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合集下载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七、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
(一)每个条件只测一次 实验:为考察运动员对五种饮料ABCDE的喜好情况,研究者决定采用 兼作组法进行实验。这意味着每名被试需要品尝全部的五种饮料,假 设每个条件只测一次,即每种饮料被试只品尝一次。那么,如何安排 这五次试验的顺序? 1.完全抵消平衡(complete counterbalancing) 这种方法意味着每种可能的序列都被使用n(n≧1)次。如果一个实验包 含X个条件,那么,可能的序列一共有X!个。上面实验中。一共有五 个条件,因此可能的序列一共有120(5!)个。如果每种可能的序列 都被使用一次,则需要120名被试。
s1 S2 S3 S4 S5 122 130 146 135 120 s6 S7 S8 S9 s10 124 141 132 140 129 s11 S12 S13 S14 s15 125 128 135 148 121
第二步,对智力分数按升序排列:
S5
S15 S1 S6 S11
120
121 122 124 125
一、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
含义: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例如:如果外界的噪音和光线音响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 隔音室或暗室。 单盲实验:研究结束之前,被试并不告知研究的真正目的(当 然,研究结束之后,应该将研究的真正目的告诉被试)。 双盲实验: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内容和目的, 从而避免了主试、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缺点:容易造成研究结论缺乏生态学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所谓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适用 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效提示),或出现在曾经变量的注视框对侧的注视框中(称无 效提示)。 (4)实验要求被试一旦发现“ *”,就做按键反应。
结果: (1)当注视框变量到目标开始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CTOA) 较短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目标觉察要快。 (2)当CTOA较长(超过300毫秒)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 提示条件下目标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变慢。 长CTOA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 )。 如果CTOA变化范围为0~2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的促 进作用;如果为300~5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产生的抑 制效应。
解决办法:(1)查阅文献 (2)有时可做一些预备试验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的水平)。 检查点通常为2-5个 间距大小也需慎重考虑,太小可能观察不到
操纵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太大则可能 遗漏某些重要变化。
二、因变量的观察
良好因变
1
量需要具
2
备的五个 3
环境变量 ? 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如:温度、湿度、噪声…
被试变量 ? 来源于被试的特征 ? 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
被试固有的、或 多或少带有永久 性的特征(如性
别、年龄等)
暂时的被试变量, 指被试的一些短 暂的经历或体验 (如遭遇自然灾
害等)
被试 变量
被试的一些行为 分类(如习惯等 )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 作用。
四、随机化法 (randomization)
实验:为研究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 成绩,研究者决定向被试呈现 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每个 词呈现4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所有词呈现完 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呈现过的词。 实验分为三种条件:1.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联想每个词所代 表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典型的空间位置(位置联想记 忆);2.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产生联想,但并告诉被试具体 作何联想;3.指导语只是简单的告诉被试记住这些词。 假设有30名老人自愿参加此项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分配被试

论文写作中的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的操作

论文写作中的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的操作

论文写作中的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的操作心理学实验在论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然而,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和控制变量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心理学实验设计以及如何操作和控制变量。

一、实验设计在进行心理学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仔细设计实验的结构和流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1. 实验类型心理学实验可以分为实验组设计和对照组设计。

实验组设计包括研究参与者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而对照组则未接受处理或干预。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干预的效果。

2. 随机分组在实验中,研究者需要随机将参与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分组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见,并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常见的随机分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分组和分层随机分组。

3. 变量操作实验的变量操作是非常关键的。

操作变量意味着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不同的干预或控制。

例如,在一个调查焦虑水平对注意力的实验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让实验组接受一些焦虑诱导任务,而对照组接受一些不焦虑的任务来操作变量。

二、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需要控制一些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变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变量的方法:1. 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到不同的组别,研究者可以平衡不同组别之间的潜在差异。

2. 控制外部条件为了控制外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一致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实验室的温度、噪音和照明等都应该尽量保持一致。

3. 操纵检验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需要使用合适的检验工具来控制变量。

这些检验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测量和记录相关的变量,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 双盲设计双盲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双盲设计中,实验参与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他们所分配到的组别。

这可以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总结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操作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心理学学士论文中的控制变量与实验设计

心理学学士论文中的控制变量与实验设计

心理学学士论文中的控制变量与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控制变量是指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所保持不变或者是控制的因素。

实验设计则是研究者为了验证或者探究某种关系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法。

在心理学学士论文中,掌握好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并讨论在论文中如何运用它们。

控制变量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在心理学研究中,变量可以分为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控制变量则是除了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之外的其他变量。

通过控制这些变量,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研究某种药物对焦虑的治疗效果,研究者可以控制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等变量,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

在进行控制变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假设来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

其次,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控制变量。

可以通过实验室条件的统一、随机分组、匹配设计等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考虑控制变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推广性。

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探究和验证研究假设。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对照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交叉设计等。

在选择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可行性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降低误差和干扰,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技巧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心理学研究。

例如,随机分组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类似性,降低因个体差异导致的偏差。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双盲测试可以减少实验者和被试者的主观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此外,交叉设计可以减小样本量,减少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在心理学学士论文中,要准确描述和解释使用的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

首先,需要在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

然后,解释使用的实验设计及其合理性和优势。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因变量
01 定义
因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需要测量的变量, 反映自变量的影响效果。
02 特点
因变量应当是可测量的,并且能够客观、准确地 反映自变量的变化。
03 作用
因变量是实验中用来验证假设和揭示因果关系的 变量。
无关变量
定义
无关变量是指在心理学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变 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恒定法
确保实验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经 历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以消除潜 在的干扰因素。
控制实验环境
01 实验室环境
在实验室中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02 实验设备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实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3 实验参与者
确保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特征与实 验目的相匹配,以提高实验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伦理问题
在实验中需要遵循伦理原则,保护被试 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变量控制不严格
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变 量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问题
在实验设计时需考虑内部效度和外部 效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 性。
样本偏差
在实验中需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 性,避免因样本偏差而导致结果的偏 颇。
靠性。
代表性原则
02
确保所选变量能够代表总体,避免以偏概全。
可操作性原则
03
确保所选变量能够进行实际测量和操作,以便进行实验控制和
数据分析。
变量的确定方法
文献综述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 研究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理论,确定研 究中的关键变量。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天花板效应
被试反应超过了所能测量的最大值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
把握变量含义 理解自变量的本质及操纵方法 掌握因变量的本质及控制方法 领会额外变量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掌握实验的效度和信度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变量及控制 第二节 因变量及控制 第三节 额外变量及控制 第四节 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实验者能直接操纵——可以下操作性定义
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操作性定义的概念,他 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不直接描述被定义事物的特征、 性质,而是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或所作的实际活动下 定义,这就叫做操作定义
或:操作性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 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敏感性
❖ 因变量必须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因变量的控制
实验者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因变量的变化 反应控制
❖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 量上
❖通过指导语控制
内容确定 完全 简单明确 标准化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避免量程的限制
❖设计实验任务和反应指标的指导思想
使被试的反应情况分布在指标量程的中等范围内, 那么,操作自变量时,被试反应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都能被观察到
镜画实验中同时记录被试所用时间和所犯的错误次数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
有效性
❖ 能代表反应的性质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客观性
❖ 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并记录到
数量化
❖ 将被试的反应进行量化 ❖ 质的指标,则分为等级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心理学实验中,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常需要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

下面是五种常用的方法:
1. 随机分组控制: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

这样可以确保两组在额外变量上的潜在差异分布相似,从而减少了外部变量的干扰。

2. 匹配设计:使用匹配设计时,研究者会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将参与者分成相似的小组。

这样可以消除与研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的差异。

3. 配对设计:在配对设计中,同一位参与者会接受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每个参与者都充当了自身的对照。

4. 协变量分析:协变量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

研究者会使用其他相关的变量作为协变量,通过分析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 随机顺序:在某些实验中,研究者会随机安排参与者接受不同条件的处理。

这样可以避免顺序效应,即参与者对于先前条件的影响会干扰到后续条件的结果。

通过随机顺序,可以消除顺序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心理学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推断出因果关系。

然而,也需要注意在具体实验设计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探索、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者需要借助变量操作与控制来探究心理现象。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

一、变量操作1. 独立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独立变量是指研究者有意诱发或操纵的变量。

通过对独立变量的操作,研究者能够观察到其对被试者一系列目标变量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人们学习记忆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控制学习材料的难度、学习时间的长短等来操纵独立变量。

2. 依赖变量依赖变量是指在研究中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被试者的反应或行为。

它是根据独立变量的操作结果而进行观察和测量的。

例如,在探究心理刺激对情绪的影响时,人们常常通过测量被试者的情绪反应来获得依赖变量的数据。

3. 操纵变量操纵变量即独立变量的不同取值。

研究者通过操纵变量的取值来调整独立变量的操作,在不同条件下观察依赖变量的变化情况。

例如,对于研究人际互动的心理效应,研究者可以将操纵变量设置为参与者的亲密程度,然后观察参与者的情感体验等依赖变量。

二、变量控制1. 外部变量控制外部变量是指可能与研究目的存在关联的、但不是研究重点的其他变量。

为了排除外部变量的干扰影响,研究者需要进行外部变量控制。

例如,在研究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为了排除不同被试者个体差异的影响,研究者通常会控制月龄、性别等外部变量。

2. 内部变量控制内部变量是指存在于研究主题内部的、影响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之间关系的其他变量。

为了排除内部变量的混杂干扰,研究者需要进行内部变量控制。

例如,在探究因果关系时,研究者需要通过随机分组实验设计来控制内部变量,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除了独立变量外的其他因素上保持一致。

3. 随机化控制随机化控制是指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或条件的方法,消除干扰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采用随机分组、随机抽样等方法进行随机化控制。

随机化可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得样本具有代表性,减少了个体差异等因素带来的干扰。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1)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可以分为: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2)因变量:指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

对因变量的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①天花板效应:由于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高端
②地板效应:由于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低端
(3)控制变量(额外变量):不是研究者要考虑的,但是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于实验者必须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叫做控制变量
①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典型表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②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种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典型表现为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 要以宽广的胸襟接纳和客观地审视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没 有充分的依据的前提下,不可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结论妄 加菲薄
– 从实际出发,以事实或数据为依据发现客观规律,避免主 观、武断、不负责任地下结论,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
整理ppt
32
• 心理学实验中各种变量及变量的控制
– 心理学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 物理条件一定、主试言行一致、被试身心状态稳定
– 恒定发不能消除误差,只能使误差保持在一个恒定 的水平上
整理ppt
54
• 随机取样法
– 平衡个体差异因素的常用方法
– 被试抽取和被试分组
– 从理论上保证抽取的被试具有代表性,不同实验处理组的 被试特质基本处于相同的水平
– 30人以上
– 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 措辞简单化,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
– 标准化——录制成录音带、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播放
整理ppt
36
整理ppt
37
– 心理实验中各种变量
• 可以在性质上或是在数量上加以改变的任务的 属性
– 质的变化,如性别、职业,非连续变量
– 量的变化,如正确率、反应时长短、声音大小,连续变量
整理ppt
38
– 实验设计方法不当、被试选择和分配不合理不合理、被试 或仪器出现意外情况、对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没有采 用平衡与消除的方法
– 消除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额外因素的方法是通 过各种平衡误差法抵消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 练习效应
整理ppt
49
• 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额外因素
– 极端数值没有删除或者删除方法不当 – 没有删除不可靠数据 – 合并不同质数据 – 统计分析方法不当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心理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需要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控制。

以下是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 重复测量:在多个时间点或多个受试者之间进行测量,以便排除任何时间或受试者身上的随机效应。

2. 多重记录:记录多个数据点,以便对任何可能的随机效应进行评估。

3. 控制基线:在实验开始前,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评估,以确保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处于基线水平,以避免任何可能的额外效应。

4. 隔离机制:将受试者进行隔离,以确保他们不会因为其他实验参与者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额外的效应。

5. 随机分配: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或对照组中,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实验因素引起的,而不是其他随机因素。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控制实验中的额外变量,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这些方法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进一步研究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答案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 语言数量(或频率) 办公室情境、治疗者
2021/4/22
17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 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任务过易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任务过难
2021/4/22
11
D、指标
a、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因变量指标
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 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以及口头报 告等等
b、选择指标的条件
※有效性 即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客观性 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客观 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重现的
2021/4/22
2021/4/22
23
B、保持恒定法(适用于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条件) 使其产生的效果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场所 实验时间 主试 实验室亮度、温度、噪音 实验材料:图片熟悉度、颜色
2021/4/22
24
C、效果平衡法(无法消除,无法固定)
其原理是采用两组来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具体方法有: (事先明确什么额外变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
2021/4/22
9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 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考考你!找出自变量
和因变量
(1)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李静,卢家楣,2007)
(2)物体颜色和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心理学报,李富洪,李红等,2005)
(3)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 响 (心理学报,慧民 龙立荣,2009)
四、额外变量(1)
◆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也称为控制变量, 是指在实验中研究者不用于研究但又会对因变量产 生影响的有关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
如,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的影率理论,先随机地从总体抽取被试;然后 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
四、额外变量(4)
5.抵消平衡法 (counterbalancing method)
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 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控制序列效应 (给被试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 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
反应 。 ⑵环境特点自变量 。在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等等都可以 作为自变量 。
二、自变量(2)
⑶被试特点自变量,指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
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对于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⑷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主试能够通过给予不同 的实验指导语暂时造成一种差别 。 ◆指导语是指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说的话。
◆变量(variable) :可以在数 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 性。
二、自变量(1)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指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一 个自变量可以分为几个水平。 问一问:阿希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有几个水平? ◆自变量的种类: ⑴刺激特点自变量 。刺激的不同特点会引起不同的

第2章—变量及控制

第2章—变量及控制

勤奋的、固执的、易
固执的、勤奋的、一
冲动的、忌妒的
丝不苟的、聪明的
• 最后评价:
• 最后评价:

他是有能力的人, • 他是一个有些能力的
虽然有某些缺点
“问题”人物
第2章—变量及控制
• 该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 自变量:形容词的呈现顺序 • 因变量:对某人的印象(评价)
第2章—变量及控制
第2章—变量及控制
第二节 额外变量及控制
• 一、额外变量的种类 • (一)随机额外变量 • • • (二)系统额外变量 • •
被试(要求特征) 主试(实验者效应) 实验设计 实验环境 数据处理
第2章—变量及控制
要求特征
• 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
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因而实验结果很大程 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度。那么很有可能,被试 会自发地对主试的试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 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来进
则各水平平均分布即可 • 如果预期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符合对数函数,
则各水平的间距应按对数单位变化
第2章—变量及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控制呈现仪器 • 仪器不仅能对自变量的操作达到严密准确,同时也应该具
备控制额外变量的能力 • 所使用的仪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①准确精密不失真 • ②仪器性能稳定 • ③操作方便,反应灵敏,显示范围要满足自变量变化的要求 • ④仪器不应干扰、阻碍、改变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即不能
空间位置)
第2章—变量及控制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 (1)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心理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与随机分配问题

心理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与随机分配问题

心理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与随机分配问题随机分配和控制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问题在心理学实验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 引言心理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规律。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2. 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保证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剔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只留下研究对象的特定因素。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推断实验结果与所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心理学研究想要探究学习记忆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那么除了环境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学习记忆的因素需要被控制。

在实验中,可以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一组在相同的环境下学习,另一组则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

通过控制其他因素,研究者能够更加确信实验结果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3. 随机分配的重要性随机分配是指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条件组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性,确保每个处理条件组的特征的均衡。

例如,假设心理学研究中想要探究一种新药物对焦虑症患者的疗效,研究者需要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接受新药物治疗的组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组。

通过随机分配,可以确保实验对象的特性在两个组中是相似的,避免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的关系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在心理学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消除了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然后通过随机分配,将实验对象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条件组中。

两者结合,既可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又能够比较准确地推断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结论心理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是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控制变量可以剔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随机分配则可以消除实验对象差异的影响。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了实验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字典定义 一种对将来或不确定性事件的忧虑或痛苦不安的状态 “焦虑”操作定义 实验室内可能遭遇的电击强度不同
如果出错可能面临的惩罚不同
使用操作性定义的好处
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方便不同研究进行比较,增进沟通的准确性 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第二节 因变量及控制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
把握变量含义 理解自变量的本质及操纵方法
掌握因变量的本质及控制方法
领会额外变量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掌握实验的效度和信度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变量及控制 第二节 因变量及控制 第三节 额外变量及控制 第四节 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第一节 自变量及控制
操作性自变量
可直接操纵:学习次数、刺激呈现等
选择性自变量
被试变量:性别、年龄、民族等
根据自变量的来源
作业或任务
标准化的作业或任务 一张配对联想表、无意义音节等
环境
只改变环境中的特征 温度、湿度、亮度、噪音等
被试变量
被试的一种持久性特质 性别、年龄、种族、神经质性、社交性等
客观性
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并记录到
数量化
将被试的反应进行量化 质的指标,则分为等级
可靠性
有一定的信度,即对同一组被试测量两次或更多次,被试的反应 结果应基本一致
敏感性
因变量必须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变量的控制
实验者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因变量的变化 反应控制
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操作性定义的概念,他 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不直接描述被定义事物的特征、 性质,而是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或所作的实际活动下 定义,这就叫事物、时间、
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操作性定义与字典中的定义是有差异的
实验任务太简单,被试在各种不同水平的自变量下都获得 了很好的结果,且无差异
地板效应
被试反应低于所能测量的最小值
实验任务过于困难,不同水平自变量下被试的结果都很差,
且无差异
防止方法
实验设计+预实验
先通过实验设计去避免极端的反应,然后再通过 测试少量的先期被试来考察他们对任务操作的反 应情况。如果被试的反应接近指标量程的顶端或 底端,那么实验任务就需要修正
暂时性被试差别自变量
任何改变被试的特征使其与自然状态不同的操作 双耳分听法,半视野速视技术
自变量的控制
自变量操作的严密性
呈现刺激的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
准确精密不失真 仪器性能稳定 操作方便,反应灵敏,显示范围要满足自变量变化的要求 仪器不应干扰、阻碍、改变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即不能
主观性因变量
被试个人化的反应
口头报告
根据因变量的数量划分
单因变量
指只测量被试的一种反应
在测量数字记忆广度的实验中,只记录正确回忆率
多因变量
指同时测量被试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
镜画实验中同时记录被试所用时间和所犯的错误次数
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
有效性
能代表反应的性质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
量上
通过指导语控制
内容确定 完全
简单明确
标准化
避免量程的限制
设计实验任务和反应指标的指导思想
使被试的反应情况分布在指标量程的中等范围内, 那么,操作自变量时,被试反应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都能被观察到
天花板效应
被试反应超过了所能测量的最大值
自变量(独立变量)
因变量(依变量)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参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
定义
实验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实验者的操纵
研究当以声音刺激作为提示线索时,人们的按键反 应是否更快,自变量是提示声音线索的出现或缺失
自变量的种类
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性水平
因变量的含义
因变量的类型
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
因变量的控制
因变量的含义
由操纵自变量引起被试做出某种特定反应
的变量
实验者感兴趣的行为指标
外显活动及体内的生理、情绪和意识活动
因变量的类型
根据客观性程度划分
客观性因变量
能看得见和观察到的被试的行为反应
反应的正确性 反应的难度 速度 幅度和强度
相关变量
指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但无法确定谁是因, 谁是果
因果变量
指相互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前是因,后是果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
主体变量
指研究对象主体身上的变量
性别、性格、情绪、态度等
客观变量
指研究对象主体以外的各种变量
文化特征、他人行为等
根据是否可以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变量
变量的含义 变量的种类
自变量及控制
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
变量的含义
含义
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作或测量的条件、 现象或特征 两种或两种以上取值的事件或行为,即含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水平
性别为变量时,有男和女两个水平 智商作变量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
变量的种类
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
引起新的无关变量
同一型号的仪器同质信度要高
自变量的数量
单因素和多因素
自变量的水平数
水平数的确定
因素型实验:不超过4个
函数型实验:3~5;若关系更复杂,至少5个
自变量范围的确定
前人研究
预备实验
自变量的间距的确定
如果预期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接近线性函数,则各水平
平均分布即可
如果预期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符合对数函数,则各水平的 间距应按对数单位变化
控制呈现刺激方式
刺激呈现时间
时间间隔
呈现顺序 空间位置
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
本身能变化
质的变化
不同的教学方法、性别
量的变化
刺激呈现时间长短
能引起实验者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
能在因变量上反应出来
实验者能直接操纵——可以下操作性定义
可直接测量的变量
年龄、身高、体重、学业成绩等
间接测量变量
无法直接测量的变量
态度、成就动机、价值观等
根据实验者主动操作的程度
操作性变量
实验者可以主动操作的变量
刺激呈现时间、奖赏次数等
非操作性变量
实验者无法主动操作的变量
性别、民族、父母职业等
根据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或扮演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