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发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预算松弛国内外文献综述
预算松弛国内外文献综述【摘要】预算影响着公司的未来经营,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为上市公司的预算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预算松弛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一、引言预算松弛是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通过预算管理计划并配置资源时,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更容易完成预算目标以巩固地位或提升评价,会倾向于制定更宽松的预算计划,而由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人对代理人的预算计划执行状况并不能清晰了解,因而会产生预算松弛。
有时为了应对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者也会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计划以留出变动的余地。
可以看出,预算松弛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需要一定的管理控制。
如何面对这个环境急剧变化的新时代,并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是当前所有公司的难题。
综观已有文献,学术界关于企业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公司委托代理、外在环境及其他方面,而对企业预算松弛经济价值则有正向、负向及非单一向几种研究结论。
本文在此对这些研究进行整体的回顾和分析。
二、企业预算松弛影响因素(一)公司经营决策与企业预算松弛公司内部的经营决策,如治理水平、薪酬结构、预算执行都会影响公司的预算松弛。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当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时,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降低经营压力,提高企业预算松弛水平。
因而,当公司的治理水平、薪酬结构或预算执行给管理者带来经营压力时,会使得管理者更倾向于高预算松弛水平,为自己留出缓冲空间。
治理水平方面,研究主要关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预算松弛形成的关键因素。
Lukka(1988)1认为,预算的编制就是一个精心编制信息的过程。
在预算这一信息组织市场上,各方人员根据各自的喜好提供和要求信息。
因而,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预算松弛必然会越高。
张朝宓(2004)2,首次将实验研究预算松弛引入国内学术界,实验证实信息不对称会显著增强企业预算松弛水平,有必要加强预算反馈,缩小信息不对称差距。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5)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比我国早,国外学者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传统的预算理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和预算管理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最开始是被应用于政府管理上,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开销大,当时政府机构缺乏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了保证英国政府财政收支平衡,降低生产成本,凸显了合理的预算规划的重要性。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于美国企业,经过产生、发展、成熟阶段的不断完善改进,最终发展为当前的应用体系。
预算管理不仅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而且还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壮大了企业规模。
1911年美国学者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倡导这一学说,将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以及标准化,为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1922年管理会计之父麦金西按照《公司法》的内容精神出版了《预算控制》, 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对管理咨询案例的整理和说明,找出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此时的预算把控主要用于存货和生产经营过程,《预算控制》中通过提到程序化的管理对预算管理各种活动实现有效的预算控制,Li(2016)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1。
Arena,M(2015)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流程的系统研究,发现流程的再造以及流程的优化需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
当企业开始对自身的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合理优化时,首先需要对管理部门进行搭建,再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做到预算各环节都得以被监控管理,为企业预算管理流程1 参见Jianxin Li: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udge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2016,的优化工作做好一定的保障2。
最新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精品
最新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精品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全面预算管理在华侨城物业中的应用【第一章】物业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探究绪论【第二章】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第三章】华侨城物业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第四章】华侨城物业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的制约因素【第五章第六章】华侨城物业公司全面预算改进的具体策略【结语/】物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2 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2.1 研究综述2.1.1 国外研究综述预算思想最早起源于 12 世纪至 14 世纪的英国,起初在政府部门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国王的征税权。
[1]而后在美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预算的观念进一步被美国的一些大公司运用到企业中。
全面预算管理概念首次出现在美国,部分美国生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准确预测企业经营目标,衍生出一套原材料及产品的预测、调整、分配的计划方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面预算管理。
[2]20 世纪20 年代,许多美国大型生产企业在广泛运用这个模式后,相应的标准作业程序也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3].全面预算概念正式形成于20 世纪50 年代,美国人迪安(Joel.Dean)是最早研究预算理论的学者,他于 1951 年出版了《资本预算》一书提到全面预算管理概念,标志着预算管理研究的开始。
[4]John(2009)对香港的一些管理人员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调查认为具有共同目标的预算团队在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通过互相沟通与协调来解决问题,而且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制定出更高质量的预算。
[5]日本着名预算管者小林健吾(2009)认为,企业预算管理是最高决策者将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计划,做事前的综合调整后,制定出各部门的活动方向,并通过预算和实际的比较及差异分析,考核评定各管理者的业绩,以此激励管理者,从而实现利益管理的方法。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综述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预算管理实行时间比较短,缺乏实务处理相关经验,使得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操作中存在很多误区,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期望能为企业更有效地开展预算管理提供帮助。
标签:预算管理;研究综述;成本管理一、预算管理的发展概述预算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1918年之后美国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产生了分权化管理,同时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出现产能过剩,产销不畅等问题。
这种趋势迫使企业管理层想方设法解决面临的产销不平衡问题,预算管理是在这个时候被关注而且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
随着美国学者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学说,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企业预算管理也紧随其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同时间段,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的通过也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这使人们慢慢的了解到预算管理,企业预算管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并且被许多其他国家纷纷采用。
在我国,其实人们早就有了预算管理的理念,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至理名言,从很早开始且一直传承着预算的理念。
但是预算管理的真正引入是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许多现代管理理论在我国开始施行,预算管理也开始被采纳用于企业管理且在企业中得以发展。
预算管理从西方引进至今,理论发展已比较成熟,预算管理属于财务控制的范畴,它自己的体系,即目前经常使用的预算管理循环模式:(1)预算目标设定。
(2)预算的编制。
(3)预算的控制。
(4)预算的评价。
二、国外企业预算管理研究综述国外的文献中关于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文章有很多,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的研究Becker、Green(1962)进行研究与分析,在行为管理理论中引入了相关预算管理研究。
Birnberg(1990)分析权变理论并未对该理论下的关于预算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影响企业预算模式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特征、个体特征以及经济激励。
全面预算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3、决策科学性的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使得SW公司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合理。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公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 略,从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尽管全面预算管理在SW公司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完善的组织架构。此外,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以确保全面预算管 理的有效性。
文献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外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而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 段。尽管如此,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 究主要集中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点、必要性、实施方法以及与其他管理 方法的整合等方面^。
在SW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前,公司的经营管理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管理者 的个人判断。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资源配置不合理、决策缺乏科学 依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SW公司逐渐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 始着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SW公司,实施效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资源配置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 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次演示 以SW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在SW公司的应用和实施效果。
文献综述
1、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框架和 基本原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成了计划、预算、执行和控制的综合管理方法。它以企 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 预测和筹划,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以及对 绩效的全面评估。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框架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 制和预算考评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 过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全面规划和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影响企业预算管理的因素,接着探讨了企业实践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方式以及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还进行了国内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概念、特点、因素分析、实践方式、效果评估、比较研究、研究现状、趋势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企业在财务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和控制,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有效管理企业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综合性研究,从概念、特点、实施方式、影响因素、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意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预算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作者:王一羽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32期[摘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被认为是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企业。
但是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时间较短,缺乏实务处理经验,使得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操作中存在很多误区。
文章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内涵、独特作用以及优化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期望为我国企业更有效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1 国外研究现状192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麦金西(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论》一书,基于控制的理念,重新梳理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相关的方法,这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Shields和Youn(1993)基于代理理论,假设从下至上参与程度的不同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的潜在好处不同造成的,这种假定的论证意味着编制预算的成功关键在于上级工作人员怎样引导下级工作人员披露出真实有用的信息,达到双方共赢。
Kerry Jacobs (1995)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深入采访、调查后发现,预算与组织结构有一定关系。
他认为预算沟通了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变化,起到桥梁的作用。
Theresa Libby(2001)进行参与实验,实验者被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但并没有参与预算的机会。
他通过与其他参照实验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工作目标是否公平。
结果表明,预算目标不公平性会导致工作业绩低下。
以上国外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进程,指出了预算管理由于实践与理论的不匹配所面临的困境。
当然,其中一些观点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比如“超越预算”中提出的放弃编制预算,采用后期的非财务性指标进行企业业绩评价。
尽管预算管理在不同企业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但就企业管理而言,预算管理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曾这样肯定预算管理,它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当代西方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总结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发现当代西方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政策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也存在一 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各流派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存在 较大差异,导致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此外,当代西方经济学在全 球化、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的研究尚不完善,亟需开拓和创新。
4、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和挑战
虽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1)预算松弛:由于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 可能导致预算松弛现象的出现,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
(2)预算控制不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控制系统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可能导致预算超支等问题。
在统计分析方面,研究者们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哈代作品中的主题、意象、 语言等特点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归纳,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哈代作品的理解和认 识。
当代西方哈代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涉及哈代的文学作品、创 作思想、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在文学作品方面,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哈 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哈代的文学创作与英 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之间的密切。
各流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也各具特色。哈耶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 和市场机制,实践应用上主张减税、去监管和降低汇率等政策措施;凯恩斯学 派的理论基础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实践应用上强调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调控作用;皮凯蒂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长期趋势,
实践应用上主张增加社会保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社会福利政策;斯蒂格利 茨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经济学和市场失灵,实践应用上金融监管、公共品供 给等政策领域。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算的观念最早产生于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法》,《大宪法》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的预算这个概念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国外预算管理研究综述预算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预算的主要作用是对国王的征税权加以限制,并限制政府的开支。
西方国家预算管理实施得比较早,对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要丰富和成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见解。
其中,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把预算定义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
哈罗德·比尔克曼(Harlold Bierman)则认为有两类预算:一类为预测,告诉经理人员他在未来将可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种为标准,告诉经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准是否已经维持和达到。
弗雷姆根(Fremgen)认为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以财务条件为表达。
查尔斯·T·霍恩格里(Charles·T·Horngren)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
格伦·A·韦尔什(Glemn·A·Welsh)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个部门预先设定的目标、策略及其方案的正式表达。
1922年麦金农在《预算控制》一书中,从控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预算管理的理论及方法,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西方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调研及案例分析进行的研究。
美国学者Argyris(1952)通过与四家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人员和预算(会计)人员深入交谈之后,认为在传统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形成合力,加剧内部矛盾的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Argyris提出了“预算参与”的方式。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在介绍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意义、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详细介绍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与特点、优势与挑战、模型分析、应用案例和影响因素。
在总结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启示,探讨了未来研究趋势,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结论总结。
通过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综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意义、背景、目的、概念、特点、优势、挑战、模型分析、应用案例、影响因素、启示、未来研究趋势、结论总结1. 引言1.1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的意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的意义在于总结和分析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综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找到更加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预算管理模型,并掌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和挑战。
研究综述还可以帮助企业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应用案例,分析影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优化经营绩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的意义重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背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和决策支持的需求,学术界和实践界开始关注并研究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方法,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因素,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管理效益和决策质量。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作者:王彩霞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09期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上升。
研发活动通常周期长、难度较大及资金投入较高。
高科技行业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企业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其以往积累的技术创新优势将难以保持,可能面临技术水平落后的风险。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重视研发项目的管理,加大研发支出的投入,提高研发成果转化效率。
目前,政府为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研发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优惠,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预算管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措施,构成研发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对研发活动的内部管控,从而为研发项目有序推进提供保证,进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
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及对研发投入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评价三个维度进行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指出当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业务和财务的共同融合,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客观合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大量的转化和推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红海市场中生存下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推出最佳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及整体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研发投入的管理水平。
这就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费用的投入需要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降低其经营风险,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一)研发项目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人力资源情况统计、工资总额、日常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经费投入等构成全面预算的一部分。
由于研发人力资源的风险性、项目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需要量大且风险较高。
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
包括制定评估计划、设定评估指标、 收集数据、分析评估结果、撰写评估 报告等步骤。
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成果质量
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合格 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
资源利用效率
包括项目成本、时间、 人力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技术创新性
包括项目所采用技术的 创新程度、技术成熟度
等指标。
社会效益
包括项目对社会的贡献 程度、社会影响等指标
预算监控与考核
预算监控
通过定期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实时 监控,对研发项目的预算执行情 况进行监控,确保其符合预算计
划。
预算考核
根据研发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和预 算目标的符合程度,对项目进行考 核和评价。
奖惩机制
根据考核结果,建立相应的奖惩机 制,激励项目团队更好地执行预算 管理。
03
CATALOGUE
统一目标
确保预算和绩效评估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研发项目的成功 完成。
动态调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调整 ,保持两者的协同性。
相互促进
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应当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
05
CATALOGUE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案例分析
案例一:华为的研发项目预算管理
预算执行报告
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报告, 分析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 异,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算 执行计划。
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申请
预算调整批准与执行
当研发项目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或需 要进行重大调整时,提出预算调整申 请。
经过审核批准后,对预算进行调整, 并重新制定预算执行计划。
预算调整审核
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评估其合 理性和必要性,并确定调整的范围和 金额。
预算管理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
预算管理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预算管理研究综述1.1关于预算管理概念的界定预算的观念最早产生于13世纪初英国在《大宪章》中对政府部门费用的控制:英国政府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
此后,英国的这一做法被法国等西方国家仿效,并逐步演变成费用预算制度。
最初的研究者大都从计划文书的角度来定义预算。
如我国《辞海》从财政角度将预算定义为“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在一定期间的收支预计。
美国的管理学家德克斯塔认为:“预算是用金额来表示未来活动的计划书”。
而卡普兰德认为,预算是以数字表示出来的正式活动计划或特定的活动方案”。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预算活动与企业的管理控制紧密相联,促成了预算管理理论的产生。
因此,后来的研究者开始从经营控制的角度来定义预算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罗兰认为“预算管理是通过事先设定目标来激发管理者意愿,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与评价的方法”,著名预算管理专家威尔士教授将预算管理定义为“组织为实施经营计划而采用的一种经营控制技能或正式方法”。
美国会计学者布洛切认为:“预算是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来确定企业为实现未来既定目标所需的资源计划和执行活动”。
美国会计学教授Hansen 和Mowen认为预算是是面向未来的财务计划,制定的关键环节在于确定计划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的行动。
在安达信的“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中对预算的定义是:预算是一种系统分配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方法,主要通过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等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达到控制开支和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的目的。
美国会计学者布洛切等在《成本管理—经营控制与管理控制》中认为:预算是企业为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资源和应进行的活动的数量计划,包括计划活动的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
上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预算以及预算管理进行了论述,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相关概括与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定义可以从中受到较好的启示。
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证
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以便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确保预 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执行的效果评估
要点一
成本效益比
评估研发项目的成本效益比,衡量项目的经济价值。
要点二
技术创新性
评估研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衡量项目的科技水平。
预算执行的效果评估
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调整
定期报告制度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 时监控。
内部审计
通过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 督。
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调整
• 外部审计: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 行审计和评估。
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调整
及时调整
一旦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存在较大偏差,应 及时进行调整。
预算编制的方法与流程
明确研发项目目标和计划
在编制预算前,需要明确研发项目的目 标和计划,以便确定预算的科目和金额 。
VS
收集数据和资料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历史数据、市 场数据、技术资料等,以支持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的方法与流程
编制初步预算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编制初步的预算计划。
审核与调整
对初步预算进行审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是指对研发项目的 预算进行规划、编制、执行、控制和 评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特点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系统 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需要综 合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项目成功率
国内外研发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国内外研发预算管理研究述评时间:2011-10-24来源:财会月刊作者:官小春编辑:XL•【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发预算管理文献进行整理,介绍了研发资金分配、研发中的成本控制以及研发预算模型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研发预算;资金分配;预算模型;成本控制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企业都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
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也不断借鉴其他领域的管理方法对研发资金进行管理,最常用的就是采用预算对研发资金进行综合全面管理。
KurtHeidenberger等(2003)认为R&D预算决策对企业意义重大,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D预算过少,则可能使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受到威胁;R&D预算过多,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短期财务稳健性。
但是作为一种能把组织中所有关键问题有效融合的管理控制手段的预算对研发资金的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梁莱歆,2007)。
Kurt Heidenberger等(2003)也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是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对R&D预算进行估算,往往不能跟上R&D项目的实际需求。
本文在对研发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关于什么是预算,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在以下两个方面达成一致:①预算是一种计划;②用数字或金额表示。
也就是说,预算的基本含义是用数字或金额表示的未来资金计划。
然后由此衍生出预算是资源分配、控制和决策依据、评价标准,其实是将预算用于实践管理中,从而使预算具有了这些延伸的含义(李泉年,2007)。
目前关于研发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研发资金分配、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研发预算模型。
(一)研发资金分配1. 研发资源在研发组合之间的分配。
Di(1999)认为研发资源包括研发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和奖励。
研究论文: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及应用研究
97561 企业研究论文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及应用研究预算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对企业管理相关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进而实现对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控制,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将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
但是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在应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应用的研究,解决预算管理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一、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我国传统企业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家财政预算的制约,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管理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西方国家较为先进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被引入到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预算管理也逐渐以全面预算或者总体规划预算的基本形式作为管理会计的分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1]。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事企业已经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国内外先进的预算管理经验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管理基本模式,企业的运行管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获得了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成本、销售、利润和先进流量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相继出现并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然而还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为生产经营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极为少数的企业尝试性的进行了资本支出和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方面的预算;一些企业在开展相关活动前对资金安排不科学,整体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不合理,缺乏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认识,严重影响了企业未来健康发展。
可见,当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预算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升应用质量,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研究
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研究[摘要]为了加快科研单位自主创新步伐,完善科研机制建设,使科技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科研单位正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有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着科研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科研项目1 目前我国科研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科研项目预决算编制不准确、不真实目前,国家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
由于各课题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研究的特殊性,由于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难度往往很大。
在项目立项时,一些单位就巧立名目,擅自将非科研项目的费用夹带安排进经费预算中,抬高预算总额,使项目计划缺乏严肃性、科研经费预算失去真实性,从而也造成了决算的不真实。
财务人员往往是在课题经费到达单位后,课题组成员进行项目开支时,才了解到有关情况。
1.2 科研经费在申报和划拨过程中存在弊端,财务核算不够规范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研经费来源增多,既有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国家各类科学基金的资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又有社会投资的横向科研经费。
目前,国家对纵向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分部门进行,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有一笔科研资金,虽然数目不大,但科研人员为了争取这部分经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公关,不但造成国家科研资源的浪费,更容易导致腐败。
科研经费的核算,按照规定,对于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必须进行分开核算,有些单位为了省事,将项目经费以课题主持人的名字进行核算,有些甚至干脆就由科研人员凭空想象自己上报经费使用数据,导致科研项目上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严重不符。
1.3 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管不到位,致使预算管理的约束力不够有些课题负责人抱着争取到经费再说的思想,在编制经费申报预算时,不依据实情,为提高竞争力,片面夸大预算,盲目承诺配套经费,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按预算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研发预算管理研究述评时间:2011-10-24来源:财会月刊作者:官小春编辑:XL•【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发预算管理文献进行整理,介绍了研发资金分配、研发中的成本控制以及研发预算模型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研发预算;资金分配;预算模型;成本控制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企业都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
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也不断借鉴其他领域的管理方法对研发资金进行管理,最常用的就是采用预算对研发资金进行综合全面管理。
KurtHeidenberger等(2003)认为R&D预算决策对企业意义重大,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D预算过少,则可能使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受到威胁;R&D预算过多,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短期财务稳健性。
但是作为一种能把组织中所有关键问题有效融合的管理控制手段的预算对研发资金的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梁莱歆,2007)。
Kurt Heidenberger等(2003)也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是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对R&D预算进行估算,往往不能跟上R&D项目的实际需求。
本文在对研发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关于什么是预算,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在以下两个方面达成一致:①预算是一种计划;②用数字或金额表示。
也就是说,预算的基本含义是用数字或金额表示的未来资金计划。
然后由此衍生出预算是资源分配、控制和决策依据、评价标准,其实是将预算用于实践管理中,从而使预算具有了这些延伸的含义(李泉年,2007)。
目前关于研发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研发资金分配、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研发预算模型。
(一)研发资金分配1. 研发资源在研发组合之间的分配。
Di(1999)认为研发资源包括研发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和奖励。
对大多数企业例如软件开发企业、研发企业或机构和开发公司来说,当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时,研发人员的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Matheson和Menke(1994)认为R&D 投资要获得高的报酬不能简单地靠单个项目来完成,往往要同时进行多个关联性较强的项目即项目组合的研发。
那么对于项目组合管理中资源分配就非常重要。
项目组合中的资源分配包括目标的制定、项目组合中项目的选择和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等。
关于项目组合目标的确定,Cooper等(1996)认为对R&D项目的组合管理过程包含了对组合的资源分配,并提出组合管理的三个目标:价值最大化、平衡和战略一致性。
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组合方法有财务经济方法和评分模型。
实现平衡的组合方法有泡泡图和饼图,而达到战略一致性的方法是战略容器法。
他通过调查研究对各种组合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使用情况、组合方法的使用与R&D项目业绩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有:虽然很多企业将财务方法作为组合决策的主导方法,但其研究发现,越是依赖财务方法的公司,其新产品开发的业绩也较差。
业绩好的公司则不仅仅依赖于财务方法。
因此,他认为应同时采用几种组合方法作为解决方案,而且不能过分依赖财务方法的使用。
为了最大化公司的报酬,必须在组合层次上作出高质量的决策——确保高风险、高潜力的R&D与通过对已有产品或程序做一些增量改进来获得短期报酬的低风险项目的恰当组合。
关于项目组合中项目的选择,Verma和Sinha(2002)则采用多案例项目研究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多个同时进行的R&D环境中项目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和项目业绩之间的关系。
他们把项目的相互依存归纳为三个方面:①资源的相互依存;②技术的相互依存;③市场的相互依存。
Terry E. Say、Alan R. Fusfeld和Trueman D. Parish(2003)强调建立一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理解的、相对定量的沟通工具,通过对话达到R&D组合和公司战略的一致性。
他们通过研究建立10个一致性指标来使企业的技术组合和公司战略一致。
Kolisch、Meyer和Mohr(2005)建立了一个运用汇总数据进行项目选择和确定优先顺序的模型。
这个模型考虑了项目的价值以及由于对稀有资源的需求而导致的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
采用这个模型可以显著增加一个公司的组合价值,可以支持战略和经营层面的决策制定。
它已经被成功地运用于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来优化其组合价值,也可运用于需要将资源在项目持续期内平均分配的其他行业。
Laura Canez、Marisol Garfias(2006)认为,虽然项目优先次序的确定被广泛用于对组合的分析,但是只考虑定量标准经常会导致偏见。
为了在短期和长期承诺之间平衡,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标准很重要,将风险因素作为一个关键因素。
Graves等(2000)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然而理论严格的方法来设计最佳R&D组合,即在给定报酬水平下能降低风险的组合。
模型仅需要假设决策制定者是风险规避的,一种通常被认可的假设。
模型需要的输入指标是每个项目成功概率的估计和在成功和失败的情况下财务报酬的估计。
最后,模型可以仅仅采用EXCEL电子数据表计算出来。
Mikkola(2001)采用R&D项目组合矩阵作为分析R&D项目组合的工具,他将企业的竞争战略和这些项目提供给顾客的利益结合起来,将R&D项目按其所处的不同象限分别分为STAR(高竞争优势和高顾客价值)、SNOB (高竞争优势和低顾客价值)、FLOP(低竞争优势和低顾客价值)和FAD(低竞争优势和高顾客价值)四种类型,并分析了这四类项目的特点和动态性。
将组合分析和技术战略相结合、有一个清晰的和明确定义的资源分配方法对进行合理的组合管理也是必要的。
采用已被证实的决策质量技术和方法来分析项目组合以及平衡风险和报酬可以使项目的资金分配和管理更有效、更节约成本,最后在保持和加强公司的成功方面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Cooper等(1996)认为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组合方法有财务经济方法和评分模型。
实现平衡的组合方法有泡泡图和饼图,而达到战略一致性的方法是战略容器方法。
他通过调查研究对各种组合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使用情况、组合方法的使用与R&D项目业绩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有:虽然很多企业将财务方法作为组合决策的主导方法,但其研究发现,越是依赖财务方法的公司,其新产品开发的业绩也较差。
业绩好的公司则不仅仅依赖于财务方法。
因此,他认为应同时采用几种组合方法作为解决方案,而且不能过分依赖财务方法的使用。
Archie Chung等(1998)也研究了R&D资源如何在R&D部门间配置的问题,并提出了三阶段预算配置程序。
张琳(2000)采用多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分析法依次对一维资源、二维资源和多维资源的分配在具有多个量纲不一的定量评价目标时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有限资源分配问题。
戴锡、骆品亮(2001)根据研发项目潜在收益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并结合项目组对其的期望贡献,对研发预算在多项目之间进行配置,并结合概率函数进行快速求解。
朱文峰等(2003)针对卫星研制任务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在考虑了资源分配的效益及公平性、资源配置效率、决策目标、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卫星研制任务的两层资源分配数学模型:首先是将资源在各用户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然后用户部门根据分得的资源选择实施的项目。
该模型实现了有限资源在用户和项目间合理分配,达到总体最优或满意效果。
方炜、欧立雄(2005)将研发多项目的资源分配问题转换为一个多队列排队问题,并构建了一个仿真模型,通过GPSS系统仿真得出三个并行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完工时间和资源分配结果。
李平、顾新一(2006)针对研发多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联合风险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风险、费用和进度进行管理。
2. 研发资金在单个项目内的分配。
为了避免项目资源分配只重视技术可行性而忽略经济可行性的现象,朱勇、张增利(2005)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量化研究方法,建立了项目预算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编制了模糊评估计算机量化程序,为科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Dutta(1997)则从项目的生命周期对资源需求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独特的项目内资源分配方案:当中间阶段盈利时,最优分配意味着在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支出。
如果利润只有等所有阶段完成以后才实现,创新产品函数不断下降的报酬率意味着最佳策略是将预算在R&D项目各阶段均衡地分配。
3. 研发资源在项目组之间的分配。
为了避免研发的失败以及缩短研发的周期,一些公司将一个研发项目同时分配给多个项目组,他们认为增加项目组的数量将增加至少一个项目获得及时的突破的概率。
这种并行工程犹如引入R&D竞争,但资源的约束将导致每个项目组获得的R&D资金成倍减少,从而减少了单个项目成功的几率,但从企业(社会)角度而言,R&D实现时间提前了。
最早提出R&D资金在独立的R&D项目间进行配置问题的是CliffordC.Petersen(1967),他将配置过程视为在一定资金预算规模约束下以获取预期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0-1整数规划模型,开创了R&D预算研究的先河;N.R.Baker等(1976)针对大型R&D机构的预算分配问题,设计出一个基于偏平衡的最小成本网络流程的算法模型,为R&D资金在项目间的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Gerchak和Kilgour(1998)研究了应确定多少个并行项目组以及应分配多少资源给每个小组的问题。
他们假定项目可用资金是已知的,每个项目组完成项目的概率随着预算分配的增加而增加。
他们确定了三个目标:①最大化最佳业绩的项目组达到某一事先确定的门槛的概率;②最大化期望最佳成果;③最大化达到门槛的项目组的数量。
对目标的选择将对最优的资源分配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Walter B、Mc Farlad(1959)和Henry K.Moffit(1962)最早探讨了R&D 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针对R&D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他们主张根据成本发生的动因采取多种分配标准;Harold D.Sasaki(1969)进一步提出了采取预算对R&D成本进行计划和控制,他将整个预算过程描述为四个步骤:设定预算目标值、初步项目预算、研究人员预算评价和最高管理层预算评价。
纪延光、韩之俊(2004)基于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理论,论述了企业研发项目的质量成本构成,分析了各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