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镜_自然之境_布洛德序列园设计理念探析_朱捷

合集下载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㊀第22卷㊀第1期2024年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2㊀No 1Feb 2024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吴㊀莉1㊀陈㊀月1ꎬ21㊀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㊀江苏苏州㊀2150002㊀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㊀江苏苏州㊀215000㊀收稿日期:2023-05-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8058)㊀第一作者:吴莉(2000-)ꎬ女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ꎮE-mail:3059831989@qq com㊀通信作者:陈月(1989-)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硕士生导师ꎬ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城市更㊀㊀㊀㊀㊀㊀新与设计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ꎮE-mail:451581446@qq com摘要: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ꎬ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ꎬ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ꎬ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ꎬ得出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ꎻ在此基础上ꎬ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ꎬ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ꎬ提出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ꎬ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㊁特色游线打造㊁健康景观科普教育㊁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ꎬ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ꎮ关键词:全健康ꎻ生态疗愈ꎻ城市公园ꎻ景观设计DOI:10.12169/zgcsly.2023.05.02.0001Design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WuLi1㊀ChenYue1ꎬ2(1 GoldMantis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ꎻ2 CenterforChineseUrbanizationStudies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urbanizationꎬthehigh ̄densityurbanlivingenvironmenthasacertainimpacton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individualswhilesupporting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carryouthealth ̄orientedresearchonurbanparklandscapedesign.Basedontheconceptof Onehealth ꎬweanalyzethetheoriesandpracticesoflandscapedesignfor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athomeandabroadꎬandconcludethemechanismanddesignprinciples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 .OnthisbasisꎬweselectChengduJinchengParkasacasetosynthesizeandapplythetheoriesincludingsitementalperceptionꎬhorticulturaltherapyꎬ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andstressreductiontheoryꎬandputforwardfivestrategiesinresponseꎬi.e.ꎬhealingenvironmentꎬcontrollabletourrouteꎬhealtheducationꎬ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intelligentplatform.Thedesignofecologicalrestorationꎬthecreationofspecialtytourroutesꎬthescienceeducationofhealth ̄orientedlandscapesꎬtheplanningandlayoutof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theplanningofsupportfacilitiesforsmartparksaredevelopedforJinchengPark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enhancingtheecologicalhealingfunctionofurbanparks.Keywords:OneHealthꎻecologicalhealingꎻurbanparksꎻlandscapedesign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㊀㊀在全球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㊁人口聚集与传染病威胁㊁极端气候频发与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下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联合发布了 全健康(OneHealth) 理念的定义和释义声明ꎮ它指的是 一种综合的㊁增进联合的方法ꎬ目的是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㊁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ꎮ其认为人类㊁家养和野生动物㊁植物以及更广的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ꎮ[1] 在该理念的指导下ꎬ政府公共部门应动员社会不同层面㊁学界不同学科以及社区基本单元共同努力ꎬ促进城市的健康福祉与可持续发展ꎮ在公园设计领域ꎬ以自然为基础的城市景观空间与公共卫生设计研究已较为全面[2]ꎮ例如ꎬ在安全距离与个人防护措施[3]㊁应急避难场所营建与管理[4]㊁疫后心理疗愈[5]㊁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6]等方面已有相关设计研究ꎬ但是ꎬ以生态疗愈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卫生预防方案与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尚待挖掘ꎮ生态疗愈 (Ecologicalhealing)是一种通过与自然环境互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和恢复的治疗方式ꎮ在现代社会中ꎬ生态疗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疗法ꎬ它以打造康复性生态环境作为治疗工具[7]ꎬ利用森林浴㊁水疗㊁农耕疗法㊁动物辅助疗法等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ꎬ帮助人们减轻压力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㊁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ꎬ并促进整体健康ꎮ笔者认为ꎬ 生态疗愈公园 (Ecologicalhealingpark)是指具有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和较完善的疗愈性设施与空间的公共绿地ꎬ供公众游览㊁观赏㊁休憩㊁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ꎮ结合既有的公园设计案例ꎬ城市公园具有内向型空间㊁中内型空间㊁中外型空间㊁外向型空间ꎬ分别对应内向专注㊁情感参与㊁主动参与㊁积极参与4个阶段的不同健康水平的心理需求[8]ꎻ按照功能作用则可分为五感体验园㊁阳光草坪㊁药用花园㊁教育园地等ꎬ旨在提供人们与自然㊁文化和知识互动的机会ꎬ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ꎮ既有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主要参考了场所精神感知[9]㊁压力减轻[10]㊁园艺疗法[11]㊁注意力恢复[12]等景观设计思想㊁方法与理论ꎮ本文综合生态疗愈公园的理论与案例研究ꎬ分析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ꎬ总结5种设计要义ꎬ并应用于成都锦城公园ꎬ通过设计要义指导场地应用策略的落实ꎬ来实现公园的优化提升ꎮ1 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案例研究选取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㊁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㊁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㊁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5个国外经典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图1)ꎮ其中ꎬ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和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都是以人为本进行场地塑造的典型案例ꎬ虽然空间尺度较小ꎬ但开放空间占比较大ꎬ且包含了康复性景观㊁可控性游线的设计ꎻ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则注重于可控性游线㊁防疫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3方面的设计ꎻ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的空间类型丰富ꎬ可分为开放空间㊁半开放空间㊁半封闭空间㊁封闭空间ꎬ并且通过营造康复性环境ꎬ再引入其他功能ꎬ具有突出的生态疗愈作用ꎮ总结上述案例的生态疗愈设计手法:1)小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景观资源ꎬ尽可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需求ꎮ重点通过包容性的活动空间设计ꎬ增强与周边社区的步行可达性ꎬ提升小微公园的空间活力与吸引力ꎬ促进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ꎮ2)中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考虑市民渴望与自然亲近㊁享受清新空气㊁放松身心的愿望ꎮ因此ꎬ从健康导向的视角ꎬ中型城市公园需更多地考虑康复性景观环境的营建ꎬ再辅加多年龄段运动设施㊁智慧化便利设施以及疾病教育展示栏等景观小品ꎬ全面促进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活动与意识ꎮ3)大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有足够的空间容量来落实 全健康 理念ꎮ根据案例经验ꎬ首先应预先设计使用人群的行进路径ꎬ实现人群分流并且划定禁止人群进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ꎻ然后ꎬ在可进入空间设置多样化的开放㊁半开放㊁半封闭㊁封闭活动空间ꎬ并导入相适配的基础设施与康复活动ꎮ4)所有尺度的城市公园健康设计都应强调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4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1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典型案例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大策略的落实ꎮ进一步挖掘生态疗愈公园的设计思想与理论ꎬ分析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图2)ꎮ一言以蔽之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可以作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屏障ꎬ起到隔离㊁防疫㊁疗愈作用ꎮ其作用机制与路径体现为:1)当传染性疾病人群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来到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时ꎬ通过绿地的天然屏障对传染病病原体溢出㊁人口流动与病原体传播[13]起到防御隔离的作用ꎻ2)通过优质环境要素㊁体力活动㊁健康设施等增强人体免疫力ꎬ对人群易感性起到降低作用ꎻ3)通过各种康复性空间与活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起到生态疗愈作用ꎮ综上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应强调场所精神感知㊁压力减轻思想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指导性作用ꎬ将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应急性场所㊁防疫性教育㊁智慧性平台5种 全健康 视角下的设计要义应用于城市生态疗愈公园上ꎮ在各种空间中利用水体㊁植物㊁景观小品㊁阳光㊁空气等等因子ꎬ形成人群分流㊁生态可持续的总体公园格局ꎬ促进全民健康ꎮ最终ꎬ通过 全健康 导向下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ꎬ缓解市民因多方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ꎬ同时提升人们的免疫力㊁促进社交互动和健康教育ꎮ2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要义2 1㊀构建康复性环境构建康复性环境是第一设计要义ꎮ公园应首先考虑打造一个具有康复功能的整体自然环境ꎬ以促进身心健康ꎮ在设计过程中ꎬ可以运用环境心理学㊁生态学㊁雨洪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创建可持续性和高评价的景观空间ꎮ5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2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2 2㊀打造可控性游线打造可控性游线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举措ꎮ从空间的角度来看ꎬ公园首先要通过打造不同的体验游线ꎬ从而达到初次人群分流的目的ꎬ这是在控制易感人群上的一大非药物干预措施ꎬ实现初步的 安全社交 ꎮ可控性游线也是为动物栖息地㊁植物保护区等区域拉起的第一道 防线 ꎮ然后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或者警示性图式进行无形的区域划分ꎬ合理运用植物的种植位置㊁密度㊁高度㊁作用效果来构建独立场所ꎮ2 3㊀建立应急性场所建立应急性场所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ꎬ构建城市安全[14]ꎮ公园要发挥和完善自身的防灾避灾功能ꎬ以大型防灾公园㊁市内景区应急避难场所为核心ꎬ设置一些可以躲避灾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的场所ꎬ同时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ꎮ此类应急场所应在独立供电系统㊁应急消防措施㊁应急避难疏散区㊁应急供水等应急避险功能方面维护提升ꎬ有利于灾后快速形成一个集通讯㊁电力㊁物流㊁人流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ꎮ2 4㊀增添健康性教育健康性教育是公园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ꎮ通过在公园场地节点㊁构筑物和告示栏等位置设置相关宣传和展示内容ꎬ可以向游客传递防疫知识㊁提高健康意识ꎬ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ꎮ同时ꎬ公园也可以建设小型运动健康场所ꎬ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ꎬ促进健康生活ꎮ2 5㊀利用智慧性平台利用智慧性平台是全球性趋势ꎮ应在公园管理中引入网络APP㊁大数据云端等ꎬ实现人员管理以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联动ꎮ构建公园的智慧性平台首先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ꎬ包括无线网络覆盖㊁传感器布置㊁摄像头设置等ꎻ然后将该平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ꎬ如公共安全系统㊁交通管理系统㊁智慧养护系统等ꎻ最后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动ꎬ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㊁协同运营和综合治理ꎮ3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策略3 1㊀场地现状该场地位于成都环城生态区ꎬ面积20hm2ꎬ周边主要是居住区以及绿地ꎬ东接府河ꎬ南接成都欢乐谷ꎬ西面北面相望于两所大学ꎬ场地不仅拥有农田㊁林盘㊁灌渠㊁果园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ꎬ而且还将成为未来锦城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6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部分ꎬ具有游憩㊁农业㊁生态等多种价值ꎮ3 1 1㊀场地优势一是良好政策引导ꎬ即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㊁公园城市管理局共同颁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ꎻ二是区位优势明显ꎬ即场地周边将重点补充完善文化㊁科教㊁医疗㊁商业等7类大型公共服务功能ꎻ三是交通条件便利ꎬ即形成环城生态区与周边城市区域互联互通的慢行网络ꎻ四是施工条件良好ꎬ即场地内建筑较少(便于政府调解居民搬迁)ꎬ且地形平坦(便于施工与景观营造)ꎮ3 1 2㊀场地劣势一是场地缺少特色ꎬ没有体现成都的地域文化或者设计的主题文化ꎻ二是植被形式单一ꎬ场地景观单一ꎬ植被混乱ꎬ有些地处于荒废状态ꎻ三是雨洪排泄功能不足ꎬ由于场地地形较为平坦ꎬ竖向上变化不大ꎬ没能更大发挥绿地的作用ꎻ四是基础功能缺失ꎬ场地原有道路杂乱ꎬ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ꎬ并且很大部分地块被居民用地所占ꎻ五是生物多样性缺失ꎬ生境的破坏导致生物资源量减少ꎬ形成恶性循环ꎮ3 2㊀总体设计本方案在 全健康 的理念下ꎬ呈现 一园三线四区多点 的空间布局ꎮ 一园 即为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地空间格局ꎬ打造公园绿地核心ꎻ 三线 即三条特色人群体验游线ꎬ育心线㊁绿心线㊁愈心线ꎻ 四区 即场地划分为中心绿地㊁亲水区域㊁广场区域㊁外围绿地四个分区ꎬ在应急避难时刻对应的分区可以改成救援与物资仓储区㊁调洪区㊁多功能区㊁避灾防火区ꎮ多点即通过对现有场地空间及结构进行改造提升ꎬ打造不同景观节点ꎬ例如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繁星山丘㊁五感花园㊁隔离环㊁阳光草坪㊁文化长廊㊁森林浴场等等(图3)ꎮ图3㊀公园总平面图3 3㊀具体设计3 3 1㊀生态修复设计全健康 理念的生态修复设计强调通过综合评估㊁以自然过程为导向㊁保护生物多样性㊁运用自然生态工程㊁社区参与㊁监测与评估以及教育与宣传等手段ꎬ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和可持续管理ꎬ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ꎮ首先ꎬ对被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ꎬ包括物种多样性㊁生境结构㊁土壤质量㊁水资源等方面ꎻ再以自然为导向ꎬ尊重和模仿自然过程ꎬ例如ꎬ该公园借鉴泰国朱拉隆功世纪公园的雨洪管理相关理念与措施ꎬ在最左侧塑造山体ꎬ利用重力将自然降水从山地流过花园㊁草坪等净化区域ꎬ形成亲水区ꎮ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生态修复ꎬ例如ꎬ建立生态停车场㊁净水花园㊁滞留湿地㊁阳光草坪㊁蓄水池㊁输水与汇水系统等雨洪管理网络[15](图4)ꎮ后续需要形成科学监测体系㊁生态多样性保护㊁社区参与㊁宣传教育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ꎬ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ꎮ3 3 2㊀特色游线设计基于 全健康 理念的特色游线需要结合场地的特色资源㊁可持续性发展㊁创新体验㊁社区参与以及教育宣传等因素ꎬ打造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ꎬ即多元化路线规划ꎮ公园以育心体验游线㊁愈心体验游线㊁绿心体验游线3条特色游线为主ꎮ这3条游线起到初步分流人群的目的ꎬ然后通过不同的游线进行不同的疗愈及教育(图5)ꎮ7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4㊀以自然过程为导向的生态修复设计图5㊀整合多层次健康空间的特色游线设计㊀㊀1)育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设置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隔离环㊁文化长廊㊁教育小屋等科普知识节点进行古蜀文化了解㊁体验植物医疗㊁VR技术教授防疫知识等互动活动ꎬ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认知ꎬ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ꎮ为科普药用价值和特点ꎬ可在药用花园的各种植区旁树立告示牌ꎬ比如薄荷(Menthahaplocalyx)㊁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㊁洋甘菊(Matricariarecutita)㊁金盏花(Calendulaofficinalis)㊁紫苏(Perillafrutescens)㊁芦荟(Aloevera)等ꎮ2)愈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视㊁听㊁嗅㊁触㊁味五种感官设置节点ꎬ从而达到治愈人们心灵的目的ꎮ可种植的植物有:紫杉(Taxaceae)㊁垂柳(Salixbabylonica)等绒毛植物ꎻ玫瑰(Rosarugosa)㊁薰衣草㊁薄荷等芳香类㊁香草类植物ꎻ玫瑰㊁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㊁牵牛花(Pharbitisnil)等色彩鲜艳的花卉ꎬ以及可食用植物或果树ꎮ通过设置繁星山丘㊁云养殖场㊁五感花园㊁音乐阳光草坪等相关节点ꎬ进行生态领养种植㊁户外摄影㊁体验采摘乐趣㊁体验自然风光等互动活动ꎮ3)绿心体验游线ꎮ绿色植被不仅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ꎬ吸收有害气体ꎬ还可以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16]ꎮ绿心体验游线用慢行步道贯穿全园ꎬ森林浴场㊁甘霖花园㊁银草滩等散步其中ꎬ从而达到生态疗愈的目的ꎮ体验"森林浴"并非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森林ꎬ即使是小规模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提供类似的 森林浴 效果ꎮ在构建 森林浴 场节点时ꎬ要注意该节点能否满足游人20min以上的漫步需求ꎮ3 3 3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通过多种景观㊁主题节点㊁教育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动㊁有趣㊁参与性强的平台ꎬ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理念的普及ꎮ首先ꎬ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科普教育主题选择ꎬ比如健康饮食㊁环境保护㊁生态系统㊁可持续能源等ꎮ其次ꎬ利用特色空间㊁多媒体形式或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ꎬ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ꎮ例如ꎬ隔离环景观以戴安娜王妃纪念性喷泉为蓝本ꎬ设计一个顺应场地坡度㊁在草地上形成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ꎬ吸引人群ꎮ最后ꎬ在草地上涂上白色的圆圈ꎬ鼓励人们在 安全距离 意识下进行外出活动㊁亲近自然(图6)ꎮ8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6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3 3 4㊀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为在紧急情况下实现 空间换时间 [17]ꎬ需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ꎮ公园应急避难空间应提倡位于安全稳固㊁足够容量的地点ꎬ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ꎬ以及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ꎬ以实现有效的 平灾转换 [18]ꎮ例如ꎬ场地平时由广场区㊁中心绿地区㊁亲水区和外围绿地区4个区域组成ꎮ在灾害发生时ꎬ广场区可以提供多种功能ꎬ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ꎻ绿地区可以提供物资仓储和救援服务ꎻ亲水区则提供应急供水和消防用水ꎻ外围绿地区则可以提供避难区和防护隔离区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避难空间还需考虑利用好自然光和通风ꎬ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ꎻ增加适当的室内植物ꎬ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和视觉愉悦感ꎻ选择健康㊁环保的建筑材料ꎻ选择合适的隔音系统和材料ꎬ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干扰ꎻ注重空间分区与隐私㊁运动和活动空间以及心理治疗(图7)ꎮ图7㊀ 平灾结合的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图8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9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3 3 5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公园应在传统空间设计基础上ꎬ结合智慧设施研究ꎬ将智慧导览系统与行人流线相结合进行隐形处理ꎬ在分流的同时给予体验者连续的园区体验ꎮ此外ꎬ还应引入智慧养护系统ꎬ包括智慧水质检测与净化㊁草地自动化养护管理㊁空气质量检测等ꎮ智慧照明系统与智慧休憩系统相结合应用于场地ꎬ特色灯光设施与休憩座椅相结合形成集散空间ꎮ除此之外ꎬ还可构建健康运动指挥平台ꎬ通过健康步道㊁运动影像记录打卡㊁服务驿站等串联公园ꎬ引领绿色健康生活(图8)ꎮ4 结语面对高密度人居环境中的身心健康问题ꎬ城市公园设计需要进一步强化 以人为本 和 生命至上 的价值观ꎬ营造更生态㊁健康㊁安全和美好的城市ꎮ当前ꎬ世卫组织鼓励更多社会角色考虑从 全健康 视角解决城市公园未来发展问题ꎬ旨在实现 人 动物 环境 综合健康ꎮ而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公园ꎬ主要涉及 人与环境 的健康ꎬ在 动物 方面涉及较少ꎮ从未来城市的发展角度出发ꎬ公园应被赋予生态㊁教育㊁疗愈㊁安全社交㊁应急救灾等功能ꎬ增强大众健康与环境意识ꎬ再利用科技与景观的结合ꎬ构建集生态性㊁疗愈性㊁应急性㊁智慧性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ꎮ参考文献[1]王浩城ꎬ韩谦. OneHealth :全健康[J].中国兽医杂志ꎬ2022ꎬ58(5):125-128.[2]VANDENBOSCHMꎬODESANGA.Urbannaturalenvironmentsasnature ̄basedsolutionsforimprovedpublichealth ̄asystematicreviewofreviews[J].EnvironmentalResearchꎬ2017ꎬ158:373-384.[3]刘灿.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更新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ꎬ2021.[4]李婉丽.城市综合性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ꎬ2021.[5]罗诗婕ꎬ李倩云ꎬ宁春娇ꎬ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5):48-54. [6]宋凯ꎬ冉从敬.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以社区为中心的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方案[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ꎬ2022ꎬ34(5):92-101.[7]唐茜嵘ꎬ成卓.疗愈环境在美国医院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ꎬ2013(11):20-23.[8]张高超ꎬ刘洋ꎬ汤晓敏.面向压力人群的康复景观:纳卡地亚森林康复花园设计特色及其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ꎬ2017ꎬ35(2):61-67.[9]孙晶晶.注重精神感知的疗愈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ꎬ2013ꎬ14(5):29-33.[10]刘婷.精神压力疏解下的景观疗愈空间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ꎬ2018.[11]韩旭.台湾园艺治疗:以文化大学园艺治疗花园为例[J].华中建筑ꎬ2016ꎬ34(3):103-106.[12]STEVENSONMPꎬSCHILHABTꎬBENTSENP.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II:asystematicreviewtoclarifyattentionprocessesaffectedbyexposuretonaturalenvironments[J].Journal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ꎬ2018ꎬ21(4):227-268. [13]王兰ꎬ贾颖慧ꎬ朱晓玲ꎬ等.健康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ꎬ2021(4):81-87. [14]李禾ꎬ王思元.公共安全视角下日本东京都防灾公园体系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1ꎬ19(3):49-54.[15]张泉ꎬ薛珊珊ꎬ邹成东.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安徽泾县查济古村落雨洪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2):111-117. [16]屠星月ꎬ黄甘霖ꎬ邬建国.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居民福祉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2):421-431.[17]赵燕菁.疫中四则[J].北京规划建设ꎬ2020(2):144-148. [18]陈舒逸ꎬ刘晓.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考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21.011。

西安世博园自然馆介绍

西安世博园自然馆介绍

西安世博园自然馆介绍1. 背景介绍自然馆是西安世博园中的一个重要展馆,展示了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西安世博园自然馆的设计理念、展览内容以及教育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2. 设计理念自然馆的设计理念是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馆内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施,打造了一个符合生态原则的展览空间。

同时,自然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展示自然景观、模拟生态环境等方式,向观众传递保护自然、珍爱地球的理念。

3. 展览内容自然馆的展览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3.1 自然资源展示展馆内设有多个区域,以展示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为主题。

展览中通过模拟景观、植被和动物标本等方式,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资源。

3.2 生态环境展示自然馆以生态系统为展示核心,通过模拟不同生态环境的展示区,向观众展示了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比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展区,体现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和食物链关系。

3.3 动植物种类展示作为一个自然主题的展馆,自然馆内当然也少不了动植物的展示。

馆内设有专门的动植物区域,展示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向观众介绍不同物种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此外,一些活体动物也被引入其中,以增加互动性和观赏性。

3.4 环境保护宣传自然馆还设有环境保护宣传区域,介绍了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向观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地球。

4. 教育意义自然馆作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展馆,对于培养观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4.1 知识传递自然馆通过详细的解说和展项介绍,向观众传递各类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知识。

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以往未曾接触的物种和环境。

4.2 情感教育自然馆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和生态模型,让观众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奇幻。

这种情感上的教育将帮助观众建立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深化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同。

4.3 激励行动自然馆的环境保护宣传区域,通过展示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激励观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景观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解析

景观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解析

景观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解析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科学,旨在通过合理布置和利用自然与人工环境资源,创造美丽、实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室外空间。

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不仅能够令人眼前一亮,更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为人们提供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景观设计师及其作品,剖析其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

1. 约翰·布鲁姆约翰·布鲁姆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以引人入胜的自然元素和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而闻名。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通过创造独特的场所感和景观体验来打动人心。

他的一个代表作品是位于旧金山的金门公园。

布鲁姆以精湛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构思,将公园打造成了一个绿洲,能够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2. 杰森·杜比作为一位年轻而有为的景观设计师,杰森·杜比以其对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性设计的追求而闻名。

他的作品注重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供多功能和多层次的空间。

莱尔斯沃思天空之城便是杜比的一项杰作。

他利用垂直绿化、光线透射和屋顶花园等设计手法,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居住社区,不仅景观美观,而且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弗朗切斯科·韦奇利弗朗切斯科·韦奇利是一位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融入了艺术、文化和历史的元素。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并创造出独特而有意义的场所。

他的一项代表作品是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韦奇利花园。

韦奇利通过精心布局的植物、雕塑和水景,将这片花园打造成一个浪漫而宁静的空间,向人们展示了佛罗伦萨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4. 罗伯特·埃尔高罗伯特·埃尔高是一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前卫的设计理念而脱颖而出。

他的一个代表性项目是纽约高线公园。

埃尔高将一条废弃的铁路改造成了一个悬浮于城市之上的公园,利用天桥、座椅和独特的景观元素,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社交和艺术体验的场所。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作者:朱昊睿415225713086(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330031)中文摘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景观设计也便随之而兴起,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逐渐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城市的开放空间以及绿色空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量变,膨胀性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并没有积累和沉淀。

期望通过对收集的绿色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景观设计师们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给我国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英文摘要: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 therefore landscape design also subsequently rise up,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attention, this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lso it is caused by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irect embodiment. In China,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open Spaces and green Spaces in the past time realized the fast expansion of quantitative change to the posture permeated our life, without accum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Expect to analyses the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China’s landscape, the landscape designers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ov e themselves,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our country landscape design.关键词:绿色设计景观设计分析现状自然引言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

空间的叙事性,场地-场景-场所

空间的叙事性,场地-场景-场所

[ COLUMN ] 专栏/BIAD6 石华工作室 BIAD6 SHIHUA ATELIER223以空间知觉与认知为基础,捕捉环境中的潜在信息——人在环境中具有发掘与探索的心理需求。

在“身体-空间-时间”多维参照下开展设计,使用者既是看的主体,也是被看的对象。

以场地中的互动感知为依据,把握场域特征,以此为基础展开场景的建构;寻求与客体不断变化、涌现的互动关系,甚至预设“情节”,试图引发场所的形成。

十年来,石华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叙事性这一主线:从场景引发的视觉体验,到“看与被看”的空间机制,再到多种体验经过历时性叠加所形成的场所特性,实现了情感反应与集体记忆的综合,达成“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空间编排。

通过石华的建筑作品解读观者为中心的空间性场域建构机制。

在学理层面讨论空间问题,在生产压力巨大的大型设计院里显得难能可贵,但同时也可以看到建筑行业的变化,这是值得玩味的事情。

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要求设计者更精准更关照体验地思考问题,不管你出身何处。

场地到场景“建筑-人-环境”一体化一直存在于中华传统的营建基因中,石华作品着力营造空间路径及相应的游观体验,形成节奏化的空间序列,其铺陈方式带有时空融合的属性。

北京东方阳阳企业总部(图1)BIAD 办公室改造(图2)办公空间的营造操作方式源于单纯的目的——解决使用者行为方式与空间组织、形式生成脱节的问题。

以此为基础,提取空间原型并类型化,与人群行为匹配,从而建构建筑组群中的公共空间体系。

解读石华的每一个作品,关注的通常不是单个场景,而是若干场景所形成的空间序列。

重庆广阳岛长江文化书院(图3)设计,大的山形地势中所独有的园林环境依托景观结构特征“由外而内”触发使用者的感知,环境秩序通过主客体处境的差异性触发空间特征的显现,方案推敲阶段一直在模拟观者视角聚焦视觉中心,并持续对空间进行识别与定位。

长江文化书院选址于广阳岛上高峰山西部山顶破损需进行生态修复的场地,提取传统山地理景手法,空间序列的审美经验的空间秩序叠合,而静观则创造一个向自身聚焦的世界。

安吉游戏理念指导下区域活动本土化环境创设

安吉游戏理念指导下区域活动本土化环境创设

幼小衔接YOUXIAO XIANJIE安吉游戏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情境创设,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搭建空间,提供思维启迪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身心得到有益成长。

在这种理念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科学领域教育都需要遵循自由、合作、个性的原则,凸显一日生活皆课程的价值观。

将安吉游戏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本土化环境创设中,能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培养科学探究意识,获得科学知识,从而理性地认识自然环境和科学原理。

此外,安吉游戏符合幼儿成长规律,能培养幼儿观察、测量、比较和分析等认知外部环境的基本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小衔接的合理实现,保证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一、传统幼儿园科学教育及区域活动中的缺陷(一)缺乏新意,活动质量不高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和科学领域的教育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

很多区域活动的设计过于随意,质量低下,与课程的关联性不强,过于依赖传统的游戏和玩具,缺乏新颖和有趣的元素,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有的教师选择的游戏陈旧、保守,缺乏足够的挑战性,无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他们无法在游戏中获得挑战自我、探索新事物的机会,导致幼儿的想象力不足,不能有效探究事物存在的联系。

(二)环境氛围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幼儿区域活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让幼儿在区域中建立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加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认识,让幼儿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不注重多样化活动氛围的创设,活动场景和材料千篇一律,不能常换常新,不重视对幼儿的思维启发和科学探究的引领,从而使得区域活动不能成为科学课程教育的有效内容。

幼儿缺少与自然环境的有效互动,教师也未能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引导,难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二、安吉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优势(一)彰显区域活动的科学内涵安吉游戏区别于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更具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彰显了游戏活动在科学探究中的内涵。

入世之境和自然之境的理解建筑举例

入世之境和自然之境的理解建筑举例

第一部分:入世之境的理解1.1 什么是入世之境?入世之境,即指个体与社会和现实世界的融合与交融。

在这个境界中,个体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入世之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1.2 如何理解入世之境?入世之境的理解需要从个体的情感、认识、行为等方面入手。

个体在入世之境中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规则和规范,还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理解入世之境需要从个体的内在体验和外部行为出发,全面把握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3 入世之境的建筑例子在建筑中,入世之境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它不仅是一个储藏知识的场所,更是一座与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建筑。

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和谐与共融的关系,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空间,体现了入世之境的理念。

1.4 个人观点我认为,入世之境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更是个体内在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

只有在入世之境中,个体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发展空间,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融。

第二部分:自然之境的理解2.1 什么是自然之境?自然之境即指个体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互动。

在这个境界中,个体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和谐、平衡和共生的关系,个体在自然之境中感受到生命力和能量,实现身心的和谐与放松。

2.2 如何理解自然之境?理解自然之境需要从个体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感知出发。

个体在自然之境中能够意识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伟大,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从而体验到身心的舒畅和放松。

2.3 自然之境的建筑例子在建筑中,自然之境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芬兰赫尔辛基的塔恩美克斯大学的图书馆,建筑师通过设计将大自然引入室内空间,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和谐与共生的关系。

在图书馆内,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知识的沉浸,还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能量,实现了自然之境与个体的和谐连结。

跨文化语境之下的自然哲学探索——浅议国际花园节获奖作品《幻之园》

跨文化语境之下的自然哲学探索——浅议国际花园节获奖作品《幻之园》

木材是花园的主体结构构件。8 根 100 毫米 ×100 毫米木材作为 创造这样一个跨文化语境的对话和反思的机会,去消解文化之间
主要支撑,另外 8 根 40 毫米 ×40 毫米的木材作为辅助支撑,形 的隔阂。(图 7、图 8)
成“屏风”的框架。麻绳是连接木头的媒介,木材与麻绳的构筑连
接方式从中国华东部分乡村地区布料缝合的传统手艺汲取灵感,
图 4 光线在卵石上投射斑驳树影 ©Titianhao 工作室
图 5 麻绳塑造出虚实相生的透视效果 ©Titianhao 工作室
26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RESEARCH ] 研究
图 6 游客在漫游中与幻之园互动对话 ©Titianhao 工作室
湘八景》中“平远山水”笔法 ;中环种植竹子,幽篁疏影为游人 感动于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中国意境”。(图 3 ~图 5)
提供行吟游心之地 ;内环用反光石子表达“水”的意象,增添光
影和灵动。山、竹、水、石的意象创意呈现,巧妙相依,一园之景, 一个理想的作品需要通过空间和设计本身让观看者的体验最大化,
旨在向全世界的参观者传递出传统中国山水悠远绵长的意蕴。(图 在有限空间中激发对于哲学和空间的思考。作品通过动线、视角、
个入选作品之一,也是本届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品。该作品挖掘中 国传统园林思想中的自然观和生态哲学,并探讨如何在当代跨文
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③故作品立面用间隔的麻绳塑造出虚实相生的透视效果 , 同时也是
化的语境中表达中国园林的哲学与美学,将东方的哲学叙事和普 中国园林的“障景”手法。观众从眼前的“山”可以望到远处的
变化。观众在三个同心圆的轨迹中环绕漫步,始于外圈一个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历来的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从规划布局跌山理水的理念指导具体的物镜和已经的塑造无不表现出园主人对隐逸的憧憬这类园林甚至可以称之为隐士园23三明学院隐士们往往亦儒亦道亦释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观的发扬光大者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史
-1- 三 明 学 院
-2-
三 明 学 院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 人文背景
- 15 - 三 明 学 院
儒、道、释三家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 流(构成要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 多要素,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融糅儒、 道、释的某些观点,或者受到此三家的 浸润而逐渐衍生出来。他们又于此三家 共同构筑起百花齐放的意识形态园地, 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 识形态背景。其中的”天人合一“、”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三个要素应 特别关注
-4-
三 明 学 院
自然背景
96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十 五分之一,自北而南跨越6个不同的气候带。他被倚大 陆、面向海洋,即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 国土地势的总轮廓是西高东低、自西面东逐渐下 降,形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 1、中国多山,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2、中国多河、湖。 3、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属最多的国家,西方学者誉之为 “园林之母”。 4、中国的气候普遍为大陆性但也兼有海洋性的特点,变 化情况十分复杂,各地干、湿状态的差别极大。
- 13 - 三 明 学 院
儒家、道家倡导以根本的”道“来统摄宇 宙间万事万物的”器“,影响及于传统 的思维方式,形成思维更注重综合关照 和往复推衍。因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可 以突破界域、触类旁通,铸就了中国古 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 画意的独特品种。
- 14 -
三 明 学 院

浅析四大造园要素空间组织的视觉景观特点

浅析四大造园要素空间组织的视觉景观特点

景作用 , 也起着“ 景点( 观赏点 )的作用 ( ” 见表 1 。 )
2 植 物要素
1分 隔联 系 , ) 限定 空 间 。 由植 物 的 枝 、 、 干 叶交 织 成 的 网 络 , 如果稠密到一定程度 便可形成一种 界面 , 光线 、 视线 可以不 同程
殿多建于皇家 园 林、 寺庙园林; 阁 副体性 殿、 、 多 构 于 名 胜 之 阁 馆、 、 地 ; 馆 、 等 轩 轩、 蒋 建筑 斋 镑等 多傍 山 临水。 处 于可居又可望的 中心地位【_ 3
2 0 ,2 3 :57 . 0 7 2 ( )7 —6
6 中国园林美学[ . M]南京: 江苏文艺 出版社 ,9 0 19. 互相补充。也正因为这样 的关系 , 以才有 了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 [ ] 金 学智 . 所 [ ] 赵丽芳 . 中国古典 园林 的风 水美学 思想 [] 山西建筑 , 7 论 J. 的巅峰之作。

视野开阔 . 高望 登 远 , 目舒 天 , 极 多 建 于风景醒 目之 处 , 山 临水, 傍 视 野 空透 , 既是景点 又是观景点 周 围无遮无拦 、 一 览尽收; 既是驻足 观赏的视点 , 又是 空间视线的焦点
如 留园 “ 闻木 樨 香轩 ~秫泉 耆硬 之馆” 网 师 园 “ 春夥 ~ 看 松 殿
第3 6卷 第 2 4期

30 ・ 5
20 10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e兀 月 E
Vl . 6No. 4 0 3 1 2
Au g. 2 1 00
文章编号:0962 (0 02 .300 10 .85 2 1 )405 .2
多建 于 山 之 半 小 品建筑 、 、 、 亭 榭 廊 腰 、 水之岸边 , 可 桥等 览 、 可停、 望、 可 可憩

河北省首届(衡水) 园林博览会市级展园景观设计分析

河北省首届(衡水) 园林博览会市级展园景观设计分析

河北省首届(衡水)园林博览会于2017年7月15日至10月8日召开,规划面积254hm 2,以“湿地园林·休闲湖城”为主题,秉承“创新、生态、多趣、持续”的办会宗旨,整合园林博览园、衡水湖湿地公园、马拉松广场、荷花公园形成“四园合一”的总体格局,联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展示衡水市作为北方湖城的气质,生动诠释衡水湖“落雁声声荡日暮,清波渺渺映云霞”的湿地景观。

1概述园博园规划以“一核(桃花主馆)、两脉(城市视线轴、园区观展轴)、五片区(城市展区、专类展区、山水休闲区、盐河湿地区、亲子游乐区)”为主框架,采用现代造园手法,精心打造百家林、阳光草地、园博花街、滏阳晚照、盐河苇淀、九州芳园、百草园、蔬果奇乐园、温室花园、桃李春风园、群芳圃、亲颐乐园等特色景点。

重点打造主展馆、滏阳楼和天桥等3大建筑,主题园区、城市园区、企业园区、县市区园区等36座展园,集中展示燕赵园林景观艺术。

本文以河北省首届(衡水)园林博览会的市级展园(见图1)设计为例,浅析其各大展园的特色景观、设计理念及地域性文化特点等,从多方面展示中国传统山水园林艺术理念与现代设计手法的有机结合[1],以期为后续的园博会建设提供参考。

2市级展园的设计分析2.1东垣文化园——石家庄园石家庄园总面积5630m 2。

以“展示古城风貌,再现历史文明”为主题,设计提取东垣(真定)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古城墙文化、古城风貌及古代门的文化、李杲中医药文化为素材。

文化园以城市的发展文明为线索,运用传统园林的手法,利用空间的高差变化,起承转合,塑造了浓厚的意境,艺术地展示石家庄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全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东垣文化为主的历史人文景观,一条是以山体地形与瀑布溪流为主的自然园林景观;主要景点有汉阙石雕、古城墙城楼、夯土古城垣遗迹,以及古代陶器制造、养蚕纺织、舂米推磨、冶金等生活情景小品,直观展示古代城市民情风貌的古城遗影;以高低错落的墙体,不同形式、虚实相间的大门展示的古门街巷;李杲医药文化成就及古人健身强体、医药养身方面知识为展示内容的杏林苑等。

幼儿园自然奇妙之旅:发现身边的小奇迹

幼儿园自然奇妙之旅:发现身边的小奇迹

幼儿园自然奇妙之旅:发现身边的小奇迹一、前言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许多值得探索和发现的小奇迹。

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也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可以带领他们进行一场自然奇妙之旅,去发现身边的小奇迹。

二、身边的小奇迹1.昆虫世界在幼儿园的自然奇妙之旅中,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探索昆虫的世界。

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在劳作,或者去观察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这些都是身边小奇迹的体现,也是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的契机。

2.植物的奥秘植物也是自然界的奇迹,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植物园或者户外进行观察与探索。

用肉眼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3.天空之境夜晚的星空,白天的云彩,都是天空的奇迹。

在这次自然之旅中,带领孩子们观察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和云朵,可以开启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为什么要发现身边的小奇迹身边的小奇迹虽然微小,但却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智慧。

通过发现这些小奇迹,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拓宽视野,了解自然界的奥妙,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自然奇妙之旅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结语在这次幼儿园自然奇妙之旅中,发现身边的小奇迹,不仅可以让孩子们获得知识,也可以让他们获得快乐与幸福。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对于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个人观点我认为,发现身边的小奇迹是孩子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样的自然奇妙之旅,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探索与发现中体验快乐。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玩耍中享受成长的乐趣。

六、参考信息1.《幼儿园自然观察教育的概念与方法》2.《探索与发现:幼儿自然科学的早期教育》文 | 写手:(您的尊称)以上就是我根据您提供的内容和主题撰写的文章,希朥能够符合您的要求。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

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

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园区印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园区印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园区印象」五要素导读:做园区如同做人,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常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园区留给客商的「第一印象」对企业日后理解园区起着强烈的定向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凯文・林奇(Lynch.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五要素说」影响最为深远,林奇在其所著的《城市意象》中,把城市意象归结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元素,准确的描述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过程。

由于林奇的「五要素说」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对于局部的区域概念特别有效,因而被广泛运用于区域设计规划中,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几带、几轴、几片区、几节点」,最早都可以追溯到这一理论。

今天笔者结合林奇的「五要素说」来分析总结「园区印象」的关键点,希望给园区规划者带来一些新启示。

道路:建好一条标志性大道道路是「园区印象」感知的主体要素,一个陌生人到访园区,第一件事就是认路,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园区领域,我们认为必须建好一条标志性大道。

首先,标志性大道是园区文化与形象的展示窗口,一条良好的大道,不仅是产业轴线、还是一条景观廊道、一条从历史到现代的「星光大道」,能给予客商深刻的印象和吸引力。

在功能上,首先,标志性大道是路网的「脊梁」,对园区的交通枢纽、外、内部道路等进行协调布局,维系良好的交通运行秩序;其次,标志性大道是园区规划的发展轴,通过串联产业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引导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形态;最后,标志性大道是园区产业发展的主轴,在道路两侧部署优势产业集群和示范企业、重点平台,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建设上,根据园区不同的功能布局,标志性大道可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在「带」型园区中,大道为长轴向贯通的结构性主干道;在「团块状」的园区,大道表征为纵横相交的十字形骨架;在「有机生长」的园区,功能体系布局相对分散,可由两条或多条大道错位并行,共同构成园区的标志性大道。

边界:勾画特征鲜明的园区边界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是两个区域间的分界线,是连续过程中的线性中断。

光影交错的天空之镜,悬浮的玻璃盒子建筑美不胜收

光影交错的天空之镜,悬浮的玻璃盒子建筑美不胜收

光影交错的天空之镜,悬浮的玻璃盒子建筑美不胜收建筑与基地间应当有着某种经验上的联系,一种形而上的联系,一种诗意的连结!——StevenHoll融创敔山项目位于无锡江阴敔山湾新城核心区域,北面毗邻敔山湖公园,区域内多彩的山体资源丰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

地块分为西部多层住宅区和东部住宅区,链珠别墅设计秉承融创桃花源风格系列,结合江阴地方特色,打造新的庭园山水园林桃源居所。

为了获得良好的观湖体验和山景效果,示范区设置在大型项目北侧,先期作为形象展示,后续作为商业及社区配套使用。

01.向自然,借一处美景敔山湖畔,定山山脉,项目依山傍水,为了让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产生在建极好的互动对话关系。

最大化地利用湖景网络资源,体验敔山湾的雅、体验到来自定山与湖山湖一色源于的美、是工程项目设计的重要考量设计因素。

为了获得良好的绍尼县体验,经过精细测试,示范区置于地块东南侧,视线离地12米(黄海高程18.25米)处。

设计选用采用轻盈通透的建筑的介入,既能形成极佳的观湖视角,建筑杨州本身也成为敔山湾湖景中靓丽的风景。

给湖景赋值,用弱人工美丽动人的理念嵌入美丽的自然,在生态自然的环境里嵌入一个精致的人工体,从而与自然景观形成应积极良性双赢互动,既视听享受能提升区域整体价值与体验,又能提升敔山湾的人气庄科村与知名度。

02.轻盈悬浮的玻璃纸盒设计创造了一个三层高的玻璃盒子,形体轻盈简洁,拥有良好的人文景观视野,而对于城市空间,建筑的下层高层建筑部分被树木遮挡,仅露出“悬浮的玻璃盒子”,可形成内外空间,自然与天然人工空间的视线协作。

玻璃盒子桌面的观湖界面形成悬挑空间,三个采用玻璃盒子使用不同材质,底层采用透明玻璃和银灰色铝板结合镜面金属框,呈现出开放的入口迎客空间。

二层喷砂超白u型玻璃和白色铝压条,与三层的透明玻璃结合镜面单色铝制横向檐板,上下错动,形成简洁通透又富于雕塑感的成形建筑形象。

03.绚丽交错的天空之镜光影是设计师最典雅的一笔,结合以不同的线条、材质、浓淡及相应的笔触,真实地个股表现出空间的气质,产生无可比拟的心理感受,或是惟妙惟肖的超现实,又或是把握短期内整体质感的写意,都在以不同的各有不同方式展现美的特质。

“自在之境”龙头设计

“自在之境”龙头设计

“自在之境”龙头设计
段鹏程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17(38)14
【摘要】动静相宜,自在之境,水龙头在功能上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分别是洗脸模式和洗头模式,通过调整出水形态和出水高度的方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形态上利用水流曲线与简约几何线条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水龙头的均衡对称,使产品更加具有律动感。

【总页数】1页(P258-258)
【关键词】设计;水龙头;使用状态;流曲线;形态;洗头;洗脸
【作者】段鹏程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14.33
【相关文献】
1.心隨境轉煩惱起境隨心轉自在生 [J],
2.无我自在·写生自为·畅神自得——宋力山水造境探微 [J], 林苗苗
3.古韵古语酿新境自在自然情意真——评额尔古纳诗人祝乃忠的诗词 [J], 方丽杰
4.自在之境与自由之境──评电视纪录片《青藏高原之旅》 [J], 王永纲
5.心随境转烦恼起境随心转自在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