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分布参数电路

合集下载

第11章 分布参数电路(1)

第11章 分布参数电路(1)
ux t1
2 A1e − β x
envelop / boundary curve (包络线 : 包络线): 包络线
x t2
± 2 A1e − β x
ux(x, t):Incident wave,电压入射波 正向行波 直波 正向行波/直波 : ,电压入射波/正向行波 Velocity:相速 :
∆x ω v = lim = ∆t →0 ∆t α
均匀传输线方程
x
)
γ = Z 0Y0 = β + jα
β
α
传播系数
传输线衰减系数 相位系数 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波阻抗
Z0 ZC = = Z C e jθ Y0
1.用始端条件描述沿线情况 用始端条件描述沿线情况
& & & U = U 1 chγ x − I1Z C shγ x
& U1 & & I = I1 chγ x − shγ x ZC
U 1 = U 2 chγ l + Z C I 2 shγ l = 160 × 103 ∠15.5oV , U2 I 1 = I 2 chγ l + shγ l = 370∠ − 9.0o A ZC
P = U1I1 cos φ1 = 160 × 103 × 370 × cos(15.5o + 9.0o ) = 53.9 MW 1
dU dI − = ( R0 + jω L0 ) I = Z 0 I , − = (G0 + jω C0 ) U = Y0 U dx dx
Z 0 = R0 + jω L0 Y0 = G0 + jω C0
a series impedance a shunt admittance

第2讲 分布参数回路的过渡过程

第2讲 分布参数回路的过渡过程
20
二、用Bergeron特性线法进行波过程 计算
用特性线法进行简单回路波过程计算及
实例
Begeron数值计算法
21
2、 Begeron数值计算法
采用Begeron特征线法处理分布参数线路及储能元件时,
得到等值网络(直流电阻网络)
暂态计算是在各个时间离散点上一系列的等值网络的分
析计算
8
3、波过程计算的基本方法
波的折射与反射 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规则) 波的多次折、反射(网格法的数值计算) 多导体系统的波过程 线路损耗对波过程的影响
波过程数值计算方法 网格法:用等值线段来代替储能的集中参数元件 Bergeron特征线法:用特征线方法求解线路上的波过 程,用梯形积分法求解集中参数电路中的暂态过程
1 1 imk Zi (t ( u k t Z [ ( i ( )] u k ((tt ) ) u m km ) t ) (u m (t ) ikmt mk t) Z Z 1 设:I m (t ) u k (t ) ikm (t ) Z
对每一个时间离散点,可以对离散网络进行求解(例如
用节点法求解网络节点电压 )
反复循环求解离散网络就可以得到以网络的暂态解
22
2、 Begeron数值计算法
单根无损线的Bergeron等值计算电路 电感的等值计算电路和相应的计算公式 电容的等值计算电路和相应的计算公式 电阻的等值计算电路 应用于电力系统实际工程计算中
13
1、用特性线法进行简单回路 波过程计算及实例
波特性方程的物理意义
反行特性方程
u ( x, t ) Zi( x, t ) 2u f ( x vt)

分布参数对电力电子电路影响的研究

分布参数对电力电子电路影响的研究

在此 只考 虑 电 流连 续 的情 况 , 时 的 “ 和 i 此 『 |
的波形 如 图 4所 示 , 入 电压 平 均 值 U 、 出 电压 输 输
平 均值 、 电感 电 流 平 均 值 、 空 比 D 、 占 电感 电 流 的 最 小 值 … 和 最 大 值 I ̄ 别 为 nx ,分
ZHANG o, B ZHANG b— ig W ANG eme , U n -u n S ipn , Xu - i Ql Do gy a
( olg f E eti P we ,S u hC ia U i est f T c n lg C l e lcrc o r o t h n n v riyo e h oo y,G a g h u 5 0 4 , h n ) e o u n z o 1 6 0 C ia
寄 生 振 荡 , 坏 电 路 运 行 的 可 靠 性 。本 文 以 B ot 换 器 为例 , 先 介 绍 了 电 路 分 布 参 数 的计 算 和 MOS E 的 分 布 参 数 模 型 , 后 分 析 了 分 破 os变 首 F T 然 布 参 数 对 电路 稳 态 性 能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布 参 数 对 电力 电 子 电 路 性 能存 在 一 定 影 响 , 际运 行 时 需 按 照 工 作 条 件 适 当 考 虑 。 分 实 关 键 词 : 布 参 数 ;o s 变 换 器 ; S E 分 b ot MO F T
D) R 2
介 电 常 量 , 为 静 电 力 常 量 ( 一 90X 1。 ・ K K . 0N
m g 公 式 ( )既 可 以 计 算 互 电 容 也 可 以 用 于 计 / )。 7

= ( 一 1
a s s r c i fr lab lt n po re e t o ccr uis lo de t u ton o e i iiy i we l c r ni ic t .The b os o ve t ri n x m p e t nayz h o tc n r e S 3 e a l o a l e t : e dit i ut d p r m e e s n hi p pe . Fis 。 t c l u a i s n t e s rb e a a t r i t s a r r t he a c l ton a d h mod l f 0SFET o d s rbu e e o M f it i t d pa a e e s a e i t od e . The r m t r r n r uc d n,t f e t f t t bl t t h r c e s b it i t d pa a e e s a e he e f c s o he s a e s a e c a a t r y d s rbu e r m t r r a l e . The sm u a i n r s t ho t tt i t i ut d pa a t r ,wh c v n i p c n t r nayz d i l to e uls s w ha he d sr b e r me e s i h ha e a m a t o he pe 一。 f r nc f p we l c r i sc r u t ,ma e c nsd r d s t bl n d fe, n r c i a on to . o ma e o o r ee t on c ic is y b o i e e uia y i if / t p a tc lc dii ns e

10电路原理课件_第十章_分布参数

10电路原理课件_第十章_分布参数

1 ZC
[ A3erx

A4erx ]
.1
Us
1'
X'
I (x)
2
U (x) Z
2
I (x)
x l x 0
U (x) A1erx A2erx
I (x)
1 ZC
[ A1erx
A2erx ]
A3 A1er A4 A2er
第十七页,共七十六页。
U (x) A3erx A4erx
I (x)
1 ZC
i(x,t) 2I (x) sin[t i (x)]
u(x,t) 2U (x) sin[t u (x)]
相量形式
即有
i(x, t) Im 2I (x)e jt
u(x, t) Im 2U (x)e jt
I
(x)
I
( x)
i
(x)
U (x) U (x) u (x)
1
u(0, t)
由式:
U
(
x)
U
2ch(rx)
I
2
Z
C
sh(rx)
I (x)
I2ch(rx)
U2 ZC
sh(rx)
. 1 I1 I (x' )
U1
U (x')
2
Z
1'
2
U1 U (l) U2chrl ZC I2shrl 300 103 34
I1
I (l)
I2chrl
U2 Zc
shrl
94436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2)末端(mò duān)开I2 路 0 已知 U1 289 103V
U2
U1 chrl

第15章 分布参数电路

第15章 分布参数电路

第十五章 分布参数电路一、教学目标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增高和电路尺寸的增大,当集中化假设条件不满足,且只有横电磁波时,空间因素不能忽略,需采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建立分布参数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集中化假设的理解,掌握均匀传输线的电报方程及其求解方法,熟练掌握含无损耗传输线网络的分析方法,并理解传输线上行波和驻波的特点以及波过程。

1.知识教学点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电报方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传播常数与特性阻抗行波: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反射、输入阻抗无损耗传输线:驻波、有限长线的应用(储能元件、阻抗变换)波过程2.能力训练点应用均匀传输线的电报方程分析问题掌握行波的概念和消除反射的方法分析含无损耗传输线的网络能分析无损耗线上的波过程二、教学方法1.教法指导复习集中化假设条件,说明集中参数电路的使用范围,通过实例引出分布参数电路。

在推导电报方程的过程中注意物理概念的解释。

回顾相量法,导出电报方程频域形式的复微分方程;求其通解,由边界条件确定具体的正弦稳态解。

讨论正弦稳态解各项的物理意义,引出行波的概念。

讨论行波的特点和反射的原因;定义输入阻抗。

由传输线高频应用引出无损耗线,讨论其正弦稳态解在终端开路和短路情况下的驻波特性,进而给出有限长线实现储能元件和阻抗变换等应用。

通过无损耗线介绍传输线的波过程(暂态分析),介绍波的反射、折射等概念。

2.学法指导预备知识数学方面: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电路方面:相量分析方法和经典分析方法本章指南牢固记忆均匀传输线的电报方程。

熟练掌握电报方程的正弦稳态解:一般可分为正向行波和反向行波的叠加,掌握正向行波和反向行波的形式以及副参数(传播常数和特性阻抗)与原参数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产生反射的原因和实现无反射的匹配条件。

无损耗线及其应用。

掌握一般输入阻抗公式与特定情况下输入阻抗公式的关系。

会利用输入阻抗公式等效化简无损耗传输线网络进行分析。

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组成电路模型的元件,都是能反映实际电路中元件主要物理特征的理想元件,由于电路中实际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和电磁现象有关,因此有三种最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理想电阻元件R;表示贮存电场能的理想电容元件C;表示贮存磁场能的理想电感元件L,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时,可以把元件的作用集总在一起,用一个或有限个R、L、C元件来加以描述,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集总参数。

而集总参数元件则是每一个具有两个端钮的元件,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端钮间的电压为单值量。

参数的分布性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

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一个电路应该作为集总参数电路,还是作为分布参数电路,或者说,要不要考虑参数的分布性,取决于其本身的线性尺寸与表征其内部电磁过程的电压、电流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若用 l表示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用λ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波长,则当不等式 λ>>l 成立,电路便可视为集总参数电路,否则便需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电力系统中,远距离的高压电力传输线即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因50赫芝的电流、电压其波长虽为 6000 千米,但线路长度达几百甚至几千千米,已可与波长相比。

通信系统中发射天线等的实际尺寸虽不太长,但发射信号频率高、波长短,也应作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研究分布参数电路时,常以具有两条平行导线、而且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传输线为对象。

这种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或均匀长线)。

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实际应用的传输线可以等效转换成具有两条平行导线形式的传输线,而且这种均匀的传输线容易分析。

传输线是传送能量或信号的各种传输线的总称。

其中包括电力传输线、电信传输线、天线等。

传输线又称长线。

由于它具有在空间某个方向上其长度已可与其内部电压、电流的波长相比拟,而必须考虑参数分布性的特征,所以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

2.分布参数2015版

2.分布参数2015版
分布参数使用集成电路的方法研究设计微波电路重点掌握无源微波器件的分布参数特性将其转变为分布电路复习传输线理论匹配等微波知识使用spice模型解决分布电路计算和设计
射频集成电路EDA
章二:电路在高频的非理想特性: 器件的寄生参数与电路的分布参数
2015/10/15
常用单位
分贝,dB
描述功率传输增益或插损或相对功率电平。 N(dB)=10lg(P2/P1)
圆柱形金属导线的电阻和电感
导线的直流电阻为
RDC l
a 2 cond
在高频条件下(f≥500MHz) a R R DC 2 a L R DC 2
DF:daphige@
章二:分布参数
分布参数
当电路的尺寸远远小于波长时(低频),沿着导 线的电压电流基本为常数,成为集总电路; 在微波频段,应视为分布电路:
DF:daphige@ 章二:分布参数
趋肤效应的趣事
假设原传输线直径为4mm,若要使上述铜质传输 线在10GHz的传输损耗与直流时一致,则“传输 线”的直径应为6.06 m。这时,其粗度超过人民 大会堂的主柱,称之为微波传输“柱”比较合适。 2米高的实心微波传输铜柱约514吨重(铜比重是 8.9T/m3),按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记载:孙 悟空所得的金箍棒是东海龙王水晶宫的定海神针, 重10万8千斤,即54吨。 集肤效应使柱内中空,并无能量传输无。
DF:daphige@ 章二:分布参数
扁平金属导线的电阻和电感
趋肤效应(Skin Effect)–趋肤深度
1 f
其中:f,频率;μ, 磁导率;σ, 电导率
距离导体表面(或底面)x处的电流密度为
J J 0e
t
x

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A1 x A2 x I e e ZC ZC
ZC ZC
i 2
A1 ZC
e x sin( t x 1 )
A2 ZC e x sin( t x 2 )
2
A e x A ex U U U 1 2
A
i
R0 dx L0 dx B i dx x
G0 dx
+ u -
D
C0 dx
Cu
+ u u dx x -
u i 设 , 为电压、 x x 电流沿线增长率。
u2 u
x i i2 i dx x
dx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如下KCL、KVL方程
u i u (u dx) ( R0dx)i ( L0dx) x t
3)建立传输线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关于时间和距离 的函数方程,利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15.1.4 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
1)均匀传输线(简称均匀线) 常用的传输线是平行双导线和同轴电缆,平行双 导线由两条直径相同、彼此平行布放的导线组成;同 轴电缆由两个同心圆柱导体组成。这样的传输线在一 段长度内,可以认为其参数处处相同,故可称为均匀 传输线。 均匀线的分布参数: 1 单位长度的电阻R0,(单位:Ω /m); 2 单位长度上电感L0,(单位:H/m); 3 单位长度两导体间电导G0,(单位:S/m); 4 单位长度两导体间电容C0,(单位:F/m)
单位长度上的并联导纳 Y0 G0 jC0
dU Z0 I dx dI Y U 0 dx
两边对x求导
d 2U dI Z0 dx 2 dx 2 d I Y dU 0 dx dx 2

关于分布参数DOC

关于分布参数DOC

分布参数电路-分布参数电路分布参数电路-正文必须考虑电路元件参数分布性的电路。

参数的分布性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

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一个电路应该作为集总参数电路,还是作为分布参数电路,或者说,要不要考虑参数的分布性,取决于其本身的线性尺寸与表征其内部电磁过程的电压、电流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若用l表示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用λ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波长,则当不等式λ>>l成立时,电路便可视为集总参数电路,否则便需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在电力系统中,高电压远距离的电力传输线是比较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

因为这种电路虽然电压、电流的频率很低(50Hz),波长很长(6000公里),但其长度却达数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已可与波长相比拟。

另外,在通信系统中所用的信号传输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等的实际尺寸并不太长,但传送的信号却频率高、波长短,所以也应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研究分布参数电路时,常以具有两条平行导线、而且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传输线为对象。

这种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或均匀长线)。

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实际应用的传输线可以等效转换成具有两条平行导线形式的传输线,而且这种均匀的传输线容易分析。

简史对分布参数电路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

1856年物理学家开尔文针对当时利用海底电缆传送电报出现的信号延迟、畸变和变弱的现象,首先提出了海底电缆的理论,成为研究分布参数电路的先驱。

1893年,英国工程师O.亥维赛利用J.C.麦克斯韦的自由空间电磁波理论,对二线传输线(包括同轴传输线)导引的电磁波,首次提出了简明而又普遍化的解释,从而全面地建立了传输线(长线)的经典理论。

分析方法在电路理论中,对分布参数电路进行分析时,首先是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采用的是无限逼近法。

这种方法是将分析对象(例如均匀传输线)设想为许多个无穷小长度元dχ。

由于长度元dχ是无穷小量,在这些长度元的范围内参数可以集中。

什么是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什么是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

什么是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什么是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组成电路模型的元件,都是能反映实际电路中元件主要物理特征的理想元件,由于电路中实际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和电磁现象有关,因此有三种最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理想电阻元件R;表示贮存电场能的理想电容元件C;表示贮存磁场能的理想电感元件L,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时,可以把元件的作用集总在一起,用一个或有限个R、L、C元件来加以描述,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集总参数。

而集总参数元件则是每一个具有两个端钮的元件,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端钮间的电压为单值量。

参数的分布性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

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一个电路应该作为集总参数电路,还是作为分布参数电路,或者说,要不要考虑参数的分布性,取决于其本身的线性尺寸与表征其内部电磁过程的电压、电流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若用l表示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用λ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波长,则当不等式λ>>l 成立,电路便可视为集总参数电路,否则便需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电力系统中,远距离的高压电力传输线即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因50赫芝的电流、电压其波长虽为6000 千米,但线路长度达几百甚至几千千米,已可与波长相比。

通信系统中发射天线等的实际尺寸虽不太长,但发射信号频率高、波长短,也应作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研究分布参数电路时,常以具有两条平行导线、而且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传输线为对象。

这种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或均匀长线)。

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实际应用的传输线可以等效转换成具有两条平行导线形式的传输线,而且这种均匀的传输线容易分析。

传输线是传送能量或信号的各种传输线的总称。

其中包括电力传输线、电信传输线、天线等。

传输线又称长线。

由于它具有在空间某个方向上其长度已可与其内部电压、电流的波长相比拟,而必须考虑参数分布性的特征,所以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文档资料

分布参数电路-文档资料
Z Z Z 0 0 0 令Z C Y Z Y 0 0 0



Zc为特性阻抗 ( 波阻抗 )
正弦稳态解的通解
x x U A e A e 1 2
1 x x I (A e A e ) 1 2 Z C
(1)若已知始端(x=0)的电压和电流时:
15.1.2分布参数电路的举例和特点
分布参数和集总参数电路的一般划分方法:若电路 本身的线路尺寸L和电路内电磁波长λ,当λ≥100L时 , 为集总参数电路;否则,需看作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举例: 长达几百公里的架空输电线路;高频无线发射机的天线 分布参数特点: 信号的传输具有电磁波的性质,在传输线中将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退化和变质,如出现延时、畸变、回波、 串音、散射等现象时,均为传输线效应。
2)均匀传输线的方程 均匀传输线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始端 来线
A
B
终端
+ us -
回线
Z 2 负载
x
D
dx
C
x
在距均匀传输线始端x处取一微分长度dx来研究
由于这一微分段极短,可以忽略该段上电路参数的 分布性,用如下图所示集中参数电路作为其模型,这样 整个均匀传输线就相当于由无数多个这种微分段级 联而成。 i
15.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
设均匀传输线的电源是角频率为 , 当电路处于 稳态时,利用相量分析法,可得传输线方程如下:
d U ( R j L ) I ZI 0 0 0 d x d I ( G j CU ) Y U 0 0 0 d x
单位长度上的串联阻抗 Z R j L 0 0 0
d 2U Z 0Y 0 U 2 dx d 2 I Z 0 Y 0 I 2 dx

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

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

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理想元件是抽象的模型,没有体积和大小,其特性集中表现在空间的一个点上,称为集总参数元件。

其特点:集总参数元件的电磁过程都分别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

集总电路(Lumped circuit):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这种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称为集总电路。

这类电路所涉及电路元件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

用集总电路近似实际电路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实际电路的尺寸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长。

对于集总参数电路,由基尔霍夫定律唯一地确定了结构约束(又称拓扑约束,即元件间的联接关系决定电压和电流必须遵循的一类关系)。

集总参数元件是指有关电、磁场物理现象都由元件来“集总”表征。

在元件外部不存在任何电场与磁场。

如果元件外部有电场,进、出端子的电流就有可能不同;如果元件外部有磁场,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就可能不是单值的。

集总(参数)元件假定:在任何时刻,流入二端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流一定等于从另一端流出的电流,且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为单值量。

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集总电路,或称具有集总参数的电路。

组成电路模型的元件,都是能反映实际电路中元件主要物理特征的理想元件,由于电路中实际元件在工作过程中和电磁现象有关,因此有三种最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理想电阻元件R;表示贮存电场能的理想电容元件C;表示贮存磁场能的理想电感元件L,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时,可以把元件的作用集总在一起,用一个或有限个R、L、C元件来加以描述,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集总参数。

而集总参数元件则是每一个具有两个端钮的元件,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端钮间的电压为单值量。

参数的分布性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

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第15章 分布参数电路

第15章 分布参数电路

第15章 分布参数电路一、 思考题1. 分布参数电路主要考虑哪些因素?2. 均匀传输线的方程?原参数、副参数分别是什么?3. 什么是行波?4. 行波的传播特性?5. 无损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特点?6. 传输线工作于匹配状态的特点?7. 什么是驻波?波腹、波节的概念?8. 请阐述阻抗匹配的含义。

9.为什么说均匀传输线是对称双口网络?二、 基础题1. 无损耗架空线的特性阻抗为400c Z =Ω,电源频率为100MHz ,若要是输入端相当于100pF 的电容,问线长l 最短应为多少?2. 特性阻抗为50Ω的同轴线,其中介质为空气,终端连接的负载2(50100)Z j =+Ω。

试求终端处的反射系数,距负载2.5cm 处的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

已知工作波长为10cm 。

3. 一同轴电缆的原参数为07/km R =Ω,00.3mH/kmL =,00.2μF/kmC =,00.2S/km G =。

试计算当工作频率为800 Hz时此电缆的特性阻抗C Z 、传播常数γ、相位速度v ϕ和波长λ。

4. 传输线的长度70.8km l =,其中01/km R =Ω,40410S/km C ω−=×,而00G =,00L =。

在线的终端所接阻抗为2C Z Z =,终端的电压23V U =。

求始端的电压1U 和电流1I 。

5. 两端特性阻抗分别为C175Z =Ω、C250Z =Ω的无损耗线连接的传输线如图15-2所示,两段线的长度均为0.125λ(λ为线的工作波长)。

已知终端所接负载250j100Z =+Ω,试求端口'11的输入阻抗。

112Z图 15-16. 图 15-2所示电路中,均匀传输线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源两边的两段传输线完全相同,线长为l 、特性阻抗C Z 、传播常数γ。

试求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CZ图 15-27. 如图 15-3所示电路中,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特性阻抗600c Z =Ω,线长/3l λ=(λ为信号源()s u t 的波长),()30)V s u t t ω=−°,300s R =Ω,2600Z =Ω。

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电流
ɺ ɺ I(l ) = I2
1 ɺ ɺ A1 = (U 2 + Z C I 2 )eγ l 2 1 ɺ ɺ A2 = (U 2 − Z C I 2 )e −γ l 2
ɺ ( x) = 1 (U + Z I )eγ (l −x) + 1 (U − Z I )e−γ (l −x) ɺ ɺ ɺ ɺ U 2 2 C 2 C 2 2 2 ɺ ɺ 1 U2 ɺ γ (l −x) 1 U2 ɺ −γ (l −x) ɺ I( x) = ( + I2 )e − ( − I2 )e 2 ZC 2 ZC
1 ɺ ɺ ɺ )e−γ x + 1 (U − Z I )eγ x ɺ ɺ U( x) = (U1 + ZC I1 1 C 1 2 2 ɺ ɺ 1 U1 ɺ −γ x 1 U1 ɺ γ x ɺ I( x) = ( + I1 )e − ( − I1 )e 2 ZC 2 ZC
ɺ ɺ ɺ U( x) = U1chγ x − ZC I1shγ x ɺ ɺ − U1 ɺ I( x) = Z shγ x + I1chγ x C
电流
ɺ = A1 e −γ x − A2 eγ x I ZC ZC
Z C = Z C ∠ϕ
A −α x A2 α x 1 i= 2 e sin(ω t − β x +ψ 1−ϕ) − 2 e sin(ω t + β x +ψ 2−ϕ) ZC ZC
考察第一项 u+
u+ = 2 A e−α x sin(ω t − β x +ψ 1) 1
ɺ ɺ ɺ (1)已知始端 = 0 )电压 U(0) = U1 、电流 I(0) = I1 已知始端(x 已知始端 电压 ɺ

电路原理第十章:分布参数电路总复习(总结)

电路原理第十章:分布参数电路总复习(总结)
2π 2π & & & U ( x) = U 2 cos x + jZ C I 2 sin x λ λ & U2 2π 2π & & I ( x) = I 2 cos x+ j sin x ZC λ λ
1'
匹配线) (1)终端接 Z 2 = Z C(匹配线) )
& (2)终端开路 ( I 2 = 0) )
u2 = 230sin(ω t )
λ
i3 = 0.15 2 sin(ω t + 900 )
u(t)
R
C
1
l
2
2′
i
1' ZC
i2
1 图示电路, 例:图示电路,无损线长为 λ , 4 一端开路, 另一端短路, 一端开路, 另一端短路,试证无论电压源
λ/4
1
x
2
接在何处(除二端部外),电压源输出 接在何处(除二端部外),电压源输出 ), 功率始终为零。 功率始终为零。
. Us
ZC ,α
2′
Z1短 = jZ C tgα l
Z1开 = − jZ C ctgα l
1 1 1 1 1 1 1 = − − = + j( + ) Z Z C Z开 Z短 150 50 3 150 3
Z = 60∠ − 67 Ω
0
1
l1
Z
a
l2
2
u2
2′
(2)u2 , i3 )
uS
1'
& = U [cos( 2π l ) + sin( 2π l )] & US a λ 1 λ 1 & & U a = −U S

第九章分布参数电路与传输线

第九章分布参数电路与传输线
第9章 分布参数电路与传输线
9.2 分布参数电路
i 来线
信 源
分布参数电路是指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参量随空间位置变化而 变化的电路
+
_
us
i 回线
负载
0
dz
z
在无限小微元段上,可 以认为其尺寸远小于传 输线上传输信号的波长, 电路参量的变化不大, 从而集总电路的思想可 以引入到任一微元段上 电路分析上。
Pd = 2 ɺ 2 ɺ 1 ɺ π ɺ U (d ) ⋅ I (d ) cos ϕ = U (d ) I (d ) cos( − ) = 0 2 2 2 2
9.7.3 终端短路
d
λ
3λ 4
λ
2
λ
4
0
ɺ I (d )
ɺ U (d )
终端短路传 输线沿线电 压、电流幅 值及输入阻 抗的分布
d
0
X in (d ) = Z c tgβd
z
z
z + dz
L0 dz
R0 dz
G0 dz
C0 dz
dz
z + dz
9.3 分布参数电路方程
电报方程:均匀传输线分布参数电路方程
i( z, t )
+
i ( z + dz , t )
L0 dz
R0 dz
G0 dz C0 dz
+
u( z, t )

u ( z + dz , t )

dz
z
∂i ( z, t ) ∂u ( z , t ) − = R0 i ( z, t ) + L0 ∂z ∂t ∂i ( z, t ) ∂u ( z , t ) − = G0 u ( z , t ) + C 0 ∂z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分布参数电路一、教学目标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增高和电路尺寸的增大,当集中化假设条件不满足,且只有横电磁波时,空间因素不能忽略,需采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建立分布参数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集中化假设的理解,掌握均匀传输线的电报方程及其求解方法,熟练掌握含无损耗传输线网络的分析方法,并理解传输线上行波和驻波的特点以及波过程。

1.知识教学点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电报方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传播常数与特性阻抗行波: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反射、输入阻抗无损耗传输线:驻波、有限长线的应用(储能元件、阻抗变换)波过程2.能力训练点应用均匀传输线的电报方程分析问题掌握行波的概念和消除反射的方法分析含无损耗传输线的网络能分析无损耗线上的波过程二、教学方法1.教法指导复习集中化假设条件,说明集中参数电路的使用范围,通过实例引出分布参数电路。

在推导电报方程的过程中注意物理概念的解释。

回顾相量法,导出电报方程频域形式的复微分方程;求其通解,由边界条件确定具体的正弦稳态解。

讨论正弦稳态解各项的物理意义,引出行波的概念。

讨论行波的特点和反射的原因;定义输入阻抗。

由传输线高频应用引出无损耗线,讨论其正弦稳态解在终端开路和短路情况下的驻波特性,进而给出有限长线实现储能元件和阻抗变换等应用。

通过无损耗线介绍传输线的波过程(暂态分析),介绍波的反射、折射等概念。

2.学法指导预备知识数学方面: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电路方面:相量分析方法和经典分析方法本章指南牢固记忆均匀传输线的电报方程。

熟练掌握电报方程的正弦稳态解:一般可分为正向行波和反向行波的叠加,掌握正向行波和反向行波的形式以及副参数(传播常数和特性阻抗)与原参数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产生反射的原因和实现无反射的匹配条件。

无损耗线及其应用。

掌握一般输入阻抗公式与特定情况下输入阻抗公式的关系。

会利用输入阻抗公式等效化简无损耗传输线网络进行分析。

一般了解波过程。

三、 知识详解本章知识结构图均匀传输线⎧⎪⎪⎪⎪⎪⎧⎪⎨⎨⎩⎪⎪⎧⎪⎪⎪⎧⎨⎪⎨⎪⎩⎪⎩⎩均匀传输线及其电报方程正弦稳态解行波正弦稳态分析行波与波的反射反射条件驻波无损耗线实现电容和电感应用阻抗变换特性暂态分析 ⎧⎪⎪⎪⎪⎪⎪⎪⎪⎪⎨⎪⎪⎪⎪⎪⎪⎪⎧⎪⎨⎪⎩⎩通解(波过程)反射与折射 知识点1 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电报方程)由于电路参数的分布性,均匀传输线上的电压u 和电流i 不仅是时间t 的函数,而且还与距离x 有关。

这是分布电路与集总电路显著的区别。

均匀传输线由下列偏微分方程(称为电报方程)描述: 00u i R i L x t ∂∂−=+∂∂ 00i uG u C x t∂∂−=+∂∂ 式中,0R 、0L 、0G 和0C 为均匀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感、电导和电容,统称为传输线的原始参数。

根据边界条件(传输线上某处0x x =的电流和电压,常见的是始端0x =或终端x l =,l 为线长)和初始条件(换路时刻的条件),可以求解上述方程组。

知识点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传播常数、特性阻抗与输入阻抗 均匀传输线的相量方程在正弦稳态之下,均匀传输线的相量方程为000d j d U R I L I Z I x ω−=+= 000d j d I G U C U Y U xω−=+= 式中,U 和I 分别表示u 和i 的相量,它们仅是距始端距离x 的函数;000j Z R L ω=+和000j Y G C ω=+分别为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和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方程的通解为x x UAe Be γγ−=+ , ()1x x CI Ae Be Z γγ−=−式中,j γαβ==+称为传播常数,其中α称为衰减常数,β为相位常数;c c Z Z ϕ==∠称为均匀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γ和c Z 统称为传输线的副参数。

由边界条件可确定待定系数A 和B 。

均匀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均匀传输线上距离终端'x 处向终端看入的输入阻抗为22tanh ()()()tanh c in c c Z Z x Ux Z x Z I x Z Z x γγ′′+′==′′+ 知识点3 行波和波的反射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可看作是入射波(即正向行波:由始端向终端传播的波)和反射波(即反向行波:由终端向始端传播的波)两种行波叠加的结果:UU U +−=+ ,I I I +−=− 其中,正向行波x x U Ae A e γγ′+−′== ,/c I U Z ++= ;反向行波x x U Be B e γγ′−−′== ,/cI U Z −−= 。

波的相位速度和波长分别为p v ωβ=和2πλβ=。

线上某处的反射系数N 定义为该处电压(电流)反射波与电压(电流)入射波之比,即 22x in cincZ Z U I N N e U I Z Zγ−−′−++−====+式中,222ccZ Z N Z Z −=+为终端处的反射系数,2Z 为传输线终端的负载阻抗。

这表明,反射是由不均匀点(称为反射点)引起的。

当2c Z Z =时,称传输线工作于匹配状态。

此时(1)20N =,0N =,线上无反射波存在;(2)线上任一处的输入阻抗等于特性阻抗,in c Z Z =;(3)传输到终端的功率称为自然功率。

半无限长的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可认为与匹配的有限长传输线状态相同。

知识点4 无损耗线单位长度电阻0R 和单位长度电导0G 均为零的传输线称为无损耗传输线,简称无损耗线。

无损耗线的传播常数γ和特性阻抗c Z分别为j j γβ==,c Z学习本部分内容要利用下列公式()()sinh j jsin x x ββ′′=,()()cosh j cos x x ββ′′=,()()tanh j jtan x x ββ′′= 输入阻抗公式变为22in 222j tanj tan 2j tan j tan c c cc c c Z Z x Z Z x Z Z Z Z Z x Z Z x πβλπβλ′+′+==′+′+ 已知始端(0x =)的1U 和1I 时,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122cos j sin c U U x Z I x ππλλ=− , 1122cos j sin c U I I x x Z ππλλ=−已知终端(x l =)的2U和2I 已知时,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2222cos j sin c U U x Z I x ππλλ′′=+ , 2222cos j sin c U I I x x Z ππλλ′′=+驻波终端开路或短路(包括接电容或电感)的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均为驻波。

电压的波腹和波节相距4λ,交替出现,它们恰好是电流的波节和波腹。

无损耗线的应用无损耗短路线的输入阻抗为sc 2j tanc Z Z l πλ=。

当4l λ<时,无损耗短路线等效为电感。

无损耗开路线的输入阻抗为oc 2j cot c Z Z l πλ=−。

当4l λ<时,无损耗开路线等效为电容。

4λ无损耗线可用作阻抗变换器。

如图所示,阻抗变换公式为2in 2c Z Z Z =利用4λ无损耗线可实现阻抗匹配。

上述无损耗线应用中的3个阻抗公式都是无损耗线一般输入阻抗公式的特例。

知识点5 无损耗线的波过程 概述像集中参数的动态电路一样,当出现换路时,传输线上将发生暂态过程,称为波过程。

无损耗线上的暂态电压和暂态电流仍然可看作是波速为v 的入射波和反射波两种行波叠加的结果:u u u +−=+,i i i +−=− 且有c u z i ++=,c u z i −−=,其中c z = 波的反射与折射(1)波的反射反射也是由不均匀点(反射点)引起的。

显然,半无限长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

对于有限长线,在入射波尚未到达终端(反射点)之前,波过程与半无限长线的情况相同。

反射点的反射波可用下列的柏德生法则计算。

柏德生法则:当入射波沿无损耗线投射到反射点时,对该反射点而言,传送入射波的无损耗线可等效为一个集中参数戴维南等效电路,其中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反射点电压入射波的2倍,等效电阻等于无损耗线的波阻抗c z ,如下图所示。

2λ4λ无损耗线2222u+(a) 传输线网络 (b) 等效电路传输线网络及其等效电路当反射波抵达始端时,对始端来说又成了入射波。

如果始端电源内阻s R 与波阻抗不相等,则在始端也会产生反射波,它为传输线的第二次入射波。

第二次入射波再次向终端推进,到达终端后又一次产生反射,这样重复下去,就形成了多次反射。

(2)波的折射入射波行进到波阻抗不同的传输线连接处时,不仅会产生反射波,而且将有电压和电流行波进入到连接处以后的传输线。

这种进入另一条传输线的波称为折射波或透射波。

折射波与入射波之比称为折射系数。

电压折射系数和电流折射系数分别为221212c u c c z u u z z ρ++==+, 121212c i c c z ii z z ρ++==+电压和电流的折射波可用右图所示的等效电路计算。

波的折射有可能引起过电压现象,因此,在设计电器设备的绝缘水平时,必须考虑,以免遭受损坏。

四、 重点、难点和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行波及反射输入阻抗(等效概念)的应用无损耗线及其应用 2.难点和疑点行波的概念无损耗传输线输入阻抗公式的灵活应用无损耗传输线的波过程 3. 考点行波及反射无损耗传输线及其应用 传输线的匹配五、 学时安排内容学 时 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1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1z 2c z 12u+计算折射波的等效电路行波和波的反射 1 无损耗线及其线上的驻波2 波过程1六、 随堂例题与练习【例15-1】图15-1(a)所示均匀传输线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源两边的两段传输线完全相同,线长为l 、特性阻抗为c Z 、传播常数为γ。

试求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

UCZ CZ(a ) (b )图 15-1 【例15-1】图【解】设线上电压的参考方向为上正下负,电流的参考方向为x 的正方向。

当0x l ≤≤时,线上只有反向行波,故()x Ux Ae γ= ,()x cA I x e Z γ=− 当2l x l ≤≤时,线上只有正向行波,故()x Ux Be γ−= ,()x cB I x e Z γ−= 从电流源两端分别向两边二端网络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均为c Z ,所以,x l =处的等效电路如图15-1(b)所示。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2c s U l Z I =则12l c s A Z I e γ−=,12l c s B Z I e γ= ,因此 ()1()2x l c s U x Z I e γ−= ,()1()2x l sI x I e γ−=− ()0x l ≤≤ ()1()2l x c s U x Z I e γ−= ,()1()2l x sI x I e γ−= ()2l x l ≤≤ 注:本题为涉及均匀传输线的行波、输入阻抗、阻抗匹配和边界条件的综合概念性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