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胶体(药学)新
8胶体溶液试题
第八章胶体溶液1.溶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 )。
A.胶粒带电和水化膜存在B.胶粒很小C.布朗运动的影响 D. 水分子有极性2.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0-8m,则该体系属于( B )分散系。
A.粗B.胶体C.分子D.离子3.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 C )。
A.带正电B.带负电C.带电D.不稳定4.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液体是( D )。
A.葡萄糖溶液B.酒精溶液C.生理盐水D.蛋白质溶液5.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液体是( D )。
A.苯溶液B.甲醇溶液C.水D.氢氧化铝溶胶6.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为9×10-8m,它属于(B)分散系。
A.粗B.胶体C.分子D.离子7.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为( D )。
A.真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溶液8.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是( C )。
A.酒精溶液B.丙酮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溶液D.水9.能使Fe(OH)3胶体聚沉的是( D )。
A.水B.酒精C.苯D.Na2SO410.能使As2S3胶体聚沉的是( B )。
A.苯B.碳酸钠溶液C.水溶液D.酒精溶液11.带正电的Fe(OH)3溶胶通电后胶粒向( B )移动。
A.正极B.负极C.不移动D.无法判断12.胶体聚沉的方法不包括( D )。
A.加热B.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C.加入电解质D.加压13.不能使Fe(OH)3溶胶聚沉的方法是( D )。
A.加热B.加入相反电荷的溶胶C.加CaCl2溶液D.加水14.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B )。
A.蛋白质B.蔗糖C.淀粉D.聚乙烯15.加热Fe(OH)3胶体溶液时发生的变化为( B )。
A.盐析B.聚沉C.电泳D.丁达尔现象16.不能使Fe(OH)3溶胶聚沉的方法是( D )。
A.加热B.加入AlCl3C.加入NaCl D.加水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胶体颗粒大小在10-9~10-7m之间B.胶体分散系加入电解质不易聚沉C.胶体分散系是不均一,透明,相对稳定的D.胶体分散系有电泳现象18.胶体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 D )。
第八章完整溶胶ppt课件
(3) 将浓度2 g dm 3转换为体积摩尔浓度,
nW
W
c
V VM V 4πr3L
32
0.018
14π1.3 (10 9)31.3 9 130 6.02 13 203 3
mol
m-3
=cRT=0.018708.314298.16=46.34 Pa
三. 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
溶胶粒子在外力场定向移动称沉降
FeO+ +H2O
结构式:[( Fe (OH)3 )mn FeO+ (n-x) Cl– ] xCl–
液态空气 钠
苯
苯
接受管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2. 化学凝聚法
凡能有沉淀析出的化学反应都可能用来制备相应溶胶
如水解反应制备Fe (OH)3溶胶 FeCl3 +3H2O Fe (OH)3 + 3HCl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2. 化学凝聚法 3. 改变溶剂法
使溶解度骤变,如 松香在乙醇中:溶 水中:不溶
电磁场 作用
二次光源
散射是溶胶特有的现象
光线
二.光散射定律 Reyleigh公式
I2434V2nn12122nn22222I0
I 散射光强度 粒子浓度(粒子数/体积)
I0 入射光强度 V 单个粒子体积
波长
n1,n2 粒子,介质折光率
二.光散射定律 Reyleigh公式
I2434V2nn12122nn22222I0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8胶体溶液
此法可用于区分胶体与溶液
46
二、溶胶的基本性质 (一) 溶胶的光学性质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 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种现象叫丁铎尔现象,也叫 丁铎尔效应(Tyndall effect)
25
二、液体表面的吸附 (一)液体表面的吸附与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水表 面张力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正吸附。
表面惰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升高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负吸附。
26
二、液体表面的吸附 (一)液体表面的吸附与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如肥皂 ,RCOONa
R
一、固体表面的吸附
1.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是范德华力(分子间引力)。这类吸附没有选择 性,吸附速度快,吸附与解吸(与吸附相反的过程)易 达平衡,但可因分子间引力大小不同使吸附的难易程 度不同,在低温时易发生物理吸附。
20
第三节 固体和液体的表面吸附及乳状液
吸附:固体或液体表面吸引其它物质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聚集在其表面上的过程。
41
c.胶溶法:属化学分散法。原理是在新生成的沉 淀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沉淀重新分散
成胶体。如新生成的 Fe(OH)3 沉淀,经 洗涤再加入少量稀 FeCl3 溶液,通过搅 拌后沉淀就转变为红棕色的 Fe(OH)3 溶 胶。
Fe(OH)3(新鲜沉淀) FeCl3 Fe(OH)3(溶胶) AgCl(新鲜沉淀) AgNO3 或 KCl AgCl(溶胶)
34
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决定于所使用的乳化剂 的性质。 当加入水溶性乳化剂(HLB>7),如钠肥皂、乳蛋 白等,形成O/W型乳状液;
若加入油溶性乳化剂(HLB<7) ,如钙肥皂、胆固
《药剂学》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药剂学》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练习题及答案第八章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 )A.恰当地升高温度 B.加大浓度差C.选择适宜的溶剂 D. 浸出一定的时间 E.将药材粉碎成细粉2.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 )A.渗漉法适用于新鲜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B.浸渍法适用于粘性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C.浸渍法不适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浸出D.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出E.欲制制剂浓度高低是确定渗漉速度的依据之一3、为提高浸出效率,常采取一些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 )A 选择适宜的溶剂B 恰当地升高温度C 加大浓度差D 将药材粉碎得越细越好E 加表面活性剂二、多项选择题4、浸出过程浓度梯度大,置换作用强,扩散效果好,免于分离浸液和药渣的浸出方法或浸出工艺是 ( )A 煎煮法B 多极浸出工艺C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D 渗漉法E 浸渍法5、浸出制剂质量保证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是( )A药材标准 B药材洗涤原则 C制法规范 D药材的粉碎规范 E质量标准答案及注解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介电常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溶剂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B. 溶剂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小;C.溶剂介电常数对其极性无影响;D. 溶剂介电常数对药物的溶解无影响。
2.助溶剂与药物形成( )而使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
A.水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B. 胶束;C. 可溶性凝胶;D. 微乳3.下列方法中不是溶液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为( )A.最大气泡法;B. 吊片法;C. 滴重法;D. 冰点降低法4.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 )A加入助溶剂B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制成盐类D应用潜溶剂E加入助悬剂5.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制成可溶性盐B.加入助溶剂C.加入增溶剂D.升高温度E.使用混合溶剂6.关于药物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极性与溶剂的极性相似者相溶B.极性药物与极性溶剂之间可形成诱导偶极-永久偶极作用而溶解C.多晶型的药物,稳定型的较亚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的溶解度大D.处于微粉状态的药物,其溶解度随粒度的降低而减小E.在溶液中相同离子共存时,药物的溶解度会增加三、多项选择题1. 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系物药物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大B助溶机制包括形成有机分子复合物C同系物增溶剂碳链越长,增溶量越小D有些增溶剂可防止药物水解E增溶剂加入顺序可影响增溶量2.增加药物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A.升高温度B.增加药物的粒度C.不断搅拌D.加入增溶剂E.引入亲水基团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A.药物的极性B.溶剂的性质C.药物的晶型D.微粒的大小E.压力的大小三、名词解释1.溶解度2.溶出速度3.渗透压答案及注解一、单项选择题1.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所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溶液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第8章 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
8.2 聚沉动力学
自热力学的观点,憎液胶体都是不稳定的。 通常所说的胶体稳定与否,是指聚沉速度的 相对快慢,聚沉速度是胶体稳定性的定量反 映。
快聚沉:势垒Umax为零,胶粒凡碰即聚;
慢聚沉:有势垒存在,只有其中一部分胶粒 碰撞导致聚沉。
27
8.2.1 快聚沉
快聚沉时,质点之间无势垒存在,凡碰即 聚,聚结速度取决于碰撞频率,而碰撞频率则 由布朗运动,即质点的扩散速度决定,于是聚 沉速度问题转化为质点向另一质点扩散的问题。 1917年,斯莫卢霍夫斯基(Smoluchowski) 将扩散理论用于聚沉,讨论了单分散球形质点 的聚沉速度。
沉所需要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 聚沉能力: 聚沉值的倒数定义为聚沉能力 聚沉值大小与实验条件有关,通常作相同条件 下的比较。
32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 ; 过量的电 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聚沉)。原因主要是: •电解质的浓度或价数增加都 会压缩扩散层, 使扩散层变薄, 斥力势能降低; •若加入的反离子发生特性吸 附时, 斯特恩层内的反离子数 量增加 , 使胶体粒子带电量降 低。
21
临界聚沉浓度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 解质的最小浓度。 某电解质的聚沉值愈小, 表明其聚沉能力 愈强。 电解质浓度越高,势垒降低,系统越不稳定。
U H
22
临界聚沉值
c B
(kT )
3 5
4 0
A z
2
6
(a) 当表面电势较高时,γ0 →1,c∝z-6 当表面电势较低时,γ0≈zeψ0/4kT c∝ψ04 ·z-2
28
发生聚沉时,原始质点消失, 球形胶粒的消失速度:
胶体PPT教学课件
根据分散质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高分 子胶体等;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胶体、非水性胶 体等。
胶体的基本性质
光学性质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 此对光线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呈 现出独特的丁达尔效应。
电学性质
胶体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具有电 动电位,因此具有电泳现象和电渗 现象。
聚集是胶体的重要性质之 一,可以通过电泳、沉降 等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胶体在新材料领 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等。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胶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 阔,如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等。
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胶体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值得 期待,如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制备与加工方法
目前胶体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尚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 完善。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新材料设计
智能化与功能化
通过研发新的胶体材料,提高胶体的稳定性 和相容性,拓展其应用领域。
利用胶体的特性,开发具有智能化和功能化 的胶体材料,如响应性胶体、光热胶体等。
绿色环保
交叉学科合作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原料和方法制备胶体材 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再通过物理手段如超声、高压等,使药物颗粒分散在分 散介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溶解法
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搅拌、超声等物理方法,使药物分子分散 在溶剂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化学法
聚合反应
利用单体在聚合反应中形成的聚合物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
离子反应
利用离子反应生成的离子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第八章 胶体分散体系
溶胶的净化
简单渗析 将需要 净化的 溶胶放 在羊 皮纸或动物膀胱等半透膜制 成的容器内,膜外放纯溶剂。 利用浓差因素,多余的电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渗透, 经常更换溶剂,就可以净化半透膜容器内的溶胶。 如将装有溶胶的半透膜容器不断旋转,可以加快渗析 速度。
溶胶的光学性质
• 光散射现象
• 当光束(可见光波长:400~700 nm)通过分散体系时,一 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 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主要发生反射,使体系呈现混浊; 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 主要发生散射; 当光束通过真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 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ρ 重力和粘滞力, 2 > ρ1 Stokes定律: f = 6πη r
溶胶的电学性质
电动现象
• 溶胶粒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向某一电极作定向 运动,说明粒子是带电的。此现象——带电粒子 在介质中,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称之为电 泳。 • 若在电场中,将溶胶粒子固定起来(用多孔性物 质—粘土、瓷片等或毛细管),而流动相定向移 动——电渗。 • 在电的作用下,质点运动、液体运动 (Peücc)
4 3 cV πr ρ = 3 n
r=3
3 cV 4 nπρ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 Brown运动
• 1827年Brown把花粉悬浮在水中用显微镜观察时, 发现这些小颗粒作无秩序的曲折运动;后来用超 显微镜也观察到溶胶中胶粒的也有同样运动,人 们把微粒的这种运动称为Brown运动。
●
Brown运动的本质
2.胶溶法
又称解胶法,是指将刚生成的固体沉淀物重新
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这种稳定剂又称胶溶剂。根据胶核所能吸附的离子而 选用合适的电解质作胶溶剂。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余 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分散在含 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 例如: Fe(OH)3(新鲜沉淀) AgCl (新鲜沉淀)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选择):第八章液体制剂药剂
第八章液体制剂习题选择题【A型题】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A.制成可溶性盐 B.加入助溶剂 C.加入增溶剂D.升高温度 E.使用潜溶剂2.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乳化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防腐剂E.辅助乳化剂3.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增溶剂 B.助悬剂 C.润湿剂 D.絮凝剂E.反絮凝剂4.下列表面活性剂中有起昙现象的是A.肥皂类 B.硫酸酯盐型 C.磺酸化物 D.聚山梨酯类E.阳离子型5.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与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B.有较高的黏调性 C.有较高的渗透压 D.有网状结构E.分子结构中含有非极性基团6.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陈化现象 B.有电泳现象 C.有双分子层结构D.有絮凝现象 E.稳定性较高7.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药物密度较大 B.粒度不均匀 C.ζ电位降低D.分散介质密度过大 E.分散介质黏度过大8.W/O型的乳化剂是A.聚山梨酯(吐温)类 B.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C.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 D.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E.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9.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C.作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D.作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E.表面活性剂中吐温类杀菌作用最强10.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吐温类溶血作用最小B.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杀菌力强C.用于作消毒杀菌使用的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E.非离子型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最大11.等量的司盘-80(HLB 4.3)与吐温-80(HLB 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7.5 B.6.42 C.8.56 D.9.65 E.10.65 12.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A.亲水亲油平衡值 B.昙点 C.临界胶团浓度D.适宜的黏稠度 E.毒性13.根据Stokes定律,与微粒沉降速度呈正比的是A.微粒的半径 B.微粒的直径 C.分散介质的黏度D.微粒半径的平方 E.分散介质的密度14.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15.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A.乳化剂的HLB值 B.乳化剂的量C.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数量比D.制备工艺 E.分散介质的黏度16.制备混悬液时为增加体系的黏度,加入的亲水高分子材料称为A.助悬剂 B.润湿剂 C.增溶剂 D.絮凝剂 E.乳化剂17.制备复方碘口服液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A.成盐 B.减少刺激 C.助滤 D.增溶 E.助溶18.正确论述混悬型药剂的是A.混悬型液体药剂是指大小在1~1000nm范围的分散相质点分散于分散介质中B.混悬型液体药剂也包括干混悬剂C.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D.混悬液型液体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E.稳定性只与分散介质黏度有关19.下列表面活性剂哪个有起昙现象A.司盘-20 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C.洁尔灭D.普朗尼F-68 E.吐温-8020.错误论述表面活性剂的是A.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 B.可用于杀菌和防腐C.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D.磷脂酰胆碱(卵磷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表面活性可以作为起泡剂和消泡剂21.炉甘石洗剂中所用的助悬剂为A.琼脂 B.阿拉伯胶 C.硅皂土 D.羧甲基纤维素钠E.甲基纤维素22.对于含有聚山梨酯的药物,其防腐能力不会受到破坏的是A.尼泊金乙酯 B.对羟基苯甲酸酯 C.山梨酸 D.山梨酸钾E.苯甲酸钠23.薄荷水属于A.合剂 B.混悬剂 C.微粒体系 D.真溶液E.胶浆剂24.下列液体制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A.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制剂D.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E.混悬型液体制剂25.下列措施中,对增加混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不起作用的是A.减小微粒半径 B.增大微粒半径C.减小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D.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E.增大分散介质的黏度26.适宜制备O/W型乳剂的乳化剂,HLB值一般在A.3~6 B.8~12 C.8~16 D.10~12 E.10~16 27.下列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B.卵磷酯C.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D.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E.硬脂醇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28.下列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入表面活性剂 B.加入助悬剂 C.使用潜溶剂D.加入助溶剂 E.制成盐类29.下列不宜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A.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B.毒剧药和剂量小的药物C.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 D.需发挥长效作用的药物E.难溶性药物30.分散相质点小于1nm的是A.真溶液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 D.乳浊液E.混悬液31.芳香水剂属于A.真溶液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 D.乳浊液E.混悬液32.下列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B.豆磷酯C.聚山梨酯-80(吐温-80) D.三乙醇胺皂E.pluronic F-6833.乳剂中分散相液滴合并,与分散介质分层,振摇后不能恢复原来均匀分散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A.分层 B.合并 C.转相 D.破裂 E.絮凝34.下列关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限于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使用 B.有杀菌作用C.有防腐作用 D.所有品种均有起昙现象E.在水中不解离3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具有的作用是A.防腐 B.乳化 C.增溶 D.去污 E.润湿36.下列乳化剂中不属于固体粉末型的是A.氢氧化铝 B.明胶 C.二氧化硅 D.硅藻土E.硬脂酸镁37.一般最稳定的乳浊液分散相浓度约为A.10% B.30% C.50% D.70% E.90%38.下列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具有起昙现象的是A.聚山梨酯-80 B.油酸山梨坦 C.pluronic F-68D.十二烷基硫酸钠 E.油酸三乙醇胺39.制备乳剂最适宜的乳化温度为A.30℃~50℃ B.40℃~60℃ C.50℃~70℃ D.60℃~80℃E.80℃~100℃40.毒性、刺激性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A.吐温-80 B.司盘-80 C.卵磷脂D.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E.十二烷基磺酸钠41.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溶液浓度称为A.昙点 B.起昙 C.助溶 D.增溶 E.临界胶束浓度42.欲制备稳定的乳剂,必须加入A.乳化剂 B.抗氧剂 C.着色剂 D.防腐剂E.助悬剂43.下列属于临界胶束浓度的缩写是A.WTO B.GMP C.CMC D.CMC-Na E.CM 44.乳剂受光、热、空气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A.分层 B.合并 C.转相 D.破裂 E.酸败45.用作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在A.3~8 B.7~9 C.8~16 D.13~16 E.15~18 46.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A.1∶2∶1 B.2∶2∶1 C.3∶2∶1 D.4∶2∶1E.5∶2∶147.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挥发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A.1∶2∶1 B.2∶2∶1 C.3∶2∶1 D.4∶2∶1E.5∶2∶148.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液状石蜡时,油、水、胶的比例为A.1∶2∶1 B.2∶2∶1 C.3∶2∶1 D.4∶2∶1E.5∶2∶149.下列有关溶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相的高度分散体系B.体系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C.溶胶加入高分子化合物后稳定性与亲水胶相同D.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E.有界面动电现象50.2%硬脂酸铝的植物油溶液属于A.触变胶 B.干胶 C.凝胶 D.亲水胶体E.疏水胶体【B型题】[51~54]A.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C.分散相在0.1~100μm D.分散相在0.5~10μmE.分散相在1~100μm51.真溶液52.高分子溶液53.乳浊液54.混悬液[55~58]A.pluronic F-68 B.豆磷酯 C.新洁尔灭D.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E.苯甲酸类5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6.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57.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8.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9~62]A.热溶法 B.溶解法 C.浸渍法 D.凝聚法 E.湿胶法59.乳剂的制备E60.混悬液的制备D61.溶胶的制备D62.溶液剂制备B[63~66]A.HLB值 B.CMC C.W/O型乳剂 D.O/W型乳浊液 E.HLBab 63.临界胶束浓度B64.亲水亲油平衡值A65.水包油型乳浊液D66.油包水型乳剂C[67~70]A.月桂醇硫酸钠 B.磺酸盐 C.溴苄烷铵 D.卵磷酯E.吐温-8067.是理想的静脉注射用乳化剂68.目前广泛用作的洗涤剂69.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70.主要用于杀菌与防腐[71~74]A.3~8 B.7~9 C.8~16 D.13~16 E.15~18 71.作W/O型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2.作O/W型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3.作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4.作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选择题【A型题】1.D 2.C 3.A 4.D 5.A 6.C 7.B 8.D 9.D 10.A 11.D 12.D 13.D 14.A 15.C 16.A 17.E 18.B 19.E 20.D 21.D 22.E 23.D 24.E 25.E 26.C 27.A 28.B 29.B 30.A 31.A 32.D 33.D 34.E 35.A 36.B 37.C 38.A 39.C 40.D 41.E 42.A 43.C 44.E 45.E 46.D 47.B 48.C 49.C 50.A【B型题】51.A 52.B 53.C 54.D 55.A 56.B 57.D 58.C 59.E 60.D 61.D 62.B 63.B 64.A 65.D 66.C 67.D 68.B 69.A 70.C 71.A 72.C 73.B 74.E。
第八章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习 题1.在293 K 时,把半径为1×10-3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10-6m 的小水滴,比表面增加多少倍?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多少?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已知293 K 时-1O H m mN 75.722⋅=σ。
(答案:9.15×10-4J )解: 一滴大水滴可分散成N 个小水滴:323132313434r r r r N ==ππ小水滴的面积为: 2312244r r r N ππ=⨯,大水滴的面积为: 4π21r面积增加倍数为:9991444212121231=-=-r r r r r r πππ J 10133.9)101101101(41075.72)44(4669321231s s -----⨯=⨯-⨯⨯⨯⨯⨯⨯=-=∆⋅=∆πππσσr r r A G2.在298 K 时,1,2—二硝基苯(NB)在水中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5.9×10-3mol·L -1,计算直径为1×10-8m 的NB 微球在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298 K 时NB /水的表面张力为25.7 mN·m -1,NB 的密度为1 566 kg·m -3。
(答案:2.625×10-3 mol ·dm -3)解:根据开尔文公式 :rRT M c c 12ln0⋅=ρσ,将数值代入,得: -1338330L mol 10625.2109.54449.04449.0105.0115.298314.8156610168107.252ln ⋅⨯=⨯⨯=∴=⨯⋅⨯⨯⨯⨯⨯⨯=-----c c c3.373 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 mN·m -1,密度为958.4 kg·m -3,在373 K 时直径为 1×10-7m 的气泡内的水蒸气压为多少?在101.325 kPa 外压下,能否从373 K 的水中蒸发出直径为1×10-7m 的气泡? (答案:99.89kPa )解:气泡为凹面,且r = 0.5×10-7mkPa89.999858.0325.101)01427.0exp(01427.0105.01373314.84.9581018109.58212ln 0r 7330r =⨯=-⋅=∴-=⎪⎭⎫⎝⎛⨯-⨯⨯⨯⨯⨯⨯⨯=⋅=---p p r RT M p p ρσ 因p r < p 外,故不能蒸发出直径为1×10-7m 的气泡。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讲述
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胶粒的Brown运动,可以观察到胶粒 从c1区向c2区迁移的现象,这就是胶粒的扩散作用。
沉降与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系统,胶粒一 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 一方面由于Brown运动促使浓 度趋于均一。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金属等的 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 为Brown运动。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 不断地作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定 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 粒子越小,Brown运动越激 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 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加。
I
R,
I0
9 2 2 24 R 2
n22 n12 n22 2n12
1
cos2
1. 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入射光 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所以可见光中,蓝、 紫色光散射作用强。 日光中,短λ:蓝光,紫光-侧面可见蓝紫光 长λ的有:红光,黄光-透过光呈红橙色。
物理化学
第八章 胶体化学
8.1 胶体的概念与性质
1. 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 构成的系统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又称为分散相
分散介质: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 (1)粗分散系 :>10–6m 包括悬浊液、乳浊液 (2)胶体分散系: 10–9 ~ 10–6m 包括溶胶、高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粒 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浓度随 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如图所示。
胶体5-7节(药学)新
C.板上电泳 如果将凝胶铺在玻板上进行的电泳称为平板电泳。
第六节 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分散体系有两个重要而又密切相关 的问题。 1.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什么能够稳 定存在? 2. 在什么条件下胶体分散体系将发生聚沉或 絮凝。 这两个问题就是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所 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它对于解决许多实际问 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粒子受到的粘滞阻力f= Kπηrv,式中r为溶剂化的粒子半径。当粒 子恒速运动时,两作用力相等。则 qE= Kπηrv (1) v=qE/Kπηr (2) 根据静电学原理,球形带电粒子表面电荷q与 双电层电势ζ的关系为 ζ=q/4πε0εr r (3) 将式(2)代入式(3)得
ζ=Kηv/4ε0εr E
例如,用AgNO3和NaCl溶液制备AgCl溶胶时,若
NaCl(稳定剂)稍过量: NaCl Na++ Cl -
{( AgCl )m· -· nCl (n-x) Na+ }x- · Na+ x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带正电)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扩散层
吸附层
胶核
在电场作用下,胶粒向某一电极方向移 动,扩散层的反离子则向另一电极方向移动。 由胶团结构知,通常所说溶胶带正电或 负电是指胶粒而言,其带电性质取决于胶核 吸附的定位离子,而带电多少则由定位离子 与吸附层中反离子所带电荷之差决定。很明 显, ζ电势的大小取决于胶粒所带的电量。
(1)保护作用当溶胶中加入足量大分子溶液后, 大分子吸附在胶粒周围起到保护溶胶的作用。 (2).敏化作用-当加入的大分子物质的量不足 时,溶胶的胶粒粘附在大分子上,大分子起了一 个桥梁作用,把胶粒联系在一起,使之更容易聚 沉(见下图) 。
(4).同号离子的影响-当反离子相同时,则 与溶胶电性相同的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 越小。
胶体PPT课件
为什么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小结
胶体 胶体的6点性质
1、介稳定 2、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4、有丁达尔现象 5、有电泳现象 6、能发生聚沉
练习
1.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通过滤纸的是
[ AC ]
A.FeCl3
注意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②复分解法
向盛有10mL 0.01mol/LKI的试管中,滴加8— 10滴0.01mol/L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得浅 黄色液体
AgNO3+KI=AgI(胶体)+KNO3 (浅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
此法注意的问题: Ⅰ浓度控制,浓度过大会生成沉淀(一般为0.01mol/L)。 Ⅱ逐滴滴加,同时要不断振荡。
C.加入适量的碘水充分振荡后,用分液 漏斗分离
D.渗析分离
小结
胶体 胶体的6点性质
1、介稳定 2、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4、有丁达尔现象 5、有电泳现象 6、能发生聚沉
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 - 100nm之间
(1)物理法(研磨或直接分散) 墨汁,炭素墨水,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1 nm
1nm<d<100nm >100nm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各类分散系的比较
均一、透明 均一、多数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
分子或离子
<1nm
能
介稳定
许多分子集合体 或单个高分子
1nm—100nm
能
不稳定
巨大数目分子 集合体
>100nm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高职)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供高职药学、中药类专业使用)一、前言物理化学是药学、中药类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阐明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创新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药学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药学、药物制剂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化学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内容非常丰富。
根据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理论讲授共36学时,2学分。
物理化学实验在实验化学课程中进行。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及实验等教学形式,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及发展趋势。
2、了解物理化学在化学与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概述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内容和特点及发展趋势。
2、物理化学在化学与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
3、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重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等教学形式。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点。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焓的概念。
掌握状态函数的定义和特性。
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常用计算Q、W、U∆和H∆的方法。
4、了解节流膨胀的概念和意义。
5、掌握应用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6.熟悉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概论,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特点。
2、热力学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体系的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选择):第八章液体制剂药剂
第八章液体制剂习题选择题【A型题】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A.制成可溶性盐 B.加入助溶剂 C.加入增溶剂D.升高温度 E.使用潜溶剂2.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乳化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防腐剂E.辅助乳化剂3.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增溶剂 B.助悬剂 C.润湿剂 D.絮凝剂E.反絮凝剂4.下列表面活性剂中有起昙现象的是A.肥皂类 B.硫酸酯盐型 C.磺酸化物 D.聚山梨酯类E.阳离子型5.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与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B.有较高的黏调性 C.有较高的渗透压 D.有网状结构E.分子结构中含有非极性基团6.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陈化现象 B.有电泳现象 C.有双分子层结构D.有絮凝现象 E.稳定性较高7.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药物密度较大 B.粒度不均匀 C.ζ电位降低D.分散介质密度过大 E.分散介质黏度过大8.W/O型的乳化剂是A.聚山梨酯(吐温)类 B.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C.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 D.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E.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9.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C.作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D.作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E.表面活性剂中吐温类杀菌作用最强10.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吐温类溶血作用最小B.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杀菌力强C.用于作消毒杀菌使用的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E.非离子型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最大11.等量的司盘-80(HLB 4.3)与吐温-80(HLB 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7.5 B.6.42 C.8.56 D.9.65 E.10.65 12.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A.亲水亲油平衡值 B.昙点 C.临界胶团浓度D.适宜的黏稠度 E.毒性13.根据Stokes定律,与微粒沉降速度呈正比的是A.微粒的半径 B.微粒的直径 C.分散介质的黏度D.微粒半径的平方 E.分散介质的密度14.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15.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A.乳化剂的HLB值 B.乳化剂的量C.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数量比D.制备工艺 E.分散介质的黏度16.制备混悬液时为增加体系的黏度,加入的亲水高分子材料称为A.助悬剂 B.润湿剂 C.增溶剂 D.絮凝剂 E.乳化剂17.制备复方碘口服液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A.成盐 B.减少刺激 C.助滤 D.增溶 E.助溶18.正确论述混悬型药剂的是A.混悬型液体药剂是指大小在1~1000nm范围的分散相质点分散于分散介质中B.混悬型液体药剂也包括干混悬剂C.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D.混悬液型液体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E.稳定性只与分散介质黏度有关19.下列表面活性剂哪个有起昙现象A.司盘-20 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C.洁尔灭D.普朗尼F-68 E.吐温-8020.错误论述表面活性剂的是A.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 B.可用于杀菌和防腐C.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D.磷脂酰胆碱(卵磷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表面活性可以作为起泡剂和消泡剂21.炉甘石洗剂中所用的助悬剂为A.琼脂 B.阿拉伯胶 C.硅皂土 D.羧甲基纤维素钠E.甲基纤维素22.对于含有聚山梨酯的药物,其防腐能力不会受到破坏的是A.尼泊金乙酯 B.对羟基苯甲酸酯 C.山梨酸 D.山梨酸钾E.苯甲酸钠23.薄荷水属于A.合剂 B.混悬剂 C.微粒体系 D.真溶液E.胶浆剂24.下列液体制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A.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制剂D.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E.混悬型液体制剂25.下列措施中,对增加混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不起作用的是A.减小微粒半径 B.增大微粒半径C.减小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D.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E.增大分散介质的黏度26.适宜制备O/W型乳剂的乳化剂,HLB值一般在A.3~6 B.8~12 C.8~16 D.10~12 E.10~16 27.下列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B.卵磷酯C.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D.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E.硬脂醇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28.下列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入表面活性剂 B.加入助悬剂 C.使用潜溶剂D.加入助溶剂 E.制成盐类29.下列不宜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A.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B.毒剧药和剂量小的药物C.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 D.需发挥长效作用的药物E.难溶性药物30.分散相质点小于1nm的是A.真溶液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 D.乳浊液E.混悬液31.芳香水剂属于A.真溶液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 D.乳浊液E.混悬液32.下列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B.豆磷酯C.聚山梨酯-80(吐温-80) D.三乙醇胺皂E.pluronic F-6833.乳剂中分散相液滴合并,与分散介质分层,振摇后不能恢复原来均匀分散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A.分层 B.合并 C.转相 D.破裂 E.絮凝34.下列关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限于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使用 B.有杀菌作用C.有防腐作用 D.所有品种均有起昙现象E.在水中不解离3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具有的作用是A.防腐 B.乳化 C.增溶 D.去污 E.润湿36.下列乳化剂中不属于固体粉末型的是A.氢氧化铝 B.明胶 C.二氧化硅 D.硅藻土E.硬脂酸镁37.一般最稳定的乳浊液分散相浓度约为A.10% B.30% C.50% D.70% E.90%38.下列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具有起昙现象的是A.聚山梨酯-80 B.油酸山梨坦 C.pluronic F-68D.十二烷基硫酸钠 E.油酸三乙醇胺39.制备乳剂最适宜的乳化温度为A.30℃~50℃ B.40℃~60℃ C.50℃~70℃ D.60℃~80℃E.80℃~100℃40.毒性、刺激性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A.吐温-80 B.司盘-80 C.卵磷脂D.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E.十二烷基磺酸钠41.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溶液浓度称为A.昙点 B.起昙 C.助溶 D.增溶 E.临界胶束浓度42.欲制备稳定的乳剂,必须加入A.乳化剂 B.抗氧剂 C.着色剂 D.防腐剂E.助悬剂43.下列属于临界胶束浓度的缩写是A.WTO B.GMP C.CMC D.CMC-Na E.CM 44.乳剂受光、热、空气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A.分层 B.合并 C.转相 D.破裂 E.酸败45.用作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在A.3~8 B.7~9 C.8~16 D.13~16 E.15~18 46.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A.1∶2∶1 B.2∶2∶1 C.3∶2∶1 D.4∶2∶1E.5∶2∶147.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挥发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A.1∶2∶1 B.2∶2∶1 C.3∶2∶1 D.4∶2∶1E.5∶2∶148.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液状石蜡时,油、水、胶的比例为A.1∶2∶1 B.2∶2∶1 C.3∶2∶1 D.4∶2∶1E.5∶2∶149.下列有关溶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相的高度分散体系B.体系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C.溶胶加入高分子化合物后稳定性与亲水胶相同D.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E.有界面动电现象50.2%硬脂酸铝的植物油溶液属于A.触变胶 B.干胶 C.凝胶 D.亲水胶体E.疏水胶体【B型题】[51~54]A.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C.分散相在0.1~100μm D.分散相在0.5~10μmE.分散相在1~100μm51.真溶液52.高分子溶液53.乳浊液54.混悬液[55~58]A.pluronic F-68 B.豆磷酯 C.新洁尔灭D.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E.苯甲酸类5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6.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57.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8.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9~62]A.热溶法 B.溶解法 C.浸渍法 D.凝聚法 E.湿胶法59.乳剂的制备E60.混悬液的制备D61.溶胶的制备D62.溶液剂制备B[63~66]A.HLB值 B.CMC C.W/O型乳剂 D.O/W型乳浊液 E.HLBab 63.临界胶束浓度B64.亲水亲油平衡值A65.水包油型乳浊液D66.油包水型乳剂C[67~70]A.月桂醇硫酸钠 B.磺酸盐 C.溴苄烷铵 D.卵磷酯E.吐温-8067.是理想的静脉注射用乳化剂68.目前广泛用作的洗涤剂69.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70.主要用于杀菌与防腐[71~74]A.3~8 B.7~9 C.8~16 D.13~16 E.15~18 71.作W/O型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2.作O/W型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3.作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4.作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选择题【A型题】1.D 2.C 3.A 4.D 5.A 6.C 7.B 8.D 9.D 10.A 11.D 12.D 13.D 14.A 15.C 16.A 17.E 18.B 19.E 20.D 21.D 22.E 23.D 24.E 25.E 26.C 27.A 28.B 29.B 30.A 31.A 32.D 33.D 34.E 35.A 36.B 37.C 38.A 39.C 40.D 41.E 42.A 43.C 44.E 45.E 46.D 47.B 48.C 49.C 50.A【B型题】51.A 52.B 53.C 54.D 55.A 56.B 57.D 58.C 59.E 60.D 61.D 62.B 63.B 64.A 65.D 66.C 67.D 68.B 69.A 70.C 71.A 72.C 73.B 74.E。
《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注射剂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注射剂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下列增加中药注射液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调节pH B.调整渗透压 C.加抑菌剂 D.充氧气 E.加增溶剂2.任何药液,只要其冰点降至-0.52℃,即与血浆成为A.等张溶液 B.等渗溶液 C.高渗溶液 D.低张溶液 E.低渗溶液3.热原的致热活性中心是A.磷脂 B.蛋白质 C.多肽 D.多糖 E.脂多糖4.0.9%的氯化钠溶液为A.高渗高张溶液 B.低渗低张溶液 C.高渗等张溶液 D.等渗等张溶液 E.等渗低张溶液5.等体积的两种稀溶液中,若所含溶质的质点数相同,则两者A.电离常数相等 B.解离度相同 C.渗透压相同 D.导电性相同 E.pH值相等6.宜选作中药静脉注射液增溶剂的是A.普流罗尼F68 B.新洁尔灭 C.聚山梨酯80 D.司盘80 E.月桂醇硫酸钠7.下列有关除去热原方法的错误叙述为A.普通除菌滤器不能滤除热原 B.0.22 μm微孔滤膜不能除去热原 C.普通灭菌方法不能破坏热原活性 D.121℃,20分钟,热压灭菌能破坏热原活性 E.干热250℃,30分钟,能破坏热原活性8.下列增加主药溶解度的措施中,不起作用的是A.采用混合溶剂或非水溶剂 B.使药物生成可溶性盐 C.在药物分子结构上引入亲水基团D.加入增溶剂 E.将主药研成细粉9.有关热原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热原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B.热原是细菌的代谢产物、尸体及内毒素混合物C.热原注入人体后可引起发冷、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昏迷、虚脱等症状D.热原通常是磷脂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E.经121℃、30分钟热压灭菌后,既杀死全部细菌,又完全破坏热原10.下列有关注射剂叙述错误的是A.中药注射剂系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为原料制成的注射剂B.可分为溶液型、无菌粉末、混悬型、乳浊型注射剂 C.中药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D.注射时疼痛小、安全 E.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11.下列有关注射用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 B.注射用水是用饮用水经蒸馏所得的制药用水C.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灭菌所得的制药用水 D.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E.注射用水可作为滴眼剂配制的溶剂12.下列关于纯化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B.纯化水是用饮用水采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方法处理制成C.注射用水系指用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制药用水 D.纯化水可作滴眼剂的配制溶剂E.常用作中药注射剂制备时原药材的提取溶剂13.保证注射用水质量的注意事项中不包括的是A.随时监控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各环节 B.要保证在无菌条件下生产注射用水 C.要定期清洗与消毒制造用设备 D.经检验合格的注射用水方可收集E.注射用水应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在12小时内使用14.注射剂不可以是A.粒径≤15 μm的混悬液 B.分散球粒径≤5 μm的乳浊液 C.无菌冷冻粉末D.灭菌溶液 E.粒径在15~20 μm之间的粉末>10%的混悬液15.注射用油的皂化值为A.79~128 B.185~200 C.126~140 D.128~185 E.188~195 16.中药注射剂原料前处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药注射用原料包括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复方的总提取物B.根据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可采用蒸馏法、水醇法、超滤法等方法提取纯化C.为了减小注射剂的刺激性常要去除鞣质 D.常用的去鞣质方法为萃取法E.中药注射用原料也称为中药注射用中间体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按冰点降低数据法计算出的等渗注射液有的可出现溶血现象B.0.9%NaCl是等渗等张溶液,注射不溶血 C.溶血法测得的等渗溶液即为等张溶液D.注射液必须是等张溶液 E.葡萄糖是调节注射剂渗透压附加剂18.生产注射剂时,在水提液中加明胶的目的是为除去A.黏液质 B.鞣质 C.细菌 D.草酸 E.Ca2+19.亚硫酸氢钠在注射液中的作用是A.增溶剂 B.抗氧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pH调节剂20.有关注射剂用容器叙述不当的是A.注射剂用容器主要由硬质中性玻璃和聚丙烯塑料制成 B.单剂量玻璃小容器称安瓿C.安瓿在使用前需进行检查和处理 D.安瓿的洗涤是为了除去尘埃等杂质E.安瓿的灭菌是为了杀灭微生物和破坏热原21.下列关于热原的性质不包括A.水溶性 B.耐热性 C.挥发性 D.滤过性 E.被吸附性22.有关热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B.热原是由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C.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 D.脂多糖是热原的主要活性成分E.污染热原的途径包括物料、容器制备过程多方面23.注射剂的pH一般允许在A. 6~7 B. 5~6 C. 4~9 D. 8~10 E. 724.以净药材制备的中药注射液,其所测定成分的总含量应A.≥10%总固体量B.≥20%总固体量C.≥30%总固体量D.≥40%总固体量E.≥50%总固体量25.下列关于注射剂质量要求叙述不当的是A.无菌无热原 B.与血浆等渗 C.等张 D.pH在4.0~9.0之间E.溶液型注射剂不得有肉眼可见异物26.注射液配制方法中叙述不当的是A.配液时应根据产品不同选择稀配法和浓配法 B.在配制时可采取水处理冷藏C.在配制时可加入pH调节剂、止痛剂等附加剂 D.注射剂的滤过一般先粗滤再精滤E.一般少量药液采用减压过滤,大量制备多采用加压滤过27.有关输液剂叙述不当的是A.指通过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剂 B.可分为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C.配制时常多采用浓配法 D.滤过应先用垂熔玻璃滤器或微孔滤膜粗滤E.灌封时输液瓶要用滤过的注射用水倒冲后再灌入药液28.下列不属于输液剂的是A.参麦注射液 B.氯化钠注射液 C.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D.脂肪乳注射液E.右旋糖酐29.用于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制备的干燥方法为A.冷冻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 D.减压干燥E.红外干燥30.不需要调节渗透压的是A.滴眼液 B.血浆代用液 C.甘油剂 D.静脉乳E.注射剂31.关于滴眼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滴眼剂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药物制成的供滴眼用的溶液型或混悬型液体药剂 B.应无致病菌,澄明;混悬型滴眼液微粒≤80 μmC.应与泪液等渗 D.应适当控制pH6 E.应有适宜的黏度32.关于混悬液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叙述错误的是A.供一般注射用,粒径应小于15μm,15~20μm者不超过10%B.供静脉注射用,2μm以下者应占99%,且粒径均匀C.具有良好的通针性。
胶体-PPT课件
答案:(1)× (2)× (3)× (4)×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NaCl溶液 B.Fe(OH)3胶体
C.盐酸
D.碘酒
答案:B
解析: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3.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或搅拌可能使胶体发生聚沉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答案:B 解析: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一、分散系
自主测试
【微思考1】胶体一定是液体状态吗?胶体一定是无色的吗? 提示:都不一定。胶体除了液溶胶还有气溶胶和固溶胶;胶体不 一定无色,如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的。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二、胶体 1.定义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 依据分散剂状态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探究1
探究2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知识归纳
1.分散系
(1)定义: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 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探究1
探究2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微粒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胶体ppt
常见胶体及其应用 随堂练习2
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D
)
A、属于一种分散系 B、有丁达尔效应 C、可以通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nm ~100nm之间
再做几个吧 2、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A ) A、水银 B、烟、云、雾 C、有色玻璃 A、蒸发 C、稀释 D、淀粉溶液 B、从外观观察 D、利用丁达尔效应实验 3、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D )
4、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 3溶胶中,开始产生沉淀,继 续滴加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C ) A.硫化锑溶胶
B.2mol/L NaOH溶液
C.2mol/L H2SO4溶液 D.2mol/L MgSO4溶液
5、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
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处理方法应用的原理是 ( B ) A. 丁达尔效应 B. 电泳 C. 凝聚 D. 渗析
分子的集合体 小液滴或固体 分散质粒 分子或离子 或高分子 小颗粒 子 均一、稳定、 均一、较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特点
透明 透明 可通过 形成光路 能 不能 不透明 不可通过 不能 不能 石灰乳、油水
光照 能否通过 滤纸 能否通过 半透膜 实例
可通过 无光路 能 能 蔗糖水、 食盐水
蛋白溶液、淀 粉溶液
淀粉溶液、豆浆、牛奶、果冻、血液、烟、云、雾、墨汁、 碳素墨水、肥皂水、Al(OH)3胶体、Fe(OH)3胶体等。
烟 水 晶
有 色 玻 璃
三、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一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 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 液1~2 mL。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 后,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6、土壤胶体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 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D ) A. 硫铵 B. 氯化铵 C. 碳酸铵 D. 硝酸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课堂习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课堂习题
5、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物理意义相同,量纲和数值不同 B.物理意义不同,量纲和数值相同 C.物理意义和量纲相同,数值不同 D.物理意义和数值不同,量纲相同 6、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将其加入液体中 后( D ) A.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B.能增大液体的表面张 力 C.能显著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 D.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课堂习题
9、对于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物理量是( C ) A.表面自由能 B.表面张力 C.附加压力 D.比表面能 10、对于化学吸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吸附是单分子层 B.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 C.吸附热接近反应热 D.吸附速度较快,升高温度则降低反应速度 11、下列各性质中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的 是( C ) A.布郎运动 B.扩散 C.电泳 D.沉降平衡
(表面现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课堂习题
1、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内的附加压力是 。 2、液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气压越 ,液体中的气泡 半径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压越 。 3、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 角θ 90°。 4、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随表面曲率半径不同具有不 同的饱和蒸气压,若以P、P、P分别表示平面、曲面、凸 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 5、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活 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浓度一定 它在体相的浓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4-9-6
11、为什么晴天的天空呈蓝色,晚霞呈红色? 分散在空气中的尘埃和雾滴等粒子,半径在10-9-10-6 m之间,构成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散射作 用,根据雷莱公式,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 方成反比,因此入射光的波长越短,则散射越强。如果 入射光为白光,则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散射 作用最强,而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散射较弱,主要产生透 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离子对太阳光散射的 结果,而晚霞呈现红色则是透射光的颜色。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课堂习题
1.对同一液体,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恒大于该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 ) 2.将毛细管插入溶液中,溶液一定会沿毛细管上升 。 (× ) 3.增加浓度使表面张力下降,是正吸附现象;增加 浓度而表面张力上升,是负吸附现 象。 (√ ) 4.加入电解质,溶胶一定是聚沉。( × ) 11.发生单分子层吸附的一定是化学吸附。( ×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4-9-6
4.水在玻璃管中呈凹形液面,但水银则呈凸形液面,为什 么? 答:因水与玻璃的接触角小于90°,又水的表面为负的附 加压力,这样就使水在玻璃管中成为凹面,而水银与玻璃 的接触角为大于90°,再加上水银表面的附加压力为正值 ,因而水银在玻璃管内呈凸形液面。 9.何为过饱和蒸气,何为过热液体?解释它们存在的原因。 当某物质蒸汽的压力大于同温下该物质的饱和蒸汽压时, 仍未凝结的蒸汽称为过饱和蒸汽。当某液体的温度高于相 同压力下的沸点时,仍未沸腾的液体称为过热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