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全)三、教学1.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A.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B.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C.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3.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讲授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A.交往性:讲授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B.认识性:讲授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C.发展性:讲授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讲授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教育性:讲授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什么时候期、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同一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间接经验2)研究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避免忽视体系常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聚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2.掌握常识与发展智力相同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常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常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节1.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义务性2.小学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泛性、长期性和系统性。

第一章第二节3.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4.学校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与党有关)、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动态性原则5.学校组织机构的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第一章第三节6.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生物本能);心理起源说(模仿);劳动起源说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孔子、墨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瓦根舍因、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章第四节8.课程的类型(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9.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10.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基本理念第一、三维目标观;第二,综合课程观;第三,内容联系观;第四,学习方式观;第五,发展评价观;第六,校本发展观。

(二)核心理念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2.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第五节1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三阶段发展: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最新教资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最新教资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6.教育起源学说:a.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b.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c.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d.交往起源说:交流需要(叶澜)7.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a.中国b.古希腊: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c.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产婆术:问答法,苏格拉底2.寓学习于游戏:柏拉图3.教育遵循自然:亚里士多德4.“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昆体良,《雄辩术原理》5.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了出来。

6.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泛智教育7.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8.康德: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9.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10.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11.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12.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3.马可连柯:集体主义教育1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5.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α.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β.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学校结构Ω.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α.教育再生产劳动力β.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a.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α.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β.决定教育的领导权γ.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b.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α.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β.教育可以促进民主γ.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文化a.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α.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β.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γ.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b.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α.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β.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γ.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a.内发论:(遗传决定论)b.外铄论:(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外在因素)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遗传b.环境c.个人主观能动性d.学习环境(5)教育制度1.现代学制的类型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型学制2.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3.我国的学制a.壬寅学制: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b.癸卯学制: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c.壬戌学制:633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4.义务教育特征: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普及性(统一性)(6)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df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df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df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时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这些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你参考。

1.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
2.教育评价知识点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教育评价与教学改进的关系
3.教学设计知识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设计
-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设计
4.教学方法知识点
-讲授法和讨论法
-实践法和合作学习法
-问题解决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方法
5.教育法律知识点
-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教师法律责任和教师权益
-学生权益和学生安全保护
-教育行政管理和校园管理法律规定6.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发展和学生行为管理
-班级安全和和谐的建立
7.教师职业发展知识点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教师自我评价和职业提升-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团队合作和校本教研。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
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 研究过程及其主要理论
- 研究动机与兴趣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知识点
-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教育法学知识点
- 基本法律和法规
-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 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 教育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 教育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4.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知识点
-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素
- 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5. 教育评价知识点
-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
-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6.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
- 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育统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 教育统计的表达和分析
- 教育统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同时,需要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掌握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途径等基本问题。

2、学生身心发展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学生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3、教育制度与政策法规。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体系,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法规等,掌握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4、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发展心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教学设计与实施。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技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6、班级管理与德育。

考生需要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

二、学科知识1、学科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所报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课程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该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悉该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际问题。

3、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掌握该学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实施和教材分析。

4、学科考试与评价。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考试与评价理论和方法,掌握该学科的考试形式、内容和评价标准等,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考试与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5、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考生需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设计。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详细归纳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

一、教育基本理论1、教育学概念:阐述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2、教育与人的发展:分析教育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教育目的:阐述不同教育目的观的理念,以及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5、教师与学生:分析教师的职责与角色,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概念与类型:阐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课程类型。

2、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要素。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4、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评价类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特点,以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理念: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

2、课程目标:分析新课程目标的特点与层次,包括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和教学目标等。

3、课程结构:介绍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特点,包括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4、课程内容:分析新课程内容的特点与选取原则,以及教材编写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5、教学方式:介绍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及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和准备考试内容。

1. 教育学知识点
- 教育学基本概念
- 教育学流派和理论
- 教育学核心观点和原理
- 教育学发展历程
- 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2. 学科教学知识点
- 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
- 学科知识结构和体系
- 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
- 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
- 学科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3. 课程教学知识点
- 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 课程教学评价与改革
- 课程教材选择和使用
- 课程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 课程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4.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
- 研究与记忆的心理机制
- 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个体差异与教学个性化
- 心理需求与学生情感教育的满足
5.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教师法》
- 《教育行政管理条例》
- 教育法律案例分析
- 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和保障
6. 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点
- 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概念
- 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与工具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与分析
-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完整版。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祝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众多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

永恒性指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历史性指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有不同特点;相对独立性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等。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对象看,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具有筛选、整理、提升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等。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强调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起源》①基本定义:教育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就是教育起源要研究的。

像神话起源说,就认为教育是神创造的,比如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然后教会他们生存技能这种感觉,是最古老的观点。

生物起源说觉得教育就跟动物的本能差不多,像小鸟天生会筑巢、小老虎天生会捕猎,老动物带小动物做这些事就跟教育有点像。

心理起源说则认为教育来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就好像小孩看大人扫地,自己也就拿起扫把扫。

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通俗说人在劳动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劳动,教育就这么慢慢发展起来了。

②重要程度:这是我们理解教育发展根源的基础,知道教育咋来的,才能更好理解教育后来的发展啥样,就像知道树的根在哪,才能明白树是怎么长大的。

③前置知识:不需要太多前置知识,对一般动物行为和人类生产劳动有基本概念就好,就像你知道老虎会捕猎、人会种地就行。

④应用价值: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明白起源,可能会根据不同起源理论找找灵感。

比如生物起源提醒我们尊重本能在教育中的作用,劳动起源提醒我们教育要结合实际生产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内容属于教育基础知识板块的开篇内容,它能给后面的教育发展、教育目的等知识奠定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对房子整体结构的重要性一样。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直接相关,还和教育功能等知识有联系,教育起源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功能的产生和发展。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神话起源说比较好理解,那就是一种想象。

生物起源说理解动物本能和教育相似性有点绕。

心理起源说的模仿理解不难,难的是和其他几个理论区分。

劳动起源说要理解劳动和教育的辩证关系比较复杂。

- 关键点:区分清楚各个起源说的主要观点就很关键。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挺重要的,常出选择题考查某个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或者主要观点。

- 考查方式:直接给个理论名字问代表人物是谁,或者给个观点,问是哪个起源说的观点之类的。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形成人的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为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训练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基本特点:目的性、价值性、实践性、能动性。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2、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3、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五、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任务: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智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适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培养自我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5、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指导自主发展。

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二、教育的结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基本方面。

三、教育的功能1、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上。

2、个体功能: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速度和结果的影响上。

四、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知识点总结.WORD完美格式.第一模块第一章教育(单选)第一节教育的含义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起源:孟子《尽心上》第二节教育的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第三节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就存在教育)、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辨析)相对政治经济制度——别平衡性、历史继承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在同样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国家会有别同特XXX的教育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进展别平衡性,有也许降后或超前3、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妨碍,如教育观点、教育内容等第四节教育起源讲神话起源讲(非社会性)生物起源讲: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教育史上第一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讲(非社会性)心理起源讲: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摹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非社会性)劳动起源讲: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理论基础:恩格斯《从猿到人…》(社会性)第五节教育的进展原始社会教育:教育无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代社会教育: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组织形式为个不教学制,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1奴隶社会:中国夏:浮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古希腊斯巴达:培养武士雅典:培养和谐进展的人古印度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教育2封建社会:中国宋代教育思想合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西方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教育世俗化,教育立法,以法制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资本主义和XXX)20世纪往后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第二章教育学(单选)第一节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咨询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萌芽时期:未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中国1孔子:启示教学原则“别愤别启”——世界上第一具采纳启示式教学;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总结,原文: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学思结合原则;谦虚笃实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B.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2.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A.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B.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C.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1.,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单选)2.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1)2)从三方面进行:12)确定知识点;3)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辨析)1、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教材内容。

2、教学重点是值对全体学生学习和理解其重要作用的部分;教学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3)1)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指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2)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3)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4)备教师。

教师自身的特征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观条件。

5)备教学资源。

6)确定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

7)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8)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9)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3.1);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重2)课的类型和结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4.布置和检查作业布置作业应遵守下列要求:①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5.课外辅导.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6.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④及时反馈;⑤重点辅导7.教学规律是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发现它,掌握它,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制造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

(单选)10.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夸美纽斯提出)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形11.引导他们独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12.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复习:苏联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3.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礼记*学记》)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4.(不同的人不同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②采取有效措1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16.17.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简答)18.以分为讲读(英语、语文)、讲述(历史、政治)、讲解(物理化)和讲演(做报告)四种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简答)19.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要善问。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简答)20.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简答)21.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22.,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指示货巩固知识的方法。

(简答)↘得。

23.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提高练习的自觉性;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③严格要求。

(简答)24.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实验前准备;②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③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④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做好实验小结。

(简答)25.26.27.28.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有:问题式、表演式、讨论式、论文式、学科式合作学习。

四、教学组织形式29.30.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多样化教学31.: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

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缺点: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

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需求。

32.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①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33.: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实质上属于集体教成绩好坏分组)21)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缺点: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中和确保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

(单选)34.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与能力。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来的,是杜威的学生)35.36.37.(单选)1)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①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②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③教师重;⑦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⑧课内与课外并重;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2.的基础,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人的道德行为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面貌的主要标志。

(单选)3.(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三)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

4.5.观念发展。

2-5 岁);②权威阶段(、12 岁以后)6.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划分成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一)段:服从(二)一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走向,人际协调/寻求认可,好孩子阶段。

第二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

法律最重。

(三)7.1、外部因素:①家庭;②学校;③社会风气;④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①认知失调(不知道该怎么办);②态度定势(固定的心理倾向);③道德认知(单选)8.品德)(单选)9.: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给予恰当的奖2)榜样3)榜样行为示范方式多样(简答)(单选)↘12.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13.1)给予奖励的注意事项: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②选14.: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④适当指导(简答)15.:①人格感化;②环境陶冶;③艺术陶冶。

(单选)陶冶法要注意:①创造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简答)16.育、道德品质教育17.①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②理想和传统教育;③集体主义教育;④劳动教育;⑤纪律和法制教育;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单选)18.(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a)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辨析)b)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②不脱离教师和同学;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学生德育的形成与发展是随其成长而不断发展19.(一)(二) 1.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2.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3 4.教育者自身言行一致。

(三)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表扬激励,正面教育(四)(五)度;(六)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九)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20.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简答)21.1、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