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100a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1.png)
地质基础知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科学。
它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地球的起源、地球物质的组成、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地球表面的变化。
地质基础知识是理解地质学的基础,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地质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位于地幔之上。
地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的厚度和组成有所不同。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和半固态岩浆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动力学地球的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学科。
地球的动力学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火山活动。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被分为数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可以以不同速度运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这些地质结构包括山脉、断层、盆地和地层等。
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对地层的观察和剖析、地质构造的绘图以及地震的研究等。
4. 地质时间和地质历史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以来的时间序列,地质历史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地质时间可以通过岩石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地层的堆积来确定。
地质历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生物的进化历程。
5. 地质资源和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如矿物、燃料和水资源等。
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现象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地球环境。
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地质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探索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保护地球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球的构造和层次、地球的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地质时间和地质历史,以及地质资源和环境地质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和理解地质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1d09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8.png)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岩石组成的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大气圈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二、岩石学基础1.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当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火山岩),如玄武岩;当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全晶质结构(矿物全部结晶)、半晶质结构(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玻璃质结构(未结晶);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近)、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差异明显)等。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62c9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d.png)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地质学中几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地幔主要由含铁镁矿物组成,地壳则由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构成。
2.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和相互碰撞的方式在地球上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震带、火山带和大陆漂移等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岩石类型:地质学中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造成的碎屑物质沉积、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和煤;变质岩则是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4.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岩层中的化石和地层特征来划分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尺度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以地质年代为单位的区域、国际和全球地层年代。
5. 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演化历史。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经历了地壳的形成、地球的冷却、地质力学作用和生物进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时间提供了基础。
地质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还有助于我们预测自然灾害、探索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以上知识点,并进一步探索地质学的其他领域。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12dd0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2.png)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d4ae46d0b1c59eef8c7b470.png)
七、油气物理性质
油气藏主要组成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又叫石蜡烃族,其化学方程式CnH2n+2 在常温常压下,CH4-C4H10为气态, C5H12-C16H34为液态, C16H34以上为固态。
油气藏分为气藏、凝析气藏、临界油气藏、 油藏、重质油气藏、沥青油砂矿。
粗砂
1~0.5
中砂
0.5~0.25
细砂
0.25~0.1
粉砂砂
0.1~0.05
细粉砂
0.05~ 0.01 小于0.01
四、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分类
1.砾岩
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
2.砂岩
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从结构上 看,砂岩由砂级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中泥岩段
角砾岩段 角砾岩段 东河塘砂岩段 红砂岩段 古生界-石碳系-下统 古生界-泥盆系-上统 泥盆系 古生界-泥盆系-中下统
(S3-D2)k
S2y S1t (O3-S1)k O3s O3l O1s
克兹尔塔格组
依木干他乌组 塔塔埃尔塔格组
(S3-D2)k1
S2y1 S 1 t1 O3-S1)k3 (O3-S1)k2 (O3-S1)k1 O3s1 O3l1 O3l2 O3l1 O1s1
七、油气物理性质
溶解油气比Rs=Vg/Vs Vg—地层油在地面脱出的气量(标)m3。 Vs—地面原油体积m3。 体积系数Bo=Vf/Vs Vf—地层油体积m3 Vs—地面原油体积m3(20度)。 压缩系数Co=-1/Vf · △Vf/ △P 压缩系数范围(10-140)×10-4MPa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d6b081469dc5022abea0030.png)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7e52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4.png)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地球结构和演化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铁镍合金,内核则是固态的铁镍合金。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熔岩构成,温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的最薄的一层,分布在地幔之上,主要由岩石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地球内部存在着地热,地热能是地球内部释放的热能。
地热能通过地球表面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分布到地球表层。
地热能的发展利用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指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据地质学的研究,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地球演化、地球大陆演化、地球气候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发生了地壳形成、地震地壳的漂升、喷发火山、地壳板块漂移等现象。
第二部分:地质地貌和地质灾害1.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河谷、湖泊、海洋等。
地质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气候作用、水体冲刷等有着密切关系。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灾害、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对于减灾和救灾意义重大。
第三部分: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1. 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地质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止环境污染和退化。
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行可持续发展等。
地质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
第四部分:地球科学的应用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采用地质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地下资源进行勘察和探测,包括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地热资源勘探等。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87373d86c175f0e7dd137cd.png)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旳〜70km)中源地震,范围(7om〜300m)深源地震,范围(3oom〜700m)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8f26f6f9b6648d7c1c74628.png)
16、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完整程度 完整 结构面特征 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 面为主,密闭型 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 面为主,裂隙多呈密闭型,部分可 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结构类型 巨块状整体 结构 块状结构 岩体完整性指数 (Kv) Kv>0.75 备 注
节理不发育,节 距>1m 节理发育,节距 0.4~1.0m
• • • • •
10、岩浆岩的晶粒大小 —粗粒>5mm,中粒2~5mm,细粒0.2~2mm,微粒<0.2mm
11、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依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划定: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Rc>6060≥Rc>3030≥Rc>1515≥Rc> 5Rc≤5坚硬程度极硬岩(坚硬岩)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12、土的密实程度 • 1、砂类土的密实程度 按标贯击数划分,密实>30击;中密15~30击;稍密10~15击;松散 ≤10击。 • 2、卵砾土的密实程度: 按动探击数划分,密实N(120)11~16击;中密N(120)6~11击; 稍密N(120)3~6击;松散≤3击
7、岩层层厚的划分
• 巨厚层>1m, 厚层0.5~1m, • 中厚0.1~0.5m, 薄层2~10cm, • 片状层0.2~2cm, 微细层≤2mm
8、 沉积岩的颗粒大小定名
• 1)砾质岩—颗粒>2mm 石英砂岩:含石英95% 硬 砂 岩: 含石英25~50%,长石15~25%,暗色矿物泥质胶结居多,长 石砂岩:含石英30~40%,长石25~60%,钙质胶结; 2)砂质岩—颗粒0.1~2mm (1) 粗砂岩—颗粒0.5~2mm (2) 中砂岩—颗粒0.25~0.5mm (3) 细砂岩—颗粒0.1~0.25mm (4) 粉砂岩—颗粒0.01~0.1mm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ec076bbf121dd36a32d82ec.png)
地质构造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历史的记录,不仅反应岩层在空间 的相互关系,也反应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在时间上的顺序,是地质 发展史研究、地壳运动特征及时间鉴定的依据;不整合面是层序、 构造单元、岩石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界线;不整合面及上覆地层 附近是许多矿产形成的重要场所,其残留物质的类型也是确定古地 理、古气候的重要证据;对于油气地质而言,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经历了长期风化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角度不整合面下是潜山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沉积岩
碎屑岩 盖层
粘土岩
储集岩层
碳酸盐岩
生油岩层
地质时代 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包括两 地质时代 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 个是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龄。 由于地层是在不同时代里沉积的,先沉积的是老 地层,后沉积的是新地层。把各地大致相同时期沉积 的某一地层称为某某时代的地层,这种表明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 断裂 褶皱和断裂 褶皱 断裂。
褶皱
地质构造
断裂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堑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垒
地质构造
地层层序的基本概念
沉积层序:是一个地层单元,它由内部相对整 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界以不 整合面或者与之对应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3334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a.png)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708b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d.png)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质地比较坚硬,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随着地球表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氧化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能够形成地幔柱流,驱动地球板块的运动。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与一些小量的碳、硫等非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能够维持地球的内部温度,形成地球的磁场。
二、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的外表面被划分成了若干块板块,而这些板块则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的表面上移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球表面上有七大陆板块和十多个小板块。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流所驱动的。
地幔柱流是地幔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能够带动地球板块进行运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历史与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日期约为46亿年前,而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则分为了四个主要的地质时期,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地层和化石。
通过对地球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地质时间尺度的建立也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矿产等。
地质资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和地质遗迹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等。
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全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9aa7e784254b35eefd34ce.png)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的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1bc0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b.png)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f729d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e.png)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0cbd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e.png)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6eccf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5.png)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质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地质学呢,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像石头啊土啊这些;地球的结构,就好比地球像个大鸡蛋有不同的层;还有地球的演化,也就是地球怎么从以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球科学里超级重要。
要是没有地质学,咱就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山,有的地方是平原,也不知道地下有啥资源,像石油、煤炭这些。
③前置知识:最好有点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因为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这些。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实用得很。
在找矿方面,就靠地质学找石油、金属矿等。
工程建设时,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能知道哪里的地基牢不牢固,可别在软塌塌的地上盖高楼对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地质学在地球科学里算是核心部分呢,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都有联系,就像一家人里面不同的兄弟姐妹,互相都有影响。
②关联知识:它和地理学关系密切,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态,地质学帮助解释这些形态怎么来的。
还和生态学有关,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难的地方在于地球内部结构这块,因为咱看不到摸不着。
关键在于要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可能会直接考岩石的类型,或者考一些地质构造的意义。
考查方式有填空、选择,还有可能让画图解释地质构造呢。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这个概念是地质学里常见的。
简单说,岩石就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东西。
不过有不同类型,比如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像花岗岩;沉积岩则是沉积物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来的,像石灰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了性质的,像大理岩,原来是石灰岩。
②特征分析:火成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块状构造。
沉积岩呢,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很明显。
变质岩常常有矿物定向排列的纹理。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分深成岩、浅成岩,深成岩冷却慢晶体大,像花岗岩就是深成岩;浅成岩晶体小一点。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f275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e.png)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自然界中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
下面将从地球的形成演化、地质时间和地质力学等方面来总结地质基础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后。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凝聚、差异化、火成作用和地壳的形成等阶段。
1.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分子云的坍缩、原行星盘的形成和凝聚、原行星盘内行星体的聚合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父体物质于45亿年前开始凝聚。
2. 地球的差异化地球形成后,各种化学成分不均匀分布,形成地幔、地核和地壳等化学成分差异的地球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火成作用和重力分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火成作用和地壳形成地球形成后,火成活动对地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而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4. 地球的演化地球经历了地球的原始大气、地壳的分异、地球内部的热态和地壳的动力作用等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壳的运动对地球的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地质学中用来测定地质过程和事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相对地质时间和绝对地质时间两大类。
1. 相对地质时间相对地质时间是以地层上下次序的叠置、交错关系和动物、植物化石的演化规律为依据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地层的原理和叠置原理等。
地层的原理是指形成在同一地区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在上。
叠置原理是指地层的叠置关系表现在上部地层和下部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的位置。
2. 绝对地质时间绝对地质时间是以地球历史的岁差、年代特征和年代数量等为依据制定的地质时间尺度。
绝对地质时间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磁性地层的测定和古地理时差的测定等方法来确定地质事件和过程的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岩浆岩与沉积岩及变质岩的主要区别标志有:①岩浆岩大多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因冷凝过快而呈玻璃质结构;②具有特有的矿物及结构构造;③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碎块,称“捕虏体”,接触处有热变质现象;④没有任何生物遗迹或化石。
2、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高温、高压或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液体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份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如:由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由石英砂岩变质为石英岩。
变质轻者可保持原有岩石的一些结构、构造特征,重者则原岩面目皆非。
由于煤是沉积矿产,属沉积岩的一部分,本教材主要针对煤矿防治水问题,因此,下节重点介绍沉积岩。
第二节沉积岩一、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主要指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及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被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固结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分布最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矿产如煤、油页岩、岩盐等都是沉积岩。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开采的矿产的75%来自沉积岩。
从地表往下,沉积岩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二、沉积岩的结构及原生构造1、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的特点是岩石可分为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
碎屑颗粒大于0.01mm,按颗粒直径大小可分为:砾状结构颗粒直径大于2mm,砂状结构颗粒直径在2至0.1mm,粉砂结构颗粒直径在0.1至0.01mm之间。
泥质结构多为粘土矿物,颗粒直径小于0.01mm。
化学结构是通过化学溶液沉淀结晶而成,如大部分石灰岩是由许多方解石晶体组成。
生物结构是由生物遗体或碎片组成。
2、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原生层状构造。
包括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两层面之间更微细的成层现象称层理构造,是岩石性质在垂直原始沉积层面的方向上,由于矿物成份、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沉积岩的层理类型主要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也称斜层理)等。
(2)层面构造在岩层面,由于沉积物沉积时,表面遭受到流水、风、生物活动及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下的痕迹称层面构造。
常见的有波浪、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
如图2-1-1所示。
砂 层砂 层图2—1—1 干裂及其形成示意图三、沉积岩的分类关于沉积岩的分类,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分类方案,十分强调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并以此作为分类的基础,如图2-1-2。
外源沉积岩:所谓“外源”,是指沉积物质来源于沉积盆地之外。
其中,由母岩风化、剥蚀后形成的碎屑物质和黏土矿物,经过机械搬运、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陆源碎屑岩。
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物质经过堆积、压实、胶结或熔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火山碎屑岩。
内源沉积岩:所谓“内源”,是指沉积物质直接来源于沉积盆地之内,由沉积盆地内的溶解物质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生成的。
常见的岩石类型有石灰岩等。
其中可燃生物岩主要是指生活在沼泽、湖泊中的生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物理、图2—1—2 沉积岩分类第三节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石,在地壳运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变位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层状的岩石中表现最显著,在不成层的岩浆岩中也是存在的。
本节重点讲述成层岩石中的地质构造。
它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一、水平构造原始沉积物,特别是海洋中的沉积物多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层状堆积物,按沉积顺序先沉积的在下面,后沉积的覆盖在上面,这些一层层叠置起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坚硬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每个岩层具有近似相互平行的两个面,称为层面,顶面又叫上层面,底面又叫下层面。
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图2-1-3中的OA)。
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的影响,岩层产出状况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
有的岩层虽然经过地壳运动使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水平状态,这样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绝对水平的岩层几乎是不存在的,因而所谓水平构造是指受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某些地区或受强烈地壳运动影响的岩层的某一局部地段或大范围的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
水平构造中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受切割时老岩层总是出露在低洼地方,而较新的岩层总是出现在较高的位置。
二、倾斜构造及岩层产状当地壳运动不仅使岩层形成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且改变了岩层的水平状态,使岩层层面和水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
倾斜岩层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着是不均匀抬升或下降所引起。
如图2-1-3、图2-1-4所示O A图2--4 倾斜岩层及其厚度α图2—1—3 倾斜岩层及其厚度图2--5 倾斜岩层图2—1—4 倾斜岩层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三维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图2-1-5 )。
图2--6 岩层产状要素图 2—1—5 岩层产状要素AOB —走向线 OD —倾向线 OD /—倾向 α—倾角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示的方向称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有两个方向值(图2-1-5中的AB 、BA 方向)。
2、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层面向下的垂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线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见图2-1-5中的OD ’)。
岩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交且沿倾斜面向下的任意一条射线称视倾斜线,视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线方向称视倾向或伪倾向(见图2-1-6中的OD 、OC 方向)。
A HBFCGDEOαββ"图2—1—6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 α——真倾角; β、β’’——视倾角;w ——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的夹角 3、倾角: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真倾角,简称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视倾角。
真、视倾角的关系可用数字表达式表示为:tg β=tg α.cosw 。
当视倾向愈接近真倾向,其视倾角值愈大;反之愈小。
一个岩层有许多视倾角,但只有一个真倾角,任何岩层的视倾角都小于其真倾角。
岩层产状要素常用的记录格式为:如90°∠30°,表示岩层的倾向为90°(正东方向),倾角为30°。
三、褶皱构造1、褶皱与褶曲的概念(1)褶皱:褶皱是指受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下,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一条列波状弯曲的构造形态,称褶皱构造,简称褶皱。
多数褶皱是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如图2-1-7所示。
图2--8 褶皱与褶曲剖面示意图图2—1—7 褶皱与褶曲剖面示意图 (2)褶曲:褶皱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见图2-1-7) 2、褶曲的基本形态:(1)背斜:即岩层向上弯曲的褶曲,其核部岩层相对较老,两侧岩层较新且对称重复出现。
(2)向斜:即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其核部岩层相对较新,两侧岩层较老且对称重复出现。
四、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指岩石所承受的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极限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根据岩石破裂面的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的大小,分节理和断层两大类型。
(一)节理节理又称裂隙或裂缝,指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常为大型褶皱或断层的伴生或派生的构造,是在岩层形成褶皱或断层时产生的,受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就煤矿地质而言,节理常是矿井瓦斯、地下水等的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场所。
(二)断层断层是指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发生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规模变化很大,小的断层延伸仅有几米,相对位移不过几厘米;大的断层延伸数百米至数千千米,相对位移可达几十千米。
1、断层要素断层要素是指断层的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等有关的几何要素。
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和落差等。
(如图2-1-8)。
煤层图2—1—8 断层要素示意图(1)断层面:岩层断裂发生相对位移总是沿着一定的破裂面进行的,此破裂面即称为断层面。
断层面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
断层面在局部地段可以是平面,但在较大范围内还常是不规则的曲面。
较大规模断层的断层面常由一条列断裂面和次级破裂面构成断层破碎带。
(2)断层线: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也就是断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线。
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其形态由断层面形态,断层面产状以及地形起伏状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