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侵犯中枢神经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怕声、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 %。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一端圆,另一端扁平,形似子弹,大小约75 nn×180nmm,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绕以核衣壳和含脂蛋白及糖蛋白的包膜。目前已明确狂犬病毒的蛋白质由5个主要蛋白和2个微小蛋白构成。5种主要蛋白是:转录酶大蛋白(Large Protein,LP),具有合成病毒RNA所必需的RNA转录酶活性;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病毒棘突成分,具有凝聚细胞能力,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诱导细胞免疫;核蛋白(Nuclear Protein,NP), 构成核酸的衣壳,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不仅保护基因在RNA免受核酸酶降解,也是狂犬病毒重要的抗原成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衣壳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1,M1P),即磷蛋白,又称NS蛋白,它位于病毒核心壳和包膜之间,与核酸衣壳一起,是狂犬病毒属特异性抗原;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2,M2P),是狂犬病毒的包膜的重要成分。还有两个微小蛋白是非结构蛋白。

从世界各地分离的狂犬病毒抗原性均相同,但其毒力可有差异,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称野毒株(wild virus)或街毒株(street virus),特点是接种动物潜伏期长,自脑外途径接种后容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在感染的神经细胞内易发现内基小体(Negri Bodies).致病力强。街毒株在家兔连续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毒株固定毒株(fixed strain),特点为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

在组织细胞内的狂犬病毒室温或4°C其传染性可保持1-2周,若置于中性甘油室温可保持数周,4°C数月。狂犬病毒易为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灭活,加热100°C 2min可灭活。乳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原,在我国主要以病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发达国家按法规养犬,必须注射疫苗,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编蝠、院熊、臭助、狼、狐狸等。

(二)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人,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偏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有报告角膜移植可传播狂犬病。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兽医、野生动物捕捉着、饲养员、农村青少年及儿童尤其易遭受感染。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60%。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未作预防接种的头面部深部伤者发病率达80%。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未作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高。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主要通过神

经逆行性向中枢传播,一般不入血。其发病过程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一)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

病毒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小量增殖,通过和神经神经肌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然后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所需时间为3天或1至2周。

(二)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再大量繁殖,人侵脊翻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三)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量最多。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交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脑

桥和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外观有充血、水肿、微小出血等。镜下脑实质有非特

异的神经细胞变性与炎性细胞浸润。具特征性的病变是嗜酸性包涵体,称内格里小体

( Negri body),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Purkinje细胞中。该小体位于

细胞浆内,呈圆形或椭画形,直径3 –10μm ,染色后呈樱桃红色,具有诊断意义,【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至19年或更长,一般为l一3个月,超过一年者约占1%。影响潜伏期的因素为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病毒入侵数量和株的毒力、受伤后伤口处理及是否接种狂犬疫苗等。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

(一)前驱期

常有低热、倦怠、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少数有呕吐,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本期持续2-4天。

(二)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不一定每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维。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大最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体温升高,瞳孔扩大,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病人神志多清晰,少数可出现情神失常,幻视幻听等。本期约1-3天。

(三)麻痹期

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人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人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6-18小时。

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除上述狂躁型表现外,尚有以脊能或延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静型)。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见高热、头痛、呕吐、键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增多,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2.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及蛋白质可稍增多,糖及氮化物正常。

(二)病原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