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 专题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 专题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

据此完成下列1—3题.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

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答案】1.B 2.C 3.B【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2.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3.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说明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少,水质最好,同时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秋季作物大多已成熟,浅层地下水中和化学肥料使用量相关,矿化度最低化学肥料使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选B。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10]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10]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案[10]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单项选择题(2022·四川成都模拟)地下水位过高会导致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

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

据此完成1~3题。

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C)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D)A.沟底是倾斜的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C.沟较浅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C)A.79 m B.80 mC.81 m D.82 m[解析]第1题,土壤中的水分、空气比例相当才能保证土壤保温透气,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过湿时,土壤中的空隙被水占用,由于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作物生长会受到影响。

第2题,由图中等潜水位线数值及排水沟4的位置可知,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最低的原因是潜水向两侧分流。

第3题,图中排水沟5处的潜水位是81 m至83 m,为保证本水位段的排水并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应接近最低水位,即81米。

(2022·山东济宁模拟)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

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

如图为干旱区河岸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4~6题。

4.干旱区植被蒸散量最大的时段是(C)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5.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D)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6.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B)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量与植物吸收地下水量有关。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训练题(带解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训练题(带解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训练题(带解析)一、选择题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

据此回答1~2题。

1.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A.南岭地区B.华北地区C.云贵高原 D.江淮地区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解析:1.B 2.A 第1题,径流系数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化成径流补给给河流。

径流系数小的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转化成径流补给给河流较少,那么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

根据表中数据,华北径流系数最小,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

故选B。

第2题,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表明下渗减少,汇集成的径流增加。

说明该地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少,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径流系数增大,则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减少。

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径流C.蒸发 D.水汽输送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5.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A.拉萨 B.吐鲁番C.北京 D.呼和浩特解析:3.B 4.C 5.C 第3题,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对。

第4题,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对。

第5题,北京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方式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效益最大,C对。

课时作业29:2.8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时作业29:2.8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近年来水位有所上升。

经研究发现,该湖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公元1000~2000年之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1500~1600年青海湖盐度变化及主要影响是( )A.升高——湖面冰期延长B.降低——湖面不易结冰C.升高——裸鲤数量减少D.降低——鸟类数量增加2.近年来青海湖盐度呈减小趋势,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流域内降水量增加B.流域内蒸发量减少C.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D.流域面积增加,入湖水量增多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陆地内循环的是( )A.a-b-d-f B.b-d-fC.a-b-c-i-n D.a-b-d-h-o4.长江水源补给量最多的过程是( )A.a-b-c-iB.a-b-c-g-kC.a-b-d-h-lD.a-b-d-j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5~7题。

5.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6.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第8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 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腾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下渗2. 下列各因素对②环节强度(由纵坐标表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B.C. D.3. 台湾岛水资源在②⑤环节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程度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答案】1. A 2. C 3. A【解析】【1题详解】地表水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水,①表示下渗;地表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为海洋水,②表示地表径流;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转化为海洋水,③表示地下径流;植物叶皮中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转化为大气中的水,④表示蒸腾作用,A正确。

【2题详解】地表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为海洋水,②表示地表径流;降水强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大;下渗速度越快,地表径流越少;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越少,C正确;坡度越陡,坡面径流汇集速度越快,地表径流越多。

【3题详解】地表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为海洋水,②表示地表径流;台湾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转化为地表径流多,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地表径流流入海洋的较多;地表水通过蒸发作用转化为大气中的水,⑤表示蒸发;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A正确;河流开发利用程度高不属于自然原因;河流含沙量大小与水资源损失大小无关。

水库和其他建筑一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影响水库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淤积。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库调洪蓄洪功能逐渐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水库调洪蓄洪功能。

完成下列问题。

4. 随着水库使用时间的增加,a、b的变化趋势是()A. a延长,b增大B. a缩短,b减小C. a缩短,b增大D. a延长,b减小5. 金沙江全流域有多座水库正在建设或待建,工程完成后()A. 枯水期川江流水搬运能力下降B. 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延长C. 长江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 长江口入海水量总量大幅减少【答案】4. B 5. B【解析】【4题详解】图中a表示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时间,b表示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储水量;由材料“影响水库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淤积”可知,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库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调洪蓄洪功能逐渐减弱,因此随着水库使用时间的增加,a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时间缩短,b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储水量减少,B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分析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分析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专题分析题一、选择题1.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河水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四选项中地下水补给最稳定并且是枯水期的主要补给水源。

答案:B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 .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涉及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答案:B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水库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解析:该水库全年都有水流入且流入水量在夏季最丰富,故它不可能位于西北内陆,而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水库7~8月的流入量较小,可能受副高影响,伏旱天气,降水较小;故该地可能位于江淮地区。

答案:B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5月B.6月C.9月D.10月解析:提前图示信息.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由图可知,10月之前的几个月,基本都是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故10月份蓄水水位达最大值;之后,流出水量大于流入水量,蓄水水位下降。

答案:D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此完成5~7题。

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海陆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解析:海陆间水循环能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答案:B6.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水解析:河流水属地表水,和海洋水直接相连,更新周期最短。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

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

读图,完成1~2题。

1.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与地形B.地形与水文C.植被与水文D.气候与植被解析白城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属于半干旱地区,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项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

答案 B2.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A.水质盐碱度高B.引水工程量大C.保护湿地资源D.保障下游用水解析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项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B项错误;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下游用水,排除C、D两项。

答案 A右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解析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故选C。

答案4.(主要补给类型)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解析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

故选B。

答案 B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湖泊流量变化。

读图,回答5~7题。

高考考点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模拟试题(解析版)

高考考点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模拟试题(解析版)

高考地理模拟试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循环(2020·禹城一中月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图甲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据图乙推断,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A.2时前后B.6时前后C.14时前后D.18时前后【答案】1.C2.C【解析】第1题,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海水蒸发后,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项。

第2题,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当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

(2020·吉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是()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处理污水D.截留雨水4.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减少下渗B.增加水汽输送C.增加降水D.减少地表径流5.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A.增加生物多样性B.节约用水C.防治大气污染D.减轻内涝【答案】3.C 4.A 5.B【解析】第3题,据图所示,收集的污水通过芦苇床进入过滤材料层后经过多层处理进入用户,可见,芦苇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便使废水能够得以再利用。

第4题,据图可知,该系统是收集废水,利用芦苇床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水被抽出进行再利用,使排放的废水较少或不能渗入地下,减少废水下渗。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试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试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试题一、选择题。

(44分)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

读下表完成1~2题。

月份 123456789101112水量盈余率1.311.2110.930.710.630.780.8911.181.29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D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2. 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 .西欧地区B .东南亚地区C .地中海地区D .中亚地区 3.下列能反映黄河郑州段水体补给关系的一项是(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补给A 湖B .A 湖补给甲河C .B 湖补给乙河D .乙河属于外流河 5.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比乙河流速快B .乙河比甲河流速快C .甲河、乙河流速相同D .无法确定 (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7.下列关于图示河流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光、热、水资源丰富C.土壤肥力高 D.河流含沙量大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 )。

A.雨水B.冰川C.湖泊水D.地下水9.该流域位于( )。

A.温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2014〃乌鲁木齐高三测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巩固练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巩固练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三峡工程建设主要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地理事象中,参与了图示水循环的是()A.塔里木河的径流B.青海湖的湖水蒸发C.未登陆台风导致的暴雨D.我国夏季风带来的水汽3.有关图示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使水呈三态变化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使海平面上升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010年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试验表明,铺设了透水砖的停车场能吸收40%左右的雨水。

目前北京城区70%的步行道路面已经铺设了透水砖。

据此回答4~5题。

4.铺设透水砖能有效加强水循环的()A.水汽输送环节B.蒸发环节C.地表径流环节D.下渗环节5.关于城市步行道铺设透水砖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有效补充地下水B.能增加城市地表径流C.能适度缓解城市用水紧张D.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6.乍得湖流域()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8.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完成9~10题。

9.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10.该水库可能位于 ( )A .太行山地B .秦岭山地C .江苏省北部D .云南省中部二、 非选择题1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时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巩固下图为北京市某企业利用雨水而计划的厂房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浇灌花草、冲厕等。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2.这种雨水处理方式,带来的影响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2.C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将网络到的雨水,用于浇灌花草、冲厕等,直接影响的水循环关键是径流。

不能直接影响降水、蒸发、水汽输送,B项正确。

第2题,这种雨水处理方式,将网络到的雨水,用于浇灌花草、冲厕等,带来的影响是缓解都会缺水题目,C项正确。

没有增补都会地下水,A项错误。

对减缓都会内涝作用不大,B项错误。

对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影响较小,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面沉降示意图(图中颜色越深,地面沉降越深)。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地面沉降()A.保定比沧州严重B.幅度鲁比冀更大C.渤海湾沿岸地区小D.从城市向四周扩展4.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B.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城市C.人类过度开采地下资源D.城市服务范围不断扩大4.C解析第3题,从图中能够看出,保定地面沉降没有沧州严峻,河北省地面沉降幅度大于山东省,渤海湾沿岸地区地面沉降大,地面沉降从都会向周围扩展,D项正确。

第4题,过度开采地下资源会导致地面沉降,C项正确;气候变暖、人口迁移、城市服务范围扩大与地面沉降关系不大。

能力提升(2019河南名校联盟联考)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扣留结果和融雪历程。

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革状态。

据此完成5~7题。

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5.该地最可能位于()A.大兴安岭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6.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降雪量大B.积雪消融快C.枝叶繁茂D.多大风7.与林外空隙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增加融雪量B.减少融雪量C.降低汛期水位D.缩短汛期长度6.C7.C解析第5题,从图中能够看出,该地积雪期长,且在3月中旬,林外空隙积雪开始溶解,结合植被类型(落叶松和云冷杉),可以判断该地最大概位于东北地区。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2个月B. 3个月C. 4个月D. 5个月2.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当气温低于0℃时,河流出现结冰期。

结合图b中气温曲线分析,12月至次年3月,该地气温低于0℃,河流处于结冰期,因此蒙特利尔附近河流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

选C正确。

【2题详解】河流是否结冰除了受气温影响之外,还受到地形等因素影响;图中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分布有水电站,说明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较大,因此受地形影响,该河段可能不结冰。

选B正确。

点睛: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枯水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流水速度、河水盐度等。

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

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

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 南方B. 北方C. 东方D. 西方4. 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3. D 4. A【解析】考查流域水文特征。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落实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A.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B. 潮汐C. 地热能D. 生物能2. 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我国的夏季风D. 我国的冬季风3.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B.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D. 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答案】1. A 2. C 3. C【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在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主要依靠地球重力能;所以水循环最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故选项A 正确。

【2题详解】由图可知①环节应该是水汽输送;图中显示该区域位于大陆东岸,而且水汽由海洋吹向陆地;长江属于地表径流,我国的冬季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故排除选项A、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不会存在水汽输送;我国的夏季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故选项C正确。

【3题详解】柴达木盆地地处我国内陆高原,属于内流区,湖泊属于内流湖,故排除选项A;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汇集形成的河流流入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形成内流河,没有注入海洋,故排除选项B;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只存在于海洋,不可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注入太平洋,沟通陆地与海洋,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7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5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增加下渗量B. 减少蒸发量C. 增加地表径流D. 减少地下径流5. 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4. A 5. B【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主要考查城市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经典习题(含详解)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经典习题(含详解)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经典习题基础巩固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答案】1.D 2.D【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 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据此回答3~4题。

3.“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A.①②B.③④C.②⑤D.④⑤4.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答案】3.C 4.D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6.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答案】5.D 6.A【解析】第5题,结合水循环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水体特点即可判断出来。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规范练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答案)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规范练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0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循环主要由降水、下渗和蒸发散失组成,降水蓄存于土壤中可应对气候干旱问题,被称为土壤水库效应。

土壤干层是指含水量低于6%的土壤层,土壤恢复层是指土壤水分逐渐恢复到正常含水量的土壤层。

下图为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区一年内两时段土壤干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干层分布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4—6月C.6—8月D.10—12月2.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土壤水分()A.自上而下恢复B.自下而上恢复C.自中部向上、下层恢复D.自上、下层向中部恢复3.土壤水库效应对冬小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A.春雨秋用B.夏雨冬用C.夏雨春用D.冬雨夏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读图,完成第4~6题。

4.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人工提水5.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A.2—6月B.5—9月C.8—12月D.11月至次年4月6.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A.甘蔗B.棉花C.油菜D.花生(2021山东青岛检测)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第7~8题。

7.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增加D.⑤增加8.水循环()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2021广西钦州期末)钦州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因地制宜建设了口袋公园(图甲),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复习过关习题9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三地理复习过关习题9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答案

过关习题9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的合理利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沈阳模拟下图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例中①、②、③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A.地下水、雨水、积雪融水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2.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B.河流水能资大于欧洲.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读出图示地区为南美洲中南部,图例中①所示地区主要为安第斯山脉,地势高,河流补给类型应为冰川融水;②分布面积最广且主要在平原地区,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应为雨水补给;③分布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春季节有积雪,应为积雪融水补给。

第2题,欧洲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不如南美洲丰富。

济宁模拟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4.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答案】3D 4B【解析】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该河心沙洲面积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在7、8月份最小,3、4月份次之,造成河心沙洲面积变小的原因只能是水位高低,由此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第4题,根据指向标可知,该河为东南—西北流向,故A项错误;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Q 河道为河流的右侧为侵蚀岸,将会变深,故项错误;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泥沙不易沉积,不会形成河心沙洲,故D项错误;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将会减少泥沙的量,使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故B项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题一、选择题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渗透、污水B.渗透、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渗透、污水D.降水、渗透、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1.D 2.B 13.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的环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渗透、蒸发、污水。

第2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第3题,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河流年输沙量是指一年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下图为长江某水文站(30°46'N,117°37'E)1970—2014年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6题。

4.1986—2014年,形成该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其上游( )A.年降水量减小B.流域面积扩大C.植被覆盖率降低。

4-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4-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4-1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读“非洲乍得湖流域图”,完成1~2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解析第1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对比1963~200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泊水位总体下降;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答案 1.D 2.B读南极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是()。

A.②<⑤B.④>③C.③<②D.⑤>⑥4.关于环节⑥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的运动B.地下水的运动C.全球变暖时,环节⑥变强D.南极考察最佳期间,环节⑥减弱解析第3题,①是水汽输送;②是海上降水;③是海上蒸发;④是陆上蒸发;⑤是陆上降水;⑥是陆上径流。

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是⑤>⑥,D选项正确。

第4题,⑥是陆上径流,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大。

答案 3.D 4.C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5~7题。

5.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6.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7.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壤板结C.土地盐碱化D.绿洲面积扩大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分析此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东营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2009·上海高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回答4~6题。

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少许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5.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C.沼泽地 D.自流盆地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2010·济宁模拟)右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8.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A.封山育林 B.退耕还林C.修建梯田 D.修建小型水库(2010·长沙模拟)右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10.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2009年12月22日电,北京市发改委日前下发关于调整北京市居民用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的通知,调整后本市居民用水终端销售价格由元/立方米调整为元/立方米。

下图是世界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

回答11~13题。

11.2009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C.增加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2.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

表中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城市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3.北京市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而且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的改变。

北京市缺水的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①地表径流少②过量开采地下水③水污染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

读图完成14~15题。

14.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15.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2分)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 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 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 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人。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和____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____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结合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①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B______、C______、D_____、G_____、H_____、I______。

这些环节可以组成________循环。

②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

③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

④除H环节外,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I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字母是________。

能使I的储水量增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

⑤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________等传统习惯。

17.(2009·广东高考)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8分)资料一见下图。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 mm,蒸发量大于3 500 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 m的沙山。

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 000年以上。

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答案及解析1-3【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该河全年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故该河最主要补给类型是降水。

第2题,该地降水4月已进入雨季,5、6月份降水集中,雨季持续到9月份,结合选项该河可能位于东南地区。

第3题,①流量曲线与②流量曲线比较全年流量各月比较平稳,应该是上游修建了水坝,起到对河水流量的调节作用。

【答案】4-6【解析】第4题,海绵会吸纳“山坡”流下的水,从而减少注入湖泊的水量,导致湖泊水位不会太高。

第5题,黄土塬指黄土高原上地势高而平坦宽广的地形区。

沙滩地地表水下渗强烈,与海绵的吸水性能有较大差异。

沼泽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与海绵吸水性能较为接近。

第6题,以海绵的吸水性能来模拟演示湿地吸纳地表水的现象。

【答案】7-8【解析】第7题,毁林开荒,植被破坏导致蒸腾作用显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

第8题,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修建小型水库能进一步增加该流域的水资源。

【答案】9-10【解析】读图可知河流上游在最热月7月份河流径流量最大,最冷月1月份径流量最小,径流量随气温而变,故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下游径流量大,为雨水补给。

且径流量冬季大,夏季小,故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沿岸可见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11-13【解析】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北京市更是如此,其中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浪费、污染严重等加剧了这种状况,提高用水价格目的在于促进节约用水。

另外北京市的缺水还与地处半湿润区地表径流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快,用水量大有关系。

在6个城市中,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

【答案】14-15【解析】第14题,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第15题,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答案】16 【解析】水循环分为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远,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循环类型属于陆上内循环;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地区除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人类影响水循环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答案】(1)干旱半干旱(2)200(3)①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②陆上内循环③地表径流涵养水源④D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好⑤烧柴、散养禽畜17【解析】第(1)题,本地的沙山是固定的。

这从资料三中可以找出判断依据:考察队员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沙丘内部含水量较高,也有利于抑制沙山的移动。

第(2)题,该湖泊位于38°N以北的高原地区,从气候条件上看,湖水冬季不可能不结冰,因而只能与湖盆独特的地质条件有关。

第(3)题,湖泊水主要包括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和降水补给,根据材料可知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从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地下水补给。

【答案】(1)固定的。

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整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