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三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考政治 第四单元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间:15分钟分值:34分1.(广东惠州二模,8)广东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惠州举行。
本届民族运动会进行了13个竞赛项目和26个表演项目的角逐。
举办民运会有利于( )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②保护民族文化遗产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④坚定文化自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东北师大附中摸底考试,8)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
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
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3.(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18)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启示人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B.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4.(山东潍坊一模,22)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回答下题。
5.(山东潍坊一模,23)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能力提升课件考点归纳典型例题基础训练必修三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页,共25页。
【例3】 (2012年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题) 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思想是( )
A.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共同理想
解B.析马:克本思题主考义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C指.导民思族精想神。与马时克代思精主神义的指导思想 (灵魂D).、社中会国主特义色(s(htèèshèu)ì社zh会ǔyì主)荣义辱的观共同理 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
化论A,.故文C化项复正古确主。义
B.取
第十四页,共25页。
2.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bèidòng) 转入主动。从那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看不起 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完结了。”这 说明( )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
B解.析外:国题人意没是有指看中不国起人中国学人会了马克思列 宁主C义.,马克在思精主神义上传就入由中被国动,转是中入国主文动化。由马 衰克微思走主向义重传振入的转中折国点, 是 中 国 文 化 由 衰 微 用(shuDāiw.ē马i)走克向思重主振义的在转近折代中点国,就故起C项了正重确大作。
答案:AC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13.佛山市近年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 建活动,得到千万市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
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
(pǐnwèi),提升了佛山市的城市形象。这表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 )
A.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道德(dàodé)有优 秀和B腐.充朽分之调分动,人故民C群项众说参法与错精误神。文D明项建表设 的 述积错极误性。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第1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业含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议用时:40分钟)1.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由此可见,康有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D.全盘否定封建礼教C[根据材料中“保旧俗,存礼教”可以断定,康有为坚持文化复古主义,C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康有为的主X,排除。
]2.当前我国“红色经典”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的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颇多问题。
这启示我们( )A.“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B.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D.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错误思想指导下的“红色经典”改编出现颇多问题,启示我们要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导来发展先进文化,D符合题意;A夸大了“红色经典”的现状,也不是从“启示”角度而言;B没有看到当今思想领域的主流;材料强调,“改编”导致文化乱象,而C强调文化多样性,与题意不符。
]3.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必须( )A.用先进文化引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B.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C.把文化振兴作为提高国际地位的关键D.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D[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D说法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发展我国文化以适应我国国际地位,A、B、C与题意不符。
]4.某某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齐鲁晚报》位列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好客某某”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
2021-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9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1.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的源泉充分涌流。
材料表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点在于( )A.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B.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C.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D.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的信息可以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故选项D正确;选项 AB 不是根本点;选项C说法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故答案选D。
2.作为中国公民,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的自信表现在( )①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②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③对待外来文化持理性和包容态度④中华文明源流相继,从未有中断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 中华古代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④正确。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四有”公民B.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答案] A[解析]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因此答案A正确。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浙江专版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达标检测速效提能含解析
[学生用书P136(单独成册)]一、判断题1.坚持“文化复古主义”就能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为指导。
()3.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
()4.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艰难的求索,出现了“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但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原因在于他们不能()①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面向世界,全盘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③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在某些方面符合①②的要求,不选。
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③④正确。
7.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
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
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解析:选A。
依据材料可知,该探究活动研究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问题,A符合题意;材料中同学们参考的文献未涉及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公民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B、C、D不符合题意。
8.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④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人教版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3【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含答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单项选择题1.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成功地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其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 )A.“西体中用”B.“文化复古主义”C.“复兴儒家文化”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解析: A、B、C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解析: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案:B3.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③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④说法错误。
答案:D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 ( ) A.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B.目标和路径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方向和措施的关系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答案:A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 ( )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全民族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重任C.对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A6.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
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自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说法错误。
2015《金版学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三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单项选择题1.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成功地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其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 )A .“西体中用”B .“文化复古主义”C .“复兴儒家文化”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解析: A 、B 、C 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必修三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解析: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案:B3.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③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④说法错误。
答案:D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A.路径和目标的关系B.目标和路径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方向和措施的关系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答案:A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全民族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重任C.对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A6.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
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自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说法错误。
金版学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课件必修3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十五页,共1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qiánɡ ɡuó)。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qiánɡ ɡuó)。考 纲 点 击。考 纲 点 击。典 型 例 题。典 型 例 题。栏目链接
No Image
第十六页,共16页。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文化强国
第一页,共16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三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四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五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六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七页,共16页。
考点 归纳
栏 目 链 接
第八页,共16页。
栏 目 链 接
第九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第十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第十一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第十
第十三页,共16页。
典型 例题
栏 目 链 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随堂达标验收:第9课 第1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1框一、选择题1.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由此可见,康有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C)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D.全盘否定封建礼教[解析]根据材料中“保旧俗,存礼教”可以判定,康有为坚持文化复古主义,C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康有为的主张,排除。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工作出发点④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③错误,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④错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A。
3.作家王愿坚指出: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我们必须做到“永远不要中断和你描写对象的联系,要永远生活在你所描写的对象之中”。
这给我们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是(B)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每件事都要亲身实践和体验③要有真切与人民相通的情感体验④要具备洞察人心的心理学知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文艺创作者要做到和描写的对象保持联系,要生活在所描写的对象之中,说明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有真切与人民相通的情感体验,①③正确;文艺创作者并不一定每件事都要亲身实践和体验,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4.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表明,传统并非一套僵化和固定的套子,而是时刻和社会处于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的。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2框(含答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训练必修三(R J版)•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2017 年9 月2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
2016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 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同期GDP 名义增速高4.4 个百分点;占GDP 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①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②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7 年11 月,某市文明办召开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会议,号召全市相关部门加大乡风民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提出这要求是基于()①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和保障③进一步激发群众乡村文化创作的积极性④群众广泛享用有益文化成果的客观需要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2018 年河北省群众体育工作将以构建和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 分钟健身面和农村乡镇15 分钟健身圈建设。
全民健身组织进一步健全8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农民体协,70%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
这些措施有利于()①提升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②促进该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③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A. ①②B. ①①C. ②③D. ③④4.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 工程”、“985 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2框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第一学期课时训练必修三(R J 版)•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2017 年 9 月 2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6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
2016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 产业增加值为 307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0%,比同期 GDP 名义增速高 4.4 个百分点;占 GDP 的 比重为 4.14%,比上年提高 0.17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7 年 11 月,某市文明办召开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会议,号召全市相关部门加大乡风 民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作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提出这要求是基于( )①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和保障③进一步激发群众乡村文化创作的积极性 ④群众广泛享用有益文化成果的客观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8 年河北省群众体育工作将以构建和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 城市社区 10 分钟健身面和农村乡镇 15 分钟健身圈建设。
全民健身组织进一步健全 80%以上的县(市 区)建有农民体协,70%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政治过关习题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1及答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选择题1.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这句话奉行的是( )①“全盘西化”论②“文化复古主义”③“守旧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这句话是对中华民族的彻底否定,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其目的在于实现“全盘西化”,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干肢不符。
答案:D2.当前,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一是完全“复古”的倾向很突出;二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的倾向。
这两种倾向( )①片面夸大了文化的多样性②都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③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④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倾向分别是“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否认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对其他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全盘西化”论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①②均不符合题意;③④为两个倾向的共同点。
答案:B3.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解析:据教材知识可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4.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A.使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使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C.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D.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说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故答案选C项。
金版学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配套课件必修三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No 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主要内容:发展________、科学、文化事业。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________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思有想纪(律sīxiǎng)道
栏目链接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___________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 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建育设的需要。这
是发展(fāzhǎ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社会主义社精会神进文步明的根本
第六页,共18页。
典
型例
题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科必学须技术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
中国马先克进思文主化义的前进方向。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文化)是
第三页,共18页。
考
点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归 纳
(fāzhǎn)道路
(1)建设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文 化强宏国伟,目是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________。【例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Image
第十八页,共18页。
栏目链接
(shèhuìzhǔyì)文化的________。这
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shèhuìzhǔyì)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必强由民之主路文(b明ì y和óu谐z的hī社lù会) 主
义(shèhuìzhǔyì)现代化国家目标相 第四页,共18页。
考
点
2021年高中政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练习3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政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练习3 新人教版必修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含义: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
为什么?即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视角)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历史视角)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国内视角)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义)(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3、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为什么(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是什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怎么样:A、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B、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含解析)
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
这种观点(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解析】该观点属于“全盘西化”论,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故B正确。
【答案】 B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 )①守旧主义②历史虚无主义③封闭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该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
①③与其观点一致,排除。
3.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此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解析】毛泽东的话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C符合题意。
【答案】 C4.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而不属于文化传统范畴,C表述错误。
5.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确定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③我国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④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借鉴吸收的内容,不是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排除。
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业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说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④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①③④正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②观点错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答案】 D2.2015年12月8日,宁波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鄞州区龙观乡举行。
会议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培育文明乡风,塑造优良家风,筑牢精神家园,让文明正气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这是因为( )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能全面兴盛③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引领社会思潮④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①②正确指出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入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③排除。
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④排除。
【答案】 D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①②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单项选择题
1.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成功地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其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
A.“西体中用”
B.“文化复古主义”
C.“复兴儒家文化”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解析:A、B、C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解析: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案:B
3.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③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④说法错误。
答案:D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
A.路径和目标的关系B.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方向和措施的关系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答案:A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全民族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重任
C.对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
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A
6.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
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自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说法错误。
答案:B
7.下列不属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的是()
A.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C.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D.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充满信心
解析:D项不是文化现象,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8.当前,我国之所以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
①我国的社会制度②继承各种历史文化的要求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④我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②说法错误,应该是“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答案:C
9.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________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毛泽东思想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答案:D
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D.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D
11.近年来,我国一些公民在出境旅游中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批评。
加快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不仅关系到国内社会和谐,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
为此,当前的文化建设应当()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借鉴和践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解析:只有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提高全民文明素质,A项符合题意;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有糟粕,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道德素质,C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
答案:A
12.广州市的人民公园、青年公园、东风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均免费开放,集游览、观赏、休闲、游玩、健身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广州市政府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
B.有利于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有利于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D.强化了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
解析:广州市政府将人民公园、青年公园、东风公园,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保障了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13.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百万余人,其中青少年居多。
由此可见()
A.国家必须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要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C.要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
D.要开展“送温暖工程”
解析:青少年吸毒是思想问题,不是A、D两项能解决的问题。
答案:BC
14.行走在怒江大峡谷深处被称为“索道医生”的邓前堆,30个寒来暑往,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万千米,从来不收出诊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也让我们见证了榜样的力量。
宣传其先进事迹有利于()
A.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彻底消除腐朽文化的影响
解析:宣传其先进事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项不符合,D项说法错误。
答案:AB
1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方式早已改变,如今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
但是,由于农村文化工作相对薄弱,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有差距。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 A.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C.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
D.不断创新文化载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解析:A、C两项不是文化生活的角度。
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