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学生则
需要积极参与,与老师积极互动,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从师生互动的重
要性、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及如何促进师生互动等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能够更好
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高效。
师生互
动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与老师共同讨论、解答问题,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
课堂上更加投入,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
师生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示范等方
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老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启发,解开学习中的疑惑。
老师还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与学生
进行互动,在解答问题、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解题方法、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观摩、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师生互动,可以使得学生
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生思维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生思维在数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以授课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学生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倡探索和发现数学是一门探索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相关知识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学生思维的数学故事和游戏数学故事和游戏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有趣方式。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 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并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生可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归纳数学规律等。
这些思维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启发学生思维的故事和游戏、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和策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摘要: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中,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应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从传统的老师全面指导转变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老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
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兴趣;积极主动主要内容: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化教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即是教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已经明白了这个理念。
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的发挥呢?我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有以下看法: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评价、反思等活动,使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张扬。
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实现,数学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自主的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对每堂课的教学反馈是老师接下来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料。
老师根据学生不同反应制定有效的教学,在数学课上多用启发性的词语,而不是泛泛的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老师有意识的设计一个让学生自我表达的舞台。
现在的教学设计得再好,在真实课堂上实施可能上出现突发状况,老师这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灵活的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
用提问技能雕琢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10本期关注北京教育教学研究第42卷第2期2021年4月用提问技能雕琢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纪羽飞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 回答的反应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启发思维,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行为。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更加 紧凑,利用精简的问题直指教学目标与重点难 点。
对于学生,可以促进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到学习中,引起探究欲望。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存在的问题《圆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 通过回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对这节课的课堂提问 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教师提了多 少问题?学生提了多少问题?在教师提问后等 待学生回应的时间是多久?对这三个问题先进 行了预估,然后对课堂实录进行统计,结果见 表1〇表1提问的主观统计与实际统计《圆的认识》自我估计实录统计教师提出多少问题10个34个学生提出多少问题15个6个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平均10秒平均4秒课堂应由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总结知识”这一系统组成。
通过课堂分析发现,课上的主要“发问者”为教师,学生缺少主动探索新知的机会,导 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表现出滞后性。
在真实的 课堂环境中,教师对课堂“停摆”的容纳度不高, 导致问题教学下的课堂向着“师问师答、师云生 云”的负面发展。
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对于数学课堂的新思 考。
如此“问题教学课堂”是存在“问题”的,充 斥碎问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教师 接二连三的提问中渐失学习主动性,盲目地解决 教师抛出的问题串,难以实现学生真正自主探索 新知。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借助微格教学中的 提问技能对这节课的提问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 第二个班级再次进行课堂教学。
从两次实录中学生的不同表现,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 好地利用提问技能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便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寻找怎样才能使课堂真正高效。
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达到最优化,是每个教师关注的问题。
笔者在此浅谈一下:数学素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以前教师的教学的方式是让学生死记或硬套公式,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参与过程、知识产生的过程,扭曲了数学的本质。
我们应该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每一堂数学课。
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具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
阅读常要求灵活转化阅读内容。
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这就是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勤观察、勤思考、慢慢地理解能力就快提高。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看动画片,漫画书,养成独立思考动脑。
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西游记》等。
同时,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合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讲个小故事,做个小实验,这都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的结合,既便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学生在欣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切合实际,回归数学本源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提升空间很大,对抽象数学不容易理解,久之,害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在生活中不需要、用不着。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贲友林追问:为何“以学为中心”从一节数学课说起。
在一所城市的一所很著名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
因为这一天,英美教育专家将来这个班听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
待大家坐定,上课老师走进教室。
“现在开始上课。
”教师语言精练,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
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
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
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
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划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
整节课,教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
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
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
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已经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
”下课铃响了。
这节课,在我们的视野中,是一节好课,行云流水,精致优美。
但听课的英美教育专家却说:不理解。
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他们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英美教育专家的话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反省我们如何评课的,并进而审视我们的课堂观、学生观、学习观。
以往,我们评课时,关注什么?教学设计是否新颖独到?教学实施是否顺畅?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师素质是否优秀?我们,看见“教师”却难见“学生”,重视“教”却轻视“学”。
教学,以谁为中心?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很多老师作出的回答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1. 引言1.1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数学学习的进行。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教学设计、内容传授、激发学生兴趣等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世界。
而学生则是教师的学习对象和参与者,他们需要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探索解决方法,从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推动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对于数学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需求,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正文2.1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不可言而喻。
他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引导者和指导者,承担着教授知识、解答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重要任务。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具备牢固的数学知识储备,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清晰地表达数学概念,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该具备耐心和爱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需要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教师的爱心和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上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以“圆的面积”
一课教学为例
黄文丽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2022()19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具有目
标的一致性。
通俗地讲就是“教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这三者要相一致。
但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设计相匹配,而对于课
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的一致性处理存在较大困难。
本文将简单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描述当前教、学、评不一致的表现,及导
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展开探讨,以此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
效性。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黄文丽
【作者单位】福建省古田县鹤塘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
2.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
3.再论数学课堂“以学定教”的策略及价值——以《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一课为例
4.在\"教、学、评一致性\"中\r寻找课堂的开阔地带\r——以《灰椋鸟》一课教学为例
5.翻转课堂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究——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数学学习目标分解设计的教学策略
基于教 -学 -评一致性数学学习目标分解设计的教学策略摘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的评是一致的,它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明了方向。
本文通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下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分解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诠释和解读,旨在提高目标分解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目标、分解设计、教-学-评一致性引言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喜欢和青睐,它对于教、学、评三者的关系诠释和解读非常到位,既能整体性地思考“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学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又能建立了以教学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
而学习目标是数学课的纲领性文件,起着定位教-学-评的总方向,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数学新课标指出(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下初中数学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意识,又能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1.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目标分解设计存在的问题1.学习目标目的性不强,整体不一新课程标准设计了初中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个目标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出现割裂它们的现象,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对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开展的过程深度不够,特别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方面出现力度不足,这很容易影响学习目标的整体统一。
1.学习目标设置脱离学情,分解不具体学习目标的设置必须建立在学情基础之上,盲目地依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习目标设置分解不具体,实施细则和环节没有梯级层次,这也会导致有的学生会而有的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
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
一、数学教学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包含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又涉及到了大量的计算和应用。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科功底,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互动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如何促进师生互动1. 创设多彩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创设一个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到愉悦和愉快。
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具运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丰富和多样化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角度。
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3. 赋予学生实际的探究任务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究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赋予学生实际的探究任务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数学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数据分析,或者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师生互动的意义促进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意义重大。
师生互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
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摘要: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这正是新课改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对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导地位展开论述。
关键词:主导地位主体地位数学教学有效教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
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确保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堂有序的数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1. 确定清晰的课堂纪律要求: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始前明确向学生阐明纪律要求。
这些要求可以包括:不打扰他人、准时到达课堂、认真听讲、尊重他人等。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规则的遵守意识。
2.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激励措施,如表扬鼓励、奖励机制等,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观点。
同时,教师也需要营造一个尊重学生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展示他们的思维和个人成就。
3.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还可以通过演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4.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个体指导与差异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给予个体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现代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了很多辅助教学的机会。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和互动白板来展示问题和解决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为中心”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为中心”[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自主发展“以学为中心”是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命潜能为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发展本能和生命潜能的教育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加以实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快乐学习,建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促进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基于此,笔者开展了与之吻合的实践研究,对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尝试和反复矫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以“四边形”的复习课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课堂实录1. 问题提出问题:如图1,已知AE平分∠CAB,EB平分∠DBA,AC∥BD,且CD上有一点E,求证:AB=AC+BD.师:这道题是一道证明两条线段之和等于另一线段的问题,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一般都是如何解决的?生1:截长补短.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想必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独具特色的观点,下面就把舞台交给你们,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风采?如果有需要,可以在黑板上的图示中作出辅助线. (笔者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备用图)组1:如图2,在AB上截取AF=AC,再连接EF. 只需证明FB=BD,本题即可得证. 而这里要证明FB=BD,只需证明△BFE≌△BDE即可. 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根据角平分线、公共边及△ACE≌△AFE (即SAS)得到的角相等,最后得证.师:组1的方法大家明白了吗?其实本质上来说他们就是运用了常规的截长法,从结论出发去探寻使得结论成立的条件,通过分析法予以证明. 整个求证过程思路清晰,方法简洁,非常棒!(正在这时,组2早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他们的观点,显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和组1并不相同)师:那就请组2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组2:如图3,分别延长AE,BD,相交于点M. 那么,本题只需证明AB=BM和AC=DM即可得出结论. 根据题中的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得△ABM为等腰三角形,据此可得AB=BM. 再来证明AC=DM,只需证明△ACE≌△MDE,这里用角、边、角即可证明.师:组2所展示的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去证明两对线段相等. 而这一组学生正是凭借对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才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去证明.组3:我们小组运用的作辅助线方法与组2类似,就是分别延长AC,BE交于一点,后面的方法和他们如出一辙.师:你们也很棒!组2和组3所用的是同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都能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可有其他方法?组4,你们是否有不同的观点呢?组4:如图4,过点E作EM⊥AB,垂足为M,再作EN⊥BD,垂足为N,最后作F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F=EM,EM=EN.在Rt△AFE与Rt△AME中,可得AF=AM,同理可得BM=BN. 根据△CFE≌△DNE(HL),可得CF=DN. 所以AC+BD=AF-CF+BN+DN=AM+BM=AB,从而得证.师:刚才组4是完美沟通角平分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予以证明的. 这里运用了综合法,使得证明过程精彩纷呈,组4的解法的创意性十足,很好!还有其他证法吗?组5:我们组讨论后一致认为作平行线也可以完成本题的证明. 过程如下:如图5,过点E作EF∥AC,同样有EF∥BD. 根据平行线与角平分线,可得EF=AF=FB,从而有2EF=AB. 因为点F是AB的中点,AC∥EF∥BD,可得点E也是CD中点,根据梯形中位线性质得出2EF=AC+BD=AB. (此时,教室里掌声此起彼伏,其他组的学生均被组5的思路所折服)师:组5通过一条平行线就完成了本题的证明,真是了不起!此处必须有掌声. (教室里又响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掌声,其他组的学生均投来了钦佩的眼神)教学感悟1. 定位好师生各自的角色方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下,需要完全改变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的局面,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从根本上尊重与依靠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学能力的舞台,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台,而并非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主要用于“航线”的修正,以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者和表演者,以期为课堂的生机盎然贡献一分力量. 本课作为一节习题讲解的复习课,学生自然而然须要积极主动地去扮演好自身作为主角的角色. 从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展示过程来看,学生可以融通相关知识点,在娴熟运用中展示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样的课堂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解决了学生各种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2. 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方能让学生快乐学习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并非强制,而是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智力得以开发的钥匙.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度出发努力挖掘素材,设计典型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就这样,通过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非凡. 本课中,教师在教学生思考与学习中狠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所提供的素材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合作学习氛围,这可谓别出心裁,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富有个性地进行思考,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3. 以退为进方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传统复习课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易忽视学生的学,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学习体验缺失.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并尽可能地退,充分地退到课堂的幕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本节课中,教师看似在“退”,实则在问题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成就了高效的复习课堂,达到了以退为进的效果. 尤其是在学生提出一个新方法和新观点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晒”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同时辅以适时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探讨的兴趣大幅提升,这样,既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致,也发展了思维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关键性能力.总之,复习课中,教师应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定位好师生各自的角色,创设好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并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则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和思维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关键性能力,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
数学中的师生互动
数学中的师生互动数学是一门需要师生互动和合作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而良好的师生互动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文将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促进师生互动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促进师生互动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促进师生互动,教师首先需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倡导和支持学生发表个性观点和见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验、讲解、讨论、互动小组学习等,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这些方式都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
我们来分享一些师生互动的实践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师生互动。
在解决一道难题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组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游戏或者小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实践案例都展现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且为促进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式和方法。
数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和支持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师生互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工作,请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共同促进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怎样做到有效变教师教为学生学
怎样做到有效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永兴小学程代广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模式已逐渐深入到学校课堂,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学得不得法,感觉累,收效微。
在此,我们将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自学”指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方法后的独立学习;“互帮”指在“自学”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导学”指老师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的激励、组织、引导、点拨、检测、评价等非知识讲授行为。
该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使学生逐步自主学习,独立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想,要使数学课堂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的我们,应该明白以下两大方面:一、如何开展“自学互帮导学法”自学——让学生自学。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必定会去思考,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怎样自学呢?第一步是浏览,也就是浏览学习的内容;第二步是提出问题,有了问题,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间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思维等能力;第三部是课后讨论,当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与同班同学展开讨论,经过互相启迪,相互争论,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等能力。
互帮——师生互帮、学生间的互帮。
在自学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来解决。
解决的方式,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叫孩子们预习,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课前,老师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然后分类整理,然后,将其纳入重点备课内容。
(2)提倡学生讲解,大家提问。
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探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3)教师巧点拨,善于捕捉问题。
在讨论,通过教师善于捕捉疑问和错误,从而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推动讨论的深入。
中学数学课堂上的教与学
中学数学课堂上的教与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育和学习。
下面就根据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数学方面的看法。
标签:数学课堂教与学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对数学情有独钟。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也经常与同事讨论一些问题。
在与同事讨论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如何来开展教学工作?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我们教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而又是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头疼,难以如愿以尝的问题。
我认为当今某些教师的教学质量上不去,主要还与该教师没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教学工作?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根据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数学方面的看法。
一、我们要正确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是帮助学的,学要依靠教才能学得轻松,教与学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
不管是教还是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我们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与差,主要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成绩好不好。
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应该满足学生的学,适应学生的学。
因为中学生还是孩子,思想还没完全成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们没有兴趣的东西是不会去学的,就算勉强去学也学不好。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适应学生的学。
使学生学得轻松。
使学生自己爱学,乐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备课,设计课堂。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之后,能乐学,爱学,想学。
二、将教材通俗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材里面的例子又不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因为教材里的例子往往只适应了一部分学生。
例如:有些例子适应北京的学生,有些例子适应深圳的学生。
有些例子对城市的学生来说应该很好理解。
但是,面对一些边远山区的学生那就很难说了,因为教材里的例子内容学生没接触过,很生疏,往往照搬教材难以使学生学懂或者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
浅析学教合一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会觉得难以理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需要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注重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当教师讲解一个数学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你们觉得这个概念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你们认为这个概念有什么实际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数学游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思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填数字游戏、数学竞赛等。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师也可以作为引导者,对小组讨论进行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师生互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引导。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关注,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数学游戏、小组讨论和精心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允执其中“学”“教”统一
允执其中“学”“教”统一摘要:“数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但如何处理好“数学活动”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一线教师经常困惑的问题。
因此向“学”与“教”的更深处漫溯,允执其中,“学”“教”统一的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而数学活动是具有数学教与学为目标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但是纵观如今的数学课堂,一部分教师为了凸显活动的自主学习,无点拨、少引导;一部分教师又唯恐被贴上灌输式教学的标签怕教授,种种原因让许多数学活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学生获得的经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探寻未知世界的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而受年龄、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不能独立地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因此,数学课堂的“数学活动”,理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就结合一些教学片段,谈谈“数学活动”中的“学”与”教”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
片段一:“做”中“思”,引发数学思考——角的认识小学生学习形式化的数学时,基本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尤其是低年级段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实践能力弱,只有切实经历有效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活动的步骤、方法,才能逐步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为学生数学活动情境的提供者、引导学生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多重身份的教师,在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角的认识”中,教师有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魔法口袋中的好东西多着呢,谁愿意上来摸一摸?要求是每次只能摸一个。
(指名学生摸)将学生摸出的图形依次张贴在黑板上。
(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师: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为一类,圆为一类。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邮编:015000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革新,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评价的三重落实。
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教学众多问题,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不高,也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感不足。
研究发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数学课堂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引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评价要求,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应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评价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在下文中,笔者将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与实践策略两个维度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推动小学数学高效化教学、高质化教学贡献微薄之力。
1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价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存在重要价值,需要教师加以重视。
第一,促进教学的改进。
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保证最终教学成效。
第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开展强化训练,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之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并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助力,也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正,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的
在现代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教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动的学。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改变为学习的“主人”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以教师讲授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
因此导致了大多数学生习惯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非常低,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若教师能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
这样学生就能发展成为探索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必须唤起学
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注意,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课程中的《正负数》教学时,学生由于是第一次认识正负数的概念,所以课前我就让他们预习了解什么是正负数,并在生活中寻找正负数的影子,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自己当老师来向同学们讲解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达到的。
所以,要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选编出有层次、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联系实际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关于正负数的练习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联系分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
学生完成了每个层次的练习时教师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肯定,这样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采用多种样式的评价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
教师的评价目标若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刺激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对知识的重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因此而发生转变。
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
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
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有利于对学习的充满兴趣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让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要坚持放手原则,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我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也就完成了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教育就走向了成功,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引导世界发展的能力。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