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 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原理和方法。

4. 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与恢复。

5.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维持原理和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与恢复,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意义。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稳态的含义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与恢复,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道德观念。

4. 实践法: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稳态含义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原理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参与度,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景观图片、生态系统示意图等。

2. 视频素材:生态系统稳态破坏与恢复的实例视频。

3. 纸质教材: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的教材。

高中生物 第4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三)名师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4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三)名师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信息 的信息
及行为
蹈、鸟类的求偶行为
4.信息传递有哪些特点? 答案:(1)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 和不同种生物间。信息传递还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些具有特异性,如昆虫的某一性外激 素只对特定昆虫起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信息传递都具有特异性,如某 些昆虫的趋光性就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直接作用的是( )。 A.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关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增加生态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结合下列表格完成生态系统中不同信息传递的对比。
类别
信息 化学 信息 行为 信息
含义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 湿度、磁等,通过
传递的信息
传递形式 物理过程
实例
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 颜六色的花
以代谢产物等 的信息
传递
信息素
昆虫的 用
、狗利 记路
以生物的 信息
传递的
鸟类等的报警行为、昆
植物或动物的异常 虫的
。如雌蚕蛾释放性
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
(3)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⑥ 行为传递的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包括舞蹈、⑧
雌雄求偶时双双起舞。
或⑦

等。如丹顶鹤
2.作用: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

,强化生态系统的⑩
,发挥
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生物的捕猎、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进
行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 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2-4课《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2-4课《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2-4课《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根据所学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3、能力方面
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工程学原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侧重于记忆层面,理解不到位,其中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大部分学生不理解,需要老师重点讲解。

图片,举例对教学很有帮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教学过程
新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专题题图:
[问题]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
[学生]多媒体呈现城市到农村转移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的学习。

[阅读]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点拨](1)涉及的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态因子【积极思考】“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两极,骆驼、仙人掌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里等等。

但是无论生物生活在何种环境中,都要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思考一下:影响麦田中的小麦生存的因素有哪些呢?1.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生态因子?光非生物因素温度水生态因素() ------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和群体2.非生物因素I.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

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

强调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1)有些植物在强光下长得好(如:松、杉、柳、槐、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好(如:药用植物三七、人参)。

(2)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

(3)光对动物的影响: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生长发育、体色等。

在长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动物:貂、鼬。

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动物:鹿、山羊。

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对紫外线很敏感,因此,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

II.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1)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

温暖地带:阔叶林较多。

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香蕉、凤梨(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种植。

从赤道到两极植物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

(2)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小麦的种子只有在3~43度范围内才能萌发。

蛙、蛇的冬眠(3)温度影响生物的形态:北极狐和沙漠狐,东北虎和华南虎的体态比较III. 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影响生物的分布: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而干旱的沙漠动植物种类稀少。

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等;3.生物因素中,既有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不同种生物之间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共5套4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共5套47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微专题突破4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学案苏教版必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苏教版必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苏教版必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案苏教版必修3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学案苏教版必修3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核心精要]一、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而导致的其他物种数量的变化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

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定下降,会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

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1)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学设计姓名:王竹学校:渭南市杜桥中学邮编:714000【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中的第四小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设计理念】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原理等方面内容。

它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这节课以前面所学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为第五章《人类与环境》做好重要铺垫,与第五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的意义:学习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使学生珍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地球,做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一方面,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有的生态系统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也能维持原貌,而有的生态系统一旦受到干扰或者人们不加以呵护就会受到破坏,只是对其原因不能从理论上给以正确解释。

另一方面,学生也知道生物的不同营养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某种生物增多,必然导致其天地捕食者增多,而捕食者增多,又会导致被捕者减少等等。

这些日常积累的感性知识为理解本节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渗透了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相关知识,为学好这节课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3、非认知因素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解释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

1.2、举例说明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

1.3、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学案2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学案2 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环境的稳态(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②、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③、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对于外界环境的干扰,通过其自身具有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等能力。

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中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需要有足够的持续稳定的能量(太阳光能)输入、具有一定营养关系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各生物成分之间还应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比例等条件,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结果。

从功能上看,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时,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结构上看,其成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其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相对性。

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四、知识梳理概念生态系统的稳态保持稳态的原因和条件特征稳态的相对性1、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1)从发展阶段看:稳态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结果。

(2)从结构上看:其成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其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稳定,生物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

(3)从功能上看: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动态平衡。

(4)从形成的内因看:生态系统稳态的存在和维持的关键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稳态的维持 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稳态的维持 学案

课题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稳态的维持【学习目标】1.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难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

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

比如,毒蜂身上的斑斓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吓的意思。

还有的如:植物开花、动物繁殖、蜘蛛捕食、动物冬眠、飞蛾扑火等。

2.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

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

例如:蚂蚁分泌出的尾迹素可以告诉其它的蚂蚁一些信息;蜜蜂可以释放出示踪信息素召唤同伴攻击敌人。

3.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的信息。

包括舞蹈、运动等。

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例如蜜蜂发现蜜源时,就用舞蹈动作来表示,以“告诉”其他蜜蜂花源的方向、距离;孔雀开屏等。

4.营养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的信息。

包括食物的数量等。

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就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

例如: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例4.下面各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哺乳动物的体温 B.鸟类鸣叫 C.红外线 D.萤火虫发光 E.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F.电磁波 G.昆虫发出的声音 H.昆虫的性信息素 I.植物开花 J.蓟的刺 K.紫外线 L.蜜蜂跳舞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5.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与温度有关;繁殖季节,雄性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教案3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教案3 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环境的稳态一、教学目的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5.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6.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7.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9.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复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回答: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复习:如果我们写一个一般的食物链,就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这么写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是后一营养级以前一营养级为食的现象,后一营养级从前一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就从前一营养级流动到后一营养级。

我们现在就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提问:那么,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一段,并思考这些问题。

(在同学们阅读后,分别请几位同学总结这几个问题。

)讲述: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

但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怎样输入?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它沿着食物链流动。

提问: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或者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什么方向?讲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学案3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学案3 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环境的稳态(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理解能量金字塔4、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二、知识结构: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2、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能量的输入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

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以_____ 形式散失了,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碳循环氮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8.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植物的、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等,这就是化学信息。

9.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

10.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

信息还能够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关注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二、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中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教学难点(1)生态系中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教学疑点(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应用)。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枝、败叶一样,也被微生物所利用,并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其中的能量放散到环境中去(如下图)。

地球表面约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含磷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为磷酸盐,其中一部分又被植物再吸收,另一些则转化为不能被植物利用的化合物。

同时,陆地的一部分磷由径流进入湖泊和海洋。

在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磷酸盐能够迅速地被浮游植物所吸收,而后又转移到浮游动物和其他动物体内,浮游动物每天排出的磷与其生物量所含有的磷相等,所以使磷循环得以继续进行。

浮游动物所排出的磷又有一部分是无机磷酸盐,可以为植物所利用,水体中其他的有机磷酸盐可被细菌利用,细菌又被其他的一些小动物所食用。

一部分磷沉积在海洋中,沉积的磷随着海水的上涌被带到光拓展阅读一、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宇塔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提及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质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或食物网朝前流动时,各营养级的生物均因呼吸消耗及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等原因,而造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有效传递率仅为上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10%~20%,因而,当将各营养级的能量按数值表示出来时,应呈现营养级别越低,能量值越大,营养级别越高者,所得到的能量必定越少,若把第一营养级能量用体积表示放于底座上,则随营养级别升高,能量体积恰好构成金字塔形,称之为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是绝不会倒置的。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知道稳态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3.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与特征2.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特征及维持机制。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尤其是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特征及维持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态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的认识水平。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

2. 案例资料: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的案例。

3. 教学视频: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动画或视频。

4. 教学课件:涵盖本次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与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

3. 第三课时: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目标导读]1•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了解两种稳定性的含义和关系。

2•探究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

3•认识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重难点击] 两种稳定性的含义和关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

知识,储备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 _________________ 费者、分解者,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种类。

2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其中单向流动的是能量流动,循 环流动的是物质循环,双向传递的是信息传递。

3 .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自动控制系统(如图)。

自动控制系统由接收、控制、受控和监测等装置构成闭合回路。

输出信息被监测装置检测后,发出反馈信息输送回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反馈信息和输入信息进行比较, 并调整自身的活动状态, 从而使受控装置的功能状态得到 精确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如果反馈信息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称为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息使输出减弱,称为负反馈。

徽发信与---- J 接收毂捏输人悄总[曲酬卜—'押制伯H4.面对各种干扰,群落都有自我维持能力,这种自我维持也称群落稳定性,包括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复原能力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群落能够抵抗住干扰,那么就不会发生演替。

如果一个群落具有复原能力,那么在受到干扰后,它就会借助于演替过程恢复稳定的平衡。

课堂导入2013年7月19日安徽巢湖东半湖蓝细菌爆发,双桥河入湖口、巢湖湿地及孙村、温村一 带湖岸沿线蓝细菌聚集, 水体发出阵阵腥臭, 部分水域蓝细菌粘稠,几成冻湖。

如何让巢湖 恢复它的结构和功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解决巢湖污染的方法。

监测熾宜动的感射蟲故追本碉遽 推陈方可知新传人信克生理敕应传出信息学习'探究区基础自学落实畫点互动探究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开放的生态系统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来保持稳定,这种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关。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一水乡,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别有风致。

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

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

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

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1) 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像这样生态系统能在受到干扰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而抵抗变化、保持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2) 像苏州水乡的河水那样,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和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3) 众多染坊废水流入虎丘外围的河流,远远超出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4) 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的河流恢复原状,这种生态系统受破坏后,上身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⑸上述的两种稳定性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会不会表现出相同的强度?答案一般不会。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往往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 制作并观察生态瓶①制作小生态瓶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四个学习小组设计的四个生态瓶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发现甲生态系统存在时间最长,请分析:a. 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下降一原因是在缺乏_________ 作用,不能生长。

b. 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少。

c. 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原因是消费者多,消耗较多的氧气。

d •因此,要延长生态瓶的存活时间,需注意: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的比例。

e. 一段时间后,甲瓶中的生物也会死亡,生态系统崩溃,原因是生物多木_________ 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

(2) 根据实验结论,分析生物多样性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牛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彳低,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_小贴士 辨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 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 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3) x 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 TS 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归纳提炼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1. 判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的正误:(1)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咼(生态系饶的功能(2)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3)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一定提高()(4)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5) —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⑴X ⑵V ⑶X ⑷V ⑸V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稳定性就越低。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探究点二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稳态机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稳定性是通过系统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阅读教材P106,试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其反馈调控的机理。

1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2 •负反馈兔囊物减少兔世物增生兔取伐增加⑴图中当兔数量下降时,狼因为食物减少数量也下降,狼减少后,对兔的捕食减少,兔的数量增加。

像这样,一系列变化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称为负反馈。

(2) 负反馈的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或稳态。

(3) 该种调节方式只在生态系统中存在吗?答案不是,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均有体现。

3 •正反馈(1) 图中,鱼类死亡的结果,使更多的鱼类死亡,像这样,一系列变化的结果,使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产生的变化加速,称为正反馈。

(2) 正反馈的作用结果:使牛态系统远离稳态和原有的平衡,最终走向崩溃。

(3) 正反馈调节一定向坏的方面发展吗?答案不是,它还会使好的方面更好。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狼伐物减少狼食物塔峯态统槪4•反馈调控是否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有没有反馈调控?试举例说明。

答案反馈调控不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有反馈调控。

如一场火灾后,森林的树木密度降低,但由于阳光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归纳提炼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活学活用2. 判断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的正误:(1)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2)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3)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 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不属于负反馈调节()(5) 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⑴X (2) V (3) V ⑷X (5) V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的。

探究点三生物圈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把地球比做一个苹果,生物圈就相当于苹果表面一层薄薄的苹果皮”。

阅读教材P106〜108,完成对生物圈有关知识的探索。

1.生物圈的概念(1)概念: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话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可以理解为:凡是有生物生活的地方,都可以被包含在生物圈的“疆域”之内。

⑵范围:一般来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____________①大气圈: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气体是N2、O2和CO2。

生命主要集中在最下层,也就是与岩石圈和水圈的交界处。

②岩石圈上层: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主要包括陆地的表面和土壤上层几十厘米的范围,少数植物的根系能够深入到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

岩石圈中最深的生命极限可以达到2 500〜3 000 m,在那里的石油中有细菌生存。

③水圈:在整个水圈中都有生命存在。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最主要的生物都集中在海平面以下150 m的范围内,即便在没有光线的海底,也有鱼类生存,甚至在10 000 m以下的海底,仍有海葵、海参和甲壳类等动物存在。

2. 生物圈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整个生物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1) 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人类无限制地开采各种自然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各种有毒有害_____________ 物质,严重地影响了各种生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环境,使整个生态系统向着越来越不利于人类和各种其他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严重威胁着整个生物圈。

(2) 人类对生物圈的保护:我国是“人与生物圈”(MAB)的理事国,在研究和保护生物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其中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加入了世界 _____________ 生物圈保护区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