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及常见问题共43页
细菌内毒素和热原检查法详解演示文稿
第42页,共43页。
加样
编号
A B C D
内毒素浓度/配制内毒素的溶 液
无/供试品溶液
平行管 数
2
2λ/供试品溶液
2
2λ/检查用水
2
无/检查用水
2
注:A为供试品溶液;B为供试品阳性
对照;C为阳性对照;D为阴性对照
凝固酶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
凝胶
第16页,共43页。
实验试剂:
鲎试剂:是从栖生于海洋的无脊椎动物“鲎”的 蓝色血液中提取的变形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 干燥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鲎试剂的生物活性以 其能检出细菌内毒素的最低有效浓度表示。 鲎试剂的灵敏度是用细菌内毒素来标定的,因此 标定鲎试剂灵敏度所用的细菌内毒素必须是统一 且标准的。
1 科学性:有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
2 准确性:是酶的分子生化反应,专属性高, 重现性强。
3 灵敏性: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反应灵敏 度极高,
第12页,共43页。
当内毒素量低到10-10g/ml浓度,它们 都能起凝胶反应,至今未发现一种物质对 鲎试剂的反应比细菌内毒素更灵敏。
4 实用性:方法快速,操作简单,无 需特殊仪器设备,经济实用。
若使用的鲎试剂的规格不是0.1ml/支时, 按标示量加入BET水复溶,将溶解后的 鲎试剂液混匀后每0.1ml分配到10×75m m凝集管中,要求至少分配6管备用。
第40页,共43页。
供试液的稀释
使用鲎试剂的灵敏度标示值小于供试品 的细菌内毒素限量时,用检查用水将供 试液稀释后进行试验,公式如下:
细菌内毒素和热原检查法详解 演示文稿
第1页,共43页。
(优选)细菌内毒素和热原检 查法
第2页,共43页。
《细菌内毒素检查》课件
其他检测方法
热原质鲎试剂盒法
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结合后加热,通 过凝胶形成或浊度变化来检测内毒素 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注射剂、输液 等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内毒素, 通过紫外吸收或荧光检测器来检测内 毒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等样品。
03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应用
实验后的处理和安全防护
废液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实验垃圾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垃圾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分类和 处理。
ABCD
仪器的清洗和维护
实验后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以确保 其性能和精度。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 、口罩等,以降低交叉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饮用水监测
01
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确保饮用水安全。
污水处理监测
0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出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评估污
水处理效果和出水质量。
环境样品监测
03
对土壤、空气等环境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了解环境
中的细菌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04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注意事 项
开发新型检测方法和技术
开发多组分检测技术
将多种细菌内毒素相关分子同时纳入检测范围,实现多组分的同 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开发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
利用新型免疫学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等,提高检测的特 异性和灵敏度。
开发新型生物信息学技术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细菌内毒素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高通量 筛选和鉴定,为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
编辑ppt
4
❖主要特性(实验器材处理方法)
1.耐热性
一般在100℃加热1小时无影响,120℃加热4 小时能破坏98%,180-200℃干热2小时或 250℃干热半小时才能完全破坏。
故:注射剂的一般灭菌条件是不能破坏内毒素的。
L: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值
编辑ppt
21
❖ 灵敏度复核试验:每批鲎试剂用于检测前都必须进行灵敏度 复核。目的是为了对试剂、检测者的操作、环境条件、水平 条件进行验证。以证实操作正常无误,准确可靠和结果可信。
试验举例: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为90EU/支;
待测鲎试剂灵敏度λ=0.25EU/ml。
1、制备内毒素标准溶液:取工作标准品一支,轻弹瓶壁使粉 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出划痕,用75%酒精擦拭后启开, 加1mlBET水溶解,封口膜封住,置漩涡振荡器上混匀15min 后进行稀释,步骤如下(箭头下方为加入BET水量):
❖ 本节将着重介绍凝胶法的操作与有关原理。
编辑ppt
13
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机理
内毒素
C因子
活化的C因子
B因子
活化的B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凝固蛋白原
鲎凝血系统-酶联反应
编辑ppt
凝胶
14
名词解释1—鲎及鲎试剂
鲎:一种古老的栖身于沿海的海洋生物,节肢动物 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及两广的沿海一 带。
光度法:
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05EU/ml;
编辑ppt
18
细菌内毒素检测之凝胶法
❖ 实验程序 1、试验准备:试剂、仪器及用具 2、选择鲎试剂灵敏度,计算样品稀释度 3、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4、供试品干扰试验(新药或新方法) 5、供试品细菌内毒素凝胶法检测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它们可以对人体和动物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细菌内毒素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之一是生物学检测法。
这种方法利用动物、细胞或其他生物体对内毒素的反应来进行检测。
例如,利用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观察其生理反应来判断内毒素的存在与否。
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由于涉及动物实验,存在一定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化学检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试剂与内毒素发生特定反应,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成或颜色变化来判断内毒素的存在与否。
例如,内毒素在特定条件下可与Limulus试剂发生凝集反应,形成凝集物。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问题。
另外,免疫学检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抗体与内毒素特异性结合,再通过染色、发光等方式来检测结合产物,从而判断内毒素的存在与否。
例如,ELISA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可以进行高通量检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后,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通过检测内毒素相关基因或基因产物来判断内毒素的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可以进行多重检测,因此在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针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生物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多种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的特异性、灵敏度、操作简便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常见问题与探讨
此文章来源:/s/blog_4fcb513e01000bgj.html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常见问题与探讨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常见问题,方法收集整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对照分析应用情况并比较其差异。
结果与结论:从五个方面较为全面的总结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所涉及到的问题,认为在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问题Discussion of common issues in the BactarilEndutoxin Test, BETZHOU Su-Wen.(Pharmacology Laboratory, Hubei Institute of Drug Examination,Wuhan 430064)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conclud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METHODS by collect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work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articals and information,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ir differences. RESULTSand CONCLUSION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bacterial andotoxins test were comprehensively generalized in the review from five aspects and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need to be further enhanced and standardized.Key word: Bactaril Endutoxin Test;problems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actarilEndutoxinTest,BET )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检测药品及其中间品中内毒素污染的一种方法;作为家兔热原检查法的一种替代,已经十分成熟,美国药典迄今已为八百余种药品制定了该项检查法,中国药典自1990年版开始收载以来,每版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品种也逐步增多,2005年版已增加到204种,并且在增补本中将继续增加收载数量,该方法相对家兔热原检查法而言,有劳动强度低、快捷、经济、灵敏和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受到广大药品质检人员高度关注。
浅析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45页PPT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浅析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解读
3、实验条件达不到要求 实验室要求洁净,无尘埃空气流通,若是空调室, 应备有一台超净工作台。
4、温度不符合要求 实验室温度为25±2℃较好,恒温水浴箱温度为 37±1℃为宜。
5、忽视样品本身干扰
供试品若经干扰试验证实存在干扰因素,可采 用适宜的方法来消除干扰。消除干扰的一个重要 原则是不能影响供试品中的内毒素生物活性。
《中国药典》热原检查方法是采用家兔升温法进 行检查。
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 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 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热原检查法
❖ 与热源对比内毒素检查法优势
❖ 方便、快捷、经济; ❖ 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 避免抗原的产生,克服生物测定的误差;
- / 0.125 -0.903
λc=lg-1(∑X/4) =lg-1{[(-1.22)+(-0.903)+( -1.22 )+( -1.22 )]/4} =0.104(EU/ml)
λc在0. 5λ~2.0λ范围内,符合规定。
❖ 方法学验证—供试品干扰预试验 目的:
确证产品对方法是否存在干扰(抑制或增强), 得到供试品的最大不干扰浓度或最小不干扰稀释倍 数,为正式干扰实验提供依据。
内毒素可被强酸、强碱和氧化剂破坏。
故:玻璃器皿用铬酸洗液浸泡
❖ 主要特性(实验器材处理方法)
3.水溶性与不挥发性
热原能溶于水,本身不具挥发性,但能随水蒸 气雾滴夹带入蒸馏水中,造成污染。
故:不可用湿热灭菌法处理实验器具
❖ 主要特性(去除内毒素方法)
4.滤过性
原体积很小,约在1~5 nm之间,故能通过除 菌滤器而进入滤液中,但不能通过石棉滤板,也不 能通过半透膜。
EU/ml EU/ml
细菌内毒素检测
凝胶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步骤
鲎试剂的灵敏度复核 ↓
干扰实验 ↓
检测
鲎试剂的灵敏度复核
•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至药典收载以来,每版都有明 确规定:每使用新批量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 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 灵敏度的复核试验。
• 鲎试剂的灵敏度,即鲎试剂在本试验法规定的条 件下能检测出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液或供试品溶液 中的最低内毒素浓度(用 Eu/ml 表示)
0.5mL供试 品溶液
结果
1
A 2λ λ
B 0.5λ 0.25λ 2λ λ
C 0.5λ 0.25λ
D
2
3
4
-
-
-
-
•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 ,并且系列溶液C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 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 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0.9mL
1EU/mL 0.9mLBET水
0.3mLBET水
0.3mL
内毒素标 准 溶液
4λ
0.9mLBET水 0.3mL供试品溶液
0.3mL
2λ
0.3m品溶液
供试品阳性对 照溶液
结果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供试品组
供试品阳性对照 组
阴性对 阳性对
照结果 照结果
,
•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反应终点 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 性结果的浓度。
•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2λ)时,方可用于细菌 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 敏度。
干扰试验
• 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 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 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 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它们可以对人体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首先,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之一是生物学检测法。
这种方法利用动物或细胞对内毒素的敏感性,通过观察它们的生理反应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内毒素。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极小浓度的内毒素,但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并且对实验动物的使用可能存在伦理和法律上的问题。
其次,化学检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试剂与内毒素之间的特定反应来进行检测。
例如,内毒素在存在特定试剂时会发生颜色变化,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内毒素。
化学检测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但缺点是对内毒素的种类和浓度有一定的限制。
另外,生物传感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学识别元素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它能够实时、快速地检测样品中的内毒素,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在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内毒素相关基因的方法来进行检测,而基因芯片技术则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内毒素。
这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内毒素,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专业的设备。
综上所述,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使他们对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及限度要求浅识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及限度要求浅识摘要:由于方法本身的优越性,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热原法的国内申报资料逐年增加,但部分资料仍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对该法及其影响因素、质控要点等进行简要评述,以期申请人注意规范对该部分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方法学热原检查法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注射制剂的关键质控指标之一。
一直以来,热原检查在药物研发中广泛使用,方法比较成熟,目前药典和其他国家标准中有很多品种采用热原检查,但热原检查易受试验动物个体差异,方法灵敏度、药物本身性质(某些药物如乳糖酸红霉素引起降温,青霉素往往也有类似作用,两性霉素B 可引起升温)等影响,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细菌内毒素法系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检测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的方法,由于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快速和经济等优点,已在各国药典中得到推广。
当然也仍有部分药物因为药物干扰等其他因素无法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上述两种方法目前都是可行的内毒素物质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药物本身性质进行选择。
但在审评中发现,由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国内研究时间不长,导致部分注册申请人在药物研发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本文希望通过对该方法的方法学和限值计算的相关介绍,使研发者增进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认识,提高药物研发水平。
关于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纳入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为凝胶法(附录XI E),在细菌内毒素检查应用指导原则中(附录XIX F)提出了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即将执行的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两部分进行了合并,并进行了修订,纳入了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浊度法是测定凝胶形成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可进一步细分为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在做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时,检测波长一般为360nm。
显色基质法是测定特殊底物释放出来的生色团,也可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定量测定的检测波长一般为405nm或545nm。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它们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和感染。
为了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基于抗体与特定细菌内毒素结合的原理。
首先,在试验板上固定特异性的抗体,然后加入样本溶液。
如果样本中含有目标细菌内毒素,它们将与固定的抗体结合。
接下来,通过冲洗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并加入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
最后,染色物质被加入,形成颜色反应,测量其光密度即可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使用质谱仪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首先,样品通过质谱中的电离源产生离子。
然后,质谱仪以不同的方式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以确定其质量和相对丰度。
通过与已知细菌内毒素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内毒素。
3. 生物感应器生物感应器是一种基于生物反应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使用已知对细菌内毒素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生物分子,如细胞、抗体或酶等。
当目标内毒素存在时,它们与生物分子结合,触发特定的生物反应。
通过测量或监测这些反应的信号变化,可以确定细菌内毒素的存在。
4. 培养试验培养试验是一种传统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培育细菌并观察是否产生内毒素。
一般来说,细菌内毒素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复杂的实验条件。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
综合考虑灵敏度、准确性、快速性和成本等因素,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它们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内毒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之一是内毒素生物学检测法。
这种方法利用动物模型,将待检测的样品注射到动物体内,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典型的内毒素中毒症状,如发热、休克等。
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和行为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细菌内毒素。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但缺点是需要动物实验,不够环保,而且结果受动物个体差异影响较大。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是内毒素化学检测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化学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特定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或者荧光信号,从而检测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内毒素化学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内毒素的存在,是目前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之一。
此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这种方法利用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技术,通过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基因或蛋白质水平来确定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对样品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是目前内毒素检测的主流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针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内毒素生物学检测法直观快速,但需要动物实验;内毒素化学检测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促进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细菌内毒素检查相关问题
细菌内毒素检查相关问题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审评四部? 王彦厚摘要:本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限值的确定、方法学验证及常见问题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验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为控制药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已经广泛的被世界各国药典收载。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进,无论是凝胶法还是光度法均比较成熟和完善。
但是,在为新化合物或新药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尚处于新药研发早期阶段的药物,由于药物制剂、赋形剂等还不稳定,经常会发生变化,这样就给方法的建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之前,应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该药品的基本信息,例如:有关样品的溶解性信息,推荐的稀释液,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最适溶剂;样品的pH范围;分子量大小;产品规格、体积或重量;拟用于临床的用法和用量等等。
以便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和内毒素检查方法,对于早期研发阶段的药物,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以有利于细菌内毒素检查中对样品的稀释处理。
此外,在确定内毒素限值时还应尽可能采用最大人拟用剂量,为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增加剂量留出空间。
一、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的主要步骤对某一新化合物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最大日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计算和确定样品的内毒素限值,选择合适的鲎试剂,根据临床规格,计算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稀释产品,并在低于最大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检查。
可以采用凝胶法,也可以采用终点法或动态法。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为准。
1、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一个药品在投放市场前,它是否满足内毒素限值的要求?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具体是多少?这些问题不但关注用药安全,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提供有关内毒素含量的准确信息,为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警戒信息。
尽管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是一个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控制药品质量服务。
因此,在方法建立时,不但要阐明限值的合理性,考虑技术可能达到的限值,同时还要满足相关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
2008 无菌_微生物限度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验证中常见问题及分析_国明
中国药品标准 2008年第 9卷第 1 Nhomakorabea 47以减少膜的吸附, 对于抑菌性较强的注射用无菌粉 末或固体原料, 一定要充分溶解、混合均匀。 114 加菌时机不一致
验证试验主要考虑滤器中残留抗菌物质对阳性 菌生长的影响, 应与对照滤器比较而作出判断, 所以 验证试验中加菌时机要与对照一致 [ 2] 。
115 薄膜过滤法滤膜材质选择不正确, 直接影 响试验结果
20 05年 版药 典执 行以 来药 品 生 产企 业 、科 研 单 位等 在药品质量标准建立及检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较多 的项目。我们在药品注册品种的审核检验中, 发现 有的申报单位对方法学验证的意义理解不够, 验证 试验的科学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均存在着很多问 题。为尽快提高方法学验证水平, 更好地保证用药 的安全性, 现将方法学验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进 行分析、讨论。 1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问题及分析 111 验证菌株选择不正确 11111 敏感菌株与阳性对照菌不一致, 降低了阳性 对照菌的意义。有些药品选择了敏感菌株进行方法 学验证试验, 但是无菌检查时阳性对照菌不是验证 试验选定的敏感菌株。实际工作中抑制枯草芽孢杆 菌的样品很多, 可用此作为敏感菌株, 但药典规定无 菌检查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菌, 使金 黄色葡萄球菌失去了阳性对照菌的意义。应在此类 无菌检查时也增加敏感菌株作为阳性对照菌。 11112 2005年版药典无菌检查中规定 / 抗革兰阴 性菌为主的供 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 0, 但方 法学验证规定用菌株没有大肠埃希菌, 缺少了验证 此类药物抗菌作用的代表菌株。建议对抗菌作用中 明确具有抗革兰阴性菌的药品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学 验证时, 应增加大肠埃希菌作为验证菌株。 112 验证时取样量不符合要求 11211 无菌检验量与验证试验的取样量不同, 与中 国药典 2005年版方法学验证要求不符。进行供试 品检查时, 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验证 的方法相同, 应按照规定的检验数量和检验量取样。 11212 有的生产单位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仅按抽 验产品检验数量进行验证, 药典规定应按照批出厂 产品最少检验数量进行试验 [ 1] 。 113 方法选择错误或不恰当, 不符合 2005 年版中 国药典要求 11311 有的申报单位无菌检查时无论什么药品都 用直接接种法。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只要供试 品性状允许, 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 1] 。 11312 有些申报单位对非抑菌性供试品也用大量 的冲洗液冲洗, 如每次 100 mL, 10次 /膜, 既增加了 对膜的损伤和对微生物生物特性的破坏机会, 也增 加了检验繁琐性和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所以薄膜过 滤时尽 可能 减少 冲 洗量, 冲 洗 不一 定 为每 次 100 mL, 可少量多次, 并注意充分振摇。对于抑菌性较 强的供试品, 可以先用适宜的稀释液稀释后再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