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对流换热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法(解析解,理论分析法) a 建立边界层内的微分方程组求解h
思路:取控制体,利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建立微 分方程组结合单值性条件。
b. 建立边界层的积分方程组求解h (近似解法)
c. 利用动量和能量的比拟方法(类比法)
(2)实验研究方法:
用相似原理或量纲分析法,将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纳 成为数不多的几个无量纲的准则,通过实验确定h的 具体关系式。
(3)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理论分析法和实验研究 方法)
两种方法在解决对流换热问题上起相辅相成的作用。虽然解 析解不能求解各种各样对流换热问题,但能深刻地揭示出各 个物理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而且也是评价其它方法所得结 果的标准和依据,而实验研究方法可以得到具体的表达方式, 而且是设计计算的主要计算式,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5. 影响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1)流体流动的起因: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 热流动的成因不同,流体中的速度场也有差别,换热 规律不一样。
(2)流体有无相变:无相变—显热;有相变—潜热
(3)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湍流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数: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 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换热表面的 状态(光滑或粗糙)
c. 流场的划分
从分析速度边界层中知,在边界层外,法向速度已接近 或达到来流速度,粘性已不起作用,称主流区(自由 区),可看作理想流体。
流场可以化分为边界层和主流区
d. 流动状态
流体的流动可分为层流和紊流,在边界层内,流型也 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
在紊流边界层中,又可以人为地划分成三个区域:
层流底层
第五章 对 流 换 热
第一节 对流换热概述
1. 定义:
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固体壁时所发生的热量传 递称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是由热对流与热传导两部分 组成的。
2. 牛顿冷却公式 对流换热的换热量由牛顿冷却公式计算。
从公式可知,要计算换热量,温度、面积比较容 易得到,主要任务是如何求得对流换热系数h。 3. 求换热系数h的两种基本途径
(5)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密度、动力粘度、导热 系数及定压比热容等
6. 边界层(附面层)的概念
由于流体都存在着粘性,所以流体流过壁面时,在 壁面附近的区域流体的温度和速度均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实验研究表明,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这一区域内流体的流动情况,这一区域称边界层。
(1)速度边界层
如果流体为没有粘性流体,流体流过平板时,流 速在截面上一直保持不变。
l/d
边界层示意图表示了近壁处流速的变化。贴壁处这层薄层 的流体层相对于壁面是不流动的,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传 递必须穿过这个流体层,而穿过不流动的流体层的热量传 递方式只能是导热。因此,对流换热量就等于贴壁流体层 的导热量。将傅里叶定律应用与贴壁流体层,可得:
将牛顿冷却公式与上式联立,即得以下关系式:
缓冲层
紊流核心
层流 u
过渡流
湍流
y
x
xc
层流底层 缓冲层
e. 边界层发展过程(见上图) f. 判别依据(流态) 用xc(临界长度)行不通,因为xc随流体的性质、流速、壁 面情况及扰动情况有关,可以用雷诺数来判断。
物理意义: 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的相对大小。
g. hx 的变化趋势 (见上图) hx
h.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
y
dy dz
z dx x
同理:在y方向上的动量变化率为
微元体所受外力的作用有二类:
与体积成正比的体积力Fx,Fy
与面积成正比的表面力(流体压力引起的粘性应力引 起的)法向应力、切向应力。
形象说明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b. 两个概念:速度(流动)边界层和边界层厚度
速度边界层:近壁处有一法向速度梯度的薄层。
边界层厚度:从速度为零的壁面到速度达到u∞的99 %处的法向距离,用δ表示。
边界层厚度是随x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一个很小 的量。
为定量地说明它的大小,下面举例说明:
20 ℃的空气以u ∞ =10m/s流过平板时,在 x=100mm处,δ=1.8mm;x=200mm处,δ=2.5mm。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δ<< x(l),在这样薄的流体内, 速度从零变化到接近来流速度u ∞ ,可见平均速度是 很大的。为定性地说明速度的变化,人为地把边界层 夸大了。
如果流体为粘性流体,情况会如何呢?我们用一测 速仪来测量壁面附近的速度分布。测量发现在法面 方向上,即y方向上,壁面上速度为零,随着y方向 的增加,流速急剧增加,到达一薄层后,流速接近 或等于来流速度,普朗特研究了这一现象,并且在 1904年第一次提出了边界层的概念。
a. 边界层产生原因: 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与壁
第二节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由换热微分方程可知,要求h需先知道温度分布(能量方 程),而速度分布影响温度分布;要求速度分布,需连续性方 程和动量微分方程。下面就逐个建立这三个方程。先作假设:
(1)仅考虑二维问题; (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稳定流动; (3)常物性,无内热源; (4)忽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耗散热。 一、连续性方程 取一控制体
流体无粘性时
u∞
面之间产生一粘滞力,粘滞
u∞
力使得靠近壁面处的速度逐
渐下降,最后使壁面上的流
体速度降为零,流体质点在 流体有粘性时
u∞
壁面上产生一薄层。随着流
体的流动,粘滞力向内传递, 形成的薄层又阻碍邻近流体
u∞
层中微粒运动的作用,依此
类推,形成的薄层又阻碍邻
近流体层wenku.baidu.com粒运动,以至到
一定程度,粘滞力不再起作 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从各个方向上流 入、流出为控制体质量流量差值的总和等于零。
y
dy dz
z dx x
二、动量微分方程 根据动量定理:作用与微元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
外力的总和,等与微元体中流体动量的变化率。
先考虑x方向微元体中流体动量的变化率。由三部 分组成:
来自面积为dydz的微元体 来自面积为dxdz的微元体 微元体内部
4. 对流换热问题的分类
内部流动
圆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其它形式截面管道内的对流换热
无相变
强制对流
外部流动
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 外掠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 外掠圆管管束的对流换热 外掠其它截面形状柱体的对流换热 射流冲击换热
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混合对流
沸腾换热 有相变
凝结换热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