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2篇
《图形变换》活动反思
教案《图形的变换》的反思南昌县第二幼儿园万仁娟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能正确辨认和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是不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很好的利用和玩耍,也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图形和人的关系。
中班的幼儿已认识不少基本的图形,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不成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涉及到拓展幼儿思维的内容,但都不系统,因此,幼儿对于创新思维缺乏主动性和经验。
所以设计该活动时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去主动活动,让幼儿温故而知新,在巩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为了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创新的欲望,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接受。
所以我开展了数学公开课《图形的变换》。
我为这课程所定的目标: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针对目标1:以孩子们喜欢玩的机器人(图形组成)来反复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符合了幼儿爱玩的天性。
当中了出现了一个问题,幼儿在总结图形数量的时候,孩子会漏数,这里也有点难度。
不过,经过提醒,幼儿还是能很好的完成。
针对目标2:这一环节里,以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变化。
如:圆形经过对折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对折又变成什么图形?依次进行。
当然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有位幼儿把半圆形对折,变成了扇形,她就在那说我变成了扇子形,接着就马上为小朋友介绍新的图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2023秋)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他们自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同学对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悉,这说明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平移是物体在平面内沿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对称是物体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变换在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图形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
-在平移教学中,强调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改变位置。
-在旋转教学中,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让学生理解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变化。
-在对称教学中,突出对称轴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图形变换中的坐标变化:学生在进行图形变换时,往往难以理解坐标的同步变化。
(2)图形变换的综合应用:将多种变换组合在一起,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灵活运用。
(3)对称轴的判断:部分学生对对称轴的识别存在困难,容易将非对称图形判断为对称图形。
举例:
-在平移教学中,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如何变化,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说明,如点A(x,y)平移后坐标变为A'(x+a, y+b)。
《图形的变换》的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的教学反思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
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
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
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本文是对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的反思。
在本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简单的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引入。
教学目标- 介绍图形的变换概念和基本操作- 帮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变化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内容本教学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2. 平移变换及其应用3. 旋转变换及其应用4. 翻转变换及其应用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1. 清晰的定义和解释:对于每种变换,我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解释,并举例说明。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变换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2. 多种表现形式: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多种表现形式,如图片、动画和实物模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变换。
3. 互动和合作研究: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他们对变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实际应用场景:我引入了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等,展示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 个性化辅导:我对研究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辅导,提供额外的研究材料和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变换的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们对《图形的变换》这一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们在小组活动和个人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研究效果。
然而,我也意识到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例如,我可以增加更多的练题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可以更多地借助技术手段,如电子板书和互动软件,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采用简单策略和方法,注重清晰的定义和解释,多种表现形式和互动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和成果。
大班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反思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也不断地需要改进和完善。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图形的变换,是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
而大班数学教学中,图形变换是一个重点,其涉及到的概念、技能、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我曾采用一种“制作图形变换教具,进行图形变换教学”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从此教学方式的过程、效果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我观察到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知识缺乏使用性,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我决定制作图形变换教具。
我在纸上绘制了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使用卡纸分别剪出图形的外边框和内部线条。
这些卡纸可以通过拼接或翻转等操作进行图形的变换。
同时,我也准备了笔、纸、直尺等教具以帮助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和练习。
教学环节1.引入。
我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图形的变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变换有哪些类型,并让学生谈谈其应用价值。
这个环节有助于引起学生对于图形变换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2.操作练习。
我让学生使用我提供的卡纸和工具来实际操作,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
然后,我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思考等方式完成一些基础的练习,如图形相互转换等。
3.拓展训练。
我让学生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另一个形状、将一道数学方程变换为图形等。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图形变换知识。
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图形变换知识和技能,并回顾教学过程的难点及问题。
同时,我也会邀请学生提出对于图形变换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教学效果总体而言,通过使用卡纸和工具进行图形变换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变换的本质和特点。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图形与变换复习是六年下册总复习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小学数学中所牵涉到的所有平面图形的变换。
其变换方式有平移、旋转、轴对称、放缩这四种,但是由于进度还没上到到放缩,所以这节课上我只是点到为止,为的是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
我采用“先梳理——再动手操作——然后强化——最后设计”的模式进行复习。
通过复习,系统整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
如何上好这节复习课?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研讨的一个问题。
我想,以学生为本的数学复习课应该是能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应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比如,通过表格让学生在课前系统整理各知识点的特点,可让学生对所学个知识特征进行回顾、在现,焕起回忆。
通过“俄罗斯方块”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四种方式变换的特征,同时感受这些变换的魅力所在。
2、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知识,构建网络是复习的最终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应用。
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用环节分两个层次,“草坪面积的计算”属于第一层次,综合应用,夯实基础;“小小设计家”是第二层次,加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几次的欣赏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同时,这接课也存在着不足:没有注意对学生数学方法的渗透,对于旋转的三要素、四表达没能重点抓好。
再者由于是复习课,所含知识广,范围大,时间有限(只有40分),复习知识时在知识的运用上,对后20%可能还不够,如何突出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今后教学应注意思考的问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图形的变换,掌握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方法,能够应用图形变换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平移、旋转和翻折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教学内容为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翻折三个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图形进行旋转和翻折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图形,并询问同学们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出图形的变换。
2. 教学和示范2.1 平移通过示范不同种类的平移操作,讲解平移定义及表示方法。
2.2 旋转通过示范不同种类的旋转操作,讲解旋转定义及表示方法。
2.3 翻折通过示范不同种类的翻折操作,讲解翻折定义及表示方法。
3. 练习让同学们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知识。
4. 巩固通过让同学们交换图形,并进行变换操作,检验同学们对图形变换的掌握情况。
5. 展示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到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和练习,巩固了同学们对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尊重和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和提高。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变换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变换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了解图形的基本分类和属性•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包括平移、旋转、翻转•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深入体会变换后图形的不变性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向学生展示几个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辨认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可借助图片或实物,通过示范和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基本概念在展示和呈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分类和属性。
例如,正方形和矩形都属于矩形类,都有四条直角相等的边和四个顶点。
而三角形则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不同的边和角度等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我查找和归纳图形的特点,通过讨论交流,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步:图形的变换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形状,了解图形的变换方法。
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模拟,让学生学习平移、旋转、翻转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从而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
平移:将图形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旋转:将图形按一定的角度围绕一个点旋转,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翻转:将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或某个点翻转,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第四步:图形变换的实践应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随机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在小组内使用平移、旋转、翻转方法变换该图形,观察变换后图形的不变性。
可让学生给出图形的初始坐标和变换后的坐标,或将变换过程写成公式的形式。
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图形的变换方法和不变性。
第五步:教学反思教师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对图形的基本分类和属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你是否掌握了图形的变换方法?3.你观察到了哪些图形的不变性特征?通过教学反思,让学生自我评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教师可准备一份简单的测试题,让学生自行完成并提交。
测试题可包括一些基本的图形分类和变换方法的问题,以及一些简单的实例练习。
教学扩展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图形的不变性和对称性,进一步探究图形的应用和拓展。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幼儿园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教案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教案带反思设计意图:通过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
如何让幼儿利用几何图形来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1.通过让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互相变化,转换,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活动准备: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机器人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学具袋里。
活动过程:一、引题部分。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啊?二、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看一下,这机器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呢?(圆形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1个,梯形2个,三角形1个)三、动手折纸,看图形变化。
1.现在,我要把机器人身上的图形拿出来,这些图形还有其他神奇的变化。
2.教师示范图形正方形,折纸变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四、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我这里有许多的小图形,他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他形状呢。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
五、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那我们再把它们制作成一个机器人吧,数一数你的机器人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
教学反思: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
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的与课后反思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初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师: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图形的变换,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
(师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图(师出示图略),从甲图到乙图是如何变换的?让学生充分回答,师肯定将甲图中的a号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可以得到乙图的说法较完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师出示图略),然后拿出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在方格纸上操作,并与同桌同学交流操作的过程。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能说一说,从甲图到丙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变换方法。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同样从甲图到丙图,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
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分别请几个图形设计较好的同学在实物投影机上演示。
)二、尝试练习---进一步体验图形变换的不同操作方法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图(师出示图3略),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变换》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变换》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变换》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变换》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活动目标: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二、活动准备: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一块小黑板),这块板前后有东西吗?(没有)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一个小魔术!看看这块板等会变出什么!准备:(魔术变变变,哟!看看后面,再看看前面,变出了一个“机器人”)对!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
“由图形拼成。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3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11个,三角形7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小朋友说得非常棒,所以老师要奖励奖励你们。
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静静地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引言《图形的变换》是大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享一份优秀的教案,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2.能够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3.应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纸、铅笔、图形卡片;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3.教学环境:教室。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将一张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引入主题:“大家看到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如果给这个图形进行变换,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探究(15分钟)1.平移变换:老师给出两幅图形卡片,一幅是原始图形,另一幅是经过平移变换的图形。
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回答问题:“经过平移变换后,图形的位置、大小、形状有什么变化?”2.旋转变换:老师给出两幅图形卡片,一幅是原始图形,另一幅是经过旋转变换的图形。
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回答问题:“经过旋转变换后,图形的位置、大小、形状有什么变化?”3.翻转变换:老师给出两幅图形卡片,一幅是原始图形,另一幅是经过翻转变换的图形。
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回答问题:“经过翻转变换后,图形的位置、大小、形状有什么变化?”拓展(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图形变换方式,自行设计并绘制图形卡片。
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换自己设计的图形卡片,观察并猜测对方卡片的变换方式。
最后,小组展示并解释各自设计的图形卡片。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变换方式的规律和特点。
交流(20分钟)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图形卡片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互相询问变换方式,并给出自己的观察和建议。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各组的观点,并总结出较为准确和科学的图形变换规律。
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图形变换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实践。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含反思大班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含反思教案吧。
一、设计意图: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的:轮子是圆的、窗户是方的、饼干是三角形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而且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观察、操作,从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
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于: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本节课我塑造了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开始部分通过模仿机器人幽默、诙谐的声音设置悬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为后面活动有效的开展做了一个铺垫。
第二个环节,通过让孩子看看、说说等方式让孩子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寻找图形变换的秘密”。
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着,最后,寻找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换的这一规律。
结束活动时,又给孩子们呈现出一组图形拼贴画,激发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强烈愿望,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孩子们学习时的那种喜欢探索的精神,我们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当然,在此次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我对教材的钻研还不够深入。
图形的变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变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
二是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在教学时,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什么叫做平移、什么叫做旋转,平移时要有什么样的要求,旋转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初步的认知。
然后开始观察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回顾的知识点自己介绍。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给你几个三角形,你可以变换出什么样美丽的图案出来。
然后让同学自己拿出学具,动手操作。
然后我又出示问题,课件展示方格中一个风车等图案。
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
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深有感触,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备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光有教学热情还不够,更需要教学技巧。
只有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新课改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这节课我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首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准确,符合教材。
在图形的转换中,只是让学生准备三角形,没有让学生准备方格纸,导致学生在汇报结果时还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
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表述时很茫然,表述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1.理解图形的平移、翻转、旋转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意义,感知变换对图形的影响;2.学会应用平移、翻转、旋转的规律,把一个图形变化成另一个图形;3.掌握应用变换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直觉推理能力和归纳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是指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等操作使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平移平移是指将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整体移动。
其中,“方向”是指移动的方向,可以是上下、左右等,而“距离”是指图形移动的距离,单位可以是任意长度单位。
2. 翻转翻转是指围绕一个实轴将图形对称。
通常把实轴叫做“翻转轴”,图形在轴的两侧分别得到相互对称的位置。
3. 旋转旋转是指使图形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在旋转中,“转动的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二、图形的变换应用图形的变换不仅是一种数学概念,同时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换对图形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一、示范教学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重点在于采用示范教学法进行讲解。
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平移、翻转、旋转的规律,让学生通过看、听、动手进行理解。
二、归纳法在讲解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变换规律的理解,可以采取归纳法进行加深。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归纳出变换规律。
三、实践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练习或活动环节,让学生进行实践,以加深对变换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教学实施一、引入1.观察以下两幅图,你认为变换的是什么?变成了什么?(图1、2)2.给出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2、3)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变换,让学生感受变换对图形的影响。
二、讲解与示范1.讲解平移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以及平移对图形的影响。
2.讲解翻转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以及翻转对图形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2.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掌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有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二、探求新知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2篇Teaching design and after class reflection of t he transformation of graphics《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2、篇章2:《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篇章1:《图形的变换》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1、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初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师: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图形的变换,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
(师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图(师出示图略),从甲图到乙图是如何变换的?让学生充分回答,师肯定将甲图中的a号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可以得到乙图的说法较完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师出示图略),然后拿出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在方格纸上操作,并与同桌同学交流操作的过程。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能说一说,从甲图到丙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变换方法。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同样从甲图到丙图,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
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分别请几个图形设计较好的同学在实物投影机上演示。
)二、尝试练习---进一步体验图形变换的不同操作方法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图(师出示图3略),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待学生回答后,师问:还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吗?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
接下来,让同学们继续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
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体验较复杂图形的变换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
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
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
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
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
(师出示图4略)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
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课后反思: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
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
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
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
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
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
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篇章2:《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
二是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在教学时,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什么叫做平移、什么叫做旋转,平移时要有什么样的要求,旋转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初步的认知。
然后开始观察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回顾的知识点自己介绍。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给你几个三角形,你可以变换出什么样美丽的图案出来。
然后让同学自己拿出学具,动手操作。
然后我又出示问题,课件展示方格中一个风车等图案。
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
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深有感触,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备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好学生,光有教学热情还不够,更需要教学技巧。
只有再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新课改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这节课我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首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准确,符合教材。
在图形的转换中,只是让学生准备三角形,没有让学生准备方格纸,导致学生在汇报结果时还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
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表述时很茫然,表述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结合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教具准备完整。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心去做好每一步。
其次,我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
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师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利用平移或旋转后得到另一指定的图形,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没时间完成。
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例如在学生进行反馈验证的方法这一环节。
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学生的汇报不会按照你的思路进行。
当你叫到一个学生,他会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
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出现学到的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努力体现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这也是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别的地方. 本章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与现象,引出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概念,并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中,得到平移与旋转的基本特征.2.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图案设计的能力.教材利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3删除传统知识中的繁难内容,降低逻辑推理的难度,尽可能地加以合理安排,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8、课时安排:3个课时二:课堂教学资源1:教学建议1.平移是继轴对称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
本节在第四章对平移概念的认识基础上,对平移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滑雪运动员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的飞驰等等,都给我们平移的大致形象.本章主要讨论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
不少平面图案(图11.1.2)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 教学中,应努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 平移既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的过程,也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后最终的位置与原先位置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必严格区分,过于深究.2.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主要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从而体会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按同样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3.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确认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些基本性质,从而能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按要求平移到适当的位置.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