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精品]温州方言俗语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
温州方言俗语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温州方言俗语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摘要:方言俗语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并使用,受到地方独特的人文地理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并同时反映了相应地方的地域文化特征。
本文通过对温州方言俗语里展现的温州地方产业文化、温州地方地理文化、温州地方民情风俗、以及地方文化心态的解读,不仅展示了温州方言俗语浓重的地域文化特征,也体现了温州方言俗语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功能。
关键词:温州方言俗语;地域文化特征;地方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一、导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
语言学家温端政认为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合称俗语。
“方言中俗语是一种广泛流传在群众口头上,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愿望以及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温端政《古今俗语集成》)温州方言俗语在温州地区产生,与温州当地的风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温州文化系统的产物和结果,也是沟通其他文化成分的媒介。
方言俗语是民间文化史的化石,是民间文学创作的工具,同时也是联系地域民俗和民间文化之间的纽带。
方言、民俗、俗语和地域文化,是民俗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温州方言俗语概述温州古称、东瓯、永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温州方言源远流长。
今天温州人口中所说的语言,南宋时期已接近今语,宋末永嘉人戴侗(1200-1285)的名著《六书故》大量采录家乡温州方言的俗语、俗字、俗音,充分表明当时温州话已接近今语。
国学大师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认定温州方言为吴语的一支。
王力《中国语文概论》将温州方言列为吴语温台系。
198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吴语分为六片,温州方言为吴语瓯江片。
温州地区的方言种类多,差异大。
温州方言主要有瓯语(温州话)、浙南闽语(闽南方言)、畲语(畲族客家话)、蛮话(苍南土语)、蛮讲(泰顺土语)以及大荆话(台州方言)、罗阳话(处衢方言)、金乡话和蒲门话(吴语方言岛)等方言。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摘要】文章以温州家喻户晓的《百晓讲新闻》栏目为案例,试析温州方言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从方言节目兴起这一现象,不仅使温州方言走进了媒体,而且无论是节目的外在形式还是节目的内在要素,方方面面都映射着温州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方言节目节目内外形式温州地域文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
比较典型的就是泉州电视台第四频道一一闽南语频道的开办,它是首个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开办的方言频道,是住“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载体。
而温州《百晓讲新闻》也已于2004年6月1日在温视经济科教频道推出,最初是由两位老温州人金城濠、金方翔合力打造一档温州含金量最高的品牌栏目,节目时长从原先的10分钟延长到今年的30多分钟,很有观众缘的。
这档栏目以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为主,以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作与百姓有关的“民生新闻”。
主持人用更真实、更生活、更幽默的温州话,讲述温州人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并对新闻事件做个人化的评点。
这种个性化的方言新闻播报方式被温州各个县市仿效,创造了温州电视节目新亮点。
一、方言节目兴起的合理性及积极意义(一)是防止方言弱化和保护语言资源的积极措施。
在普通话语权下,大众对推广普通话的误解使富有独特魅力的汉语方言在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方言的弱化甲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7年1月,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指出了方言和普通话是共存的,这深刻体现出国家相关部门对语言政策的积极调整态度。
《百晓》可以较好地聚集本土受众,提升本土受众对本土方言、本地媒体的自豪感,体现了温州方言的整合力。
通过温州《百晓》这档方言节目,人们可以住更大的区域内了解到温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给温州人一种归属感,产生一种温州文化认同。
(二)适应分众化趋势,尊重受众应享有的文化权利。
在“信息膨胀”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个性、需要选择信息,因此受众需求的多元分化正在充分形成。
温州方言的文化透视
温州方言的文化透视作者:陈矛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摘要:方言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标志、文化资源和文化载体,是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民族语言分支的方言,是一个地区世世代代全体居民用智慧和实践创造的,经过约定俗成,普遍使用,发挥了交际功能;又经过口耳相传,延续下来[1]。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与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温州方言文化的起源非常早,发展也很早,据考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温州方言是我国现存的语言中最古老的几种之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文化特征。
关键词:温州方言作者简介:陈矛矛,女(1989-),浙江省温州市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1温州位于浙南一带,自古迁徙甚多,语言庞杂。
其中有许多分支,包括吴语瓯江域语,浙南闽语,畲客话、金乡话、蛮话等等。
温州方言是由古代南方汉语发展而来的,而且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很多在普通话中已经看不到的词汇,在温州方言中却还在广泛使用。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温州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前,当时的百越人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侗台语了。
百越人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因而形成的语音与词汇也是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的。
侗台语的词汇是百越人根据本地的事物与交流的需要所创造的,这样便形成了温州方言词汇的最初体系,即侗台语词汇体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朝代的更替,我国的版图时常发生变化,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地时而融合,时而分离,政治与文化中心的转移,战乱纷争的爆发,以及政策要求等原因,使得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加快与扩大,各区域间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
温州方言及词汇体系也在这种交融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成了现今的温州方言。
现今的温州方言及词汇体系的形成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阶段:汉代以前,温州人的祖先说的大多是侗台语。
对温州文化特征的理解
对温州传统文化特征的理解和思考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建国后我党第三专题研究文化问题的全会。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10月7〜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对于一个人,文化是他的根,是他的社会基因;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是它的凝聚力,决定了能否长治久安;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是维系一方百姓认同感、归属感、忠诚度的血脉和根脉。
我们在深入理解,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正确认识和理解温州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温州当地实际推进各项工作。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温州区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温州区域文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温州精神有不同版本:四自“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四千“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 。
温州特色的市民文化:吃穿住行高档,行商做事提篮。
经济结义抱团,一生想当老板。
温州传统区域文化特征主要有三:是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二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创业欲望的“移民文化”特征;三是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
(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温州人敢闯、敢冒和特别能抱团的“渔民文化”特征1、温州地理气候环境特征与“渔民生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可以区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大致以长城为界限。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气温和降雨量都比较适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
历史上占主流的是“农耕文化”,其突出特征是“男耕女织”,内向、稳定、平和、理性、封闭的。
贴近性还是排他性_温州传媒方言表达分析
利弊评说
频道的《百晓说新闻》,都市生活频道的
眼下,传媒大量使用温州话,社会
《温州曲艺场》,影视娱乐频道的《温州 反映褒贬不一。有人说,这类节目办得
话剧场》、《温州八宝饭》,以及这几个频 好,其语言有很强的亲近感,地方味浓
道开设的某些娱乐节目《温州方言秀》 郁;有人却认为,这样的方言节目太多
等等。其中综合类的方言新闻《百晓说 太滥,一打开电视,充斥着荧屏的就是
此外,方言作为一个特定区域内的 特定文化种类的表现形式,只能在可以 了解该语言和该文化的范围内使用,一 旦超出这个范围,就容易让人误解,得 出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这 样,方言类的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同时,如果大量 使用方言播报,对普通话的推广也会起 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音,又与普通话词汇存在较大差别,如 都不同”。①语言演化时往往会产生一
“走先”(意为“我先走”)、“吃添”(意 些新词汇,有些主持人,为了制造一些
为“再吃点”)等等。温州方言的语法最 噱头,故意使用一些方言或一些方言
明显的佐证是定语后置于名词,如“盘 腔,结果“不论编导的初衷怎样,明明
菜生”(意为“生吃的盘菜”)等;副词 是说着纯正普通话的播音员,却一定要
新闻》有较高的收视率,以社区帮忙性 这些土话,是在排斥更多的非本地人
质为主的方言新闻《闲事伯闲事婆》收 口。 温州虽然是一个侨乡,但温州同时
视率也不低。另外,一些纸质媒体也纷 也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地务工的外来人口多达 100 万,对于他们
然而,温州方言在被大众传媒广泛 来讲,温州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温州也
注释: ①赵元任:《语言问题》 ②文馨:《避免社会新闻的庸俗化》,《西部 电视》2002 年第 6 期
温州鼓词艺术特色doc资料
艺术特色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 为基础,吸取某些民歌、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的。 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 句的唱腔,分别归纳在三眼一板的头板、一眼一板的二 板和有板无眼的三板等三种板式中,在速度上都可作大 幅度的伸缩,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唱腔和谐流 畅,生动活泼,似唱似说,通俗易懂。属于头板的唱腔 有起板、紧五句、慢三句、一马三涧、快头板等;二板 的唱腔有起板、流水板、双高、海底捞月、反腔、梆子 惠、十三咳等;三板唱腔有散板、紧流水、窜板、尾腔 等。西河大鼓的曲调大体上体现在流水板中,二板起板 是流水板的中把唱和下把唱的伸展,头板起板是流水板 的发展、变化,其他大多数唱腔也都与这几个唱腔有着 一定的关联。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 小说,其中以表现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居多。 传播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念跟传统文 化精神是相一致的。唱的具有温州人文特色的鼓词有 《高机与吴三春》、《王十朋中状元》、《陈十四收 妖》等,还有《九美图》、《粉妆楼》、《二度梅》、 《岳传》、《七侠五义》、《封神榜》等。温州鼓词 是以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 图景。成为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不识 字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唱腔、曲调,带有浓 郁的南国民歌风味,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 十个板式。由于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以瑞安语言为标 准),因此各地语音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 派之分。南派曲调比较细腻、柔和;北派曲调比较粗犷、古朴。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 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曲本形式有“折书 儿”、“小说”、“部书”等三种。其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 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 道白相间而成。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 说唱音乐的特色。
方言节目评述报告范文
方言节目评述报告范文方言节目评述报告范文方言节目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展现了地方的语言与传统文化。
近期,我观看了一档名为《方言有趣》的方言节目,通过对节目的观看与分析,我对该节目进行了评述。
该节目以方言为主题,通过选取不同地区的方言,并结合生活情景进行表演,展示了各地方言的独特性与韵味。
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不仅很好地保留了方言的本来面貌,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笑声与共鸣。
我认为,这种方式非常成功,既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各地方言的独特之处,也能够增加观众的娱乐性,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此外,该节目还通过邀请方言专家与语言学者进行解说与讲解,深度挖掘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他们详细介绍了方言的起源、发展与变化,并解释了方言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样的解说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涵,也让观众对方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
此外,该节目还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示了方言的娱乐性与实用性。
在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通过对话的方式使用方言,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景表演。
这样的创意非常吸引人,不仅让观众在娱乐中欣赏方言的美,更加深了人们对方言的认识和了解。
而这种实用性的展示方式,也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一些方言的基本用法,增加了观众的实用价值。
在我看来,《方言有趣》这档方言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节目的形式轻松幽默,娱乐性很强,符合大众的口味,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节目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展示了方言的魅力,还深度挖掘了方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方言与当地文化的联系,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地的方言与文化。
总之,《方言有趣》这档方言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容,成功地展现了方言的魅力与实用性,既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又深化了观众对方言的认识与了解。
我对该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类似优秀的方言节目。
试析民间童谣的地域文化特色
试析民间童谣的地域文化特色民间童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神秘,作为瓯越文化的温州童谣既是当地社会生活的镜像,又是当地人情感化与人格化的乡土文本载体之一。
本文通过对温州童谣中展现的温州地方民俗风情、文化历史的探究,不仅展示了温州童谣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体现了温州童谣独特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
当儿童渐渐长大,开始与伙伴交往,开始了与伙伴之间的游戏,则需要不同的游戏谣与之配合。
比较简单的如手指游戏,童谣《上山马儿跑跑》和《蝴蝶飞飞》都是手指上的游戏,儿童一边念一边用手指模拟所念的事物和活动。
最具温州特色的应该是拍手游戏谣,如,《问姓谣》:“,你姓阿尼?/我姓金。
/阿尼金?/黄金。
/阿尼黄?/草头黄。
/阿尼草?/青草。
阿尼青?/万年青。
阿尼万?/糯米饭。
/阿尼糯?/果老糯。
阿尼果?/山果。
/阿尼山。
/高山。
阿尼高,/年糕。
阿尼年?”由两个孩子边交叉拍手边念,童谣中包含了大量温州的风土物产。
还有一类是竞争游戏谣,几个儿童坐在一起念歌谣,一字一人的点,往往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被点到的就是输者。
游戏谣多随韵接合,在意义上没有连贯性,却也符合了儿童思维的随意性。
盖儿歌学语,先音节而后词意,此儿歌之所以发生[7](P131)。
因此,一些民间歌谣在意义上难以解释,也就可以理解了。
皮亚杰说:“字词原来是和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只是动作的一个因素,到了后来,它就单独激起行动。
”[8](P298)在这些儿童的游戏中,就可看出动作和字词相结合的表现。
由此可见,温州童谣中的游戏谣符合了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规律。
在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时期,吟唱童谣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
于是,童谣中充满了人们思想的火花,也是人们生活的缩影。
童谣是儿童语言的启蒙,也是儿童了解世界、体验人生的一个窗口。
三、温州童谣里的地方历史文化温州古称“瓯”、“东瓯”,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温州作为东瓯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温州童谣生长于瓯越这片文化热土,承载着温州一地的特色文化。
温州的传统文化
温州的传统文化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温州的传统文化是其深厚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反映,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温州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在温州的传统文化中,既有古老传统的文化遗产,也有现代文化的新面貌,这些都构成了温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温州方言温州方言是温州的一大特色,它不仅代表了温州地区的语言,也反映了温州的历史和文化。
温州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温州方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音韵、声调、语法等方面,比如说“澎湃”这个词在普通话中读作“péng pài”,而在温州方言中读作“bàng pài”。
温州方言的存在反映了温州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它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温州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温州民间文化温州民间文化是温州的一大特色,它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温州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温州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艺术、民俗、民间宗教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温州木雕、瓯剧、龙泉青瓷、温州绸等。
温州木雕是温州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是温州木雕文化的代表。
温州木雕制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地的青睐和赞誉。
温州木雕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温州木雕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瓯剧是温州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瓯剧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技巧精湛,表现了温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
瓯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温州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龙泉青瓷是温州的一种传统陶瓷,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
龙泉青瓷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温州绸是温州的一种传统纺织品,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
温州特色文化
为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 瓯剧唱做并重,文武兼备,以做工见长。 弹”。 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 瓯剧唱做并重,文武兼备,以做工见长。 武戏吸收民间拳术和武技,紧凑、惊险。 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 武戏吸收民间拳术和武技,紧凑、惊险。 所用语言为温州官话,唯丑脚用温州方言。 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民国 所用语言为温州官话,唯丑脚用温州方言。 以后,京剧盛行,乱弹开始衰落。至40年代,仅 存“老凤玉”、“新凤玉”、“胜凤玉”三班。 1950年后先后成立“更新”、“胜利”、“红星” 等班,1955年合并为温州乱弹剧团。1959年定名 为瓯剧。瓯剧以唱乱弹为主表演上已形成统一的艺 术风格,具有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文 武兼备,唱做并重,以做工见长。
文成刘基庙春秋二祭
春(正月十五元宵节)秋(八月十五 中秋节,南田刘基庙秋祭时间为农历 六月十五日,乃刘基公诞辰日)二祭 始自明正德年间,系正德皇帝亲封, 宰猪倒羊,跪拜观礼,宾客云集,是 刘氏家族盛大的祭祀活动!刘基庙景 区包括龟山晓霞、清溪坐月、国师桥、 刘文成公庙、 白水洞、白水瀑、柯岭枫香、千步古 岭、竹林冬翠、当今世界最古老、在 地球上已存活2亿年的珍稀濒危植物 -----红豆杉等景观
位于市区四营堂巷22号的温州南戏博 物馆,是依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益康钱 庄旧址创办的专题博物馆。该馆为传统 的合院式民居,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 外立面装饰为西方的巴洛克风格,正屋 为三层楼房,造型简洁,是典型的民国 时期建筑风格。
泰顺位于浙南边陲,被誉为“木偶之乡”。药发木偶是一种独具一 格的传统形式,其木偶表演由火药带动,在其他木偶表演中独一无 二;在烟花表演中结合木偶表演,在其他烟花表演中也是绝无仅有 的。 “泰顺药发木偶”是将烟花与木偶相结合的木偶戏。在泰顺称之为 琼花木偶。艺人将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烟花之中燃 放,在烟花的带动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栩栩如生。 它往往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活动中表演。据调查考证,泰顺 药发木偶在泰顺兴起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中国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主要有悬丝木偶、杖头木偶、 水木偶、药发木偶、肉木偶五大类,其中水木偶和药发木偶一度被 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但据泰顺有关部门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 于泰顺民间的琼花木偶就是药发木偶。几百年承传不断的药发木偶 在泰顺发现,为我国木偶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从淮南方言看其地域文化特征
从淮南方言看其地域文化特征
崔尔胜
【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2)001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某一地域方言的考察研究,可探知该地域的文化特征.淮南方言中的地名与历史语词的多样性正是淮南地域文化多层次性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其开放性与包容性的间接证明.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崔尔胜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淮南,23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4
【相关文献】
1.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以温州《百晓讲新闻》为例 [J], 卢丹志
2.“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J], 王春江;孙建元
3.论陕北民歌的方言性与地域文化特征 [J], 黄春飞
4.论陕北民歌的方言性与地域文化特征 [J], 黄春飞;
5.从民俗语言运用看尤凤伟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J], 隋清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州方言综述
温州方言综述07初教林增锡6号汉语方言复杂,东南沿海各省尤甚。
温州是个多方言地区,种类之多,差异之大,可称全国之最,更是世界之最。
温州话难懂,闻名全省全国,几乎所有的外地朋友都这么说,“温州话难懂,更难学。
”作为一个温州人,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深入的了解,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温州方言属于吴语区。
吴语分布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下游五省一市,北与江准官话,西与徽语、赣语,南与闽语接界。
操吴语人口约7000万。
吴语南北、东西差异极大,彼此不能通话,尤以温州话为甚,维怪章太炎先生《检论·方言》中将温处台方言划归闽语。
温州方言主要有瓯语、闽语、蛮话和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和蒲门话五种。
此外还有大荆放和罗阳话等。
一、瓯语瓯语是温州方言里最重要的一种方言,分布在瓯江中下游、飞云江和敖江流域。
其中以温州市区和永嘉县最纯,瑞安和文成基本上讲瓯语,乐清清江以南海积平原、平阳鳌江下游、苍南小部、泰顺的百丈也讲瓯语。
洞头县说瓯语的有大门、麓西、三盘、元觉、霓屿等岛屿,泰顺县只有百丈口镇说文成瓯语此外还有青田的温溪、万山和玉环的陈岙、李岙一角说温州话的人口约500万。
瓯语县有吴语的共同特点,1987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列为吴语瓯江片。
瓯语内部一致性比较强,各地能相互通语,但也有一些差异,大致上可以以瓯海和瑞安为界分为南北两区。
二、闽语说闽南话的人口大抵是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他们主要分布在温州南部,此外还向浙北长兴、安吉、临安及江苏宜兴移民,并一直分布到皖南广德、宁国、郎溪、芜湖东部、江西的上饶、玉山、广丰等县境内及福建浦城北部边境。
他们常自称“温州人”,实际不说温州话而说浙南闽语。
这些移民中有的是跟浙江的官话移民一样,是太平军战后清政府招垦的农民。
据统计,温州地区说闽语的共128.7万人,其中说闽南话的84.8万,说闽东语43.9万。
其中泰顺讲闽南话的有1.4万,平阳讲闽地话的有24.3万,苍南讲闽南话的有48.4万,洞头讲闽南话的有5.2万。
方言新闻节目初探--以浙江温州“瓯语”为例
作 者 简 介 : 丽 思 , , 士研 究生 。 陈 女 硕
・
3 ・ 3
人 文社 科
2l 0 0年第 4 期
有强烈 的责任 感 , 们应 “ 我 以理性 的眼光去 审视 方言变化 , 引导 方言变化 的进 程 , 并 以尽 可能地 减弱方言消亡所 带来 的消极后果 ” 。
1 1 温 州地 区地方 语言 濒危 .
据语 言研究 者 的调查 , 由于受到普 通话 的强烈 冲击 , 一些 小城镇 和农村 地 区出现 了突变 型
的方 言变化 消亡 , 也 是濒 危方 言 的一 种类 型 。例 如在 温 州 鹿城 、 这 永嘉 、 瓯北 、 安等 地 区 , 瑞 老 年人 多说 当地方 言 , 中年人 方言 和普通 话并用 , 年儿童 无论 在学校 还是在 家里一 般都说 普 通 少 话 , 社会上 , 在 政治 、 化 、 贸 等场合 已经通 用普通 话成 为“ 方言族 ” 文 商 无 。方 言使用 的范 围 日趋
可见 , 在我 国 , 汉语 方 言及地 域文 化差异 , 已有之 。 古
美 国社会 学家 拉斯 维尔 在总 结大众 传播媒 介 在社 会 中发 挥 的功 能 时 曾经指 出 , 众传 播 大 媒介 具有“ 承社 会文 化性 ”也 就是说 ,大众传 播媒 介可 以将 知识 、 值观 和规范一 代一代 地 传 , “ 价
缩小。以前在任何场合人们都使用方言, 现在 , 只在家庭 内部、 亲朋好友之间这种生活场合 之 下使 用方言 , 公众 场合 都 已通用 普通话 。总之 , 州方 言 正 在走 向萎缩 , 温 有些 方 言甚 至 在走 向 濒危 。汉语方 言走 向共 同 , 语方 言面 临濒危 , 汉 这势 必会 导致语 言多样 性 的消失 。而普通 大众 对语 言多样性 问题 还 缺乏认 识 , 有的甚 至认为 方言 没有生命 力 , 该 消亡 。 目前方 言 的使 用现 本
温州方言特征词类别分析
温州方言特征词类别分析温州方言的词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本文试从历时的观点,根据李如龙先生的方言特征词理论将温州方言词汇分为三种类别:变异词、承传词和创新词。
变异词是在传承前代词语之后词义、用法、构造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方言词;创新词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温州人根据自身交际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词;承传词是古代汉语直接传承下来的词语,它们在语义、词形、词语的语法功能、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或较大变化。
标签:温州方言特征词类别一、引言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在地域上属于吴语区,但温州方言与苏州、杭州等地的方言相差甚远。
温州离闽台很近,但语言又与福建话大相径庭。
温州话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
长期以来,方言的研究着重于语音,李如龙认为不同方言之间不仅有不同的语音特征,还有不同的词汇特征。
在《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一文中,李如龙将方言特征词界定为“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并用历时的观点将方言特征词分为三个类别:变异词、承传词、创新词。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以自身对温州方言的了解为基础,根据“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以李荣先生主编的《温州方言词典》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方言调查、比较以及参考沈克成先生和沈迦先生联合撰写的《温州话》中列出的温州方言特征词,得出一部分温州方言特征词。
本文试用李如龙先生提出的方言特征词理论对温州方言特征词进行分析。
二、变异词李如龙先生认为“变异词是在传承前代语词之后意义或用法发生了较大变异的方言词”。
因此,变异词首先是在传承前代词语的基础上,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词义、用法、构造上发生较大变化的方言词。
(一)词义变化1.词义扩大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有些方言特征词不但传承了它们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且新的含义与原来的意义之间又存在联系,多为直接引申而来。
如“坍”“扎”“抽”。
坍:在古意中有“倒塌,崩坏”(第二卷下P1058)的意思,在温州方言中引申为“精神委顿”的意思。
“温州人温州话”——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温州人温州话”——地方性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董玮琦陈毓麒(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内容摘要】以温州地区方言类电视节目为例,了解方言类电视节目产生的原因、当今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情况,总结方言类电视节目独特的传播内容、关注视角、制作形式和采集方法等,从而研究方言类电视节目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今后正确的发展道路,在提倡广泛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使方言文化得以顺利传承。
【关键词】方言电视节目发展温州调查【正文】我国土地宽广,而且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每个民族的语言加各地的方言真是千奇百态,各有特色,非常繁杂。
而当方言电视节目纷纷在各地电视台上演,它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
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
而温州方言作为众多方言中极具特色的方言之一,一些当地民俗风情,包含着智慧、哲理的谚语、俚语很受当地读者的欢迎,且方言类电视节目往往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第一部分温州地区方言类电视节目以温州电视台的3个方言类电视节目为例:1、新闻综合频道《闲事婆·和事佬》“闲事婆和事佬,你有困难我帮你道”没错,不用怀疑是不是打错字了,在温州方言里,这句话就是很有特色的一句。
而其特色就在于最后一个字的语气词,至于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字似乎没有人关心过,因为,也很少人会把这样的话翻译成普通话。
既然电视台这么用了,那么大家也就这么接受了。
创办于2006年1月1日的《闲事婆·和事佬》栏目就是以“帮忙”的独特定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经过几次扩版之后,现栏目分设帮忙、新闻、故事、当家人等多个板块,帮忙更贴心,内容更丰富,服务更周到,时效性更强。
每日晚18:25首播,次日10:27重播。
2、经济科教频道《百晓讲新闻》温州人,温州话,讲温州事,温视经济科教频道推出一档用温州话主持播报的本地新闻栏目《百晓讲新闻》。
方言_民俗文化的优质载体与解读钥匙_以浙江温州_瓯语_为例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
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
《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
”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从方言视角研究民俗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方言是民间文化史的化石,是民间文学创作的工具,同时又是解开地域民俗和民间文学之谜的钥匙。
方言与民俗事象,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是民俗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1。
温州古称瓯、东瓯、永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温州方言源远流长。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提出吴语的科学定义,从此温州方言被确认为吴语的一支。
王力《中国语文概论》将温州方言列为吴语温台系。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吴语分为六片,温州方言为吴语瓯江片。
因“瓯”是温州的古称,所以温州方言又称“瓯语”。
温州地处浙南,从区域上讲属吴语区,但瓯语与杭州话、苏州话相差甚远。
温州离闽台很近,但瓯语又与闽方言大相径庭。
瓯语地域性极强,出了温州地界,谁也听不懂。
于是,有人将瓯语比喻为“鸟语”,也有人骂温州话是“瘟话”2。
温州地位特殊,知名度高,不仅人口和经济总量在浙江占有很大的份额,其人文背景和民俗文化资源也十分深厚。
本文试图以温州瓯语为例,对方言与地域民俗、民间文学的互动关系作一探索。
方言:民俗文化的优质载体与解读钥匙———以浙江温州“瓯语”为例邱国珍赖施虬15民俗研究2006.4二、瓯语和瓯歌“瓯歌”,指的是流行于温州一带、以瓯语吟诵或演唱的、富于浙南地区的生活色彩、反映浙南人民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歌谣。
自古以来,瓯地民众就好歌善歌。
嘉靖《温州府志》说温州人“尚歌舞”。
唐代诗人顾况有一首《永嘉社日赛神》诗:“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温州方言里的瓯越文化积淀
温州方言里的瓯越文化积淀作者:郑张尚芳温州方言里的瓯越文化积淀2014-01-25 21:07阅读:我是从研究母语温州话起步,走上语言研究道路的。
温州方言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
温州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历史上就是农耕文化与江海文化并重的,后者从温州方言里“簰(排)、舴艋、篷,鲓(叩)、鲞”与大量水产品名目都可证明。
这从周代《逸周书·王会解》所列贡品“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就可见到,那里所讲的是鱓(鳝)鱼,温州叫蛇鱼(包筱清《温州方言初稿》“俗谓鱓(鳝)为蛇鱼,《一切经音义》引《三仓》“鱓,蛇鱼也。
”)。
通过海洋生产贸易,我们温州人能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情资。
温州先民起于古老的东瓯国,那属于百越一支的瓯越人,《山海经·海内南经》就说“瓯在海中”。
瓯越分东西两支,东瓯后来汉化了,改说汉语吴方言,西瓯还有没汉化的,就是现在的壮、布依、傣、侗、水等族,现在温州话里的“簰、浜(河浜,古音bang,土音bie)、枹(柚)、蚻(蟑螂)、迫(袼褙)、埕(甕)、夷(螨)、垟(田地)、念头(瘾)、降童(降神)、咄(啄)、搂(挖)、累(抚摩)、尼(一点),咦(又)”等,仍跟他们说法相同,“瓯”指碗(今指竹木碗)也相同。
东瓯王称驺摇,旧以为他姓驺,实际越人无姓,西瓯各语今仍称国主、首领为zau,东瓯王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最初实封海阳侯,全名为摇毋馀,“摇”只是他名字的首字。
所以“驺摇”就是东瓯语“摇王”的译音。
旧时温州田间山麓多埋“金钵”,这跟西瓯地区的捡骨葬一样,可见东西瓯越风俗也相同。
所以方言里沉淀着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化痕迹,保留着种种地方特色,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保护,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的。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
温州是南戏的起源地,原起于温州地方小戏,当年为走出温州,南戏以及今天的瓯剧就都是采用浙江官话演出的,但都穿插着不少方言成分,从《张协状元》《琵琶记》都可见到。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以温州《百晓讲新闻》为例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以温州《百晓讲新闻》
为例
卢丹志
【期刊名称】《快乐阅读(上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文章以温州家喻户晓的《百晓讲新闻》栏目为案例,试析温州方言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方言节目兴起这一现象,不仅使温州方言走进了媒体,而且无论是节目的外在形式还是节目的内在要素,方方面面都映射着温州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卢丹志
【作者单位】乐清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营企业,新温州模式的载体——评《温州制造:透过民营企业看新温州模式》(书评) [J], 严峻
2.温州蜜柑:第六讲提高温州密柑品质的技术 [J], 丁德富
3.温州蜜柑:第一讲温州蜜柑生物学特性 [J], 丁德富
4.挖掘温州元素新闻服务灾区——浅析《温州都市报》在4.20雅安芦山地震中的新闻实践 [J], 卢俊敏;
5.新闻为民,以慈善践行媒体责任——温州日报推行大型新闻慈善活动“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 [J], 汪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州地方志有关方言的内容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温州地方志有关方言的内容
一、温州地方志中方言内容的有趣发现
温州话可有意思啦。
在温州地方志里,能看到好多关于方言的独特之处呢。
温州方言的发音就特别奇怪。
比如说“天光”,这可不是说天空很光亮的意思哦,它其实是指“早上”呢。
它的发音呀,外地人听起来就像在听外语一样,特别难懂。
这和温州的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温州以前比较封闭,所以方言就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发音方式。
还有温州方言里的词汇。
像“囡囡”这个词,就是对小女孩的爱称,超级亲昵的那种。
在日常生活中,奶奶或者妈妈就经常这样叫自家的小孙女或者小女儿。
而且呀,不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还有不同的意思呢。
“吃爻”这个词,除了表示吃完了,有时候还带有一种事情结束了的感觉。
温州方言的语法也很有特点。
句子的语序有时候和普通话不太一样。
像“你走先”,在普通话里我们会说“你先走”,这种语序的差异也是温州方言的魅力所在呢。
从温州地方志里可以看出,方言也是传承温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很多传统的习俗、故事都是通过方言口口相传的。
比如说一些古老的民谣,用温州方言唱出来才更有韵味,像对鸟这首歌,用温州话唱的时候,那种独特的韵律和美感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
反正就是说,温州地方志里关于方言的内容真的是宝藏,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温州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第 1 页共 1 页。
温州方言熟语透视地域文化论文
温州方言熟语透视地域文化论文
温州方言熟语透视地域文化论文
摘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语言是文化的代码,而熟语是语言代码中最经济、最有效的代码,因为熟语中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具有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使用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这种方便是其它词语形式和表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4]温州方言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语言交际带来了方便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熟语是语言中相沿习用的固定结构。
[1]方言的熟语系统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方言是一定区域内历史文化的产物,一个地域的方言土语是产生地域文化形态的土壤。
从方言熟语中,我们可以透视当地人民的生产经验、生活智慧,可以了解当地人民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从而加深对区域文化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
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区语言往往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反映着当地特有的地理事物。
温州方言熟语中,有很多就是与温州自然环境和农渔有关的。
1.渔业文化。
与渔业文化有关的熟语有很多,例如:
(1)空壳蝤蛑——装装样子。
蝤蛑就是生活在浅海中的青蟹,温州当地人称这种青蟹为蝤蛑。
空壳蝤蛑,就是指蝤蛑只有外壳而没有实质的肉,形容事物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2)一篓梅童鱼——都是头。
梅童鱼是分布在河海中的温水性鱼类,它的外形特点就是头很大。
所以当满篓都是梅童鱼的时候,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方言节目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摘要】文章以温州家喻户晓的《百晓讲新闻》栏目为案例,试析温州方言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从方言节目兴起这一现象,不仅使温州方言走进了媒体,而且无论是节目的外在形式还是节目的内在要素,方方面面都映射着温州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方言节目节目内外形式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
比较典型的就是泉州电视台第四频道一一闽南语频道的开办,它是首个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开办的方言频道,是住“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载体。
而温州《百晓讲新闻》也已于2004年6月1日在温视经济科教频道推出,最初是由两位老温州人金城濠、金方翔合力打造一档温州含金量最高的品牌栏目,节目时长从原先的10分钟延长到今年的30多分钟,很有观众缘的。
这档栏目以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为主,以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作与百姓有关的“民生新闻”。
主持人用更真实、更生活、更幽默的温州话,讲述温州人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并对新闻事件做个人化的评点。
这种个性化的方言新闻播报方式被温州各个县市仿效,创造了温州电视节目新亮点。
一、方言节目兴起的合理性及积极意义
(一)是防止方言弱化和保护语言资源的积极措施。
在普通话语权下,大众对推广普通话的误解使富有独特魅力的汉语方言在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方言的弱化甲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7年1月,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杨光指出了方言和普通话是共存的,这深刻体现出国家相关部门对语言政策的积极调整态度。
《百晓》可以较好地聚集本土受众,提升本土受众对本土方言、本地媒体的自豪感,体现了温州方言的整合力。
通过温州《百晓》这档方言节目,人们可以住更大的区域内了解到温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给温州人一种归属感,产生一种温州文化认同。
(二)适应分众化趋势,尊重受众应享有的文化权利。
在“信息膨胀”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个性、需要选择信息,因此受众需求的多元分化正在充分形成。
方言新闻对于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不熟悉普通话的人以及热衷于学习方言的人来说是种很好的信息传递工具。
温州边缘地带的一些年长者听普通话很吃力,没有能力接受普通话节目;温州地区的一些老一辈少数民族存在着不懂汉语的语言障碍;“新温
州人”需要了解温州方言,迅速融入当地文化风俗,这些都需要方言节目《百晓》的存在。
(三)是体现新闻节目政治作用的另一种道路。
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方言承载着诸多历史、地理、政治等内容,负载和传递的情感积淀是非常深厚的。
温州《百晓讲新闻》情系着在外经商的千万海内外温州人的乡愁,满足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和寻根意识。
二、《百晓讲新闻》所体现的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一)从节目片头、片尾曲及画面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方言新闻节目《百晓讲新闻》的片头、片尾音乐和画面承担着栏目赋予的特定职责,充分体现了温州的历史文化。
1.温州民间说唱艺术的体现:温州《百晓》在片头曲的前奏和最后两句唱词吸取了温州鼓词的精华,将我们带入这档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中。
作为中国戏剧南戏的发源地,温州鼓词是温州独具一格的说唱艺术。
这种带有温州方言、温州乡土音乐、温州人文的温州鼓词,充分彰显了瓯越文化特色,为地方语言的延续,传统民风、民俗的继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温州名胜古迹的缩影:温州是一座优雅的江南小城,有着特殊的地域环境及奇美的山川风光。
温州风景旅游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23%,集山、江、海、岛、湖、泉于一体,是旅游度假胜地。
3.温州特色小吃的荟萃:《百晓》的第二个片尾中荟萃了温州地方特色小吃,我们可从画面中的温州小吃的图像和字幕来回味温州的风味小吃——糖金杏、温州松糖、白蛇烧饼、清汤鱼圆、温州高梁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陡门头灯盏糕、寺前街馄饨、西城街的猪脏粉、县前汤团……
4.温州传统习俗的重现:通过《百晓》最新版本的片尾曲我们来看下温州比较有特色的几个传统节日,“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
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眙光。
清明踏青摊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
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
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眙爽眙不爽。
”
(二)从主持人形象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电视是声像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用有声语言进行大众传播活动外,还要通过无声语言传达信息与受众进行交流。
《百晓》的几位主持人都身着唐装,表情、动作有的是温州人的内敛、严肃、干练。
“穿在温州”是温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它告诉人们温州是服装生产、消费的大市。
《百晓》中主持人的唐装也是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着样式。
温州人,在穿
着方面向来注重形象,追逐时尚。
温州人市场眼观敏锐,温州人爱跟随潮流,所以温州服装市场有强大的后部支援。
这给温州市区制作、经销唐装的商家带来了勃勃商机,做起了既有东方韵味又带有现代流行元素的服装生意。
(三)节目内在形式所体现的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方言是载体,内容是本质。
对方言节目的喜爱一股归于对主持人内在文化素养的“一见钟情”,而对节目内容的挑选整理、节目内涵的深究和整体风格的打造则是让“爱”延续下去的法宝。
1.从主持人用语看温州地域方言。
在温州方言中,“百晓”是指那些知识渊博,百事通这一类人。
《百晓》这档节目为强化节目的亲民色彩,专门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出形象气质好、熟悉温州地域文化特色、温州方言语标准、解说能力强的地地道道的温州人来担纲节目主持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温州方言的来源与特色。
2.从《百晓》新闻内容看温州地域文化特征。
方言新闻节目的生命力就住于它所具有无法替代的地域性和本地化的内容。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州历史与现状的影子。
(1)体现温州经济模式和温州人精神。
温州是一个地处偏僻,多水域、岛屿、山区的地方,人们无法从土地上看到希望,只得对着海域沉思,形成了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的霸气、张扬、勇敢,“功利主文”商业文化传统和现代新温州的雄厚实力,养成了温州人独特的温州精神。
温州人对市场机会敏感,独立性、自主意识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强走一条别人没踏过的路,并深信“爱拼才会赢”;温州人喜欢闯荡的个性,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形成了遍布世界的温州群体,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画下了浓厚的一笔;温州人具有合作精神,喜欢抱团经营,相互扶持、支援,表现为市场的合作与家族内部的合作,但难以避免组织内部的摩擦与同室操戈,往往会出现刚有利润就分家的情况。
(2)打造生态温州、信誉温州。
温州民营企业多,居民环保意识低,环境污染已经成了阻碍温州创建和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近年来方言新闻节目都在为建设“生态温州”、“绿色温州”做出各种不懈的努力。
目前温州市已经建立了“橄榄枝”等二十多个民间环保组织,使环保宣传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温州政府重视温瑞塘河整治、楠溪江保护、生态乡镇村建设及温州生态园污染整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等情况,并集合群众力量采取可行措施积极实施。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温州,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血的教训、刻骨铭心的耻辱让温州制造商痛定思痛,真正认识了信用的价值,实施品牌工程、绿色营销、产业升级、产权改革,重新开始塑造企业形象。
(3)在教育中突出地方特色。
新课程强调开发地方课程,温州各县市很多语
文考卷积极融入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
2008年的温州中考语文试卷中综合性活动“瓯越大地过年习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9年仍然延续了这个传统,在综合活动中便以温州特色的“拦街福”拟题,又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了《温州“绿色产业”的完美转身》,选文来自温州媒体,这在近年中考尚属首次,而且这篇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道题目,所链接的材料也来自温州,使这道题目具有浓厚的“温州味”。
关注温州,其实便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这种精神在近两年考试的其他题目中也有体现,命题者通过试题融入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语文能力,很好地阐释了语文即生活的理念。
(作者单位:乐清市委党校)
编辑李文亮。