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文化特征、族群特征研究201403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在三大民系中最具
开放性,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
民性表征:
以城廓为基础而形成的广府人具备城市商品文化特征,具有这种文化指征的广府
人,其族群性格比较崇尚生活的舒适与安逸,所以,有“广府人会花钱”的评价。有 “看穷不看贱”的习性,即“看衰(不起)无钱的人、不看衰下贱的人”的传统。


广府族群 :
广东,秦朝以前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广州,公元前9世纪 时已有“百越”的城廓。南征汉人在以城廓为中心的百越人的基础上,成为了 广府人。 狭义的广府族群是指口语中的“广府人”,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 角及周边地区,以粤语广府片为母语,以珠玑巷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 特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的汉族族群。广义的广府族群则包括全广 东甚至所有地区的粤语族群(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
广府族群的文化个性及民性表征
文化个性:
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平原讲广州话的居民是广府人,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处广东省中
部,以城廓为基础而形成的广府人,其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城市文化。

广府文化具有“开放”的商品城市特质。上述提到,广府人主要由是早期移民与古 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 更受后来(唐宋)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 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鹤蚌舞

“鹤蚌舞”取材于翁源 民间,它由一个古老的寓 言故事《鹤蚌相争、渔翁 得利》编排,道出动物间 应该和睦相处,否则会两 败俱伤的哲理,道出了人 间向往和平共处的心愿和 创造和谐社会的愿望。主 要道具有:仙鹤、神蚌、 篓箕、鱼篓等,制作形象 、精美;舞蹈精彩热闹, 仙鹤、神蚌表示能给人们 带来好运、幸福。
客家文化

定义: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 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 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 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这个名字出自于清朝中后期得土客械斗,后来 的北方新移民被称作客家人,以区别于当地原居民。 “客家”的本意应该是指外来的人,就是相对本地人而言,流落南方 的汉人就是外来的人。但现在说的“客家”则是指客家民系、是客家 人的简称。这里的“客”即上面所说“山为主,故我为客”。 客家精神:可以归纳为“四海为家,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 十六个字。
韶 关 民 俗文 化
韶关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 要聚居区,这里还保留着独 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其民间 艺术种类也极其丰富,主要 有:拜盘王、粤北采茶戏、 祁剧、花灯戏、舞春牛、石 塘月姐歌、九峰山歌、鹤蚌 舞、快板、粤曲、香火龙、 青蛙狮舞、瑶族长鼓舞等。
南华诞
• “南华诞”庙会又称“六祖诞”庙会,始于唐代( 公元714年),是宝林寺(后改名法泉寺)住持 令韬为弘扬六祖禅法,保护六祖惠能真身,于每 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惠能和尚的生日与 忌日)举行的祭祀禅宗六祖的庙会活动;至宋代 (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将“法泉寺”敕 赐为“南华禅寺”。此后,“六祖诞”庙会便与 “南华诞”庙会统合,称“南华寺”庙会。“南 华诞”庙会祭祀活动自唐代以来,已经历1000多 年的历史,成为“中国佛教” 南禅宗的重要节日 和民间文化活动。
韶关客家文化概述
维系韶关传统客家社会的力量主要是宗族力量和宗教传统,这和粤 东、赣南、闽西等地的客家传统社会是相似的。 宗族力量对族人管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经济事务中,韶关各县的客家 人大都聚族而居,几乎每姓都有“公偿”,即族中公共产业,多数是田地和 山林。 宗教活动也是维系客家传统社会的重要因素。韶关客家人的宗教信仰 呈多元化倾向,儒、道、佛,其中,对佛教格外信仰,因此,客家文化是 多元文化。 通过种种宗族活动和宗教活动,韶关的客家人一直保持着客家人的特 色,在吸取周边优秀文化如广府文化、湘文化、赣文化影响的同时,韶关 的客家人顽强地保持了客家精神,幷发扬光大,他们认同客家文化,客家 人那种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勤劳勇敢、刻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品德,在 韶关的客家人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民性表征:

在山区背景上形成的固守的农耕文化的客家人,由于山区自然条件差, 不节俭不行,所以“客家人会省钱”;居山的客家人向来以耕读传家, 而由于闭塞,恰恰就保留了较多的中原传统,这就形成了重文化的主 要民性。若用二个字来归纳,可定义为“尚贵”。 在岭南三大族群里,客家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族。

广府文化
客家族群的文化个性及民性表征
文化个性:


生活在粤东、北山区的居民讲着客家话的是客家人,这在山区背景上 形成的客家人,其文化特征可以定义为山区文化。 客家文化具有“固守”的山区农耕特质。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 的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 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 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 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 在于:固守华夏正统文化。
香火龙
• 相传清顺治年间,南雄百顺 一带天灾连连,瘟疫流行。 一晚,一老者梦见一公一母 两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在村庄 上空翱游,所到之处,灾祸 即消,瘟疫尽除。第二天, 老者便组织村民用稻草扎了 一公一母两条巨龙,龙身插 满香火,一路敲锣打鼓,燃 烧鞭炮,到各家各户窜游。 从此村里五谷丰登,人畜兴 旺。此后,这一习俗就代代 流传下来。
广东韶关

文化与族群特征研究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 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 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 化的主体。 韶关位于粤北地区,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为主 体。
岭南文化
——文化构成
广府 文化
潮汕 文化
岭南 文化
客家 文化
雷州 文化
岭Leabharlann Baidu文化构成元素


韶关客家文化概述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三百多万人口中,70% 左右的人是客家人,除韶关城区外,城郊四乡和各县农村的人几乎都讲客家 话,其中翁源、始兴、新丰、曲江、乳源和仁化县客家人占80%以上。 客家人到了韶关,他们把中原的建筑文化和南方的建筑文化相结合,根 据韶关的地理环境,修建起自己的家园。现有客家民居,多为清朝和民国时 期所建,韶关的客家民居,以一姓一村或一姓多村的建筑群为主,是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聚居地。和兴梅地区的围垄屋不同,韶关的客家民居多是 封闭式的围屋和围楼。这些围屋也有园形的,如翁源江尾镇地八卦围,但多 数是方形的。韶关的客家围楼,一般高二层,4至9米,占地面积数千至数万 平方米,多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前后是住房,偏房在外四面围合,具有防贼 盗、防野兽、御寒避暑的功能。 现存的客家围屋和围楼中,以始兴县和翁源县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翁 源县江尾镇思茅岭的张姓八卦围,千回百转,扑朔迷离,弥漫着道教文化的 神秘气息,始兴县东湖坪曾家的九栋十八厅,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洋溢着 儒家文化的浓郁氛围。始兴县隘子镇的官氏大围,建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 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围楼高达16.9米,满堂大围用料考究,全用清一色 的大青砖,围屋建成一百多年,至今几乎完好无损。满堂客家大围是客家建 筑文化的又一代表,标志着韶关的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重大贡献。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先进代表,是广东省的旗帜性文化。以广州为核心、以 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 明、影响最大。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 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
文化特质:
广府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开放文化特点,使广府文化尽管历尽沧桑, 仍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继续突出地方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其文化 特点对广东社会历史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承发扬 广府文化善于吸收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善于把各地区各种地域文化中的进步文 明元素贯通于自己的文化特点与文化精神中,广东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留地与延续 地。 开拓创新 历史上,广府地区地处边疆,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受正统封建政治影响较小,在文化 上有较为宽容的发挥空间,思想较为活跃,观念较为新潮。历史上的广府地区,开发较迟, 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并不理想,加之移民不断逃避战乱,流移南方地区,紧迫的生存环境 与竞争造就了历史上广东地区人民更具冒险性与开拓性。 务实重商 务实苦干是广府文化的又一重要特点。广府人向来不尚空谈,崇尚实干,追求政治给地 方经济带来生机,重视可行程度较高的政策实施,注重民众的个人权益。
岭南族群
——族群构成
广东省有三大语种: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 因此成就了讲三种方言的广府人、客家人、潮州人 族群。 韶关位于粤北地区,主要有广府族群、客家族群。 此外,还有瑶族族群和畲族族群。
广府、客家、潮州族群的形成

秦时军队及相关人员与中原徙民大多数留在岭南,汉时军队的遗留及 汉民的迁徙,此两朝数类南徙军民皆是客家、广府、潮州三族群的先 民来源,尤其是秦朝的军民。 秦始皇开发岭南,后来这些中原汉人自然滞留下来。赵佗实行“皆家于 越、生长子孙”、“与越杂处”“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于是这些中原汉民 或者内部通婚(客家人现在还有客家人找客家人的婚俗)、或与当地 土著结合,他们与当地三种不同地理环境的百越人(多少)混同相处, 年深月久,就形成了不同的族群。 民性的差异就是由于此三族群不同的源流背景导致的,此外,音乐、 戏剧、人生礼俗、观念意识等等都是由此引起的。
青草狮
• 青草狮起源于清朝顺治 年间, 由南雄市珠玑镇洋湖村开基祖寿 湖公首创,至今已有300多年历 史。清朝年间,当地劳动人民为 庆祝庆祝的节日,都有舞龙舞狮 的习惯,卢寿湖用青草扎成狮子 ,创造出别开生面的青草舞狮。 青草狮属特大型狮类,狮头部直 径1米多,狮身长9米多,宽2米 。与其它类型狮子最大区别的是 它有四条腿,由7人舞动。青草 狮造型夸张、形神兼备、雄壮威 武,气势磅礴;表演套路有“行 光(过场)、走四门、醉睡、抓 痒、舔身、擦眼”等,表演时间 为2小时,主要在端午节、元宵 节时表演,元宵节时表演最为隆 重,常演三天三夜。 。
一、固有的本土文化 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 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 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 化本色。 二、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 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 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舶来的域外文化 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 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 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 入新活力。
最早在东江河畔传播中原文化。其时龙川约82万人辖地颇广,包括今广东
河源市、汕尾市全部、梅州市大部、惠州市一部、韶关市新丰县、江西省 寻乌县和定南县等地。 秦汉军队及相关人员后来大多数留在客家地,这些人中有相当部分成 为客家先民。从而,客家族群中的汉人比例最多。这也就是客家闽粤赣聚 居地形成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客家族群比广府人、潮州人在全世界人数 较多原因之所在。 同时,客家人居山,土著的势力自然较弱,所以,客家同化了土著, 因而客家族群的汉族血统就比较占主体。
在汉族还没有来到这热火朝天的土地前,南粤大地 早已孕育了珠江文化,她最早的臣民——百越民族, 已经在这里点燃了熊熊的文明之火,用着最原始的 工具一点点地开辟着那富饶的土地,那烈日底下闪 闪发光的不是什么宝石,是他们那舞动的汗珠。而 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后裔也演变成了今天的广 府人……
客家族群:
客家族群的形成与赵佗有关。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赵佗是龙川首任县令,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