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发展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研究进展学号:201321132250姓名:王南建表面活性剂绿色化研究进展现在社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现行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自从Fleming发现微生物产生青霉素以来,微生物成为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为天然合成化学品提供了丰富资源。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申分泌出来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蛋白脂、脂肪、磷脂利脂肪酸中性类脂衍生物。
它们与一般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结构上类似,即在分子中不仅有脂肪烃链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同时也含有极性的亲水基。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1946年,1965年之后,微生物对烃类乳化机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
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
1968年,Arima等首次发现枯草芽胞杆菌株(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是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呈晶状,商品名为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这类表面活性剂主要含:伊枯草菌素(Iturilns),杆菌霉素(Bacillomycin),芬荠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Surfacin)等,其中surfactin的表面活性最强,是迄今报道的效果最好的生物表面活性齐之一。
脂肽分子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肤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微生物采油、环境治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目前发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数十种。
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指分子量大于1000、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减小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分子物质皆可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能力,毒性小,可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粘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历史与发展
二: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 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的发展应该满足环保、对 人安全和节能的要求,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 下几点。 • 1.表面活性剂要易于生物降解,原料可再生, 广泛使用后,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温和。 • 2.表面活性剂要高效、多功能,除有清洁作用 外,还要有抑菌、杀菌、滋润皮肤等作用,并应 不断开发新用途。 3.耐硬水、低温洗涤效果好,浓缩的表面活性剂 洗涤用品是一个发展方向,这包括浓缩洗衣粉和 浓缩液体洗涤剂 。
(1)生物降解性能优异。 (2)稳定性好。 (3)水溶性好 。 (4)配伍性好 。 (5)刺激性小 。 (6)去污力好 。
2.新一代表面活性剂Gemini 现已经合成的低聚表面活性剂有二聚体、三聚体 和四聚体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二聚体,结构 示意图见图1,二聚表面活性剂最早被合成于1971 年[4-5],后因其结构上的特点而被形象地命名为 Gemini(英文是双子星之意)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Gemini(或称dimeric)提高了表面 活性。与当前为提高表面活性而进行的大量尝试, 如添加盐类、提高温度或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相比较,Gemini表面活性 剂是概念上的突破,因而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括 性剂。
1.表面活性剂要易于生物降解,原料可再生, 广泛使用后,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 全温和。长链烷基多苷(APG)和直链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LAS)就是很有希望的两种表面 活性剂。APG是新发展的,原料可再生的 表面活性剂,并且有很好的生物降解 性。 LAS是一种老产品,最近研究证明, 经废水厂处理后, 生物降解度为98%,达 到了环保要求。
• 6.低泡或无泡表面活性剂 • 低泡或无泡表面活性剂就是在原有的表面 活性剂基础上进行改性,使其原有的发泡 基团失去或降低发泡性,也有用异构醇加 EO和PO进行嵌段来调节泡沫大小生产而成 的。市场有低泡表面活性剂LT-601,无泡 表面活性剂8550、有清洁作用外,还要有 抑菌、杀菌、滋润皮肤等作用,并应不断开 发新用途。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就是近年新开发出的,它对产品的要 求更高,更严格,例如抗衰老、皮肤保湿、去皱、增白等。 化妆品的活性成分通过皮肤的吸收后影响机体的新陈谢, 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要能感觉到或看到。吡咯烷酮羧酸 钠(PCA)是化妆品天然保湿因子,有抗衰老、去皱的用, 因此 PCA被广泛应用于高档化妆品中。作为乳化剂的表面 活性剂,在化妆品的乳液应用上非常重要,主要集中在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乳化剂上。化妆品乳液包括双重 乳液; W/O、O/W、液晶相,多重乳液; W/O/W、O/ W /O、微乳液等。主要产品有洗面奶、润肤露、清洁乳 等。这个领域将不断有新产品问世。
表面活性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表面活性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和意义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许多行业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开展这一表面活性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市场调研和分析1.表面活性剂市场概况: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的表面活性剂市场以助剂、原料供应商为主,存在产品品质不稳定、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市场空间较大。
2.产品需求情况: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洗涤剂、食品添加剂、油田助剂等领域,其中洗涤剂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市场需求稳定且增长率较高。
3.竞争对手分析:目前,国内有一些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参与了表面活性剂市场竞争,其中部分企业具有技术和生产优势,但也有一些小型企业存在质量和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技术指标可行性评估:根据市场需求和潜在消费者群体的特点,确定项目的技术指标,如产品的有效物质含量、表面张力、PH值等,并通过实验验证技术指标的可行性。
2.技术工艺可行性评估:建立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线,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同时,进行成本分析,以确保生产工艺的经济可行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估算:考虑项目所需的设备、场地租赁、人员配备等因素,进行投资估算,计算项目的初步投资。
2.成本分析:根据预计产能和生产规模,结合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包括原料、人工、能源等成本。
3.收益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估计项目的销售收入,并结合成本分析得出项目的预计盈利情况。
五、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对项目运营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制定市场调整和创新策略,确保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风险: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存在实施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和故障应急措施,确保技术的稳定和可靠性。
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首先介绍了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然后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后,分别从合成方法和性能改进两个方面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最后,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引言
2.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硅基团的性质和表面活性基团的类型,含硅表面活性剂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
离子型包括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包括硅树脂型和硅胶型。
3.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含硅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妆品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可用于皮肤保湿、改善乳液质地等;在纳米材料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可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和修饰;在涂料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提高涂料的耐候性和抗刮伤性。
4.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5.含硅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改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含硅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改变聚合度和分子量等方法进行性能改进。
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改变含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质、溶胀性和热稳定性。
6.发展前景展望
结论:含硅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在合成和性能改进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深入探究其性能机制,并拓展其在新领域中的应用。
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的研究进展
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的研究进展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是物理化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很多工业和科学领域。
表面化学是研究物体表面和表面反应的化学学科,界面化学是研究不同物质之间的交界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
这两个学科不仅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化妆品、涂料、油墨、功能材料、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的研究进展。
一、表面化学1. 表面化学现象的研究方法表面化学现象是从材料表面开始的,例如润湿、吸附、粘附、腐蚀、氧化、还原等。
为了研究这些表面化学现象,不断发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如表面张力法、等离子体接枝法、悬浮体积法、电化学法、原子力显微镜法等。
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液-液或液-固表面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合物,含有极性头基和非极性尾基。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起泡、乳化、稳定胶体等方面,如肥皂、洗发水、洗衣粉、柔顺剂、发胶等。
研究表明,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能对体系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技术是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以实现材料的新功能和使用价值。
常用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等离子体接枝、氧化、还原、硅化和电沉积等。
表面改性技术可以使材料表面具有降解、免疫、抗菌、耐磨、抗氧化等性质,在环保、医疗、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界面化学1. 催化反应的界面效应催化反应是一种界面反应,通常发生在固体-气体或固体-液体界面上,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催化反应涉及到很多反应机理,包括吸附、表面分子运动,分子结构改变等过程。
研究催化反应的界面效应,有助于优化催化剂的性质和提高反应产率。
2. 界面活性剂在水油界面上的作用界面活性剂不仅可以降低表面张力,还可以在水油界面上形成胶态结构,阻隔水和油的相互扩散,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界面活性剂在油漆、涂料、乳化剂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逐渐向高效、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研究
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研究一、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概述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它们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以及医药领域。
这类表面活性剂以其优异的乳化、分散、增溶和润湿性能而受到重视。
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亲水头基和疏水尾部组成,其中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尾部由脂肪酸链构成,亲水头基则为酯基。
这种结构赋予了它们良好的界面活性和稳定性。
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多样,包括直接酯化法、转酯化法和酶催化合成法等。
直接酯化法是将羧酸和醇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转酯化法则是利用醇和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通过醇的转移来合成目标酯。
酶催化合成法则是一种绿色化学方法,使用酶作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和副产物少的优点。
二、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应用性能。
这些性质包括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溶解度、乳化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等。
CMC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自发聚集形成胶束的浓度,它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表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体表面排列形成单分子层时降低的张力,它决定了表面活性剂的润湿能力。
溶解度是指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的分散能力,而乳化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则分别影响表面活性剂在乳化体系和泡沫体系中的表现。
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改变脂肪酸链的长度、不饱和度以及醇的种类来调节。
例如,增加脂肪酸链的长度可以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和乳化能力,但可能会降低其CMC和泡沫稳定性。
不饱和度的增加可以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润湿能力,但可能会降低其热稳定性。
醇的种类也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例如,使用多元醇可以增加分子的亲水性,从而提高其溶解度和CMC。
三、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合成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目前,关于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改变不同的硅源、表面活性剂结构以及反应条件等,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质的含硅表面活性剂,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例如,通过改变硅源可以得到具有亲水性或疏水性的表面活性剂,从而实现在水性或油性体系中的应用。
其次,研究人员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表征。
通过使用各种表征技术,如核磁共振、质谱、表面张力测量等,可以了解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界面活性性能、相行为和胶束结构等。
这些研究为理解含硅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以及优化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化妆品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用作增稠剂、乳化剂、悬浮剂等,能够改善产品的质感和稳定性。
在医药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被用作药物载体和控释系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涂料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被用作分散剂和润湿剂,能够提高涂料的均匀性和附着性。
在染料领域,含硅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浓缩剂和分散剂,提高染料的散射性和质量。
未来,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一方面,需求量巨大的化妆品、医药和涂料市场对含硅表面活性剂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并且对其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的发展,含硅表面活性剂在纳米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因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改进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提高其性能,并探索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总之,含硅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新材料。
在目前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合成方法的改进、性质的深入理解以及应用的拓展上,进一步推动含硅表面活性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摘要:概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主要进展及现状,包括天然改性及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了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的改性是将带长链烷基的疏水性物质接枝到纤维素链段上,使其具有两亲特性来提高表面活性。
目前超声波法是制备纤维素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途径。
对于化学合成类,由于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变化范围广,且合成手段多,因此品种较多。
化学合成类的主要合成方法有两亲单体均聚,亲油/亲水单体共聚及在水溶性较好的大分子物质上引入两亲单体。
目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仍进展缓慢,在合成同时具有超高分子量和高表面活性的问题上还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综述一、引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量达到某种程度以上(一般为1000-1000000)又有一定表面活性的物质。
由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兼具有增粘性和表面活性,因此在石油开采、涂料工业、医药、化妆品、蛋白质等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划分,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大类。
按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最早使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乳化和分散能力,但由于这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故其表面活性较低。
1951年Stass合成了聚皂,1954年第一种商品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问世,此后各种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继开发并应用于各种领域。
二、天然及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水溶性蛋白质、树脂,是有名的保护胶体,现在仍在大量应用。
从动植物分离、精制或经化学改性而制得的半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也大量出现。
天然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较多,有纤维素类、淀粉类、腐植酸类、木质素类、聚酚类、单宁和栲胶、植物胶和生物聚合物等。
表面活性剂
近年来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袁晓月(吉林化工学院,化工0802班)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研究热点和技术研发趋势以及盈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应当注重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国内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1]进入2l世纪以来,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生产供应商明显感觉到来自多方的压力与挑战,首先是原料成本的增加,尤其是石油价格受国际形势的剧烈影响,整个表面活性剂工业的边际利润急剧下降;其次,由于个人护理用品、家用和工业及公共设施清洗剂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终端产品制造商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与日俱增,配方师期望选用某些特殊的表面活性剂或助剂来强调产品的某些功能,努力使产品形成差异化;再者,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通过兼并与收购形成了巨型的表面活性剂生产公司;许多表面活性剂原料生产商也开始大规模生产表面活性剂产品,使传统通用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AES、AEO等)的生产集约化程度急剧提高,利润空间明显降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同时,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特殊性表面活性剂的强烈需求,又为一些研发能力强的小型表面活性剂公司提供了新的机遇。
目前,在我国,工业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石油、纺织、农药、建材、交通运输、机械、食品、医药以及各种清洗剂、日用化妆品等领域。
据统计,纺织工业是国内工业表面活性剂最大的消费行业,所用表面活性剂的品种约有10%至30%仍然依赖进口。
据中国洗协表委会统计组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传统表面活性剂(SAA)的总产量约为83.8万t (产量大的a—SAA以100%活性物计)。
其中a—SAA (阴离子)占75.1%,n—SAA(非离子)占22.7%, c—SAA(阳离子)占0.7%,z—SAA(两性离子)占1.6%。
全国除LAS之外的a—SAA约12万t;n—SAA约19万t,其中AEO 产品系列产量为13.9万t,占n—SAA的75.7%,酚醚占20.0%,胺醚占1.2%,酸酯占0.7%,其他占2.4%。
现代化妆品中合成成分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探讨
现代化妆品中合成成分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探讨在当今的美容世界中,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成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化妆品行业带来了诸多创新和变革。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化妆品中合成成分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合成成分在化妆品中的重要性合成成分在现代化妆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能够提供更稳定和可控的性能。
与天然成分相比,合成成分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可以被精确设计和调整,以满足特定的化妆品功能需求。
例如,合成的乳化剂能够确保乳液和霜剂的稳定性,使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均匀的质地和良好的使用感受。
其次,合成成分有助于提高化妆品的功效。
许多合成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 C 衍生物、视黄醇酯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护肤作用,改善肌肤的状况,如减少皱纹、提亮肤色等。
再者,合成成分可以降低成本。
大规模生产的合成成分通常比某些稀有或难以获取的天然成分更经济实惠,这使得化妆品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进入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二、常见的合成成分及其应用1、防腐剂防腐剂是化妆品中常见的合成成分之一,用于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等)是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它们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菌等优点。
然而,近年来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也引起了关注,促使研究人员开发更温和、天然来源的防腐剂替代品。
2、防晒剂合成防晒剂如二苯酮-3、奥克立林等能够有效地吸收或散射紫外线,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这些成分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防晒产品在防晒效果、防水性能和使用舒适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用于清洁、乳化和起泡等功能。
例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在洗发水和沐浴露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污垢和油脂,同时产生丰富的泡沫。
4、香料和香精合成香料和香精为化妆品增添了诱人的气味。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引言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高度表面张力降低作用的生物分子,包括脂质(lipids)和蛋白质(proteins),并且广泛存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物体中,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由于其独特的垂直和水平自组装能力,生物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化妆品,医学,食品加工,制药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阐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第二部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两类: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和疏水性表面活性剂。
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三类:脂肪酸和单体酰基转移酶(MAPEG)家族中的酰基转移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质基聚乙二醇醇的表面活性剂(PEG-ylated lipids)和糖型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以及阿拉伯酸类表面活性剂,如皂草素等。
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则包括:肽类表面活性剂,如肺表面活性剂蛋白等;以及蛋白质类表面活性剂,如血清白蛋白等。
第三部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
天然提取的方法是将生物体中的表面活性剂高效提取出来,并经过分离纯化得到单一成分。
这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
化学合成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生物表面活性剂。
这种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控制简单等优点。
第四部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4.1 化妆品生物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如洗发液、沐浴露、护肤品等。
其中,侵入性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小,易于清洗,而非侵入性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于肥皂和清洗剂。
4.2 医学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肺表面活性剂蛋白在临床上用于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因其具有增强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
另外,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药物在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使用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研究
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研究在当今的化妆品市场中,各种具有独特功效的活性成分层出不穷,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期望。
然而,这些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却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化妆品的质量、功效以及安全性。
如果活性成分在产品中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化妆品的性能下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对皮肤造成损害。
因此,深入研究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活性成分的定义与分类活性成分,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能够对皮肤产生特定生理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维生素类(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植物提取物(如绿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肽类(如胶原蛋白肽、胜肽)、透明质酸、烟酰胺等。
维生素 C 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提亮肤色。
然而,它的稳定性较差,容易氧化变质。
维生素 E 则具有抗氧化和保湿的作用,相对来说稳定性稍好。
植物提取物中的绿茶提取物富含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
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也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肽类在抗衰老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减少皱纹。
透明质酸是一种优秀的保湿剂,能增加皮肤的水分含量。
烟酰胺可以改善肤色不均,减轻皮肤炎症。
二、影响活性成分稳定性的因素1、环境因素温度是影响活性成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温度会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导致活性成分分解或变质。
例如,维生素 C 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失效。
光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紫外线和可见光可能会引发活性成分的光化学反应,降低其活性甚至产生有害产物。
某些植物提取物对光特别敏感,如熊果苷,在光照条件下可能会失去美白效果。
湿度同样不容忽视。
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化妆品中的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2、 pH 值化妆品的 pH 值对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不同的活性成分在特定的 pH 范围内才能保持稳定和有效。
例如,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分解。
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能够实现产品研究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开发力度非常大,并且开发理念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
以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为例,国外通过表面活性剂对除草剂活性作用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并非只单纯地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提高药量而达到增效的目的,若针对各种药剂特性,采用适当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促进药剂对植物的渗透作用,且对药剂具有增溶作用,可见有选择性地开发和应用表面活性剂,可望达到对药剂增效、节约用药、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它对药物的吸收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增加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还应考虑到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等。
国外一些著名的表面活性剂公司在2l世纪初的发展趋势如下所述:国外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温和和易生物降解的产品。
如糖苷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原料来自天然、性能优良、低毒低刺激、易生物降解而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表面活性剂领域,我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都还比较薄弱,与国外水平差距很大,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差距更大,这主要表现为产品品种单一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配套能力差,缺少系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
由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能满足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要求,缺少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出了越来越高国外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温和、易生物降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由于表面活性剂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且由于我国在该领域基础薄弱,所涉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多,首先注重以下问题的解决:系统开发安全、温和、易生物降解、具有特殊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研究其构效关系,为新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硬脂酸聚烃氧(40)酯的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优化及应用
基于硬脂酸聚烃氧(40)酯的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优化及应用摘要:硬脂酸聚烃氧酯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乳化、分散和稳定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纺织、皮革、涂料等领域。
本文将对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具体应用。
在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进行精细控制,以提高产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硬脂酸聚烃氧酯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生产工艺,并进行精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关键词:硬脂酸聚烃氧酯;;表面活性剂;工艺优化1硬脂酸聚烃氧酯表面活性剂概念普通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不对称的“两亲”结构,由几个碳链和亲水基团组成。
相比之下,超级活跃的双胞胎具有特殊的结构,一般包括两组亲水头和两条疏水链,在亲水基团中或附近,结合基团(sPacer)通过共价键连接。
表面活性双子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Bunton等人提出分子结构为长碳链,合成了第二个两亲分子,该分子保留了离子、化合物、第二大离子基团和烃链,并将其用作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于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
1988年后,Okhaara和日本大阪大学的同事合成并研究了几种软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
1991年开始对性别因素进行真正系统的研究。
最近,Emeyr大学的Mengerl教授和iLaut合成了具有刚性结合基团的硅烷链的表面活性剂,并将其称为离子型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这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材料也被称为双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类似于一种表面活性剂的两个分子的集合。
2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一,阳离子合成表面活性剂离子型硬脂酸聚烃氧酯的的方法是最简单的。
二氧化碳杂环戊烷可直接与长链烷基胺反应制备,如:第二,阴离子型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则要复杂些,如:第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如下:第四,两性离子型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如下:3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质3.1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报道了具有疏水或亲水结合基团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型硬脂酸聚烃氧酯的,这些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低于0℃,Tk低于0℃,因此可以在冷水中使用。
酯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酯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简介酯基季铵盐是一类以酯为基团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
由于其分子结构独特,能够在大范围内调节其亲水/疏水性质,因此在化工、制药、日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酯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研究现状合成方法酯基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包括直接季铵化法、磷酸三丁酯法、硫酸法、酯化季铵化法等。
其中,酯化季铵化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
结构特点酯基季铵盐的结构特点在于其主链上的酯基和季铵盐基团。
酯基存在于靠近季铵盐基的位置,能够调节酯基的长度和疏水性。
而季铵盐基则能增强阳离子的电荷密度,提高表面活性。
这种结构的特点能够使得酯基季铵盐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并能够在水/油界面上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应用领域酯基季铵盐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因此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制药、日化、食品等领域。
此外,由于其结构独特,酯基季铵盐还能够被用于制备各种功能性材料。
比如,通过调节其结构,还能够制备出吸附性能、药物控释、抗菌性能等优异的分子材料。
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安全的重视,绿色化、环保化、生物可降解等趋势将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而酯基季铵盐作为一种不含铜、锌等重金属离子、对环境无毒无害、能够生物可降解的表面活性剂,未来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药领域,酯基季铵盐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比如,在药物传递和控释等方面,通过调节酯基季铵盐的结构,能够形成不同形态的纳米粒子,将药物包裹在内,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性。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酯基季铵盐还有望在新型催化剂领域、能源材料领域等有所应用。
结尾总之,酯基季铵盐作为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优异的性能表现,在未来的生产和科研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酯基季铵盐,促进其应用推广。
表面活性剂液晶结构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液晶结构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高品质逐渐成为化妆品消费核心驱动力,高端化妆品的产品研发创新因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功效性的实现也是化妆品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因素之一。
液晶技术因其独特的结构,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缓释活性成分并促进其渗透,提高保湿力,与皮肤亲和性好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化妆品功效性的实现,为化妆品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Renitzer在加热胆甾醇苯甲酸酯时发现了液晶现象,当温度在145.5-178.5℃时,胆甾醇苯甲酸酯看上去是流动的液态,具有表面张力,同时又具有像晶体一样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并且在这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F.Renitzer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胆甾醇苯甲酸酯还有一些物质也具有既像液体又像晶体的“两栖”性质。
但“液晶”这一术语是由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O.Lehmann首次提出,他不仅找到了胆甾醇苯甲酸酯在145.5-178.5℃这一温度范围内变色的奥秘,并且还发明了带加热器的偏正光显微镜——液晶检测仪。
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O.Lehmann将液晶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为液晶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某些物质在熔融状态或被溶剂溶解后,尽管失去固态物质的刚性,却获得了液体的易流动性,并保留着部分晶态物质分子的各向异性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兼具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的中间态,这种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称为液晶。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中介相”物质,既具有液体的连续性、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具有双折射现象。
虽然液晶也具有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但是并不存在晶体的空间晶格。
因为液晶只是保留有晶体的某种有序排列,其分子排列时存在位置上的短程无序性和取向上的一维或者二维长程有序,从而在物理性质方面,宏观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液晶根据生成条件和组成的不同分为两大类: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
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姓名:庞淑冰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122学号:201211030204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分类情况,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在化妆品,洗涤剂,食品的作用。
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应用分类发展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类在低浓度下即可明显地降低水和其他液体系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部分表面活性剂还具有保湿、助渗的作用,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和亲水疏油的极性基组成,属于一种两亲性(亲油和亲水)分子,具有在溶液表面产生定向吸附的特性,可以改变溶液的表面活性性质,如降低溶液表面张力、改变固体表面润湿性、增加溶质的水溶性等。
在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其离子类型分类,即按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带电性的特征划分。
大多数表面活性剂是水溶性的,根据它们在说溶液中能否解离,可以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能解离产生任何形式的离子,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产生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解离后所带电荷的类型,又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3大类。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物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一般单分子膜);二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妃子有序组合体。
表面活性剂的这两种功能作用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了物质表界面张力,改变了体系表界面的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特殊作用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这两个基本功能,从这两个功能出发,衍生出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多种应用功能,从而使表面活性剂具有起泡、消泡、乳化、分散、絮凝、润湿、铺展、渗透、润滑、抗静电以及杀菌等功能。
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个人保护用品纺织工业,金属工业,涂料、油漆、颜料工业,塑料树脂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皮革工业,石油开采,建材工业,采矿业,能源工业等,以下介绍几个方面。
清洁类化妆品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化学的关系。
清洁类化妆品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化学的关系。
清洁类化妆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在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使用各种物质来清洁和美化皮肤,例如使用橄榄油、鲜奶等天然成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和化学知识的进步,清洁类化妆品的配方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19世纪末,皂类成为了主要的清洁剂,其中最著名的是肥皂碱和硝酸钠。
然而,这两种成分对皮肤有潜在的刺激性,所以人们开始寻找更轻柔但同样有效的清洁成分。
20世纪,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清洁剂成分被开发出来。
例如,脂肪醇硫酸酯(SLES)和椰油酸盐(Cocamidopropyl Betaine)等,它们具有较低的刺激性,同时仍然具有良好的清洁和起泡能力。
与此同时,化学的发展为清洁类化妆品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使得清洁剂能够更好地去除油脂和污垢,同时依靠化学成分实现无泡洗净产品的开发。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抗菌和防腐剂等化学添加剂被加入到清洁类化妆品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清洁类化妆品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贡献。
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善了清洁剂的配方,还使得清洁类化妆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清洁和保
护皮肤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二合一洗发香波对头发的调理性不及香波和护发素分开应用的
调理性,且二合一香波本身组分的“相克性”及成本价高,因此,在国际上
和国内,二合一洗发香波在减少,而使用香波和护发素的在增多。
护发素、润丝一类的头发调理产品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主要的调 理成份。这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最普遍应用的是单烷基及双烷基季铵盐类,即C1 6〜1 8单烷基铵盐、双C1 6〜1 8烷基季铵盐及烷基苄基季铵盐。
合一香波中。
有机硅酮类是另一类优良的发用调理剂,它在化妆品中使用的频率
国外达44%。在硅酮分子骨架结构中,具有疏水性的硅甲基及亲
水性的醚链。所以,从其分子骨架结构来看,它具备了表面活性剂的特
点。有机硅酮在化妆品中的主要作用,一是作孚L化剂,二是作调理剂。分子
量在百万以上的有机硅酮已广泛应用于二合一香波,它们以乳液聚合的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发现,直链C22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油感性弱于C16〜18单烷基季
铵盐,而其调理性却好于C1 6〜1 8单烷基季铵盐。特别是它对眼和皮肤的刺 激性还小于C16〜18的季铵盐,且乳化作用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直链性的单烷基季铵盐,其克拉夫特点(Kraftpoint)高,即 从胶态转变成液晶相温度高,因而在实际使用时,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 用和效果。从C10. 12.14的醇制得古厄贝特醇,再制得带分支的烷基三甲 基季铵盐,其结构式如下: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发展
作者:
日期: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发展
类 别:
化妆品工业
作 者:
钱志荣
关键词:
【内容】
1作为清洁用的低刺激表面活性剂
作为清洁用的个人用品,主要有香波、浴液和洗面奶等。除了要求它 们具有清洁、发泡、润湿等功能外,目前主要考虑的是对皮肤的温和性,要求表面活性剂不损伤表皮细胞,不对皮肤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不渗透或 少渗透到皮肤中去,不溶出皮肤中有效成份,使皮肤油脂及皮肤本身保持 正常状态。
磺基琥珀酸酯类是一类低刺激性表面活性剂。一种棕榈酸磺基琥珀 酸酯衍生物已在意大利投产,产品性能温和。它的特点是用价廉而又丰富
的原料棕榈油来制备的。一种带支链的烷磷酸酯,例如a-己基庚基磷酸三
乙醇铵,其性能更加温和。可作为皮肤清洁剂,即B-羟基烷基醚乙酸钠,其 结构式如下
这种表面活性剂,从酸性到碱性都可使用,具有泡沫高,持续性好,能 在硬水中使用,安全性、生物降解性好的特点,且已面市。脂肪醇硫酸镁及 醇醚硫酸镁具优良的发泡、清洁作用,属低刺激性表面活性剂。氨基酸表 面活性剂是一类极温和的表面活性剂。
法制成乳状体以便于应用。水不溶性硅酮,设法使它沉积到头发上,其硅 酮的利用率是极低的。检测表明,油脂在头发上的吸附抑制了头发对二甲 基硅酮的吸附。这就是一些有名的化妆品公司在努力研究高分子不溶性 硅酮怎样更好地沉积到头发上的原因。
有机硅酮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等。主要是利用 硅酮对头发的调理作用,改善对头发的干、湿梳性和光滑作用,改善和阴
不对称的牛油基、辛基二甲基季铵盐以及三 鲸蜡基甲基铵盐已有产
品供应。特别是后者,它对头发干梳、湿梳和去粘性很好。由于其分子结
构中有三个鲸蜡基,空间位阻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阳电荷,它与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不发生反应,已被P&G公司用于二合一香
波中。
我们合成了烷酰胺基丙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阳离子化合物
其结构式如下: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也由比利时的Ero-o-Compou nol公司 面市,氯乙酸含量小于10ppm,酰胺含量小于0.5%。
有关醇醚醋酸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甜菜碱、醇醚氧化胺、烷基 二羟乙(丙)基氧化胺的合成及性能,包括表面张力、cmc、湿润力、发 泡性、透明度及粘度、对蛋白质的变性及生物降解性的文章常有报道。
十二烷酰丙氨酸引起毛皮细胞炎症的刺激性极低,其皮肤渗透性比肥 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椰油酰基羟乙基磺酸钠 及单烷基磷酸酯的皮肤渗透性小,它是极为安全的,可以用于过敏性皮肤
及受损皮肤的清洗。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也可看作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类温和的表面活性剂。新一代的咪唑啉两性表 面活性剂在产品质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对比新旧两种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可 以看出新一代的咪唑啉的盐含量、乙醇酸盐含量、未反应的氯乙酸盐含 量都低得多。因此,它的润湿时间、表面张力都比原来咪唑啉有较大的降 低,对皮肤和眼的刺激性低,抗皮脂的发泡能力有较大提高。纯度极高的
0COH OH
RC—NHCHjCHjCHj—NC比——匸H—CHO
CHs
由于其阳离子头的水溶性增加,在阳离子/阴离子的比例为10:1和1:
10(总的浓度为5.5%),大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和本阳离子发生沉淀 反应,仅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比不能过高。实验表明这类阳离子具有很 好的调理、杀菌、润湿、增稠作用,是一类多功能性的阳离子,适用于二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可配伍性,改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同时,又要 克服硅酮表面活性剂抑制泡沫、降低粘度等缺点。一种以有机硅酮羧酸 为阴离子,以烷基季铵盐为阳离子的复盐,集合了硅酮及季铵盐的调理性的 优点于一身,表现出对头发优良的调理作用。硅氧烷蛋白质共聚物和阳离 子蛋白类也是较好的头发调理剂,已有多种产品用于香波、润丝及其它化
烷基葡糖表面活性剂也是低刺激性的。其高级烷基及其酯类已由德
国汉高公司系列化,其中有些是孚L化剂。以葡糖胺和N-甲基葡糖胺为原 料可以得到一系
列阴、阳、非离子化合物。以脂肪酸和N-甲基葡糖胺酰化生成葡酰
胺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文献中最优良的类型。
以洗涤作用为主的许多新表面活性剂已有供应。
其中n=10,12,14。
这3种阳离子其克拉夫特点小于0C,其中n=14的阳离子和直链
的C18、C22烷基季铵盐及双十八烷基季铵盐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以及用它处理毛发后的干、湿毛发的动摩擦系数为最小,而在
散性能十分优良,乳化性能极好、油感性弱,这类分支型烷基季铵类表面活 性剂无疑对头发是极优良的调理剂。日本已经用它们作头发调理剂。
妆品中。
3化妆品用乳化剂
作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在各种乳液(包括膏霜)中有着广泛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