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doc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doc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

在某地抽取了1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中小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社会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

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升学、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社会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们身上,影响和改变其心理特征。

中学生对父母、老师不再依赖、依恋。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

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敏感性。

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

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二、应对策略1、教师应对每位学习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是可以改变的,有巨大的可塑性。

一般来说,如果老师认为学生能成功,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观点。

反之,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观念。

其实,当你的言谈一再倾向消沉或不利时,情况便可能真的转趋恶劣。

因为言谈会影响考虑的方向,进而引导行为。

看来要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老师应对每位同学有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坚定教育信念,永不放弃。

2、坚持以人为本,无条件接纳学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塑造人,教师应把引导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贯彻教育活动的始终。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中学阶段是儿童走向青少年的过渡期,心理发展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

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建构。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开始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鼓励中学生树立健康的自尊心,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夸奖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应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其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二是情感的变化和波动。

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感和情绪的体验,如友谊、爱情、挫折等。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感上的波动,情绪的不稳定,甚至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如忧虑、抑郁等。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提供听课和理解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启发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如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娱乐活动。

再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三是自主性的增强。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决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责任负责。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和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增强、情感的变化和波动、自主性的增强以及对未来的关注和规划。

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提供相关的教育措施,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规划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学生实现其个人发展和成长。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压力。

理解和把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以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1. 身份和角色认同中学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开始思考自我身份和所处角色的意义。

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和建立自我认同,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定。

许多中学生会尝试不同的角色,以确定自己的定位,并在社交圈中寻找归属感。

2.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自我意识的增强。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逐渐加深。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和社交形象,并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并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发展。

3. 情感的波动与表达中学生的情感经历较之于儿童阶段更为复杂和多变。

他们常常陷入情感的波动,如快乐、悲伤、愤怒和焦虑等。

这些情感的波动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密切相关。

此外,中学生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他们可能通过写日记、与朋友交流或寻求成人的支持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4. 自主性和责任感的增强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中逐渐追求独立和自主性。

他们希望在学业、人际关系和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于中学生来说,独立不仅仅是从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中解脱出来,更是为未来的自立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并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 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提升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承受了来自学业、社交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和逆境,他们开始学会更好地应对和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方面,中学生可能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寻求支持等方式来应对学业上的压力。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

身心健康
18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
1、转移法:注意转移法、思想转移法、行动转移法 2、释放法 3、凝聚法
身心健康
19
情感的培养: 1、给青少年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承认他们应有的社 会地位,满足他们必要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交往要求。 2、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加强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调节青少年的认知过程。 4、鼓励青少年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目录
青春期
认知
个性
社会性
身心健康
1
青春期
又称少年期,是由童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 具体是指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 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青春期是人生最关键的转折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反抗性与依赖性 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从而导致他们的反抗。 与此同时,少年的内心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 程度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变。
身心健康
26
3.自我体验
(1)成人感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发育的迅速成熟,初中生的成人感日趋强烈。他 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特别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各种体验。 (2)自尊感 随着成人感的发展,少年在生活中对于自尊的需要日益增长,特别需要在 品德、人格和能力等方面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也需要得到自我的认可强烈性与温和性共存
青少年的情绪有时表现得非常强烈,甚至可以用暴 风骤雨来形容。一些微小的刺激在成人看来并不会引起多 大的反应,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就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除了强烈性以外,青少年的情绪有时也会表现得比 较温和、细腻。他们的情绪会经过文饰后以温和的形式表 现出来,他们比儿童更善于掩饰自己的内心。
2、闭锁性与开放性 青春期不再像儿童那样外露而直爽,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理 解。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中学生是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关注自我,并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性格、才能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自主性的增强:中学生逐渐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并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他们渴望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追求自主性和自我实现。

3.情感的波动:在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情感变化较大,常常出现焦虑、紧张、矛盾等情绪。

此外,由于社会环境和身心的发展,他们对友情、爱情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同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4.自我评价的意识:中学生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成绩、能力和价值,对自己进行评价。

他们会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且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5.社交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具备更强烈的社交需求,渴望与同伴建立更密切的人际关系。

此外,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1.鼓励自主性和责任感:教育者应当鼓励中学生展现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同时,要塑造中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教育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2.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中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经历情感波动较大的阶段,所以需要教育者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情感支持。

教育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并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通过倾听和鼓励来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

3.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身份产生怀疑,教育者应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此外,教育者还应当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4.培养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开展人际沟通的训练等方式,培养中学生的社交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1.自我认同和身份建立的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一阶段,中学生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评价的困境,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较强的焦虑。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对外部评价的敏感:中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

他们非常关注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同龄人的评价。

因此,一旦遭受到批评或否定,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沮丧和自责。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尽量减少对他人评价的依赖。

3.情感波动和情绪不稳定:中学生的情感波动和情绪不稳定是常见的特点。

他们的内分泌系统正经历重大变化,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家长和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的情绪起伏,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爆发和压力。

4.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学生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能力参与决策、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负责任和理解自己决策后果的重要性。

5.心理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成长自我价值的压力。

家长和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分担压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正确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通过运动、放松和调节心态来缓解压力。

6.角色转变: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角色。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发展自身潜力。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需要,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中学生的良好沟通、关心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对策一: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学生开始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如认识评价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与他人比高低等,青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心理状态。

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称赞,而从不被轻视或攻击,这时如果再没有成人的指点,他们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虚荣,经不起一点失败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冷遇,失败总缠绕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不断寻找种种客观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

2、产生“成人感”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心,要求有一种“独立人格”。

我们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3、思维能力明显发展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

但是,青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

4、情感丰富,强烈,易冲动,不稳定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男生比女生明显。

5、性意识开始萌芽少男少女开始产生怀春心理,注意和喜欢接近异性,有较强的性意识和性冲动。

(三)心理活动的矛盾性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少年期望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摆脱父母的羁绊而独立自主地生活。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生是13-15岁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如下:一、心理特点:1.身心发育不平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但心理发育还没有跟上。

他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和疲劳,容易疲倦和焦虑。

2.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关注和比较,容易出现自卑感。

3.情绪波动明显: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

4.独立性增强:初中生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决策权,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许多限制和约束。

5.对未来产生焦虑:初中生面临升学、职业选择等重大决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会导致焦虑和困惑。

二、应对策略:1.加强身体锻炼:初中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球等,有助于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提高身体素质。

2.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初中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3.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初中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参加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来释放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引导正确的升学观念: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升学压力,让他们明白升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鼓励他们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

6.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初中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做出理性的选择。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应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调整措施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调整措施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调整措施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调整措施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他们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

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

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

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

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

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

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

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

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引言初中一年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会经历许多心理变化和挑战。

本文档旨在探讨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一、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1 自我认同的探索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进行思考和质疑。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上出现波动和不确定性。

1.2 社交关系的转变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更加注重社交关系,与同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他们可能会遇到交友困难、同伴压力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1.3 学习压力的增加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逐渐增加。

他们需要适应更加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更高的学术要求,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压力。

二、应对方法2.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了更好地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应对心理挑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他们进行交流。

2.2 提供支持和鼓励学生需要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自我认同的探索和社交关系的转变。

2.3 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包括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压力。

2.4 鼓励参与课外活动参与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社交技能,并减轻学习压力。

家长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并提供支持和资源。

三、总结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面临着社交关系的转变和学习压力的增加等心理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一阶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支持和鼓励、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鼓励参与课外活动等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

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

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

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

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

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

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

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自尊心低、人际交往问题等。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中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他们需要在紧张的学业竞争中保持并提高自己的成绩,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学业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家庭环境不稳定有些中学生来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

这些家庭可能存在亲情缺失、家庭暴力等问题,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产生负面情绪。

3.性格缺陷中学生的性格还处于发展成长的阶段,很多人可能存在性格缺陷,例如内向、淘气等。

这些性格缺陷可能影响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他们产生负面情绪。

4.网络与游戏依赖现在的中学生生活离不开网络和游戏,有些中学生可能沉迷于游戏等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业疏忽、睡眠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长应该采取措施去减轻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例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暑期班来锻炼他们的兴趣爱好等。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为中学生创造稳定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交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中学生在面对学业竞争和生活压力时应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他们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提高自己的情绪水平。

4.加强锻炼锻炼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处。

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以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情绪水平。

5.合理安排网络和游戏时间中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网络和游戏时间,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中。

学生应该了解游戏等虚拟世界的真实性,避免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三、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中学心理调适与疏导方法探究

中学心理调适与疏导方法探究

中学心理调适与疏导方法探究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经历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

因此,探究中学心理调适和疏导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1.身心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比较敏感易怒,情绪波动比较大。

2.成长环境:中学生一般集中在校园生活,他们的社会圈子相对比较狭窄。

同时,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比较重要。

3.学业压力:中学生要面对很多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这对心理健康会有很大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学生心理调适和疏导时要了解这些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的干预。

二、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1. 时间管理问题中学生一般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学习,如果不合理地分配时间就会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来降低这种压力。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帮助学生改善时间管理:(1)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逐渐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

(2)有节制地看影视娱乐类节目等,避免过多浪费宝贵的时间。

(3)培养自己的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方法,比如说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技巧等。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减少时间管理问题的影响。

2. 情绪波动中学生由于身体正在发生变化,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会处于一种焦虑、紧张、担忧或其他的负面情绪状态。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或调节,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采取一些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

(1)和朋友沟通,寻找支持:中学生在和同伴交流时,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2)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身体的能量,改善情绪。

(3)调整心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培养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

(4)学习一些舒缓的、放松的技巧,比如说深呼吸、瑜伽等。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心理调适,减少情绪波动对自身的影响。

3. 危机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中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学习和生活压力大,很容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和危机事件发生。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对自己的
外貌、才能、兴趣等方面开始有更明确的认知。

2. 自我评估压力大: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容易产生对
自己能力的怀疑、自卑感,并且对于自己的不足处经常自我批评。

3. 社交关系复杂:中学生的社交圈开始扩大,他们需要应对来自同龄
人的群体压力,学会应对友谊、恋爱等情感关系。

4. 学习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的挑战,需要应对考试压力、时
间管理等问题,同时还要选择出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鼓励中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
我评价的积极性,避免过分苛求自己的完美。

2.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空间:中学生面临各种情感问题,我们可以倾
听他们的困扰,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机制。

3. 培养社交技巧和合理期望:通过培养中学生的社交技巧,帮助他们
解决社交问题,并教导他们建立正常的友谊和恋爱关系。

4. 督促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教导中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帮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5.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为中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
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减少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

总之,通过积极引导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应对他们的心
理特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1、中学生的主要情绪特点:1)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对看法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己的荣誉,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有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怖;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

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

2)情绪反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且强度大中学生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惹着他们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会走上轻生的绝路。

他们的心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欢乐、二是焦虑。

欢乐是由于生命力的活跃所致,焦虑是由于学习负担所致。

中学生的这两种心境是稳定的,交替的。

放假了,学习任务胜利完成了,心境就无比欢快、放松;开学了,新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紧张、焦虑就油然而生。

欢乐与焦虑就是这样循环交替,贯穿着整个中学阶段。

中学生的心境出比成人更易受感染。

如在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电视节目或日常遇到感情色彩浓厚的事物时,中学生较成人更容易被感动。

3)个别差异与性别差异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存在个别差异。

有的爱哭,有的爱笑,有的易怒,有的易悲,有的终日乐不可支,有的整天愁云遮面。

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

如在消极情绪的表现方式上。

男生倾向于发怒,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在情感稳定性上,女生常为小事而伤心难过,但转过脸来即破涕为笑;男生的情感则相对稳定些。

在日常心理体验上,男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女生则易被孤僻、悲伤所感染;在对同龄人的情感态度上,男生重视“哥们”之间的信任感情,女生则常常流露出对同伴的猜疑与忌妒。

教师的相处之道:根据中学生的前两个特点,教师应该首先树立一种为中学生所敬重的“良师益友”的形象,只有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深入中学生的内心,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

无须讳言,在应试制度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状况。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第三中学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表
培训类型
校本培训
培训单位或文号
第三中学
培训时间
2021.1.4
培训地点
阶梯教室
培训内容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学时数
2学时
学习内容摘记: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称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期间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有时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初中生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处在脆弱的心理状态中,因此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因此,对于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情绪问题1.抑郁初中生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疲倦和对生活失去兴趣等。

这是由于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所致的。

学校需要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如何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控制,比如适当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规律等,这些都能有助于改善情绪问题。

2.焦虑在各种竞争中,初中生会感到压力很大。

考试、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会导致焦虑情绪。

学校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例如出现焦虑情况时,通过深呼吸和调节呼吸方式来缓解紧张的情绪。

3.愤怒初中生也会出现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往往与外部环境有关,如与同龄人的竞争,学习成绩不如意等。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班级和校内进行良好和谐的交流。

二、学习问题1.自我评价初中生需要建立自信和自尊,并主动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这些酸和改善这些劣势。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让学生更正观念,增强自信和信心。

2.压力初中生需要应对学业上的压力。

学业压力包括考试、竞争和父母的期望等。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善焦虑和压力。

对于学习不如意的学生,学校应让其获得心理和学习上的支持,避免对他们造成过度压力。

三、社交问题1.人际关系初中生在交际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如与同龄人交谈、和他们交流和建立友谊等。

学校应该鼓励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

2.家庭问题一些初中生家庭中有较大的问题, 如离婚、父母争吵等,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作者:张升祥文章来自网络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

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

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

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

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

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

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

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

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

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

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

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

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

可以在一个没有其他教师和同学的环境中,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及他的错误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因为避免了让在别人尤其是同学面前感到难堪,他就会较容易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批评,并且暗地里还会感激老师的,这能为教师以后管理班级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刮脸前先涂肥皂”,即批评前先表扬。

涂上肥皂刮胡子,自然干净,但最重要的还是舒服。

如某个学生篮球打得很好,但学习成绩却很差。

我们就可以先夸奖他在校篮球赛上的优秀表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趁他自豪的时候,向他建议如果他在学习过程中也发扬如此顽强的拼搏精神,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能赶上去的。

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尊心更多地表现在要求别人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切。

4. 掌握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宠惯,可以说,在他们身上,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时他们的自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

对待此类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打一打,揉一揉”(软硬兼施)的方法。

对待学生,如果只是和风细雨,恐怕他会认为老师不过如此,很好对付:但如果一味疾风暴雨,又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两种做法,如果只用其一,长次下去,必定都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应该将其结合起来使用。

如对于某些学生的严重错误,我们就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他们做出书面检查。

这样做,既能起到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也能起到了敲山镇虎的作用。

但是,事后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去和这些同学谈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并且适当地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

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会疏远师生关系。

5. 掌握中学生的摇摆性心理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说、敢做、敢为。

但在他们心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人生观、还都是个谜。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却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

他们热情,也重感情,但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

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尚未找到正确的活动路径。

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可塑性大。

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可塑性大。

这个年龄段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

因此,我们常会看到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的现象。

今天,他们可能因为心血来潮学习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时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的摇摆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6. 掌握中学生的模仿心理在教育与接受教育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教师的表现,教师的表现直接会对学生的做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会以教师为表率;去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

学生的这种模仿心理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何为“垂范”?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也!教师就是学生的最好榜样,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并且要做好。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保持教室卫生,那我们自己就要注意,如果发现地面脏了,就要把它拖净,拖干;如果发现地面有纸屑,无论多不显眼,也要弯捡起来。

诸如此类事情,教师做的时候,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此以往,就能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去总结,以寻求更好的教育措施,把学生培育成真正的有用之才7、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8、“骄娇心理”。

来自家庭过分的爱,使一些独生子女感情麻木,不懂得珍惜爱,有的对家长的爱并不理解和领情,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好支使别人,多让对方为自己服务,而不关心他人。

因为娇而脾气大,处不好同学之间关系,高傲自大,遇到挫折,就焦躁不安,甚至产生一种失落感。

一旦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人际环境时,失去了原有的一向受宠的心理环境,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态。

9、惟我独尊心理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10、厌学心理有些中学生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加之心理上的重重矛盾,如:渴望尊重却遭受歧视,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造成厌学等心理问题。

11、自我心理。

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生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

其中中学生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

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生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12、性心理。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生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

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

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生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生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

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

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13、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14、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

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

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15、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