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水文与水资源学

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水文与水资源学


9.2.1 水量均衡的原理


对于一个均衡区(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组来说, 地下水在补给和消耗的动平衡发展过程中,任一 时段补给量和消耗量之差,永远等于该时段内单 元含水层储存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均衡原 理。 具体公式详见教材206~207页。
9.2.2 地下水均衡计算
1.均衡区的划分 应将评价区进行分区。均衡区一般可分为一级区、 二级区或更次一级的若干分区。 一级区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成因类型的组合作 为分区根据。 二级分区是在一级分区内,以水文地址条件作为 分区依据,即:含水层岩性结构、导水性、给水 性、地下水位埋深等作为指标。
10.2.1 单一的山丘区

这种类型的地区一般包括一般山丘区、岩溶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 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 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 量为河川基流量。分区水资源总量(W)为
10.2.2 单一的平原区

这种类型区包括北方一般平原区、沙漠区、内陆 闭合盆地平原区、山问盆地平原区、山间河谷平 原区、黄土高原台源阶地区。
13.2.2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依据英国的新水法,英国在环境部下设立国家流 域管理局,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按流域适当归并 成立了8个流域管理局,其管理范围与10个水务局 职责范围完全一致。 一个流域中的两个机构职责分工明确:流域管理 局担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行政职能,负责水质 监测和洪水防御;水务局实行民营化运作,统一 负责水资源开发、调配、节约、治理、保护等方 面的具体工作。
地下水有利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地下水能够成为资源,首先是由有利用价 值来决定的,而资源量多少是由量来体现 的。 本章着重论述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如果利用不合理,就会破坏资源、恶化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灾难。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88位。

西山地区亦是个缺水地区,由于地下水的抽取,使地下水位已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是制约工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区域地下水资源储量将为合理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二、区域主要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西山地区位于厥山村南部土古洞至青石山一带,属低山丘陵区,区内主要构造有土古洞背斜、陡沟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碳酸盐岩含水岩组是本区的主要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奥陶系花斑灰岩、条带状灰岩、泥晶灰岩、灰质白云岩和寒武系(∈2+3)鲕状灰岩、鲕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等岩层,零星出露于背斜轴部的土古洞、南井沟、李村、青石山一带,其它均隐伏于第四系和二迭系地层之下,组合成覆盖型和埋藏型结构。

覆盖型结构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分布于土古洞村、蝎子山断层以南、南井沟至马道洼以北地区,上覆地层均为中更新统(Q4el)黄土。

埋藏型结构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覆盖型结构的外围呈环形条带状分布。

三、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本区碳酸盐岩含水岩组除零星出露地表外,绝大部分隐伏于地下。

裸露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地表产流的入渗补给,隐伏区主要接受地下迳流补给。

地下水的迳流在西山地区均以水平运移为主要迳流方式,本区西南部水位高程270—280m,北部水位高程220—230m,地下水自西南向北东方向迳流,仅裸露区为垂直交替运动。

地下水的排泄,在天然状态下以泉的形式进行排泄,仅克昌泉的泉水流量就达100l/s以上。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改变了原来的排泄方式,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的排泄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

四、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的确定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以往的经验,确定如下参数值。

10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0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勘察2013年8月19日4时13分可持续利用原则三水联系互相转化统一评价原则以丰补欠合理调控原则考虑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补给量及供排结合的原则安全开采防止产生不良环境地质后果的原则以地下水系统为单位的评价的原则用补给量平价开采量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103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勘察2013年8月19日4时13分103地下水资源评价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对各种地下水量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预报地下水动态分析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工程措施及建议等
2013年1月29日5时19分
水均衡法
水文地质勘察
1.基本原理 对一个均衡区(地段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来说,在任 一时段Δt内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恒等于此含水层中水体积 的变化量,即水均衡原理。据此可以建立水均衡方程式:
h Q补 Q排 F (潜水) t
H Q补 Q排 e F (承压水) t
2013年1月29日5时19分
水均衡法
3.计算步骤
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步:划分均衡区,确定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
一级分区。常以含水介质成因类型和地下水类型的组合作为分区依据。
例如在山前扇形地带,可分为山区基岩裂隙水一承压水区、扇形地顶
部孔隙潜水区及中下部的孔隙潜水一承压水区等。 二级分段。同一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还有较大差异,可以按不同的定
2013年1月29日5时19分
§2 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水文地质勘察
2013年1月29日5时19分
10.2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计算方法
水文地质勘察
一、解析法:用地下水动力学中解析公式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方法。 理论上较严密、精确。只要含水介质、边界条件和取水条件符合 选用公式的假定条件即可。 实际上,公式很多,但完全符合公式的假定条件的情况较少,结 果近似。 二、数值法: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地下水近似计算方法。 是对渗流微分方程的一种近似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满足 精度要求。 主要用于大中型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计算区形状不规则、 含水介质不均匀、各向异性且资料较多时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最新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

最新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

地下水资源量应按完整的地下水系统 来进行。若指定的评价区仅为地下水系统 的某个部分,水量计算时,计算区应适当 扩大,使之覆盖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评 价区包容若干个地下水系统,则应按地下 水圈划的结果,逐一评价。
二、根据“三水转化”的规律进行评价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统一体。一 方面,地表水、地下水接受降水的补给并通 过蒸散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 地表水与地下水也不断进行着水量交换。
通常所讲的水资源评价往往是就水 量评价而言的,又称水资源数量评价。
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 面。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由 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用要求的前提下。 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
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 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 评价复杂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 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对水 量进行评价。
水资源评价主要是指对水资源数量、质量 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论证。
评价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在现实经济技术条 件下便于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迅 速恢复补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使 用价值取决于水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
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水质评价是水量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 则是评价工作的核心。
地下水资源是按一定的地下水系统分 布埋藏的,不论是孔隙水、裂隙水还是 岩溶水,系统内部的水是一个有机整体, 具有密切的水动力联系和水化学组分迁 移聚集的完整性。
正确认识地下水系统的结构以及系 统与外界的联系,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 基础。特别是在区域地下水水量评价时, 更要注意与外围地区的水量联系,避免 出现水量固化在计算区和水量重复计算 的问题。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元),电模拟法
渗流运动参数和给定边 界条件、起始条件;一 个水文年以上的水位、 水量动态观测或一段时 间抽水流场资料
含水层均质程度较高、边界条 件简单,可概化为已有计算公 式要求模式
含水层非均质、但内部结构清 楚,边界条件复杂、但能查清, 对评价精度要求高、面积较大
以观测资料、 统计理论为基
础的方法
评价方法分类
主要方法名称
所需资料数据
适用条件
以水均衡理论 为基础的方法
水均衡法、地下水文分析法、单项 补给量计算法、综合补给量计算法、 地下径流模数法、开采模数法
需测定均衡区内各项水 量均衡要素
最好为封闭的单一隔水边界, 补给项或消耗项单一,水均衡 要素易于测定
解析法
以渗流理论 为基础的方法 数值法(有限元、有限差、边界
基岩山区裂隙地下水 系统
平步 建立均衡方程
划分了均衡区、确定了均衡期以后,分析各个
区在这段时期内有哪些均衡要素,便可以建立均衡
方程:
(Q降+Q表+ Q凝+Q’径+ Q’越+······)-(Q溢 +Q蒸+ Q开+Q’’径+ Q’’越+······)≈0
式中:Q降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m3/d);Q表 为地表水渗漏补给量(m3/d), 包括河流渗漏补给、
泉水流量衰减法
水力削减法
回归分析法、系统理论法(黑箱 法)、开采抽水试验法、Q-S曲线 外推法
泉动态和抽水资料
需抽水试验或开采过程 中的动态观测资料
泉域水资源评价
岸边取水
不受含水层结构及复杂边界条 件的限制,适于旧水源地或泉
水扩大开采评价
以相似比理论 直接比拟法(水量比拟法)、间接 需类似水源地的勘探或 已有水源地与勘探水源地地质

《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Curriculum Design课程编码:21A43020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课程学分:2.0计划学时:2周课程属性:课程设计适用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开设本门课程,让学生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求取方法,掌握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巩固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的学习,真正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工作中,为将来从事该类专业的工作提供实践训练。

课程设计中主要任务包括参数的求取、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数值模型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简单操作等。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课程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1)基本掌握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2)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的具体应用3)基本了解数值模拟软件再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方式及过程安排《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涵盖了参数计算方法、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机水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为让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实际应用水平,达到在设计中解决实际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方法,课程设计不同专题内容安排如下。

项目一:配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学时或周数:1天1)课程教授、任务分解(0.5天)采样集中实习方式,通过教师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2)场所:多媒体教室3)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0.5天)。

4)要求学生掌握配线法原理和具体求解过程,作业要求写出整个求解过程和步骤。

项目2.直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课程设计计划时间1天[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直线法在求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具体应用,加深理解直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条件。

1)课程教授、任务分解(0.5天)采样集中实习方式,通通过教师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场所及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2)场所:多媒体教室3)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0.5天)。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课件

地下水资源总结
重要性
地下水资源是珍贵 的水资源之一
保护
保护地下水资源是 重要任务
发展情况
地下水资源的发展 情况值得关注
管理
管理地下水资源是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
利用的关键
地下水资源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地下水资源的 未来发展方向
可持续利用
促进地下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的途径
社会共识
加强社会共识,推 动地下水资源可持
● 04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 保护
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
各国建立了不同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法律法规、行 政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管理制度 有助于规范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划定地下水保 护区
明确限制开发范围
推广节水技术
减少浪费,提高利 用率
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地下水位的变 化情况
水文地球化学 分析
研究地下水的化学 成分
地下水资源质 量评价
评估地下水的饮用 水标准
水文地质勘探
分析地下水的地质 属性
地下水资源量的调查与监测
技术手段
地下水位监测 水文地质勘探
实地调查
调查地下水资源状况 收集数据信息
监测方式
实时监测地下水资源 建立资源数据库
动态变化
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
形成
来源于降水、融雪、 河水、湖水等表水
的渗透
运移
通过岩石的孔隙、 裂隙等通道进行运 移,受到地质构造、 土层性质等因素影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表层地下水
位于地表以下浅层 的地下水,受到地 表水体影响较大
其他类型的地 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第十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 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3 地下水资源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 球水资源的一部分。 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 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 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 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前章已 经讲了水质评价。 本章则讨论水量的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但只要停止开采,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即地下水的储存量又得到了补充。 这就是地下水的可恢复性,是与一般矿产资源的重要区别。固体矿产,开一
点就少一点,没有恢复补偿性质,石油等液体矿产也是如此。地下水虽然可
以不断得到补给和更新,开采后可以补充恢复,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如果大量超采,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
2013年7月13日10时21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查明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进 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量是处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动平衡中,是 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特别是在大量开采地下水后,会
引起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的改变,给地下水量的准确计算带来不少困
μ *Fh
μV 2013年7月13日10时21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由于地下水的水位常常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地下水储存量也随 时而异。 这是由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不均衡而引起的。地下水的储存量在地下水的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内容。

地下水是深层地下岩石或土壤中的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水源。

因此,准确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非常重要,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水平积分法、垂直积分法和水力地质参数法。

水平积分法通过采集地下水位点的水位数据,利用“裂隙扩散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实体的含水量和含水层面积,进而推算地下水资源量。

垂直积分法则通过采集地下水位点的水位和泵水后的水位数据,运用“压水法”计算含水层单位面积的蓄水量,进而推算地下水资源量。

水力地质参数法则通过测定含水层储水系数、有效含水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结合地下水位变化数据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时,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水资源埋深、抽水速率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与可用地下水资源量之比,反映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程度。

地下水资源埋深是指水文地质实体下地下水位的深度,可用来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难度和成本。

抽水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地下水位点抽取的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可以反映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地下水位变化是指地下水位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通过监测和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可以推断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衰退情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还需要考虑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点的地下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和裂隙发育情况等,地下水位点的地下岩石类型不同,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气候条件包括地下水位点所在地区的降水和蒸发等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充沛程度和补给速率有直接影响。

总之,地下水资源量的科学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需要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结合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数量评价讲课文档

地下水数量评价讲课文档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1)利用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计算降水入渗
补给系数
根据动态观测资料确定值
P H
(PH0 maxP0Hht)
P0
式中:h 降雨前的地下水位天然平均降速;t是从H增大到Hmax
的时间,d。
现在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四、地下水可开采量
➢实际开采量调查法 适用于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开采量调查资料比较准确、
潜水埋深大而潜水蒸发量较小的地区。 当平水年初、年末的浅层地下水位基本相等时,可将年浅层地下
水的实测开采量近似地作为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
➢实际开采量调查法
➢可开采系数法
➢多年调节计算法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四、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不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 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估算方法如下三种:
➢实际开采量调查法 ➢可开采系数法
➢多年调节计算法
n
R g fi R i i 1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2.其它排泄量的计算
(1)河床潜流量
➢流经河床松散沉积物中未被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称为河床潜 流量。
U潜=KAIT
式中:K为参透系数;I为水力坡度;A为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的河床
潜流过水断面面积;T为潜流时间。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2.其它排泄量的计算
(2)山前侧向流出量 ➢经由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界面的流出水量,被称为山前侧向流出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查明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进 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量是处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动平衡中,是 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特别是在大量开采地下水后,会 引起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的改变,给地下水量的准确计算带来不少困 难。这就迫使人们去研究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对地下水量 描述的不同术语或不同分类。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二、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
50一60年代,国内曾广泛采用H·A·普洛特尼科夫的地下水储量分 类(四大储量)。他将地下水储量分为如下四类。
动储量:是指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 水的天然流量;
静储量:是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调节储量:是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3)调节性(或储存量的可变性):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始终处在不 断地补给和消耗的新旧交替过程中。当补给丰富、大于消耗时,含水 层就把多余的水蓄集起来,使地下水的储存量增加;当补给较少或暂 时停止时,又可用储存的地下水维持消耗,使储存量减少。储存量的 这种可变性,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开采过程中均起着调节 作用。这种性质是其它矿产资源所不具备的。有的含水盆地具有相当 大的调蓄能力。如山西娘子关泉域的调蓄能力有14×108m3。利用这 一性质,可以进行人工调蓄,增大开采量。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 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 球水资源的一部分。
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
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 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 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前章已 经讲了水质评价。 本章则讨论水量的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2)系统性(或活动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性):由于地下水 与周围环境(气候、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等)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大 都具有流动性或活动性,特别是与地表水联系得更加密切,常常可以 互相转化。这种联系反映在含水层的平面和剖面边界条件上,包括地 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液体矿产虽然也有流动性,但往往要在开采 时才表现出来。虽外部环境对其它矿产也有影响,但仅是在地质历史 时代中反映出来。考虑到地下水的流动性,可用地下水的流量表示地 下水的数量。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来自降水入渗的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除漏斗疏 干体积增加部分降水渗入外,还使漏斗范围内原来不能接受降水渗入 补给的地区(例如沼泽、湿地等),腾出可以接受补给的储水空间, 因而增加了降水渗入补给量。此外,由于地下水分水岭向外扩展,增 加了降水渗入补给面积,使原来属于相邻均獾囟危或水文地质单元) 的一部分降水渗入补给量,变为本漏斗区的补给量。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开采储量(专水,允许开采量):是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 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至发生水量减少、水质 恶化等不良后果。
该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量在天然状态下的客观规律, 对我国当时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存在一些需要 改进的缺点。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1)可恢复性:当人工开采地下水时,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开采量不超 过一定限度,虽然井附近的地下水位要降低,使地下水的储存量暂时减少, 但只要停止开采,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即地下水的储存量又得到了补充。 这就是地下水的可恢复性,是与一般矿产资源的重要区别。固体矿产,开一 点就少一点,没有恢复补偿性质,石油等液体矿产也是如此。地下水虽然可 以不断得到补给和更新,开采后可以补充恢复,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如果大量超采,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
来自地表水的补给增量:当取水工程靠近地表水时,由于开采地下水, 使水位下降漏斗扩展到地表水体,可使原来补给地下水的地表水补给 量增大,或使原来不补给地下水,甚至排泄地下水的地表水体变为补 给地下水。这就是开采时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增量。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许多学者考虑到地下水量的特殊性,认为不宜用“储量”这个术语来 描述地下水量,应改用“地下水资源”。 有人将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 资源和开采资源两大类,有人将其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开采资 源三大类,等等。
另一些人认为,“资源”的含意应包括量和质两方面,单纯指水量时 用资源来描述不合适,不如直接用地下水的各种量来表达。
目前,我国较多的人主张将地下水资源量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 开采量(或可开采量)三类,既不用储量也不用资源,直接叫作地下 水的各种量。
下面将重点讨论这分类。
12.12.2020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1.补给量: 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各种途径进入该 单元含水层(带)的水量(m3/a)。补给来源有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 地下水侧向流入和垂向越流,以及各种人工补给。实际计算时,应按天然 状态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行。实际上。许多地区的地下水都已有不同 程度的开采,很少有保持天然状态的情况。因此,首先是计算现实状态下 地下水的补给量,然后再计算扩大开采后可能增加的补给量。这后一种称 为补给增量(或称诱发补给量、激发补给量、开采袭夺量、开采补充量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