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31b10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6.png)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篇1《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有三个必备的要素,即语言的真切,景物的真实,情感的真挚。
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
赏析本文也就必须从这“三真”入手,而在这“三真”中,对语言的真切的分析又当为揭示其他“二真”的必由门径。
一以真言写真景《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
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
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
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
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12322ecfc789eb172dc812.png)
朱自清《荷塘月色》英译版的赏析——对朱纯生译文的赏析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荷塘月色》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熟知其文笔优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宛如一幅逼真的山水名画。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储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道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读起来感觉一种非常怡然自得的心境,当时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朱自清先生一直认为,散文就应该是画,是“以文字作画”,而《荷塘月色》就是“用文字作画”的范本,甚至被称为“是梦娜丽莎微笑似”的美文,朱自清先生写的语言充满音乐美和绘画美,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要成功翻译这篇散文,译文必须要再现原文的艺术美感。
而朱纯深先生的译文则使原文内容和形式方面达到了“化境”,既保留了散文的形式,又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了细腻的感情,从而使译文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
钱钟书先生给这篇译文的评价是:没有因“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感觉读起来在读原汁原味的写景状物的英语散文”。
由此可知朱纯生先生译本的可读性和艺术美感。
译文的语言使用适当、得体。
词汇运用具有灵活性并能充分表达出原文的味。
在译文中的遣词造句力求传达原文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力图从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赏析片段,见微知著,从原文的部分段落及其译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字斟句酌,精心选词,使用了大量常见且富于袁现力的灵活度很高的小词,运用了各种翻译技巧、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再现了原文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原文的音关、形美和意美。
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篇章几个方面来分析译文的独到之处。
首先,文章一开头就点出了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者想借游览荷塘来排解自己苦闷的心情,于是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给整篇文章定下基调:幽僻,寂寞,阴森森,淡淡等这些词语都营造一种孤寂的气氛,而译文中peaceful and secluded,solitary,grayish veil ,很好传达了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符合整篇文章的基调。
从翻译标准视角浅析朱纯深《荷塘月色》的英译文
![从翻译标准视角浅析朱纯深《荷塘月色》的英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6699e0856a561252d36f4f.png)
顺 ” 林 语 堂在 《 翻译 》 , 论 中提 出 “ 实 、 顺 、 ” 说 法 , 译 忠 通 美 的 翻 家傅雷指 出“ 以效 果 而 论 , 翻译 应 当 像 临 画 一样 , 在 神 似 而 重 不 是 形 似 。 翻译 家 钱 钟 书 先 生 指 出 : 把 作 品从 一 国 文 字转 换 ” “ 成 另 一 国 文 字 , 不 能 因语 言 习 惯 的 差 异 而 露 出生 硬 的 痕 迹 , 既 又 能 完 全 保 存原 有 的 风 味 , 就 算 人 于 化 境 。 ” 论 翻译 家 主 那 无 张 什 么 翻 译 思想 ,其 目的 都是 为 了 达 到 源因 素 息 息相 关 , 这 个 意 义 上 , 在 翻译 已经 成 为 对 原 文 的摆 布 与重写 , 因此 , 能 只 提 倡 忠 实 。 不
13 译 标 准 小 结 .翻
翻 译是 文 化 交 流 的重 要 桥 梁 。 么 样 的 译 文 才算 标 准 , 什 中 西 方 翻 译 家 对 翻 译 标 准 的 探 索 从 未 停 止 过 。 严 复 在 维 新 变 法 时期提 出“ 事三难: 、 、 ” 译 信 达 雅 的说 法 ; 西 方 传 统 翻译 以 等 而 值、 等效 为标 准 , 尤 金奈 达 的翻 译 原 则 。 如 朱 自清 先 生 所 著 《 塘 月 色 》 为 现 代 经 典 散 文 之 一 , 荷 作 其 清 新 自然 的 语 言 风 格 及 以乐 景 写 哀 情 的 写 作 手 法 .展 现 了 这 篇 散 文 独 特 的魅 力 。国 内许 多 翻译 家 将 其 译 成 英 文 , 以期 更 多 外 国读 者 能 欣 赏 到 朱 先 生 的优 美 文 笔 。 众 多 英 译 文本 中 , 在 朱 纯 深 先 生 的译 文 脱 颖 而 出 。 朱 纯深先生的译文语 言准确 、 动 、 生 自然 , 传 达 原 文 信 在 息 方 面 , 到 好处 , 合 译 文 语 言 习 惯 , 有 “ 同语 言 习 惯 的 恰 符 没 不 差 异 而 露 出生 硬 牵 强 的 痕 迹 ” 钱 钟 书先 生 语 ) 他 的译 文 在 内 ( 。 容 、 式 和 风 格 等不 同 的层 次 上 将 翻译 标 准体 现 出来 了。 文 形 本 拟 从 翻译 标 准 的视 角 浅 析 朱先 生《 塘 月 色 》 荷 英译 文 。
浅析朱纯深译《荷塘月色》段落的美学意义
![浅析朱纯深译《荷塘月色》段落的美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429690b482fb4daa58d4b99.png)
浅析朱纯深译《荷塘月色》段落的美学意义作者:吴佳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12期摘要:《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选取朱纯深先生对该名篇的译文的前五段,并对此进行赏析,体会译文中的遣词造句中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同时,分析了译者是如何力图从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最后成功再现原文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的。
关键词:头韵通感意境美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2-0019-02《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它是一篇中国现代的经典散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学者、作家,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荷塘月色》文中所写的荷塘即在清华园。
当时正是大革命失败之时,白色恐怖笼罩大地。
于是大多数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处于苦闷彷徨中,作者也一样,一方面想投身革命,一方面却有太多的顾虑以及犹豫;所以最后他选择了逃避,而与此同时却又在矛盾中挣扎。
“于是只好艺术地进入其既有的思想轨道审美地‘跳过’生命的狭小‘圈子’。
(李明,2007)”《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正是面对黑暗现实时,他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借景抒情而写下的传世之作。
笔者手头的《荷塘月色》英译本是朱纯深先生的英译文本。
本文就前五段进行探讨。
原文开头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宗明义地点出即将开展的下文所包含的心里取向和精神意义”(朱纯深)。
此时作者心乱如麻,只好借助艺术来表达。
在将第一句翻译成英语时,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的(subject prominent)语言,我们就必须选择什么充当主语的问题,朱先生的第一句“I have felt quite upset recently”以“I”开始,目的是为了强调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
同样在该句中,对于“心里颇不宁静”的译法有很多选择,比如“restless” “uneasy”“quite in turmoil”“upset”“at sixes at sevens” 前两者的用法都显的过于表象化,不适合,第三个用法显得感情不外露,所以“upset”最为恰当;而接下来第二句“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Locus Pond, which I pass by everyday, must assume quite a different look in such moonlit night.”中,用“it occurred to me that…” 表示“想起……”似乎欠妥,此处也可有多种选择,“I think…”“It occurred to me that…”“It stroke to me that…”等几种用法表示同一种意思,但是后两者不接表示推测的词,如“must”, 而应该接表示事实的词,而不加表示推测的“must”,所以此处把“it occurred to me that…”和“must” 连用是不当的。
荷塘月色译文56句对比赏析
![荷塘月色译文56句对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64c4d5e87101f69e3195f1.png)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朱纯深: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 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翻译第一句时作者运用了一个倒装句,并以谓语动词run来连接前后,这种表达方式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而且十分地道,并且run 这个动词本身词意丰富,给人一种动感,语义朦胧却又不乏明朗之感,极具感染力。
后半部分中frequent一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Secluded:private and quiet, not used or disturbed by other people 这一词恰恰能够表达出原文中“幽僻”之意,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寂寥之情。
Solitary: a solitary person or thing is the only one you ca see in a place 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形单影只”,而在此译文中被拿来形容“路”的寂寞,有借物抒情之意,可以很好的衬托出原文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secluded和solitary这两个词语本真具有的拟声意义(如s,sh等)更能传达出原文中通过摹状词语(“蓊蓊郁郁”等)所表现出的阴沉静谧的情境。
此译本中也有不足之处:忽略了句中“曲折的”一词。
朱纯深先生在遣词造句上力求传达原文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力图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
他字斟句酌,精心选词,使用了大量常见而且富裕表现力的灵活度很高的小词,运用了许多翻译技巧、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尽力还原了文章清新自然的风格。
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信达切”。
杨宪益、戴乃迭:A cinder - path winds along by the side of the pool. It is off the beaten track and few 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 so at night it is still more quiet.wind along 这一短语确切描绘出了小煤屑路的形态即“曲折的”。
《荷塘月色》英译文对比赏析
![《荷塘月色》英译文对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f22f1bf12d2af90242e627.png)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译: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
杨译:Moonlight cascaded like water over the lotus leaves and flowers.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译:…look as if they had just been bathed in milk, or like a dream wrapped in a gauzy hood. 杨译:A light blue mist floating up from the pool made them seem washed in milk or caught in a gauzy dream.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 是它们的,我rs, I have nothing.
杨译:But this animation was theirs alone, I had no part in it.
参考文献
Thank you~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荷塘月色译本对比分析
题目:荷塘月色
朱纯深: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杨宪益夫妇:The Lotus Pool By Moonlight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48de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e.png)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f0ced726fff705cc170add.png)
语境角度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中处 处体现这种不宁静的心绪。 处体现这种不宁静的心绪。全文都带有一点淡淡的 忧愁,有些寂寞,有些朦胧。怨而不怒、 忧愁,有些寂寞,有些朦胧。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所有的感觉都只是淡淡的。 , 所有的感觉都只是淡淡的。 原文: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原文: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 幽僻的路 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 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 郁郁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 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修辞角度------理论 修辞角度------理论 -----“哪怕运用不同于原作的艺术手段也要让诗歌翻 译产后与原作同样的作用……相似的或接近相似 相似的或接近相似 译产后与原作同样的作用 的手段其效果往往未必相似。因此, 的手段其效果往往未必相似。因此,追求同样的 艺术效果比追求同样的艺术手段更为重 要……”(Vilem Mathesius)
2 . 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 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 子和花上。 子和花上。
措辞角度
原文: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原文: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朗照;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固不可少, 也别有风味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译文:Although it is a full moon, shining 译文: through a film of clouds, the light is not at its brightest; it is, however, just right for me – a profound sleep is indispensable, yet a snatched doze also has a savour of its own. ① film有a very thin layer of something that 有 appears on the surface of something else之意。 之意。 之意 描绘云朦胧的状态十分恰当 十分恰当。 用“a film of ” 描绘云朦胧的状态十分恰当。
《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对比赏析-最新文档(精品文档)
![《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对比赏析-最新文档(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60ccca176a20029bc642d05.png)
《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引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融情于景的散文,其翻译也应该遵循散文优雅流畅、形散神聚的特点。
而英文翻译的最高境界,一方面是选词的恰到好处,另一方面是文章意境的准确表达和风格的完美展现。
朱纯深先生是一位翻译大家,其译作无不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王椒升先生虽未在翻译领域有很多学习经验,但其出色的文字掌控能力使其具备了较高的翻译素质。
两位大家都曾翻译过《荷塘月色》,且各有千秋。
下面就对《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的几处译文略作对比赏析。
1.《荷塘月色》背景及其两个译本的总体风格 1.1《荷塘月色》背景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
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
怀着这种心情,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致刻画,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希望超脱现实而不得的复杂情感。
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颇值得翻译工作者认真揣摩作者的感情走向及文章遣词造句上的用意,真实再现原作的内容、特点及思想感情。
1.2两个英译本总体风格总观两个英译本可以看出,王椒升先生的译作接近于平铺直叙,根据原文的行进速度,一句一译。
遣词造句亦接近于直白化,虽然可以忠实地体现原文的内容,却忽略了文章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对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欠深入,不能完全反应原文作者的心境。
而朱纯深先生的译作则体现了很高的翻译艺术。
译文采用了大量诸如平行结构、迭声词、头韵等英译技巧,着力传达原文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旨在从总体效果上反映原文意境。
译文遣词造句不拘泥于原文顺序,语言既易于目标读者接受,又不失原作的内容表达。
尽管一些句子的翻译有脱离原文的倾向,但不失为一篇值得传颂的翻译佳作。
2.两个英译本的对比赏析本文根据原作内容、感情和基调三个方面,将原文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1-3段)侧重叙事,基调悲伤,文笔相对平淡。
中间部分(4-6段)重点描写荷塘景色,运用大量的修辞,将荷塘的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借景抒情。
(完整word版)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完整word版)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0fd27ff90f76c660371a63.png)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荷塘月色》,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兼学者朱自清的传世之作。
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所写的荷塘即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四·一二”政变及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同当时大多数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一样,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想投身革命,却有太多的顾虑和犹豫;他选择了逃避,却又在矛盾中挣扎。
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著名的《荷塘月色》,通过对夏夜荷塘景色的描绘,表明了自己对时局担忧和内心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超凡脱俗的向往。
文中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结构、清新自然的语言、天然去雕饰的风格、新奇贴切的联想、新奇别致的比喻及精心推敲的炼字,描绘了一幅有着梦幻般诗意的立体可观的荷塘月色图,营造了一个静谧阴沉的小天地。
如此佳作,如何英译才能表达其音美、形美和意美呢?诺曼·夏皮罗(Norman Shapiro)说过:“我认为,译文应力求透明,以致看起来不像译文。
好的翻译像一块玻璃。
只有玻璃上的一些小小的瑕疵———擦痕和气泡。
当然,理想的是最好什么也没有。
译文应该永远不会引起读者感到他们是在读译作。
”朱纯深先生的译文则在传达原文意境和情趣方面达到了“化境”,保持了原作的风姿,不失为这方面的一个好例子。
赏析片段,见微知著。
鉴于原文与译文篇幅较长,笔者拟从原文文本(source text)和译文文本(target text)中选出其中的部分段落试作对比,谈谈自己的看法。
原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141a2faaea998fcc220ed0.png)
图分类号: I 2 0 6
《 荷塘 月色》是初 中学 习并要求背诵 的文章 , 它是散文家
t h e ms e l v e s a l l t h e mo r e a t r a c t i v e l y .
篇译文风格始终与原文一一辉 映, 文笔清新、 自然、 流畅, 全文
原文共有七个句 子, 结构并不复杂 , 语调平和, 节奏舒缓。
原文“ 田 田的叶子” 、 “ 亭亭的舞女的裙” 、 “ 层层的 首尾相连,通篇透着质朴气息 。他从不 同层面再现了原文 的 在用字方面 ,
① 曲曲折折 的荷 塘上面 ,弥望 的是 田田的叶子。②叶子 翻 译 时难 以 回避 的重 点和 难 点 ,也 是真 正体 现 译 者 水 平 的 地 出水很高 , 像辛辛 的舞女的裙 。 ③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 方 。朱纯深 先生将第 一句 和第二句的翻 译合 二为一 ,使句子 缀着些 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 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 儿的; 正如一 连贯 自然、 联系更加紧密 , 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在第三旬 拉杜的明珠 , 又如增天里的星星 , 又如刚出浴 的美人 。④微风 中使用了两个 排 比旬 式( s o mei n …, o he t r s i n ……. o r …o r …) 物
的词汇, 如 S i l k e n i f e l d o f l e a v e s 明 显 的 突 出 了荷 叶在 月光 下
s k i r t s o f d a n c i n g g i r l s i n a l l f a c e , l i k e t h e s k i r t s o f d a n c i n g g i r l s i n a l l t h e i r g r a c e .  ̄He e r a n d 表现出的柔软光 滑及 繁茂的层次 ;
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
![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8837f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4.png)
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第一篇: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荷塘月色》重点段落赏析第四段描写先写了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一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
概括地说,这段描写中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并且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来写的。
具体到景物描写上,他又是怎样去描写的呢?我们来看!作者写荷叶是说它“像舞女的裙”,静中写动,写出了动态美,写荷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像“明珠”、“星星”则写出了花在月光下的光华;写荷香用“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激活了读者的美好想象;写荷波是“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即风吹花叶的颤动声;写荷韵是通过流水的“脉脉”含情来体现的,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在这里通过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展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淡雅。
当然,一切景物的描写总需要一些表达手段才能完成,具体说来,一段生动、优美的景物描写总要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来生成。
那么,同学们看看这段描写当中作者又用了哪些辞格呢?比喻、拟人、通感。
第五段着力描写月色。
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写,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不定的姿态。
虚实为用,写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
单写月光比较单调,因此有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复杂的图案,由是荷塘在其衬映下更显得风情绰约了。
但是,这里写月色却又处处不忘荷塘,那月光如流水般静静泻在花叶上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雾”,就是月色和荷塘里的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
朱自清《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22页PPT
![朱自清《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2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c615720b4e767f5acfcef5.png)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5f97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a.png)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刘知洪【摘要】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by Zhu Ziqing shows plain and graceful linguistic features with remarkably appropriate diction,in particular,the employment of many reduplications,alliterations and assonances.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vision of aesthetics in translation,attempts to explore how an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 achiev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s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origin by compar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ose words in two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4)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译文;美学【作者】刘知洪【作者单位】四川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6散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时所写。
文章的时代背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作者彷徨苦闷、矛盾挣扎。
文中所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之景便是藉以抒发他那复杂的心情。
《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
![《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f59000915f804d2b16c165.png)
《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赏析作者:卢文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9期摘要:朱纯深先生的《荷塘月色》译本是这篇名作诸多译本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译作之一,该译本巧妙得从整体上把握了原作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朱纯深先生译本的《荷塘月色》,从而展现译者对散文原作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以及散文文体美感的完美再现。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音韵美;意境美作者简介:卢文亭(1990-),女,皖滁州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9--01《荷塘月色》乃中国现代经典散文之一,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兼学者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在众多译本中,笔者尤其欣赏朱纯深先生的译本。
朱先生的译本成功再现了原作的音韵美和形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渠道还原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和意境。
原作中朱自清先生试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双声叠韵词、平行结构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使得散文读起来如在听着读者娓娓道来自己的所见所感,让人为之倾心。
朱纯深先生的译本几乎完美的再现了其中的艺术特色,采取了相应的翻译手法再现了原作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探讨朱纯深先生在这篇散文译文中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及处理方式。
1、叠音词的翻译例1、原文: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译文:in the room, my wife was patting the son, Run-er, sleepily humming a cradle song.译者为了实现“迷迷糊糊”这个词的完美翻译,将之翻译为“sleepily humming a cradle song”,“sleepily”这两个词中总共含有一个长元音和两个短元音,拉长了整个词的发音时间,真的如同一位母亲在哼着眠歌的感觉,使得它和原句中的词相得益彰,再现了原句的音韵美。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75ce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3.png)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原文与赏析。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
![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4b921d6edb6f1aff001f8d.png)
荷塘月色翻译比较赏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在彷徨苦闷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彷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一法。
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荷塘的美好以及荷叶的摇曳生姿,将荷花描写的惟妙惟肖,使读者读起来别有一番美感。
从翻译对比的文化角度来看,译文必须始终抓住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章基调。
两位译者都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在选词方面略尽不同,但都抓住了这个写作基调。
而且两位译者也都将荷花惟妙惟肖的姿态表现出来了。
总观两译本可见,波拉德的译文在处理翻译的字词句中似乎都是原封不动地按照原文的顺序,几乎可以一一对应;而朱纯深的译本完全做到了出于翻译的需要,大量变动句序、词序,以求达到译文的美感和统一。
散文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文字优美,思维缜密,刻画入微,隽永含蓄,深沉有味,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形散意不散。
文章对荷叶的描写采用由远及近,由上及下的方法,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荷叶描写的引人入胜,大量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荷叶的风姿描写的惟妙惟肖。
所以我们翻译的时候不仅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追求语言的优美,音韵的和谐。
波拉德的译本太刻意于追求前者,翻译过于机械化,使得译文不仅生硬牵强,而且完全让人体会不到朱自清的文学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精美散文,它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名篇,本文针对朱纯深先生《荷塘月色》英译本中的两段经典文字进行赏析,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把握,译文中有不少精彩的译笔,忠实的再现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让读者领略到了英译本的美感和韵味。
关键词荷塘月色赏析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荷塘月色》是初中学习并要求背诵的文章,它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杰作,选入初中课本想来是因为教育大家们认为这是一篇审美教学的理想素材,笔者也认为确实如此。
本文主要讨论朱纯深先生的部分精彩英译本,朱纯深先生的这篇译文风格始终与原文一一辉映,文笔清新、自然、流畅,全文首尾相连,通篇透着质朴气息。
他从不同层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价值,将这部美文佳作很好地展示给了西方读者,使他们也体会到原作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感情美。
(1)引文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辛辛的舞女的裙。
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拉杜的明珠,又如增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终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埃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②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what meets the eye is silken field of leaves, reaching rather high above the surface,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 ③here and there, 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 some in demure bloom, others in shy bud, 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u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 ④a breeze stirs, 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 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⑤at this moment, a tiny thrill shoots through the leaves and flowers.⑥the leaves, which have been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re caught trembling in an emerald heave of the pond. ⑦underneath, the exquisite water is covered from view, and none can tell its color, yet the leaves on top project themselves all the more attractively. 原文共有七个句子,结构并不复杂,语调平和,节奏舒缓。
在用字方面,原文“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等的交错使用使原文在形象美的基础上还具备了音乐美和意境美,明显放慢了文章的节奏,作者似乎在营造一种复杂的氛围,表达一种淡淡的情绪。
像这样的精彩之处也正是翻译时难以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真正体现译者水平的地方。
朱纯深先生将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翻译合二为一,使句子连贯自然、联系更加紧密,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在第三句中使用了两个排比句式(some in…, others in…, ...or ... or…)物静而情动,叶子与流水脉脉对望,仿佛见到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美感。
针对原文中频频出现的叠词和平行结构,译者尝试采用了多种不同手法以期达到相应的效果。
用头韵法和尾韵法,如: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what…/layers of leaves/with white/lotus blossoms 等,巧妙地对原文进行了修辞上的处理。
即使是不押韵的情况下,作者精心挑选的词汇,如silken field of leaves明显的突出了荷叶在月光下表现出的柔软光滑及繁茂的层次;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烘托出美的意境,使得句子变得琅琅上口,极富节奏感,breaths of fragrance译成“缕缕清香”完全活化出了这一段,读者仿佛能透过纸背闻到荷花的清香。
可见译者在用词上是下了功夫的,用下次译深意,以常用词写景,表达非常之心境。
(2)再看下面的引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 which, in the floating transparency of a bluish haze from the pond, look as if they had just been bathed in milk, or like a dream wrapped in a gauzy hood.?although it is a full moon, shining through a film of clouds, the light is not at its brightest. it is, however, just right for me-a profound sleep is indispensable, yet a snatched doze also has a savor of its own. the moonlight is streaming down through the foliage, casting bushy shadows on the ground from high above, dark and checkered, like an army of ghosts; whereas the benign figures of the dropping willows, here and there. look like paintings on the lotus leaves. the moonlight is not spread evenly over the pond, but rather in a harmonious rhythm of light and shade, like a famous melody played on violin. 译者将前三句合译为一句,用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来译,行文简洁,结构合理,衔接紧密,符合英语句子的表达习惯。
遣词造句方面也表现了译者恰到好处的文字表现力。
比如用shining through a film of clouds更易增添朦胧感,at its brightest来表达“朗照”既地道,又简洁。
将“酣睡”译为a profound sleep,将“小睡”译为a snatched doze也是很确切的,这里强调的不是“酣睡”,而是“别有风味的小睡”,正好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趣味。
对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译者用了两个介词短语in a harmonious rhythm of light and shade,like a famous melody played on a violin来传递,既没有违背原文的意思,自然转换了原文的句式,而且把原文的修辞格通感也体现出来,前一个短语体现了原文的静态美,后面短语展示了原文的动态美,动静结合,给整篇文章的静态描写平添了一份动态感,可见译者泽笔之老练。
朱自清的散文文风典雅,意境优美,富有音乐感;而朱纯深的翻译较好地契合了以上特点,使读者在欣赏译文时获得与读原文时几乎相当的美的感受,做到了“神似”。
参考文献[1] 彭雁萍.《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经典片段对比赏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4):44-47.[2] 李平.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j].成都教学院学报,2005(12):34-36.[3] 杨玉兰.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6):102-104.[4] 管文焱.《荷塘月色》英译文个案分析[j].科教文汇,2008(3):184.[5] 邓萍,白等田.论散文翻译过程中韵味的传达—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j].文学语言学,2008(3):50-51.《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文笔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