59122 cos69=0.cos70=0.56688 cos71=0. cos72=0.cos73=0. cos74=0. cos75=0.cos76=0. cos77=0. cos78=0.cos79=0. cos80=0. cos81=0.cos82=0. cos83=0. cos84=0.cos85=0. cos86=0. cos87=0.cos88=0. cos89=0.72836cos90=0tan1=0. tan2=0. tan3=0.tan4=0. tan5=0. tan6=0.tan7=0.29046 tan8=0. tan9=0.tan10=0. tan11=0. tan12=0.00221tan13=0.55631 tan14=0. tan15=0.11227tan16=0.88079 tan17=0. tan18=0.29063tan19=0. tan20=0. tan21=0.54158tan22=0.51568 tan23=0.96047 tan24=0.85361 tan25=0.49986 tan26=0.58614 tan27=0.44288 tan28=0.14788 tan29=0.2769 tan30=0.96257 tan31=0.75604 tan32=0.93275 tan33=0.75104 tan34=0.24265 tan35=0.97097 tan36=0.53609 tan37=0.27942 tan38=0.67174 tan39=0.50072 tan40=0.72799 tan41=0.62267 tan42=0.78399 tan43=0.76618 tan44=0.70739 tan45=0.99999 tan46=1.05693 tan47=1.46826 tan48=1.91927 tan49=1.10092 tan50=1.421 tan51=1.5051 tan52=1.30785 tan53=1.04098 tan54=1.11733 tan55=1.21144 tan56=1.27403 tan57=1.45827 tan58=1.10506 tan59=1.05173 tan60=1.88767 tan61=1.14235 tan62=1.63318 tan63=1.51503 tan64=2.9296 tan65=2.95586 tan66=2.4215 tan67=2.3753 tan68=2.62946 tan69=2.38023 tan70=2.46216 tan71=2.5822 tan72=3.52526 tan73=3.41404 tan74=3.09087 tan75=3.88776 tan76=4.58455 tan77=4.4153 tan78=4.8456 tan79=5.0307 tan80=5.7707 tan81=6.5041 tan82=7.4207 tan83=8.4593 tan84=9.2587 tan85=11.132 tan86=14.1942 tan87=19.816 tan88=28.5515 tan89=57.9144tan90=无取值。
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
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在数学中,三角函数是研究角度和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是指一个角的正切值与其对边与邻边的比例。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角A的正切值tan(A)等于对边的长度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值域为所有实数。
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是指一个角的余切值与其邻边与对边的比例。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角A的余切值cot(A)等于邻边的长度与对边的长度的比值。
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值域为所有实数。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即tan(A) = 1/cot(A),cot(A) =1/tan(A)。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三角函数的运算中,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可以通过其他三角函数来表示。
例如,tan(A) = sin(A)/cos(A),cot(A) = cos(A)/sin(A)。
这种表示方法在计算中很常见,可以简化运算步骤。
其次,在解三角方程和计算三角函数值时,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可以将角度和三角函数值相互转换,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还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力学中,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在电路分析中,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可以用于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此外,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还可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测量高楼大厦的高度时,可以利用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来计算角度和距离的关系,从而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总之,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角度和三角形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三角函数的正切定理
三角函数的正切定理正文: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通过它可以描述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其中,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它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正切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比值等于该角的正切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正切定理及其应用。
1. 正切函数的定义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是指角的正切值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假设其中一个角的度数为α,且角A的对边长度为a,邻边长度为b,则正切定理可以表示为:tanα = a/b2. 正切定理的性质正切定理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2.1 余切关系:正切值和余切值互为倒数。
即:tanα = 1/cotα2.2 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正切函数的周期是π。
即对于任意实数 k,有:tan(α + kπ) = tanα2.3 正切函数的对称性:tan(-α) = -tanα。
即正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3. 正切定理的应用正切定理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三角恒等式的推导利用正切定理可以推导出多个三角函数的恒等关系,如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的关系:t anα = sinα/cosα。
这些恒等关系在解决各种三角函数问题时非常有用。
3.2 三角函数的求解正切定理可用于求解三角函数的值。
通过已知角度和边长,可以利用正切定理计算出正切值,并在数表或计算器中查找对应值,从而得到角的正切函数值。
3.3 几何问题的求解正切定理在几何问题的求解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证明两条线段平行时,可以利用正切定理判断两线段的斜率是否相等。
3.4 物理问题的求解正切定理在物理问题中也有应用,如计算斜面上物体的滑动问题,利用正切定理可以求解物体沿斜面的加速度。
4. 注意事项在应用正切定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角度的单位:角度可以使用度数(°)或弧度(rad)来衡量,需要根据具体问题中角度的单位来选择使用合适的度量单位。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教学目标:1. 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未知角度的正切和余切值。
教学重点:1. 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教学难点:1. 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1. 直角三角形教具。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复习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和余弦,你们知道正切和余切吗?它们又是如何定义的呢?二、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性质(10分钟)1. 讲解正切的定义:正切是指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2. 讲解余切的定义:余切是指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三、正切和余切的计算(10分钟)1. 教授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2.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计算器计算不同角度的正切和余切值。
四、正切和余切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讲解正切和余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未知角度。
2. 让学生进行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切和余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正切和余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六、正切和余切的图形表示(10分钟)1. 利用直角三角形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图形表示。
2. 讲解正切和余切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正切和余切线来表示一个角的正切和余切值。
三角函数的正切和余切关系
三角函数的正切和余切关系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中正切和余切是两个常见的三角函数。
本文将探讨正切和余切之间的关系。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是一个周期函数,用符号tan表示。
在数学上,正切函数可以定义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在数学符号中表示为tanθ,其中θ为三角形的一个角度。
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也是一个周期函数,用符号cot表示。
在数学上,余切函数可以定义为正切函数的倒数,即cotθ = 1/tanθ。
正切和余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三角恒等式来表示。
首先,我们知道tanθ = sinθ/cosθ,即正切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tanθ = 1/cotθ,即正切等于余切的倒数。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角度θ的正切值,我们就可以通过求倒数得到对应角度的余切值。
同样地,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角度θ的余切值,我们也可以通过求倒数得到对应角度的正切值。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计算角度为30度的正切和余切值。
根据三角函数表,我们可以找到30度对应的正切值为√3/3,余切值为1/√3。
验证一下,我们可以计算tan30°≈0.577和cot30°≈1.732,可以看到它们满足tanθ ≈ 1/cotθ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其他角度的正切和余切值。
需要注意的是,余切函数在一些特殊角度(例如90度)处是无穷大的。
在实际应用中,正切和余切函数经常用于解决与角度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
例如,当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时,可以通过计算正切或余切值来求解角度。
另外,正切和余切函数还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测量某些角度或设计一些机械装置时。
综上所述,正切和余切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关系,即正切等于余切的倒数。
通过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正切和余切的值,并在数学和应用中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三角函数的正切与余切的关系
三角函数的正切与余切的关系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中正切和余切是两个常见的三角函数。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将探讨正切与余切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性质。
一、正切和余切的定义1. 正切函数的定义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是指在单位圆上,某一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对边长度与邻边长度的比值。
设角度为θ,那么正切函数的定义公式可以表示为:tan(θ) = sin(θ) / cos(θ)2. 余切函数的定义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是指在单位圆上,某一角的余切值等于这个角的邻边长度与对边长度的比值。
设角度为θ,那么余切函数的定义公式可以表示为:cot(θ) = cos(θ) / sin(θ)二、正切与余切的关系1. 互为倒数关系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之间存在互为倒数的关系。
可以通过以上定义公式进行证明:tan(θ) = sin(θ) / cos(θ)cot(θ) = cos(θ) / sin(θ)将正切函数的定义公式中的sin(θ) / cos(θ) 乘上cos(θ) / cos(θ),得到:tan(θ) = sin(θ) / cos(θ) * cos(θ) / cos(θ)= sin(θ) * cos(θ) / (cos^2(θ))根据三角恒等式sin^2(θ) + cos^2(θ) = 1,我们可以将cos^2(θ) 转换成 1 - sin^2(θ),代入上式:tan(θ) = sin(θ) * (1 - sin^2(θ)) / (1 - sin^2(θ))= sin(θ) * (1 - sin^2(θ)) / cos^2(θ)根据三角恒等式sin^2(θ)+ cos^2(θ) = 1,可以将上式简化为:tan(θ) = sin(θ) / cos^2(θ)= 1 / (cos(θ) / sin(θ))= 1 / cot(θ)所以,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之间满足互为倒数的关系。
三角函数余切,正割,余割和差角,半角,二倍角等公式
三角函数余切,正割,余割和差角,半角,二倍角等公式三角函数,也叫三角形函数,是一类函数,可以表示和描述二维空间中三角形的属性、性质等,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主要介绍其中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函数,如余切、正割、余割和差角、半角、二倍角等。
一、余切对于任一定模式三角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角形的各边和角,且每个角都有自己的度数,记作α,β,γ。
现在,我们把α的正切函数的反函数,就是α的余切函数,它的标记为tg(α)的倒函数,记作cotg(α),它可以用来表示三角形角α的余切。
公式表示为:cotg=tan (90°-α)二、正割对于任一定模式三角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角形的各边和角,即α、β、γ,α的正割函数的反函数就是α的正割,它的标记为ctg(α),它的定义为:把α的正弦函数的倒函数,即sin(α)的倒函数定义为α的正割函数。
公式表示为:ctg=cos (90°-α)三、余割余割与正割的定义类似,余割的定义为α的余弦函数的倒函数,它的标记为cosec(α),它的定义为:把α的余弦函数的倒函数,即cos(α)的倒函数定义为α的余割函数。
公式表示为:cosec =sin (90°-α)四、差角差角就是把两个角之间的夹角表达出来,该夹角就是所谓的差角。
差角可由以下公式表示:差角=α+β-γ其中,α、β、γ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角。
五、半角半角指的是三角形中某一角的一半,即α的一半。
其定义为:α的一半,可由以下公式表示:半角/2=α/2六、二倍角二倍角指的是三角形中某一角的两倍,即α的两倍。
该角度可表示为:二倍角 2α=2α以上就是关于三角函数的余切、正割、余割和差角、半角、二倍角等公式的介绍。
三角函数有着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应用,熟悉三角函数,不但能帮助我们掌握一般函数的概念,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正切余切 正切和余切
正切余切正切和余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正切和余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中两边的比,了解与成倒数关系,熟记30°、45°、60°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非凡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非凡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切(余切)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切(正切)值之间的关系。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运用类比法指导学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学生学法:运用类比法主动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记非凡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难点:了解正切和余切的概念。
3.疑点:正切与余切概念的混淆.4.解决办法:通过类比引出概念和性质,再通过大量直接应用,巩固概念和性质。
四、教具预备投影机、投影片(自制)、三角板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什么是锐角的正弦、余弦?(结合下图回答)。
2.填表3.互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关系?4.当角度在0°~90°变化时,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变化规律?5.我们已经把握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该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值与锐角的关系如何呢?在锐角三角函数中,除正、余弦外,还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数,本节课我们学习正切和余切。
(二)整体感知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间的重点和关键,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继第一节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样的顺序安排第二节正切余切,像这样,把概论、计算和应用分成两块,每块自与一个整体小循环,第二循环又包含了第一循环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难点,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对比,便于把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
初中常用三角函数值对照表
初中常用三角函数值对照表初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等,接下来分享具体的三角函数值表,供参考。
常用三角函数值对照表sin0=sin0°=0cos0=cos0°=1tan0=tan0°=0sin15=0.650;sin15°=0.259cos15=-0.759;cos15°=0.966tan15=-0.855;tan15°=0.268sin30°=1/2cos30°=0.866;tan30°=0.577;sin45°=0.707;cos45°=0.707tan45=1.620;tan45°=1sin60=-0.305;sin60°=0.866cos60=-0.952;cos60°=1/2tan60=0.320;tan60°=1.732sin75=-0.388;sin75°=0.966cos75=0.922;cos75°=0.259tan75=-0.421;tan75°=sin75°/cos75°=3.732sin90=0.894;sin90°=cos0°=1cos90=-0.448;cos90°=sin0°=0tan90=-1.995;tan90°不存在sin105=-0.971;sin105°=cos15°cos105=-0.241;cos105°=-sin15°tan105=4.028;tan105°=-cot15°sin120=0.581;sin120°=cos30°cos120=0.814;cos120°=-sin30°tan120=0.713;tan120°=-tan60°sin135=0.088;sin135°=sin45°cos135=-0.996;cos135°=-cos45°tan135=-0.0887;tan135°=-tan45°sin150=-0.7149;sin150°=sin30°cos150=-0.699;cos150°=-cos30°tan150=-1.022;tan150°=-tan30°sin165=0.998;sin165°=sin15°cos165=-0.066;cos165°=-cos15°tan165=-15.041;tan165°=-tan15°sin180=-0.801;sin180°=sin0°=0cos180=-0.598;cos180°=-cos0°=-1tan180=1.339;tan180°=0sin195=0.219;sin195°=-sin15°cos195=0.976;cos195°=-cos15°tan195=0.225;tan195°=tan15°sin360=0.959;sin360°=sin0°=0cos360=-0.284;cos360°=cos0°=1tan360=-3.380;tan360°=tan0°=0三角函数值的特点(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高数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高数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关系一、引言在高等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这些函数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三角函数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转换关系,掌握这些转换关系可以方便我们在计算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转换关系2.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 sin(x) 和余弦函数 cos(x) 是最基本的两个三角函数,它们可以用单位圆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来定义。
正弦函数表示的是一个角的纵坐标值,而余弦函数表示的是一个角的横坐标值。
2.2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周期都是2π。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实数 x,满足sin(x) = sin(x + 2π) 和cos(x) = cos(x + 2π)。
2.3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在单位圆上,有 sin^2(x) + cos^2(x) = 1。
由此可得,cos(x) = ±√(1 - sin^2(x))。
2.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变化规律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单位圆上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只是相位不同。
正弦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而余弦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也为-1。
正弦函数在原点处取得最小值,而余弦函数在原点处取得最大值。
三、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转换关系3.1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正切函数 tan(x) 和余切函数 cot(x) 是另外两个重要的三角函数。
它们表示的是一个角的纵坐标值与横坐标值的比值。
3.2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周期性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周期都是π。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实数 x,满足tan(x) = tan(x + π) 和cot(x) = cot(x + π)。
3.3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关系根据定义,我们知道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即 tan(x) =1/cot(x) 和 cot(x) = 1/tan(x)。
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1. 引言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
而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则是对一些特定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整理和归纳,方便人们在实际计算中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中的特定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用途和工作方式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函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
2.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2.1 定义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性的数学函数,表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之比。
在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中,正弦函数通常以sin表示。
2.2 用途正弦函数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求解未知边长或未知角度;在物理学中,正弦函数可以描述振动、波动等现象;在工程学中,正弦函数可以用于电路分析、声音处理等。
2.3 工作方式正弦函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它的周期是360度(或2π弧度),即sin(x) = sin(x + 360°) = sin(x + 2π)。
根据角度的不同,正弦函数的值会有所变化。
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中列出了一些特定角度下的正弦函数值,例如0°、30°、45°、60°和90°等。
通过查表,我们可以直接得到这些角度对应的正弦函数值,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
3.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3.1 定义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性的数学函数,表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斜边之比。
在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表中,余弦函数通常以cos表示。
3.2 用途余弦函数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同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函数来求解未知边长或未知角度;在物理学中,余弦函数可以描述振动、波动等现象;在工程学中,余弦函数可以用于电路分析、声音处理等。
3.3 工作方式余弦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在-1到1之间。
直角三角形的正切与余切
直角三角形的正切与余切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和余切是两个重要的三角函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角三角形的正切和余切,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一、什么是正切和余切?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tan)是指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上的边长与另一直角边的比值。
正切的定义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an(θ) = 对边 / 临边其中,θ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非直角角度,对边指与该角相对的直角边,临边指与该角相邻的直角边。
余切(cot)则是指正切的倒数,即余切等于临边与对边的比值。
余切的定义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cot(θ) = 临边 / 对边二、正切和余切的性质1. 范围:正切和余切的值没有上限和下限,可以是任何实数。
2. 周期性:正切和余切的图像在每个周期内都是重复的。
正切的周期为180度或π弧度,余切的周期为360度或2π弧度。
3. 对称性:正切和余切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即tan(-θ) = -tan(θ),cot(-θ) = -cot(θ)。
4. 奇偶性:正切和余切都是奇函数,即tan(-θ) = -t an(θ),cot(-θ) = -cot(θ)。
5. 关系:正切和余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tan(θ) = 1 / cot(θ)cot(θ) = 1 / tan(θ)6. 值域:正切和余切的值域均为实数集合R。
三、正切和余切的应用正切和余切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测量和工程领域。
1. 角度测量:正切和余切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角度的大小。
通过已知两条边的长度,可以借助正切和余切函数求解对应的角度。
2. 斜率计算:在平面几何中,直线的斜率可以利用正切和余切来计算。
斜率等于直线与x轴的夹角的正切值,或者直线与y轴的夹角的余切值。
3. 距离测量:若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和另一条角上的边长,则可以利用正切和余切来计算未知边的长度。
4. 三角恒等式:正切和余切与其他三角函数之间存在多种恒等式,这些恒等式在解决三角方程和化简复杂三角式等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的邻边 cot A A的对边
2. 正切、余切的关系 问题1:观察 tan A 与 cot A 的表达式,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吗?
结论: tan A cot A 1
3. 锐角三角函数 a b a b cos 由上图 sin A , A c ,tan A b ,cot A a把锐
AC 3 3; BC 1
cot 30 cot B
AC 3 3 BC 1
A'C ' 1 cot 45 cot A' ' ' 1 BC 1
1 3 cot 60 cot A ; 3 3
4.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你能观察出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的关系吗?
1、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tanA与 cot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A)中两边 的比 2、了解tanA与cotA成倒数关系,熟记30°、45°、 60°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3、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 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的度数
五、课后作业
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一、复习导入
问题1: 如图,当锐角A固定时,对边和斜边的比值是否 也固定?
答:是固定不变的
问题2:当角度从 0 ~ 90 时正弦值和余弦值会怎样的变 化?
二、讲授新课
1、正切和余切的概念
B
如图RtABC 在中,把 A 的对边 与邻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切, ∠A的对边 记作tan A . 即 ┌ A的对边 A ∠A的邻边 C tan A A的邻边 并把 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 A 的余切,记 作,cot A . 即
c
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的 A锐角三角
B
函数.
A
c
a
b
C
你能推算出 30°、45°、60° 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Hale Waihona Puke 1 3 tan30 tan A ; 3 3 B 'C ' 1 ' tan 45 tan A ' ' 1; AC 1
tan60 tan B
1.求下列各式的值:
sin 30 3 tan30 2 cos30 cot 90 (1)
2 cos30 tan60 6 cot 60 (2)
(3) 5 cot30 2 cos60 2 sin 60 tan90
cos2 45 sin 2 45 (4)
2.填空: tan35 tan45 tan55 __________ . (1) (2)若tan35 tana 1,则锐角 a __________ .
. (3)若 tan47 cot 1 ,则锐角 _________
(1)解: 2 sin 3 0 3 t an3 0 co t 4 5
1 3 2 3 1 2 3 2 3
=2.
cos2 45 tan60 cos30 (2)解: 2 3 3 2 2 1 3 2 2 2
2
四、课堂小结
tan A cot( A) 90 cot A tan( A) 90
即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 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三、巩固练习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sin 30 3 tan30 cot 45 ; 2
cos2 45 tan60 cos30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