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史前水文化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物入手, 研究河姆渡的水文化。
一、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 的象征
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 是河 姆渡遗址所有发现中 最 重 要 、最 有 意 义 的 。这 些 稻 谷 主 要 发 现 于 河 姆 渡 遗 址第四文化堆积层 ( 河姆渡遗址第 三、四文化层为早期 阶 段 , 第 一 、二 文 化层为其晚 期 阶 段 ) , 其 数 量 之 多 、保 存程度之完好, 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 发 现 中 极 为 罕 见 。有 人 从 稻 谷 堆 积 的 厚度及面积推算, 稻谷总量在 100t 左 右, 可供 400 多人一年的口粮。此外, 许多出土的陶釜还残留着米饭的锅 巴。可见早在 7000 年前, 河姆渡地区 不仅已经迈入了农业文明的门槛, 发
represents the oceanic culture factor of Humudu Culture, and shows the Oceanic Culture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emudu Culture.
Key wor ds: the Hemudu Sites ; the Hemudu Culture; water culture
Explor ation of water cultur e of Hemudu Sites in pr ehistor ic age//Li Keke, Chen Jie
Abstr act: Hemudu Sites is an important site in the Neolithic Age with plenty of cultural relics that fully reflects the
的是: 在所有这些柱 、梁 、枋 木 的 连 接 处, 都普遍使用了榫卯结构。这种干 栏式房屋结构复杂, 建筑起来十分困 难, 即便是在现代, 要不用一根铁钉, 在潮湿松软的泥土上建筑这种完全 由榫卯结构组 合 的 “楼 阁 ”, 也 是 一 件
沼泽地区的水利环境, 以模仿和再现
野 生 稻 生 长 、发 育 、结 穗 所 需 的 自 然
条件。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保证水田
的水位既不能太高, 以避免淹没秧
苗, 又不能太
低, 以造成秧苗
的缺水, 于是,
简单的堤埂便
出现了, 原始的
引水和排水沟
洫 便 出 现 了 。虽
然堤埂与沟洫
不可能在考古
中被发现, 但可
中图分类号: K87+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123( 2007) 05- 0052- 04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 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浙江 省 余 姚 市 河 姆 渡 境 内 , 发 现 于 1973 年 。这一 遗 址 充 分 反 映 了 7000 年 至 5000 多 年 前 长 江 流 域 多 水 地 区 人 们 的生产生活状况, 反映了当时一片生 机的史前文明。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众多文物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人 工 栽 培 的 稻 谷 、先 进 的 干 栏 式 建 筑 、世 界上最古老的木构水井以及独木舟与 船桨等等。这些惊人的发现, 既构成了 河姆渡文化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充分 再现了当时的水文化面貌。可以说, 河 姆渡遗址是我国史前水文化的一座宝 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文化内涵。
unearthed well and stem barrier structure, it shows that water culture is the pith of Hemudu Culture. The found of
dugout canoe, ship paddle, pottery kitchen range, match boards and bones of estuarial and oceanic living species fully
particular feature of water culture in the Hemudu Culture. From plenty of artificially cultivated rice remain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Hemudu culture is symbolized by rice farming, which is logically based on water. Together with
二、水利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 精髓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既要
兴水之利, 又要避水之害, 从这个角
度看, 一部人类发展、进 步 的 历 史 , 就
是一部兴水之利、避 水 之 害或 除 水 之
害 的 历 史 。尤 其 是 对 位 于 长 江 下 游 平
原而又近海的、以 稻 作 为 主要 生 产 方
式的河姆渡人而言, 如何兴水之利、
收稿日期: 2007- 01- 15 作者简介: 李可可( 1965—) , 女,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水 52
水与社会
2007.5 中国水利
展了以水稻为主体的农业经济, 而且 当时的水稻生产已具有可观的规模, 大米已成为这里氏族居民的主要口 粮。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的 专家对发现的稻谷进行了鉴定, 证 明它们已属人工栽培的稻谷; 同时, 中日两国科学家对遗址中出土的 105 粒 碳 化 稻 谷 进 行 测 试 和 分 析 , 发 现其中 4 粒是野生稻。这些研究证 明 , 早在 7000 年 前 , 地 处 长 江 下 游 的 河姆渡一带, 就已有了人工栽培的 稻谷, 而这些稻谷, 最初是对当地的 野生稻进行人工栽培、经过长时期 的驯化而来的。这一结论, 推翻了此 前一些中外学者认为我国的稻作文 化是从印度传入的结论, 充分证明 了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稻作的重要 发源地之一。
避水之害, 更是他们时刻都要面对的
问题。河姆渡文化中, 水利文化是其
精髓。
河姆渡遗址中的水利文化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
1.稻 作 文 化 下 的 堤 埂 与 沟 洫
原始农业的一个最大特点, 就是
对作物在自然界生长 、发 育 过 程 的 模
仿 与 再 现 。人 工 栽 培 水 稻 与 野 生 水 稻
的不同, 在于要人工营造一个类似于
情况, 可以推测 当时河姆渡一带的地势是十分低洼 的。每当雨洪或潮汛发生时, 洪水就 会 淹 没 这 一 带 低 洼 之 处 。为 了 解 决 防 洪问题, 以保证氏族居民的生命安 全, 人们在长期对洪水和海潮高水位 进行观察后, 确定了最低的安全水位 线, 并且据此设计了这种基面抬高的 建筑物, 抬高的高度( 1m) 保证了居住 面 位 于 洪 水 和 海 潮 的 高 水 位 以 上 。这
河姆渡的先民们, 很显然已经进 入到耜耕农业的阶段, 过着定居的生 活。只有定居下来以后, 才会有农业 经济内部的分工, 这种分工反过来促
进 了 包 括 生 产 工 具 、生 活 用 品 、建 筑 物在内的人工器物制造技术水平的 进一步提高。从 出 土 的 大 小 不 一、厚 重和轻巧不同的骨耜来推测, 当时的 水稻生产过程已经出现了精细化的 趋势, 正是有了这些用途不一的骨 耜, 及与之相应的精细化稻作生产过 程, 才使得河姆渡的稻作农业完成了 其原始的规模化发展。
水井
以断定, 水利是 稻作文化的基
本保障, 稻作与水利互为表里。河姆 渡文明中这种人工堤埂的兴筑与水 系的开凿, 又是与以骨耜为代表的生 产 工 具 相 配 套 、相 适 应 的 。
2.利用地下淡水资源的水井 在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中, 于 第二文化层发现了一口木构水井, 其 时 间 大约 距 今 5600 多 年 。这 口 水 井 深约 1.35m, 用木排桩构成了井壁的 内衬, 在井壁的上部, 用圆木或半圆 木通过榫卯结构连接, 构成了一个四 方形的“井”字框 架 , 可 防 止 井 壁向 内 塌陷。此外, 在井的四周还发现了栅 栏桩、呈辐射状的小 长 圆 木 及 残 苇 席 的遗迹, 表明这里曾有简单的井亭。 在近河靠海而多水的河姆渡遗 址一带, 先民们为何要开凿这样一口 水井呢? 这个问题曾引起了很多学者 的兴趣。笔者认为, 由于这里经常因 暴雨而发生洪涝, 加之河姆渡一带当 时距海岸线比今天要近得多, 而遗址 所在地区地平面要比水平面低, 因而 在洪水和高潮位时期, 地表水会因洪 水冲刷和海水入侵而受到污染, 无法 饮用。河姆渡地区地下水位很高, 地下 淡水蓄集丰富, 选择在合适的地点, 如 有泉眼出露的地方, 打井取用地下淡 水, 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 这种需要 最终形成了使水井得以成功开凿的动 力。水井的开凿成功, 保证了缺水干旱 年份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我国水井的开凿, 史称始于黄 帝, 亦有始于夏时伯益之说。而河姆 渡水井的发现, 将我国水井的历史提 前的时间跨度以千年计。这口水井, 充 分证明了早在 5600 多年以前, 河姆渡 人就已经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 性, 运用他们的智慧, 开了利用地下淡 水资源之先河, 它对于我国后来水利 文化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防洪避害的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是为了适 应低洼潮湿的沼泽地而设计的建筑 形式, 其目的是为了抬高居住面。这 种房屋往往依山傍水而建, 建筑的程
水与社会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7.5
河姆渡遗址史前水文化探讨
李可可, 谌 洁 (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30072, 武汉)
摘 要: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的众多文物充分反映了河姆渡文化中独
具特色的水文化。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 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 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
文化的象征。稻作文化又是建立在水利的基础之上, 加上遗址中水井和干栏式建筑物的发现, 说明了水利文化是
河姆渡文化的精髓。独木舟、船桨、陶灶、石碇、企口板等器物以及大量河口与海洋生物骨骸的发现, 充分证明了
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因素, 反映出海洋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一道亮色。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 水文化
水文化, 即与水有关的文化, 虽 然其外延可以无限延伸, 但其内涵有
一个相对集中的核心, 即在兴水之 利 、避 水 或 除 水 之 害 、保 护 水 资 源 的 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 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按照文化学的理论, 文化可以分 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即 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 是人 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是 整 个 文 化 的 物 质 基 础 。而 物 质 文 化 与精神文化是不可以截然两分的, 因 为精神文化总是受制于和附属于一 定的物质条件, 而人类的物质创造, 往 往凝结着智慧、意向、情绪等精神因 素。正因如此, 对于一种文化而言, 物 质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表述, 通过研究 物质文化无疑可以认识到文化的总 貌。基于此, 本文从河姆渡遗址发掘的
53 水
水与社会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7.5
土的第四文化
层的底面, 即地
面生土层, 其高
度比今天的平
均海 平 面还低
1.8 ̄2m。 如 果 考
虑到距今 5000 ̄
8000 年 前 全 球
气温较今日偏
高, 海平面普遍
干栏式建筑的复原 比 今 日 要 高 的
序是: 先在地面打下数排木桩作为房 屋的基础, 然后在木桩上架地龙骨 ( 梁), 以承托地板, 构成架空的建筑 基座; 再在基座之上立柱架梁, 平行 的柱梁之间用枋木连接, 再在柱头和 枋木上安置檩条, 檩条上敷上椽子, 椽 子 上 铺 设 席 、茅 茨 、树 叶 等 盖 顶 。据 专家估计, 这种干栏式的建筑物, 其 基 座 架 空 高 度 约为 1m。最 令 人 吃 惊
与这种规模生产相对应的, 是其 独特而又具有先进性的生产工具, 即 在遗址第四文化层中发现的数量繁 多 的 骨 耜 。骨 耜 大 部 分 采 用 个 体 很 大 的偶蹄类哺乳动物的肩胛骨磨制而 成, 一般用当时这一带大量存在的大 象 、犀 牛 等 动 物 的 肩 胛 骨 制 成 , 中 间 打两孔, 绳索可以穿过这两孔与上端 的 木 棍 捆 扎 在 一 起 。它 的 作 用 是 用 于 垦 荒 、翻 耕 土 地 、开 沟 洫 、筑 堤 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