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与练习试题之“者”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万钟于我何 加焉!
(11)“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2.情势为“如 …… 何”译为 “把…… 怎么样”。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 悦,免成役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⑴而已:放句末, “罢了”。 1.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
⑵而后:以后,后来。 1.假诸人而后见也。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就是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通“伪”,假装 假装
①安有为天下阽diàn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哪里有治理天下,(已经)危急到这般地步,可 是主上不震惊的呢?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 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
臣。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带着峨冠(峨冠是宋朝士子比较流行带的一种帽子, 那种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很多胡子的就是苏东 坡。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虚词理解及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新高考命题更加注用正德树人,文化自临、价值共京,《号试大纲》对占代文化常识老查的嘛立.充分体现出沿传统匕化的锹现程度在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国卷文占史命题不仅注裁创新.如在不断创造。
尢论高考题用怎么变化,怎样创新,只耍苫生具备扎实的文方功底.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昔考.作幺样的变化都能应对自如“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全国课标《考试说明》中明确列出了文言虚词考查的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翻译时要特别予以重视。
(一)高频虚词的译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应用体验]第一章文言文阅读——走进国学经典确立文化自信1.解释下列文言文语段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日:“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⑥,无乃⑦自高耳。
••••答:答案:①副词,表承接,于是②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③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④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⑤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⑥复音虚词,相当于“如此”“就这样”⑦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参考译文】曾经听说过陆游(号放翁)的志向节气全都在《示儿》中得以体现出来,于是就去读《示儿》,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时,感到非常感动敬佩,陆游当真是一个忠贞的人啊!然而,也有人看不起他,说:“这个人只是沽名钓誉罢了。
”大家就用道理来质问他,这个人理屈词穷,于是就不得不向大家道歉。
考查他的话,这样炒作罢了,恐怕是为了抬高自己吧?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十七)·者(含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七)·者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1、而记游者甚众。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4、用实者成实时采。
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6、此三者,吾遗恨也。
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9、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0、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三、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1者,诗仙也。
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文言虚词练习(十七)答案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的人、的事情”等;5—6用在数词之后,“个、样”;7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的时候”8—10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11—12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3—14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B(A判定语气 B……的人 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D判定语气)三、1、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2024高考文言18个虚词汇总系列17:者
高考文言高频18个虚词:者17.者<助>“者”作结构助词。
①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一般可译成“的”,或“……的人(事、物等)”。
(形式:名/形+者=名词性质)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林嗣环《口技》)②用在判断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或作出解释)。
常与“也”搭配。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有时候,也可以解释原因或引出条件。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用在后置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有时与“之”搭配。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助>“者”作语气助词。
①常用在句末,有时在句中表示某种语气(疑问语气、假设语气,强调语气等),译为“呢”等,或不译。
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②用在时间词后面,可理解为补足音节,无实义,不译。
(如同“静言思之”的“言”的作用)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司马迁《鸿门宴》)<代>“者”作代词。
①用在数词后,译文“个”“件”“种”。
例: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②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为“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
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注意】文言虚词“者”,翻译时一定要灵活。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与练习试题之“之”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与练习之“之”[词义例释]★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1.作《师说》以贻之。
(代人,作宾语。
)2.輮使之然也。
(代物,作兼语。
)3.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4.均之二策。
★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5.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8.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0.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12.顷之,烟炎张天。
13.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巩固练习]1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我见相如,必辱之。
4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5遽扑之,入石穴中。
6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10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附答案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原文1:庭坚学问*,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庭坚于*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目: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他的,指黄庭坚的;C项,代词,代苏轼;D项,指示代词,那。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庭坚于*尤长于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都是表句中语气停顿的语气词。
答案D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原文2: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于此解析D项与例句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比”。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4)其他用法
(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 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 例释:①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 今》)
②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 知与不知也《新序》。 (4)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答案:D】
B①豫州今欲何至?
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哪里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什么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 在; 后一个“乎”: 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 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 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 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 在)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乎: 比。)
(三)可作词尾
乎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释: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 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 在)
文言常用虚词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高考文言虚词专练(附测试)1.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⑥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趣味练习: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微专题03 文言虚词(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微专题02 文言虚词讲义一.考情微观2022-2023年常考虚词虚词考查命题特点:1.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2.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3.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二.复习任务1.梳理并总结十八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3.文言虚词意义推断方法。
三.妙招助记十八个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高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虚词【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我们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
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文言虚词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至爱,考生在平时就要加强相关练习,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20XX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臣乃敢上璧。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二)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2021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2021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贞观要》确立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的择准则,强调仁义道德在选贤任能中的重要作用,在提拔、任用员时________比较注重对员的德考察。
②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________要不要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国际化实现路径呢③建设特色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________是当进入关键时期时,更应强调这一点.A.往往毕竟十分B.往往究竟尤其C。
常常究竟十分 D.常常毕竟尤其解析:二者都有差不多的意思,可以互换使用。
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往往 .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究竟.二者都是副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十分 ,很,表示程度很高.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尤其。
答案:B2021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2】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________有多方面的原因,______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府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________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________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________能实现。
A.既然那么所以只有才B.固然但是因此只有才C.即使然而所以只要就D.如果那么因此只要就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根据语境,应选固然但是。
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
结合语境,应选用只有才。
答案:B2021高考语文真题之虚词的使用练习题附答案解析【3】3.请将下面的虚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49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2021年整理)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49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49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49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的全部内容。
特色训练49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17.者[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者:(2)(2017·全国卷Ⅱ)赵憙真长者也..者也: (3)(2017·天津高考)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者:(4)(2017·浙江高考)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者: (5)(2017·浙江高考)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者:18.之[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憙素与奉(人名)善,数遗书切责之.之: (2)(2017·全国卷Ⅲ)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之:(3)(2017·浙江高考)今之.①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②罪。
”之:(4)(2017·山东高考)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之:(5)(2017·山东高考)顷之.,敕起还府之:(6)(2016·浙江高考)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之:答案:17。
(1)代词,用在动词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的人(2)表判断,是(3)助词,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4)代词,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时候”(5)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18.(1)代词,作宾语,他(2)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3)①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②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4)动词,到、去(5)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6)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与练习之“者”
[词义例释]
★者,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
☆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者”常见的意项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巩固练习]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4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客何为者?
8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9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10言之,貌若甚戚者。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2陈胜者,阳城人也。
1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16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1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8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1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2何者?上下之分也。
23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26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27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28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29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30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1近者奉辞伐罪。
32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33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