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主选修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高中课程更有生命力——浙江省深化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摘要: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总体思路,我省制定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是加强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增加选修,实行选课走班和弹性学制,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重要意义

我省2006年秋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经过几年努力,新课程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改革已成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的课程意识大大增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但在调研发现,高中课程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新课程理念尚未成为自觉行动,学生个性发展仍未得到应有关注,育人模式转型效果不佳,过度应试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学生负担仍未减轻,新课程推进与改革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0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提出“课程改革进入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我省就着手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深化课改总体思路,积极申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点。2010年10月,在教育部评审推荐的基础上,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点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一)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成果,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到底。新课程实验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和难题。普通高中教育越来越应试化,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升学竞争

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仅已有的课改成果不能巩固,甚至改革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二)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培养大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而现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单一、“千校一面”的现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对人才的需要。

(三)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现有高中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显然不能适应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的需求。必须转变育人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四)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快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要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先行,而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十分关键。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推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需求,顺应我省实现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的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

1.调结构,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增加选修

针对普通高中原有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特色发展空间时间不足的问题,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设置、统一修习的必修课程,增加适合学生发展需要、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9.4%提高到33.3%,这不仅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也为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供了可能。

把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术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四类,分类建设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它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本次深化课改,进一步明确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的基本、基础性学习需要,选修课程着眼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二者相互衔接,既为全体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又为学生按兴趣、按潜质发展提供了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2.减总量,为选修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

针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应试倾向依然明显的问题,在确保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的前提下,修订教学指导意见,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量,梳理与整合各个学科的必修与选修内容,明晰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教学模块、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形成各个学科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课程格局,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可以在高中三年宝贵的时间里学习自己喜欢学的、学得会的、符合生涯规划的选修课程,让教育在过程中显示最大的公平性。

3.优方法,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实行选课走班和弹性学制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考什么教什么”应试过度、课改理论与教学现实极其相悖的状况,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新课改实验的预期成果。这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各个学校在符合课程开设规定动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和办学特色,自行设计课程规划、自主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课表,实行选课走班组织教学。

本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扩大学生选课空间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设想。普通高中学校在立足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等各种教育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