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储罐区是各类石化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必不可少的设施,储罐区的防火堤设计是确保储罐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探讨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规范。
一、防火堤的基本要求1. 防火堤应完全包围储罐区,具备防火抗爆炸能力。
2. 防火堤应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避免火灾蔓延。
3. 防火堤的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以抑制火势蔓延。
4. 防火堤应具备防雷电、防静电等功能,以防止点火源的产生。
二、防火堤的设计参数1. 防火堤的高度:高度应根据储罐类型、储罐数量等因素确定,通常建议不低于储罐高度的1.5倍。
2. 防火堤的宽度:宽度应根据储罐体积、距离等因素确定,通常建议不低于储罐半径的1.5倍。
3. 防火堤的厚度:厚度应满足结构强度要求,通常建议不低于30厘米。
4. 防火堤的土方开挖及回填:土方开挖时应留意地下管线、电缆等,回填土应经过充实、夯实等工艺处理,以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三、防火堤的结构设计1. 防火堤应采用耐火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如混凝土、耐火砖等。
2. 防火堤应具备防漏堤功能,可采用防渗漏材料进行处理。
3. 防火堤应具备防破堤功能,可采用加固措施,如设置加强钢筋等。
4. 防火堤应具备通风功能,可设置通风孔、通风系统等,以避免积水、沼气等产生。
四、防火堤的维护管理1. 防火堤应定期检查,及时修复破损、裂缝等问题。
2. 防火堤应定期清理,保持防火堤内外的清洁。
3. 防火堤应进行可燃物清理,如杂草、垃圾等,以防止火源引发事故。
4. 防火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防火堤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规范包括:基本要求、设计参数、结构设计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规范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储罐区的防火抗爆炸能力,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是一个特殊的工业区域,其中充满了易燃易爆的物质,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储罐区的防火堤的设计规范尤为重要。
首先,储罐区防火堤应建在储罐区外,防火堤应具备足够的阻燃效果,如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砌块嵌垫等建筑技术。
同时,建设防火堤时还需要利用水池,用于放置灭火车,方便抢险救灾。
其次,储罐区防火堤的铺设也有讲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铺设,选择良好的储罐区自然环境,选择风流平缓,地面平整的地块,做到无垂直及水平坡度。
同时,防火堤的外围还需要围以防火防护挡墙,墙板材质可以根据火场的严重性作出不同的选择。
此外,储罐区防火堤设计必须根据辖区内储罐区的特点,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来把控,有时也可以考虑建设一个沙化挡土堤等沙堤,保护储罐区的安全。
总的来说,储罐区的防火堤的设计规范需要根据现场条件严格进行划分,为了避免出现火灾,以达到有效防护储罐区以及附近环境的目的。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提高安全性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 施 提高储罐区的安全性
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 建议
火灾风险评估概 述
火灾风险评估是储罐区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和风险等级的评估,可以帮 助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储罐区的安全运 行。
● 03
第3章 储罐区的火灾防护措施
主动防护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04
第四章 储罐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 潜在影响
建设、改扩建工程需要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项目概况
01 包括项目规模、用途、位置等信息
环境影响预测
02 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03 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科学决策
致谢
感谢家人、导师、同事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 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 的动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概述 介绍储罐区的基本概念
防火措施
介绍如何有效防范储 罐区火灾
火灾风险评估
分析储罐区火灾发生的 概率和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评估防火设计对环境的 影响
未来展望
提高安全性
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 加强应急预案制定 加大防火设备投入 加强员工培训
提升环保性
推动绿色化储罐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技术 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行循环利用
制定应急预案 组织应急演练 建立救援队伍
安全培训与教育
定期培训员工 提高安全意识 操作技能提升
结尾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监 测系统和紧急应对机制、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 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首先,储罐区的布局设计是储罐区防火设计的重要部分。
应合理规划和划分储罐区,将不同的储罐按照危险性和易燃性进行分类和分区,在不同的区域内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不同类别的储罐应相互隔离,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其次,储罐区内的消防设施和设备的设置是防火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消防水源是防火的基础,应设置足够数量、容量合适的消防水池或消防水泵站,以满足需要。
此外,还应设置储罐区内的固定灭火系统,如喷淋系统、泡沫系统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火势。
此外,还应配置合适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以供人员使用。
再次,储罐区的安全通道和逃生疏散通道的设置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规划合理的通道网络,确保储罐区内的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通道和通道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通道宽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通道标志和指示牌应设置清晰。
此外,储罐区的防静电设计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静电是储罐区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设置合适的静电接地装置,控制静电的积聚和放电,减少静电引发火灾的风险。
对于易燃气体储罐区,除了静电接地装置外,还应设置爆炸性气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储罐区内的爆炸性气体浓度,避免事故发生。
最后,储罐区的消防培训与管理也是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储罐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消防培训,掌握基本的火灾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储罐区应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储罐区的防火设计包括布局设计、消防设施和设备设置、通道和逃生疏散设计、防静电设计以及消防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充分考虑和落实这些设计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标准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标准版)1概述:甲醇(CH3.OH)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剧毒、易燃烧性,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范围内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时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液体燃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甲醇的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浓度区间内混合物的爆炸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2.火灾、爆炸危险性:由于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存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所致,甲醇储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挥发性:甲醇在常态下为液体,沸点64.5℃,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2..8kPa(96mmHg),温度愈高,蒸气压愈高,挥发性越强。
以地面固定顶罐储存甲醇为例,夏季昼夜温差按10℃考虑,则1台装料系数为85%的5000m3.储罐挥发损失达77.2.kg/d。
由此可见,甲醇的挥发性较强,储罐的“小呼吸”损失十分明显。
2.2.流动/扩散性:甲醇的粘度0.5945mPa.s(2.0℃),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较强的流动性。
同时由于甲醇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10%),有风时会随风飘散,即使无风时,也能沿着地面向外扩散,并易积聚在地势低洼地带。
因此,在甲醇储存过程中,如发生溢流、泄漏等现象,物料就会很快向四周扩散,特别是甲醇储罐一旦破裂,又突遇明火,就可能导致火灾。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要求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防火堤、防护墙,保障储罐区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罐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中的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
不适用于非液态储罐区的设计。
1.0.3 储罐区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文档3 防火堤、防护墙的布置3.1 一般规定3.1.1 防火堤、防护墙的选用应根据储存液态介质的性质确定。
3.1.2 防火堤、防护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且必须密实、闭合。
文档3.1.3 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宜从防火堤、防护墙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
当必须穿过防火堤、防护墙时,应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的形式。
3.1.4 沿无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沿土堤或内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土堤内侧或培土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8m,且沟内应有防渗漏的措施。
沿防护墙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3.1.5 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
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时。
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
隔堤、隔墙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
3.2 油罐组防火堤的布置3.2.1 立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该罐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或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注:高架立式罐(指罐环梁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大于1.5m的罐)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述高度的一半;该高度等于罐壁高度与环粱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之和减去1.5m。
3.2.2 相邻油罐组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
3.2.3 同一个油罐组内的总容量及油罐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固定顶油罐组及固定顶油罐与浮顶、内浮顶油罐的混合罐组,其总容量不应大于120000m3。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首先,在进行储罐区防火堤设计时,需要根据储罐的类型和数量确定
防火堤的类型和尺寸。
防火堤的类型主要有挡土墙、挡水墙和阻燃墙等,
而尺寸则需要根据储罐的容积和间距来确定。
一般来说,防火堤的宽度应
能容纳储罐爆炸后可能飞溅出的物料,并考虑到消防车辆的通行需要。
同时,防火堤的高度应足够抵挡任何可能蔓延至储罐的火焰。
其次,在防火堤的构造上,应选用阻燃材料,并采取相应的阻火措施。
防火堤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岩石填充和植被等,其中,
混凝土是常用的防火堤材料,其具有很好的阻燃性和抗火性能。
在构造上,主要采用重力式结构或加固结构,以增加防火堤的稳定性和耐火性。
此外,还可以在防火堤内设置消防水池,用于供给消防灭火水源。
然后,在防火堤的维护管理上,需要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功能性。
防
火堤应保持干燥,不得有积水存在,以防止水溢出和冻结。
同时,还需要
保持防火堤周边区域的清洁,以避免可燃物积聚和火灾扩散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防火堤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防火功能的正常运行。
最后,在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上,还需要考虑人员疏散通道和消防通
道的设置。
储罐区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人员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的
安全疏散。
同时,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以确保消防车辆的快速接近现场。
总之,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
其能够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储罐群的安全。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注:1 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1m ³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³丙类液体折算。
2 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规定增加25%。
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6 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³,总容量不大于200m ³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7 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表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1 D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2 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3 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储罐区消防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本工程为储罐区,储罐均为固定顶立式储罐,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其中37%甲醛储罐直径φ=4.15m,高度H=4m;机油储罐直径φ=3.15m,高度H=3.5m。
2.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储罐区给排水和灭火器配置设计。
二.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三.设计内容:1.尺寸单位:标高以米计,其余均以毫米计。
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黄海标高9.260m。
2.消防设计:2.1罐区消防设计:本工程储罐全部为固定顶立式储罐,采用移动式水枪冷却。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8.2.4条的规定着火罐的供水强度为:0.6L/s·m,供水范围:罐周全长;邻近罐供水强度:0.20 L/s·m,供水范围:罐周长的一半。
距着火罐管壁1.5倍着火罐直径范围内相邻储罐应进行冷却,所以确定需冷却的相邻罐为1个。
根据第8.4.6.3条的规定,所有储罐消防冷却水的延续时间均为4h。
灭火和冷却最大用水量为:9.12L/s,用水总量为131.3m3。
2.2罐区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37%甲醛储罐选用抗溶性泡沫液,机油储罐选用成膜氟蛋白泡沫液。
根据《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92第3.2.1条的规定,机油储罐泡沫混合液的供给强度为5L/min·m2,连续供给时间为30min,泡沫混合液的最大流量为0.65L/s,灭火用泡沫液量为1.17m3。
37%甲醛储罐泡沫混合液的供给强度为12L/min·m2,连续供给时间为25min,泡沫混合液最大流量为2.70L/s,灭火用泡沫液量为4.06m3。
2.3罐区消防用水总量为11.82L/s。
罐区设计安全要求
罐区设计安全要求罐区设计是指根据储罐工艺要求,对储罐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满足安全、环保、高效运营等要求。
在储罐工程设计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下面将从储罐区域设置、布局、防火、防雷、防腐、泄漏防范等方面,详细介绍罐区设计的安全要求。
首先,在储罐区域设置方面,应遵循合理紧凑、分类分区原则。
将同一种类、性质或工艺相关的储罐集中设置,便于管理和监控,同时减少人员与罐区接触,降低事故风险。
各种类、性质储罐应根据罐内介质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分区,并设置相应的安全区域和应急避难通道。
另外,储罐应设置在不易受外界条件干扰和冲击的地方,如远离明火、强烈辐射源等。
其次,在布局设计方面,应考虑到消防救援要求。
储罐应远离人员密集区域,有足够的孔隙空间用于代替建筑物等逃生通道。
并且,储罐的布局应考虑到消防车辆的进出,保证消防车辆的通行畅通,方便救援。
此外,应设置罐区围墙,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确保储罐安全运营。
第三,在防火设计方面,应采取合理的防火措施。
储罐与储罐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储罐区域应铺设防火砖或混凝土层,以防止火势从地下蔓延。
此外,罐区应设置防爆设备,如气体检测、泡沫灭火系统等,及时探测和扑灭罐区内的火灾。
第四,在防雷设计方面,应采取防雷措施,以保证储罐及其设备的安全。
可以采用针对不同情况的不同防雷措施,如设置避雷针、接地装置等,确保储罐及其设备不受雷击的影响。
第五,在防腐设计方面,应根据储罐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防腐材料和防腐措施。
如对于易腐蚀介质,可以采用内外壁双层防腐、防腐涂层等措施,以提高储罐的防腐能力。
最后,在泄漏防范方面,应设置泄漏探测和预警装置,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事故。
可以通过监测系统、传感器等设备,及时掌握储罐内部的液位、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储罐区设计的安全要求包括罐区设置合理、布局合理、防火措施完备、防雷措施到位、防腐设计合理以及泄漏防范措施周全。
储罐区防火设计
例分析等
04
培训对象:储罐区工作人员、安全管
理人员、消防人员等
某石化企业储罐区防火设计
储罐区布局:合理 规划储罐区布局, 确保防火间距符合 要求
01
防火堤设计:设 置防火堤,防止 火灾蔓延
02
消防设施配置:配 置足够的消防设施, 如灭火器、消防栓 等
03
06
应急预案:制定应 急预案,确保火灾 发生时能够快速响 应和处理
A
优化消防设施:合理配置消 防设施,提高灭火效率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优化储罐间距:根据储罐类型 和容量,合理设置储罐间距
D
优化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储罐区防火能力
安全培训
01
培训目的: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
防火技能
02
培训内容:储罐区防火设计原理、火
灾预防措施、灭火方法、逃生技巧等
03
培训方式: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案
05
安全培训:定期对 员工进行消防安全 培训,提高消防安 全意识
04
消防通道设计:设 计合理的消防通道, 确保消防车辆能够 快速到达现场
某化工企业储罐区防火设计
储罐区布局:合 理规划储罐区布 局,确保防火间 距符合规范要求
消防设施配置: 配置足够的消防 设施,如灭火器、 消防栓等
安全培训:加强 员工消防安全培 训,提高消防安 全意识
01
03
05
02
防火堤设计:设 置防火堤,防止 火灾蔓延
04
消防通道设计: 设计合理的消防 通道,确保消防 车辆能够快速到 达现场
06
应急预案:制定 完善的应急预案, 确保火灾发生时 能够及时应对
某油库储罐区防火设计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4. 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4.2 .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 .1 的规定。
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1 1m3 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 3 丙类液体折算。
2 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
3 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规定增加25 %。
4 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 ℃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
5 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6 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 3 ,总容量不大于200m 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
7 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 ~500kV 且每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0MV ·A 的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 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 的规定。
4 2 2 (m)注:1 D 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m) ,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2 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3 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
4 当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m 3 且采用固定冷却系统时,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6D 。
溶剂罐区安全防火要求正式版
溶剂罐区安全防火要求正式版一、溶剂罐区布局要求1.单个罐区内的溶剂罐应按照防火等级和类型进行分类存储,并根据其危险程度合理布局;2.不同类型的溶剂罐应根据其燃点、闪点等特性进行隔离存储,最小隔离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3.溶剂罐应远离明火、高温源设备,与电源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4.溶剂罐区应设置专用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有害气体积聚。
二、溶剂罐的选用与安装要求1.溶剂罐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贮罐,并在每个罐体上明确标注溶剂种类及其存储容量;2.安装溶剂罐时应遵循相关规范,确保罐体平稳、牢固,且不得存在泄漏、腐蚀等情况;3.溶剂罐顶部应装设遮雨棚或防水罩,以防止雨水侵入罐体造成安全隐患。
三、溶剂储存管理要求1.溶剂罐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标明溶剂种类、危险性以及禁止吸烟等警示信息;2.对于易燃、易爆溶剂,应设立专人定时巡查,检查溶剂罐是否存在泄漏、损坏等问题;3.溶剂储存区应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灭火器室等,并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培训。
四、消防安全要求1.溶剂罐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室、泡沫灭火系统等,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2.溶剂罐区应设置专门的灭火水源,确保消防人员能够迅速获取灭火用水;3.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培训,确保罐区人员了解逃生路线和灭火方法。
五、应急处理要求1.溶剂罐区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2.罐区人员应接受相关防火应急培训,掌握正确的逃生和救援方法;3.罐区内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并保持通畅有效。
六、检查与维护要求1.溶剂罐应定期检查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有效性,并按要求进行维修或更换;2.对罐体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泄漏、损坏等;3.对溶剂罐及配套设施进行定期清洁保养,确保设备完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总之,溶剂罐区安全防火要求是保障罐区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基本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罐区布局、设备选择和安装、消防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预防溶剂罐区发生火灾事故,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储油罐防火防爆设计
储油罐防火防爆设计背景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储油罐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储油罐的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使得其存在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因此,设计合理的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对于确保储油罐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的构成在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的设计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预防火灾的措施预防火灾是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最基本的要求。
具体措施如下:•严格控制火源:在储油罐附近禁止烟火,设定明确的火源管制区域,防止油品的接触到明火。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设备,检查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各种管道、接口密封性能,保证设备从长期运行中无泄漏现象。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监管,对于违规操作者严肃处理。
2. 防止爆炸的措施当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止发生爆炸是防火防爆系统的重要内容。
•组织及时灭火:当发现火灾时,及时组织灭火人员进行扑灭。
在扑灭火灾时,尽可能减少外力强度和时间,以避免油品发生爆炸。
•增加通风设备:增加通风设备,确保爆炸后能够及时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扫除,减轻爆炸的危害。
•安装爆炸隔离墙:在储油罐周围设置爆炸隔离墙,隔离爆炸从而减少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
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的设计设计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储油罐安全距离的确定储油罐周围的安全距离是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安全距离的决定因素是储罐的存储容量、油罐的储存种类、场地形状、所有设备的布局、周围的环境和风向等。
一般规定,设定储油罐周围的安全距离应满足当油罐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时,不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2. 本质安全设计本质安全设计是指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工艺手段、工艺流程和设备的选择、排放源的控制等策略,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在储油罐防火防爆系统中,本质安全设计的思想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储油罐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安全性,是尽量减轻或避免事故响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2005总则:1.为了合理设计防火堤和防护墙,保障储罐区的安全,制定了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罐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防火堤和防护墙的设计。
不适用于非液态储罐区的设计。
3.储罐区的防火堤和防护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防火堤和防护墙的布置:1.一般规定:1.防火堤和防护墙的选用应根据储存液态介质的性质确定。
2.防火堤和防护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并且必须密实、闭合。
3.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应从防火堤和防护墙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
当必须穿过防火堤和防护墙时,应设置套管并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
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的形式。
4.沿无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沿土堤或内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土堤内侧或培土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8m,并且沟内应有防渗漏的措施。
沿防护墙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5.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和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
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时,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
隔堤、隔墙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
2.油罐组防火堤的布置:1.立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该罐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或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注:高架立式罐(指罐环梁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大于1.5m的罐)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述高度的一半;该高度等于罐壁高度与环粱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之和减去1.5m。
2.相邻油罐组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
3.同一个油罐组内的总容量及油罐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顶油罐组及固定顶油罐与浮顶、内浮顶油罐的混合罐组,其总容量不应大于m³。
罐区防火设计规范
罐区防火设计规范
1 防火堤内白酒、食用酒精总储量不应大于10000m3。
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其中最大储罐的容量;对于浮顶储罐,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可为其中最大储罐容量的一半。
2 防火堤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
立式储罐的防火堤内侧距堤内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0m,且外侧距堤外地面高度不应大于2.2m;卧式储罐的防火堤内、外侧高度均不应小于0.5m。
防火堤应在不同方位设置两个及以上进出防火堤的人行台阶或坡道。
3 立式储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
卧式储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依山建设的储罐,可利用山体兼作防火堤,储罐的罐壁至山体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4 雨水排水管(渠)应在防火堤出口处设置水封装置,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装置应采用金属管道排出堤外,并在管道出口处设置易于开关的隔断阀门。
5 防火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
6 进出储罐区的各类管线、电缆宜从防火堤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
当必须穿过防火堤时,应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
7 防火堤内的储罐布置、防火堤的选型与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的有关规定。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防火设计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防火设计一、一般规定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应设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设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
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
2、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
3、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或储罐区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
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1、当甲、乙类液体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其总储量可按1m3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3丙类液体折算。
2、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4、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5、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积不大于50m3,总容积不大于200m3时,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
6、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
甲、乙类液体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m,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8m;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限。
7、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区的每个防火堤内,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
沸溢性液体储罐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不应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
石油库储油罐区防火设计
石油库储油罐区防火设计为确保石油库储油罐区安全,防范火灾的发生和扩散,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防火措施。
本文就石油库储油罐区的防火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一、储油罐的安全防护措施1.防止起火源:储油罐区必须规定禁止一切明火、静电、摩擦等可能产生火花的操作,如焊接、打磨等。
2.消防设施:储油罐区应设有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器材和防火设施,以及应急通道,便于及时疏散人员和消防车辆。
3.保护罐体安全:建造储油罐时应考虑其承受极限荷载,体积大的储油罐可采用土建保护措施,如用混凝土墙体或土垫墙加围墙进行防护。
4.设备维护:储油罐的防爆安全阀、液位计、浮球阀等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并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储油罐区防火设计1.罐区的布置:罐区应考虑钢瓶、大型器具等设备要放置在远离储油罐和储油罐区周边的地方。
2.防火间距:根据化学安全规范,储油罐应按规定保持安全间距。
一般储油罐之间的安全距离为1-1.5倍的圆柱直径。
同时,禁止在储油罐区内布置临时建筑。
3.罐区的灭火设备: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应在储油罐区配备完备的灭火设备,如消防栓、消防泵、灭火器、喷雾系统等,应设在罐区重要位置,以备随时灭火。
4.罐顶防火:储油罐顶采取遮盖罩、阻隔板等措施,防止罐顶漏油和火灾发生。
5.罐区消防通道:储油罐区内应设有至少一条消防通道,通道必须干燥、疏通,方便救援车辆进出。
同时,禁止在通道内堆放杂物,以免影响通行。
总结:在石油库储油罐区防火设计中,保障消防设施和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合理布置储油罐间距和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储油罐区的防火措施,才能够确保开展储油罐操作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隔离堤 ? 5.防护墙 ? 6.围墙 ? 7.防火堤高度 ? 8.防火堤有效容积 ? 9.防火堤计算液面高度 ? 10.防火堤内堤脚线 ? 11.防火堤外堤脚线 ? 其他术语在讲解内容出现时,再解释 .
W
SWW SW SSW S
NNE NE NEE E SEE SE
SSE
? 过程:i. 统计各方向( 16个)全年出现的刮风 次数。
? ii. 加权平均得出各风向年出现的平均次数。 ? iii. 计算出每个风向年出现平均频率( %计) ? iV. 取单位长度代表频率在相应方向线上由圆
心向外量出出现频率的值线段长度,并定点。 ? V. 连接各点即成风向频率玫瑰图。
设堤,需设高度不小于 1.0米的防护墙。 ? (5)关于防火堤及防火墙的设计,《储罐区防火
堤设计规范》专题讲解。
四 天然气凝液及液化石油气罐组(区)的防火 要求
? 1. 布置在站场常年最小风频风向上风侧,应 避开不良通风或窝风地段。油罐组也应如此。
? 1)介绍最小频风向及风向玫瑰图的形成:
NNW N NW NWW
? 6.组内布置排列的限制:
? (1)不应超过两排。
? (2)单罐容量小于 1000立方米的储存丙 B类油 品的不超过 4排。
? (3)立式罐排与排之间距离不应小于 5米。
?
卧式罐排与排之间距离不应小于 3米。
油罐组内油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 6.5.7的 规定
油品类别
甲乙类
A
丙类
B
固定顶油罐
温过程的。
油罐组(区)防火要求 ? 1.油品储罐应地上式钢罐。 ? (1)罐顶贴地易聚集可燃气,易着火。 ? (2)秦皇岛黄岛油库实例教训。 ? (3)1990年正式下令取消地下式非全罐。
2.应分组布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宜同类或相近火灾危险性的储罐成组。 ? (2)常压油品储罐不应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
喷射角 50 到60度。二是泡沫产生器破坏后,挂泡
沫钩管的场地
? ③.国外规范对油罐防火间距资料简介。 ? 8.油罐组应设防火堤或防护墙。 ? (1)立式罐组设防火和隔堤。 ? (2)卧式罐组设防护墙。 ? (3)条件具备的地区可设事故存液池及其要求: ? (4)五级站场容量不大于 500立方米的油罐可不
总图新员工培训讲稿 储罐区的防火设计 主讲人:陈壁辉
主要内容: 1.几个常用的术语 2.储罐组的分类 3.油罐组(区)防火要求 4.天然气凝液及液化石油气罐组的 防火要求 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要求
.几个常用的术语
? 1.油罐组:由防火堤或防火墙围成的一个或几 个储罐组成的储罐单元。
? 2.储罐区:由一个或多个储罐组组成的储罐区 域。
? (2)关于规范浮顶罐按 0.4D计算大于20米时,可 按20米计的注释取消的说明。
? (3)请阅读 110至113页条文说明,加深对油罐间 距条文规定的理解。
?
①.节约用地是规范编制的任务之一。
?
②.技术要素 :a.着火几率年平均 0.448‰,
且多为操作违规造成。 b.相邻罐互相引燃的条
件不仅仅是间距。 c.满足扑火操作要求:一是
液储罐同组布置。 ? (3)沸溢性的油品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的油品
储罐同组。 ? (4)地上式储罐与高位罐,卧式罐不宜同组。
? 3.浮顶,固定顶实用范围: ? (1)稳定原油(可用于输油管道输送的),
甲B,乙A类油品宜采用浮顶罐。 ? (2)不稳定原油用的作业罐应采用固定顶油
罐。
? (3)稳定轻烃可选用内浮顶或压力储罐。
确定间距。 ? 2.D的解释:最大直径大于 1000立方米取直径
或高度最大值。 ? 3.储存不同油品的罐间距应取最大值。
? 4.高架罐间距为 0.6D。
? 5.单罐容量不大于 300立方米,罐组容量不 大于 1500 立方米的立式油罐间距,可按施工 和操作要求确定。
? 6.丙A按0.4D计算大于 15米时,最小间距可 取15米。
2)介绍几种小气候风向特点: 过山风示意图
山顶形成密束 背山形成团流 对气体散发不利
山
团流
? (1) 过山风:a. 山顶形成密束。
?
b. 背山石形成团流( 风)。
?
c. 对气体散发不利。
山谷风示意图
?
山脊
a白天山顶热,山谷气流上升 形成谷底,山顶环形气流 b晚上相反
? (2) 山谷风:a. 白天山顶热,山谷气流向 上,形成谷底山顶环形气流。 b.晚上相反。
储罐组的分类
? 1.油罐组(区) ——含各种油品和原油等 ? 特点:
1).原始液态。 2).上飘气。 3).甲B类。
? 2.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凝液罐组(区) ? 特点:1).介质由气态经过压力或温度的改变而
成为液态。由此又分类:
?
①.全压力式储罐。
?
②.全冷冻式储罐。
?
2).其组分主要是下沉气泄漏后有吸热增
? 4.罐组内的总容量: ? (1)固定顶油罐组不应大于 120000 立方米。 ? (2)浮顶油罐组不应大于 60000立方米。 ? 5.油罐组内油罐数量: ? (1)当单罐容量不小于 1000立方米时,不宜多
于12座。 ? (2)当单罐容量小于 1000立方米或仅存丙 B类
的油品时,数量不限。
1000m 3以上的罐:0.6D 1000m 3以下的罐,当 采用固定式消防
冷却时:0.6D 当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时:0.75D
0.4D
大于1000m 3 的罐:5m 小于等于1000m 3的罐:2 m
浮顶油罐 卧式油罐
0.4D
0.8m
0.8m 0.8m
? (1)注意6条表注: ? 1.浅盘和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罐按固定顶罐
? b. 特点:i.取值由圆向外,取向由外向圆心。
?
高。
ii.点与圆心距离越大,其刮风频率越
? iii.16条方向线代表 16个吹风方向。
–主导风向与频率向不同与应用:
? i. 主导风向的提出来自苏联,不适合我国情。
? ii. 季风气候带的我国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 东南风。主导风向互变总图选址与布置不适用, 改为频率风向 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