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液的分离

合集下载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1.生物分离工程是指从发酵液、酶反应也活动植物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2.生物分离的一般流程:发酵液的预处理;提取;精制;成品加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1.过滤和离心是最基本的单元操作。

2.凝集是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为1mm大小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是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4.调节pH法:在进行pH调节时,一般采用草酸等有机酸或某些无机酸来进行。

Ca+经常选用酸化剂为草酸;Mg+的去除是采用加入磷酸盐,如三磷酸钠;Fe+通常加入黄血盐。

5.影响发酵液过滤的因素:菌种;发酵液粘度。

6.发酵液的过滤设备形式很多,按过滤的推动力分为:重力式过滤器、压力式过滤器、针孔式过滤器和离心式过滤器。

7.目前国内外对过滤液的分离和过滤常采用的设备为:板框式压滤机;板式压滤机;自动板框式压滤机和真空过滤机。

第三章细胞分离技术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破碎发、物理破碎法、化学渗透法及酶溶法。

2.变性剂的加入,可削弱氢键的作用,使胞内产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从而易于释放。

3.包埋病毒粒子具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蛋白结晶体,在相差显微镜下呈现强的折光性,由单一多肽构成。

第四章沉淀技术1.盐析:蛋白是在搞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以致从溶液里沉淀出来的现象称为盐析。

2. 常用脱盐处理的方法有:透析法、超滤法及凝胶过滤法。

3.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理:①传统观点认为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丙醇或乙醇等有机溶剂,水的活度程度降低,水对蛋白子表面的水化程度降低,即破坏了蛋白子表面的某水化蹭;另外,溶液的介电常数下降,蛋白子分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聚集和沉淀。

②新观点认为,有机溶剂可能破坏蛋白质的某种键,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致使一些原来包在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于表面并与有机溶剂的疏水基团结合形成疏水层,从而是蛋白子沉底,而当蛋白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使会导致完全的变性。

发酵液的处理

发酵液的处理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 絮凝剂浓度
2) 絮凝剂分子量
3) 絮凝剂类型
4) 溶液的pH
5) 搅拌速度和时间
6) 助凝剂
A. 絮凝剂浓度
浓度增加有助于架桥充分,但是过多的加量会引起吸 附饱和,在胶粒上形成覆盖层而产生再次稳定现象。
B. 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
分子量提高、链增长,可使架桥效果明显,但分子量 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因为随分子量提高,高分子絮凝剂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山东农业大学 孙中涛
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的目的:
1、分离细胞、菌体和其它悬浮颗粒(细胞碎片、核酸 和蛋白质的沉淀物)。
2、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
3、改变滤液的性质(降低粘度等),以利于后继操作。
总策略: 1、胞外产物:应尽可能转移到液相中,常 用调pH至酸性或碱性的方法来达到。 2、胞内产物:首先收集细胞、破壁,生化物 质释放到液相,再分离细胞碎片。 3、通常,以含生化物质的液相为出发点,进 行后继操作。
使蛋白质变性的其它办法:
大幅度改变pH,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 或表面活性剂等。
在抗生素生产中,常将发酵液pH调至偏酸性 范围(pH2—3)或较碱性范围(pH 8—9)使蛋白质 凝固,一般以酸性下除去的蛋白质较多。
加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 量较少的场合。
利用吸附作用除去蛋白质:
举例:
3、采用酶制剂分解黏性物质
如果发酵液中有不溶解的多糖存在,则最好用酶将它转化
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度。 例如:万古霉素用淀粉作培养基,加入淀粉酶后,能使过 滤速度加快。
4、染菌发酵液的处理方法
混凝:
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对带负电菌体或蛋白质来说,同时 具有降低粒子排斥电位和产生吸附架桥的双重机理,所以可以 单独使用, 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主要通过分子间引力 和氢键产生吸附架桥,常与无机电解质凝聚剂搭配使用。 首先加入无机电解质,使悬浮粒子脱稳而凝聚,然后,再 加入絮凝剂。凝聚作用为絮凝剂的架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 而,提高了絮凝效果。 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常称为混凝。

发酵液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发酵液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综述摘要:从微生物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生化物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其目的不仅在于分离细胞、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还希望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后续的各步操作。

关键字:预处理固液分离正文:一、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发酵和细胞培养的目标产物主要有菌体、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三类物质。

从发酵液和细胞培养液中提取所需的生化物质,第一步就需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固液分离,使代谢产物后续的分离纯化工序顺利进行。

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发酵液多为悬浮液,粘度大,为非牛顿型流体,不易过滤,而所需的生化物质往往只有分布在液相,才能有效地提纯。

并且,在有些发酵液中,菌体自溶,核酸、蛋白质及其他有机粘性物质这三类物质会造成滤液混浊、滤速极慢,必须设法增大悬浮物的颗粒直径,提高沉降速度,以利于过滤;其次,目标产物在发酵液中的浓度通常较低;此外,发酵液的成分复杂,大量的菌丝体、菌种代谢物和剩余培养基会对提取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发酵液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从而分离细胞、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如细胞碎片、核酸以及蛋白质的沉淀物),并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发酵液的过滤性能,是生化物质分离纯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首要步骤。

预处理方法要根据发酵产品、所用菌种和发酵液特性来选择。

大多数发酵产品存于发酵液中,少数存于菌体中,而发酵液和菌体中都有产物存在的情形也比较常见。

如果目的产物是胞外产物,则通过离心或过滤实现固液分离,使其转入液相;而对于胞内产物而言,收集细胞是预处理的首要一步。

细胞经破碎或整体细胞萃取使目的产物释放,转入液相,再进行细胞碎片的分离。

如果所需的产物为细胞,离心或过滤所得固相经干燥等过程就可得到菌体。

图1-1为生化产品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图中虚线以上为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1 生化产品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1】1.1 预处理简述发酵液经过预处理,一些物理性质会改变,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随之提高,过滤操作更易进行;在预处理过程中,产物大多转移进入易于后处理的相中(一般为液相)。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重点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重点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的方法一、名词1、凝聚:凝聚作用就是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在电解质中异电离子作用下,胶粒的双电层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体粒子间因相互碰撞而产生凝集(1mm左右)的现象。

2、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表面上,产生桥架联接时,形成粗大的絮凝团(10mm)的过程。

絮凝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

3、混凝: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通常会与无机电解质凝聚剂搭配使用。

在发酵液中首先加入无机电解质凝聚剂,使得悬浮粒子间的相互排斥能降低,脱稳而凝聚成微粒,然后再加入絮凝剂,通过分子间引力和氢键作用产生吸附架桥形成絮凝团的过程。

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

4、亲和絮凝:利用絮凝剂和细胞膜表面某种组分间具有的专一性亲和连接作用而产生吸附架桥。

如硼酸盐(四硼酸纳)可与多羟基的糖类化合物(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发生专一性亲和连接作用而产生吸附架桥。

5、凝聚价: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价或凝聚值来表示,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毫摩尔/升)6、过滤:过滤是借助过滤介质,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7、质量比阻:衡量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是滤饼的质量比阻(r B),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与滤饼结构特性有关。

8、离心技术:离心技术是借助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对具有不同沉降系数或浮力密度的物质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达到固-液或液-液的分离。

9、分离因子(Z):离心力/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也称为相对离心力(RCF)。

衡量离心程度的一个参数,用于离心机的分类。

10、沉降系数:指单位离心力作用下颗粒沉降的速度。

一般用斯维德贝格单位(Svedbergs) S 表示,1S =10−13s。

11、壁效应:由于溶剂在层析容器周壁附近流动不均匀造成分离区带在边缘部分扩散和弯曲的现象。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1.2.3 常用的凝聚剂与絮凝剂
➢ 凝聚剂
• 铝盐,铁盐,钙盐,锌盐
➢ 絮凝剂
• 阳离子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二烷基胺乙酯 ,聚二烯丙基四胺盐。
• 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 • 非离子型:聚氧乙烯 • 无机高分子类:聚合铝盐,聚合铁盐 • 天然类:壳聚糖,葡聚糖 • 微生物类
➢ 预处理的目的 •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 液分离器的效率 • 尽可能使物质转入便于后续处理的某一相中 • 去除发酵液中杂质,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 预处理的方法 • 加热-加速聚集,去除某些蛋白质 • 调pH-促进聚集作用 • 凝聚和絮凝-增大颗粒有效尺寸,加快沉降速率
2.3.1 板框压滤机
➢ 自动板框过滤机:
是一种较新型的压滤设备,板框的拆装,滤渣的脱落卸出和滤布 的清洗等操作都能自动进行,大大缩短了非生产的辅助时间和减 轻了劳动强度。
板框操作实例-进料
板框操作实例-卸料
2.3.2 鼓式真空过滤机
鼓式真空过滤机能连续操作,并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但是压差较 小,主要适用于霉菌发酵液的过滤。而对菌体较细或粘稠的发酵 液不太适用。

螺旋式
卧式
• 含固量较多 发酵液的主要 分离方式 • 操作温度可 达300度 • 胰岛素,细 胞色素,胰酶
发酵液的预处理
1 发酵液的预处理
➢主要杂质预处理 ➢凝聚与絮凝
2 发酵液固液分离
➢影响固液分离的因素 ➢过滤 ➢固液分离器
3 全发酵液提取
3 全发酵液提取
扩张床技术
两水相技术
膜技术
• 相当于过滤、浓缩和吸附的综合效果 • 连接的配基容量需求大 • 膜污染问题严重

9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纯化

9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纯化
名称
密度/(kg/m3) 适用
干 湿
240~280 7.5~10
吸水率
备注
硅藻 土 珍珠 岩
130~190
250%
110~150
240~260
7.5
常用于抗 生素等提 取
• (二)细胞分离及破碎 • 固液分离操作常用方过程才能进一步进行产物 的提取分离,细胞分离往往是生物分离 的辅助步骤。 • 细胞破碎手段主要有机械法、酶法、物 理法和化学法等四大类。
• (二)萃取分离技术
• 溶剂萃取 • 双水相萃取 • 超临界萃取
• 1、溶剂萃取
• 利用欲提取的组分在溶剂中与原料液中 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目的。
• 单级萃取 • 多级萃取
• 2、双水相萃取
• 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提取 • 常用的双水相有:PEG-葡聚糖和PEG -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 • 双水相不仅可用于澄清发酵液处理,而 且还可以从含有菌体的原发酵液或细胞 匀浆中直接提取蛋白质。
• 3、使用助滤剂 • 发酵液中的胶体微粒被吸附到助滤剂微 粒上,而后者是不可压缩的,因而使压 缩性高的微生物菌体形成的滤饼可压缩 性大大降低,故可大大提高过滤速率。 • 常用助滤剂有硅藻土、珍珠岩等,对于 单细胞蛋白生产以及产物不能含硅的场 合,可使用淀粉作助滤剂。
常用助滤剂物化特性及助滤性能
• 3、盐析沉淀
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 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 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 达到纯化的目的。 • 优点:经济,不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 安全,较少引起变性。通常蛋白质的分 离采用此法。
• 对于蛋白质的盐析沉淀,盐类选择原则为:
• (1)阴离子的沉淀效果顺序为: 柠檬酸根离子>PO33->SO42->CH3COO->Cl->NO3• (2)阳离子的沉淀效应顺序为NH4+>K+>Na+ • (3)加入固态盐类,以减少溶液的稀释。 • (4)加入盐的浓度应根据蛋白质大概浓度采用实 验或经验公式确定。

发酵产物分离纯化

发酵产物分离纯化

2、溶剂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 解度的原理来进行不同物质的分离纯化。
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
适用于抗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
3、双水相萃取法
双水相系统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高聚物 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会 形成互不相溶的两水相或多水相系统。通 过溶质在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进行萃 取的方法即为双水相萃取。
(1)盐析法
中性盐的加入,破坏了蛋白质、酶的胶体 性质,中和微粒上的电荷,促使蛋白质等 的沉淀,多用于提取各种蛋白质和酶。
中性盐一般为硫酸铵。
(2)有机溶剂沉淀法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 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
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核酸和蛋白 质等产品的提取。
有机溶剂在这个过程的主要作用:
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 相分离过程温和 ,生化分子如酶不易受到破
坏。 选择性高、收率高。 操作条件温和。
4、吸附法
吸附作用: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具有不 饱和的剩余力,即存在表面力,所以它们 能够吸附外界物质,使这些外界物质在吸 附剂表面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而降 低固体表面能,使自身达到稳定状态。一 般将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的过程 成为吸附作用。
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因为分子间的静电 引力和溶剂的介电常数成反比,加入有机 溶剂,蛋白质分子间的引力增加,溶解度 降低。
有机溶剂的另一作用是部分地引起蛋白质 脱水而沉淀。
(3)等电点沉淀法
调节溶液pH至等电点处,可使两性电解质 所带净电荷为零,相邻分子之间由于没有静 电斥力而趋于沉淀。
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两性物质的沉 淀分离。
③ 生物破碎法
加酶促进法 利用生物酶消化溶解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

绪论1、生物分离工程的定义: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2、生物分离工程特点:1发酵液或培养液是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3生化产品的稳定性差;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3、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答: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过滤(filtration) 、离心(centrifugation) 2、初步纯化,沉淀(precipitation) 、萃取(extraction) 、吸附(adsorption )、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 3、高度纯化,色谱(chromatography )、电泳(electrophoresis) 4、成品加工,结晶(crystallization) 、干燥(drying)。

4、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答:1、产品价值2、产品质量3、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4、杂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

5、产品和主要杂质独特的物化性质6、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

5、阐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动向。

答、1、基础理论研究2、提高分离过程的选择性3、开发分离介质4、提高分离纯化技术5、清洁生产6、规模化、工程化研究6、分离效率的评价:目标产物的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Cell isolation and disruption1 如何预处理发酵液?答: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去除钙离子:通常使用草酸。

去除镁离子:加入三聚磷酸钠,与镁离子形成络合物。

用磷酸盐处理,也能大大降低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

去除铁离子:加入黄血盐,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而除去。

2、杂蛋白质的除去:沉淀、吸附法、变性法、凝聚Coagulation和絮凝flocculation 3.有色物质的去除及其他:使用吸附剂去除有色物质(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纤维、活性炭等) 、用工业酶制剂可净化发酵产物,除去干扰性浑浊物、使用惰性助滤剂、加入反应剂2 凝聚和絮凝的区别答:凝聚: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电解质,由于双电层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体粒子间因相互碰撞而产生凝集(1mm左右)的现象。

发酵液预处理方法

发酵液预处理方法

03
综合应用
结合凝聚和絮凝技术,提高过滤效果 。先使用凝聚剂使胶体颗粒变大,再 加入絮凝剂形成絮凝团,便于固液分 离。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01
考虑发酵液特性、过滤要求及设备条件,例如对于含大量固体
颗粒的发酵液,先离心再过滤。
优化过滤工艺参数
02
调节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及助滤剂种类和用量,提升过滤
凝聚和絮凝技术
01
凝聚技术
定义:在中性盐作用下,胶体体系因 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而变得不稳定的 现象。过程:加入电解质后,胶体粒 子间排斥作用减弱,导致电位下降, 胶体体系脱稳,粒子相互碰撞形成 1mm大小的凝聚体。
02
絮凝技术
定义:在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胶粒 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主要基于物 理集合。絮凝剂特性:溶于水的高分 子聚合物,长链状结构,链节含活性 官能团,能强烈吸附在胶粒表面。
效果。
定期维护和保养过滤设备
03
定期检查、清洗设备,校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
04
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胞内产物的预处理
降低液体黏度
通过加热或加水稀释发酵液来降 低其黏度,从而改善过滤特性。 加热法虽然有效,但可能影响产 物的活性和细胞自溶;加水法则 会增加发酵液体积和降低目标产 物浓度。
度减慢。
滤饼堵塞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饼会逐渐增厚 ,导致过滤阻力增大,最终使过滤 操作无法继续进行。
目标产物损失
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滤饼的堵塞和 吸附作用,容易导致目标产物的损 失,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过滤工艺优化的重要性
提高过滤速度
延长过滤介质的使用寿命
通过优化过滤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 过滤速度,减少过滤时间,提高生产 效率。

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预处理

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从微生物发液中提取发酵产品的第一步骤就是预处理,其目的的不仅在于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液的性质,以利用于提取和精制后断各工序的顺利进行。

各种发酵产品,由于菌种不同和发酵液特性不同,其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发酵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也有少数产物存在于菌体中,或发酵液和菌体中都有含有。

–对于胞外产物,经预处理应尽可能使目的产物转移到液相,然后经固液分离除去固相;–对于胞内产物,则首先收集菌体或细胞,经细胞破碎后,目的产物进入液相,随后再将细胞碎片分离。

第一节发酵液过滤特性改变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可归纳为: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一、降低液体粘度降低液体粘度的常用方法有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等。

采用加水稀释虽然降低液体粘度,但会增加悬浮液的体积,加大后继过程的处理任务。

若加水一倍,则稀释后液体的粘度必须下降50%以上才能有效提高过滤速率。

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提高过滤速率,如12ºBe 麦芽汁40℃时粘度为1.2×10-3Pa·s,升高到75℃其粘度可下降一半,过滤速率可加倍。

同时,在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可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的凝聚物,进一步改善了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如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0后。

加热至70℃,维持半小时,液相粘度下降至1/6,过滤速率可增大10~100倍。

使用加热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

二、调整pH⏹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有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对于氨基酸、蛋白质等两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在碱性条件下带负电荷,而在某一pH值下,净电荷为零,称为等电点下,两性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此即为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谷氨酸。

发酵液的预处理讲解

发酵液的预处理讲解
首先加入无机电解质,使悬浮粒子脱稳而凝聚,然后,再 加入絮凝剂。凝聚作用为絮凝剂的架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 而,提高了絮凝效果。
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常称为混凝。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 絮凝剂浓度(用量) 2) 絮凝剂分子量 3) 絮凝剂类型 4) 溶液的pH 5) 搅拌速度和时间 6) 助凝剂
Ga2+:加入草酸和草酸盐,生成草酸钙;加入磷 酸盐,生成磷酸钙
Mg2+:加入草酸(沉淀不完全);加入磷酸盐, 生成磷酸镁;三聚磷酸钠(Na5P3O10),生成可 溶性络合物
Fe3+: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兰沉淀
二、 发酵液的过滤
发酵液中含有大量菌体、细胞或细胞碎片以及残余的 固体培养基成分,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 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定义:
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分子引力或氢键的作用,强 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 吸附在不同颗粒的表面上,产生架桥联接,生成粗大的絮团, 这就是絮凝作用。
絮凝剂
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非离子型、阴 离子型(含有羧基)和阳离子型(含有胺基)三类。
A. 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 B. 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C. 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如聚合铝盐和聚合铁盐等。 D.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多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
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利用多孔性介质截留固液悬浮液中 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称为过滤。
1.过滤介质
使滤液通过,截留固体颗粒并支撑滤饼的材料。 要求其具有多孔性、耐腐蚀性及足够的机械强度。
工业常用的过滤介质:织物介质、多孔性固体、 粒状介质。 无定形颗粒:无烟煤、砂、颗粒活性炭、铁矿砂等
成形颗粒:烧结金属、烧结塑料以及用合成树脂粘 结的硅砂、塑料颗粒等,做成圆筒形或板状。

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

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

二、发酵液的预处理(续)
调整pH(预处理中较常用方法): –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 荷性质,调节pH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如调液pH值使蛋白质等达到等电点以除去;膜 过滤中,发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与膜发生吸附, 调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 塞和污染。 – 调pH时,选较温和的酸或碱,防止局部过酸、 过碱。常用草酸
选择和使用助滤剂要点
根据目的产物选择助滤剂品种;
根据过滤介质和过滤情况选择助滤
剂品种; 粒度选择:
– 与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相适应。
使用量选择: – 与悬浮液中固形物含量相等,过滤速 度最快。
二、发酵液的预处理(续)
加入反应剂:
– 加入某些反应剂(不影响产物),利 用反应剂和某些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 生成不溶性沉淀。 –作用: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粘结, 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可作 为助滤剂,并且能使胶状物和悬浮物 凝固,消除发酵液中某些杂质对过滤 的影响,从而改善过滤性能。
第二节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的目的:
– 收集胞内产物的细菌或菌体,分离除 去液相; – 收集含生化物质的液相,分离除去固 体悬浮物; 固液分离的方法:离心分离、过滤、分 离筛、重力沉降、浮选分离。
不同性状的发酵液应选择不同的固液分离方法 霉菌和放线菌发酵液:过滤方法 细菌和酵母菌发酵液(未经预处理):高速离心。 细菌和酵母菌发酵液(进行预处理):过滤方法。
举例:如菌体较小的氨基酸发酵液,采用絮凝 和添加助滤剂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后,即可用板 框过滤机或带式过滤机进行菌体分离
一、影响固液分离的因素
发酵液中细胞或菌体、各种悬浮粒子的
大小和形状:

生物分离工程 第3章-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生物分离工程 第3章-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E.离心
工业上常用
1. 离心沉降
根据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差,利用离心机提 供的离心力实现固液分离。 沉降的难易取决于固体物质和液体的密度差, 同时还取决于固体和液体的其他性质以及离心 机的离心能力.(可以颗粒沉降速度表示)
优点: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 技术易掌握;结果重复性好; 缺点:设备投资高、能耗大。
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细胞培养液的特殊之处
A、细胞成分及碎片大小不一,颗粒大小,分离成本。 B、固液密度相近,黏度高:沉降和离心分离困难 C、固体成分可压缩可变形 + 高黏度:过滤困难,黏附 在滤布,错流过滤形成凝胶层 D、动植物细胞抗剪切力差:错流膜过滤和离心等不适 E、流变性复杂,非牛顿型流体,青霉素发酵液为卡森 型流体,120h链霉素发酵液为拟塑性流体,灰色链 丝菌发酵液为塑性流体。
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
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
聚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
及添加助滤剂等。
1、降低液体粘度:稀释、升高温度
(1)加水稀释法
加水稀释法能降低液体粘度,但会增加悬浮液的 体积,加大后继过程的处理任务。而且,单从过滤操 作看,稀释后过滤速率提高的百分比必须大于加水比 才能认为有效,即若加水一倍,则稀释后液体的粘度 必须下降50%以上才能有效提高过滤速率。
C.旋液分离
悬浮液以较高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旋风分离器, 轻相由分离器中央排出, 霉菌和放线菌为丝状菌,体形较大,发酵液采用 重相由分离器下部排出, 过滤方法; 细菌和酵母菌为单细胞,体形较小,其发酵液采 但不适合直径<5 μm颗粒去除(可用丝网分离器)。 用高速离心分离,如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也可 D.介质过滤 用过滤进行固液分离。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原理及方法摘要:本文对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工艺,固液分离原理和工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让我们了解到发酵液预处理的各种方法与重要性。

固液分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从固液分离的理论基础作为切入点,深入的探讨了固液分离原理与工艺。

关键词: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工艺引言从微生物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生化物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其目的不仅在于分离细胞、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还希望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后续的各步操作。

正文:一、发酵液预处理工艺各种发酵产品,由于菌种不同和发酵液特性不同,其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发酵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但也有少数产物存在于菌体中,或发酵液和菌体中都含有,但无论产物是在胞内,还是在胞外或者是菌体本身,首先都要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和预处理,将固、液分开,然后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提取代谢产物,或从细胞出发进行细胞破碎、碎片的分离和提取胞内产物。

预处理的方法完全取决于可分离物质的性质,如对PH和热的稳定性、是蛋白质还是非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和大小等等。

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热法加热法是最简单和价廉的预处理方法,即把悬浮液加热到所需温度并保温适当时间。

加热可降低液体的黏度,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黏度成反比,可见降低液体黏度可有效提高过滤速率;同时,在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下可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的凝聚物,进一步改善了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例如,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0后,加热至70℃,维持半小时,其黏度下降至原来的1/6,过滤速率可增大10~100倍。

使用加热法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

首先,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范围内;其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细胞溶解,胞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产物后续的分离与纯化。

因此,加热法的关键取决于产品的热稳定性。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在滤饼过滤中,当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主要的 过滤作用
•适合于固体含量大于0.1%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过滤推动力:
• 悬浮液自身压强差、重力 • 悬浮液的—外加压力 • 过滤介质的—抽真空 • 离心力
过滤阻力:
• 介质阻力:可视为平变,且一般过滤初较明显 • 滤饼阻力:
» 滤饼厚度:随过滤进行而增加 » 滤饼特性:颗粒形状、大小。 • 大多情况下,过滤阻力主要取决于滤饼阻力。
• 过滤介质的透过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 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上通过滤液的体积量, 它取决于过滤介质上毛细孔径的大小及数目。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过滤介质-织物介质
• 又称滤布,应用最广泛,包括由棉、麻等天然纤 维滤布和合成纤维滤布。
• 其过滤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 纤维的特性、编织纹法和线型。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过滤速度的强化
1.降低滤饼比阻力rB • 一切能够降低rB的方法:如添加电解质、絮凝
剂、凝固剂助滤剂等。 2.降低滤液黏度μ • 黏度愈低,过滤阻力愈小。加热、去杂蛋白、
絮凝、调PH、选择合适的放罐时间。 3.降低悬浮液中悬浮固体的浓度 • 过滤速度与获得滤饼体积成反比。因此应尽可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的目的
• 收集胞内产物的细胞或菌体,分离 除去液相
• 收集含生化物质的液相,分离除去 固体悬浮物(细胞、菌体、细胞碎 片、蛋白质的沉淀物和它们的絮凝 体等)。
发酵液的液中悬浮离子的大小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2)发酵液的黏度viscosity :
固液分离速度通常与粘度成反比,粘度越大,固液 分离越困难。影响粘度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速离心——工业上最常用的离心分离方法
菌体、 大小 细胞 /μm
大肠 杆菌
2-4
酵母 2-7
血小 板
2-4
红细 胞
6-9
淋巴 球
7-12
离心力/g 实验 工业
室 规模 1500 13000 1500 8000 5000 -
1200 -
500 -
区带离心——多用于生化研究 事先在离心管中用某种低分子溶质调配好密
过滤设备选择的依据
被过滤液体的特性 固形物含量1-10%是采用连续式过滤机的极限。
生产规模:大规模——连续式 小规模——间歇式
操作条件 操作要求 过滤机的材料:食品和药品工业—聚丙烯或聚酯
过滤设备
板框过滤机
优点: 结构简单、装配紧凑、过滤面积大、允许采
用较大的操作压力,辅助设备少,动力消耗小, 过滤和洗涤质量好,对固形物含量要求低,材料 选择范围广。
管式离心机
管式离心机是一种分离效率很高的离心分离设备, 其转鼓细长,可在15000-50000的高转速下工作, 分离因数可达104-6×105。它设备简单、操作稳定。 适用范围
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病毒、蛋白质、核酸 等。特别适合一般分离机难以分离的固形物含量 <1% 发酵液的分离。
倾析式分离机
这两项技术能有效地改变细胞、菌体和蛋 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之聚集,增 大体积,利于过滤,常用于菌体细小且粘度 大的发酵液预处理中。
凝聚
定义:
在中性盐作用下, 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 的降低,而使胶体体 系不稳定的现象,称
凝聚。
φs φd ζ电位:可测
ζ电位:
ζ 4πqδ D
δ
100D0 kT 4πNe2 .
14.2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14.2.1 影响固液分离的因素 14.2.2 过滤 定义:
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利用 多孔性介质截留固液悬浮液 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 离的方法称为过滤。
dQ AΔp dt μL(RmRc)
Rc αW A
过滤介质
无定形颗粒:无烟煤、砂、颗粒活性炭、铁矿砂等 成形颗粒:烧结金属、烧结塑料以及用合成树脂粘 结的硅砂、塑料颗粒等,做成圆筒形或板状。 非金属织补棉:化学纤维、玻璃纤维织品、长纤维 滤布、短纤维滤布。 金属织布:不锈钢丝或铁丝等的织布。 无纺品:纸、毡、石棉板、合成纤维无纺1发酵液的预处理
影响发酵液后处理的主要因素
粘度,杂蛋白 影响树脂对产物的吸附能力; 在萃取操作中,易产生乳化,不利 于两相的分离; 污染滤膜,降低滤速
高价无机离子 当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产物时,影响树
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
去降 除低 杂发 蛋酵 白液
粘 度
14.1.1 凝聚和絮凝技术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影响絮凝的因素
➢ 絮凝剂的加量 ➢ 絮凝剂的分子量 ➢ 溶液的pH ➢ 搅拌速度 ➢ 搅拌时间
14.1.2 杂蛋白的其他去除方法
变性沉淀 热变性:适于热稳定物质 大幅度调整pH:根据产物特性反向调节, 加有机溶剂
等电点沉淀
化合法沉淀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阴离子形成沉 淀,如:三氯乙酸,水杨酸盐,钨酸盐, 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
ZnSO4、MgSO4
絮凝
定义:
是指在某些高 分子絮凝剂存在下, 基于架桥作用,使 细胞聚集形成粗大 的絮凝团的过程。
常用絮凝剂:
人工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聚乙稀 亚胺的衍生物
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聚合铝盐、聚合铁盐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葡聚糖、明胶、骨 胶
微生物絮凝剂: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核酸
度梯度,在密度梯度之上加待处理的料液后进行 离心。
常用密度梯度物质: 蔗糖、CsCl、NaBr
实验室常用的转子
离心分离设备
碟片式离心机
是传统离心机,为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 离心机。分离因数可达1000-20000,最大处理 量达到300m3/h,常用于大规模的分离过程。
适用范围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细胞碎片
膨胀床操作过程
全发酵液萃取装置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预处理? 2.絮凝和凝聚的定义和区别。常用的絮凝剂 3.发酵液分离的主要方法. 4.分离和过滤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真空转鼓过滤机
14.2.3 离 心
定义: 借助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
用,促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粒子分离 的技术。
离心力(单位质量)
F C r2 r (2N )2 42 N 2 r
分离因数
Z FC g
粒子的重力沉降速度 Stokes 定律:
粒子的离心沉降速度
离心分离方法
1 CiZ2i
ζ电位与扩散层厚度δ和电动电荷密度q成正 比。扩散成厚度δ又与溶液的离子强度I有
关。高价阳离子的存在,可压缩扩散层厚 度,使电位迅速降低。
常用凝聚剂——高价阳离子
凝聚能力的次序为: Al3+>Fe3+>H+>Ca2+>Mg2+>K+>Na+>Li
+
常用电解质: Al2(SO4)3·18H2O、AlCl3·6H2O、FeCl3、
是一种靠离心力和螺旋的推动力作用自 动连续排渣的离心机。具操作连续、适应 性强、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的优点。分离 因数为1500-3000。
适用范围 特别适合固形物含量较多的悬浮液的
分离。
14.3 全发酵液提取
全发酵液的提取:从悬浮液中直接提取生化物 质
膜技术 双水相萃取 扩张床(膨胀床):expended bed adsorption
在碱性溶液中,与阳离子形成沉淀,如: Ag+,Cu2+,Zn2+,Fe3+,Pb2+等
14.1.3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 Ga2+:加入草酸和草酸盐,生成草酸钙;加入 磷酸盐,生成磷酸钙
➢ Mg2+:加入草酸;加入磷酸盐,生成磷酸镁; 三聚磷酸钠(Na5P3O10),生成可溶性络合物
➢ Fe3+: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兰沉淀
缺点: 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多、辅助时间长生产效
率低。
板框过滤机
真空转鼓过滤机
优点:
真空转鼓过滤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连续、处理 量大。特别适合固体含量大(>10%)的悬浮液的分离, 在发酵工业中广泛用于霉菌、放线菌和酵母发酵液或细胞 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缺点:
由于受真空度的限制,不适于菌体较小和粘度较大的 细菌发酵液的过滤,且过滤所得固相的干度不如加压过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