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第二节 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功能学说

1.

脑的四次革命 :1)左脑革命 2)计算机(电脑)革命

3)右脑革命,右脑开发 4)全脑革命,

全脑开发,全脑教育 第三节 心理和内分泌系统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1.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2. 对催眠的解释存在的两种观点:

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第二节 注意概述

3. 注意的基本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

4. 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是紧密联系的,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 心。因此,对

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然而注意又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意 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的指向性决定了什么成 为意识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注意比意识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但在人们将注意集中于特 定事物或活动时,通常也包含无意识的过程。人们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所要注意的活动或对象,但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选择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是一个无意识过程。

5. 边缘叶的海马和尾状核是有机体实现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器官,即像“过滤器”那样,抑制无关的 习惯化的刺激

的信号进入大脑, 个行为选择的破坏。

6.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7. 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理论

8. 特征整合理论:在空间知觉中,是

由注意将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的。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 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 特征进行自觉地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各个特征,整合为客体, 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第三节 注意的种类和规律

1. 无需注意:无需注意, (消极注意,情绪注意,不随意注意)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 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 不是依靠意志努力, 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 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2.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 (积极注意,意识注意,随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

意。

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

1.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的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

水平 而对新的有意义的刺激做出反应,而这些组织的失调,将引起整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2)资源限制理论 3)特征整合理论

第四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概述

1. 感觉的神经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 个神经结构。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三部分组 成。

2.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对这一最小差异 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差别阈限越少,即刚刚能 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德国生理学家(Weber,1834)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 体并判断哪个重些。 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 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 增量与原刺激的比值。比方说如果手上原 有的重量是 1 00克那么至少必须增加 2克人们才能感觉到两个重量即 100克与 1 02克的差别如果原有 的重量是 2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 4克如果原重量为 3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应该是 6克。可见 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

K=A 1/1

其中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A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 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 (Weber ' Saw )。对不同感觉来说K 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 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第二节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380纳米到 760纳米的光波, 叫做可见光。 超出可见光谱两端的电磁波, 人眼是感觉不到的。

2. 色觉理论: 1)三色理论(杨 -赫姆霍尔兹) 2)拮抗色理论(赫林) 3)阶段学说

3. 行波学说:行波学说认为,声波振动传到卵圆窗后,使前庭阶外淋巴液和蜗管淋巴液发生振动; 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然后再以所谓行波的方式,沿着基底膜 向耳蜗的顶部传播;基底膜上的振动,自蜗底产生后,在行进过程中振动幅度逐渐增大,到基底 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在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不在往前传播。声波频率不同, 行波传播距离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 的部位越靠近耳蜗底部。反之,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 耳蜗顶部,所以,当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声波的听力;当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影响 低频声波的听力。

第五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1. 知觉包含互相联系的三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 么;分辨是指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和当前信息,确定当前事物是什么,给它命名,并且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2. 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 一个是确认系统, 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 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另一个是位置系统,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由枕叶到顶叶的通 路组成。

3. 认知心理学关于模式识别的理论主要有: 1)模型匹配说 2)原型匹配说 3)特征分析说 [1]

感觉适应规律: 视觉的适应可以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 使分析器对弱光的感受

器不断提高。 明适应: 激,使视分析器对强光刺激的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缘故。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

第三节 感觉的类别 1. 1) 2)

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 由于弱光的持续刺激, 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 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