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
![羁旅行役](https://img.taocdn.com/s3/m/336607f6910ef12d2af9e7e8.png)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
咏 物 诗
物 人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象 征
热爱自然山水 山 水 田 园 诗
明
追求自由闲适 向往隐逸生活 厌恶官场仕途
暗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山居秋暝》 2《过故人庄》 3《归园田居》4 《归去来兮辞》
因事见理
《题西林壁》 《观书有感》
》
闺怨诗
• 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如王昌龄的 《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②表现对游子、征夫的思念、 想望 之情: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③表现闺中人的孤独、寂寞、冷清 。如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④表 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如陈陶《陇西 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 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同情
敬 佩
怨恨战争,恨统治者
1书愤 2 兵车行
同样怨恨
昔盛今衰
事
怀 古 诗借古讽今 物Fra bibliotek人非敬佩;羡慕:豪情壮志
功成名就
人
壮志未酬
自己壮志未酬:感伤慨叹
同情古人 感慨自己
1石头城 2念奴娇 3永遇乐 4扬州曼 5蜀相
送 别 诗
景
不舍;缠绵悲苦
情
鼓励;积极乐观
意境
2长亭送别
1雨霖铃
•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高中课本
羁旅行役诗汇总
羁 旅 行 役 诗
漂泊
艰辛愁苦 孤独寂寞 家乡
羁旅行役诗赏析
![羁旅行役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f09ae6524de518964b7d2a.png)
羁旅行役诗赏析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
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
”这都是从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
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
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
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2024羁旅行役诗(2)
![2024羁旅行役诗(2)](https://img.taocdn.com/s3/m/d26d83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0.png)
• ①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开门惜夜景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 ②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 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8
常见情感
④久戍思归: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以及人民的的苦难生活,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出现明确情感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借景抒情:只有景物描写(纯景) 枫桥夜泊
•①用典抒情。颔联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愿望
•②借景抒情。颔联借“秋风”“寒雨”营造凄清的氛围,含蓄蕴藉地写出诗人
内心的凄凉。
•③拟人。颔联中“教”和“劝”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直言自己想家、
想饮酒,而是“被秋风教”“被寒雨劝”,以含蓄深沉的方式表达诗人不得归的
无奈。
20
12
2、对写(侧面落笔) 常与想象联用,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3
课堂练习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 垂垂雪几茎。
2
1、标题中多 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 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 除夕等节日名。
3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b827e9c80c22590102029d37.png)
(2)留心景物意象 (3)注意常见手法(抒情方法)
课堂小结
• 1、羁旅行役诗常抒发哪些情感? • 2、羁旅行役诗常会用到哪些手法? • 3、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一、二句写诗人自己,通过描述寒冬腊月、灯前抱膝独 坐的冷清画面烘托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 三、四句作者运用换位的写法,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方的自己的情景,来表现“思家”之情
•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 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 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 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 难寄。 • 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 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常见的意象:
• 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 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 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 愁。 • 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 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 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羁旅行役诗 课件
![羁旅行役诗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0979781eb91a37f1115c5a.png)
注:此诗是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 后所作。
• 诗中一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达了 作者退出官场的无奈之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鸥,作者以沙鸥自喻,表明向往自由的生活,同 时也表明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马志超)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说明作者现在漂泊在外的 无依无靠,身边没有亲人,不知何处是归处,也 是自己仕途不畅,壮志难酬的心情。(杨绍武) • 细草微风岸句,通过对独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此时的孤独寂寞,空虚之感。“名岂文章著,官 应老病休”,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的 尔虞我诈,追名逐利想要离开官场去追寻自由之 情。(吴超志)
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 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 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 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行 役”,即因上述种种原因, 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思想感情
• 例题导引1: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 首句,行人在早晨起程,途经家乡表达诗 人自己旅途中的艰苦,一个悲字更能表达 此时诗人的感情,旅馆中的鸡声鸣叫,月 亮还高挂空中,行人很少。表达了诗人愁 苦,槲叶落在树上更表达诗人愁苦最后一 句表达诗人想回家的感情。(张香海)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 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此诗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请结合诗句分析这 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 运用借代的手法通过借助鸡的叫声和板桥 上的霜雪表达了作者起得很早,表达了作 者对快点到朋友家的渴望,还运用凫雁和 思念杜陵,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伤感和思乡 怀亲之情。(韩森) • 作者很早的出来,行走在路上,而且思念 家乡,在鸡打鸣的月夜下,人都没有,桥 上都是寒霜,树叶都落了下来,思念回想 在长安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鸡声,霜写出自己的孤独凄凉,很想回到 长安之情。(郭术旺)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9075a31336c1eb91a375de2.png)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其他常见意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 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 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 思乡之情的。
羁旅行役诗词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 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 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 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 馨家庭的憧憬。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宿建德江》孟浩然《夜雨寄北》李星商垂隐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漂泊”之感的意象 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2、“书信”之类意象 如: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鸿雁(代指书信) 尺素(书信)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渭城 曲》)
抓意象,会意境,领悟 情感态度
如:意象“杨柳”,代指离别,照应 “系归舟”。“飞絮”指漂泊无依的 离愁,也代指暮春,喻青春易逝。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
![羁旅行役诗鉴赏2015](https://img.taocdn.com/s3/m/5d33fdb1c77da26924c5b006.png)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 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 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 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 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 《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⑨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 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⑩情感多种:抒发久戍之苦,思乡思亲 之悲,岁月流逝、功业难成的抑郁苦闷 之情。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羁旅行役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d076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e.png)
三、 羁旅诗常见节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 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
5、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诗人虽漂泊孤苦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韦庄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 写出了“江南好”?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 " 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抒的情纽带,是体什会么一下,这是景通和过情哪个联系意 生 4、下阕写了什么情? 象反 映出来的 也 ?
是联3中历、最来“星生传垂动诵平传的野神名阔的联,是。月哪你涌两认个大为无5字江、这2是一?是去流反比一、处因何”喻那悔可似桅的的阔老独等。为风些乎杆了病无作。孤里归不和而边人作者摇这宿堪孤单休,,用者摆的滚独吧是更、悲不沙滚心的!加愤里何定东鸥小荒用中的,流是,等言舟凉心了的”的比外。,渺漫情大喻愤这低江漫描小江老我意垂水懑长写、的,病是的汹夜了之压一:星涌这里空迫情排身空澎只阔是,斥、,湃。有天正一诗我一显、。孤地人下,生得命奔立间子运使都原流突的孤的涌的中在写野不出影了。照辞江的息更的。飘出官湖诗高,加零来人而中高月辽写、。联
表为”4这、现什两“手么名句法?岂话?(文什4传章分么达著)意了,思诗官?人应运怎老用样病飘诗阔舟了休的去辽乐,”泊 人叶出什,阔他。思,却景、深小孤么对出反望写无沉舟心比苦衬望哀处的的境了野鲜伶。出黯情的寄感孤明“、诗淡的身慨单意,”浩人的手的的。与比象孤未法自天渺喻寂的来。己地小贴一而和,作。。虽切,悲何者面以大江颠。突以愤处正对形,、的出是者茫象却灿心以自茫作无“孤境自己的结自烂”。然的宇,己星的归宙鲜安“,一辽,程明身心,沙的想阔?颔深之鸥想无怎刻处,是”象坎边不地,照的 坷反悲传景应的衬从达色“独过一中了辽夜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e396d215c5da50e2524d7fc9.png)
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歌鉴赏第二类:羁旅诗【题材概览】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远滞他乡,或漂泊流离,或辗转仕途,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这类诗就叫羁旅诗。
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中“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内容情感】行旅之中,家永远是温暖的慰藉。
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漂泊流离的痛苦,凝聚了诗人的人生的感叹,情真意切,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大致说来,羁旅诗常见的内容及情感有:1.描述旅途的艰辛,抒发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
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念。
2.叙写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对温馨家庭的渴盼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3.叙写自我的失意生活,表达客居他乡、人生彷徨,充满文人失意之感。
4.在对旅途的叙写中,蕴含朋友珍重、鼓励、劝勉之意。
以上这些情感,很难以截然的界限分开,常常交织在一起。
但终究围绕着哀己思亲的主线展开。
【鉴赏要点】手法关键词:情景交融、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节气节令。
羁旅诗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
羁旅诗常常通过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来表达情感。
旅途既为羁绊,烘托的氛围一般是凄寒、衰败、孤寂、冷清之景,这与温暖的家方能构成截然的对比。
有时思家而不得归,便借助于梦,所以羁旅诗中常见梦的痕迹,梦当然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梦中归乡,温暖喜悦;现实羁旅,凄苦无助,虚实对比强烈。
羁旅之中,常托物而传情。
大雁、笛音、月光、柳树都是常用来寄情的媒介。
同时还要注意,“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了解一定节日的风俗特征对于把握诗歌内容也显得必不可缺。
常见的节日有:①人日:正月初七日。
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c7ba1110650e52ea5418980c.png)
江 南 好
(2)好在生活美
画船听雨眠
(3)好在人物美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 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 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 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 腕加以特写。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 绘其中的意境。 注意点: ⒈想象合情合理 ⒉想象优美丰富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最好的诗是,“状难写之 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目前之景: 鸡声茅店 残月当空 人迹板桥 寒霜初降 槲叶山路 枳花驿墙 •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意象叠加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惆怅,信马徐行.“离愁渐远”有双重含 义:既指征人越走越远,也指愁思无穷无 尽。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 桥柳细,草薰风暖 摇征辔。离愁渐 远渐无穷,迢迢不 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 盈粉泪,楼高莫近 危阑倚。平芜尽 处是春山,行人更 在春山外。
下片①②句表达的内容是( 旅人的 手法。登楼只见一片杂草繁茂的原 推想,即旅人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 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 尽,于是推想到家室也一定相同 ) ③~⑤句表达的内容是( 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 旅人心中 )。 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 设想的家室心里的话即居者所思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赏析颈联中的“明”字。说说枳花为什 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说明天色还早,残月不明。紧扣“早行” 来写,表达思乡之情。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077b243b5a8102d276a22f20.png)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赏析:“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
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
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
相吊年光浇大白。
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作品鉴赏“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
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
此即情与景合也。
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
“千山”两句,景中显情。
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
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
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
“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
四:羁旅行役诗
![四: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c2153de881c758f5f61f67c7.png)
鉴赏角度
1)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 ”“悲”“无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 关键的字词 ”“怜”“空”“独”“故园”“相思 故园”“相思”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 的切入点。 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 春日登楼怀归》 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 的切入点。 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 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 重阳节等重要节日, 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2)留心景物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引发离愁别绪, ①对月思亲 引发离愁别绪 思乡之愁。 ②“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 ②“鸿雁传书”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③“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 ③“折柳送别”, ——惜别怀远 惜别怀远 ④杜鹃啼血 ——凄凉哀伤的象征 凄凉哀伤的象征 ⑤鹧鸪——羁旅乡愁 鹧鸪 羁旅乡愁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柳 长亭、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柳、长亭、 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 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精准突破:羁旅行役诗
![精准突破: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bd3cac7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9.png)
寓情于景 、白描手 法、列锦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 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 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
情景交 融、虚 实结合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 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 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寓情于景 ,景中含 理。
4
教材链接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 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内容情感
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 念。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 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 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心的魅力。
D. 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
奇而动人。
★2. 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
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21
教考衔接,比较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危楼;秋风、秋霜; • 植物意象:衰草、浮萍、飞蓬(漂泊之感)、杨柳、梧桐叶落、
落花、黄叶 • 动物意象:鸿/孤雁、归鸟、杜鹃(子规)、鹧鸪、沙鸥、瘦马
、猿啼、寒蝉 • 时空意象:日暮、寒秋、夕阳(斜晖)、暝色;远山、关山、驿站
、阳关、天涯、他乡
羁旅行役诗鉴赏
![羁旅行役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3bd214133687e21af45a9fc.png)
羁旅行役诗鉴赏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主要的思想内容: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漂泊哀伤及思乡之情;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无比热爱与思念;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用、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④抒发厌恶战争、感叹生活潦倒、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常见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特殊手法:乐景衬托哀情、对面落笔。
三、鉴赏时的关键信息1.常见意象:月亮、孤雁、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浮云、寒蝉、猿猴、杜鹃、落花、沙鸥、黄叶、杨柳。
2.情语:故、悲、喜、无情、冷、空、独、故园、归国、相思、惆怅等。
3.特殊节日:冬至、除夕、元宵、重阳等节日。
四、鉴赏羁旅行役诗,要注意分析以下几种状况:1、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
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
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
2014-2015羁旅行役诗鉴赏
![2014-2015羁旅行役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989b8dab9f3f90f76c61b9d.png)
(2013·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注】江湜 (shí)(1818~1866)清代诗人。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 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 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 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 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思归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余干①施舍 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3660bce5aeaad1f346933fba.png)
巩固训练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 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 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 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 复杂感情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 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 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 雁、圆 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 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或物 或事或人。 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 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 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的。
羁旅行役诗常抒发的情感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孤独伤感。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表现对家乡或家人的思念之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 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 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 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只有年年鸿雁飞”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5afda33687e21af45a9a2.png)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835c65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e.png)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景写得广阔宏大,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阔到狭 窄,但到了尾联“戎马关山北”时,显示出诗人尽管已 落到孤寂多病,难以为生的地步,但依然痴心不改,关 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尾联的胸襟和颔联宏奇伟丽的 景象相互互衬托。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乌鸦】 衰败荒凉 斜阳外,寒常鸦万与点衰,败流荒水绕凉孤的村事。物联系在一起。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杜甫《登高》 【猿啼】 漂泊之人的悲苦 风急天常高猿象啸征哀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称“飞王蓬褒”《赠“周转处蓬士”》“飘蓬”因为它漂泊不定,所
飞蓬去不已,客思渐无端。
以诗人喜欢选择“蓬”这类意象来表现游子的流浪、
漂泊、羁旅的状态。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送友人【》浮云、浮萍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因子漂意,移落不日定故,人情喻在外漂落泊日意的在游爱惜子。
旅夜书怀 【沙鸥】
杜甫
细往草微往风喻岸指,危漂樯泊独夜不舟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漂泊不定,孤苦伶仃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王褒《出塞》【飞蓬、飘蓬】 “蓬飞”蓬乃似征蓬客草,,千秋里自天长根驱枯。,秋风一起即随风飘转,故
思想情感:寄寓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的的感慨。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相互衬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夜宿石头驿
商山早行
戴叔伦
温庭筠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独在异乡为异客,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常见意象:秋霜、衰草、驿道、杜鹃、家书、故园、 浮云、飞蓬、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 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
2.画面意境:萧瑟凄凉、冷清孤独、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羁旅行役诗的分析方法
• 了解诗人的历史和境遇——因何羁旅?(宦游不 归,贬官异地;战乱频仍,久戍边关;漂泊在外, 逢年过节,山长水阔)
• 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构筑的图景、营造的意境。
弄清诗人所思所想, 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05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表现手法 及抒情方式。
2.结合具体作品体会羁旅行役诗所表达 的情感。
3.总结羁旅行役诗鉴赏的的思路、技巧。
羁旅行役诗
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行役: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羁旅行役诗又称思乡怀远诗。 诗人或 因谋求仕途宦游不归、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 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或战乱频仍久戍边 关、或外出行商,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 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 闻、心中所感,写成诗篇,就叫羁旅诗。
3。思想内容:羁旅之苦、思乡之愁、宦游之艰
4.主要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5。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
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 面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 凄凉。
6.语言风格:质朴清新,苍凉低沉,浑厚悲凉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
(1)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 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 为伴。这句话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 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诗人运用想象(对写法、虚实相生),巧借家人坐在灯前 ,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 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行役诗
高考对羁旅行役诗考查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2004
全国1卷张籍《秋思》、全国3卷晏几道的 《鹧鸪天》、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2005
全国2卷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广 东卷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2006
山东卷王罔运的《晓上空泠峡》、辽宁卷 苏轼的《东坡》、四川卷的周密《夜 归》
2007
全国1卷苏轼的 《望江南 超然台作 》 四川卷王安石的《葛溪驿》
2008 2009
北京卷:顾炎武《酬王处士旭见怀之作》 上海卷:王安石《壬辰寒食》 福建卷:杜甫《绝句漫兴》 湖南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王昌龄《龙标野宴》 浙江卷:﹙金﹚王寂《日暮倚仗水边》
福建卷:(宋)严羽《江行》 辽宁卷:欧阳修《晚泊岳阳》 江西卷:司空署《喜外弟卢纶见宿》 上海卷:白居易《早兴》 广东卷:杜甫《月》 山东卷:杜牧《寄远》
且人 行羁 行生 役旅 且路 人愁 珍漫 更绪 惜漫 苦多 。, 。,
放慢语速,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诗情。 从两首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赏析角度:意象、意境、炼字、手法、感情
鉴赏思路:描诗句—点手法—析效果(境、情)
•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整 个诗句不用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只用名词 或名词短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 抒怀的效果。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 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 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 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白描,有别 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 微的刻画。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 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
枫桥夜泊(张继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孟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宿建德江(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