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导学案及答案
《使至塞上-王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使至塞上-王维》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王维这位唐代著名诗人的生平宁代表作品;2. 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3. 提升同砚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4. 启发同砚对于自然、人生和归隐哲学的沉思。
二、导学内容1. 介绍王维及其代表作品;2. 分析《使至塞上》的内容和意境;3. 谈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形式,引出同砚对于王维这位唐代诗人的印象和了解;2. 进修王维的生平宁代表作品,特殊是《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3. 阅读《使至塞上》全文,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4.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王维借助自然描写表达人生哲理的方式;5. 谈论诗中所体现的归隐主题,引导同砚沉思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归隐的看法;6. 总结本节课进修内容,梳理王维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对《使至塞上》中王维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2. 查阅资料,了解王维其他著名作品,简要介绍并选择一首进行解读;3. 沉思王维的诗歌风格与摩登文学的联系与启发。
五、延伸阅读1. 王维的其他代表作品,如《鹿柴》、《相思》等;2. 唐代文学的进步和特点,以及王维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3. 其他关于王维的探究文献和评论,深度了解其诗歌创作和思想内涵。
【导学案】以上是《使至塞上/王维》的导学案内容,通过对王维这位唐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哲理,进一步拓展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沉思。
期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及其背景;2. 理解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升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王维(约701-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号青莲居士。
《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使至塞上》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分别从审题、人物、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篇。
一、审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首诗的题目——《使至塞上》。
诗人使用了“使”字,说明此文是写官员差遣边疆上的事情。
而“塞上”则是指边疆地区,且在此文中更倾向于指“边疆雄壮壮丽”,反映“边疆民族特有志向和崇高理想”的意义。
二、人物本文描述的人物主要有两个:1、侍中:侍中在唐代是一种重要的官吏职位,主管皇帝内廷事务。
2、西凉节度使:节度使是唐代为了防范边疆战事而设置的一个军事行政机构,其管辖区域称为“节度区”。
这两个人物在诗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侍中是皇帝的侍从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代表皇帝巡视边疆,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醒身边的随从要警醒,密切关注四周的情况。
而西凉节度使则是塞上的边疆明镜,他经常进行边防巡视,保障了这个地方的安全和稳定。
三、意境本诗的意境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边疆多事的环境。
这里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描述,表现了环境的险峻和残酷。
第二部分表现了侍中心系身旁的随从,反映了古代辅臣的忠诚和不离不弃的品质。
第三部分则是对西凉节度使的描绘。
他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军事领袖,用自己的行动与篇章为边疆抵御外敌。
四、艺术特色《使至塞上》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战争氛围浓郁。
诗的环境主要呈现出一种紧张、战争气氛浓厚的境界,让读者震撼于雄浑的景象之中。
2、风景描写精妙。
王维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高峰山川之境为依托,配合“沙漠、边疆、黄河”等自然景色颇为绚烂的描写,塑造出了一幅惊险刺激之美。
3、人物绘画入微。
诗中对于人物的描述、心理的体现都非常的精妙。
诗人通过写自己左右的各级官员和官兵主动天真的态度,表现了古代辅臣的忠诚和不离不弃的品质。
《使至塞上-王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使至塞上-王维》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2.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含义;3.分析《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和意境;4.感受《使至塞上》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导学内容:1.王维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王维(701年-761年),唐代闻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中仙子”。
他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脱俗,情感深沉,被誉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多以山水为题材,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王维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奇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2.《使至塞上》的背景和含义:《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位使者在塞外送别的情景。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悲伤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王维奇特的审美情趣和抒情风格。
3.《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和意境:《使至塞上》以塞外为背景,描绘了辽阔的戈壁滩和苍茫的天空,展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心里的揣摩,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悲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情的感慨,展现了王维奇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4.《使至塞上》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使至塞上》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悲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遥,通过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导学方法:1.阅读理解:学生起首阅读《使至塞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2.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使至塞上》的感悟和理解,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3.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诗歌赏析:学生可以欣赏其他闻名的王维诗歌,比较《使至塞上》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深入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
使至塞上(编号38)导学案
八上语文《使至塞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使至塞上》,了解边塞诗及其特点;2.培养结合意象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归纳综合的能力;3.感悟边塞诗的思想内涵,感受边塞诗的魅力。
【预习导航】:1、题目解说“使之塞上”,“使”是“出使”,“至”是“到”,文题即“奉命出使关塞”之意。
2、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也称“王右丞”,唐代诗人。
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吃斋奉佛,故后世称其为“诗佛”。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历史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为判官。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便作于赴边途中。
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的情形。
4、朗读节奏使之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释诗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小结】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朴的交融统一。
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见一斑。
《红楼梦》第四十八因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面三刀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评诗的话,可以帮我们认识王维这首诗的高妙的艺术境界。
【主题归纳】这首边塞诗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王维《使至塞上》导学案(含答案)
古诗三首——《使至塞上》参考答案
赏析:
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辽阔”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示例: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4.示例: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5.示例: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6.示例:“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检测题答案:
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示例:“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显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使至塞上》导学案5
《使至塞上》导学案5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2.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学习过程:预习案【认识作者】王维字(),()代()派诗人的代表作家,因为晚年信奉佛教,称为(),官至尚书右丞,又称为(),本文选自《》【写作背景】《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守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安抚、察访军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作于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
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时候,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
使至塞上,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边塞。
【字词过关】1、字音:蓬()候骑()燕然()2、解释下列字词:单车()问边()属国()征蓬()胡天()长河()逢()候骑()3、根据以上对字词的理解,请完整的说出本诗的诗意。
探究案一、读诗1、听范读,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朗读展示。
二、悟诗(小组合作——独学+对学+群学)这首诗各联分别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各自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结合写作背景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②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③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④尾联叙述了什么事?诗人对这些“在燕然”的将士们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三、绘诗苏轼谓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为王诗中的千古名句。
请选择你所擅长的方式,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描绘出这幅绝美的画面(①语言生动描写不少于60字②绘画)四、总结主旨:《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五单元《使至塞上》word导学案
七下《使至塞上》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背默这首诗。
2、鉴赏诗词佳句,总结方法规律。
3、体会诗人的情感。
复习过程:背默闯关我能行温馨提示: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默这首诗注意读写结合,一字不错。
赏析诗词我在行写作手法: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炼字: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秒在何处。
表达情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典故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燕然”,暗用了一个典故,是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把握主旨我最棒温馨提示:要结合时代背景,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直击中考我能赢温馨提示:认真做,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看谁的字最漂亮!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5、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秒在何处。
附:按要求填空崔灏《黄鹤楼》1、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思乡情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导学案_《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导学案_《使至塞上》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
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
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
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5、全诗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三字展开。
“----——————”一句点明了时节,但更是对人想思情状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
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__________,“泪始干”隐喻____________-。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6.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__________________.7.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五、教师小结:《无题》是一首抒写无限相思的爱情诗,全诗由一个“别”字统领,抒写了无比真挚的相识别离之情。
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
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
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
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
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使至塞上》导学案答案阅读赏析:1五言律诗、边塞诗;2. 出使、飘飞的蓬草。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单”字写出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单与无奈。
暗示作者此次出塞是受到朝廷的排挤。
《使至塞上》导学案
初二语文组30《诗四首》之《使之塞上》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歌,并能准确地默写这首诗歌;2.初步掌握古诗词五步学习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1.诵读并默写诗歌;2.这首诗歌蕴含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3.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三、学法指导1.古诗词五步学习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赏名句;2.朗读法:在古诗词学习中,朗读要贯穿始终。
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并理解诗人情感。
四、知识链接:王维(701—761),字摩.[ ]诘.[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他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 ]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五、学习过程1.[A级必做]自由诵读诗歌,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 ]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 ]护在燕.[ ]然。
2.[A级必做]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意义给诗歌用//划分朗读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B级]请以诗人的口吻,说说这次出使边塞的所见所闻所感。
答: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路途遥远,我经过了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我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我看见在辽阔的沙漠之中,烽烟直上,在长长的黄河之上,圆圆的落日缓缓西沉。
《使至塞上》导学案 (附答案)2022年部编版语文
使至塞上导学案1【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预习提示】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
3诗中表现诗人行程遥远、艰难的诗句是:□□□□□,□□□□□。
4诗中流传后世经久不衰的诗句是:□□□□□,□□□□□。
5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抒发作者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6诗中被清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塞外壮美景观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和出处:8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并运用比喻的句子:□□□□□,□□□□□。
9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句子:□□□□□,□□□□□。
10被后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
11勾画出西北高原的特色,并暗显沙漠气候特征的句子:□□□□□,□□□□□。
12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13《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香菱细细品味,与黛玉品评的句子:□□□□□,□□□□□。
14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的句子:□□□□□,□□□□□。
15写诗人奉命出使,征途遥远的句子:□□□□□,□□□□□。
16虚写我军胜利情况的句子:□□□□□,□□□□□。
17运用典故,写诗人途中听闻我军胜利、将军督战燕然前线的消息,暗含喜悦之情的句子:□□□□□,□□□□□。
1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致。
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5篇)
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一首诗歌——《使至塞上》,希望在这堂课上,大家能学的轻松,学的投入,收获多多,喜悦多多。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吧:1,理解内容。
2,赏析语言。
3,体会情感。
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开始这节课的诗歌之旅。
二、合作交流,解读诗歌(38分钟)(一)诗中事高尔基有自传体三部曲,巴金有激流三部曲,我们也不妨来一个“朗读三部曲”.希望大家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步: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咱们不妨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谁先来呢?让我看看鼎新中学八年级四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吧!正音。
塞、候骑、燕然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吧。
第二步:结合注释,再读诗歌,读出内容。
请大家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仔细朗读每一个课下注释。
因为在注释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和奥秘。
读完之后,再谈一谈:诗歌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完后谈诗歌内容。
(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教师需要点拨引导:是什么人出使边塞?怎么去的?他去边塞做什么?他有没有到达目的地?)读诗品诗,除了朗读之外,离不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更离不了思考和疑问。
我们在本节课中需要把诗中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才更有韵味,也更有意义。
比如说:你觉得在哪一联中会有人物对话的场景呢?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不妨先想象一下,再做回答。
教师示范:落日西沉,暮色苍茫。
远远传来马蹄声。
越来越近,只听的哒哒哒哒哒哒。
侍从遥遥一望,不禁惊喜的策马上前,向车里禀告道:大人,前面好像来了一个士兵!王维精神一振,立刻挺直身子,掀起车帘,定睛一看:那人已来至眼前。
只见他翻身下马,向前恭敬行礼道:车里可是御史大人?小人真是有幸,不想在此遇见御史大人!王维见他一身士兵打扮,倍感亲切,欣喜道:正是本官。
你是何人?都护大人和众位将军现在何处?那士兵道:小人是将军手下的侦察兵,都护大人和各位将军尚在前线。
使至塞上导学案
使至塞上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译文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能够深入理解王维所描绘的边塞风光,感受其雄浑壮丽的意境,提升对诗歌美学的鉴赏能力。
我们要能够掌握诗中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体会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深沉思考,从而增强对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还应学会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感悟诗人面对艰苦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豁达,培养自己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使至塞上》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更是一部富有深刻内涵的人生教科书,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边塞的______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
2.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______(情感/行为)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3. 诗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二、选择题1. 下列对《使至塞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颔联写景,虚实相生,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雄浑壮阔的感情基调。
B. 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C.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D.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所见的风光,流露出诗人对都城的眷恋,以及归途中的喜悦心情。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画面是()A. 辽阔的沙漠上升起一缕孤独的烟雾,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
B. 沙漠上孤独的烟雾升得很直,黄河上落日很圆。
C.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孤烟在空旷的沙漠上显得格外醒目,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
D. 大漠广阔,孤烟直上云霄,长长的黄河上落日如血。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使至塞上导学案
《使至塞上》导学案答案
三、当堂检测(5分钟)
1、诗中被称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单”“孤”“征蓬”等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
激愤,抑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大漠孤烟,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
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
在升腾,“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长河落日,诗人大约是
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
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
然景象的描绘中。
使至塞上复习 导学案
使至塞上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1、积累优美诗句,达到会背诵,会默写;2、体会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3、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能多角度赏析诗歌一、理解性默写:(34分)1、大漠孤烟直,。
2、征蓬出汉塞,。
3、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
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皆属上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4、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以“蓬”“雁”自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5、春蚕到死丝方尽,。
”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7、说起老师的奉献精神,我们就会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8、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
9、杜牧《泊秦淮》中“,。
”两句表达出对沉溺于歌舞的统治者的批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刺当时的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安危,依然醉生梦死的诗句是“,。
”11、晏殊《泊秦淮》一词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
”12、晏殊在《泊秦淮》一词中慨叹时光流逝,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13、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14、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的词句“,,。
”对人事自然作哲理性思考,展示出乐观旷大的情怀。
15、明月几时有?。
,今夕是何年。
16、我欲乘风归去,,。
,。
二、诗歌赏析:(一)《使至塞上》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3、诗歌言事写景。
请写出作者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诗句。
这句诗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使至塞上导学案
《使至塞上》导学案执笔:陈霞审核:唐艺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教学目标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预习导学作者介绍:王维,字,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_______。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______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自主预习1、画出朗读节奏,并给加点字注音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翻译这首诗合作探究初读课文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析下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悟一悟: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回答问题:1、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方法指导: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而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2、说说颈联中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颈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说说它美在哪里?主旨点拨《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2022年部编版语文《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堂同步导学案
使至塞上【学习目标】1.流畅、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感受诗词的音韵美.2.抓画面感, 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3.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感受诗人前后变化, 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学习重难点】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感受诗人前后变化, 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课前预习助读资料王维, 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朝著名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 世称王右丞.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 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 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 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预习导学1.写出正确汉字和读音.征蓬.〔〕萧.关〔〕候骑.〔〕燕.然〔〕归yàn〔〕 dū〔〕护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3.诗句解释.〔1〕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2〕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4〕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课堂探究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说说首联的含义, 它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一联.4.“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 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假设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参考答案预习导学1. péng xiāo jì yān 雁都2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3.〔1〕乘车想去慰问边关, 路经的典属国已过居延.〔2〕飘飞的蓬草也走出汉塞, 北归的大雁正翱翔云天.〔3〕沙漠中烽烟直上, 无黄河上落日浑圆.〔4〕到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 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课堂探究1.“蓬草〞随风飞转, 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远行之人. 王维用“征蓬〞自喻, 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 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 自己过了居延, 就像“征蓬〞一样, 飞出了汉家的边塞. 这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3.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 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 既显得孤单, 又格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 刚直有力.4. 这是用典, 东汉的窦宪在燕然山取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6.散步【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通过比拟阅读提高审美情趣.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品味揣摩语句.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助读资料】莫怀戚, 作家. 1951年生于重庆,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系, 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主要作品: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 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本之中.【预习导学】一、根底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水波lín lín〔〕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2.解释以下词语的含意.①霎时:②两全:③各得其所:二、整体感知3.认真阅读课文, 答复下面的问题.A.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答复〕F.课文结局如何?G.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课堂探究】1.“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探究这句话的深层含义.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 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 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 那么作者是怎样以小见大, 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4.赏析下面几处写景的句子.〔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5.赏析以下传情的句子.〔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 身体不好, 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 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便去拿外套.〔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6.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请同学们踊跃答复.【课后作业】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按要求答题.骚扰①单位分了一套新房, 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 留下老母一人孤苦伶仃地呆在旧房里.②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 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 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 只好作罢, 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③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 生活充满了欢歌笑语, 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 也懒得再去走动.④一天, 我从外地出差回来, 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打来, 刚一接, 对方马上就挂断了, 感到十分奇怪. 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wú liáo , 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 骚扰别人, 你莫管它. 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 , 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 铃响了, 刚一声“喂〞, 对方顿了一下, 马上就挂断了, 弄得我灵感顿失, 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⑤一个星期天, 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 我备好钱正准备买酱油, 铃又响了, 顿了一下便挂断, 我十分恼火, 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装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 看到底是何人捣乱, 告他个骚扰罪. 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梯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于出门, 吃了一惊, 可一见那人步履pán shān , 便一声“站住〞, 断住来人去路. 再一看, 我惊呆了:啊, 是母亲!⑥母亲一见是我, 赶紧低下头, 说对不起, 不该打此骚扰你们, 让你下楼看我, 我更奇怪了, 我问母亲难道这些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 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 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 只好打个听听你们的声音, 心里就踏实多了. 又说偶尔几天家里没人接, 就担忧不过, 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 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 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 可你总嫌我, 只好闷在心里. 每个星期天, 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 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 心里真比蜜甜.⑦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母亲怔怔地看着我, 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 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 俩人哆嗦着, 一步步上楼, 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 仍不晓得分开.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空缺的两个词.〔1〕wú liáo:〔2〕pán shān:2.第①段中形成鲜明比照的两个词是:3.第③段中与第②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4.母亲常打“骚扰〞的原因是:5.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我〞和母亲各自怎样的心理活动?6.《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情的, 它们告诉了我们怎样共同的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参考答案【预习导学】1. qí霎拆其屈粼粼 bēi bèi nèn2.解释以下词语的含意.①霎时:极短时间.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宜的安排.3.A.散步的事情.D.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F.我背起了母亲, 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同散步.G.一家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课堂探究】1.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 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 上有老, 下有小, 既要赡养老人, 又要抚养孩子,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 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 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 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 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 说成“分歧〞,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说“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 小题大做, 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 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 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即:对家庭的热爱, 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3.通过散步, 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达美好的家庭生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 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 而“我〞已到中年, 母亲很尊重“我〞. 母子之间互相尊重, 相处和谐, 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母亲老了, 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 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 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 一家人互敬互爱, 非常和谐.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 “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大路平坦, 方便老人, 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小路崎岖, 孩子感兴趣. 母亲慈祥, 想让孙子快乐, 改变了主意, 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保护.4.〔1〕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 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 写得富有诗意, 使人读后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 表现出勃勃的生机, 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2〕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5.〔1〕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 母亲的老迈、顺从, 儿子的诚恳、孝敬, 情态毕现. “正因为如此〞一句, 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缺乏文化修养的人, 话是不会这样说的. 由此可以明白, 表现什么样的情态, 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2〕比得多妙! 从内容上说, 有回环的关系, 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 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6.生甲:以小见大, 小题大做, 小词大用. 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那么, 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 由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从行为到原那么, 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展现了作者的匠心.生乙:尺水兴波, 一波三折的写法.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 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 母亲却改变了主意. 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 内涵丰富, 音韵铿锵. 全文无生僻华美的词语, 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 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更有不少句子言微意远, 意在言外, 含义丰富. 句式的整齐与错杂, 语意的对称和反衬, 似乎都是信手拈来, 于平实中见灵气, 在浅易中见哲理.【课后作业】1.〔1〕无聊〔2〕蹒跚2.欢天喜地、孤苦伶仃.3.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 也懒得再去走动.4.关心〔思念〕儿子.5.手法:细节描写.“我〞:母亲, 儿子对不起你, 你抚育儿子这么多年, 这么关心儿子, 儿子却把你抛弃了.母亲:儿啊, 你终于明白了, 妈想你们啊! 妈这辈子不想别的, 只要你们过得幸福快乐, 妈就知足了.6.提示:扣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都会老的, 我们应该用真挚的爱孝敬老人〞答复即可.。
比较阅读《使至塞上》导学案
比较阅读《使至塞上》导学案比较阅读:《使至塞上》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通过反复读诗,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3、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4、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李丽萍审稿周宏岩日期11.22 编号027 年级八学科语文审核领导教师寄语:【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课题使至塞上总课
时
2
本节课
时
1 课型新授模块引领
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积累重点词语。
2.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当堂成诵。
学有余力的同学试着背诵默写。
学习过程【教材研习·循序渐进·目标达成】
自主研习13 分钟要求:静安静、肃静、内心平静专专注、专心、心无旁骛
思思考、思索、拓宽思维主自觉、主动、克服依赖限时独立完成
板块一:了解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
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
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
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
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
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
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
孤寂之情。
板块二:初读感知
一读:默读课文,读准、读畅,读出节奏。
二读: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疏通文意并标记疑难之处
板块三:赏析文本
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
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②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我的随堂笔记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
者,(朝代)学
家。
2.我能读准字音
蓬.燕.然都.护
3.我会解释词语
属国:居延:
征蓬:候骑:
燕然:都护:
4.我能翻译课文
我的赏析:
达成目标:积累重要的词语意思,能梳理文章大意,力争课上会背诵。
合
作
交
流
10
分
钟
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星级评价;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小组:
1.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内容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互助成果。
展示前的准备。
3.抽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4.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
达成目标:对子及时纠错、修改,大组交流要快速并做好预展准备。
展
示
提
升
13
分
钟
展示单元一:我们来读一读(预时:5分钟)
建议:
①展示者以多种形式进行诵读展示。
小提示:背诵展示的有加分哟!
②其他同学及时对展示者进行及时补充质疑和精彩点评。
(提示:诵读要“读音正确﹑断句
合理﹑抑扬顿挫”;展示要“声音洪亮﹑姿态端正﹑手势合理”。
)
展示单元二:我们来赏一赏
(建议:能准确流利赏析名句,最好备展
达成目标:能准确朗读课文,并力争会背诵;能独立赏析诗句。
达
标
检
测
3
分
钟
一、填空
1.这首五言诗写诗人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
己像一样随风而去出临,像一样进入。
2.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
是。
3.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
是。
4、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
是:。
5、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6、《使至塞上》中既是对守边将士的赞扬,又暗示作者的爱国情感的句子
是:,。
二、本文的中心思想?
达成目标:准确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感悟反思1分钟点亮本节课的自评之星吧:我的反思及收获:
一、请把《使至塞上》默写出来。
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二、填空
1.此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
1、作者,本文选自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文章
2、《归园田居》(其三)交代种豆的地点,锄草的原因的句子是,能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是,。
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5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写躬耕的艰辛,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
默写《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这首五言诗写诗人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
一样随风而去出临,像一样进入。
2.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
是。
3.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
是。
4、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
是:。
5、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6、《使至塞上》中既是对守边将士的赞扬,又暗示作者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奉命赴边慰问边塞守军蓬草汉塞归雁胡天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都护在燕然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
4、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5、B
6、D
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