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玄学

玄学的形成与演变

一、玄学

1、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社会思潮。“玄”字取义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

章)。按当时的解释,“玄”即是“无”,“妙”即为“始、母”,引申为“有”的意思。魏晋名士借用《老子》书的范畴,以“无”能不能生“有”为中心议题,讨论有无、本末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的流派,统称“玄学”。这些名士们以穷究世界的本源、人生的目的以及其他一些抽象的哲理问题相标榜,故又称“清谈”。“玄学”之称约起于西晋,西晋以来,历史文献多涉及“玄学”之概念。——张岂之

2、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他所讨论的中心为

“本末有无”问题,即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也就是说关于远离“世务”和“事物”

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

3、人的自觉是魏晋思想的独特精神,而对人格作本体建构,正是玄学的主要成就,玄学是

要求摆脱外在的标准、规范和束缚,以获取把握所谓真正的自我。——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4、所谓玄学,就是发端于汉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综合了道家

有关思想的、以探讨宇宙本体为主要内容病根现实政治息息相关的一种政治哲学。——章权才《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史》

二、玄学兴起

经学式微和自由精神、主体意识的觉醒

名教危机

玄学表现形式——清谈

三、玄学演变与分期

正始之音——何晏、王弼

竹林玄学——嵇康、阮籍

西晋玄学——裴頠、郭象

玄学的思想特征

1、玄学的思想资料是《老子》、《庄子》和《周易》。《老子》、《庄子》是道家经典,《周

易》则是儒家经典。玄学家一方面以儒家经义解释《老子》、《庄子》,另一方面又把《周易》道家化,从而使儒道二家学说在玄学中融为一体。

2、玄学的思想形式主要是注释经典,这种形式,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又融合了道家

的抽象思辨的特色。经学和玄学都是注经,经学注释的是“儒经”,即以《春秋》为中心的经学形式,它支配了两汉时期的学术界。而玄学注释的则是“杂经”,不仅有儒家经典,而且把战国时期的子学也纳入经学轨道。此外,汉儒注经,注重章句训诂,玄学家注经重在发挥义理,即通过经义,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甚至可以借题发挥,打破了呆板沉闷的学术空气,启发人们独立思考。这些都表现出玄学是儒、道合流的特色。

3、玄学家多力求把孔子与老子,道家的无为与封建的伦理等级关系和观念结合起来。

玄学家一般都很推崇孔子,多尊孔子为圣人,但又使孔子部分地老子化。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被“融通”了

何晏、王弼的“贵无”论

“正始”(公元240~248年)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玄学的第一个派别产生于正始年间,故称该派的思想观点为“正始之音”。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人物,以兼注《老子》、《周易》、《论语》为学术特色,以论证“无中生有”为主要内容。“正始之音”完成了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以后,玄学各派大多围绕该派的观点展开争论,掀起了中国思想史上又一次学术辩论的高潮。

何晏

据《三国志·魏书·何晏传》记载,何晏“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但他的著作多已散佚,至今保留完整的只有《论语集解》和《景福殿赋》。另外,《列子》张湛注还保存了何晏《道论》和《无名论》的部分佚文,其中的《道论》很可能是何晏所著的《道德论》的一部分。

王弼

在24岁的短暂生命里,王弼完成了《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论语释疑》、《老子指略》、《周易略例》等大量思辨性极强的哲学论著,为魏晋玄学的真正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也成为魏晋时期思想最深邃的思想家之一。其作品较为集中地收录在楼宇烈校释的《王弼集校释》一书中。

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

1、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注》第

四十章)

2、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己谓之一,岂得无

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老子•四十二章注》)

3、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

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老子注》第五十七章)

二、平章孔老,兼宗儒道

三、“得意忘言”的玄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签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也。(《周易略例·明象》)

竹林玄学

一、阮籍

1、阮籍(210一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籍传》云:“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思想家们的性格冲突。一方面,阮籍是一个骄傲狂放的人,他自视甚高,本有济世之志,“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另一方面,阮籍为人又十分谨慎,“口不藏否人物”,甚至与他内心鄙薄的司马氏集团也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关系。

2、阮籍的作品以《咏怀》诗八十二首最为著名,另外还有散文和辞赋。其中最能代表其哲

学思想成就的有《大人先生传》、《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其著作被后人编辑整理为《阮步兵集》。

1、嵇康(223一263),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音乐

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

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三国志·魏书·嵇康传》裴松之注)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进人上流阶层,并曾担任中散大夫。但也因为如此,使他在政治立场上与篡权的司马氏集团相敌对,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颇招嫉恨。最后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的陷害下,死于司马氏之手。

2、嵇康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比较集中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有《声无哀乐论》、《养

生论》、《释私论》、《难自然好学书》和《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后人整理的《嵇中散集》中。鲁迅先生也曾经辑校过《嵇康集》,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中。阮籍、嵇康的“自然无为”论

一、阮籍、嵇康的思想转变及其意义

季世陵迟,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虽存,莫劝莫禁。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衿威纵虐,祸崇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弘多,国乃陨颠。(《太师箴》)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价值取向

及至人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为名分,以检其外。劝学讲文以神其教;故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途,故奔鹜不觉。(《难自然好学论》)

令若以明堂为丙舍,以讽诵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腐臭……则向之不学,未必为长夜,六经必为太阳也。(同上)

三、阮籍、嵇康对于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的迫求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幄,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事所见,徘徊无所终极。

顺天和以自然,以道德为师友,玩阴阳之变化,得长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而不朽。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一)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二十三)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里,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其四十三)

故世之难得者、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圳亩,被颉啜菽。

岂不自得。不足者,虽养以天下,委以万物,犹未惬然。则足者不须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也。无不须,故无往而不乏。无所须,故无适而不足。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宠辱,此真有富贵也。(《答难养生论》)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乱,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耶?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